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三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三篇]人教版高三语文课本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三篇]人教版高三语文课本1.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2.通过小说激烈矛盾冲突中的人物不同反应的分析,认识其性格的不同点.教学过程:1.<红楼梦>简介2.<红楼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小结:<红楼梦>的产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由极盛转向极衰,所以这部作品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它的主题"四大家族的兴衰"也与这个背景吻合。
3.理清人物关系<贾政,贾宝玉在家族中的地位>导入:《红楼梦》当中最重要的三次大变故是什么4.宝玉挨打的原因:直接原因: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根本原因: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5.宝玉挨打各人反应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些反应合理吗?贾母痛惜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王夫人哀痛维护自身利益的母亲宝钗规劝符合封建规范的大家闺秀黛玉关心志同道合的知音6.印发小说第40回中一段,让学生体味其中个人的行为,性格特点极其合理性。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捡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儿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在这个场面中,表现最娇嫩和最放肆的是谁?如果宝钗在这,她会如何表现?由这个场景分析,可以看出宝玉和黛玉在这个家族中的特殊地位,他们俩才是真正的知音,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叛逆。
辨析并修改病句(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辨析并修改病句(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辨析并修改病句(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在语句的辨析和修改中注重规范表达。
本文重点基于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材,探讨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材侧重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
在语言知识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例,并通过篇章分析和文本背景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课本中也会出现一些病句,例如:1)“出版者家乡难忘。
”(语病:修饰词应该放在正确的位置,应为“出版者难忘的家乡。
”)2)“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与结局最近的一次大撤退。
”(语病:应为“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次大撤退,而且是最近发生的一次。
)3)“肖像留给我们的不是一眼看到了这个人,而是我们透过肖像看到了这个人的一种状态。
”(语病:应为“肖像能够使我们看到该人物某一时期的一个状态,而不是他的真实面孔。
”)2. 教学评价对于教材中的这些病句,教师应牢记实践出真知。
语言技能的学习,并非只有死记硬背和机械的语言运用,更重要的是语境理解及表达。
因此,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教学过程,应更多地注重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培养。
同时,要注意到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文化背景的关系,授之以渔、注重理解即可。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对病句辨析和修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素养。
2.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对病句辨析和修改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到正确的语言表达对于良好语言实践能力的建立至关重要。
步骤二: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病句,并逐一分析不正确的地方。
要求学生能够听懂讲解内容,掌握基本的修辞技巧和命题技巧,做到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步骤三:分组练习(20分钟)即兴组成小组,分小组进行病句辨析和修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建议。
高三语文课堂教案七篇
高三语文课堂教案七篇高三语文课堂教案七篇高三语文课堂教案都有哪些?语文课程九年来,目标始终如一。
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下,根据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学段目标和内容”分别提出,体现语文课程全面、分阶段。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课堂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语文课堂教案(篇1)教学内容:小说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考试说明)。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高考的命题特点。
2.掌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掌握小说阅读的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传统的高考命题中,很少对小说进行考查。
有湖南卷《贝多芬:一个巨人》;有浙江卷《平面的生活》。
之后,小说阅读风生云起,高考有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湖北卷《日月行色》,有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海南宁夏卷《二十年后》,浙江卷《乌米》。
江苏也在出现小说阅读《侯银匠》,小说的考查已正式登陆我省试题,据相关专家讲,小说阅读将继续保持强化态势,我们需要认真备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说的基本知识。
二、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是命题的重心,下面介绍有关知识点。
(一)关于“人物”要素。
1.人物描写的方法:(1)从描写的内容分: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人教版高中高三上册语文《逍遥游》教案三篇
人教版高中高三上册语文《逍遥游》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自读要求:(一)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
(二)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
(三)熟读课文,背诵的一段。
二、学习侧重点:(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体的特点。
(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解说)本文是一篇想象奇特、对比鲜明、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寓言体文章,因此重点研究学习这些方面,对于了解庄子及其作品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借鉴、发挥与创造极有帮助,有利于我们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自读程序]一、在教师简要交代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地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全文。
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二、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分小组对自读时存在的问题、疑难进行针对性研究。
三、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小组向教师质疑,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予以答疑。
四、强化性自读检测。
(解说)对于阅读课文,教师必须对学生放开手脚,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自读习惯,提高他们利用教材本身和工具自我学习的能力。
为此,教师可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其合作精神和研究习惯。
[自读点拨]一、庄子及其作品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的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案例(大全7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案例(大全7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案例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识记文章中的关键文言词语并理解特殊句式的用法,掌握文章大意并梳理文章思路。
2.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3.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习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修辞手法,掌握论证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及其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提问学生其中名句仍然在耳畔回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也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即使是在今天,它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
这些孟子的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
(板书:寡人之于国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文章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之”字的取独用法“凶”“加”等字的意思和用法。
2.学生再读文章,梳理文章的内容层次。
明确:点明主题——“民不加多,为何?”孟子针对疑问,巧用比喻进行答疑,解决“民不加多”的疑问。
再次,解决“民加多”主要包括:农粮生产水产养殖和林木种植。
最后,根本措施:施行仁政和王道。
而君王应有的态度是“王无罪岁”。
(板书:民不加多?)(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孟子在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政策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不直接说明,而是“以战喻”?明确:(1)梁惠王好战,对于战争十分熟悉,这样说,具有启发性,便于接受;(2)运用比喻论证,且十分恰当和贴切,使话语和论证充满逻辑,文字的生动和从容,体现孟子的机智和风趣。
(板书:比喻论证:战喻)2.请同学们思考,以现代眼光审视孟子的“王道”思想具有哪些内涵?(板书:王道)明确:(1)解决温饱问题,有粮吃,有房住,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
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7篇)
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7篇)高三语文教学课堂教案(模板7篇)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
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三语文教案(优秀6篇)有关高三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学习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分析心理描写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一课时主要是预习;第二课时分析了解小说特点)教学方法:解读法。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西方表现文学的艺术特点,也是在20世纪初期,还兴起了一种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今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小说的艺术特色。
请看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二、作者介绍: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有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
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
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
从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夫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
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
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
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
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
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
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7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7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教案篇1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兵车行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兵车行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兵车行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兵车行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兵车行》是明代杨维桢创作的戏曲,讲述了军阀割据时期宦官权臣的肆意妄为和老百姓的生活疾苦。
作品的情节紧凑,人物刻画鲜明,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是我国优秀的文艺作品之一。
《兵车行》作为高中语文必修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掌握其具体的文学形式和意义,加深对明代文学史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兵车行》作为明代戏曲的特点,分析其创作背景和深层意义;2.了解明代文学史的发展特点和时代背景,认识《兵车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掌握《兵车行》的情节,分析其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意义;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根据教材的内容,重点讲述明代文学史的发展特点和创作背景,以及《兵车行》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2.课堂讨论法:在学完每个章节后,引导学生们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3.阅读指导法: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和难点,提供相关阅读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本;4.写作指导法: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作文指导,帮助学生写出规范、准确、有表现力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内容(一)明代文学概述1.明代文学时期的概括;2.明代文学特点概述;3.明代文学风格特点简析;4.明代小说的兴起。
(二)《兵车行》赏析1.《兵车行》创作背景分析;2.主要人物刻画和情节分析;3.《兵车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知识点1.了解《兵车行》作为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鉴赏其文艺价值;2.掌握《兵车行》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意义;3.理解《兵车行》在历史上的意义和作用,尊重人权,追求民主。
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1《人生的境界》是人教版高中选修3中的一篇语文课文。
这篇教案设计将围绕着这篇文章来开展,旨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本,并掌握相关的情感、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学生能理解、分析、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短语和句式。
2.语言能力:学生在写作中能运用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词汇、短语和语言知识,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探讨如何认识人生、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的真谛,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导学生进入《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的话题。
2.阅读(20分钟)让学生在10分钟内独立阅读这篇文章,并完成一些预备工作,如画出关键词、概括文章主旨等。
接着,让学生进行阅读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互相讨论,并汇报结果。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举一些例子来解释和理解下文中提到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感悟。
3.词汇和语言点梳理(20分钟)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分析,了解和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和短语,并掌握一些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点,如比喻、排比、句式等。
4.写作(25分钟)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尝试写一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假设王峰写了一篇文章,表现出他对“人生的境界”的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通过阅读王峰的文章,理解怎样表达才是深刻的表达。
然后,让学生在从王峰的文章中获得启示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写作能力。
5.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探讨,回顾了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并强化了学生对人生境界和人生感悟的理解。
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感悟,以此作为本次教学的结束。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如阅读、讨论、写作及分组活动等。
塞上听吹笛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优秀12篇)
塞上听吹笛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优秀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塞上听吹笛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优秀12篇)高三教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三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高三语文教案范文(三篇)》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高三语文教案范文《中国建筑的特点》:【教学假想】1、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三的学生,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自然科学小论文。
因此,学生对这种科学小论文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言的简介性。
但对于文中提出的诸如“文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知道还需要引导。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关于必修5册实用类文本的有关叙述是:从整体上掌控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知道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而实用类文本浏览的评判,侧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挑选和处理能力。
知识教育目标:①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中国国建筑的特点。
②根据分层,归纳概括“文法”“可译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力培养目标:①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成心识地学习和鉴戒。
②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酷爱之情。
3、重点难点:根据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将本文的重难点制定以下:教学重点:掌控文章整体结构,理清思路,掌控中国建筑的九大特点以及中国建筑的“文法”。
教学难点:一,对建筑术语如“所”“斗拱”“举架”的知道。
二、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文法”“辞汇”以及“可译性”的知道。
【教学方法】(一)教学方式:学习说明文,主要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说明文简洁明了的语言,并把学到的技能运用于平时的写作中。
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如何审题立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如何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如何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1《如何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引言审题立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审题立意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缺乏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为此,本文将从如何正确理解题目,如何找出关键词以及如何确定写作立意的角度等方面,对大家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和指导。
一、如何正确理解题目在写作中,正确理解题目是成功的第一步。
对于一道题目,我们应该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以便正确地把握它的意义。
1. 思考题目的表面意义这个步骤是我们理解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我们应该仔细地阅读题目,通读全文,并且记住题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我们“谈谈自己学习语文的心得”,那么我们要明确知道题目所要求的是什么,即撰写自己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
2. 思考题目的深层次含义在了解题目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开始深入思考题目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有时候一道题目的表面意义可能并不那么明显,但是一旦我们开始认真地思考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某些较为抽象的题目中,我们应该在其背后寻找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它的意义。
3. 确认题目的限制最后一步,我们应该仔细确认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一些题目会对所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约束,我们应该全面理解和使用这些要求,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符合规范和要求。
二、如何找出关键词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撰写文章。
那么,如何找出关键词呢?1. 从题目中寻找首先,我们应该从题目中寻找关键词。
因为题目中的关键词往往是指导我们写作的重要元素,确定了关键词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来确定写作的角度以及文章的立意。
2. 从材料中寻找有些时候,我们的写作可能需要依据一些材料,这时候我们就应该从材料中寻找相关的关键词,找到它们并整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平衡材料与自己的思考。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
高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高三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
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读准句读。
2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
3了解总一分一总的说明顺序,以及第5段的内部顺序。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
(解说:语感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口诵心维。
鉴于初中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很多,不宜作过高要求,但求能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就可以了。
)2.点拨法。
(解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不必字字落实、句句讲清,只在必要时做些点拨与引导。
)3.评点法。
(解说:应当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要做到收放适度,收而不放,流于死;放而不收,流于乱。
)4.研究法。
(解说:研究需要方法,但更需要一种态度。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请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直尺。
画一个长为29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
画好以后请在长方形内再画一个椭圆,然后可以把这个椭圆看作一只船,请你在船头画3个人,船尾画2个人,船头的3个人中,中间的一个戴着高帽子……不少同学说地方太小,画不上。
确实是这样的。
不过,我却知道一个人,他不但能在方寸之间安排这么多人物,而且可以把每一个人的神态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同学们相信吗?如果不相信,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明人魏学洢的《核舟记》。
学习以后,你自然会找到答案。
(解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有二:一是设里悬念,激发兴趣;二是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微雕艺术的难度,从而对王叔远的精湛技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研习课文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解说:文言文教学,诵读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诵读应分层次,一是准确,二是流畅。
)(2)词语积累,要求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数量词用法四类情况进行归类整理。
(解说:文言实词与应调的积累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到实处。
最新版-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三语文《报任安书》教案优秀6篇报任安书教案篇一一、主备人:通课时间:20xx、5.8参加人员:高一语文组全体教师通课地点:高一语文办公室通课内容:《报任安书》教学目标:1、积累“务、死、鲜、暴、于、以”等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奋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3、体会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1、题解:报: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任安,司马迁的朋友。
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
二、默读感知在这封回信中,可不可见到来信的一些内容?把原文找出来。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教导我要待人接物要谨慎,以向朝廷推荐贤能的人才为自己的责任。
)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回这封信的?2、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
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后来,任安以重罪(坐观成败)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三、积累文言基础知识1、字音积累:报任安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理解本文的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高中高三语文上册《咬文嚼字》教案三篇
【导语】咬⽂嚼字”是⼀个成语,它⼀般被当作贬义词来⽤。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来指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但在朱光潜先⽣的这篇⽂章⾥,它却是个褒义词,指在阅读⽂章或写作时,要有⼀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实际上,我们学习语⽂,就需要这种“咬⽂嚼字”的精神。
只有如此,我们在读⼀些好的⽂章时才能领会作者的匠⼼;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写出⽂质兼美的好⽂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设计 1、使⽤教材:⼈教版⾼中《语⽂》必修五第三单元 第8课《咬⽂嚼字》 2、教学⽬标: (1)知识与能⼒:理解⽂章内容,掌握⽂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法:布置学⽣在课前预习课⽂,理解⽂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学习过程中“咬⽂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章是朱光潜先⽣的⼀篇随笔,同时也是⼀篇短⼩精悍的议论⽂。
他告诉⼈们⽆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嚼字的精神,刻苦⾃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议论⽂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引导学⽣培养咬⽂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独⽴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到⾃⼰的学习中。
6、教学⽅法:⾃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PPT课件演⽰:P.1课题] 2009年9⽉4⽇,温*总理在北京市第三⼗五中学调研时说“⼴⼤师⽣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为⼈梯,奋⽃当以⾝为先。
⾃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为先。
”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
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23篇)
语文教案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2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同学们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同学们说)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同学们送的。
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
老师特别喜欢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
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2、你们真是尊师爱师的好孩子。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她是谁?(同学们说)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呀?(同学们说)同学们真好!老师为了培育同学们,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尊师爱师的。
(板书:6、一株紫丁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课题)。
3、看了图,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为什么种?)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
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
(生读)2、大家读得可真认真,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词语有没有读正确了。
谁来领着大家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
读得真棒。
一组开开小火车读给大家听听。
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准。
这儿还有几个儿化音的词,我们要把它读好了。
(绿叶儿、脚尖儿)3、读通课文:还有同学想读吗?这么多!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我们再来读课文,这一次我们默读,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学着老师的样子标上“?”,好吗?才过了读准词语关,现在看看大家能不能过读通课文关,课文有五个小节,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试试,其他小朋友也不能闲着,你们可是小评委,看看这五位同学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最新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设计(7篇)
最新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设计(7篇)最新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懂得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存”、“坚持不懈”和“用心致志”的道理。
二、掌握积存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6个古字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三、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机动的写作特点。
教学假想一、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
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懂得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懂得其意义和用法,接着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考虑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三、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时安排:用两课时教完。
课前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第一课时,重点弄通文字,初步懂得内容。
第二课时,理清层次,加深对内容的懂得,并研究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解题;2、正音正字;3、懂得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4、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1、导人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人,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2、简介作者:(见教参)3、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差不多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标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结束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
4、范读课文,学生正音正字。
高三语文教案模板7篇
高三语文教案模板7篇高三语文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
《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
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
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
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用时:两课时八、教学内容与步骤高三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2.通过涵咏、品评文章平淡朴素、口语化但极具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体会作者对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喜爱与批判、伤感与留恋、理智与豁达的复杂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句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涵咏、品评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教学难点:通过品味极具表现力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教学课时: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1.上课铃声响起,笔者打开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屏幕上映出古朴典雅的北京胡同,高亢热烈、韵味淳厚的京腔歌曲《北京的胡同》在京韵大鼓的伴奏下袅袅而起(视频最大的作用是渲染氛围,创设情境,将同学们带入京味十足的文化氛围中)2.了解作者(屏幕展示)(论文先知人,初步了解汪曾祺创作的特色,也为后面语言的品味做铺垫)二、读品结合,深入文本(一)胡同特点1.快速浏览全文,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师:哪位同学能用书本上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胡同文化”?明确:第五段“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师:对!反过来说,胡同文化就是指北京的市民文化那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胡同文化能代表北京的市民文化?也请引用本段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第五段,因为“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市民的文化形态”所以,“胡同文化即使不是北京文化的最主要部分,但也一定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入课文的方式很多,此处采用“揭题法”——从揭示标题“胡同文化”的内涵入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找到文眼,提取精要)2.北京的胡同究竟有哪些特点呢?介绍这些特点的主要是哪些段落?明确:集中在1-4段分组让同学们研读四个自然段,圈划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回答北京胡同的特点(1)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走向正(2)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名字来源广(3)胡同的宽窄和多少——胡同数量多(4)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总是安安静静的——胡同环境静3.作者是如何来写胡同的安静的呢?(1)直接写胡同的安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2)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用反衬手法,更加突出胡同的环境之静总结:由此可见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介绍了北京胡同的走向、名字来源、宽窄数量以及胡同环境,突出了北京胡同的四个特点:走向正、名字来源广、数量多、环境静我们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那这样的胡同会养育怎样的百姓,会造就怎样的胡同文化呢?(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二)胡同文化的内涵1.快速阅读6-12自然段的内容,找出体现胡同文化内涵的关键句(1)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这封闭体现在哪里?①居住习惯——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追问:他们住的房屋很旧、也不好,而且还有经常坍塌,那他们为什么还不愿意搬家?②邻里关系——过往不多追问:他们很讲究处街坊,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这难道能说明他们的封闭吗?你怎么理解这一点?③物质生活——易于满足、要求不高师:嗯,为了体现北京人的自我满足,作者有几句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你能念念吗?要念出韵味,念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来(同学读,老师纠正后再请同学范读,全班读)(范读与齐读相结合,让每个人在朗读中领悟内涵,感受魅力)与屏幕上的话比较,品出京味语言的魅力(PPT: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师:和书上那段比起来,如何?比书上的好还是不好?怎么不好?(好的语言是通过比较感悟出来的,通过比较感悟汪曾祺京味语言的魅力)④处世态度——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师:书上说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但又说他们不爱管闲事?这矛盾吗?你如何理解?(2)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那么文中是如何来揭示这种精义的呢?明确:举例子,文中举了三个例子,即《茶馆》、《八月骄阳》和电梯事件小结:可见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作者分别从北京人的居住习惯、邻里关系、物质生活和处世态度等方面写出了“封闭文化”的种种表现并且指出了胡同文化的精义即“忍”(首先,通过抓关键语句,快速梳理文章的思路其次,语言的品味与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在语言的品味和鉴赏中“感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自足、隐忍”)三、总结归纳,升华主题北京的胡同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他见证着北京市民的生活,见证着市民文化的形成作者谈胡同就是谈胡同文化,就是谈北京市民文化国学大师梁漱溟曾说过:“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国学大师钱穆也这样说:“夫文化不过人生式样之别名”同样,胡同文化的本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知足常乐、安分守己、封闭隐忍的生活方式!那这位文化老人对如此的胡同、如此的胡同文化带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解决!板书:生活方式胡同文化封闭隐忍、易于满足、安分守己(最后的总结归纳至关重要,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升华,是三维目标的强化,也是课文主旨的点睛)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必做题:反复朗读13—15段,体会作者对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复杂感情2.选做题:查找你最感兴趣的特色民居建筑的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化并写一段介绍性文字高三语文教案篇3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三语文教案三篇篇一:宝玉挨打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反封建的主题2.通过小说激烈矛盾冲突中的人物不同反应的分析,认识其性格的不同点.教学过程:1.简介2.产生的历史背景小结:的产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由极盛转向极衰,所以这部作品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它的主题”四大家族的兴衰”也与这个背景吻合。
3.理清人物关系导入:《红楼梦》当中最重要的三次大变故是什么4.宝玉挨打的原因:直接原因: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根本原因: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5.宝玉挨打各人反应如何?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些反应合理吗?贾母痛惜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王夫人哀痛维护自身利益的母亲宝钗规劝符合封建规范的大家闺秀黛玉关心志同道合的知音6.印发小说第40回中一段,让学生体味其中个人的行为,性格特点极其合理性。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捡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儿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在这个场面中,表现最娇嫩和最放肆的是谁?如果宝钗在这,她会如何表现?由这个场景分析,可以看出宝玉和黛玉在这个家族中的特殊地位,他们俩才是真正的知音,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叛逆。
总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刻地领会恩格斯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理论,即”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甚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篇二:诉肺腑教学目的1.体会课文中肺腑之言的内涵,通过分析把握宝黛二人爱情的专一、真诚、纯洁、美好,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设想1.把握宝黛爱情蕴涵的思想内核,同时也可使学生迅速有效地学习课文。
2.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是全书的主干,是中国古典文学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爱情故事。
“郎才女貌”是我国古代戏曲、小说中常见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模式,这种建筑在“怜才爱色”基础上的爱情往往缺乏广泛深刻的思想内涵;而《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却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性,表现为生活理想及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志同道合,表现为不约而同地怀疑传统人生所规约的道路和终极目的。
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的两个叛逆者,在经历了彼此的猜疑、担心、试探、怄气之后,终于互明真心、心心相印了。
《诉肺腑》一文正是叙写宝黛二人互明心迹的精彩片断。
二.学习要求1.体会课文中肺腑之言的内涵,通过分析把握宝黛二人爱情的专一、真诚、纯洁、美好,体会其间所蕴涵的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2.欣赏课文中个性化的语言。
三.指导自读1.本文节选的是《红楼梦》第31、32回的有关情节,快速阅读课文之后把握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明确:主要情节是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分析小说,思想内容也好,人物形象也好,艺术特色也好,情节结构是不能跨越的,它是基础,是依托。
要使学生熟悉情节,为后面的分析、理解作先期的准备。
)2.节选的作品情节上有相对的完整性,我们在熟悉情节之后,再看看课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哪几个?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作者是用怎样的描写手法来刻画这几个人物的?学生通过寻找、朗读、讨论的方式理解。
明确:课文着力刻画的人物有:宝玉、黛玉、湘云和袭人。
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结交,蔑视封建道德伦理规范,热烈追求志同道合的伴侣,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黛玉执著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她与宝玉心相通,志相同,尽管为得到专一的爱情整日以泪洗面,心病日甚,但她的内心仍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她被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账话”的知己。
湘云虽也曾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又不及宝钗那样深,她的言词表现了她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及其对宝玉误把她当黛玉而发出内心隐情的震惊,和后来她很快向王夫人发出宝玉有可能越出礼法之外的警告,都表明她是个驯服、忠心的女婢,完全合乎封建道德规范的立场。
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几个艺术形象。
(引导学生认识“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种文学现象。
文学作品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特质的语言就是个性化的语言。
让学生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人物思想感情尤其是宝黛二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肺腑之言的内涵作铺垫。
)3.在把握了课文中着力刻画的几个人物之后,再来看看有一个人虽未出场,可湘云和袭人都对其发出由衷的赞扬,这个人又是谁呢?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明确:宝钗。
通过湘云与袭人之口,作者间接地刻画了薛宝钗的形象。
她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温柔敦厚、豁达大度、随分从时、很会做人的金陵闺秀。
4.宝玉向来是“心里有妹妹,但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
’”,又“连忙就走”。
宝玉爱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爽朗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感情确乎是曾经游移不定的,作者将黛玉、宝钗、湘云三人放在一个平面写有什么深意呢?明确:为了突出宝黛二人在人生道路上共同的叛逆意识,及二人逐日深化了的相知相恋的纯真爱情。
黛玉、宝钗、湘云三人,论风姿,一个袅娜风流,公认有种病态美;一个鲜艳妩媚,公认有种健康美;一个灵秀洒脱,公认有种天真美,都具备着“倾国倾城貌”。
论才学,一个魁夺“菊花诗”;一个讽和“螃蟹咏”,誉称绝唱;一个韵和“海棠诗”,压倒群芳,都是锦心绣口、慧心灵气。
论门弟,一个是侯门之后;一个是皇商之家;一个是侯门之女,与贾府都是门当户对。
论亲缘,都是宝玉的表姊妹,结成婚缘都是“亲上加亲”,三人都有资格成为宝玉的婚姻对象。
然而宝玉却越来越钟情于黛玉,而和宝钗、湘云“生分”了,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他认为宝钗和湘云“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尤其是宝钗一再规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虽屡尝闭门羹而仍喋喋不休。
只有黛玉,从不对宝玉说“仕途经济”和“光宗耀祖”之类的“混账话”,终于使得宝玉对三人在态度上有了分明的取舍,在心理上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了“诉肺腑”的情节。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对宝黛爱情的专一真诚、成熟巩固、纯洁美好、生死不渝的思想基础进行深入地把握。
)5.肺腑之言就是从内心吐露的真实之言,找出课文中二三处加以分析。
明确:例①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例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
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
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分析:宝玉在黛玉面前放胆诉说一腔真情,既体恤痛惜着黛玉的病体,又焦灼期盼着黛玉对自己真情的明晓,感情分外地执著、真诚、纯洁而美好。
(通过学生的品读、分析,体会肺腑之言的内涵。
)四.点拨为帮助学生把自读引向深入,应当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1.试析宝黛爱情曲折发展的过程及叙写这一过程的深刻思想意义。
明确:宝黛二人从“木石前盟”到一见面似曾相识的亲近感,从多次的口角到间接的试探,虽然宝玉生来“聪明灵慧”,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却谁也不能领悟对方的深情实意,总把“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二人终由多次的小牾积聚成一次大冲突,直吵得一个“脸红头胀”,一个“手心冰凉”;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如何解开二人心头的疙瘩,如何避免感情的淤塞而使彼此心曲相通呢?似乎很难,其实也实在容易,宝玉的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
当宝玉听到湘云劝他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时,甚觉逆耳,竟下起了逐客令,并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黛玉于无意中听得此言,不禁惊喜交集,本来想到因宝玉获得一只金麒麟,湘云也有一只金麒麟,怕他们“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悄悄来到怡红院,本出于对宝玉的极不放心,一听宝玉此言,转而对宝玉极为放心,引为知己。
作者让二人这样试探不行,那样试探也不行,目的就是要突出这句话的分量,显然不说“混账话”是宝黛二人建立和巩固爱情关系的基点。
让宝玉说这句话时黛玉不在场,目的就是要让黛玉认为这是宝玉对自己的真正尊重,宝黛爱情发展至此趋于成熟稳定。
曹雪芹在对宝黛二人情感曲折发展的叙写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即一要以共同的叛逆思想作基础,二要彼此互相尊重,这一爱情观的形象化地展示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是前所未有的,而就其思想性质来说,又是属于未来的。
单就这一点,曹雪芹真不愧为思想的巨人,文学的大师。
2.真实自然又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
明确:本文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是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两种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话描写学生很容易通过阅读分析把握,这里主要说说心理描写。
本文比较集中的心理描写主要是在黛玉无意中听到宝玉对自己称扬不说“混账话”一节,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在对爱情的追寻过程中,总是忧伤多于快乐,痛苦多于幸福。
原因在哪里呢?不仅在于爱情的本性是排他的,爱情的痛苦也是最个人的,更主要的还在于她与宝玉的爱情乃是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互相听到了内心召唤的回音,因而随着爱情的步步深化,她越来越感到环境的势利、险恶和前途命运的艰难、叵测。
这一段“喜”“惊”“悲”“叹”的心理描写,不仅充分表现了黛玉细心多虑、多情善感,对真诚真心的宝玉的爱恋,也暗示了二人爱情发展的悲剧性结局。
课文就是通过这段极具个性化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其真实、自然、贴切、细腻的心理描写,古往今来引发了多少人的共鸣之心和同情伤感之泪!(将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