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_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

与政策分析报告

摘要:基于对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所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的大规模调查,主要考察培养怎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以及培养情况如何三方面的问题。研究发现,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体现了师范生培养目标,其中学科教育类课程凸显我国教师教学的专业特性;但在教学技能、方法和策略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师范生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升。要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的变革,从课程内容和教学上加强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关注师范生与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特质和心理素养;加强学科教育类课程及其学习的政策导向,重视师范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和发展需求;并在系统的教育理论及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基础上,切实推进教师综合社会地位的提升,努力树立中小学教师专业人士形象。

关键词:师范生培养,课程结构,课外活动,专业素养

关于师范院校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培养过程怎样,以及培养结果如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我国教育界虽然不乏理论探讨、政策思考与实践探索,但基于科学规范的大型调查研究却不多见。而实证研究则有助于从政策和实践层面确切地把握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的现状,洞察教师教育的属性与特点,进而有效推动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形成创新型的教师教育体系,并为最终提高师范生的培养水平乃至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奠定基础。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为弥补当前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证调查的相对不足,项目组于2010—2011年间开展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的大规模调查和研究数据库建设,重点调查和分析师范院校培养怎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以及培养情况究竟如何三方面的问题,力图准确地把握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培养状况和发展需求,为完善教师培养政策和提高教师培养工作的实效提供科学依据。

本调查采用全国多阶分层不等概率大型抽样方案,首先根据主要的经济与教育发展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内地省级行政区进行分层,在各层中随机抽出调查省份,再从每个入样省份中分层抽样到学校和学生。共抽取11个入样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上海、天津、黑龙江、吉林、甘肃、四川、江苏、广西、湖北、山东和陕西。院校层面涵盖四个层次27所不同类别的师范院校,即部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学院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含20所本科师范院校和7所专科师范院校。

调查涵盖在校师范生(A卷)、师范毕业生(B卷)和师范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领导(C卷)三个部分。其中A卷重点研究师范生的培养过程,调查对象为入样院校已完成所有课程及实习的大四本科生和专科院校三年级师范生,共发放在校师范生问卷6653份,回收有效问卷66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9.6%。B卷主要通过对已在中小学任教1—2年的入样院校师范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教师培养结果,发放问卷3017份,回收有效问卷29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6%。C卷通过对入样院校师范毕业生任教的中小学校领导的调查来反映用人单位对师范生教育的认可与评价,发放问卷378份,回收有效问卷3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2%。A、B、C三卷的回收率均很高,这是因为项目组主要采取了组织调查对象到现场集中进行在线问卷填答的调查形式。全部A、B、C三卷调查的入库总样本数为9975份。

二、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现状

本报告采用SPSS17.0对调查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从整体上系统呈现全国师范生教育的现状与特征。需要说明的是,下文的均值都来自于5等级测量,“5”代表最高,“1”代表最低,均值越高,表明调查对象对此题项表示同意的程度越高。

(一)师范生的性别结构、性格特征与归因风格

1.师范生男女比例日益悬殊

相比2008年调查中所呈现的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比例相对平衡,男教师人数略低于女教师,占教师总人数45.4%的情况;[1]本次调查发现,在校师范生的男女比例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点,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这也预示今后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比例将发生重大变化。

各师范专业中男女性别结构发生变化,除传统意义上学习文科的学生女生较多外,现在学习理科的女生明显增加,甚至在总体上多于男生。各学科专业女生与男生比分别为:语文3:1、数学1:1、英语7:1、物理1:1.6、化学2:1、生物2:1、思政2:1、历史1:1、地理1:1、体育1:3、音乐3:1、美术2:1、教育技术2:1。

2.师范生在性格特征、归因风格等方面具有专业特质

调查发现,与同年龄中国成人相比,在校师范生外向或倾向外向的人数比例非常高,达到三分之二(66.6%),内向或倾向内向的人数比例不到百分之五(4.7%),中间型占28.7%。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师范生所接受的师范教育对其外向性格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得其产生乐观开朗、情绪外露、喜爱交际、喜欢谈笑、爱好活动等对从事教师职业具有一定优势的特质。

不同专业师范生性格特征的分布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主课类(语数外)和文体类(音体美)专业中,内向型和倾向内向型人数比例很低,主课类为4.5%,文体类为1.9%。文体类专业外向型人数比例最高(65.7%),其次是主课类专业(52.4%),然后是文科类专业(48.7%)、科学类专业(47.8%)和技术类专业(47.5%)。技术类专业内向型或倾向内向型的人数比例最高(约占一成)。这一方面可能源于不同性格特征的师范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不同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显示出专业培养与其性格养成的某种联系。

归因是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或线索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2]就师范生对成功(考试成绩好)和失败(考试成绩不好)的归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管是成功(82.3%)还是失败(79.5%),近四成师范生的归因方式为内控型。超过四分之三的师范生将考试成绩好归因为自己用功(77.0%),将考试成绩不好归因为自己不用功(77.4%)。这对于师范生的专业学习和将来对中小学生的正确引导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将成绩归因于“自己努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师范生克服内外部困难,积极努力地面对专业学习,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其在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过程中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绩好坏,并给予合理指导,防止偏见与歧视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创造条件。

师范生的归因风格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生作可控的内归因(自己用功与否)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将考试成功归因于自己用功的男女比例分别为70.4%和80.5%,而男生作情境归因(任务难度或运气)的人数比例高于女生。

3.归因风格与师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动力系统密切相关

调查表明,对成功持不同归因的师范生在整体动力系统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用功”的师范生动力水平极其显著地高于做其他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