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3.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B.风力发电C.光合作用D.牛奶变质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C.烧木材取暖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7.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9.设计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对上述实验设计思路的描述有以下几点:①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利于燃烧产物的汇集;②用冷的烧杯可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水迅速凝结;③将烧杯迅速倒置可避免产生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④振荡有利于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1.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 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2.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B. 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C.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仪器已经洗净3.下列家庭物品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A.门窗玻璃B.木制写字台C.铝合金D.不锈钢盆4.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称量药品时,直接把药品放在托盘上B. 向试管里注入1/3体积的液体,以备加热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角D.称量药品时,为了方便,可用手直接取砝码5. 向试管内装入某种药品,操作方法如下:先把试管横放,药品放在试管口后,再让试管慢慢立起,由此可知向试管内装入的药品是( )。

A. 固体粉末B.块状固体C.液体D.可能是块状固体或粉末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玻璃杯打碎B.液化气燃烧C.自行车圈生锈D.牛奶变酸奶7.下列是直接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A.用炸药劈开石头B.用电饭煲做饭°C.太阳光照射使雪融化D.水利发电8. 如下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9.量取40 ml酒精,应选用的仪器是( )。

A.10 ml的量筒B.100 ml的量筒C.50 ml的量筒和滴管D.100 ml的量筒和滴管10.壹圆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11.下列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烧杯B.试管C.量筒D.锥形瓶1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3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2 分,共32 分)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蜡烛熔化C.木炭燃烧D.电灯发光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支持燃烧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具有可燃性D.能供给呼吸4、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A、氮气B、木炭C、红磷D、铁5、今年春天,不同寻常的低温导致北极上空差点形成臭氧洞。

臭氧(O3)属于()A.氧气B.空气污染物C.混合物D.稀有气体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B.熔点、沸点C.氧化性、可燃性D.密度、硬度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没有氧气参加的是()A.电灯发光B.动植物的新陈代谢C.食物腐烂D.金属器皿锈蚀10、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11、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

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12、焊接金属时,能用作保护气的一组气体是()A、氢气、氮气B、氮气、氧气C、氢气、氧气D、氮气、稀有气体13、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空气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④D.③或④14、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率慢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增加15、某市空气质量报告: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1.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纳米技术的成功探索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编制元素周期表D.屠呦呦发现青蒿素2.下列关于“化学能改善人类生活”的观点表述不合理的是() A.化学可合成新药物,帮助人类战胜疾病B.化学工业会产生废物,可能污染环境C.化学可研发新型燃料,缓解能源危机D.化学可合成新材料,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3.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苹果榨汁B.丹桂飘香C.雕刻石像D.木柴燃烧4.2023年7月,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主会场东安湖体育场是一座巨大的钢结构建筑,其上有彩釉玻璃组成的放大270万倍的商周时期金饰太阳神鸟图案,是古代文明和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钢的强度高B.彩釉硬度大C.玻璃透光性好D.黄金耐腐蚀5.危险化学品应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酒精应在包装标签上印的标志是()6.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笔记,其中记录正确的一项是()序号仪器名称使用方法A 酒精灯用火柴点燃,用完后用灯帽盖灭B 蒸发皿加热完后立即用冷水冲洗C 胶头滴管先将滴管插入到试剂瓶中,后挤去胶帽中的空气D 试管夹由试管底部套上,固定在试管的中间位置7.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BC D8.分析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必备的科学素养。

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选项异常现象分析A 点燃酒精灯前,灯帽不容易取下酒精易挥发B 将单孔橡胶塞插入试管时,试管破碎试管竖直放在桌面上,插入时用力过猛C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完毕后洗涤试管时,试管破裂未冷却至室温就立即用冷水洗涤D 给烧杯里的液体加热时,烧杯炸裂用酒精灯直接给烧杯加热9.下列行为中,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A.没有毒性的试剂也不可用手直接拿B.若不慎将腐蚀性的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用水冲洗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向有人方向D.实验结束后剩余试剂要回收,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10.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越烧越短1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表中化学知识整理错误的一组是()A.化学实验操作顺序B.重要化学史给固体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C.化学的用途D.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酒精易溶于水——用作燃料12.如图所示,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入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九年级化学上册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三化学第一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B)酒精挥发(C)矿石粉碎(D)铁丝弯曲2.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是()(A)中子数(B)核电荷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数3.下列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A)水(B)二氧化碳(C)水银(D)硫磺4.下列微粒中,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A)中子数(B)核外电子数(C)质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氮气(B)氧气(C)氮元素(D)氧元素6.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漏斗(B)集气瓶(C)烧杯(D)试管7.空气的成分中(按体积计算),占78%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水蒸汽(D)二氧化碳8.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镁 mg (B)铜 CU (C)银Ag (D)氯CL9.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化铜CuO (B)氯酸钾KClO3(C)氧气O2(D)氯化钠NaCl 10.碱式碳酸铜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浅绿色(B)常温下为固体(C)受热后生成三种物质(D)不溶于水1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1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状态发生改变时,发生变化的是分子()(A)本身的质量(B)本身的体积(C)本身的组成(D)之间的间隙1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水银(B)水(C)空气(D)氧化汞14.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的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一氧化碳(D)氮气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利是农业的命脉(B)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到江河中(C)生命离不开水(D)地球上淡水是取之不尽的16.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是()(A)焰心(B)内焰(C)外焰(D)都一样17.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拿砝码(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触及容器内壁18.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C)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微粒(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微粒19.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20.原子是()(A)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B)物理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一种微粒(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氮气(B)冰水混合物(C)空气(D)二氧化碳2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没有(D)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23.已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是1.993×10-26kg (千克),一个银原子的质量是17.928×10-26kg (千克)。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中,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臭味的是( )A、棉花B、羊毛C、晴纶D、尼龙2、聚乙烯醇水玻璃涂料(俗称106涂料)是一种常见的涂料,其中聚乙烯醇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涂料的特点是涂层光滑,手感细腻,还可制成各种色彩,但耐水性能差。

因此适宜作为( )A、内墙涂料B、外墙涂料C、屋顶涂料D、地板涂料3、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B、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C、防止电池中汞、铜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蚀其他物品4、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的材料是( )A、铜B、铁C、铝D、聚乙烯塑料5、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B、燃烧煤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6、环境科学家的最新观点是“室内污染不比户外污染轻”。

以上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是( )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B、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C、水果散发出的香味D、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害物质7、通常用作飞机外壳的合金材料是( )A、生铁B、碳素钢C、黄铜D、硬铝8、下列金属中,能跟稀盐酸反应的是( )A、PtB、CuC、ZnD、Hg9、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羊毛B、棉花C、晴纶D、麻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B、涤纶、羊毛、丝绸都属于天然纤维C、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等优良性能D、合成材料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11、下图表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12、水利部门今年已引8亿多立方米长江水入太湖以治理污染。

专家在肯定“引江济太”工程的同时指出,这项工程只是治表,要治本必须靠全社会的重视。

下列措施:①工矿企业污水排放要达标②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③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④提倡节约用水⑤禁用含磷洗涤粉能改善太湖水质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全部1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图示能体现化学改善人类生活的是()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神箭冲碧宇,天和傲苍穹”。

近期,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已完成既定任务,成功返回地球。

下列研究不属于化学范畴的是()A.研制火箭的燃料B.返回舱外层耐高温涂料的制造C.空间站内氧气的制取D.计算返回舱落点3.化学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下列能体现化学对材料科学的贡献的是()A.为缓解能源危机,加大化石燃料的开采B.为宇航员研制新型面料的宇航服C.为粮食增产,生产化肥、农药D.为保护环境,研发制取氢气的新技术4.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B.门捷列夫提出了原子论C.道尔顿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D.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下列古代工艺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6.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落英缤纷B.愚公移山C.星火燎原D.飞沙走石7.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易升华B.甲烷能燃烧C.氢气的密度小D.金刚石坚硬8.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有导电性,常用于制铅笔芯B.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于制作炊具C.二氧化碳不助燃,常用来灭火D.煤燃烧能放出热量,常用作燃料9.下列可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是()A.试管、蒸发皿、集气瓶B.量筒、蒸发皿、烧杯C.试管、燃烧匙、蒸发皿D.试管、量筒、蒸发皿10.进入化学实验室必须注意安全。

下列行为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的是() A.用扇闻法闻气味B.用手直接取用试剂C.随意将试剂带出实验室D.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11.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保证。

第一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19分。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做法与化学无关的是 ( )A. 合成药物B. 研究游戏软件C. 开发新能源D. 生产化肥、农药2.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古时候,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这一与化学有关的现象B. 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C. 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D. 现在,化学家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3.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炸B. 变色C. 燃烧D. 升华4.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 风油精挥发、动植物呼吸作用B. 粉笔折断、纸张燃烧C. 菜刀生锈、苹果腐烂D. 植物光合作用、冰淇淋融化5.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铜具有导电性,铜生锈B.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液化C. 食醋有酸味,食醋挥发D. 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6.图中实验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B. 蜡烛熔化C. 水汽凝结D. 产生白烟7.伦敦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C3H8)。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沸点为−42.1℃,易液化B.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C. 着火点为450℃,易燃D. 无色气体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页,共5页A. 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C.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9.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

如图所示,用导管从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引出一缕“白烟”,点燃形成子火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自来水C. 冰水混合物(答案)D. 石灰石2.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生锈B. 酒精燃烧C. 水结成冰(答案)D. 食物腐败3.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答案应为不正确的选项,此处为设问方式)B.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答案)C.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 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4. 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答案)B. 元素就是原子C. 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D.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5.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HB. O₂C. Fe(答案)D. N6. 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A.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氧气能支持燃烧C. 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D. 氧气易溶于水(答案)7.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2H₂ + O₂ = 2H₂OB. S + O₂↑ = SO₂↑C. 2Mg + O₂ = 2MgO(答案,但需注明条件,完整应为2Mg + O₂→ 2MgO,点燃)D. 4P + 5O = 2P₂O₅8. 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总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总显负价B. 一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表现不同的化合价(答案)C. 氢元素通常显+2价D. 氧元素通常显-1价和-2价9.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常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为原料B. 反应均需加热C.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答案)D. 高锰酸钾制取时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10.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答案)D.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共50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木材燃烧C.榨取果汁D.电灯发光2. 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 用嘴吹灭酒精灯C. 用水浇灭实验台上洒出的酒精燃烧的火焰D. 把鼻子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3. 下列关于物质的加热,说法错误的是()A. 加热时,试管中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2/3B.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C. 必须垫石棉网才能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D. 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有量筒、漏斗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B.胆矾是一种蓝色的固体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D.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5.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品尝实验室食盐的咸味D.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6. 我们呼出的气体可以使()①带火星木条复燃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烧的木条更旺A. ①③B.② C. ①②D.③7. 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8. 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A. 水和白醋B. 黄金和纯铜C. 铁粉和锌粉D. 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9.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 氧气B.空气 C. 二氧化碳D.水蒸气10. 某学生练习加热食盐水时有如下几步操作:①用灯帽盖灭酒精灯;②将试管用试管夹夹好;③往试管中倒入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的食盐水;④盖好试剂瓶,放回原处;⑤点燃酒精灯加热。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②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④②⑤①11.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 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 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C. 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 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12.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A. 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B. 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C. 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滴D. 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仪器已经洗净13. 以下有关存放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A. 锌粒存放于广口瓶中B.盐酸存放于细口瓶中C. 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D.用药匙取用碳酸钠粉末14. 实验时若不慎碰翻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采取的措施是()A. 用嘴吹灭B. 用书扇灭C. 用水浇灭D. 用湿抹布扑灭15.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倾倒药品C.称量药品D.过滤16. 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水力发电B.蜡烛照明C.太阳能供热 D. 电热器取暖17. 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倒入下水道B.原地抛弃C.倒回原瓶D.放入指定容器中18. 下列不能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蒸发皿19.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推进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B.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上升C.左侧玻璃管口产生气泡D.左侧玻璃管内液面低于试管内液面20.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C.容器放在桌上,把橡皮塞使劲塞进容器口,这样才会不漏气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21. 观察酒精灯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将烧杯内壁用石灰水湿润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22. 实验室取80mL的水,最合适的仪器是()A.100mL的量筒B.20mL的量筒C.天平(含砝码)D.10mL的量筒23. 实验室取用极少量的液体药品,最好用()A. 量筒B. 烧杯C. 滴管D. 试管24. 现有下列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铁架台加热50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A. ①③⑤B. ②③⑤⑥C. ①③④D. ①③⑤⑥25.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方式如图所示,得到读数为7.6mL,则量筒内液体实际的体积可能是()A.等于7.6mL B.大于7.6mLC.小于7.6mL D.以上都有可能二、填空题。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分。

1.安徽古代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炼丹家,对中国古代的化学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安曾做如下记载,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曾青化铁则为铜B. 夜烧雄黄,杀虫成列C. 积油满万石,则自然生火D. 取沸汤置瓮中,三日成冰2.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标识的是( )A. B.C. D.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量取液体C. 滴加液体D. 取块状固体4.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的硬度大−裁玻璃B. 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D. 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5.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A B C D加热;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吸取液体;滴管口向上防止液体流出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称量药品;药品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A. AB. BC. CD. D6.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信工具,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含有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

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

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正确的是( )A. 透光性好B. 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C. 易溶于水D. 见光易分解7.某同学用量简呈取液体时,先仰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再俯视读数为11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 小于9mLB. 大于9mLC. 等于9mLD. 无法确定8.某同学取8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有:①10mL量筒②100mL量筒③酒精灯④容积20mL的试管⑤容积30mL的试管⑥试管夹,所选用仪器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 ②③④⑥B. ①③⑤⑥C. ①③④⑥D. ①②③④9.下列现象中,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 实验1中用手捂住试管外壁,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B. 实验1中将试管放入冰水里,烧杯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C. 实验2中向外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冒出气泡D. 实验2中向里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内无明显变化10.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是歌曲《贰叁》中的几句歌词,其中描述的意境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口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洗涤较干净的试管,可注入水用拇指堵住管口,上下晃动2.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织布B.___C.生火D.灌溉3.森林火灾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树干燃烧B.树叶飘落C.大树倒塌D.树枝折断4.下列仪器中,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燃烧匙5.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D.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下后上6.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___药品取用规则的是()A.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B.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C.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7.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试管应该(A.竖直放置B.水平放置C.口稍向下倾斜D.口稍向上倾斜8.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___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___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9.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C.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找不到灯帽时,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10.下列操作中,能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组合是()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二、填空及简答题11.请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填写相应的字母):A.镊子B.细口瓶C.广口瓶D.坩埚钳E.燃烧匙F.10mL量筒G.试管1)取用块状固体________;2)量取8.7mL的稀盐酸________;3)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________;4)红磷应该存放在________;5)用来夹持热的蒸发皿的仪器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能量释放C. 有颜色变化D. 有气体产生2.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氧气B. 纯净水C. 空气D. 铁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量是:A. 元素种类B. 原子种类C. 原子数目D. 物质总质量4.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A. 与酸反应生成氢气B.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C. 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D. 与盐溶液反应生成氢气5.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铁与硫酸反应B.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C.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D. 氧化铜与硫酸反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的元素最多。

7.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

8. 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9.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比铁活泼,因此锌可以与铁的盐溶液反应生成______。

1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______不变。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描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并说明注意事项。

12. 解释为什么说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已知某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其余为氧元素。

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14. 在标准状况下,1L氢气的质量是多少?(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五、实验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根据题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六、论述题(15分)16. 论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给出至少两个具体的例子。

请注意,以上测试题仅为示例,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水平进行调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 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 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C 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 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矿石粉碎B 纸张燃烧C 酒精挥发D 冰雪融化3、小明发现蜡烛燃烧时会产生黑烟,这些黑烟的成分是()A 石蜡蒸气B 二氧化碳C 炭黑D 水蒸气4、能用于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A 闻气味B 观察颜色C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D 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C 读取液体体积D 过滤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氧气不易溶于水B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D 酒精具有挥发性7、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 蒸发皿B 燃烧匙C 烧杯D 试管8、给 50mL 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铁架台(带铁圈)A ①③⑤B ②③⑤⑥C ②③④⑥D ①③⑤⑥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D 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玻璃棒B 大试管、集气瓶C 酒精灯、铁架台D 导管、单孔塞1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D 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1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B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碳酸氢铵加热氨气+水+二氧化碳D 乙炔+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1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4、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 不放出氧气B 放出氧气的速率慢C 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D 放出的氧气不纯1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 51g(1g 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

航天发射与空间实验活动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

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轨道设计与控制B.燃烧科学柜进行的点火测试C.应急呼吸装置在轨测试D.仿生骨骼复合材料的研究2.厨房是制作美食的场地。

下列厨房中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面包发霉B.葡萄酿酒C.榨取果汁D.铁锅生锈3.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存在任何联系B.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C.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指的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D.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4.生产和生活中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下列过程中的各种能量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而来的是()A.氢能源汽车行驶B.天然气灶具做饭C.太阳能热水器烧水D.火力发电厂供电5.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

下列与液体有关的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量取液体C.滴加液体D.加热液体6.下列镁条燃烧的现象中,能作为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的是()A.放出大量的热B.发出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条变短、甚至消失7.了解实验的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试剂,将用剩的试剂放回原试剂瓶B.用酒精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不能接触灯芯C.在实验室里不许用嘴品尝任何试剂的味道D.洒在桌上的酒精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初次读数时俯视读数为30.0 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仰视读数为10.0 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20 mLB.小于20 mLC.等于20 mLD.无法确定9.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各单元综合测试卷汇总,(附详细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各单元综合测试卷汇总,(附详细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单元综合测试卷汇总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四、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五、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六、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综合测卷(附详细参考答案)八、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九、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综合测试卷(附详细参考答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酒精挥发C.打磨玉器D.大米霉变3.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密度低B.耐磨损C.导电性差D.活泼性强4.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试验D.得出结论5.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其中可以用镊子夹取的是( )A.①②③B.②③C.④D.都可以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7.做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属于安全操作的是(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盐酸液滴不小心溅入眼内,用手揉揉即可C.经老师同意后才能做实验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用考虑试管口是否对着其他人8.下列实验中,仪器之间不允许接触的是( )A.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B.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量筒中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药品D.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放入试管时9.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10.“化学是把双刃剑”,这说明化学工业的发展既能造福人类,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问题。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下列有关量筒的用法正确的是( )A.用100 mL量筒量取70 mL水B.进行化学反应C.在量筒中溶解粗盐D.俯视量筒读数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B.用铜丝作导线C.用铁制成炒菜用的铁锅D.用钨丝作灯泡的灯丝3.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4.如图所示,一只小猫蹲在用火烧烤的透明板材上却安然无恙。

你推测制作该玻璃板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质是( )A.耐高温B.透气C.防水D.隔热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材燃烧B.湿衣服晾干C.铁器生锈D.高粱酿酒6.欲量取10 mL液体,最好选用下列哪种量程的量筒( )A.5 mLB.10 mLC.25 mLD.50 mL7.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8.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后饮料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9.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燃烧和蜡烛燃烧都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把冰块放在高于0 ℃的地方就会变成液态水C.铁矿石可以炼铁D.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10.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试管C.量筒D.烧瓶11.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滴加液体C.添加固体颗粒D.取用固体药品12.下列实验项目与所选择的仪器搭配错误的是(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B.吸取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取用粉末药品——药匙D.给较多量的液体加热——大量筒13.下列家庭常用物品,可根据哪些物理性质来区别?(1)盐和糖: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卷 (选择题 40 分)
一、选择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大理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大理石由什么成分组成
B、大理石的产地在哪里
C、大理石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10、量取 76 ml 水,最好选用下列哪种仪器( )
A、滴管
B、10 ml 量筒
C、20 ml 量筒
D、100 ml 量筒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 1~2 mL
他还告诉妈妈:②用完醋后,要将醋瓶的瓶盖立即
,并使醋瓶的标签

22、从一支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很多现象。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最亮的是__________,温度最低的是
______。欲使烧杯内的水温度上升较快,则应利用火焰的_______加热。用一个干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
上很快有一层___________,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__生成。把另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含量相对较少,不利于身体健康。
25、(1)无色,液体;(2)有特殊香味;(3)酒精易溶于水;(4)酒精能燃烧;有水珠出现;变浑浊;(5)无1)将集气瓶里装满水,带到大棚里,把水倒掉,再盖上玻璃片就行。
(2)可用注射器。将注射器内的气体推出,抽取棚内气体,然后用石蜡封口。
方,发现杯壁上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证明蜡烛燃烧时还有_____生成。把一块碎瓷片放在蜡烛火焰的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7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7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7单元测试卷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检测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温馨提示: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作答,体验成功!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的4个得分评卷人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A.我国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B.发射“神舟”系列飞船的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与生产C.“神舟”八、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空间站雏形)的对接D.儿童“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调查2、2010年1月,中国社科院经考察后确认,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为曹操之墓。

以下随墓出土的文物,它们在加工、制取的过程中一定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A.石枕B.陶瓷C.铁甲D.青铜带钩3、用托盘天平称量5.2 g药品时,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这时则应………【】A.增加砝码B.添加药品C.调节平衡螺母D.减少药品4、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验证B.提出假设C.观察现象D.得出结论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B.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度角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7、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规范正确的是……………………………………………………【】A.用手拿着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去吸取别的试剂8、将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可用…………………………………………………【 】 A.镊子 B.药匙或纸槽 C.胶头滴管 D.坩埚钳9、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灭方法是……………………………【 】 A.用灭火器扑灭 B.用泥沙扑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10、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甲熄灭、乙变旺 B. 甲变旺、乙熄灭 C. 甲、乙都变旺 D. 甲、乙都熄灭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D.加热试管中液体12、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人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大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13、某同学在科普书上看到,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蜡烛燃烧(正确答案)
C. 玻璃破碎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什么性质的科学?
A. 宏观性质
B. 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正确答案)
C. 仅仅微观结构
下列哪项不是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A.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正确答案)
C. 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下列哪项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A. 有新物质生成(正确答案)
B. 颜色发生变化
C. 状态发生变化
下列哪项不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B. 变化过程中是否伴随能量变化
C. 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是否改变(正确答案)
下列哪项是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A. 生命科学中的遗传现象
B.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正确答案)
C. 天文学中的星系运动
下列哪项不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A. 试管
B. 烧杯
C. 天文望远镜(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只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
B. 化学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正确答案)
C.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无关
下列哪项是化学学科的核心任务之一?
A. 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正确答案)
B. 研究生物体的遗传规律
C. 预测天气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评价试卷
班级: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得分
得分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

3×15=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以下是部分非物质文化遗
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徽州石雕 B.阜阳剪纸 C.铁锻制的芜湖铁画 D. 松枝烧制的徽墨
2、1、空气中含量较大且性质较稳定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医院给病人氧时用到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采观测氧气输出的运率
4、古人曾将铅锻打成细细的铅条,作为笔来写字,这也是“铅笔”名“的由来。

铅条能像铅笔一样写字,这一现象与铅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
A、硬度小
B、熔点低
C、密度大
D、能导电
5、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
B.二氧化碳
C.空气
D.五氧化二磷
6、“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发出强白光
B、放出大量热
C、镁条减少
D、有白色固体生成
8、“全球变暖”列为“汉语盘点2007”年度国际关键词第一位,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D、臭氧层衰竭
9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加热氧化钙+二氧化碳
B、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C、甲烷+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D、盐酸+烧碱氯化钠+水
10、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是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11、某气体即能用排水收集,又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1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 B.易燃
C.沸点为-42.1℃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14、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物理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清洁球擦洗锅上的水垢(物理变化) D.水加热后变为水蒸气(化学变化) 15、实验室中不能被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锥形瓶
二、我会填:(每空3分,共36分)
16、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

在抗击冰雪的战斗中,百万军民上路铲并除雪。

大型铲雪车的铲斗之所以能铲除坚硬的冰,因为铲斗是用锰钢制造的。

这说明锰钢的大,它属于(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1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18、下列描述中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
①、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②、酒精燃烧③、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木棒受力折断
19、下列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以下各种物质,请将有关的序号填在横线上: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硬度
糖水和盐水;氧气和水;铜和铝;金刚石和玻璃。

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共7分,其中第一空只要有一个顺序不对就不得分)
20、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
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探究步骤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燃着时
①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
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图中字母)处最先炭化,说明此处温度。

②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现象,澄清的石灰
水。

熄灭后吹灭蜡烛,观察到一缕白烟。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四、我会写(每个符号写对得2分,共12分)
21、写出下列你熟悉物质的符号(请注意大小写的区分)
物质名称水氧气二氧化碳红磷镁条五氧化二

化学符号
宣城梅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评价试卷答案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

3×15=45分)
二、我会填:(每空3分,共36分)
16、硬度,物理
17、物理,化学。

18、④②③①
19、④②①⑤
三、我会探究(每空1分,共7分,其中第一空只要有一个顺序不对就不得分)
20、(1)④①②⑥⑤③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结论:二氧化碳和水
四、我会写(每个符号写对得2分,共12分)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