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物理科学方法(含参考答案)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物理科学方法(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练习题一、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可以先将电阻人为的控制(即不变),改变其两端电压的大小,再测出各个电压值所对应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可以得出:电阻一定时(同一导体),通过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2、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等效替代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有两处用了等效替代法。

第一处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

为什么这样替代呢?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我们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获得视觉上的等效。

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都能成像,不同之处是玻璃板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规律。

第二处用一根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点,来替代所成的像。

3、建立物理模型法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实际物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往往可抽象为理想的研究对象,即物理对象模型。

物理中常见物理对象的理想模型有:质点、单摆、光线、磁感线、薄透镜、点光源、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等。

4、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最古老的认知思维与推测的方法,是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

对电流的形成过程,人们通常用水流的形成过程来类比。

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

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

物理科学研究中常用方法归纳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无法细致的分类。

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下面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 =U/R 。

研究内容控制变量过程结论得出结果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①控制电阻(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电流变化情况电阻一定时, 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两瑞电压增大而增大. 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②控制电压(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经过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变化情况电夺一定时, 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增大而减小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导体材料、温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的长度导体的电阻随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人教版中考物理 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研究方法专题

人教版中考物理 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研究方法专题

11、锅炉水位计是在锅炉底部连接出的一个透明的玻璃管,当锅炉内 液体不流动时,我们从锅炉外玻璃管中看到的水的位置___等_____(选填 “高”、“等”或“低”)于锅炉中实际水面位置.由此在研究水位计时,我们 忽略管的材质等次要因素,可以将水位计看作一个________________.
连通器
新课导入
初中物理中用到的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 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 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 法。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 “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 十个问题. ”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3、(2021河南) 物理学中,常用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如:用质量 与体积之比定义“密度”。请你再列举一例:用 __________压__力__与___受__力___面__积___________之比定义“____________”。压强
解析:比值定义法,即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即为压强,压力的作用效 果。
解析:当所探究的量跟多个因素都有关的时候,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 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同时使其它因素不变,用于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题中,磁场中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 关,通过导体中电流大小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有关,导体电阻 大小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有关,所以均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 而探究串联电路等效电阻与各串联电阻关系没有其它影响因素,不需 要使用控制变量法。
有关;
动快慢
(8)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物质的种类
(9)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 关;
实验名称 (10)电流与电压和电阻 (11)探究焦耳定律

2023年中考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转换法问题

2023年中考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转换法问题

2023年中考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转换法问题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1.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甲所示,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用小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 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音叉时,与左边的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 _ 中传播;(3)如图丙所示,用硬卡纸拨动塑料梳的梳齿,硬卡纸拨动梳齿的速度越快,听到音调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4)如图丁所示,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时,用力越大,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两瓶中的镍铬合金丝是从同一根上剪来的,只是A瓶中的较长,B瓶中的较短。

(1)两瓶内的液体应是质量________、温度相同的同种液体。

在煤油和水中,应选择煤油,因为它的________ ,吸收相等热量后温度变化明显;(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闭合开关,可以探究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 _的关系。

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__;(3)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

A.只有控制变量法B.只有转换法C.既有控制变量法,又有转换法3.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小聪进行了大胆猜想:猜想1:液体内部可能有压强猜想2: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猜想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聪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实验时的情景如图所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___________,小聪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___________(选填“好”或“差”),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C”)。

科学方法专题复习

科学方法专题复习

14. 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做多次实验才能得到 结果,例如: (1)“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要多次改变物 距找像; (2)“测量物体长度”实验要多次测量物体长度; (3)“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要多次改变钩码 个数或移动钩码的位置; (4)“伏安法测电阻”时要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滑 片,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 其中,属于从不同情况下得到普遍规律的多次 (1)、(3) 实验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减小实验误差的 多次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 (2)、(4)
现象
事实

• • •

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 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它,这种 方法在科学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红同学在 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 B 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利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 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 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 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 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___________为模型法。 (2)、(4)
4.请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将以下四项归类: A.研究串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B.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C.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D.在研究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情况时,引入“合 力”的概念。 A、D 其中,______________属于“等效替代”法, _____________属于“建立模型”法。 B、C
六、转换法
•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 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 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 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 即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 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即用形象替代 抽象,用有形代替无形。

中考物理研究方法大扫描

中考物理研究方法大扫描
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书中实例:
研究肉眼视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
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 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
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研究液体压强时用液柱模型。
等等 ……
三、转换法:
•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 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 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 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 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 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中考物理研究方法大扫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二
一、控制变量法:
•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
量的问题,通过控制其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 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 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 据的表格上的反应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 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 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 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 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 用的方法。
书中实例:
物体产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苹果落地可证明重力存在。 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雾的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月食现象可证亮不是光源。
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
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 ; 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 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
书中实例:
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研究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三物理研究方法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三物理研究方法
北师版 八年级上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三 物理研究方法
专题三 物理研究方法
类型1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 音乐课上,老师带来吉他给同学们弹奏,随着吉他弹出动
听的歌曲,小刚同学发现老师的手指不时变换弹奏的位 置,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学习了声音特性的知识 后,小刚想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吉他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 规格不同有关,于是作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弦的粗细有关。
12345678
专题三 物理研究方法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课后找来一些不同规格的弦, 见下表。
序号
材料
长度/cm
粗细/mm2
1
钢丝
40
0.3
2
钢丝


3
钢丝
80
0.6
4
合金丝
60
0.6
5
合金丝
80
0.6
12345678
专题三 物理研究方法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序号为 行实验。
3、5
的两根弦进

度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 【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 用蒸发吸热的事例: 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 。

12345678
专题三 物理研究方法
类型2 其他物理研究方法
4. 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或多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
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下列用这种方法建立的物理量
2. 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 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 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 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 叉、机械闹钟、鞋盒。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命题点1.实验电路图的连接2.实验探究方法(1)转换法(实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或U形管液面的高度的变化反映产生热量的多少) ,(2)控制变量法①被加热物质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相同②在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时,控制两加热电阻的电流相同(两电阻串联)和通电时间相同③在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的关系时,控制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3.被加热物质的选择(选择空气,原因是其比热容小,实验耗时短,效果明显)4.实验中两容器中电阻丝串联的目的(使通过两个电阻丝的电流相等)5.电阻大小比较6.实验结论(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2)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3)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7.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典题欣赏:1.(2017日照)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他们用的实验器材如下如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空气,U形管中液面最初相平,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两个容器的电阻丝接到电路中。

(2)实验中通过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

(3)接好电路,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填“左”或“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此实验现象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均相同的情况下,越大,所产生的热量越多。

(4)让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如图乙所示)。

移走图甲中的电阻,换接图乙中的电阻到电路中,重新做这个实验。

此时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由此得到的结论是(5)如果热量用Q表示,电流用I表示,电阻用R表示,时间用t表示,则Q 。

初三物理最新单元检测九年级物理考试题100篇初三复习7——科学探究方法专题同步练习

初三物理最新单元检测九年级物理考试题100篇初三复习7——科学探究方法专题同步练习

九年级物理中考二轮复习——科学探究方法专题同步练习(答题时间:60分钟)微课程:控制变量法、理想模型法同步练习1. 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A. 单纯的实验方法B. 单纯的推测方法C. 数学推导的方法D. 实验加推测的方法2. 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为了研究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导体电阻R的关系,实验中先保持R一定,研究I与U的关系;再保持U一定,研究I与R的关系。

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研究过程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A. 通过电流做功多少来判断耗电能的多少B. 研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的效果时,引入合力的概念C. 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D.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时,保持电阻和时间一定3.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1)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2)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同学在复习时,对质量、速度、密度、热值、比热容、电流、电阻和电功率等概念按一定特征做了分类(见下表)。

他使用的科学方法是()概念分类理由电流、速度、电功率某两个量的比值质量、电阻都与物体本身有关密度、热值、比热容都与物体本身有关A. 分析和归纳B. 调查和假说C. 实验和演绎D. 数学方法和实验5. 用图象来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是很直观的。

如图(a)一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之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

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如图(b)所示。

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

2023学年中考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实验推理法

2023学年中考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实验推理法

2023学年中考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实验推理法1.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左上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______ ,此时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 __;(2)如右上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进而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 _,此时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 。

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___(选填“A”、“B”或“C”);(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______;(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__运动;(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底端进入水平面时__________ _;(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_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6)上述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 (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3.有关声音的实验:(1)如下图甲,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______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2)如下图乙,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______(“强”、“弱”或“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____ __不能传播声音,探究过程中运用了_____ _法;(3)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钢尺探出桌面相同长度的情况下,轻拨和重拨钢尺,听到钢尺发声的______不同;逐渐增大钢尺探出桌面的长度,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听到钢尺发声的______ 不同。

2024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二物理研究方法

2024年鲁科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二物理研究方法
1
2
3
4
5
6
7
返回


【点拨】
(1)用力压桌面时,若桌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M和N会
向中间倾斜,使得入射角都变小了,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则最终的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光斑向下移动,所以看
到光斑向下移动说明桌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2)用力压桌面
时,平面镜M上的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则入射角变小了;
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看到刻度尺上的光斑,是因为光发生了
质密度越小,小球下落的速度越大;
返回
1
2
3
4
5
6
7
三个小球在介质1中相同时间内下落的距离相差最大,在介
质2中次之,在介质3中相同时间内下落的距离相差最小,由
于ρ1>ρ2>ρ3,故可得介质密度越小,三个小球下落时的速
度相差越小。(3)介质密度越小,速度相差越小,故进一步推
理可得,当三个小球在真空中下落时,下落速度相等,即三
kg/m3;
g/cm3=3.344×103
返回
1
2
3
4
5
6
7
由图乙可知,从A到B将矿石从水中取出时,会有一部分水
被带出,致使剩余水的体积变小,矿石体积的测量值偏大,
矿石密度的测量值偏小。(4)实验中,利用矿石排开的水的体
积来等效替代矿石的体积,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故B
符合题意。
返回
1
2
3
4
5
6
观察现象。
返回
1
2
3
4
5
6
7
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刘看到光斑向
移,说明桌面被按压时形状发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物理科学方法(含参考答案)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物理科学方法(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4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练习题一、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我们可以先将电阻人为的控制(即不变),改变其两端电压的大小,再测出各个电压值所对应的电流的大小,从而可以得出:电阻一定时(同一导体),通过的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2、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等效替代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有两处用了等效替代法。

第一处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

为什么这样替代呢?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我们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获得视觉上的等效。

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都能成像,不同之处是玻璃板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规律。

第二处用一根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点,来替代所成的像。

3、建立物理模型法所谓物理模型,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采用理想化的办法所创造的,能再现事物本质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实际物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往往可抽象为理想的研究对象,即物理对象模型。

物理中常见物理对象的理想模型有:质点、单摆、光线、磁感线、薄透镜、点光源、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等。

4、类比法类比法,是一种最古老的认知思维与推测的方法,是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

对电流的形成过程,人们通常用水流的形成过程来类比。

初二初三物理研究方法每章汇总(个人整理版)

初二初三物理研究方法每章汇总(个人整理版)

初中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的分类(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用到的是分类法2、误差与错误的比较运用了比较法3、构建速度概念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4、速度定义式、图像互相转换用到的是等价变换法5、用米尺和秒表分别测长度和时间从而测得速度,用到的是组合法第二章声现象1、研究真空不能传声(闹钟在真空罩内声音变小)用到的是逐渐逼近法2、研究音调与震动快慢的关系,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3、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或计算机变成波形图用到的是转换法4、通过乒乓球弹开的幅度研究响度用到的是放大法第三章物态变化1、设计温度计(温度计容易折断,改为用金属壳包裹)用到的是缺点列举法2、物态变化的分类,固体的分类用到的是分类法3、通过熔化吸热联想凝固放热用到的是逆向思考法4、比较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异同点用到的是比较法5、熔化、凝固规律用图像表示用到的是等价变换法6、研究沸腾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到的是转换法7、水沸腾规律用图像表示用到的是等价变换法8、汽化分为蒸发、沸腾,液化的两种方法用到的是分类法9、蒸发、沸腾的异同点用到的是比较法10、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11、由汽化吸热联想到液化放热,加快蒸发联想到减慢蒸发用到的是逆向思考法12、由升华吸热联想到凝华放热用到的是逆向思考法第四章光现象1、为研究光源引入光线是利用模型法2、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用到的是分类法3、研究反射中三线共面问题用到的是反证法4、研究光路可逆时用到的是逆向思考法5、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用到的是换元法6、用相同的蜡烛与像重合寻找像的位置用到的是等效法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1、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用到的是分类法2、将像分为实像和虚像用到的是分类法3、比较实像和虚像用到的是比较法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比较5种成像情况用到的是比较法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用到的是缺点列举法2、类比速度构建密度用到的是类比法3、密度定义、定义式、图象之间的转换用到的是等价变换法4、用天平、量筒分别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得到密度,用到的是组合法第七章力1、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模型法2、放大法常用来显示微小形变。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整理大全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整理大全

一、理想模型法实际中的事物都是错综复杂的,在用物理的规律对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研究时,常需要对它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

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有实体模型:质点、点电荷、轻杆、轻绳、轻弹簧、理想变压器、(3-3)液片、理想气体、(3-5)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和玻尔原子模型等;过程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

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

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

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

二、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ma F =);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电阻定律SlR ρ=);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焦耳定律Rt I Q 2=);研究安培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θsin ILB F =安);研究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常量=TPV)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三、理想实验法(又称想象创新法,思想实验法)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但得出的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是科学家们为了解决科学理论中的某些难题,以原有的理论知识(如原理、定理、定律等)作为思想实验的“材料”,提出解决这些难题的设想作为理想实验的目标,并在想象中给出这些实验“材料”产生“相互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严格的逻辑思维操作方法去“处理”这些思想实验的“材料”,从而得出一系列反映客观物质规律的新原理,新定律,使科学难题得到解决,推动科学的发展。

高一物理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物理学史和研究方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研究方法,如下框图所示:其中方框4中是()A.提出猜想B.数学推理C.实验验证D.合理外推【答案】C【解析】这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这一套科学研究方法,要符合逻辑顺序,即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对自己的逻辑推理进行实验验证,紧接着要对实验结论进行修正推广,即实验检验.C正确【考点】考查了物理研究方法2.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是()A.提出猜想B.数学推理C.实验检验D.合理外推【答案】C【解析】这是依据思维程序排序的问题,这一套科学研究方法,要符合逻辑顺序,即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对自己的逻辑推理进行实验检验,紧接着要对实验结论进行修正推广.【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3.伽利略在对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______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A.猜想B.假说C.实验D.思辨【答案】C【解析】伽利略在对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选项C正确。

【考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物理学史。

4.伽利略在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其科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 )A.把提出问题和大胆猜想结合起来B.把提出问题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C.把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D.把实验研究和大胆猜想结合起来【答案】C【解析】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对关于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的推理得出矛盾结论,对下落快慢与下落位移和下落时间成正比的假设以及用数学工具推导出下落快慢随下落时间均匀变化的关系,最后用实验验证物体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与时间关系并作出合理外推,外推至斜面倾角为90°时速度与时间关系: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最核心的方法用到了逻辑推理和实验研究;所以C选项正确。

第12讲 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

第12讲 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

第12讲物理研究方法专题复习作者:庞非来源:《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0年第07期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提倡学习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散见于初中物理课本中.由于教材中没有关于这些方法的系统介绍,所以同学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会感觉无从下手.而这几年中招考试,对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势,因此掌握这些研究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第1节控制变量法重点考点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物理量也不例外,当我们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其他若干个因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为了确定这个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来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变化的关系,这种方法就叫作控制变量法.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产生、实验的设计等,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比较多,例如:(1)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5)研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6)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7)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8)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9)研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10)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第2节转换法重点考点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或现象所产生的可见效果,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值得注意的是,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含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溯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用到转换法的实验比较多,例如:(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2)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3)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5)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通过观察放在其中的小磁针是否转动来确定.(6)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7)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第3节等效替代法重点考点將某个物理量、物理装置、物理状态(或过程),用另外一个物理量、物理装置、物理状态(或过程)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在间接测量中,有许多物理量的测量都是利用了等效替代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用到等效替代法的实验有:(1)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2)测量不规则且不溶于水的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替代固体的体积.(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测定大气压的数值.(4)“两表缺一”时,测电阻或电功率的实验,中考常见题型例(2019.枣庄)图1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____(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从玻璃板上看到的蜡烛是由光的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1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填“Ai”“A2”或“A3”).思路分析:(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的像,从玻璃板上看到的蜡烛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1乙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的像反射(3)不能(4)A2第4节推理法重点考点在大量可靠事实的基础上,以实际的实验过程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总结出结论,从而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这种方法叫推理法.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用到推理法的实验不多,例如:(1)研究真空不能传声.(2)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第5节理想模型法重点考点理想模型法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摒弃次要条件,突出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简单化处理,从而方便对物理本质进行研究.在物理学中,常常把实际研究对象或实际过程抽象成为理想模型.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用到理想模型法的实验和模型有:(1)在研究磁场的分布时,引入磁感线.(2)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光线.(3)将光滑表面看作是没有摩擦的理想表面.(4)电流表、电压表在使用时也进行了理想化处理.在实际应用时,不考虑电流表本身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而电压表在接入电路时,则视其为“断路”,不考虑通过电压表的电流.(5)电源自身也有电阻,但在实际应用时,不考虑电源本身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6)在研究分子运动时,将分子看作是小球,而不再考虑分子内部的实际结构.第6节类比法重点考点在研究某些较为抽象的物理问题时,往往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类比说明,找出共性,使被研究对象变得易于理解,这种方法叫作类比法,进行类比的两个对象应具备较多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用到类比法的有:(1)用水波类比声波.(2)在学习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3)在研究原子的结构时,可以将原子结构类比太阳系的结构,上面六种方法是初中物理课本中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物理规律的形成、实验过程的设计用到了多种研究方法,例如,在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用到了转换法;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小球的速度不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重视这些方法的使用过程,逐步提高对它们的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专题复习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方法考查以下内容:①类比法;②控制变量法;③转换法;④等效法;⑤比较法;⑥模型法;⑦分析归纳法和分类法;⑧理想实验法※一、类比法(1)用水压..,用水流的形成类比电流的形成..类比电压(2)用水波....类比声波(3)用人酒量...的大小,酒量大的人喝很多酒也没有什么变化,就好象由比热容大的物质作成..类比比热容的物体,吸很多的热量,自身的温度变化不大。

(4)用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如图1);........类比固体物质的分子用课间教室里的学生........类比液态物质的分子.......(如图2);用操.场上乱跑的学生.......(如图3).......类比气态物质的分子(5)用速度....类比功率例1:下面是,小明在物理学习中的几个探究实例:①在研究电阻之间串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②通过水银柱的高度来表示大气压的大小。

③研究电流时,把它比作水流去研究。

④通过回忆"速度"的研究过程去研究"功率"。

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类比法"的是:()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一个物理量跟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或相等).......,然后找出变化的规律。

.....,只改变这一因素1、在实验设计中用到“控制变量法”。

如“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例2、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三个因素的关系,从而使问题简单化,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在下列四个研究问题的实例中,采用此方法的是()A、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让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使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B、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去研究C、研究物体受两个力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D、利用光线来研究光的传播路线例.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a)(b)(c)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①②B.只有③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均正确例3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关系”的实验中,用如下图的装置,把两条电阻的AB和CD分别接入电路,AB比CD的横截面积小。

将AB连入电路时,电流表示数为I1,将CD连入电路时,电流表示数为I2,且I2>I1。

(1)AB和CD两根电阻丝还要满足的条件是:①;②。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3)在这个实验过程用到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例4:研究弦的振动频率(1)弦的频率跟哪些因素可能有关?(2)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怎样研究?(3)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物理规律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2、在理解概念时用到“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和理解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欧姆定律()、电功率()、电热()、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定理()等物理规律等等,所以我们在判断概念表达是否正确时,一定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例5、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为了研究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电压U、导体电阻R的关系,先保持导体电阻R的一定,研究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再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得到I=U/R,这是研究物理规律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下面四个研究过程中也运用这种方法的是()A、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B、研究电流通过导体发热功率P与导体中的电流I、导体电阻R的关系,得到P=I2R。

C、将物体分别浸在水、酒精等多种液体中,通过多次实验得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即浮力D、研究液体内部压强P与液体密度和深度h的关系,得到P= gh例6 下列关于导体电阻大小的比较,判断正确的是()A.铁的电阻一定比铝的电阻大B.两根粗细一样的导体,长的一定比短的电阻大C.粗的铜导线的电阻一定小于细的铁导线的电阻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镍铬合金的电阻一定大于铜导线的电阻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来比较电阻的大小时,一定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即必须保持另外三个因素相同,再根据另一个因素的大小来确定电阻大小。

故A、B、C都不对,而D答案刚好满足这一要求,且镍铬合金的电阻率(即材料这一因素)大于铜的电阻率,故D对。

※三、转换法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即用形象替代抽象,用有形代替无形。

初中阶段有以下一些等效替代法的实例:现象事实(1)小灯泡是否发光----------------证明电流的存在(2)小磁针的偏转------------------说明磁场的存在(或者证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3)收音机收音、手机通话----------证明电磁波的存在(4)抛出去的物体要下落------------证明万有引力(重力)的存在(5)风的存在----------------------证明空气的存在(6)扩散现象----------------------证明分子运动的存在(7)听到声音-----------------------------证明声波的存在(8)刹车后,人向前倾等惯性现象-----------证明惯性的存在(9)运动的物体最后会停下来---------------证明摩擦力的存在(10)踢了球的脚会觉得疼-------------------反作用力的存在例7: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叫做“转换法”。

下面是小红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A、利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四、等效替代法所谓等效法,就是当某一个量在物理过程或现象中与数个量效果相当,从而用一个量代替数个量进行研究。

例8、“曹冲称象”运用了等效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

下面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个研究实例:(1)在研究物体受力时,引入了合力的概念;(2)在研究光时,引入“光线“的概念;(3)在研究多个电阻的串联或并联时,引入了总电阻的概念;(4)在研究磁现象时,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

在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等效法的是:()A、(1)和(2)B、(1)和(3)C、(2)和(3)D、(3)和(4)※五、比较法用“比较”区分概念,有些相反性质的物理概念也可用比较法讲解,着重区分两个概念的相异之处,抓住事物个性加以区别,从而分清概念。

初中阶段可以运用比较方法来区分的概念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乐音和噪声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压力和重力蒸发和沸腾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平衡力和反作用力动滑轮和定滑轮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晶体和非晶体保险丝和发热体影子和倒影凸面镜和凹面镜电流表和电压表电动机和发电机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听筒和话筒有用功和总功热量、内能和温度做功和热传递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例9、我们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常用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认识它们,这样的方法是()A、等效代换法 B、观察法 C、对比法 D、模型法※六、模型法依照事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造成模型演示抽象的原理的方法。

电动机发电机杠杆连通器轮轴天平、........的物理模型是杠杆...台.秤.、.滑轮、跷跷板船闸、.....的物理模型是连通器..............、过桥涵洞.....、自来水管、锅炉水位计...管涌、茶壶方向盘、扳子、.........自行车的车把、脚蹬子、门把手..............的物理模型是轮轴盘山公路、楼梯.........的物理模型是斜面汽车后视镜、拐弯处的反光镜的物理模型是凸面镜太阳灶的物理模型是凹面镜1、用光线..来研究光的传播路线......2、用磁感线........来研究磁场的性质3、用力的示意图..........来研究力的三要素4、用力臂..来研究杠杆原理....5、用波形....来研究声波例10、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

在下列几个物理学研究的实例中,与引入“光线”这一物理概念的方法相类似的是(填序号)(1)在研究电阻之间串联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2)研究物体受两个力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3)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七、分析归纳法和分类法通过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形态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物理概念,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如反映物体性质.......惯性....的是---------------------- 导体的电阻.....物体的质量如反映物质性质...热值......的是---------------------- 密度..比热容任何物体任何情况下都有的性质的是----------------- 惯性内能分子热运动在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过程:晶体熔化过程、液体沸腾过程..但温度保持不变在光学中对光线有会聚...、.凹面镜.....作用的有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有凹透镜...、凸面镜在电学中可以利用伏安法测量.....的有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环保污染的种类:光污染(玻璃幕墙反射光)、噪声污染、白色污染、金属污染(电池里所含的汞、镉、铅)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例11、有以下5种物质:铁牛奶、水晶、水银、饼干、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另一类包括其特征为其特征为例12、某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对质量、速度、功率、比热容、电阻和电功率等物理量按一定特征进行分类,A※八、其他方法演绎法(实验法)我们研究光的折射时所用的方法的是()A、等效法B、实验法C、转换法D、模型法理想实验法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接由实验的出来的B、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概念出来的C、直接由日常经验得出来的D、它是由理论推导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