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整理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周期性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负荷量: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数量,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
训练密度: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承受刺激的频率。
训练效果:指在训练课后恢复期中所产生的身体机能与消耗物质的超量补偿现象。
竞技状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体力、技术、身体素质、心理能力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平衡、协调、稳定,有机活动达到完善程度,在比赛中表现出优异成绩。
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陈作竞技水平。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状态诊断:生物适应:基础知识:※竞技体育包含的有机组成部分;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4)公平性(5)集群性(6)观赏性:※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由哪几个时期构成。
运动训练学总 复 习
总复习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学:2、适宜的运动负荷原则3、超量恢复原理:4、体能:5、训练原则:6、多年训练计划:7、运动训练方法:8、训练的大周期:9、力量素质:10、竞技能力:11、竞技水平:12、运动训练:13、运动训练手段:14、重复训练法:15、间歇训练法:16、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7、变换训练法:18、比赛训练法:19、法特莱克训练法:20、速度素质:21、最大力量:22、快速力量:23、爆发力:24、分解训练法,25、完整训练法:26、循环训练法:二、填空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
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
3、最终目的:。
4、竞技体育的基本构件:、、、,主要的是;5、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是+:、、、、。
其中体能包括、、三个方面。
6、对运动员训练状态进行诊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7、分解训练法主要有:、、、、。
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9、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
10、动力特征:、、3要素。
11、动作构成:、、、、、、7要素。
12、动作过程:、、3阶段。
13、比赛训练法包括有:训练法、比赛法、比赛法、比赛训练法14、法特莱克训练法在身体训练中的运用目的是:以发展系统为主,适当发展与系统混合供能能力。
15、完整训练法在技战术训练运用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或的完整结构和的内在联系。
16、顺进分解法的应用目的及作用:便于建立和的完整概念,形成良好的和。
17、逆进分解法的应用目的与作用:多运用于最后一个环节为的技术或战术的训练,如、、等动作。
18、负荷变换训练法有4种搭配方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的搭配形式。
19、构成体能的3因素是:、、。
20.负荷量:可通过、、、等反应出来。
负荷强度:可通过、、、表现出来。
21.重复训练法的类型:、、重复训练方法。
22.间歇训练法的类型:、、。
运动训练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3.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 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 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6. 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7. 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8.运动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9. 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10.技术风格: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11.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12. 运动员心理能力: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力。
运动训练学笔记重点
运动训练学笔记重点一、运动训练学概述1.定义: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提高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的应用科学。
2.目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战术素养和心理素质,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服务。
3.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组织实施有效的训练方法,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
二、运动训练原则1.个体化原则: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循序渐进原则:训练强度、量、难度等应逐步增加,避免过大的跳跃。
3.系统化原则: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等应形成完整的体系,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超负荷原则:训练负荷应超过运动员的原有水平,以促使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
5.反馈与调整原则:及时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
三、运动训练方法1.基本技术练习:针对运动员的技术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2.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3.战术训练:培养运动员的比赛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比赛水平。
4.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比赛稳定性。
5.恢复训练:通过合理的休息、营养补充、按摩等方式,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身体机能。
四、运动训练计划1.年度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全年的训练安排,包括训练周期、阶段目标、主要任务等。
2.阶段训练计划:将年度训练计划细化为各个阶段的训练安排,明确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和任务。
3.周训练计划:根据阶段训练计划,制定每周的训练安排,包括训练天数、每天的训练内容和负荷等。
4.课时训练计划:根据周训练计划,制定每次课的训练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回顾
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回顾体育学是研究人类运动行为与规律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体育科学、运动训练学等。
运动训练学是体育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和掌握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本文将回顾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运动训练学是指运动员在各个训练阶段,通过科学地组织和实施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竞技技能和竞技成绩的科学体系。
2. 运动训练学的分类:运动训练学可以分为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四个方面。
3. 运动训练学的原理:包括超负荷原理、逐渐逼近原理、阶段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等。
二、运动训练学的核心知识点1. 运动训练的目标与要求:根据不同项目和不同的训练阶段,运动训练的目标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主要包括提高运动员技能水平、提高竞技成绩、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等。
2. 运动训练的内容: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等。
每一项内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3. 运动训练的方法:运动训练的方法包括整体法、分解法、整体分解法、系统法等。
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非常重要。
4. 运动训练的手段:运动训练的手段包括多种多样的器械、设备和辅助材料。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运动训练手段对于训练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运动训练学的具体应用1. 运动员的生理适应与训练: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促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产生适应,提高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
2. 运动员的技术与技能训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对其竞技成绩至关重要。
运动训练学可以通过科学的技术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3. 运动员的心理调控与训练:心理因素在运动训练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运动训练学的知识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控,提高竞技状态。
4. 运动队的管理与领导:了解运动训练学的知识,对于提高运动队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非常重要。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一、基本知识1、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在研究和总结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其它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阐明运动训练过程普通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2、超量恢复原理:在一次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再次施予负荷,可以获得最为理想的训练效果。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恢复到最高水平上实施训练负荷,就是超量恢复。
第二次训练在队员没有恢复完全时实施训练负荷,就会出现劣变性。
3、体能: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即体能。
它是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4、运动训练方法: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训练任务、提高竞技水平的途径和办法。
5、力量素质: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6、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它由5方面,7要素构成—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
其中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3方面。
7、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8、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9、运动训练手段: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它是运动训练方法的具体体现。
10、重复训练法:多次重复同一练习,2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心率在110/分以下)11、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心率在120/分以上)12、持续训练法: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练习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比赛训练法: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15、法特莱克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20世纪30年代源于北欧山林中)是以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为主、适当发展有氧与无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为己任的耐力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基础知识
运动训练基础知识运动训练是指通过训练方法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能力、改善运动技术水平的一种活动。
它可以帮助人们塑造健康的体魄,提高运动表现,预防受伤,并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进行运动训练前,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对于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运动训练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训练原则、训练周期、训练强度和训练方法等。
1. 训练原则:1.1. 达到适应性:根据个体的特点和训练目标,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渐提高训练强度和负荷,使身体逐渐适应训练刺激。
1.2. 逐步负荷:通过逐渐增加训练量和强度,使身体逐渐适应较高的负荷,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能能力。
1.3. 可逆性原则:如果停止训练或减少训练量,身体的适应性将逐渐消失,体能水平将下降。
1.4.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都有所不同,训练计划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
1.5. 全面发展:训练计划应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不同方面的训练,以促进身体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2. 训练周期:2.1. 微周期:微周期是训练计划的最小单位,通常为1周,包括每周的具体训练安排和休息安排。
2.2. 中周期:中周期是由若干个微周期组成的,通常为4周到12周不等,用于达到某一特定的训练目标。
2.3. 宏周期:宏周期是整个训练计划的时间跨度,通常为半年到1年不等,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3. 训练强度:3.1. 最大心率:最大心率等于220减去年龄,用于计算不同强度的训练心率区间。
3.2. 有氧训练:有氧训练是指持续运动时间较长,强度较低的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3.3. 无氧训练:无氧训练是指高强度、短时间的爆发性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3.4. 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有氧和无氧训练的结合,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
4. 训练方法:4.1. 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以低至中等强度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重点知识点整理运动训练学是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心理、技术等方面的特点,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水平和竞技能力。
山东省考研体育学运动训练学是山东省考研体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下面将对运动训练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运动训练学是运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以及运动训练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二、运动员体能训练1. 有氧耐力训练:通过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2. 爆发力训练:通过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
3. 力量训练:通过负重训练和力量训练设备,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
4. 灵敏度训练:通过各种灵敏性训练器械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三、运动员心理训练1. 自信心训练:帮助运动员建立自信和自尊心,提高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能力。
2. 注意力训练:通过各种注意力集中的练习,提高运动员的专注力和注意力稳定性。
3. 意志力训练:通过各种意志力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培养坚持不懈、有毅力的品质。
4. 心理调节训练:教授运动员有效的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方法,避免因压力和情绪变化而影响比赛表现。
四、运动员技术训练1. 基础技术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基础动作,提高运动员的技术基本功。
2. 复合技术训练:将基础技术组合起来,进行多变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技术综合能力。
3. 战术技术训练:根据比赛对手的特点和规则,进行相应的战术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五、运动训练的计划与管理1. 训练计划的编制:根据运动员的水平、目标和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2. 训练负荷的控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进展,合理控制训练负荷,防止过度训练导致的损伤和疲劳。
3. 训练效果的评估:通过对运动员训练成绩和身体状况的评估,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运动训练知识点概览
运动训练知识点概览运动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运动的训练对于个人发展以及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概述一些常见的运动训练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运动训练的要点。
一、训练目标与计划运动训练的第一步是明确训练目标。
无论是增强体力、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还是改善耐力,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设计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应该包括具体的训练内容、训练强度、持续时间以及适当的休息时间。
二、热身与拉伸在进行任何运动训练之前,热身是必不可少的。
热身活动可以提高身体温度、增加血液循环,并预防运动伤害。
拉伸则能够增加肌肉的灵活性,防止肌肉拉伤。
在热身和拉伸时,应该注意动作正确、幅度适当,并且逐渐增加运动范围和强度。
三、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能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要注意保持适度的运动强度和心率,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难度。
四、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改善体型,并提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
力量训练可以采用器械训练或者自重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选择适当的重量和次数,并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技巧,以避免受伤。
五、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身体的灵活性。
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包括瑜伽、舞蹈、拉伸运动等。
在进行柔韧性训练时,要注意逐渐增加伸展的幅度,同时要避免过度伸展,以免造成关节损伤。
六、饮食与营养运动训练需要合理的饮食和营养,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并促进肌肉修复与生长。
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应该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七、休息与恢复适当的休息和恢复是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休息可以让身体得到充足的睡眠、减少疲劳、恢复力量。
合理的休息间隔和恢复方法可以帮助预防过度训练以及相关的运动损伤。
总结:运动训练知识点概览包括了训练目标与计划、热身与拉伸、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饮食与营养以及休息与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核心概点总结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核心概点总结运动训练的定义- 运动训练是通过系统的计划和组织,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和心理素质为目标的训练过程。
运动训练的重要性- 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增强其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使其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 运动训练还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 渐进负荷原则: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负荷,以适应运动员的身体和能力发展。
3. 过程性原则:注重训练过程中的细节和方法,而不仅关注最终结果。
4. 系统性原则:将训练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周期,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5. 可逆性原则:训练效果具有可逆性,不训练则退化。
6. 多样性原则: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训练效果。
运动训练的内容1. 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动作技术的学习和提高,以及比赛技术的训练。
2. 体能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3. 心理训练: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技巧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竞技状态。
运动训练的方法1. 分析方法:通过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模拟方法:通过模拟比赛情境和对抗训练,提高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的应对能力。
3. 反馈方法:及时给予运动员关于训练表现和成绩的反馈,帮助其改进和提高。
4. 计划方法: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内容、强度、时长等,以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运动训练的评价与调整1. 评价方法:通过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和心理素质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其训练效果。
2. 调整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法,以适应运动员的进步和变化。
以上是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的核心概点总结,简要介绍了运动训练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则、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与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运动训练学2000重点
运动训练学2000重点摘要:一、引言二、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运动训练2.近现代运动训练三、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1.运动生理学2.运动心理学3.运动生物力学4.运动营养学四、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个体差异原则2.系统训练原则3.周期训练原则4.适宜负荷原则五、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基本训练方法2.专项训练方法3.训练手段的创新与发展六、运动训练中的心理素质培养1.意志品质的培养2.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3.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七、运动训练与运动损伤1.运动损伤的预防2.运动损伤的康复3.运动损伤对训练的影响八、运动训练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奥运会金牌背后的运动训练2.职业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九、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科技助力运动训练2.跨学科研究与应用3.培养高素质运动训练人才正文: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技能的形成、提高和保持的科学。
本文将概括性地介绍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训练原则、方法与手段、心理素质培养、运动损伤、实际应用案例及发展趋势与挑战。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代,当时的运动员主要依靠自身经验和直观感觉进行训练。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运动训练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等多个领域。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营养学。
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为运动训练提供生理学依据;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帮助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运动中人体各部位的力学特点,为运动技术改进提供理论支持;运动营养学研究运动与营养的关系,为运动员提供合理的膳食和营养补充。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差异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训练原则和适宜负荷原则。
个体差异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地制定训练计划;系统训练原则要求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各项素质;周期训练原则则提倡分阶段进行训练;适宜负荷原则要求在训练中保持适当的负荷,避免过度训练。
运动训练学考试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成绩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价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测定。
4、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5、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经济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依靠训练信息指标把我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的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8、分解训练法:是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和部分。
9、完整训练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10、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1、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12、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教程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3、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设施变换,以提高运行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14、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一次王城没站点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15、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多去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①竞争性②规范性③公平性④集群性⑤公开性⑥观赏性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5、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①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②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③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肌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7、项群理论的基本内容:①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②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③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④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8、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都是由运动员的心、技、体、战、智五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的。
其中,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
9、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10、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P66)11、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有机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12、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发展的素质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弥补和代偿,使其总竞技能力保持在特定的水平。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总结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训练的学科,它涉及到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
在运动训练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运动训练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研究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主要涉及到能量代谢、肌肉力量、心血管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例如,了解身体能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训练。
二、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研究人们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原理和运动技术,主要包括运动姿势、运动力学、运动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运动技术,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运动营养学运动营养学研究饮食对运动表现和身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能量供给、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分补给等方面的知识。
在运动训练中,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于提高运动表现和促进身体康复至关重要。
五、训练计划设计训练计划设计是运动训练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目标设定、训练内容、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等方面的知识。
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成绩。
六、训练评估与监测训练评估与监测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划。
常用的评估和监测手段包括体能测试、运动心理测量、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
七、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是运动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运动损伤的预防、急救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运动损伤防护与康复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促进损伤的康复。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1.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是指,以实现预设目标为导向,激励运动员积极参与,并在为运动员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条件下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训练原则; 2.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是指,根据运动项目比赛的共性特点从实战出发,针对运动员的个性特征,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周期,阶段划分及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要素的训练原则;3.运动员的运动战术:运动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未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4.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6.分解训练法:分解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7.持续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连续进行训练的方法;8.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竞技参赛和竞技体育管理4个部分组成;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长期艰苦的训练需要不断的动机激励健康的身体是保持系统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健康的身体是运动员创造美满人生的重要条件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协调兼顾国家与个人的利益以人为本,加强医务监督做好目标监控,信息反馈,及时调节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竞技比赛对于训练活动的导向性运动专项竞技的特异性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体性与变异性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认真研究项目特点与专项竞技的需要科学诊断运动员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决定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因素: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运动技术的构成-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节奏等运动技术的基本训练方法:直观法和语言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想象法和表象法、减难法与加难法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项目制胜规律深刻领会战术意识培养的核心作用着重培养运动员的战术运动能力处理好和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重视战术组合加强战术创新研究目标设置技能:表现的目标与结果的目标挑战性的目标与轻而易举的目标现实的目标和非现实的目标具体的目标与笼统的目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个体目标与全队的目标运动训练负荷的结构与类型,负荷量、负荷强度是什么、有什么关系:训练负荷包含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维度,负荷量是指练习的时间、次数、组数、重量,负荷强度是指训练达到的高度、远度、难度、练习的密度、准确度、节奏等;训练负荷的结构是指身体练习的数量和强度各要素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及其构架;运动训练负荷计划与安排的基本模式:运动员生涯全过程的训练负荷计划与安排单、双、多峰负荷计划与安排“练调交替”的负荷计划与安排“冲平交替”的负荷设计安排大周期里有哪三种周期类型:单周期全年训练按照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单周期,主要是用于马拉松,长距离竞走,越野滑雪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项目,以及冬季项目等气候条件限制较大的项目; 双周期在传统的竞赛体系安排中,有些项目在一个年度里会安排两次重要的比赛,或者两个重要的比赛阶段,运动员的训练也相应地按照两个大周期来设计和实施,成为双周期; 多周期当代竞技运动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比赛不断增多,一个年份里会有多个重要比赛,这就要求运动队结合实际情况;一年之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大周期,称为多周期安排;运动训练的基本流程:对运动员起始竞技状态的诊断,运动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运动训练活动的系统组织;对运动训练的成效的评估;运动训练发展目标的实现,六个基本的组织环节;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训练负荷设计的依据:能量物质的供给与利用;适应与超量恢复原理;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规律;运动项目特征与比赛情景;训练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制订:准备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时间跨度5~20周比赛期参加比赛创造好成绩时间跨度3~20周恢复期促进心理/生理恢复时间跨度1~4周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1.基础训练阶段,主要任务是依专项需要发展一般运动能力年限3~5年2.专项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专项竞技能力年限4~6年 3.最佳竞技阶段主要任务是创造最佳的优异成绩,年限4~8年4.高水平保持阶段:保持专项竞技能力年限2~5年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在运动队所掌握的运动技术结构中,有特长技术和全面技术之分;在训练中,这两种技术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体战术行为的核心是什么:战术配合是集体战术行为的核心,战术配合构成的因素有参与配合的人数,每个人的的行动方式,个人行动的目的与战术配合目的的关系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为了加强运动员的什么能力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战术意识的培养与运动员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战术思维是战术意识的核心,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能力水平决定了其战术意识水平,运动员思维的灵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等是战术意识的决定因素;为了加强运动员的战术运用能力运动员的体能包括那几个因素,结合自己的专项说说自己的体会。
运动训练学重点
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元的。
一是生物学因素,即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二是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的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的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3.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组成部分。
4.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的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6.本源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是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
7.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含着“运动训练原则”“运动训练内容”“运动训练负荷”“运动训练方法”及“运动训练安排”5个板块。
运动训练内容对应练什么、运动训练负荷对应练多少、运动训练方法及运动训练安排对应怎么练。
8.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9.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水平。
10.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11.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体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变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运动素质:力量、速度、耐力。
12.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运动成绩诊断既包括运动员在上一个训练过程中最好的一次比赛成绩,也包括运动员在多次比赛中所表现的平均水平。
运动训练应考最全归纳记忆
一、名词解释: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升为对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专门的研究,从而形成系统性的理论。
状况的综合评定。
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的反应,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能力的训练原则。
确的动作表现,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的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是指在运动训练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进行训练的方法。
训练方法。
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作快慢等要素。
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特长技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运动技术评价:指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或完成状态予以描述和评定的活动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诱导训练法: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模拟训练法: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
参加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束部分组成。
一、竞技体育1 6答: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27答: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39答:①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②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③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二、运动训练413答:成功的参加竞赛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运动训练的内容和安排应力求符合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竞赛规则的要求,最终求得在比赛中充分地表现出已经具备的竞技能力。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总复习资料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运动训练学的总复习资料:
1. 运动生理学:包括生理学基本概念、能量代谢、运动生理变化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
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和适应。
2. 运动心理学:包括心理学基本概念、运动心理状态、运动动机、
自我效能、焦虑和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心理
素质、心理调节和心理干预。
3. 运动解剖学:包括人体解剖学、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关键肌群、运动技术和运动损伤
防护。
4. 运动训练方法学:包括运动训练基本原理、训练计划制定和实施
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训练目标、训练强度和训练周期。
5. 运动营养学:包括营养学基本概念、运动营养需求、饮食原则等
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的摄取。
6. 运动生物力学: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力和力矩、运动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员的姿势和动作技术。
7. 运动康复学: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8. 运动管理学:包括运动组织与管理、运动政策与法规、运动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复习运动组织的结构、管理和运营。
以上仅是运动训练学的一部分内容,复习资料还需根据具体课程和课本内容进行选择。
此外,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学术期刊和相关网站的资料进行复习。
运动训练学复习重点
01.竞技体育:它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02.运动训练: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03.运动训练学:1)它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①一般训练学②项群训练学③专项训练学2)它是为了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的一门学科。
运动训练理论可分为:①一般训练理论②项群训练理论③专项训练理论04.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内容:①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②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特点③运动训练学理和原则④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⑤身体训练⑥技、战术训练⑦心理、智能训练⑧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⑨运动员的选材⑩负荷与恢复05.运动成绩:它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它包括: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竞赛的胜负或名次06.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①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②对手的竞技水平③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规则、评定手段、裁判的水平)07.竞技能力:它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08.竞技能力的集中表现:1)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三种基本运动素质,以及三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人体的形态和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2)技术水平:他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判定。
3)战术能力则表现为: ①力求出色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③对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④运动员的智力状况及一般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其战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4)高度发展的协调能力是运动员掌握合理运动技术的先决条件5)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集中表现于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源起:(概念)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到方面。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概念)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有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开性;6、观赏性。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简)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问答)(一)释义: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二)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自于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及训练效应多元的途径。
(三)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个部分。
科学的选材出了具有优势的先天性遗传能力的可造之材,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得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四)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简答重)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在运动训练全过程的每一节,即运动员状态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训练状况的反馈调控、直至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无一不广泛地应用着现代科技的成果。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一)任务:运动训练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即由一般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二)基本内容: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影响比赛结果的基本因素是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竞赛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以及运动竞赛结果的评定这样三个方面。
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基础上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二、竞技运动基础上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一)竞技运动基础上的分类标准的择定:1、首先选定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2、选择运动基础上的动作结构作为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标准;3、造选择运动成绩评定方法,作为竞技项目分类的第三个标准。
(二)竞技运动基础上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大问题)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体能和技能);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单一(周期性、非周期性及混合性)、多元动作结构、多项组合结构)3、依运动成绩的说不定方法分类(测量、评分、命中、制胜、得分);(三)三个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联系: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简)1、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2、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3、同群基础上训练规律的探讨和揭示;4、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5、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一)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视、听、触觉及本体感觉准确、灵敏。
2、技能与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三)训练特点:1、身体训练:采用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同时十分重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2、技术训练:主要包括基本动用和高难度动用的训练;3、心理训练:彩的主要方法有念动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自我调节法;4、艺术表现能力训练:以培养动用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一)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二)比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确立辩证的比赛指导思想,全面作好比赛前准备,以及教练员与运动员正确的参赛行为。
(三)训练特点:1、技术训练:非常注重基本功训练;2、心理训练:做好心理定向工作认真抓好意象练习等。
3、战术训练: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和应变能力;4、身体训练: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有较高的身材与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重保持恰当的比例;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三)训练特点:1、技术训练:采整体法和分解法、限制法和诱导法以及配对训练法,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2、战术训练:彩假想敌训练、配对训练及实战训练;3、身体训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2、体能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受到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水平、比赛时间安排、比赛地点、对手水平、观众、评定行为。
(三)训练特点: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2、体能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二)比赛成绩决赛因素特征分析:(三)训练特点:1、技术训练:强调提高整体攻守效能,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
2、战术训练:注重发展运动员的聪明才智;3、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4、心理训练:六、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分析特征:1、体能特征: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和智能特征:(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情况,是决定运动员比赛成绩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因素。
(三)训练特点:1、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寻求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最佳组合,非常注重训练的整体效益,也是本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突出特点。
2、技能和战术能力训练:在技术训练中注重强化精细技术动作感知觉的训练;利用规则和动用多种心理暗示。
3、心理和智能训练:(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
(三)训练特点:1、体能训练:关健在于精选有效的方法迅速提高体能水平,训练手段的选择也主要集中于发展爆发力、提高动作迅速率、改善反应能力、提高动作幅度。
以及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同时把不断提高训练负荷强度作为训练的核心。
2、技能训练:提高和完善动作周期的经济性和实效性是技术训练的关健。
3、心理和智能训练:主要集中于增减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速度感、节奏感和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以满足比赛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八、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一)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1、体能特征:2、技能和战术能力特征:3、心理特征:(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三)训练特点:1、耐力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以体能为主导的多种竞技能力、发展以专项耐劳力为核心的多种竞技速能力、发展以糖酵解供能或有氧氧化供能为主渠道的多种代谢能力。
2、耐劳力性项群的主要训练立法:A 负荷结构训练方法群组;B 代谢能力训练方法群组;C 骨骼肌力训练方法群组;D 地域效应训练方法群组;E 恢复能力训练方法群组。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释义: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包括竞技水平和比赛名次。
(名)二、决定因素:(试述)(必考)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要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
1、运动员在比赛国表现的竞技水平(内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
对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
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表现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2、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
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比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淘汰。
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
3、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1)竞赛规则的改变,能带来运动成绩的显著变化。
(2)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
(3)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一、竞技能力释义:(一)定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