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诠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大学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诠释
校风,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新四川大学的校风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经过无数代人共同传承和发扬光大而形成的。
原四川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无数先辈的培植和提炼,形成了"博学、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培养了如朱德、郭沫若、巴金、江竹筠等杰出人才;原成都科技大学在办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拼搏进取,锐意改革,开创了学校的新局面;两校合并后,确立了 "求是、创新"的校训;原华西医科大学在九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博采中外办学之长,形成了"严谨、勤奋、团结、奉献"的优良校风,培养了如刘承钊等一大批为民造福的杰出人才。
新四川大学是原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三大名校的结合,是三校优势的集成,也是三校优良文化传统和教风、学风、校风的继承和发扬。
因此,在传承过去校风校训的基础上初步提炼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八字校风,这八字新校风,是新四川大学文化底蕴与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精髓。
塑造优良校风的主体是全体的师生员工,四川大学的每一个干部、教师、职工和学生都要深刻理解校风的内涵,在自己的工作、学习和言行中严格地遵循它、培植它、维护它,使它在川大校园内蔚然成风,使它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川大人的心中,使川大真正成为培养造就国家高素质创新创业栋梁之才的摇篮。
下面就"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四川大学校风的内涵加以诠释。
(一)严谨--是我们发展和成才的基石
严密谨慎,是一种治学、办事的态度,也是我们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基石。
科学少了严谨,就如同飞机折了翅膀,治学缺少严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带来的不仅仅是错误的结论,甚至还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耗费,不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
严谨既是对做事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做人的要求。
一个人只要养成了严谨的习惯,这个习惯会影响他的整个一生。
大学阶段是一个科研人员养成自己良好的研究习惯的重要阶段,只有在一种严谨的氛围里,人们才容易养成严谨的求知习惯和科学的研究态度。
高校是进行科技创新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治学必须严谨,老师教风必须严谨,学生学风也必须严谨,无论是做学问,搞研究,还是教育学生,都要讲严谨,才能多出成果,少走弯路,才能教育出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做事态度的有用人才。
党政管理工作客观上也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切不可因为自己的马虎大意而贻误整个学校的工作。
作为高校管理干部,每一言行举动,都直接影响着学校形象,影响着自己在全体师生群众当中的形象。
因此,注重小事、小节,坚持自我检点,防微杜渐,处处树立严谨的精神风貌,意义重大。
也许有人会说,太强调严谨,不利于科学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其实不然,严谨不但不会有碍创新,而且还有助于创新。
人们常说,在科学研究上要大胆假设,小民求证,其实这就是创新和严谨的有机结合。
大胆假设,就是要求我们有创新的精神和思维;小心求证,就是要求我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研究,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科学史上重大的突破,大多是这两者相互结合的结果。
(二)勤奋--是我们发展与成才的桥梁
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修养。
勤,就是要劳心劳力、锲而
不舍;奋,是要有所作为、奋进不止。
勤奋,就是要求人们不懈地努力,锲而不舍,奋发图强。
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就是要掌握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前沿知识,搞科学研究,传道授业;作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就是要通过学习,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本领,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坚忍不拔,奋发图强。
历史上凡有作为的名人,无一不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们,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是马克思本人获得伟大成就的经验总结和真实写照,他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曾阅读了90多个经济学家的著作,研究过 1500多种书籍,写了100多本笔记。
要成为勤奋的人,一是要养成勤奋的习惯,通过勤奋的工作和学习,争取把自己的学科搞上去,把自己的学业搞上去;二是要强化质疑善思的意识,行成于思毁于随,要敢于怀疑,勤于思考,不落俗套,发现真理;三是要加强理论联系实践,重视实验、实践环节,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要强化敬业意识,对自己的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有效率、质量和时间意识,敢于创新,冲破框框,埋头苦干,做就要做好,做不到头决不放弃,更不要怨天尤人。
今天讲勤奋,还有着新的意义。
一方面,我们处在一个新知识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各种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不断出现,即使一个学科内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地勤奋学习,紧跟知识发展的速度,争取以最新的知识武装头脑;学生们更要勤奋学习,在打好学科基础的同时,多读书、多思考,争取掌握最前沿的知识。
另一方面,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已经开始由学龄教育、阶段教育向着终身教育转变,这更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求是--科学的精髓,发展的前提
“求”,指研究;"是",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是,就是追求事物的客观真理。
实事,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身,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求是,是科学研究的精髓,我们搞科学研究、培养人才、进行党政管理工作,就是要讲求求真务实的态度,树立"求是"观念,培养"求是"的精神,具体来说包括:
第一,在管理方面,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高校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我们的管理目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具体的管理手段、方法。
对于我们所处的形势,学校的定位,每个学院、每个学科自己的定位,都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把握。
从学校的角度讲,我们在全国高校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从学院和学科的角度讲,自己的学院、学科在全国、全校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都要实事求是地判断,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夜郎自大,只有形成准确的定位,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对于发展战略中的战略重点、主要目标的确定,也要实事求是。
从学校的角度讲,要想建国内一流,就不能搞平均主义,而是要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必须要建成若干个国内一流的学科,才能成就国内一流的学校;从学院和学科的角度讲,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何才能突出重点,形成拳头,以点带面;如何才能产学研相结合,解放思想,突出转化,把自己的优势项目搞大,千万不能抱着项目舍不得与别人合作,最终丧失了市场机遇,想
发展,也发展不起来了。
在战略措施上,也要实事求是。
要用足政策,敢于创新,立足于西部大开发的国情、省情、校情,适应国家和省上的需要,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密切地结合起来。
因此,我们搞管理、搞规划,就要讲究目标的现实性,规划的阶段性、措施的可行性,绝不能搞为了所谓的"政绩",违背高校发展规律,不顾本部门、院系的实际情况,搞"浮夸风"、"形式主义"。
要有毫不动摇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既不能不顾长远全局利益,也不能超越现实的可能。
第二,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要正确认识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规律。
在教学方面,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妥善协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管理水平。
在科研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科研是一件踏踏实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它要求有严肃认真,究其真谛的科学态度。
第三,塑立求是精神,一定要从"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出发,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高度出发,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并以此来认识、判别我们的"是",来确立我们追求的"是"。
可以这样说,全校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就是我们的正气,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就是我们的政治,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追求?quot;是"。
(四)创新--发展的动力,教育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保证,在全国创新大会上,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对于学校而言,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现在,我校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应力求以新的体制和机制,培养造就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比如我们着手进行学分制和远程教育;以新的体制和机制激励教师们进行科技创新和教学创新。
再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就应以新的体制和机制鼓励学院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同时,以新的体制和机制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
我们广大干部、教师,都要着力这些管理和机制上的创新改革,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发展创新成果和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
新川大的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这八个大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让我们秉承这八个字的要求,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良校风,遵照新校训,塑造良好的一流学府氛围,为把我们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而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