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整理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解释和预测学习过程的理论。

其中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另一种是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社会认知理论则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交互和观察他人来实现的。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生命不同阶段内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重要的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经历着不同的阶段。

伯纳黛特的社会发展理论则强调社会互动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问题解决和决策等认知过程。

例如,记忆研究揭示了记忆的不同类型,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记忆能力。

4.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在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和适应环境时展示的能力。

智力测试是通过测量个体在一些任务上的表现来评估智力水平的工具。

5.个体差异与多元智能理论:人们在智力、学习风格、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多种智能类型,如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等,以解释个体差异。

6.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例如,知识图谱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和组织知识,问题解决和协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科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7.教育评估和评价:教育评估是评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测量学生的能力、知识和技能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进展。

评价则涉及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8.教育心理学与特殊教育:教育心理学为特殊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特殊教育关注的是那些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方面有障碍或特殊需求的学生。

9.人格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和行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干预措施。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和技能。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描述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理论。

根据该理论,儿童经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简单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

3.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注意力是指个体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关注力的能力。

了解知觉和注意力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智力和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测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以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潜力。

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内在需求。

理解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

6.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关注学习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7.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学习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记忆是保存和回忆所学内容的能力。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8.教育评估和测量:教育评估和测量是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水平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9.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0.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特殊教育是为这些学生提供特殊支持和教育服务的领域。

了解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支持这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和个体差异,以便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中,皮亚杰的理论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则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描述了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面临的主要冲突和发展任务。

例如,在学龄期,儿童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他们会感到勤奋,否则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在情感发展方面,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发展出同理心。

社会性发展包括形成自我概念、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规范等。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他通过狗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正强化会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为,而惩罚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对整体情境的顿悟。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学生应该主动地探索知识。

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应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

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5、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7、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独立。

8、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l908年,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9、(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维特罗克(生成学习理论及技术)10、布鲁纳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完整版详细版)

知识点(选择题+填空题):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性.3、教育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标志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德·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思想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思想,主张因能力施教,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并于教育具体改革结合赫尔巴特,近代第一次教学理论的研究要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俄·乌申斯基,近代最早在教育工作中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第二章4、学习类别加涅,按学习结果划分:言语信息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五类;奥苏贝尔,按学习活动的性质划分,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或者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不同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行为主义桑代克,试误—联结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饿猫开迷箱)(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的基本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起稿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映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实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认知主义ﻩ苛勒的顿悟理论ﻩ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接受教学(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ﻩ罗杰斯马斯洛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关联形成条件反射。

而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以斯金纳的箱实验为代表,说明了通过强化和惩罚可以塑造行为。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行为。

惩罚则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新知识要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主动建构的。

在建构主义的观点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主性和整体性,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个人化的,并且要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需求。

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要创造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和成长。

二、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和类型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表扬等。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通过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第一章:合格的老师教师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情感、意志、教育教学、人格素质和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组成。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实践性知识: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设计能力(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操作能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监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的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积极主动进行计划监控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监控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和任务指向))、反思能力(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控制点: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第二章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概念教学:概念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概念原型2 利用变式,排除非本质干扰 3 正反例比较,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4及时正确反馈,促进概念获得。

运用概念中巩固概念。

编码系统: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或类别。

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并帮助形成清晰的新编码系统。

可以1 合理运用定势2 调整学生的动机水平3 编码方式的指导 4 布置多样化的练习。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发展。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什么都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智力发展三阶段:动作性、映象性、符号性表征。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探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整理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研究人们在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教学和教育管理等心理过程,为教育决策、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的心理过程和规律,包括记忆、思维、感知等学习活动的心理机制。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为教育提供相应的指导。

•评价与测量:研究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考试评价、课堂评价、综合评价等,以及测量工具的设计和使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 奥索伊德原理奥索伊德原理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也被称为适应性原理。

它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认知取决于其与环境的适应程度。

换句话说,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环境。

2. 发展迟滞原理发展迟滞原理是指个体的发展存在差异,应该根据个体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不同学生之间的发展速度和潜力都有所不同,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并给予适当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不仅应该关注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还应考虑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的社会和文化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内在的动机和自我决定能力。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

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对于理解教育和教育心理现象以及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

2.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在认知、情感、道德和行为等方面不断发展和成长。

3.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教学手段是教师用来实施教学方法的具体工具和材料,如教科书、多媒体教具等。

5. 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教育质量评估是对教育的总体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6. 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

2.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教育活动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记忆是指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保存和再现。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和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记忆效果。

3. 思维和创造力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创造力是指个体在生成新思想和新创意时的心理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整理

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学生心理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第二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第三节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第三部分学习理论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及其理论发展第二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第二节知识的组织结构第六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建构主义概述第二节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第三节学习的社会建构过程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第一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节人本主义教学应用第四部分学习心理第八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理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情境因素第九章知识建构第一节知识概述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第三节知识迁移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第二节问题解决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四节创造性第十一章自我调节学习第一节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理论第二节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第三节自我调节学习的训练第十二章品德学习第一节道德认知的发展及培养第二节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第三节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第四节常见道德问题及其矫正第五部分教学心理第十三章有效教学第一节有效教学与教学计划第二节教学目标第三节教学模式第四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第十四章课堂测评第一节课堂测评概述第二节传统的课堂测评方法第三节非传统的课堂测评方法第四节课堂测评的使用第十五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的物理环境第三节课堂的社会环境第四节课堂管理涉及与特殊方法第五节学生的行为管理第六部分教师心理第十六章教师心理第一节理想教师第二节教师的专业素质第三节教师的心理健康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

教育心理学整理必背内容

教育心理学内容整理第一章绪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①增加理解:学校教育过程&学生学习过程②是所有教师专业基础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⑤ 安德森:《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现状和趋势20C80Y 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① 中心问题:学与教的问题 ②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教学过程 ③ 重视课堂教学&因材施教④ 重视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的统一&增加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研究 ⑤ 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增加〔罗杰斯、马斯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1、生存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⑤ 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室〕⑥ 临床个案法:对教育过程中的个案〔超常、智能不足、情绪困扰、贫困儿童等〕观察,测量与操纵。

第二章 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教育:广义上,只有系统的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在课堂情境....中,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① 影响学生的个体的社会化。

〔社会化指人从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② 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

教学:引诱..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的相互作用....到达教学目的学生群体③ 教员〔中心角色〕 ④ 学生模仿的榜样 ⑤ 学者与学习者 ⑥ 权威人物 ⑦ 父母 ⑧ 课堂的管理者 ⑨ 团队活动领导者 ⑩ 公关人员 11 办事员12 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易影响年龄较小的学生。

④ 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⑤ 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③ 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④ 理解自己③ “一对多”式交往 防止对学生的偏见②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氛围③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限第三章 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2、布鲁姆的教育目标观① 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改良的可能性 ②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③ 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题材 ④ 培养“经济的使用思想” ⑤ 发展“理智上的忠诚”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一是专业素养方面,学科知识和因材施教等;二是综合素养方面,“为人师表”。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1. 教育学心理学概述-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现象。

- 教育学心理学通常关注研究、发展和教学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

2. 研究理论2.1 行为主义研究理论- 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实现的。

重点在于观察和描述可观察的行为。

-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2 认知研究理论- 认知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个体能力的发展和信息处理的结果。

重点在于理解和解释研究者的思维过程。

- 著名的认知学派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2.3 构建主义研究理论- 构建主义研究理论强调研究是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构建和理解,通过主动参与和合作进行。

- 著名的构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杜威和维果茨基。

3. 研究过程和教学策略3.1 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包括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应用信息和评估信息。

- 教师应根据研究者的认知和发展水平,适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3.2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等。

这些策略可以增强研究者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的研究。

4. 教育评估与测试4.1 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是对学生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估和反馈。

- 合理的教育评估可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动力和持续改进。

4.2 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前者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指导,后者用于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估。

5. 研究困难和特殊教育需求5.1 研究困难- 研究困难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会导致研究成绩下降和自信心受损。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困难,采取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和支持。

5.2 特殊教育需求- 特殊教育需求是指学生在研究和发展上存在特殊需求,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适应措施。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6. 教育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包括隐私保护、研究伦理和教师道德等方面的考量。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学习:指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广义的学习指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合理持久的变化。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有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就是把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和联系,一般只是那些使个体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同化:由皮亚杰提出,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陈述性知识: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主要反映事物的形态、内容及变化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成就动机:在个体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重要的工作乐意去做并且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归因: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进行推测而后决断的过程。

建构主义;最早由皮亚杰提出,认为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和外界环境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

主张新知识是构建于旧知识基础上,新旧知识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知识的主观主义知识观。

合作学习: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认可的互助性学习。

二、简答或论述1、什么是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学习是指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改变行为的历程,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学生的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一定世界观与社会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特点为:(1)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2)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3)有一定的被动性2、简述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并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和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个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确定。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分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两个层面。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历和环境刺激的作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联想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个学派。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过程。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动机等。

5. 教育心理测量:教育心理测量是指通过观察、问卷和测试等手段,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教育学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研究,为教育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整理

教育心理学整理

二、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实验研究:(1)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作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2)研究者通过有计划地操纵一个或一些因素(自变量)然后观察和观测某一感兴趣的变量(因变量)的变化,揭示二者是否存在稳定的共变关系,从而确定是否为因果关系。

即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最近发展区:指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他人指导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以采用教学支架,帮助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

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支架教学:即教师或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如数学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等),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无法完成的的任务。

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脚手架。

智慧技能的学习: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如敏捷、准确、有力和连贯等)不断改善而形成的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

练习律:指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即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频次越多,则联结的越强;反之,则变得越弱。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关刺激)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本性2)学习心理3)个别差异及其原因3、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4、小学认知的发展:1)感知运动阶段0-2 2)前运算阶段2-7: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6、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愧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7、自我意识成分: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8、自我意识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9、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10、社会性发展:1)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2)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11、认知方式差异(认知风格):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12、S-b量表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13、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14、性格的类型差异:1)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2)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独立型和顺从型3)依据性格的特征差异: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15、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是一个介手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度量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16、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连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1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18、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学习19、学习理论:1)连结主义2)认知主义20、完形--顿悟说基本内容(科勒):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1、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桑代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2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3、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25、动机的功能:1)激活的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26、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2)学习期待27、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内驱力3)附属内驱力28、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29、成就动机理论:1)力求成功的动机2)避免失败的动机30、成败归因理论三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31、活动成败的原因(行为责任):1)能力高低2)努力程度3)任务难易4)运气好坏5)身心状态6)外界环境32、归因理论的价值与实际作用: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33、行为的结果因素(强化):1)直接强化:奖励惩罚2)替代性强化:通过榜样3)自我强化:根据一定标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34、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35、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36、使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1)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其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2)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37、教师掌握评分要注意:1)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2)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可以完成3)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以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38、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性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39、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1)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2)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成绩的优略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3)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40、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1、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的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2、现代的迁移理论: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2)强调外界环境与立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43、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a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b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c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44、促进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45、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做什么”“怎么做”46、陈述性知识:1)心智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2)认知策略: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47、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48、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49、知识直观的类型: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50、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的过程5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配合2)词与形象的配合5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特点:1)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言语)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2)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3)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4)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清晰地感知53、知识概括的类型:1)感性概括2)理性概括54、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概括反:辨别2)提供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55、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那3)动机说(压抑理论)56、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57、技能的基本特点:1)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极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2)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58、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运动技能):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2)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观念性內潜性减缩性59、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60、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操作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61、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62、加里培林心智动作的五个阶段:1)动作的定向阶段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63、我国的心理学家心智动作的三阶段: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64、学习策略四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65、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组织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调节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社会资源利用66、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多种感官参与3)复习形式多样化4)划线67、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2)减缩和编歌诀3)视觉想象4)语义联想5)谐音联想法68、精细加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69、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70、资源管理:1)学习时间管理2)学习环境的设置3)学习努力和心境的管理71、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3)特定性4)生成性5)有效的监控72、问题解决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73、问题解决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7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向与功能固着7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量与质2)教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76、创造性的主要特征:流畅性,独创,变通7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78、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b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a保护好奇心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a发散思维训练b推测与假设训练c自我设计训练d头脑风暴训练79、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份、行为成分80、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情感、行为81、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品德也是影响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2)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3)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3)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8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可逆性阶段8-10,公正阶段10-1283、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84、小学生品德发展基本特征: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85、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86、影响态度与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水平87、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恰当的奖励与惩罚88、心理健康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亲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89、心理健康教育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90、会谈技术:倾听、鼓励、询问、反映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91、改变行为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9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93、教学目标及其意义:1)指导教学结果地测量用户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94、布卢姆教学目标分为: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运用,分析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95、行为目标三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96、如何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求知欲,变化教学情境,配合学生经验97、教学事项: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98、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游戏99、指导教学主要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学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练习100、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101、发现教学的四阶段:1)创设问题情境,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及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果102、合作学习: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103、影响课堂学习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对教师的期望104、群体动力表现: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105、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106、教学评价与测量和测验的关系:1)测量主要是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2)测验时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3)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4)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管判断与解释5)这种主观判断与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6)测量与测验得到的结果要通过教学评价才可判断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107、教学评价的分类: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108、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客观性,计划,可比109、非测验的评价技术:安卷分析,观察,情感评价110、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材的呈现,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的检查,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111、教师成长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微格教学,对教学经验的反思112、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1、(D)提出的如何训练学习者形成“联结”,努力把这种训练推及教学过程的基本思想,是教学心理学的发端。

A.巴甫洛夫B.斯金纳C.班杜拉D.桑代克2、(A)于1969年在《美国心理学年鉴》上首次提出了“教学心理学”这一术语。

A.加涅B.斯金纳C.班杜拉D.桑代克3、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A)”的知识。

A.是什么B.为什么C.怎么办D.如何学习4、程序性知识,是关于“(C)”的知识。

A.是什么B.为什么C.怎么办D.如何学习5、策略性知识,是关于“D)”的知识。

A.是什么B.为什么C.怎么办D.如何学习6、(B),就是指符合特定的教学理论逻辑的、为特定教学目标服务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

A.教学设计B.教学模式C.教学结构D.教学心理7、布鲁纳认为,(B)的发展是儿童得以获得抽象概念的心理基础。

A.演绎能力B.归纳能力C.逻辑能力D.记忆能力8、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A)。

A.专家型教师 B.创造型教师C.管理型教师 D.保姆型教师9、(C)是最早对人格特质进行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家。

A.班杜拉 B.斯金纳C.奥尔波特 D.皮亚杰10、人类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商(B)以下为智力低常。

A.60 B.70C.80 D.9011、隐喻活动的练习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A) A.群体类推 B.个人类推C.直接类推D.强迫冲突12、(B)是理查德.苏赫曼通过观察分析科学家的创造性探索活动概括而成的。

A.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B.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C.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D.智能训练的教学模式13、(C)是威廉.戈登和他的同事发明的一种发展创造力的新方法。

A.个体创造制B.科学探究制C.集体研究制D.刺激强化制14、(D)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兰祖利提出的一种用于天才儿童培养的教学模式。

A.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B.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C.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D.丰富教学模式15、了解学生人际关系和结群倾向的手段不包括:(C)。

A.社会测量法B.投射技术法C.直接询问法D.作品分析法16、班集体的心理功能不包括:(D)。

A.满足成员需要B.提供社会化机会C.比较和调节功能D.提高学业水平17、在教与学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起着(A)。

A.主导作用 B.主体作用C.从属作用D.管理作用18、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其核心是(B )。

A.尊师重道B.尊师爱生C.相互理解D.管理为主19、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形成的差异观不包括(D)。

A.气禀论B.习染论C.性习论D.性善论20、“因材施教”是“二程”和朱熹从(B )的教育实践中概括出来的。

A.庄子 B.孔子C.老子D.孟子21、一般来说,作为教学原则的因材施教是以学生(A)的个别差异为依据的。

A.智力B.体力C.家庭D.已有学习经验22、人类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智商(C)以上为智力超常。

A.110B.120C.130 D.14023、研究表明,(B )是人的智力最佳年龄段,是创造发明和对社会贡献的高峰时期。

A.20-30B.30-45C.45-60D.60-8024、以下不属于奥尔波特对个人特质区分的是(B)。

A.主要特质 B.从属特质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25、(B )以内外倾为纬,以情绪为经,组织起基本的32种人格特质。

A.巴甫洛夫B.艾森克C.班杜拉D.桑代克26、(B)把人的行为看成是环境的函数。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者C.人本主义者 D.构造主义者27、(B )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首创且现在广为使用的一种方法。

A.观察实验法B.社会测量法C.投射技术法D.作品分析法28、(C)是设计一定的材料来引发被试的联想,从中推断人际关系和结群的情况。

A.观察实验法B.社会测量法C.投射技术法D.作品分析法29、教师的主要职能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故(C)的能力就成了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

A.言语表达B.独立创造C.组织教学D.了解学生30、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不包括以下哪个阶段?(B)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同事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二、多选1、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很注意协调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他们的言论和教育实践来看,可以归结为(ABC) 。

A.教学相长B.尊师爱生C.和谐合作D.好为人师2、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对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而要求,归纳为:(AD)。

A.了解学生的能力B.启发诱导的能力C.因材施教的能力D.言语表达的能力3、对教学任务加以分析和设计大体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ABCD)。

A.确定教学目标B.组织教学C.分析教育对象D.选择教学的方法、策略和传媒4、教学心理学担负的任务是:(AD)。

A.为教学实践服务 B.为教师服务C.为学生服务D.促进学科理论发展5、阿特金森于70年代初,就教学中最优化的处理过程提出了(ABCD)的基本要求。

A.适当的教学模式B.明确的教学目的C.详尽的教学活动D.相应的经费和效益6、教学设计的操作思路有(BD)。

A.“定向-结构”观 B.“结构-定向”观C.“设计定向”观D.“目标定向”观7、关于教材的组织呈现有(ABC)。

A.布鲁纳的“螺旋”式组织 B.加涅的“层级”组织 C.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组织D.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组织8、学生作为学习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教学设计时必须对他们的(ABD)予以分析。

A.学习态度B.起始能力C.学习经验D.背景知识9、教学模式的构成包括(ABCD)。

A.步骤安排 B.师生交往系统C.反馈方式D.支持系统10、教学模式的种类大致上可以归为(ABCD)。

A.信息加工模式B.个人模式C.社会相互作用模式11、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其智力经历了(ABCD)。

A.感觉-运动期(出生-2岁)B.前运算期(2-7岁)C.具体运算期(7-11岁)D.形式运算期(11岁-成年)12、班集体的形成大体经过(BCD)。

A.分散阶段 B.聚合阶段C.前班集体阶段 D.班集体阶段13、社会对教师期望的多样性,学校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社会角色的多样性,总的来说,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中要充当(ABCD)。

A.教书育人的角色B.行政管理的角色C.心理导向的角色D.自我定向的角色14、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

主要表现在(ABCD)。

P241 A.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B.灵活果断,随机应变C.方式多样,对症下药D.实事求是,掌握分寸15、教师的情感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而且能直接感染学生,影响教育过程,其主要表现在(ABCD )。

A.对教育事业的热爱B.对学生的热爱C.对所教学科的热爱D.高尚的情操16、以个别差异为研究对象的差异心理学主要研究(BD)的问题。

A.体力的个别差异B.智力的个别差异C.思维的个别差异D.人格的个别差异17、根据人们智力活动的不同特点,我们可将其分为(ABC)。

A.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B.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C.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18、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对此研究较多的有(AB)。

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B.思考型与冲动型C.意义系统D.概念系统19、为了适应学生的智力个体差异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教学组织形式?(ACD)A.同质分组B.异质分组C.留级D.跳级20、为了适应学生的智力个体差异可以采取以下哪些教学方式?(BCD)A.多媒体教学B.掌握学习C.个别指示教学D.个人化教学系统21、人格的形成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CD)A.机体的状况B.学习的影响C.家庭的影响D.社会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内化22、从生物学角度对人格进行分类的学说有哪些?(ABCD)A.体型说 B.激素说C.血型说D.体液说23、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把人的性格分为(CD)。

A.场独立 B.场依存C.内倾 D.外倾24、男性和女性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BCD)。

A.男性的智力优于女性 B.女性的语言能力强于男性C.男性在视觉上要优于女性 D.男性在算术推理能力上优于女性25、男性和女性在个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BCD) A.男性比女性更富于攻击性 B.男性比女性更活跃C.女孩比男孩要求更少 D.男性比女性更愿冒险26、数学气质作为一种复杂的个体心理结构,一般可以分为:(bcd)。

A.推理型B分析型C.几何形D.平衡型27、差异心理研究的方法有:(ABD)A.心理测验法B.实验法C.观察法D.生理心理学的方法28、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可以表现为:(ABCD)。

A.目的明确B.坚韧不拔C.沉着自制D.坚决果断29、良好的性格是教师最重要的人格特点,主要包括:(ABCD)A.公正无私B.谦虚诚实C.活泼开朗D.独立的性格30、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ABCD)A.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 B.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C.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D.智能训练的教学模式三、简答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P174答:1.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心理学问题(1)对教学任务加以分析和设计(2)介绍各种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2.关于教学环境方面的心理学问题(1)教学的物理环境方面的心理学问题(2)学生的人际关系(3)控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行为3.关于教师心理方面的问题2、教学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P176答:1.牢记科学方法论的认识论原则2.遵循科学方法论的一般思路3.坚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4.选择合适而可行的研究方法3、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注意哪些方面?P237答: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3.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4.取得移情体验5.正确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4、教师的人格特点可以表现为哪些方面?P243答:(1)正确的动机(2)浓厚的兴趣(3)热烈的情感(4)坚强的意志(5)良好的性格5、专家型教师具有哪些基本特征?P262 答:1.有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够有效运用2.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3.专家型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6、对性格有缺陷学生的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P302答:(1)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2)端正教师的教育态度(3)公正,客观的评价(4)运用期待效应(5)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训练四、论述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差异心理研究有什么意义?P262答:1.有助于揭示和探索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2.有助于教育心理学内容的丰富与发展3有助于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育思想 4.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5.有助于鉴别和诊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2、请结合实际试述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