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师范教育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师范教育的认识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经济在不断增长,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不脱离社会,人们都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大人们也对教育有了全新地认识,对孩子的教育抱有很大的期望,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种种迹象都表明师范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大家对师范教育的认识。
在中国古文献中,所谓“师范”,意为“可以师法的的模范”。西汉杨雄在《发言•字行》中说:“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最早把“师范”二字并用的,见于《后汉书•文苑传•赵壹》。内云:“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仰高希骥,历年滋多。”世人遂把教师职业的特征概括为“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尊师重教是我国数千年的优良传统,但我国古代并没有专门训练师资的机构和制度。直到鸦片战争后我国的师范教育才逐渐发展起来。
清朝末年,学校教育以科举为重心,教育内容空疏无用,教育管理松弛。官学遂丧失其设立初衷,仅被视为八旗子弟晋身之阶,加上教习也不深探经义本源,尽心教诲,学校徒有虚名而无实效,学风,士风败坏在所难免。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除了控制中国财政和经济的命脉的,操纵中国政治和军事。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传教士把精神侵略当作战略重点,利用学校、报刊和传教等手段,进行文化侵略,企图利用他们的知识来麻醉广大中国人民。鉴于此种现象,社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师范是一切教育之母,认识到师范教育对于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于是,转而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教育制度,教育理念。以便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师范教育,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变教室队伍中存在的落后状况。
湖广总督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他认识到发展教育在于普及国民教育,而国民教育的基础又在于普及小学教育,普及小学教育则需要大量合格的教员。因此,大力兴办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是发展小学教育的先决条件。同时主张师范学校与普通学校分设,自成独立系统。实为难能可贵的见解。他指出解决的办法是,在筹办小学之前,应先办师范学堂;并多次派优等生赴日学师范。1902年,他在胪陈湖北各学堂办法十五条,又把“师范学”列为首条。
他说:“查各国中小学教员,咸取材于师范学堂,故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至重”他曾言:“国民教育必自小学始,欲得小学教员必自养成师范始。各国皆以初等小学作为国家义务,以期教育之普及,是各州县初等小学,尤为教育国民之根本。……诚以小学不兴,不但普通实业各中学堂,永无合格学生,而国民教育亦终无普及之一日,惟小学教员,非由师范学堂出身者,其于教授法、管理法,必致茫然,无所措手,是以兴办师范,尤为小学之先务”。在他看来,使国家富强,应重教育;而重教育,“必先广储师资。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因此,兴学首应兴师范——这是张之洞得出的结论。
盛宣怀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师范教育。在办理洋务事业中深感人才奇缺的盛宣怀对西方列强的教育状况颇有研究,他认为,各种新式人才必须自己培养,聘用洋人只是暂时的,短期的。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他在《奏陈开办南洋公学情形疏》中指出:“况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之先务中之先务,既病求艾,相需已殷,急起直追,唯虑弗及”④。
在认识到师范教育的重要地位的同时,盛宣怀认为小学教育同样不能忽略。他指出:“臣唯师道立则善人多,故西国学堂必探源于师范;蒙养正则圣公始,故西国学成必植基于小学”。因此,盛宣怀在南洋公学内首先要设立的除了师范学院,还有外院(小学)。后来,他又总结说:“国家以人为本,人才以学校为基,而非先教师范无以为异时各学校之钜,非先慎教法无以为目前师范生之绳”。
除了政府官员之外,社会的其他人士也逐渐认识到师范教育的头等地位。例如维新派在
变法图强的同时,也都主张自办师范,增强师资力量。梁启超便是主要的代表。他率先提出自办师范学校的主张,在其《变法通议》中就有《论师范》的专文。他说:“师范学校之生徒为小学之教习”,“以小学生徒之成就,验师范学堂之成就”。
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论师范》中讲到“故欲革旧习,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同时他认为师范学堂的具体设置方法和课程安排,应参照日本并结合中国国情为之,继而在中国建立一般师范、高等师范教育直到师范大学的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师范生不仅仅需要注重自身修养,提升自身文化水平,熟知中国语言知识,更重要是要成为一个全能人才,地理、历史、教学方法、数学、物理、商业、工艺等等知识都应该具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培养人才。但梁启超更多的是一位师范教育思想家与理论家,而不是一位师范教育实践家。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商界人士对师范教育的认识。张謇不仅仅在商界赫赫有名,同时也是我国近代积极倡导并兴办师范教育的先驱之一。甲午战争后,张謇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之所以“猥处人下”,“至有以奴隶目我者”,盖因教育不得力,“退化不振”。他认为“一国之强,基于教育”,对于教育,他认为是立国自强之大本,古今中外之通理:“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张謇把教育与国势盛衰和民族存亡联系思考,认为“图存救亡,舍教育无由”。张謇十分重视师范教育,把师范喻为“教育之母”。认为“师范启其塞,小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专门别其派,大学会其归”。只有发展师范教育,专科以上的高等教育才能有其基础。强调提出:“兴学之本,惟有师范”,“教不可无师”,“师必出于师范,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后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师范是普及根源,教育本位”。
综上所述,师范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提倡社会尊重教师,尊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