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第二单元6.《哈姆莱特》(节选) 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哈姆莱特》(节选),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理解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悲剧命运。

3. 品味精彩的戏剧语言,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4. 发展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理解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

2. 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3. 品味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学习鉴赏戏剧文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哈姆莱特矛盾性格的形成原因及其悲剧命运。

2. 分析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3. 学会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鉴赏戏剧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重要片段进行深入解读,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内容1.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介绍。

2. 《哈姆莱特》(节选)剧情简介,主要人物关系和冲突分析。

3. 哈姆莱特矛盾性格的形成原因及其悲剧命运探讨。

4. 作品中的其他重要人物形象分析,如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

5. 品味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学习鉴赏戏剧文学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哈姆莱特》(节选)剧本,理解剧情,把握人物关系和冲突。

3. 分析人物: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分析哈姆莱特等人物的矛盾性格和形象特点。

4.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理解哈姆莱特悲剧命运的根源。

5. 鉴赏方法:教授学生鉴赏戏剧文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七、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背景知识,阅读剧本。

2. 第二课时:分析哈姆莱特矛盾性格及其悲剧命运,讨论作品主题思想。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哈姆莱特》节选,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探讨其复仇心理和道德困境。

3. 品味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和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 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识记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和复仇心理。

3. 品味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和修辞手法。

4. 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哈姆莱特复杂性格的分析。

2. 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如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关于《哈姆莱特》的评论和研究文章。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哈姆莱特的背景和性格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哈姆莱特的复仇心理和道德困境。

4. 学生分组讨论,品味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和修辞手法。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6.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和作品的主题意义。

六、教学拓展1. 通过观看电影《哈姆莱特》的节选,比较舞台剧本和影视作品的差异,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表达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哈姆莱特的内心世界和道德困境。

3. 邀请戏剧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讨论和展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提交一篇关于《哈姆莱特》的读后感,表达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和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

3. 单元测试:设置有关《哈姆莱特》的题目,测试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和复仇心理?2. 学生对作品中的经典台词和修辞手法的品味是否有所提高?3.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九、教学计划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案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哈姆莱特(节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矛盾冲突;(3)能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戏剧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分析人物台词和行为,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动机;(3)通过戏剧表演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同情心;(3)培养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2. 人物性格特点和矛盾冲突的分析;3. 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戏剧手法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2. 课文中深刻的心理描写和哲学思考;3. 戏剧表演和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2.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哈姆莱特(节选)》,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3.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矛盾冲突;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探讨人物的动机;5. 欣赏: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表达和戏剧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6. 实践: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和写作,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回答相关问题;2. 学生能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矛盾冲突,表达自己的观点;3. 学生能够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和戏剧手法,进行有效的评价;4. 学生在戏剧表演和写作中能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哈姆莱特(节选)》全文文本。

2. 相关资料: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介绍,关于《哈姆莱特》的评论和研究文章。

3. 戏剧表演器材:舞台、道具、服装等。

4. 写作器材:纸张、笔、电脑等。

七、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自读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哈姆莱特(节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知识点;(3)提高阅读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2)学会欣赏和评价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合理的解读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戏剧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2)理解并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哈姆莱特(节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3)提高阅读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合理的解读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记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2)重点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练习与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2)选取相关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鉴赏评价: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案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哈姆莱特(节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2)理解人性的复杂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学会关爱他人,关注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的掌握;(3)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的理解;(2)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3)对作品主题的多元解读。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2)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评价:(1)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揭示象征手法和隐喻;(2)评价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作品主题的多元解读。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范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分析评价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哈姆莱特(节选)》;2. 相关资料: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介绍、文学评论articles on "Hamlet";3.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白板等。

6 《哈姆莱特(节选)》(学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 《哈姆莱特(节选)》(学案)教案课件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哈姆莱特(节选)》,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把握文学历史语境。

2.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内心矛盾与发展变化。

3. 领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发展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节选背景及作者介绍。

2. 主要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梳理。

3. 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4.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析。

5. 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哈姆莱特形象的把握,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2. 难点:深入理解哈姆莱特的内心矛盾,从多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剖析哈姆莱特形象与课文修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节选背景及作者莎士比亚。

2. 阅读课文,梳理主要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

3. 分析哈姆莱特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心矛盾。

4. 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开展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发展批判性思维。

6.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哈姆莱特形象的分析能力和内心矛盾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识别和鉴赏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批判性思维发展情况。

5. 综合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资源1.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背景资料。

2. 哈姆莱特形象分析案例。

3. 课文修辞手法解析资料。

4. 批判性思维训练素材。

5. 课后作业设计:请学生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并结合哈姆莱特进行比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节选背景及作者,梳理故事情节。

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

(3)能够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表达和论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 人物形象的深度分析。

3. 课文中深层次的主题思想的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写一篇关于《哈姆莱特》的人物分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哈姆莱特》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

5.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景。

七、教学内容1. 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脉络。

2. 探讨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案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案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讨论和分析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莎士比亚的作品,引出本课《哈姆莱特(节选)》。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讲解和练习。

3. 分析与讨论:(1)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讨论结果。

(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对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程度。

2. 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

3. 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写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

2. 参考资料:莎士比亚相关作品介绍、哈姆莱特人物分析、剧情背景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短语和修辞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深入探讨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6《哈姆莱特》(节选)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学设计第6课《哈姆莱特》(节选)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预习任务四、作者背景常识五、鉴赏活动六、文本研读七、文本联读第6课《哈姆莱特》(节选)一、素养目标1.梳理文本内容,理解戏剧的内容。

2.通过对戏剧语言、戏剧冲突的赏析,掌握赏析人物的方法,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反复朗读,品读剧本诗化的语言。

4.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感受哈姆莱特性格的悲剧性。

二、教学素养“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个问题,曾经拷问了人类千年:庄子垂钓于濮水时,曾用“曳尾涂中”的乌龟做过透彻的比喻;司马迁遭遇腐刑时,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铁生双腿残疾后,终于明白了“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于是他在有限的日子里活得阳光灿烂。

而当这个问题摆在了忍受着国恨家仇煎熬的忧郁的王子——哈姆莱特面前时,他又会怎样呢?让我们走进《哈姆莱特》,品读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

三、预习任务(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迷惘(wǎnɡ) 虔敬(qián) 鞭挞(tà)皮囊(nánɡ) 怪诞(dàn) 嫁奁(lián)陨落(yǔn) 延宕(dànɡ) 吮吸(shǔn)(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变换·变幻[辨词] “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等。

“变幻”意为不规则地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等。

[运用] ①不管骗子手法如何变换,我们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会上当受骗。

②她风光背后的无奈以及变幻莫测的政治前途吸引着人们对她的关注。

2.举世瞩目·举世闻名[辨词] 二者都有“全世界都知道”的意思。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①哈姆莱特为了复仇,为什么要装疯?
明确:保护自我,避免受到迫害;迷惑对方,寻找复仇时机;借疯言疯语,发泄对当前黑暗现实的不满。
②莎士比亚借奥菲利娅之口是如何评价哈姆莱特的?
明确:高贵而伟大。她用了七个短语从七个角度来极力赞美哈姆莱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③哈姆莱特对生命意义作了哪些思索?这段独白揭示了哈姆莱特怎样的个性,造成他这种性格的原因是什么?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及《哈姆莱特》的相关文化知识。
2.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梳理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以及人物复杂性格的塑造。
3.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
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领悟悲剧的深层意蕴。
③拓展延申。通过屈原和周敦颐的话语引入,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善于思考,培养美好的品性,有一双理性的慧眼,有一颗积极健康的心,在迷雾中砥砺前进。
除了情节和人物之外,戏剧语言也是构建剧本的额基础。戏剧情节、人物、语言探究之后,逐步进入戏剧主题的分析,探究悲剧意蕴,能够深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建构起戏剧鉴赏的学习方法。
品味语言,探究主题
1.品味语言。简要介绍戏剧语言的基础知识,随即深入文本进行分析,重点关注独白和修辞手法这两个角度。
2.主题探究。
①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②“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一部悲剧《哈姆莱特》的悲剧性表现在哪里?
明确:英雄死亡的悲剧性结局;文主义信仰的破灭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二、教材分析
1.单元解读。本篇课文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前两篇分别是《窦娥冤》和《雷雨》。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均为戏剧。它们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剧作家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学习本单元,通过多类探究活动来理解戏剧作品,把握悲剧意蕴,激发心中的良知与悲悯情怀。要初步认识戏剧的基本特征;欣赏剧作家设计冲突、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和个性化;理解悲剧作品的风格特征,欣赏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高中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节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节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哈姆莱特(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台词,分析艺术形象,学习人物品评方法。

2.吸收人文主义思想精华,领会剧作思想意义。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内心冲突,探讨人物心理与行为如何推动戏剧情J发展。

教学难点体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剧本研读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走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你怎样理解哈姆莱特的内心追问和矛盾?这集中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思考,他不仅思考现实,还进行人类生命本体进行哲学探讨。

这是一个敢于死还是敢于生的问题。

人们而对残酷命运,敢于在反抗与斗争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担苦痛,在痛苦中实现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

2.“哈哈!你贞洁吗?”你认为哈姆莱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口气?因为奥菲利娅受人利用,要试探哈姆莱特,于是把哈姆莱特送给她的东西还给他。

结果,戏演得过头了,使哈姆莱特认为奥菲利娅抛弃了他。

此外,哈姆莱特也有故意伤害情人的想法,使情人对自己绝望,达到装疯而又不被人发现的目的。

所以他才说出如此伤害奥菲利娅的话来。

3.如何理解这一场戏中哈姆莱特关于生命的思索?这段内心独白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哈姆莱特关于生和死的思考:是默默忍受命运还是挺身反抗苦难?死了,如果什么都消失了,是最好的结局,但是死后是否还会有梦,无从知晓。

第二层是说人们因恐惧死后的不可知,而甘愿忍受现实的种种苦难,也借此揭示了现实的黑暗与不公。

这段内心独白,反映了哈姆莱特想要复仇,而又迟疑、延宕的矛盾心理。

4.莎士比亚借奥菲利娅之口是如何评价哈姆莱特的?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这样无可挽回地陨落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荚妙的根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荚貌,在疯狂中凋谢!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在奥菲利娅的心目中哈姆莱特是一个高贵而伟大的人。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案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相关背景知识。

2.通过分析课文节选部分,理解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掌握文学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难点:深入理解莎士比亚的语言特点和文学魅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熟悉人物关系。

3.课堂讲解:讲解课文节选部分,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莎士比亚其他作品,推荐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

6.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节选部分,传授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

3.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共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讲解课文节选部分,第二课时用于讨论交流和拓展延伸。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节选)》。

2. 参考资料:莎士比亚生平介绍、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沟通等。

八、教学内容1. 课文节选解析:详细讲解《哈姆莱特》节选部分的剧情、人物关系和文学特点。

2.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

3. 主题思想探讨:探讨作品中的复仇、疯狂、背叛等主题元素及其意义。

九、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讲解课文节选部分,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6《哈姆莱特(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哈姆莱特》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欣赏戏剧。

2. 在戏剧情境中品析戏剧语言,分析主要人物性格,体会《哈姆莱特》的语言特色。

(文本特色解读)《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出莎剧的艺术特色:高超的情节设置艺术,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语言表达技巧。

试用提炼关键词的方式对《哈姆莱特》节选部分的情节、人物、语言进行解读。

情节:合奏·交响《哈姆莱特》节选部分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向霍拉旭讲述自己逃回丹麦的过程。

这段二人合奏中,以哈姆莱特为主,霍拉旭则有些像配乐,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配合哈姆莱特,在哈姆莱特两段演奏中穿连一下。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奥斯里克来传达国王的“打赌”计划,哈姆莱特对其进行嘲讽。

这段属于三人合奏,不过霍拉旭配乐的作用没什么改变,而奥斯里克对于哈姆莱特的主调既有附和之处,又暗含着交锋之意,甚至隐隐有一些挑衅。

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

所有相关人等全部到场,合奏汇成了交响,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的交锋,王后的误死、哈姆莱特的雪仇,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的受伤而死,激昂的交响最终留下的是死亡的沉寂,正像“裂帛”之后的“无声”。

或平行或交叉的情节,主次从属关系不一的人物矛盾,他们交缠在一起,错综复杂、冲突激烈又层次分明,由合奏到交响表现出莎士比亚出色的情节掌控力。

欣赏音乐时低沉舒缓与激昂热烈各得其妙,却绝不可一味低沉舒缓或激昂热烈,而我们在莎士比亚笔下充分体会到戏剧节奏的张弛有度。

文中涉及的三个部分由低沉到轻松再到紧张,而“比剑”这一环节本身情节跌宕起伏,试想一下在剧场演出时,当国王让人把毒酒交给哈姆莱特时观众的心一定紧张不已,哈姆莱特没有马上喝酒让观众舒了口气,王后喝下毒酒时观众既惊讶又替哈姆莱特放宽心,结果哈姆莱特却被雷欧提斯突然一击击中,观众刚放下的心又提上来了,这起起落落的心操纵在隐身幕后技艺高妙的剧作家的手中。

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哈姆莱特(节选)》,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文学地位和特点。

2.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理解其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

3. 品味作品中的精彩语言和独白,体会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人性的探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哈姆莱特》的基本情节,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探究其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的原因。

3. 品味作品中的精彩语言和独白,理解其主题思想和人性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哈姆莱特矛盾心理的深入剖析,理解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2. 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3. 莎士比亚language 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和心理矛盾。

3. 采用欣赏教学法,品味作品中的精彩语言和独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哈姆莱特》的历史背景。

2. 熟读节选文本,了解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3.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特点,探究其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的原因。

4. 品味作品中的精彩语言和独白,体会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人性的探讨。

六、教学拓展1. 与《哈姆莱特》主题相关的其他作品比较,如《奥赛罗》、《李尔王》等,探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性探讨和悲剧精神。

2. 分析《哈姆莱特》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了解其对后世的戏剧创作和演出产生的影响。

3. 邀请戏剧演员或导演来校讲座,分享他们对于《哈姆莱特》的解读和演绎经验。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对于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哈姆莱特(节选)》文本。

2. 参考书籍:有关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的评论、分析书籍。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五篇)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五篇)

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哈姆莱特(哈姆雷特)(节选)教学设计成立教学要求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二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阅读指导外国戏剧作品本课是初次接触,应指导学生根据舞台剧本欣赏的要求,做好预习工作。

《哈姆莱特》全剧并不长,应鼓励学生先读一读,了解剧情梗概,激发阅读兴趣。

课文是节选,篇幅不长,但初读时学生不一定读得明白。

在预习时,应指导学生查看有关资料,让学生在了解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课文,体会深刻含义。

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详讲详析。

作品介绍、情节分析、理清冲突、概括主题等内容可通过学生复述故事,安排讨论活动来完成。

《哈姆菜特》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学生讲解便于巩固预习成果,进一步深入到剧情的分析之中。

戏剧冲突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挖掘人物的典型意义,掌握剧本欣赏的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讲评,归纳总结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剧本的语言特点,这样步步深入,一则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二则会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以便于更好地全面地欣赏作品,提高阅读欣赏能力。

以下的课文讲析可供参考: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

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哈姆雷特》(节选)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哈姆雷特》(节选)教案

《哈姆雷特》(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理解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通过排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1.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2.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3.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难点1.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2.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3.理解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这段独白。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哈姆莱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恩格斯第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

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因为一部旷世杰作——《哈姆莱特》而成为千古名句。

(设计意图:由名句引出名著《哈姆莱特》,激发学生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相关资料1.学生介绍作家作品。

2.学生口述剧情梗概。

3.学生介绍《哈姆莱特》中的主要人物。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上检验预习效果,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资料。

)三、预设问题,探讨交流1.课文节选部分是第三幕第一场,这是展示哈姆莱特性格的重要场次。

在这场戏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哈姆莱特怎样的性格特征?2.节选中国王和波洛涅斯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

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哈姆莱特也只得装疯卖傻,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3.这一场戏中的哈姆莱特心事重重,言不由己。

他既要重整乾坤,又要面对强大阴险的对手,他强调的是个人的作用,求助的是自我思想的力量,所担负的责任与实际上的力不从心,在他内心深处掀起阵阵波澜。

这时他对生命意义作了哪些思索?4.根据背景和情节的介绍,我们知道哈姆莱特具有哪些个性?5.哈姆莱特的个性为什么这么复杂?讨论明确:1.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热情激昂的背后,哈姆莱特软弱犹豫的性格特征。

6《哈姆莱特(节选)》(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6《哈姆莱特(节选)》(节选)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众生”解“众生相”——《哈姆莱特》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果呈现于课堂,学习的过程可以延伸至课外受篇幅和课时限制,语文教材选录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和戏剧,往往是节选。

节选的部分虽然多是作品最精华的部分,但是如此“断章”却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取义”。

因此如何解决节选类文章的文本教学,是值得教学者思考的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课下阅读,包括观看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当然这种引导不是无目的的,教师应该事先预留阅读提纲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然后,阅读的成果在课堂展现,这样语文教学就能达到课上与课下教学的共融,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全方位理解。

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凸显教学是为了学,而不是为了教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依靠的是教师的讲解,可是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互相探讨,碰撞思想,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难题。

总之,课堂上的所有环节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学,《哈姆莱特》的精彩必须由学生来发现,诠释“众生相”的也必须是“众生”。

(目标定位)1. 学生能够概括戏剧的主要情节。

2. 掌握人物(包括次要人物)性格,了解其对情节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文本特色解读)《哈姆莱特》中有一句经典名言,那就是当哈姆莱特得知母亲改嫁后,发出伤痛欲绝的感慨“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确实,纵观整部戏剧,无论是丈夫死后迅速嫁给杀夫仇人的王后,还是哈姆莱特深爱的奥菲利亚,她们的意志是那样的不坚,她们的死又是那样的无足轻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哈姆莱特》(节选)教材分析《哈姆雷特》英文原名为“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简称Hamlet,又名《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2、了解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过程与方法】1、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心理;2、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品味欣赏哈姆莱特身上蕴涵的人性魅力及剧本的悲剧力量,初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味主要人物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

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

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你的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说到“知人论世”,就是说我们想理解一部文学作品,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对于外国戏剧也是一样。

那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亚。

二、作者简介和戏剧介绍1 、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一生创作了诸多经典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除此之外,他笔下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四大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终成眷属》,还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

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

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作出深入思考后,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

《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2、简单介绍课文选段之前的情节。

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莱特王子。

而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

哈姆莱特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哈姆莱特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哈姆莱特疯了。

哈姆莱特在质问母亲的时候误杀了大臣,也是自己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

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失足落水而死。

新王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去英国,哈姆莱特半路回来。

课文情节在此展开。

三、自读课文,熟悉内容:1、正音枭(xiaō)首棕榈(lǘ)树戕(qiāng)害蟊(máo)贼篡(cuàn)夺玉玺(xĭ)繁文缛(rŭ)节嗜(shì) 杀战栗(lì)吮(shŭn)吸万恶不赦(shè)2 、注意生词孟浪:鲁莽;轻率戕害:伤害;残害3 、理清人物关系。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

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

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人文主义者。

老国王:哈姆莱特之父,被弟弟克劳狄斯杀死。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在老国王死后不久,嫁给老国王弟弟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之叔,谋害自己的哥哥,并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霍拉旭:哈姆莱特好友波洛涅斯:保守的大臣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原为哈姆莱特友。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特情人。

四、通过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戏剧情节梗概1、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

明确:哈姆莱特回国后,向好友霍拉旭讲述叔父阴谋害自己及自己脱险经过。

新王利用奥菲利亚兄长雷奥提斯丧父失妹之痛,与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哈姆莱特,不料被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哈姆莱特真相,最终哈姆莱特与仇人同归于尽。

2、学生划分戏剧情节的层次,指出划分依据。

板书: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老国王王后新王克劳狄斯大臣波洛涅斯哈姆莱特阴谋雷欧提斯奥菲利亚比剑悲剧同归于尽第二课时一、导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台词,是由哈姆莱特发出的感叹,它引发着一代代人的思考,我们知道这句话背后有怎样的意义吗?哈姆莱特他究竟在思考什么?这节我们就来探讨台词的隐含意义。

具体来讲,戏剧台词体现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并且具有动作性,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我们重温课文的重头戏——比剑部分,看看台词之后隐藏着什么。

二、重读课文重点部分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节比剑部分。

三、分析讨论1 、通过问学生小问题探讨情节发展。

(1)国王是真心想要使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和解吗?他是真心希望哈姆莱特胜利吗?明确:不是。

他只是做好表面文章,为达到其借刀杀人目的而隐藏起险恶用心。

(2)哈姆莱特为什么爽快答应和雷欧提斯比剑?他在比剑之前对雷欧提斯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明确:哈姆莱特因自己误杀其父,而要为自己所为负责,面对自己的命运。

加上他对自己的剑术自信,所以爽答应比剑。

他对雷欧提斯有着一种歉疚之情。

(3)雷欧提斯听了哈姆莱特的肺腑之言后,有怎样的想法?明确:感情上原谅哈姆莱特,荣誉上必须比剑。

西方长期以来存在着决斗的传统,很小的事也会牵涉到荣誉生命的问题,比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一位青年把手套甩到伯爵脸上,伯爵就要和他决斗;俄国诗人普希金是和人决斗而死的。

这很普遍,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有杀父之仇,决斗更势在必行。

(4)雷欧提斯在比剑中有怎样的心理活动?造成他怎样的现实行动?明确:犹豫不决,矛盾挣扎。

感情上和道义上的正直善良使他不忍心下手害哈姆莱特,但他承受着来自国王的压力,又面临捍卫自己荣誉的局面,所以他比剑中显得有些退缩不起劲。

(5)国王为什么设置了毒剑害哈姆莱特之后还要安排毒酒?明确:因为他和哈姆莱特的敌对关系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他一定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而他见到雷欧提斯有些不忍动手杀哈姆莱特,为实现自己的险恶目的又设下毒酒。

(6)王后为什么代哈姆莱特喝下那杯酒?可以根据戏剧情节和自己理解有不同的猜测。

王后见到哈姆莱特连胜,替他高兴。

或者王后为缓和哈姆莱特与国王的关系而接下酒杯。

再或者王后有点察觉到酒有问题,代哈姆莱特承受。

小结: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各个人物的行为一步一步导致了最终的结局。

如果不是哈姆莱特觉得愧疚和有自信就不会爽快地答应和雷欧提斯比剑的事;如果不是雷欧提斯不忍心害哈姆莱特,国王也不会再设毒酒;如果不是王后处于好心喝下毒酒,她也不会死;如果不是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比剑时都中了毒剑,并且雷欧提斯本性善良不惯使用卑鄙手段,他不会在临死之际揭露国王的阴谋,真相便难以大白,哈姆莱特也不会骤起杀仇人。

人物的品格、心理、行为环环相扣,共同造成了同归于尽的结局。

2、回想刚才提到的复仇传统,思考为什么哈姆莱特有绝对理由找国王决斗,他却没有及时去展开行动复仇?联系全文和补充材料,试从哈姆莱特的思想和其复仇对象角度寻找原因。

他复仇的对象是他的叔叔,他母亲再托付的人,他的继父,丹麦的新国王。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报了杀父之仇,还要拯救丹麦王国。

那么他面对国王势力,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并且要树立起正义的榜样,而不能做犯上作乱弑君杀叔的事情。

他所求的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文主义理想者的必然行动,而不再是宫廷权利的血腥争斗。

哈姆雷特认识深广,但却陷入到思考的怪圈中。

在一个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谬的社会里,生存还是毁灭这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人生命题。

这也是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时代社会的颠倒混乱,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所造成的必然的阵痛。

君主理想已然破灭,君臣礼仪不复存在,纲纪败坏,伦常崩溃,世风日下。

而封建堡垒却更加顽固,他找不到拯救这个王国的好方法。

从更深层处说,哈姆莱特的作为是他自己的选择。

如果哈姆莱特在第一幕里杀死了克劳狄斯的话,那么这个戏剧就结束了,可他若像奥赛罗那么冲动,他就不是哈姆莱特了,他的行为是符合他的思想和性格的。

哈姆莱特的复仇对象制约了他的行动,他自己的思想更制约了他的行动。

他在不断的思考中,没能先做好准备,而是相对消极地迎接到来的命运,这就是“延宕”性格的悲剧。

3 、语言分析(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在奋斗中扫除这一切。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明确:内心独白反映性格。

这集中地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思考,他不仅思考现实,还思考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

这是一个敢于死和敢于生的问题。

人们面对残酷命运,敢于在反抗与斗争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担苦痛,在忍受中实现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

(2)台词中的睿智修辞我还没有向我的脑筋商量一段序幕,脑筋就把全戏安排好了。

(拟人)他这一艘满帆的快船,也绝不是我们失舵之舟所能追及。

(比喻)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然后吮吸。

(夸张)思考问题:为什么作者在奥斯里克一节花大量笔墨?戏剧是表演给人看的,为缓和气氛,调动关注情绪,插入幽默段子。

(3)一只雀子的死生,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

注定在今天,就不会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今天;逃过了今天,明天还是逃不了,随时准备着就是了。

明确:台词显示了哈姆莱特内心的命运观,他有一定的天命思想,虽然不是听天由命,但少了掌握自己命运,去抗争去扭转的一股劲。

小结:品评人物形象,从上面所学的作者思想,创作背景,人物台词与行为、外貌与神情来思考。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哈姆莱特的形象。

四、作业1、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我眼中的哈姆莱特》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同步作业附:板书比剑包藏祸心受拉拢国王克劳狄斯丹麦王国雷欧提斯复仇拯救愧疚谋害不忍哈姆莱特思延考宕生存还是毁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