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历史学硕的培养目标

历史学硕的培养目标

历史学硕的培养目标
历史学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研究能力,历史学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开展历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

学生需要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2. 学术写作能力,历史学硕士项目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术写作能力,能够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

学生需要掌握学术论文的结构和写作规范,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观点和成果。

3. 学术交流能力,历史学硕士项目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包括学术报告、学术讨论、学术会议等方面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4. 跨学科能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历史学硕士项目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其能够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进行研究和分析,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深度和广度。

总的来说,历史学硕士项目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优秀的学术写作和交流能力,以及跨学科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历史学研究人才。

这些培养目标旨在使学生在历史学领域具备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研究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科教育(语文教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20)

学科教育(语文教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20)

学科教育(历史教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系统掌握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与使用相关的教育技术手段,熟练地掌握与应用一门外国语,把握国内外学科教育理论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独立研究、坚持实践的能力,学术对话、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学科领域的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以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硕士研究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比较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初步应用相关的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以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主要采用自学—指导、小组讨论、专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以及集体授课、学术报告的教学方式。

2 .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在学习年限内,必须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三、研究方向1 .历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 .历史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制3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与教学设计4 .历史教育心理研究5 .历史学科测量与评价研究6 .历史学科教育史研究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18 学分)(一)必修课程1 .学位公共课(8 学分)政治理论 3 学分第一外语 4 学分专业外语 1 学分2.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6 学分)教育学术前沿理论专题讲座 3 学分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3 学分历史课程教材与资源研究 3 学分(二)选修课程1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4 学分)历史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研究 2 学分历史教学模式及其设计与评价 2 学分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 学分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 2 学分2 .跨学科或跨专业课程(至少在史学课程中选一门) 2 学分3 .学术活动或讲座1 学分(三)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 2 学分1 .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或参与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40 学时;2 .教育类期刊公开发表1 篇学术论文可折算1 学分。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

045109学科教学(历史)学科一、学科介绍1、学科专业介绍。

历史教学与课程论是历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本学科以历史教育史、历史教师教育、历史比较教育、中学历史课程问题、中学历史教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中学历史教学模式、中学历史课程教法和学法、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等为主要内容。

通过对历史教学的实践,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研究,构建历史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以便服务中学历史教学。

本专业是海南省惟一历史学专业硕士点之一,其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级职称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

本专业现有专业实习基地2个,教育实习基地4个,省级精品课程1个;有南海区域研究生中心和琼属华侨华人研究中心2个。

近几年来本专业导师已参与完成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委员会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目前在研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8项,其中完成和在研《高校世界史学科体系改革理论研究》、《构建为基础教育服务体系研究》和《河南师范类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团队建设研究》等教学课题多项,本专业导师先后出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中学课程教学研究·历史》等教学相关的专著若干;先后发表《世界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试析义务教育历史课标(2011年版)的特点》等教学论文10余篇,受到同行的好评。

本专业一直承担海南省历史学科的中学教师师资培训,导师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有能力完成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研究方向介绍。

本研究方向围绕中学历史教学与课程而进行,以中学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中学历史教法研究等方向为主要特色,紧密联系基础历史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旨在系统地总结当前国际、国内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探讨中学历史教学自身规律性的基础上,构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和理论体系。

教育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9月教育史专业(110)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时代、社会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德、识、学、能兼备,历史感、现实感、未来感交融,知行合一,视野开阔,思维敏锐,善于表达,富有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1.中国教育史2.外国教育史3.中外教育交流与比较史三、学习年限与学分一般为3年。

在职博士生及同等学力博士生可以延长1—2年。

学分为19学分。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面博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计19学分)(二)选修课程由博士生导师根据需要为博士生开设或由博士生在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选定,该类课程应列入《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

五、调查研究1.由导师根据需要安排调研,时间一般四周左右。

2.外出访问校外同行专家,并且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数次。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博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选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具有前沿性、开拓性。

(2)研究方法和手段具有创新性。

(3)资料翔实丰富,力求原始、齐备、可信。

(4)表述规范,务求严谨、科学。

(5)结论富有创见,对学术发展和现实问题解决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一)培养方式1.读书、讨论与讲授相结合2.课程学习、学术札记与论文写作相结合。

3.组织教研、参加学术会议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二)方法1.由博返约,力求通达;2.有所不为,独树一帜;3.知行合一,发展全面。

八、其它1.凡因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硕士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2.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每学年必须至少参加6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300)2016年修订一、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高级人才的重任。

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世界史硕士生应具备较好的理论修养、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的专业知识。

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了解与世界史专业相关的流派、理论与发展动向,学会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应深入了解人类历史在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的基本事实与现象,在此基础上对某些方向某些课题作更深入的学习,并选择合适的题目写作学位论文。

应了解一般的世界史文献档案性质和种类,具备基本的目录学知识,知道文献档案的积累与收藏情况。

应具有良好的专业外语知识,能够进行阅读、对话和一般性写作;应了解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随时注意学习新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应努力扩大知识面,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学习中将其与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达到对历史过程的更深刻理解。

2、具备良好的学术素质和高尚学术道德世界史硕士生应培养人文精神,树立专业思想,对世界史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世界史学科的学术意义与社会功能有明确的认识;应具有一定的学术判断能力;应具有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具有使用专业外语的能力,并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和研究。

硕士生应遵守国家法律,诚实守信,作风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与思想品德;坚持学术操守,遵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学术品行良好,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注释规范,注意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培养严谨学风;了解并遵守有关的保密制度和纪律。

3、具备基本的学术能力具备利用各种研究手段与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准确把握学术动态、自主完成论文写作、团队意识等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从事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实际工作的能力;具备能清晰、准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学术交流能力;具备讲授世界史知识的能力,向社会传播和普及世界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参与涉内涉外文化交流的能力等。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热受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情操高尚,具备严谨科学态度,优良学风、敬业和献身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古代史专业人才;并力求培养通史型的人才。

1.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深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学术动态,学术思想活跃,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专业A:中国古代史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l)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五代史(5)宋元史(6)明清史(7)西北民族史(8)中外关系史(9)历史地理与地名学(10)江南区域史(11)南京城市史B:中国思想史(A、B两专业专业课基本相通)C:中国近现代史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近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l)晚清史(2)中华民国史(3)当代中国研究(4)当代台湾研究(5)中国近现代社会史(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7)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8)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9)中国现代化研究(10)南京大屠杀史研究D:边疆学是综合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地关系、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等状况的跨专业学科,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传统作为主干,研究中国疆域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原的互动;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及人地关系等等;中国边疆治理问题;中国边疆地区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中国海上疆域问题等等。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7 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一、学科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1983年全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88年、2002年被评为历史学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直属学校有专门编制,2000年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和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向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方向,同时设有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商会研究中心、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担任名誉所长,所长为全国知名专家朱英教授。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合理知识结构、坚实专业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史学研究人才。

要求博士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更健全地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全面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本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好,能够独立胜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涵盖的研究范围包括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基督教与教会大学史等。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者可以延长1-2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达到15-18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5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8-11分,实践环节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内容是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参加次数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另外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表收齐后以院系为单位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上交到研究生处,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该门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在职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在职硕士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历史)在职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学科简介:此专业为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

主要面向中小学教师岗位专业需求,培养特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的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较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培养方式: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在职学习为主。

课程学习主要通过集中面授与远程教育进行,实行学分制。

同时通过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实行学分互认。

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与实行基地合作培养研究生。

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必修环节: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学位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共22学分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较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7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繁荣历史科学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研究能力和品学兼优的各方面人才。

具体要求是: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很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立志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掌握本专业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同时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并能够独立从事科研与教学及其他相关实际工作。

二、学习年限学制为3年。

允许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2.5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一)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表。

(二)研究生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4个学分。

其中:1、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4门8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2、非学位课程不少6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3门6学分、补修课程2门,不计学分学分);3、实践及学术活动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4,考核内容:着重考核硕士生学习学位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情况,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生必读与参考书目由各方向导师拟定。

六、实践环节实践活动(1学分):包括参加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或第5学期,由导师进行考核;学术活动(1学分):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由导师进行考核。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6)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中国古代史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课,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先秦秦汉史研究先秦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国家形态和思想文化,对中国文明起源、先秦礼制、先秦诸子学说、汉代社会演变等重要课题作深入探讨。

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深入探讨当时的士族形态、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民族融合与社会风俗的变迁以及魏晋玄学、唐代文化交流等重要课题。

3、宋元明清史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演变,揭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规律。

4、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思潮、流派和人物,揭求中国古代思想的特点、发展规律和现代意义。

5.道教科技史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

要求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学位论文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

四、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

必修不少于11学分,选修不少于4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拥护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初中历史教学、科研与教育管理工作,以及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历史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专业工作和历史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一)知识要求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2.熟悉教育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教学基本理论;3.具有新的史学观念,了解国内外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4.了解本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状况。

(二)能力要求1.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具备初中历史教学、教研的能力及教育管理的能力;4.具有班级管理及课外活动组织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的岗位。

(三)素质要求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3.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较高文化素养;4.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5.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史、世界史、教育学四、核心课程: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史学史、历史教学论、中学教育学、中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职业能力训练、岗位体验、社会实践、课外阅读、专业考察、学术讲座、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七、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案例教学与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中国史前沿问题案例库》建设为例

案例教学与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中国史前沿问题案例库》建设为例

作者: 严奇岩
作者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出版物刊名: 高教学刊
页码: 153-155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2期
主题词: 案例教学 教育硕士 历史专业课程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目前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而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对案例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章以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历史)专业课程《中国史前沿问题研究》为例,阐述了学科教学(历史)专业课程案例选择的原则、基本类型和结构,说明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学”、“才”、“养”等方面的作用。

09、060108世界史硕士培养方案

09、060108世界史硕士培养方案

课程类 别
学 位 公 共 课
学 位 课
学 位 专 业 课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 任课教


0003
第一外国语 (硕士)
136
5
1+2
0002
科社(硕 士)
34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马列经典选
0001
读(文科硕 34 2
2
士)
109106010101
史学理论与 方法
34
2
1
邓鸿 光等

修,至学分满为止
实践环 节
00014 00015
教学实践 (硕士)
学术活动 (硕士)
1
3、4、 5
1
3、4、 5
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补修本专业
补修课
本科主干课程,并要求通
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说明: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世界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
印度新思想的产生,新的阶级和政党,早期民族主义者和英印政府 的关系,新印度的征兆,一战中的印度社会与政治,不合作与孟塔古切姆斯福德改革,1929—1934年间政治力量的分化,《1935年印度政府 法》的理论与实践,二战与印度社会的变化,权力的移交与分治、独 立,尼赫鲁时代的印度内政与外交理念。西方列强对东南亚殖民统治的 建立,东南亚的觉醒,荷兰的“新方针”与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主义,美 国与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欧洲人统治下的经济面貌,日本的冲击,战后 的东盟。 主要教材:
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区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09)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外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历史)(2学分)(历史文化学院教师讲授)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历史学科课程与教材分析(3学分)
2、历史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历史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历史学科发展前沿专题(2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历史学科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
3、中国历史基本线索与基本问题(2学分)
4、世界历史基本线索与基本问题(2学分)
5、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2学分)
(四)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第二学期最后3周在校内进行教师岗位培训,使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写好教案、能够辅导和答疑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为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学期到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

五、教学方式
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应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二)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三)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
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附: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及周学时


ⅠⅡⅢⅣ
学位基础课09_002011 英语36 2 2
12

分09_002012 政治理论36 2 2
09_002013 教育学原理36 2 2
14_112801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36 2 2
09_002015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36 2 2
09_002016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36 2 2
专业必修课09_112011 历史学科课程与教材分析54 3 3
10

分09_112012
历史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

54 3 3
09_002017 教育测量与评价36 2 2
09_112014 历史学科发展前沿问题36 2 2
专业选修课09_112015 历史学科学习理论与方法36 2 2




6

分09_00201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36 2 2
09_002021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与基本问

36 2 2
09_112016
世界历史基本线索与基本问

36 2 2
09_110109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36 2 2
教学
实践
09_119002 6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