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第一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抽象概括和分析综合的思维方式 • 说明和议论的表现方法
应用文的特点
• 特定的具体对象
• 应用文体写作时必须明确特定的读者 • 写作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
文体、程式和措辞 • 特定对象的特性,极大的限制了作者的
写作自由和个性 • 对这一特质,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自觉的
意识
应用文的特点
• 固定的文体程式和处理程序
应用写作素养
• 写作的基本能力
• 了解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过程 • 懂得从生活中收集、分析和鉴别材料 • 具有构思文章的一般能力 • 能从现实材料中归纳观点 • 根据题旨选择安排材料 • 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润色
能力
应用写作素养
• 具备应用文体的必要知识 • 应用文体的概念、特征、种类 • 写作的对象、格式、方法以及要求
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形成和处理的常用 文书,综合或单项反映机关工作、业务情况,具 有指导或参考作用
格式:
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标题和前言都有较规范的写 法
应用文的分类
事务文书 使用范围:
单位与单位、个人或单位或个人与个人之间使用
写作要求:
观点与材料统一,叙议结合、文句通畅、明白, 直叙其事,说理简要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 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议不 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彼岂乐死 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 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
世,传土地於子孙,事行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 声施於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 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使至南夷, 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 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 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 ,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 应用文体追求通用、简明和方便,有利 于信息交流和写作的快捷
• 文体程式相对固定 • 应用文体写作中,必须自觉和严格遵守
相应的文体格式,否则就可能影响到实 用目的的实现
应用文的特点
• 直接的实际功效
• 应用文体的实用性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它 的实际功效的直接性。
• 内容务实、对象具体、要求明确、讲求 实效
应用文的产生
上古时期——应用写作的萌生
六体 典:用于技术典章制度 谟:议政的策论 训:进行教诲开导的论说文 诰:进行训诫的文告 誓:军队出征的誓言 命:君主的命令和诏书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秦汉时期,应用文进行了一系列变革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制 皇帝的命令称为“制”、“诏” 臣下的上书改为“奏”,建立谏议制度 写作上订立了“避讳”、“抬头”制度 和开头、结尾用语程式 皇帝之印称“玺”,百官用印或章 形成公文用印制度
处理:
有些是内部文件,有一定的保密要求,有些重要 文书要编号登记,一般不归档
应用文的分类
专业文书 指社会各行各业的业务专用文书 外交文书、军事文书、司法文书、公安
文书、科技文书、文教文书、医疗卫生 文书、邮电文书、经济文书等
应用文的分类
日用类文书
包括条据、书信、启事、声明、海报、 讣告、电报、新闻稿等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 变。况乎涉丰草,聘邱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 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亦难矣!夫轻万乘之重 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 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旤 (huò)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 谚曰:‘家絫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 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企业应用文写作
第 一 课
文学分类
文学作品
诗歌、戏剧、散文、小说……
非文学作品 记叙文(新闻、通讯、特写、传记、史料……
)
说明文(说明书、知识性教材、科学著作……
)
议论文(政论、科学论文、评论、演讲辞……
)
应用文(公文、事务文书、日用类文书……)
文体区别
记叙文:
以情动人,感染读者
说明文:
给人以知(识),教人以(实)用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
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集安中国, 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於怖骇,交臂受事, 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纳贡,稽首来享。移师 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 ,西棘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惰怠,延颈举踵,喁 喁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 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 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之士各五百人以奉币,卫 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 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 ,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 臣之节也。
魏晋六朝时期——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
齐梁时期 刘勰《文心雕龙》 既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文学理论专著 也是我国第一部写作和应用理论的汇集 奠定了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理论的基础 应用写作由此进入到一个有一定理论指导
的自觉阶段
应用文的产生
唐宋时期——应用文的成熟时期
这个时期的应用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都达到了历史高峰
•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认真谨慎的态度来 写作
应用文的特点
• 简明的表达方式
• 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才可以实现其快 捷普适的现实功效。
• 语言本色朴实、文字简约通顺 • 严谨,即概念明确、判断准确、阐述清
晰、推理严密 • 文采,即可在某些具体文体中适当运用
一些修辞手段和表达技巧
应用文的特点
• 简明的表达方式
类之外,还出现了明确为国家机关使用的 “关”、“移”、“刺”、“册”、“令 ”、“符”、“御礼”、“诰命”、“咨 报”、和“敕牍” 等种类
应用文的产生
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稳定的发展
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唐宋的辉煌之后, 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科技应用文蓬勃兴起,著名的有沈括的《 梦溪笔谈》、王祯的《农书》、朱世杰的 《算学启蒙》、李械的《营造法式》等
后者为下行文书,作者措辞明朗,叙说干脆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公文”称谓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后汉书•刘陶传》:“但更相告语,莫肯
公文。”
除公牍文书外,汉代的法律文书,史传文书 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在传文上,司马迁的《史记》将其成就推到 了一个顶峰。
应用文的产生
魏晋六朝时期——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应用文写作中的繁文 缛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颁布了最新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规定公文的文种有13类13种 并在用纸、格式等方面制定了要求
应用文的特点
• 明确的使用目的
• 应用文体写作都具有特定的、具体的和 明确的实用目的。
• 写作目的的实用性必然限制了思维形式 和表现方法的选择
议论文:
晓人以理,导人以行
应用文:
沟通关系,办理实事
应用文的由来
“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 。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 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有用周应人事者,若书礼、 公牍、 杂记、序跋、箴铭、颂赞、哀祭等类,我 名之‘应用之文’。”
——徐望之《尺牍通论》
• 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才可以实现其快 捷普适的现实功效。
• 语言本色朴实、文字简约通顺 • 严谨,即概念明确、判断准确、阐述清
晰、推理严密 • 文采,即可在某些具体文体中适当运用
一些修辞手段和表达技巧
应用文的分类
包括文种:
13类13种
公务文书
性质作用:
处理机关公务的文书,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 法定权威和效用,是处理机关公务的依据和凭证
“甲骨文书” “甲”是龟甲,“骨”是牛骨或鹿骨 在甲骨上刻辞,故称“甲骨刻辞” 这些应用文记事简单,还没有形成一定
的写作模式
应用文的产生
上古时期——应用写作的萌生
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应用文专集是被称 为“神州古籍,唯此最先”的《尚书》
这是一部国家文书汇编 “书者,古之号令” 《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命令” 《尚书》中已经出现了六种应用文
,驰逐壄(yě)兽。相如因上书谏曰: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
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 ,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 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 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páng)蒙之技 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 ,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 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格式:
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和比较固定的格式,不能随意 改变
应用文的分类
公务文书
使用范围:
机关、单位之间,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有些对群众公布
写作要求:
朴实庄重,简要得体
处理:
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应用文的分类
事务文书 包括文种:
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规章制度、会议 记录等
性质作用:
应用文的含义
•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普遍使用的一种实用性文体
• 它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 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 处理公务及个人事务所使用的 • 具有直接实用价值 • 和一定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 简而言之,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 “用”于实际的“文”章。
应用文的产生
上古时期——应用写作的萌生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 以察,盖取诸夬(guài)”
这里的书契,就是文字、使用文字符号 写作
最早的写文章,就是为了应用
应用文的产生
上古时期——应用写作的萌生
商周时期,出现应用文的雏形 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考古学家称之为
这一阶段应用文体得到发展,有了贺表、 列辞、鉴、牍状、告示等应用文
出现了研究应用文体的文章、专著 如三国曹丕的《典论•论文》,从写作特点
上对各类文体进行了区分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队诗赋、碑诔、铭
箴、颂论、奏说五体十类的特点与要求做 深入具体的阐发 齐梁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
应用文的产生
出现敕命、下帖、牌面、勘和、照会、咨 呈、参评、谕、牌、揭、详、禀、折等应 用写作的新文体
应用文的产生
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稳定的发展
应用写作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首次提出“应用
文”一词,并对其做了精辟描述 “辞命体,推之即可为应用之文。应用文
有伤心、平行、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 实也。” 清代上行文有疏、奏、表等,下行文有谕 和旨等,平行文有平咨、平关等
应用文的产生
辛亥革命至今——应用写作的更新与繁荣
辛亥革命后,废除了旧式公文体制,建立 了以白话文为中心的新的文种和公文程式
对比特点: 一是语言变化,由文言文变为白话文,语
Hale Waihona Puke Baidu体形式也更贴近生活 二是封建色彩减少,民主意识增强 三是反映整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
的文体大量产生
应用文的产生
辛亥革命至今——应用写作的更新与繁荣
唐中叶,由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 对应用文的发展及文风的转变,都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概念,它的
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形式,自然挥洒, 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应用文的产生
唐宋时期——应用文的成熟时期
宋代发展了唐代的优势,应用文水平发展 到了相当高度,公牍文书名篇亦多
日常应用文中“序跋文”有较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应用文除继承和沿用前代的种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汉承秦制,应用文体趋于纷繁、文辞宏富 较之秦代分类更为细密,体式更加规范 上行文有“章、表、奏、议、策、疏”等 下行文有“诏、令、诰、制、敕、策、或、
谕、教、檄”等之别
在汉代,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行政公文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雄豕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 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 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方今田时,重烦 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 檄到,亟下县道,使咸喻陛下意,无忽!
前者为上行公文,作者巧妙地将抽象说理与生动的 叙事结合起来,循循劝导,写得委婉易听
应用文的特点
• 特定的具体对象
• 应用文体写作时必须明确特定的读者 • 写作时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
文体、程式和措辞 • 特定对象的特性,极大的限制了作者的
写作自由和个性 • 对这一特质,要有明确的认识和自觉的
意识
应用文的特点
• 固定的文体程式和处理程序
应用写作素养
• 写作的基本能力
• 了解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过程 • 懂得从生活中收集、分析和鉴别材料 • 具有构思文章的一般能力 • 能从现实材料中归纳观点 • 根据题旨选择安排材料 • 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润色
能力
应用写作素养
• 具备应用文体的必要知识 • 应用文体的概念、特征、种类 • 写作的对象、格式、方法以及要求
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形成和处理的常用 文书,综合或单项反映机关工作、业务情况,具 有指导或参考作用
格式:
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标题和前言都有较规范的写 法
应用文的分类
事务文书 使用范围:
单位与单位、个人或单位或个人与个人之间使用
写作要求:
观点与材料统一,叙议结合、文句通畅、明白, 直叙其事,说理简要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 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议不 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彼岂乐死 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 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
世,传土地於子孙,事行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 声施於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 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使至南夷, 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 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 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 ,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 应用文体追求通用、简明和方便,有利 于信息交流和写作的快捷
• 文体程式相对固定 • 应用文体写作中,必须自觉和严格遵守
相应的文体格式,否则就可能影响到实 用目的的实现
应用文的特点
• 直接的实际功效
• 应用文体的实用性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它 的实际功效的直接性。
• 内容务实、对象具体、要求明确、讲求 实效
应用文的产生
上古时期——应用写作的萌生
六体 典:用于技术典章制度 谟:议政的策论 训:进行教诲开导的论说文 诰:进行训诫的文告 誓:军队出征的誓言 命:君主的命令和诏书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秦汉时期,应用文进行了一系列变革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制 皇帝的命令称为“制”、“诏” 臣下的上书改为“奏”,建立谏议制度 写作上订立了“避讳”、“抬头”制度 和开头、结尾用语程式 皇帝之印称“玺”,百官用印或章 形成公文用印制度
处理:
有些是内部文件,有一定的保密要求,有些重要 文书要编号登记,一般不归档
应用文的分类
专业文书 指社会各行各业的业务专用文书 外交文书、军事文书、司法文书、公安
文书、科技文书、文教文书、医疗卫生 文书、邮电文书、经济文书等
应用文的分类
日用类文书
包括条据、书信、启事、声明、海报、 讣告、电报、新闻稿等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 变。况乎涉丰草,聘邱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 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亦难矣!夫轻万乘之重 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 下不取。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旤 (huò)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 谚曰:‘家絫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 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企业应用文写作
第 一 课
文学分类
文学作品
诗歌、戏剧、散文、小说……
非文学作品 记叙文(新闻、通讯、特写、传记、史料……
)
说明文(说明书、知识性教材、科学著作……
)
议论文(政论、科学论文、评论、演讲辞……
)
应用文(公文、事务文书、日用类文书……)
文体区别
记叙文:
以情动人,感染读者
说明文:
给人以知(识),教人以(实)用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
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集安中国, 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於怖骇,交臂受事, 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纳贡,稽首来享。移师 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 ,西棘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惰怠,延颈举踵,喁 喁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 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 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之士各五百人以奉币,卫 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 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 ,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 臣之节也。
魏晋六朝时期——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
齐梁时期 刘勰《文心雕龙》 既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文学理论专著 也是我国第一部写作和应用理论的汇集 奠定了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理论的基础 应用写作由此进入到一个有一定理论指导
的自觉阶段
应用文的产生
唐宋时期——应用文的成熟时期
这个时期的应用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都达到了历史高峰
•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认真谨慎的态度来 写作
应用文的特点
• 简明的表达方式
• 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才可以实现其快 捷普适的现实功效。
• 语言本色朴实、文字简约通顺 • 严谨,即概念明确、判断准确、阐述清
晰、推理严密 • 文采,即可在某些具体文体中适当运用
一些修辞手段和表达技巧
应用文的特点
• 简明的表达方式
类之外,还出现了明确为国家机关使用的 “关”、“移”、“刺”、“册”、“令 ”、“符”、“御礼”、“诰命”、“咨 报”、和“敕牍” 等种类
应用文的产生
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稳定的发展
应用文的发展,经历了唐宋的辉煌之后, 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科技应用文蓬勃兴起,著名的有沈括的《 梦溪笔谈》、王祯的《农书》、朱世杰的 《算学启蒙》、李械的《营造法式》等
后者为下行文书,作者措辞明朗,叙说干脆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公文”称谓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后汉书•刘陶传》:“但更相告语,莫肯
公文。”
除公牍文书外,汉代的法律文书,史传文书 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在传文上,司马迁的《史记》将其成就推到 了一个顶峰。
应用文的产生
魏晋六朝时期——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应用文写作中的繁文 缛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国务院于2000年8月24日颁布了最新的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规定公文的文种有13类13种 并在用纸、格式等方面制定了要求
应用文的特点
• 明确的使用目的
• 应用文体写作都具有特定的、具体的和 明确的实用目的。
• 写作目的的实用性必然限制了思维形式 和表现方法的选择
议论文:
晓人以理,导人以行
应用文:
沟通关系,办理实事
应用文的由来
“辞命体,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 。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 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有用周应人事者,若书礼、 公牍、 杂记、序跋、箴铭、颂赞、哀祭等类,我 名之‘应用之文’。”
——徐望之《尺牍通论》
• 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才可以实现其快 捷普适的现实功效。
• 语言本色朴实、文字简约通顺 • 严谨,即概念明确、判断准确、阐述清
晰、推理严密 • 文采,即可在某些具体文体中适当运用
一些修辞手段和表达技巧
应用文的分类
包括文种:
13类13种
公务文书
性质作用:
处理机关公务的文书,由法定作者制发,具有 法定权威和效用,是处理机关公务的依据和凭证
“甲骨文书” “甲”是龟甲,“骨”是牛骨或鹿骨 在甲骨上刻辞,故称“甲骨刻辞” 这些应用文记事简单,还没有形成一定
的写作模式
应用文的产生
上古时期——应用写作的萌生
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应用文专集是被称 为“神州古籍,唯此最先”的《尚书》
这是一部国家文书汇编 “书者,古之号令” 《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命令” 《尚书》中已经出现了六种应用文
,驰逐壄(yě)兽。相如因上书谏曰: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
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 ,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 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 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páng)蒙之技 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 ,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 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格式:
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和比较固定的格式,不能随意 改变
应用文的分类
公务文书
使用范围:
机关、单位之间,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有些对群众公布
写作要求:
朴实庄重,简要得体
处理:
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应用文的分类
事务文书 包括文种:
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规章制度、会议 记录等
性质作用:
应用文的含义
•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普遍使用的一种实用性文体
• 它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 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 处理公务及个人事务所使用的 • 具有直接实用价值 • 和一定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 简而言之,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 “用”于实际的“文”章。
应用文的产生
上古时期——应用写作的萌生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 以察,盖取诸夬(guài)”
这里的书契,就是文字、使用文字符号 写作
最早的写文章,就是为了应用
应用文的产生
上古时期——应用写作的萌生
商周时期,出现应用文的雏形 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考古学家称之为
这一阶段应用文体得到发展,有了贺表、 列辞、鉴、牍状、告示等应用文
出现了研究应用文体的文章、专著 如三国曹丕的《典论•论文》,从写作特点
上对各类文体进行了区分 西晋陆机在《文赋》中队诗赋、碑诔、铭
箴、颂论、奏说五体十类的特点与要求做 深入具体的阐发 齐梁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
应用文的产生
出现敕命、下帖、牌面、勘和、照会、咨 呈、参评、谕、牌、揭、详、禀、折等应 用写作的新文体
应用文的产生
元明清时期——应用文稳定的发展
应用写作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首次提出“应用
文”一词,并对其做了精辟描述 “辞命体,推之即可为应用之文。应用文
有伤心、平行、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 实也。” 清代上行文有疏、奏、表等,下行文有谕 和旨等,平行文有平咨、平关等
应用文的产生
辛亥革命至今——应用写作的更新与繁荣
辛亥革命后,废除了旧式公文体制,建立 了以白话文为中心的新的文种和公文程式
对比特点: 一是语言变化,由文言文变为白话文,语
Hale Waihona Puke Baidu体形式也更贴近生活 二是封建色彩减少,民主意识增强 三是反映整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活
的文体大量产生
应用文的产生
辛亥革命至今——应用写作的更新与繁荣
唐中叶,由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 对应用文的发展及文风的转变,都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 “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概念,它的
特征是散行单句,不拘形式,自然挥洒, 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应用文的产生
唐宋时期——应用文的成熟时期
宋代发展了唐代的优势,应用文水平发展 到了相当高度,公牍文书名篇亦多
日常应用文中“序跋文”有较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应用文除继承和沿用前代的种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汉承秦制,应用文体趋于纷繁、文辞宏富 较之秦代分类更为细密,体式更加规范 上行文有“章、表、奏、议、策、疏”等 下行文有“诏、令、诰、制、敕、策、或、
谕、教、檄”等之别
在汉代,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行政公文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雄豕
应用文的产生
秦汉时期——应用文体的成型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 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 之罪,让三老孝弟以不教诲之过。方今田时,重烦 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 檄到,亟下县道,使咸喻陛下意,无忽!
前者为上行公文,作者巧妙地将抽象说理与生动的 叙事结合起来,循循劝导,写得委婉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