《伤寒论》炙甘草汤
老中医:古代心脏病专用特效名方~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烊化服),麦冬,麻仁,大枣。
【整体药性】温和。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气温阳,宁心复脉。
主治心肺两虚,脉微结代。
【典型征象】赢瘦,心悸,自汗,咽干舌燥,心烦失眠。
【禁忌人群】心力衰竭,水肿严重,脉细数者,不宜使用。
炙甘草汤是历代中医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著名方剂。
明清医家喻嘉言称之为“此仲景伤寒门之圣方也”。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三见于仲景之书,《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其次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附方,“《千金翼》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再者附于《金匮·肺痰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愠愠液液者”。
因其组方严谨、配伍精密、药简义备、疗效显著而成为临床常用方剂,直到现在依旧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炙甘草汤主治气血虚弱、心失所养,现代中医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等病。
详解炙甘草汤的配伍炙甘草汤是由9味药组成的,但如果是自己熬制其实还可以加一味清酒,共有10味药。
其中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这5味药属于通阳益气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5味药则属于滋阴养血的药物。
对于这种配伍组合,张景岳用一句话归纳了阴药与阳药的辨证关系:“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就炙甘草汤而言,阴药与阳药的关系,不是半斤八两,而是以滋补阴血为主,通阳益气为辅。
二者之间既联系密切,又主次明确。
炙甘草汤中的几味药颇具特色,与疗效密切相关,现在就为大家说明一下:首先,在本方中炙甘草是主要药物,大凡历代名方,如果用药名来命名方剂,那么该药多为君药。
炙甘草在原方中用到了4两(汉两),中医认为,炙甘草甘温,专主培土,脾土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自然就能生化出更多的气血。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
炙甘草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方。
其组成包括甘草、生姜、大枣和桂枝。
炙
甘草汤具有调和营卫、协调阴阳、和血补肾的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冠
心病等疾病。
炙甘草汤对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机制在研究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识。
研究表明,炙甘草汤能够改善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降低心肌细胞的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心肌
细胞的损伤;其次,炙甘草汤还能够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减轻心
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
同时,炙甘草汤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
炙甘草汤的加减方对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也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加减方主要根据病
情进行调整,一般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搭配。
例如,可以加入茯苓、山
萸肉、香附、白术等药物,以增强炙甘草汤的利水、健脾、益气、舒筋的功效。
另外,在
治疗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时,还可以结合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最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
临床价值不仅在于改善病人的心功能,还在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因此,炙甘草汤
加减治疗糖尿病性心功能不全值得临床医生广泛应用。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是经方中常用方剂之一炙甘草汤是经方中常用方剂之一,因其能使断脉复续,故又名复脉汤,后世医家称其为“一切滋补之剂,皆自此方而变化之。
”(明·李梴)“虚劳中润燥复脉之神方也。
”(清·徐彬)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肺痨,三者皆认为是津耗燥淫之证。
当代医家对此方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将此方印定为通阳复脉、益气养血之剂,其治疗证候以心悸、气短、胸中烦闷、苔薄、脉不整为主症,凡见于内科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
笔者学习并应用炙甘草汤多年,延至近时,或有所悟,特与同道交流。
为便于探讨,特将炙甘草汤原文摘录如下:《伤寒论》177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生地一斤(酒洗)、阿胶二两、麦冬半斤、麻仁半斤、大枣30枚。
”结代脉考脉结代是炙甘草汤的重要指征,如果将脉结代改为其他脉象,那后文的“心动悸”可能就不是炙甘草汤证了。
所以“脉结代”对于炙甘草汤是必备的前题。
《伤寒论》178条云:“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
得此脉者,必难治。
”结者,涩而不利,缓而时止,止而复来,主病为气血凝滞;代者,贷也,恒产告罄,脉来中止,不能自还,主病为气血大虚。
结脉代脉皆属阴脉,二脉同见者,唯炙甘草汤而已。
二脉相比,代脉之候较结脉为重。
有单见结脉者,有单见代脉者,有结脉与代脉交替相见者,也有结脉与代脉同见者。
如果出现代脉,必有结脉伴随,很可能是器质性心脏病;而心律失常者,均可见结脉,但并一定出现代脉。
无论是结脉或代脉,或结代脉同见,都表明心脏气阴亏损、血脉瘀滞,唯轻重不等而已。
据88例炙甘草汤证脉象统计,所见结脉者85例(96%),代脉80例(91%),其他为细脉与微脉等。
对此脉象,医者首先选用的是炙甘草汤。
何为君药炙甘草汤何为君药,这应当没有什么疑问的。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1则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1则炙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是张仲景治疗气血阴阳俱虚型心律失常的代表方。
方中,张仲景以桂枝、生姜、人参、大枣温心阳、补心气,以生地黄、麦冬、阿胶、麻仁养心阴、充心血,一阳一阴,泾渭分明;妙在以炙甘草坐镇中州,调和阴阳,形成阴阳双补、气血同调的格局,共奏益气养阴、通阳复脉之功。
窦性心动过缓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临床疾病。
目前西医仍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
然而研究表明,虽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在使用常规西药后的短时间内能迅速纠正,但仍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1]。
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功能性病变。
西药主要用于对症治疗,所用药物包括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等,但这些药物使用时间短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大,不宜长期使用,且西药副作用大并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使治疗效果大大降低[2]。
心动过缓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其发病原因大多与年迈体虚、真气亏损有关,气血阴阳不足是其主要病机。
心阴虚则心失所养,心阳虚则鼓动无力,发为心悸。
临床治疗多以补益心气、滋养血脉为治疗法则。
炙甘草汤主要用于“脉结代,心动悸”,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有心阳虚弱、心脾两虚等证型,因此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本病切合病机。
现将临床运用炙甘草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1 则介绍如下。
李某,男,60岁。
患者10年前因反复发作性头晕,于我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平素服用拜新同等治疗,效可。
现患者头晕伴心慌,气短乏力,走路不稳,无视物旋转,纳眠差,二便调。
查体:血压160/80mmHg,心率 40次/min,神志清,律齐,二尖瓣可闻及2/6 级吹风样杂音。
既往有2次昏厥病史。
24h 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率40次/min,有3次大于2S的心脏停搏。
血、尿、大便、肝肾功大体正常。
西医诊断: (1)高血压病;(2)窦性心动过缓;中医诊断:眩晕,气血亏虚证。
罗大伦-心律失常-炙甘草汤
罗大伦-心律失常-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又叫复脉汤。
《伤寒论》: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
组成:炙甘草15g 生姜9g 桂枝18g 红参10g
生地黄30g 阿胶9g 麦冬10g 火麻仁30g
大枣10g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气阴两虚,心脉失养证。
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者。
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一般用30克,但是有的名医会用到更多,比如上海的柯雪帆教授,他研究用更大量的生地,然后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效果非常的好。
《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在这里张仲景用的就是这个作用。
方子里面的炙甘草是主要的药物,方子的名字就是以此来起的,因为炙甘草有通心脉的作用。
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方子里面的阿胶、麦冬、火麻仁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共为臣药。
火麻仁有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的作用。
可以治疗心肌炎;方子里面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诸厚味滋腻之品得姜、桂则滋而不腻。
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热,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是为使药。
这个清酒我们现在用黄酒就可以,我一般每次加入几茶匙,熬了以后,一点酒味都没有,但是通络的药性留在药汤里了。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炙甘草汤(精华版)
成,耐缺氧。
可用于心律失 常,冠心病, 心绞痛,低血 压,风心病, 心肌炎,甲亢, 特发性病态窦 房综合征,消 化性溃疡等。
谢谢!
草
复脉,治阴血亏虚重,气虚轻,心阴失 养之心悸、失眠、脉结代。
汤
补气养血治气虚 血少心悸失眠症
归
补气之力大,养血之力小,偏健脾安
脾 汤
神,治气虚重,血虚轻之心悸失眠而 无脉结代、阴虚者。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
对离体心脏
有抑制作用,
保护心肌,
抗心律失常, 现 临
促进心肌
代
床
研
报究道源自DNA和心肌细胞蛋白合
【功用&主治】
功用:滋阴养血, 益气温阳, 复脉定悸。
主治:1、阴血不足, 阳气虚弱证。
2、虚痨肺痿证。
【证治机理】
阴血不足不能荣养心血—心动悸
体羸气短,舌光少苔 阳气虚弱不能宣通脉气—脉结代
分
析
肺失润养—虚痨咳吐浊唾涎沫,质粘稠
阴
液
不
足
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
阴虚内热—
咽干舌燥,便难脉虚数。
【方解】
生地:重用,滋养阴血为君
滋
阴
养 阿胶
血 麦冬 滋心阴,养心血
充血脉,润肺津
麻仁
炙甘草
臣
益
气
人 参 益心气,补脾气,资生气血之源
大枣
桂枝
温
阳
生 姜 辛散温通,通阳复脉为佐使
清酒
【配伍特点】
阴血足则血脉充 阳气足则心脉通
阴阳气血并补
阴柔之药大于阳 刚之品生地特重
滋养阴血为主
【比较】
炙
甘
伤寒论 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黄仕沛
(二) 本方其他用药特点
(1) 酒 本方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煎煮。是仲景一个特色。 酒起到“溶媒作用”,有利于地黄、麦冬等有效成分析出。 (2) 麻仁 不应以为麻仁只是润燥通便而怱略之。也不应 以为不可解而以他药代之。徐灵胎说过:“一药有一药之性 情功效”。 (3) 大枣 大枣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一味,此方用三十枚 是仲景方中用大枣最重者
案一
按:此例患者,一剂起效。连服数月,肌肤胖嫩, 肤色白里透红。相信此方能增肥美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案二: 此证脉象散乱,参伍不调,为失神之脉。内经谓:“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实属险象,姑以复脉汤救之。 复脉汤后世称心之阴阳两虚。 此例若执其唇舌红焦干裂,必认定真阴亏损 吴鞠通设加减复脉汤。于炙甘草汤去人参桂枝、大枣、生姜,再 加白芍。变为纯阴无阳之方,无非养阴药之堆砌,试问何能复脉? 何以治“心中憺憺大动”? 此例固有真阴枯竭之一面,更不能忽略心阳不振之一面。心阳不 振则心动悸而脉结代。非桂枝无以温壮心阳而复脉。故于方中用 大量之地、冬、胶、草,而参、桂仅用十克。不至过于雄烈,于 阴血无伤也。正如《血证论》说得好:“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 赤,然桂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使桂 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 服一剂视情况再作进退。次日见其唇焦稍解,方再加十克桂枝。 又患者第一天泻五次,第二天泻三次,是地、冬、麻仁润下之性 使然,不得已第三天以茯苓易地黄,去麻仁,减麦冬,免地、冬 润下又再伤津液。增西洋参、五味子,姑作救津之用
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 黄仕沛
来源 本方出自《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 悸,炙甘草汤主之。” 也见于《金匮要略•虚劳》附方。《千金翼方》“炙甘草 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 ,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金匮要略•肺痿》附方。《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 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组成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 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黄仕沛
能饮酒者也无妨。
案一
按:此例患者,一剂起效。连服数月,肌肤胖嫩,
肤色白里透红。相信此方能增肥美容。
案二:
此证脉象散乱,参伍不调,为失神之脉。内经谓:“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实属险象,姑以复脉汤救之。
复脉汤后世称心之阴阳两虚。
此例若执其唇舌红焦干裂,必认定真阴亏损
来源
本方出自《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
悸,炙甘草汤主之。”
也见于《金匮要略•虚劳》附方。《千金翼方》“炙甘草
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
,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金匮要略•肺痿》附方。《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
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组成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
“心下急,郁郁微烦”,“心下满痛”,都不忌芍药。即使心悸
如果没有与间歇并见,也未必一定要去芍药。
(二) 本方其他用药特点
(1) 酒 本方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煎煮。是仲景一个特色。
酒起到“溶媒作用”,有利于地黄、麦冬等有效成分析出。
(2) 麻仁 不应以为麻仁只是润燥通便而怱略之。也不应
以为不可解而以他药代之。徐灵胎说过:“一药有一药之性
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
附子汤主之。”
大多注家认为芍药阴寒酸敛,不利于胸阳的伸展。故21条方证
要去芍药。但我以为心悸(胸满)而又与间歇脉并见才是必去芍
药的原因
胸满很多时是心悸的不同表述,但有些胸满未必就是心悸,很
多时仍用芍药的,如柴胡桂枝汤之“心下支结”,大柴胡汤之
炙甘草汤研究
炙甘草汤研究柯雪帆教授《伤寒论》研究札记[原文]f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尽。
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注:上列经文载《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77条。
[体会]1 关于此条经文中的“伤寒”二字一般认为,炙甘草汤能治脉结代、心动悸,即心律不齐,而忽略本条经文中冠首的‘伤寒’二字。
初余亦未曾重视,用炙甘草汤泛治多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不齐,疗效或佳或不佳。
往往从心律不齐之程度、病程之长短、患者年龄、工作等因素探析。
有一年,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较多,其后遗症大多为心律不齐,余用炙甘草汤治疗,往往取效,效之速者一剂即愈。
余惊奇其效果之佳而思辨之。
病毒性心肌炎必有外感病所引起,乃病毒感染侵犯心脏所致。
外感病发热古代皆称谓伤寒,即《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因而重新细读此条经文,乃知炙甘草汤能治之脉结代、心动悸是外感热病所引起者,非能泛治一切心脏病引起之脉结代、心动悸。
“伤寒”二字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
再回过头来,整理自己所治心律不齐之医案,发现炙甘草汤用之于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之心律不齐疗效最佳,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之心律不齐有小效,对冠心及高心引起的心律不齐几乎无效。
从而深切地体会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切忌浮光掠影,应该遂字研究,联系临床实践,必有所得。
2 关于脉结代与心动悸有些病人主诉心动悸,并且十分明显,一有触动即行发作,声光事物、语言刺激均能引起发作。
发则坐卧不安,夜不成寐,心情烦躁,余用炙甘草汤治疗悉无疗效。
之后凡遇主诉心动悸之患者,必须仔细诊脉,察其是否有脉律不齐(脉结代),如无脉结代,即为心脏神经官能症,但有心动悸之感觉,并无客观之心律不齐,这样的病人用炙甘草汤无效。
应进一步辨证,或为心血虚、心神不宁,或为心肝火旺,或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另有治法。
《伤寒论》和方之四:炙甘草汤
3.厥阴热利(白头翁汤证)1
七、霍乱病辨证论治霍乱病辨治霍乱病辨治(理中丸证)1
八、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瘥后劳复证瘥后劳复证(竹叶石膏汤证)1
主治医师金匮要略大纲
一痉湿暍病篇
(一)痉病证治柔痉证治(瓜蒌桂枝汤证)1
(二)湿病证治1.风湿在表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12.风湿兼气虚证(防己黄芪汤证)1
1.白虎汤, 燥热
2.桅豉汤, 郁热
3.承气汤, 结热
4.大黄黄连泻心,湿热
5.抵当汤, 血热
5.大陷胸汤, 湿热与燥结
6.桃核承气汤, 血热与燥结
7.茵陈蒿汤, 郁热与燥结
..0...
四,解读太阴:
1.四逆汤: 里寒
一。解读太阳:
1.桂枝汤, 表热有汗
2.麻 黄, 表热无汗
3.葛根汤类,表热有汗/无汗 (有汗去麻黄)
4.麻杏石甘,表热里燥热有汗(太阳阳明合病)
5.大青龙, 表热里燥热无汗(太阳阳明合病)
8.葛根芩连,表热里湿热 (太阳阳明合病)
9.麻连赤, 表热里郁热 (太阳阳明合病)
二、中风历节病篇历节病证治1.风湿历节证(桂枝芍药知母汤证)1
2.寒湿历节证(乌头汤证)1
三、血痹虚劳病篇
(一)血痹证治血痹重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1
(二)虚劳病证治1.虚劳失精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12.虚劳腰痛证(肾气丸证)1
3.虚劳不寐证(酸枣仁汤证)1
(一)肺痿证治1.虚热肺痿(麦门冬汤证)1四、肺痿肺痈2.虚寒肺痿(甘草干姜汤证)1
阳者,其性为热,其形为火(或日风)。---同理不一定要发热才叫有热,目赤,舌红苔黄,尿黄等都是热。
第117篇炙甘草汤
第117篇炙甘草汤气和血是人体最基本能量单元,人体血管中流动的气和血既起到滋养人体和抵御外邪的作用,又起到新陈代谢和能量交换的作用,人体的气血主要贮存在五脏六腑和肌肉、血脉当中。
当人体的气血水平下降时,人体的整体身体机能就会下降,抵抗外邪的能力也会下降。
具体承担太阳表系统防御功能的最基本能量单元是津、血、气、水,太阳系统的供应来自内部其他五大系统的支撑,当这些基本能量物质匮乏时,外邪入侵很容易攻陷人体最外层太阳表系统设置的防线。
外邪入侵导致人体受邪、发烧等病理作用都会消耗人体的气、血、津和水,当病人的体质素来虚弱,气血不足时会导致人体的气血更加不足。
当气血不足影响到对心脏系统气血的供应时,就会导致脉道中气血不流利,出现心脏跳跳停停感到不舒服。
《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子仁半升,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这一条的含义正是前面所提到的意思,病患体质衰弱,气血一直不足,抵抗力不强,伤寒入侵人体可直接进入血脉,消耗津血或者产生郁结,导致心肾供应不足,出现阴阳两虚、气血不足的状况。
脉结代和心动悸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心脏主管血脉的运化,人在正常的时候是感觉不到心脏在跳动的,当感觉到自己的心脏砰砰乱跳的时候,实际上是出现了心律不齐的状况。
结脉和代脉是两种脉,都是动而中止,跳一跳,停一下,然后再跳。
脉搏停一下,自己还能回来继续跳,叫结脉,不能自还的,跳一跳,停了,待会儿再跳,跳完了还跳的很快的,叫代脉。
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如果脉象出现了结代,反映了身体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气血亏虚的问题。
这时首先应该扶助正气,把恢复人体正常的血脉运行作为首要事项。
炙甘草汤以补血、恢复人体血脉运行为主要目的,“君药”炙甘草除了补益心气滋养津液以外,具有很强的“蓄水”能力。
6213炙甘草汤伤寒论伤寒论
病机:心阴阳法】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方药】炙甘草汤
炙甘草四两 人参二两
补中益气,以资脉之本源。
大枣三十枚 ——补气滋液益脾养 心。
生地一斤
阿胶二两 麦冬半斤
滋阴养血
麻仁半斤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宣通阳气,温通血脉。
清酒 ——通经络,利血脉。
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也,名曰结;又
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者,名 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 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17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释义】
心动悸 ——心阴阳两虚,心失所养。 脉结代 ——阴阳两虚,脉气不得接续。 结脉 :止后复来,更来小数,止无定数。 代脉 :动而中止,不能自还,良久方至,止
炙甘草汤_伤寒论_减法方剂树
炙甘草汤_伤寒论_减法方剂树炙甘草汤_伤寒论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甘草4两(炙),生姜3两(切),人参2两,生地黄1斤,桂枝3两(去皮),阿胶2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2)1.2.功效: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肺痿,心中温温液液者。
现常用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证。
(2)1.3.来源:《伤寒论》。
(2)2.五味人参饮子 (2)2.1.减:生姜、桂枝、阿胶、麻仁、大枣 (2)2.2.组成: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生地黄1两半(如无,只用干地黄半两),麦门冬1两半。
(3)2.3.功效:小儿天行壮热,咳嗽,心腹胀满。
(3)2.4.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九 (3)3.生地黄汤 (3)3.1.减:生姜、人参、桂枝、麦门冬、麻仁 (3)3.2.组成:生地黄1斤,大枣50枚,阿胶3两,甘草各3两。
(3)3.3.功效: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痛。
(3)3.4.来源:《千金》卷十二 (3)4.人参汤 (3)4.1.减: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 (3)4.2.组成:生姜5两,人参2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3)4.3.功效:肺痿咳嗽,吐血,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
妊娠咳逆若伤寒咳。
吐血。
(3)4.4.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 (3)5.桂枝去芍药汤 (3)5.1.减: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 (3)5.2.组成:桂枝3两(去皮),甘草2两(炙),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
(3)5.3.功效: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
(3)5.4.来源:《伤寒论》 (4)1.原方1.1.组成:甘草4两(炙),生姜3两(切),人参2两,生地黄1斤,桂枝3两(去皮),阿胶2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1.2.功效: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肺痿,心中温温液液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炙甘草汤
《伤寒论》炙甘草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一名复脉汤。
功能。
益气滋阴,补血复脉。
主治。
气虚血弱,营血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舌光色淡,气短,少津。
虚劳肺痿。
方剂的组成,药共有10味。
5味是通阳益气的药物(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5味是滋阴养血的药物(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
我在早期使用时,因为药房不备姜、枣,也认为其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常不嘱用。
再是方中的麻仁,因教科书只讲其润燥通便之功,加在其中不解其意,故常询病人大便情况,唯对便秘者方敢安心使用。
后来看到有人说麻仁乃枣仁之误,如清代尤怡即主张当用枣仁,但再后来偶尔读到罗大伦教授一文,言国外有科研报告称火麻仁有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作用,始知老祖宗早就知道它是治心脏用的。
还有方中的清酒,原本也自以为是地认为其可有可无,有时也嘱加酒,但只是
根据《方剂学》中介绍的,服用时加10毫升为引。
经学习才知道清酒应该就是农民自酿的米酒,冬季刚酿成时酒呈奶色,如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所写的“莫笑农家腊酒浑”,“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酿成的米酒,是稻谷丰收后酿制,初浑浊,储藏到第二年春天,色澄清,称为清酒。
这种米酒辛热轻扬,可以行药势、通经络、利脉道。
使用炙甘草汤时,把药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浸一定时间再煎,使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出来,柯韵伯言“地黄、麦冬得酒良”当是此意。
另外,大量生地黄等滋腻药服之碍胃,加酒浸煮可除此弊。
此方组药之妙,见《医寄伏阴论》:“本方亦名复脉汤,为滋阴之祖方也。
其功固在地黄、麦冬、人参、甘草等一派甘寒纯静之品,而其妙全在姜、桂、白酒耳。
盖天地之机,动则始化,静则始成。
使诸药不得姜、桂、白酒动荡其间,不能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则津液无以复生,枯槁无以复润,所谓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于刚,刚柔相济,则营卫和谐。
营卫和则气血化,气血化则津液生,津液生则百虚理,脉之危绝安有不复者乎?”张景岳亦言:“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这样就理解了方中药物的组成。
说到用量,首先是生地黄,《名医别录》谓地黄:“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用于气阴两亏正对路。
阴主静,无力自动,需借阳药
推动,阴阳药剂量又不能等同。
如岳美中先生所言“若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晒干,又怎能润枯泽燥呢?”既然杯水难润涸土,即当加入大量滋阴之品,根据岳美中的经验,生地黄必须用到48克以上才能起作用,顾植山老师常用至100克左右。
用量独重之地黄,以酒煎煮,其养血复脉之力益著。
阳药仅用常用量。
再说甘草,甘草在某些方剂中的作用只是“调和诸药”,不起重要作用。
但在炙甘草汤中却是君药,对治疗脉结代起重要作用,用量宜大,临床常用30克以上。
量宜大的还有清酒,并非10毫升就可以起到作用,方中酒七升、水八升可资参照。
对于煎煮服用方法,总结方中之意,其过程大概是:先用水约3斤、黄酒2斤浸泡药物,时间约1小时以上,可以将药物中溶于酒的成分浸出;武火煮开锅后,文火慢煎约4~5小时,酒精随煎煮而挥发,倾出药液约500毫升;去滓烊入阿胶;分3份,每取1份服用,日3次。
关于炙甘草汤中的药物
炙甘草汤方中共有10味药,5味是通阳益气的药物(桂枝、生姜、人参、炙甘草与清酒),5味是滋阴养血的药(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大枣)。
这不是随便掺合,而是具有辨证法的思想。
这阴药与阳药、补气药与养血药相配方法,清·张景岳将其归纳成这样两句话:“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回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
化无穷”。
道出了阴药与阳药之间的辩证关系。
就炙甘草汤而言,阴药与阳药不是半斤八两,而是以滋补阴血为主,通阳益气为辅。
二者的关系既联系密切,又主次明确。
清酒是什么酒? 东汉时候的清酒就是农民自酿的米酒,冬季刚酿成时酒呈奶色,正如陆游诗中所说的“莫笑农家腊酒浑”,就是指奶色的米酒,储藏到来年春天,酒精度数略为增加(约20'左右),色澄清,称为清酒,目前日本仍有清酒之名称。
东汉时中原地区还设有高梁酒;高粱酒是由蒙古地区传入中原的。
现在临床使用炙甘草汤时,应该加酒。
把药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浸一定时间再煎,服药时已无酒味,不是直接吃酒,也不是吃药酒,而是使其他药物的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之后,再加煎煮,酒精挥发,所服药汁已基本无酒。
笔者曾试验过,如不加酒,效果较差。
目前,如无清酒,可用黄酒代替,但用量酌减,因黄酒的酒精含量高于清酒。
生地黄不等于大生地古代将地黄分为三种:新鲜的称生地黄,晒干的称干地黄,制过的称熟地黄。
张仲景在肾气丸中用的是熟地黄,相当于现在的熟地;在薯蓣丸中用的是干地黄,相当于现在的生地;在炙甘草汤中用的是生地黄,应是现在的鲜生地。
有些中医论著中误称为生地,是不准确的。
炙甘草汤中用的是鲜生地,所以用量很大,为东汉时的1斤,相当于现行公制的250g。
可惜近来上海等地药店;均不备鲜生地。
被迫改用生地(干生地),对疗效有些影响,用量可改
为50--120g/(一天量)。
必须用大量才有效,用10~18g的小剂量难以达到纠正心律失常的效果。
桂枝可以用多少剂量现在有些临床医师畏惧桂枝,更不敢用大剂量的桂枝。
张仲景在炙甘草汤中,桂枝用3两,合现在公制约47g,这是仲景一般用量,但现在来看已属大量。
桂枝温通心阳,对纠正心律失常能起重要作用,用量应该大一些,在炙甘草汤中常用20~30g。
甘草是不是调和诸药甘草在某些方剂中的作用只是“调和诸药”,不起重要作用。
但在炙甘草汤中却是君药,对治疗脉结代起重要作用,用量宜大。
张仲景在炙甘草汤中用炙甘草4两,合公制62.5g。
在临床用20~30g/(一天量),短期服用,未发现严重副作用。
炙甘草用量比较大,张仲景在治疗心脏病的时候,一定会重用炙甘草。
现代医学,说甘草是调和诸药,解药毒。
其实不是的。
生甘草用蜂蜜炒焦,味是甘苦的,苦味是入心脏的,可修复受损的心脏。
同时,炙甘草的甘味入脾胃,张仲景把胃肠统称为胃。
炙甘草的甘,入胃肠,对胃肠功能起双向调节,能把胃肠中的毒素分解,并能把它及时代谢出去,有通便功能。
生姜,甘草,人参,大枣,这些是大补胃肠津液用的。
所以,张仲景在治疗心脏病时,还是以胃肠为主。
这里又用到了桂枝,其实这个方子里面包含了一个桂枝汤。
这个桂枝汤里应该用芍药,但现在却没用。
张仲景在治疗心脏病时,一定会把芍药拿掉。
因为芍药疏肝,会让静脉血流加速,大量血液
走向静脉,会造成心脏供血不足。
这里的生地用量比较大,为什么要重用生地呢?因为这个方子,是一个大补津液的方子。
津液,是人体血液的一部分,包括津,还包括液,两个部分。
津,就是我们平时身上所出的汗,如果病人身上无汗,我们知道他是津不足,这个可以用人参来补充。
津,在中医概念里为阳,液为阴。
液不足的时候,我们用生地来补充。
这就是这个方子里重用人参和生地的药理所在。
下面还有麦冬和麻仁,这个麦冬,是滋肺润肺的,能加强肺的功能,胃中津液足了,还要由肺来向全身输布,所以要兼顾肺功能的提升。
中医的组方,都是很严谨的,不是随意乱开方的。
为何要用麻仁呢?首先,麻仁可以滋养心血,充血脉。
麻仁的另一个功能是润肠通便。
用了麻仁,病人胃气下行,饮食会增加,有利于病人正气回复。
用麻仁来润肠通便,比用大黄芒硝更好,因为大黄芒硝通便太猛了。
麻仁力缓和。
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大肠功能不通顺,也直接影响到肺功能的正常运行。
所以,张仲景用麦冬来润肺,用麻仁来清肠,一润一清,上下呼应,奥妙无穷。
为什么要用阿胶呢?阿胶是专门补心血的,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有强心作用。
很多女性朋友,血压偏低,当你看到这个方子时会知道,这个炙甘草汤可以治疗低血压。
女性朋友在吃这个方子时,应注意,月经期间不可以吃这个汤药,因为阿胶有止血的功能,月经期间吃阿胶,月经会下不来。
如果月经量比较大,可以考虑
吃一些阿胶。
对于有内热的病人,应慎用阿胶,因为阿胶强心阳,会增热,会导致内热加重。
这个炙甘草汤,是治疗心脏病的,一喝下去,胸阳很快会强起来,肩周炎,胳膊无力,很快会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