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的挑战与学校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探析

普通高中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探析

知识文库 第24期普通高中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探析李巨龙新高考改革序幕已经拉开,与实力较强的老牌名校相比,许多普通高中在招生时会遭遇更为强烈的竞争。

高考制度改革对于高中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师资力量等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普通高中为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改革挑战,需要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与教学特色进行培养计划调整,对招生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这有助于为普通高中带来更多优质生源,从而促进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1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策略为了更好面向未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外语多考、取消文理分科、两依据一参考、减少批次等高考新政带来了全新的人才观和录取模式,上海、浙江及北京、海南等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策略。

2020年四川省新高考改革政策也将出台并落地,作为“国贫县”的普通高中,必须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思谋新高考改革的应对策略。

1.1 重新定位学科设置,提供个性化选择上海市与浙江省的改革方案,均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这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也要求大学对专业所需选考科目进行公布。

在四川省的改革实施方案当中,也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大学的要求进行选考科目的选择。

从改革来看,这种改革方案一方面体现了对学生选择自有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的因材施教,能够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 探索全新培养方案,实现差异化培养从新高考改革要求及目前高中培养凸显的问题来看,普通高中应该为迎接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是需要对学生潜在的选考方式进行预测,并针对不同的选考方式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尤其是学生生涯规划培育方案,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针对自身条件进行选择;二是要引导学生学科选择与大学专业接轨,使其所选择的学科能够更好地面向未来的大学专业,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技能和素养等的储备。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育创新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育创新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育创新的挑战、机遇与对策文/赵国弟赵国弟上海市进才中学校长。

每年七月是高考成绩发布的时期,可以说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想、教育价值等都经受着“考试成绩”的评价。

在被“评价”出“有问题”的学校中,有的通过反思在创新中坚持,而有的于“评价”中放弃了自己的初衷与追求。

在这样的矛盾中,我们如何面对“学校教育创新”?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上海、浙江两个试点省份新高考方案的出台,让“新高考”成为教育制度改革中最引人瞩目的部分。

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应寻求新的应对方式。

一、“新高考”给学校教育创新带来的挑战一般而言,学校教育创新需遵循两个原则,即既要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价值选择,让学生在成为自主发展主体的过程中能“有灵魂、有分数、有经历、有故事”,又要满足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

具体到学校教育教学层面,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还要注重跨学科知识,注重启发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等;教师需有意识地培育学生学科间贯通的能力,培育诸如分析演绎思维、归因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多元的思维方式;并在关注学科教育教学这一途径的同时,还多借助其他方式和载体,如主题项目或知识探究、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技人文类活动,包括职业体验与考察、志愿者活动等。

笔者以为,要实现真正的学校教育创新,除了要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要对新形势、新挑战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以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为例。

在当下社会民众能够接受的基础上,推进高中教育功能的逐步转换是该方案非常明显的一个突破。

跨出去的关键一步是在考试上把握住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这“两个依据”。

这是大众能接受,学生也能接受的基础。

新高考改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保证每一个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使高中教育回归到自身教育价值上来。

新高考改革对于学校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摘要】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挑战,教师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首先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其次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再者是整合跨学科知识,拓展历史教学内容,最后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举措,教师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形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历史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并非不可逾越,只要教师们找准对策,便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历史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新高考形势、高中历史教学、挑战、应对策略、教育理念、历史思维能力、多样化教学活动、跨学科知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历史素养、新时代人才。

1. 引言1.1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有效地面对这些挑战,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一项重要的策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强调通过历史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自信。

另一项重要的策略是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讨论、研究性学习、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质量。

还需要整合跨学科知识,拓展历史教学内容。

历史与文学、地理、艺术等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面对新时代的历史教育挑战。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只要教师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找准有效的应对策略,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难点及应对措施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难点及应对措施
(一 )现 有 师 资 力 量 无 法 匹 配 走 班 制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科师资配备将出线大量缺口.这 种以“3+3”取代传统文理分科的模式 下,理 论 上 会 给 学 生 提 供20余种的可 能 组 合. 但 选 课 组 合 的 增 加 意 味 着 班 额,需 要更多数量 的 教 师,而 且 办 学 定 位 越 高 需 要 的 教 师 数 量 越 多 . 根 据 最 低 层 次 的 要 求 ,师 资 与 原 来 相 比 增 加 1.2 倍 . 同时传统学科教师结构无法适应选课走班的制度.年 龄结构上部分高中学校面临着教师年龄 结 构 老 化 的 情 况,精 力体力均无法满足高强度的选课走班制.加上通常女教师 性别比较高,如果出现集中生育的情况将 会 影 响 教 学 的 正 常 进行.基于学科结 构 分 析,学 生 选 课 需 求 存 在 不 确 定 性,难 以适应与调整固定学科教师比例. (二 )班 级 管 理 难 控 制 评 价 难 度 增 加 传统班级 管 理 模 式 下,班 主 任 与 学 科 教 师 直 接 管 理 纪 律、学习及评价等,新 高 考 改 革 制 度 下 学 生 自 主 选 择 除 语 数 外的六门课程,这意味着走班制将成 为 另 一 种 班 级 模 式. 随 着实施走班制,教师、教室及学生都存 在 不 确 定 性,致 使 班 主 任班级管理效果有限,甚至出现完全架空 学 科 教 师 管 理 的 情 况.直接削弱班级 管 理 质 量,出 现 更 多 违 规 违 纪 的 情 况,给 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更多要求与挑战. 此 外,走 班 制 的 推 行 使 得一名教师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而 同 一 教 学 班 的 学 生 来自不同行政班,同 一 学 段 学 生 学 习 不 同 的 课 程,教 师 要 承 担 这 些 教 学 任 务 ,给 学 科 评 价 工 作 造 成 影 响 . (三 )部 分 学 校 软 硬 件 建 设 跟 不 上 我国大部 分 中 学 应 建 设 设 施 较 为 落 后,大 多 采 用 大 班 制,现有的教学硬件设施本身就很紧 张. 走 班 制 实 施 后 要 求 学校具有更完善的硬件设施,实施后每个 班 学 生 应 该 维 持 在 20~40 个,现 有 教 室 无 法 满 足 需 求. 软 件 方 面 就 是 信 息 化 观念不强,各个部门 与 信 息 技 术 的 整 合 度 不 足,部 分 学 校 尚 未建立完善的信息 化 管 理 网 络;加 上 严 重 缺 乏 管 理 人 员,随 着新一轮高考改革,要 处 理 大 量 数 据 满 足 学 生 选 课 要 求,转 变 教 学 管 理 方 式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与 效 率 . 二 、新 高 考 改 革 背 景 下 高 中 教 学 管 理 问 题 的 解 决 方 法 (一 )做 好 师 资 力 量 建 设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将发生 变 化,现 有 的 师 资 力 量将出现空缺,无法满足新变化与要 求. 高 中 学 校 可 以 有 两 方面选择:(1)教 师 不 动 学 生 动. 这 种 模 式 需 要 打 破 传 统 学 校管理模式,达成不 同 学 校 高 中 生 之 间 的 流 动,甚 至 可 以 出 现跨校选课走班;(2)学 生 不 动 教 师 动. 通 过 区 管 校 聘 的 方 式达成师资力量的常态流动.分析上 海、浙 江 等 地 实 施 情 况 分析,当地更倾向选 择 第 二 种 模 式,最 大 程 度 降 低 对 现 有 教 学秩序的影响.部分地区将会出现短时间学科教师结构短 缺的情况,即便选择教师跨校流动模 式 也 无 法 解 决. 针 对 此 种情况,上海、浙江等 地 的 少 数 高 中 在 选 择 教 师 跨 校 流 动 的 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标准从初中学校中 选 择 一 批 优 秀 教 师 纳入学科教师库中以应对教师短缺 问 题. 此 外,可 以 选 择 一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近年来我国新高考改革的开展,极大程度上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推行的走班制,以及赋予学生的选课权,让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但与此同时,高中教学管理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高中教学管理的方式已经无法适用于改革后的教学形式,这就需要根据新高考改革后的实际教学管理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方法,确保高中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标签:新高考;改革;教学管理引言新一轮高考改革制度下,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等内容势必影响到中学的教学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与重庆现行的高考制度比较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新的高考制度让学生在考试科目上有了更多选择;一年多考,增加考试机会,把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高考录取将逐步过渡到不分批次。

这些变化将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新问题。

1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学管理面临的发展机遇在新高考改革的推行下,高中生获得了自主选择科学学习的权力,这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为高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机遇,促使高中教学朝向更加开放、自主的方向发展,高中教育也由“统一的教学”逐渐转化成为“全面且富有个性的教学”,新高考改革的有效实施,使得高中生有了相应的学习选择权,而教师的授课权也会变得越来越多,高中学校的教育权则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为高中教育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此外,高中学校也会获得较大的发展机遇,在以后的办学中也会从“千校一面”逐渐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以前高中学校的几千个学生分为几十个班级,也只有几十张课程表,而经过新高考改革的高中学校,有多少学生就会有多少张课程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能够体现出高中学校的办学特色,促使高中学校能够获得差异性的发展。

而且选择权由高中学校掌握,具有研究性的教学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活动也会逐渐被学校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使得高中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选择范围也会变得更大,面对自己喜欢的学科,学生也会更加的投入其中,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减少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投入的精力,同时还能够让高中学校的办学特色愈加凸显,进而促使高中学校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学生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促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新高考改革的挑战与学校应对策略——以上海闵行中学、闵行三中为

新高考改革的挑战与学校应对策略——以上海闵行中学、闵行三中为

师教学、德 育 工 作、教 学 管 理 等 一 系 列 问 题 随 之
录取总成绩.从等级考选择来看,上海、山东等 5 省
而来.
市是“
6 选 3”,浙 江 是“
7 选 3”,江 苏、广 东 等 8 省 市
是“
2 选 1+4 选 2”.与 之 配 套 的 还 有 规 范“高 中 学
二、如何应对新高考———学校转型与应对策略
必须统一家长的 认 识,缓 解 家 长 的 焦 虑. 四 是 制 订
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选课走班前学生属行政
方案与流程图.在详 细 了 解 本 省 方 案 的 基 础 上,展
班级,管理由班主任负责;选课走班后学生属教学班
开广泛而 深 入 的 讨 论,由 相 关 部 门 制 定 详 细 规 划.
级,管理由辅导 员 负 责. 二 是 班 主 任 管 理. 新 高 考
3.德育层面的实施.一是班级管理.行政班级
略所有决策与讨 论,确 保 形 成 合 力. 管 理 团 队 及 学
依然是管理和教学 的 主 体,教 学 班 级 在 行 政 班 级 的
科教师必须明确 各 自 角 色 与 作 用. 对 于 学 生 家 长,
领导下开展工作,积 极 配 合 行 政 班 级,形 成 合 力,共
重课程”等系列化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元
新高考“价值取向”是什么? 笔者以为有三个方
化平台.它给我们 的 启 示 是,要 让 学 校 特 色 文 化 生
向.一是促进 学 生 全 面 而 又 个 性 的 发 展. 新 形 势
根生长,必须构建与之相契合的校本课程体系,以特
下,“让教育适合学生”而非“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入认知
新高考到底“改了”什么? 一是改考试.一改一

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

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

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建议摘要:高考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家招生考试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经历了八个阶段,分别是:单独招生考试向统一招生考试过渡阶段(1949—1951年),高考制度建立阶段(1952—1956年),高考起伏发展阶段(1957—1965年),停废高考阶段(1966—1976年),高考恢复和重建阶段(1977—1984年),高考改革探索时期(1985—1998年),高考扩招发展阶段(1999—2013年),新高考改革试点阶段(2014年至今)。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面临挑战;应对建议1新高考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效1.1选择性理念得到充分落实,获得了学生和高校的认同本次新高考改革试点,坚持选择性理念为主导,学生可以选择考试科目也可以选择参加不同批次的升学考试,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增加了学生考高分的可能性,而且提升了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

从高校角度来说,通过选考科目的设置,可以选拔录取到更多适合专业培养的高质量生源,促进不同专业的特色发展。

1.2从中学教育来看,推动了中学内涵式发展本轮新高考改革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引导学生良性竞争,为学生合理减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改革原则。

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机构、中学等围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为保障高考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学在此次改革中受到的冲击最大,教学组织、学习评价、教师的绩效考核、学校的日常管理等都面临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中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1.3从录取情况来看,提高了考生的录取率和满意度新高考改革前,各省高考考生可以填报6~8个志愿,填报志愿数量比较少。

改革试点后,各省考生可填报志愿数量为24~112个不等,填报志愿数量的增加使得考生志愿填报的选择性大大提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结合高校往年录取分数和位次,按照“冲—稳—保—垫”的原则进行志愿填报,这大大提升了考生与高校之间录取的适配性。

其中,浙江、山东等省考生志愿平行到“专业(专业类)”,考生志愿填报率高、退档率低,考生满意度高。

新高考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3)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4)二、新高考政策概述 (4)2.1 新高考政策的出台背景 (6)2.2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特点 (7)2.3 新高考对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的影响 (8)三、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10)3.1 考试制度改革带来的挑战 (11)3.2 考生多元化需求带来的挑战 (12)3.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挑战 (13)3.4 招生管理体制创新的挑战 (14)四、应对策略 (15)4.1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 (16)4.2 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17)4.3 优化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 (18)4.4 推动招生管理体制创新 (19)五、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20)5.1 案例选择与介绍 (22)5.2 数据分析与讨论 (23)5.3 对案例的启示和借鉴 (24)六、结论与建议 (25)6.1 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26)6.2 对未来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27)6.3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8)一、内容概述新高考制度下,高校招生工作的定位和目标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调整招生策略以适应新形势?新高考制度下,地方本科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高考制度下,地方本科高校如何优化招生宣传和选拔工作,提高生源质量?新高考制度下,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加强招生管理和监督,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新高考制度下,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加强与其他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新高考改革的顺利实施?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使得高中学生在选科、志愿填报等方面的自主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对于地方本科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高考制度有助于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新高考制度也给地方本科高校招生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如如何适应新的考试模式、如何确保招生公平公正、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等。

教学的新高考应对策略

教学的新高考应对策略

教学的新高考应对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高考模式逐渐在各地推行。

新高考带来了诸多变化,如考试科目组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等,这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深入理解新高考政策首先,教师和学校管理层要对新高考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了解新高考的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形式、评价标准、志愿填报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采用“3+1+2”或“3+3”的选科模式,这就要求学生在选科时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进行综合考虑。

教师要向学生和家长详细解读这些政策,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二、优化课程设置为了适应新高考的选科模式,学校需要优化课程设置。

在保证必修课程质量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可以开设更多的选修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同时,要加强课程的整合和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新高考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较为清晰的规划。

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倾向。

可以通过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职业体验活动、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专业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为选科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法新高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创新。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完善评价体系新高考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考试成绩外,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策略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新高考模式的推行,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考试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新高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

学生不再被固定在文科或理科的框架内,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自主选择考试科目。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和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推动课程的融合与创新。

例如,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再单纯地采用讲授式教学,而要更多地运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自主发现物理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辩论会等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需要相应地改变。

由于学生选择的科目不同,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可能不再适用。

走班制教学将成为一种常见的形式。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适应走班带来的变化,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是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策略调整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

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需要不断提升。

如何应对新高考挑战

如何应对新高考挑战

如何应对新高考挑战新高考改革正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进,这给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需要积极适应,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

新高考改革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考试科目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不再是传统的文理分科,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来组合科目。

然而,这种选择的多样性也让很多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

在应对这一挑战时,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擅长哪些学科,未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可以通过参加职业测评、与老师家长交流、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方向。

学校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选课的指导和建议。

家长则要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支持。

新高考还强调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意味着学生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还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要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比赛等,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经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在高考录取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法的调整也是应对新高考挑战的关键。

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死记硬背已经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

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和总结,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举一反三,将知识融会贯通。

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课程、学习 APP 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另外,心理调适也不容忽视。

新高考带来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学生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应对挑战。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方面,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困惑及教学应对策略单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困惑及教学应对策略单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困惑及教学应对策略单新高考背景下,学校教学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困惑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教学困惑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困惑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新高考改革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 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新高考中,知识面广、深度大,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但是,由于初中教学质量的不同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学生的知识储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3. 考试形式的改变新高考中采用的是综合考试,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只是单一的知识技能。

二、教学应对策略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游戏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

2.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对于学生的知识欠缺,可以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等多种方式,确保学生成绩的提高。

3.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多种任务和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或者采用数学建模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

总之,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

校长论坛新高考发言稿范文

校长论坛新高考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校长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我校,向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

作为校长,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新高考改革对学校教育的影响1. 课程设置更加多元化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学校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要求我们校长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前瞻性,积极调整课程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2. 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要求我们校长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考核评价更加全面新高考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这要求我们校长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二、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1. 加强课程建设我们要以新高考改革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开发特色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同时,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提高课程质量。

2. 改革教学方法我们要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发挥优势,激发学生的潜能。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 深化家校合作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新高考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困惑及教学应对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困惑及教学应对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困惑及教学应对策略随着新高考的实施,教育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困惑。

新高考的改革,不仅仅是对考试形式的改变,更是对教育教学的全面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面临着许多教学困惑,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应对策略。

教学困惑一: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新高考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且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更加深入。

这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掌握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参加教育培训、阅读教育书籍、与同行交流等。

教学困惑二:教学方法的改变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困惑三:评价方式的改变新高考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能力,因此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变。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高考的要求,需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

这些评价方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评价效果。

教学应对策略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教授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培训、阅读教育书籍、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应对策略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参加教育培训、阅读教育书籍、与同行交流等。

教学应对策略三:多样化评价方式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评价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评价水平,如参加教育培训、阅读教育书籍、与同行交流等。

新高考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惑,但是只要教师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变革,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成为了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机遇1.1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提供新的技术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

这些新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教育资源与教育视野。

学生们也更容易获取各种知识,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1.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课程和新高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培养。

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培养出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储备。

1.3 引导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新时代新课程的出现,注定了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转变。

从相对传统的知识教育,向更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转变。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4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新高考的改革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注重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的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自己的特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挑战2.1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现状使得教育发展不平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2.2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其整体素质对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2.3 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新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使得学生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高考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要求历史教学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和特点,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培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新高考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展开探讨: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高中历史教学应对策略等。

一、新高考形势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挑战1.考试形式的改变。

新高考将实施单科目考试,高中三年只开展一次高考,历史考试分为两个环节:笔试和口试。

笔试内容涵盖历史知识、历史思想和方法、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等方面,口试则要求考生通过对文献材料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展示其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种考试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的历史知识,更加注重学生历史思考和综合运用能力,对历史学科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新高考形势下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基本能力要求。

历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变。

这对历史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方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需要更具创新意识和教育敏锐度的教育者去承担这一重任。

3.学科内涵的拓展。

新高考要求历史学科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对历史学科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传统历史知识的普及与教学,也要注重现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

这意味着历史教师需要具备现代史、世界史和地方史等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同时也需要铭记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以此来承载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精华。

二、高中历史教学应对策略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

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及其应对目录一、新高考改革概述 (2)1. 新高考改革背景 (3)2. 新高考改革目标 (4)二、新高考改革的实际困境 (4)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6)2. 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衔接问题 (7)3. 高考评价体系不完善 (9)4. 考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0)5. 政策执行力度与教师培训问题 (11)三、应对新高考改革的策略 (12)1.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14)2. 完善考试科目设置与高中课程的衔接 (15)3. 构建科学的高考评价体系 (16)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压力问题 (17)5. 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与加强教师培训 (18)四、案例分析 (19)1. 成功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地区或学校案例 (21)2. 新高考改革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经验教训 (21)五、结论与展望 (23)1. 新高考改革的成效与影响 (24)2. 对未来新高考改革的建议与展望 (25)一、新高考改革概述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教育公平。

该改革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对高考制度进行全面调整和优化,主要涉及考试科目的设置、考试内容的改革、考试方式的创新以及招生录取机制的完善等方面。

新高考改革旨在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高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更加科学、公正的机制。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新高考改革也面临一些实际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新高考改革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调整考试科目的设置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考试内容以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新考试方式以更加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水平,以及完善招生录取机制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促进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高考改革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相关主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相关主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相关主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一、挑战:1. 高校招生部门面临的挑战: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校招生部门需要面对许多挑战。

首先,传统的高考制度为高校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源,而新高考改革可能会引发生源不稳定的问题。

其次,高招评价标准的变化可能导致高校招生部门需要重新调整招生要求,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应对这些变化。

2. 高中教育部门面临的挑战:新高考改革将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高中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对高中教育部门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高中教育部门需积极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以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

3. 学生面临的挑战:新高考改革将取消文理分科,并将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学生需要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学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还需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应对策略:1. 高校招生部门的应对策略:高校招生部门需要调整招生政策,加强对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和理解,积极与教育部门合作,制定合适的招生政策,确保人才流动的稳定和高校的持续发展。

此外,高校招生部门还需要改进招生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于新高考改革的认同度,为高校的招生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 高中教育部门的应对策略:高中教育部门需要与高校招生部门密切合作,理解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高中教育部门还需加强对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和理解,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教育部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校学习做好准备。

3. 学生的应对策略: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到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生还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为顺利进入高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考改革 新的机遇与挑战

高考改革 新的机遇与挑战

高考改革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考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如何在改革中创造新的机遇,同时面对挑战,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共同问题。

本文将就高考改革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

一、新机遇的出现1.1 深化教育改革高考改革的推动,意味着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改进。

过去传统的高考方式追求分数的高低,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而现在的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

这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机会。

1.2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学校和农村地区倾斜。

传统高考制度使得教育资源向重点中学和城市集中,而新的高考改革将通过政策的调整,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将增加学生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发展。

1.3 推动教育公平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教育的公平。

传统的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于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而新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扩大了评价指标的范围,减少了对高考分数的过度追求,从而实现了对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促进了教育公平。

二、面临的挑战2.1 教育质量提高的压力高考改革使得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了重要目标。

然而,新的高考制度要求学生具备更加多元化的能力,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2.2 评价指标的准确性高考改革引入了更加全面的评价指标,试图减少对分数的过于追求。

然而,如何准确评价学生的多元发展,仍然是一个难题。

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寻找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方法。

2.3 学生压力的加大新的高考制度的实施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学科知识和能力。

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学生们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需要更加努力和奋斗。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面对。

新高考改革形势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改革形势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改革形势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发布时间:2021-04-25T10:36:34.47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作者:张杨[导读] 21世纪第二个十年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新高考改革,张杨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130000摘要:21世纪第二个十年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是从基础教育的出口即人才选拔的方式这样一个关键地方入手,从而倒逼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要求从教育、教学,乃至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变革内容纷繁复杂,但到头来却扣回了教育的终极命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

在目标明确的引领下如何提升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并做出相应的举措。

本文就是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提出几点对策略,以便于教师能够及时调整和适应新课改、考改的时代变革。

关键词:新高考、核心素养、育人方式、理性选科一、新高考改革的历史背景及改革内容旧高考内容虽有可取之处,即公平、公正,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这种公平从人的发展潜质上来讲,就难以经得起推敲。

选拔方式的单一就造成了唯分数至上思想意识,我们让学生跳进题海,反复刷题,机械训练,这种教育方式压制了孩子身心发展的个性和潜能,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难以保证每个人充分的个性化发展和提升,也很难培养出顶尖的创新型人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国务院从2014年考试试点到如今的全面推广以至于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考试变革及录取方式也有着较大幅度的改变,即分类招生、多元录取、综合评价。

所谓分类就是把过去单一类别的裸分录取变为应用型大学的注册录取和三位一体招生、强基计划招生等等,这样就把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唯分数的录取方式搭建了一条条立交桥。

多元录取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科特长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学科组合,从而形成考生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发展。

最后就是综合评价,在高校录取考生的时候,不仅仅要依据其考试成绩,即高考及学业水平考试,还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简而言之就是德智体美劳综合的表现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新高考改革的挑战与学校应对策略
作者:徐伟中袁春生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20期
摘要:新高考即将在安徽落地,新高考改了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冲击波在哪里?学校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析闵行两校的实操经验,取长补短,勾勒出我们的路线图,进而形成实施方案。

关键词:新高考 ;价值取向 ;应对策略
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正在倒逼高中教育改革。

由此,学校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我们不能等待,只能提前谋划,稳妥实施。

一、新高考带给了我们什么——对新高考的深入认知
新高考到底“改了”什么?一是改考试。

一改一考定终身制。

从先行省方案看,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涵盖高中学生所学科目,成绩呈现方式只有合格、不合格两种,考试成绩合格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从等级考选择来看,上海、山东等5省市是“6选3”,浙江是“7选3”,江苏、广东等8省市是“2选1+4选2”。

与之配套的还有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是改录取。

在招生录取机制上进行改革,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逐渐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

三是改模式。

准确地说是改变“育人模式”,从重“育分”到重“育人”。

新高考“价值取向”是什么?笔者以为有三个方向。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新形势下,“让教育适合学生”而非“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

二是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核心素养”培育放在首要位置。

三是让学生有“选择”。

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个人性格禀赋、兴趣特长等基础上,做出选择。

新高考的“冲击波”在哪里?从目前来看,新高考至少有两大冲击源。

一是“走班”。

多年来,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模式是以行政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如今这将受到强烈冲击,同时使原来建立在行政班基础上的人际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二是“选课”。

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类似于“计划经济”,统一时间、统一课程、统一进度、统一课表等,都是学校统一安排的。

在走班和选课的冲击下,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德育工作、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