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ok15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学科-精-第一部分:第二章 第一节 -曲式与作品分析

ok15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学科-精-第一部分:第二章 第一节 -曲式与作品分析
a b’
曲式概述
单三部曲式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例:《唱支山歌给党听》
曲式结构图示:
A
B
a+b 8+8
c+d+e 8+7+9
A'
a+b’ 8+14
曲式概述
单三部曲式 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例:《啊!中国的土地》 a b
c
d
曲式概述
单三部曲式 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例:《啊!中国的土地》 e
f
曲式概述
教师资格(统考)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 精讲班
曲式概述
单三部曲式
•类型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 呈示部
B
中部 ①派生中段 ②对比中段
A' 再现部
无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
B
C
曲式概述
单三部曲式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例:《唱支山歌给党听》
a
b
c
d
e
曲式概述
单三部曲式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例:《唱支山歌给党听》
较大型的曲式 •奏鸣曲式 •变奏曲式 •回旋曲式 •复三部曲式
曲式概述
较大型的曲式
•奏鸣曲式
一种较大型的结构形式,适合于表现戏剧性题材内容。
结构图示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曲式概述
•变奏曲式 一类是在保持原始音乐主题材料和结构轮廓不变的 总前提下进行的变奏加工,被称为严格变奏。 另一类变奏可以通过展开肢解原始主题的结构,甚 至加入某些新材料被称为自由变奏或性格变奏。
结构图示
A(主题)+ A1+A2+A3+A4+…… A+B+A1+B1+A2+B2……

曲式分析大学音乐教案

曲式分析大学音乐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音乐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曲式类型,如一段式、二段式、三部曲式等。

3. 学会运用曲式分析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结构分析。

教学重点:1. 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见曲式类型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 曲式分析方法的应用。

2. 对复杂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引出曲式分析的概念。

2. 介绍曲式分析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性。

二、曲式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1. 介绍曲式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阐述曲式分析的基本原理,如材料分析、结构分析等。

3. 分析曲式分析的方法,如划分乐段、分析乐句等。

三、常见曲式类型及结构特点1. 一段式:介绍一段式的结构特点,如两乐句乐段、多乐句乐段等。

2. 二段式:介绍二段式的结构特点,如对比乐段、平行乐段等。

3. 三部曲式:介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如ABA结构、ABA'结构等。

四、曲式分析方法的应用1. 以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曲式分析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结构分析。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对所学曲式类型进行结构分析。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强调曲式分析在音乐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深入了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运用曲式分析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对曲式分析方法的应用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3. 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曲式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X X 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开课院部:音乐学院主讲教师:授课班级:音乐学本科三年级授课学时: 64学时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教学总学时数64 学分数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 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8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第二版)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主要教学参考书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分析与创作》吴祖强杨儒怀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

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教学过程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

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

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

曲式分析教案上

曲式分析教案上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上)(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赖朝师)说明:本教案是音乐本科教学的基础技术理论课。

它包括曲式分析与音乐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曲式方面讲授了简单曲式与复杂曲式两大类别。

其中,简单曲式包括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杂曲式包括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

音乐分析包括了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旋律发展的基本手段,曲式组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用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行引证。

由于篇幅的缘故乐谱没有直接加入,但在本书中都有表明。

第一讲一、教学内容曲式的定义与曲式发展的基本情况,曲式中的六大基本术语二、教学重点定义与六大基本术语三、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一、曲式的定义及概述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等都是构成音乐的结构要素。

这些要素,在一个作品中也都有自身的结构,如旋律的结构,和声的结构等。

但这些都是局部性结构。

而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则不同,它是整体性的。

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的形式是在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

换言之,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就严格的意义而言,每一首具体的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曲式作为人类的音乐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又积淀形成某些共同的规律。

这些共同的规律不仅体现为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而且也形成某些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曲式程式类型。

我们要学习曲式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要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地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当然,人类的音乐实践是无止境的,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现象也处于流变、更新的过程之中,曲式学的内容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

本书所提供的仅仅是曲式分析的最基础的知识,不可能穷尽曲式学的全部复杂问题。

有兴趣的习者,在学完本教程后可进一步自修,以求对曲式学作更深一层的研究。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分析1. 引言1.1 介绍案例教学法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在音乐教育中,尤其是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被广泛运用。

通过具体的曲目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曲式结构和作品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

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音乐作品相结合,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分析不同曲式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曲式结构对作品整体风格和表现力的影响,同时也能够了解不同作曲家在运用曲式方面的特点和风格。

2. 正文2.1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具体事例或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提供具体案例:案例教学法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和生动化。

教师可以选取真实的曲式和作品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音乐作品中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旋律等要素,来理解曲式与作品的特点。

3. 提供反馈和引导: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从而掌握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方法。

4.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好。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分析能力。

2.2 案例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特点1. 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学习,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曲式分析教案内容

曲式分析教案内容

(2)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如下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等主部主题(3)连续下行的旋律进行常用来表现从紧张化为松驰的情绪。

如下例(肖邦《革命练习曲》)这个主题是一个从愤怒的和弦到失望的下行音阶,虽说第一个强有力的和弦代表作曲家以满腔热血的革命精神勾勒出一幅华沙起义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场面,但随之而来的旋风般的下行旋律告诉我们,斗争并未取得最后胜利,相反,而是令人失望。

特别是曲首冠音,气息悠长的旋律具有诉说、叹息的情绪。

就像浪漫主义诗人的朗诵,也相当于语言文字中的感叹句,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

如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主题是一首优美动人象征着爱情的主题,可是由于两大家族的世仇,给这对充满幸福的情侣也抹上了一丝淡淡的惆怅,音乐上带有情人之间倾诉着不可预测的未来。

(4)同音反复的水平式旋律,常常起着背景性的作用,或者象歌剧中的宣叙调,渲染其某种特定的气氛。

如下例(格罗菲《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日出” )这是号称“音乐山水画家”的美国作曲家费尔德•格罗非,1920年游览了世界著名美国名胜,亚利桑那洲科罗拉多河上全长402公里的大峡谷之后,于1930年写作的一部名为《大峡谷》交响组曲的第一乐章。

这是长笛奏出的具有主题音乐特点的华彩旋律,仿佛是清晨的鸟鸣,把我们带入了科罗拉多河上的人间奇景。

(当然无休的同音反复会带来一种机械的音乐效果,也违背了音乐发展的自然规律,但在某种需要的情况下,用这种手法来显示旋律的魅力所在。

)再如《月亮颂》中的尾声,最后在叙述“他若在梦中见到我,把他从甜梦中唤醒”。

(5)最高音在最后的疑问式旋律,常产生与问话语气相似的“疑问”效果。

如:舒曼的《为什么》、李斯特的《前奏曲》。

(6)锯齿式:旋律的起落幅度较小,波峰周期较短、经常是由较小的音程在不宽的音域里迅速上下波动,它能使情绪显得生动活波。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 不管是带再现还是并列二部,对比都不强烈,材料往往有 密切联系
• 大多第二部分较长,有展开的特点 • 反复与终止 • 实例分析
• 第五章 单三部曲式 • 单三部曲式? • 并列单三、再现单三。
• 第一部分为乐段,其它两个部分可能是乐段或相当于乐段 的规模。
• 并列单三的三部分对比不大。
• 再现单三是再现单二的中段(成为“中部”)、再现句( 成为“再现段”)的扩大化。
• 第五章 单三部曲式 • 对中部和再现部不同的处理形成了不同的类别。 • 有再现单三部:展开性中部、对比性中部。
• 中部的结构特征:调性、和声、长度(等长、小于、多数 大于第一部分)、属准备。
• 再现部:准确再现、变化再现、动力再现。
• 再现部结构特征:结构、和声、调性、长度(等长、扩充 、减缩)。
是更主要的方面。
• 复三部曲式分类:“三声中部”“插部”。 • 二者的同:都是新材料。 • 二者的异—— • 三声中部:形成独立完整的曲式结构,和声调性稳定。 • 插部:不构成完整的曲式,具有自由展开的特点,调性和
声更不稳定。 • 兼有三声中部与插部特点的中部。
• 再现部:准确重复、变化再现、减缩再现。
• 提前再现、延迟再现、假再现。 • 有再现的单三部的引子、结尾。
• 单三部与单二部的区别: • “第二部、单三部中间型曲式”。
• 贝多芬第二钢琴奏鸣曲Op.2 No.2第二乐章开始部分属于“ 中间型”偏单二部曲式。
• 贝多芬第十钢琴奏鸣曲Op.14 No.2第三乐章谐谑曲开始部 分属于“中间型”更接近于单三部曲式。
• 再现部: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单二、单三、减缩为乐段
• 用途:独立曲式、套曲的一个乐章(奏鸣曲、交响套曲中 间乐章)

音乐曲式分析课件PPT

音乐曲式分析课件PPT

一段曲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例分析二:肖邦《前奏曲》no.4
一段曲式
里亚多夫《前奏曲》OP.33 no.1
这是一个带扩充的8小节转调乐句结构,这也是最小结构规模的一部曲式。左手十分活跃,旋律化的音型伴奏,丰富了右手非常简单的旋律线条线。
一段曲式
实例分析四:巴托克钢琴小品《保加利亚节奏》选自《小宇宙》
01
全曲除引子和尾声,由四句5小节的乐句构成一个乐段。
2
一段曲式
一段曲式作业
1肖邦《前奏曲》no.2,no3,no.6,No.9(任2首) 2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23 no.9 e小调 3格里格《我爱你》 4斯克里亚宾《D大调前奏曲 《bA大调前奏曲 注:标出分析曲目的调性,半终止和完全终止的和声走向,第一小节开始的和弦标记.两段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例如织体手法,和声运用)
乐段结构与一段曲式:
乐段作为较大作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称为“乐段”结构。
而用于乐段写成独立作品(或曲目中的一个乐章)时,称为“一段曲式”
一段曲式
和声上必须从本调开始,转调只能在乐段内
部进行,最后必须在本调上完全终止。
结构上(除舞曲与民歌常用方正型以外)器乐曲常用展开方法将曲式扩大,以致出现高潮;
02
全曲结构简明,四句旋律节奏一样,只是音的走向与落音不同,第4句跟第一句进行类似,落音相同,四句音调上有“起承转合”的特点。这首作品分句不靠和声,不靠主题材料的重复,主要是靠节奏,以及每句的长落音。
03
一段曲式
实例分析五:桑桐《东蒙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之六“哀思”
1
第5小节旋律开始跳动幅度变大,由上跳转为下跳,6-7小节是一个叹息式结束,7小节为一个不分句的乐段。下句旋律移到右手,第一乐节延长了1小节,第11小节是一个高潮,最后在主和弦上又延长了2小节,这种重复也是一种发展,运用音区提高,篇幅拉长,加上伴奏织体与句逗之间的连接加密。全曲在羽调上进行,内部没有转调。这种结构重复的手法,常用于民歌主题编写的钢琴小曲,因为民歌本身的短小而致的。

曲式与作品分析

曲式与作品分析

●回旋曲式:同一个主题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或原材料的引申)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成为回旋曲式。

A+B+A+C+A……+A叠部(Refrain)插部Ep. Eposode●回旋曲式分类:1、小回旋曲式,三段式连锁链接,文艺复兴时期。

2、古典回旋曲式,引申发展,规模小、对比低、统一性强。

古典乐派A+B+A+C+A。

3、回旋奏鸣曲式,库普兰、拉莫等多用,古典乐派。

●回旋曲式构成条件:1、包含五个以上相对独立部分。

2、叠部(Refrain)至少出现三次。

3、有两个以上的各不相同的插部(Epsode)。

4、叠部隔时出现,插部穿插其间,各部分的主题体材料排列具有循环和交替特点,显示了三部性的连锁关系。

5、回旋原则。

6、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由主调支持,插部伴随掉的对比,较为逻辑的选择是T-D-T-S-T的调性功能布局。

●回旋曲式调性方面:所有的主部都需要由主调支持,而所有的插部都要求伴随调性调式的对比。

较为逻辑的选择T-D-T-S-T●回旋曲式除了其结构意义之外,又具有明显的体裁意义。

它主要来源于欧洲民间带“副歌”的轮舞歌曲形式,这种形式的副歌部分不断原样反复,而分节歌式的“领唱”部分则每次不同。

●应用范围:回旋曲式常用于独立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舞曲尤多),以及大中型套曲的某一个乐章。

●小型回旋曲式:曲式的各相对独立部分均为乐段或小于乐段(乐句),由叠部起始各插部与叠部交替轮换出现,整体上呈三段式连锁衔接关系的结构类型。

●小型回旋曲式的插部通常是叠部材料的引申发展。

各部分规模小,音乐的对比程度低,体现出较强的统一性。

(库普兰、拉莫)●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A+A1+A2+A3+……原型称为变奏主题●变奏曲式以变奏原则为基础但它也经常综合其他的结构原则。

如再现三部性原则、多部对称原则或奏鸣原则、套曲原则等。

●一般变奏曲只使用一个主题,但也有双主题变奏。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104003学时:64 学分:4分适用对象:音乐学本科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核要求: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期中考查、期末考试三种,平时占20%,期中20%,期末占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高为杰、陈丹布著,《曲式分析基础课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吴祖强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杨儒怀著,《音乐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本科理论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着重学习作品曲式结构与音乐分析,并着重进行这两个方面的学习。

通过教学与学生自习,使学生了解早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和各种曲式的类型,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并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1、掌握曲式的理论:主要有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音乐的陈述类型2、掌握曲式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

3、 能够以曲式的基本理论独立的分析音乐作品。

4、 能够以曲式理论写作音乐分析文章。

(二)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作品的体裁结构。

2、以理论的掌握带动作品的分析。

3、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修完《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基础课程之后,开始学习本门课程,并为其他课程如钢琴、声乐、中外音乐史等提供不可或缺的技章 课程内容 学时 1 绪论:曲式定义、基本术语、曲式发展基本结构原则、音乐的称述类型 4 2 一段曲式:定义及特征、乐段内部结构、分类等 8 3 二段曲式:定义及特征、二段式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分类等。

6 4 三段曲式:定义及特征、三段式的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从属部分。

16 5 三部曲式:定义及特征、三部曲式的中部、基本类型、中部及再现部、从属部分。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1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1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1(公共课)》包括前奏曲、我爱你、小圆舞曲、前奏曲、秋千、初衷、威尼斯船歌、你象一朵花、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歌剧《卡门》序曲、未孵化出来的小鸡的舞蹈等45首谱例。

目录1、前奏曲Op.28 No.12、前奏曲Op.28 No.23、前奏曲Op.28 No.44、我爱你5、前奏曲Op.11No.226、小圆舞曲7、前奏曲Op.438、秋千9、初衷10、威尼斯船歌11、前奏曲Op.11 No.1712、你像一朵花13、索尔维格之歌14、泪河15、思乡16、我的祖国17、梦幻曲18、狩猎之歌19、威尼斯船歌20、失去的欢乐21、葬礼进行曲22、夜曲Op.15No.123、八月24、致春天25、牛车26、摇篮曲27、老人的故事28、春梦29、连斯基咏叹调30、铁蹄下的歌女31、我的家32、玛祖卡Op.41 No.233、夜曲Op.32 No.134、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Op.31 No.335、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Op.736、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Op.14 No137、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Op.2838、夜曲Op.48 No.139、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40、歌剧《卡门》序曲41、未孵化出来的小鸡的舞蹈42、钢琴奏鸣曲Op.31 No143、妈妈44、圆舞曲45、G大调“夏空”变奏曲《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公共课2)》收录了古钢琴小品《最亲爱的》、晚间的微风、固定低音、变奏曲等曲目。

目录1.古钢琴小品《最亲爱的》2.晚间的微风3.回旋曲K5114.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Op.5No.55.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Op.536.朱丽叶小姑娘7.在8.固定低音Op.5 No.59.前奏曲Op.34 No.1210.波斯人合唱11.变奏曲Wo O 8012.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K33113.变奏曲Op.3414.变奏曲Op .19 No .615.变奏曲Op.5116.变奏曲Op.8317.钢琴奏鸣曲K43018.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K28319.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Op.10 No.120.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Op.2421.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Op.3522.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23.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24.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Op.10 No.125.钢琴奏曲第一乐章K46626.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K31127.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Op.90《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谱例集(公共课3)》包括法国组曲第六首、钢琴奏鸣曲(D大调)、第一○四交响曲、钢琴奏鸣曲(悲怆)、钢琴奏鸣曲(热情)等10首谱例。

(教案)曲式分析2017 第一学期

(教案)曲式分析2017 第一学期

巢湖学院艺术系教案教研室:音乐教研室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授课对象: 2017级音乐表演本科专业主讲教师:周泽汉教材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第二版)吴春福编制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9年版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4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本课程的名称及相关问题第二节本课程包含的基本内容基本第三节本课程的考试方式第四节关于曲式结构图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曲式;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发展手法、陈述结构等。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0431Z01、0431Z02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17级本科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教学总学时数64 学分数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0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与作品分析》(第二版)吴春福湖南艺术出版社2019年主要教学参考书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分析与创作》《曲式分析基础教程》吴祖强杨儒怀高为杰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小结无再现二段曲式乐曲虽然侧重于对比,但也有统一因素在乐曲中教学过程第一节本课程的名称及相关问题曲式: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速度、力度、音色、音区等内容。

2.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溯型、演化、出新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计划-2010音乐学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计划-2010音乐学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期授课计划( 2012 ~ 2013学年度上学期)主讲教师:邹毅职称:讲师周学时数:_2 总学时数: 34院(系):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音乐学班级:10音乐学1、2班学生人数:__70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类别:专业必修选用教材说明:高佳佳著《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月※※※※※※※※※※※※※※※※※※※※※※※※※※※※※※※※※※※※※※※※※※※※※※※※※※※※※※※※※※※※※※※※※※※※※※※※※※※※※※※※※※课次月份周次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或实验项目名称)教学形式课外作业辅导安排备注1 9 12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1 授课习题2 2 2 第一章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2 授课习题3 3 2 第二章音乐语言的结构授课习题4 4 2 第三章一部曲式1 授课习题5 10 5 2 第三章一部曲式2 授课习题6 6 2 第三章一部曲式3 授课习题7 7 2 第四章单二部曲式1 授课习题8 8 2 第四章单二部曲式2 授课习题9 9 2 第五章单三部曲式1 授课习题11 10 运动会放假10 11 2 第五章单三部曲式2 授课习题11 12 2 第五章单三部曲式3授课习题12 13 2 第六章复三部曲式1 授课习题13 14 2 第六章复三部曲式2授课习题14 15 2 第六章复三部曲式3授课习题15 12 16 2 第七章回旋曲式1 授课习题16 17 2 第七章回旋曲式2 授课习题17 18 2 第七章回旋曲式3 授课填写说明:1.“课程类别”指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2.“选用教材说明”指所选用教材的类型、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对本专业的适用程度及内容上的处理。

3.“教学时数”应填写每次课的教学时数,一般以2学时为一个单位时间填写。

4.“教学内容”应体现具体章节内容,不能仅列出章的名称。

5.“教学形式”指讲授、实验、习题课、讨论课、自学指导、演示、录象示教、上机实习、参观等。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方向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编号:130212课程名称: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

其中,曲式部分是讲述音乐的逻辑结构和其形式的规范类型。

音乐作品分析部分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音乐构成的各种表现手段及相互关系进行有指导的研究,以达到尽可能深刻,全面的理解作品的目的,并从中学习到创作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各种技艺。

曲式与作品分析在整个讲授的过程中,一实用文档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几乎是同时进行。

一、说明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作曲系的作曲技术理论课,目的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曲式总括性的体系与对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的总体结构力与运用方法和相互关系。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在通常的情况下,本课程一般与和声学为铺垫,与音乐史、文艺理论等课程关系密切,并为下一步开设的复调(对位法)与配器(管弦乐法)打下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为贯穿四年的作曲创作课程提供典范的形式和通过分析而获得音乐各表现手段的灵活的运用能力。

开课学期:第二、三、四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16周):实用文档2小时/96学时(不含个别课学时)学分:13.5学分教学形式:集体授课与个别授课相结合(个别课学时为1学时/周)7、检课方式:检课方式为小组改题,作业部分以口头分析为主,必要时需增交书面分析报告。

8、考试安排:本课程考试为3次(每学期一次)(1)考试方式:一般为理论与分析两大部分,采用闭卷方式。

(2)考试标准:主要依据本大纲的进度和学生对所答考题的状况决定分数,共分为A、B、C、D、F等级。

9、免修、提前修毕:无实用文档二、本文1、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见下表)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实用文档2、实践、作业:3、教材: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扬儒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4、参考资料: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杨儒怀《音乐的创作与分析》谢功成《曲式与基础》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苏]斯克列勃科夫《音乐作品分析》[苏]斯波索宾《曲式学》[苏]阿拉波夫《音乐作品分析》实用文档[英]麦克菲逊《曲式极其演进》[美]约翰.怀特《音乐分析》执笔人:曹家韵实用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式与作品分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分析角度,将侧重在“作曲技术理论范畴”。

而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各学科中,本教程又更集中于“音乐结构技术理论”。

所以该课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内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作出重点分析。

2、曲式学虽然对历史上的音乐结构法则进行过系统化的规范,但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模式。

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利用和发挥各音乐要素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也没有绝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3、音乐分析应从宏观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

音乐语言要素中(在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曲式是支撑骨骼,调性布局和和声功能布局是宏观环节,其他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多属于微观分析。

宏观和微观是互为表里的综合体。

分析与综合相辅而成。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2、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包括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演化、对比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

3、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包括乐段及其扩展形式、模进结构、连句结构、自由结构等一系列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形式。

4、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曲式结构主要学习规范化曲式,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变奏原则和套曲原则)为基础,重点讲述曲式结构的类型。

第二章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第一节关于旋律(M)1、定义:旋律是指音乐的一切横向音高关系,是由音程的大小和音程的方向两种属性构成。

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2、旋律分析的内容⑴旋律的外型a.冠音型(瀑布型)旋律:在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出现在旋律的最初位置。

b.疑问型旋律:与冠音型是一种相反的形式。

最高音在它的末尾,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

它的运用在整个浪漫主义时期成为一种有风格特性的音乐语言。

例:舒曼:钢琴套曲《幻想曲集》(Op.32,1837)第3首《为什么》主题例:李斯特《人生序曲》主题 [例] 弗兰克《d小调交响曲》主题c.大山型旋律:由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大的音程起落造成的。

它显得非常宽广而崇高。

例: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主题d.锯齿型旋律:幅度和跨度都比较小的音程迅速起落造成,显得尖锐、锋利。

在表情上活跃而生动,带有非常明显的民间舞曲性格。

例: 包罗丁《第一交响曲》第Ⅱ乐章主题e.环绕型旋律:音高被分为两种成分,其一是断续出现的同音反复,另一种成分是以它为轴的环绕进行。

这种旋律的基本效果是统一而且稳定。

由于环绕的方式不同,又要细致来区别:<对称环绕>围绕这一串音上下环绕的音程的距离是一样的。

例:比才《卡门》组曲中“阿拉贡舞曲”主题<离心环绕>环绕的音级离中心音越去越远,使音乐逐步走向活跃,推向高潮。

例:冼星海《保卫黄河》<向心环绕>环绕的音逐步靠近中心音,音程空间逐渐收束使音乐逐渐走向平静,和表情状态逐渐下降。

例:施光南《打起手鼓唱起歌》副歌<直线型>直线型指在水平位置上的同音反复;例:贝多芬《A大调第7交响曲》(op.92)第二乐章主题<射线型>指旋律连续同向运动而形成的。

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主题例:柴可夫斯基《第6交响曲》第二乐章中部(2) 旋律的隐伏骨架含义:能够在一条旋律中支撑旋律的结构,体现旋律的风格的那些隐伏的、潜在的重要音级。

[例]贺渌汀《游击队歌》⑶旋律的音域和应用音域含义:“音域”,指一条旋律中最高音和最低音的音程空间(度数)。

“应用音域”,指大部分旋律经常活动的音程空间(度数)。

⑷旋律的密度及其变化[密度]含义:是指同样的音高对象(诸如音级、音程、音型、音调)在不同的单位时间里出现的次数多少。

旋律的密度与音乐的紧张度成正比。

⑸旋律的高潮及其起落和布局[高潮]含义:指一条旋律中,在艺术效果上最动人心的那一瞬间。

❖高潮爆发的位置:a.“弹性”,可根据特殊需要,放在任意的位置上b.“硬性”,当没有特殊要求时,应把它放在旋律总长大约四分之三的位置上第二节关于“节奏”(R)【节奏是音乐的“骨骼”,经常富于旋律线鲜明的性格。

】1.节奏的定义:节奏就是音乐中的时间关系。

具体来说,节奏是指发音和休止的时间长短关系。

2.节奏的作用:(1)节奏是旋律的灵魂 (2)节奏可以决定音乐的基本性格。

3.节奏分析的内容:(明确节奏的组合方式)音型组合:有4种基本组合方式a.等分性组合指一组节奏中的单位相等。

其基本特点是加强音乐的律动性。

b.顺分性组合指一组节奏中,较长的在前,较短的在后。

其基本特点是加强音乐的歌唱性. 例 [杜鸣心《24个鱼美人舞》]c.逆分性组合是顺分性的相反形式。

即短时值在前,长时值在后。

其基本特点是加强音乐的语言性。

[桑桐《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第一首——《哀歌》]d.切分性组合重音移位的节奏组合,其特点是加强音乐的动力性。

第三节关于节拍的类型及其表现意义1.单拍子: 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拍子为单拍子,包括二拍子(强弱顺序为:强、弱)和三拍子(强弱顺序为:强、弱、弱)两种形式。

常见的二拍子有2/2、2/4、 2/8等,三拍子有3/2、3/4、3/8等。

2.复拍子: 由同类单拍子结合在一起的拍子为复拍子。

复拍子的强弱次序是固定的,如四拍子中为:强、弱、次强、弱,六拍子中为强、弱、弱、次强、弱、弱。

常见的有两个二拍子结合而成的4/2、4/4、 4/8 等,两个三拍子结合而成的6/4 6/8等和九拍子的9/8等。

3.混合拍子: 由不同类单拍子结合在一起的拍子为混合拍子。

常见的混合拍子主要有五拍子和七拍子。

4.节拍的表现意义:我们很难就某一种拍子适合表达的内容作出较为明确的界定,最多只能将其与某种体裁形式联系起来,如进行曲主要用二拍子、圆舞曲用三拍子等。

总体来说,节拍的表现意义只有在与各种丰富多样的节奏形态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四节调式、调性1、定义调式:是将一系列音按照某种固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并以其中一个音为主音所形成的一种音高体系。

调性:指的是调式中主音的音高。

[例:“C大调”调式为“大调式”,调性为“C”]2、常用的调式种类及其表现意义:(1)大、小调式:大、小调式体系包括大调式和小调式两种类别,每一类别又包含自然调式、和声调式与旋律调式三种不同的形式。

在这些不同的形式中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应用最为广泛。

大调式具有明朗欢快、坚定有力的色彩特色小调式则具有阴柔黯淡、优雅含蓄的色彩特色。

(2)西欧特种调式西欧特种调式是17世纪前在欧洲流行的调式,起源于民间,中世纪在教会中大为盛行,在民间和宗教音乐中大量存在,又称“中古调式”或“教会调式”。

在后来的古典浪漫时期其统治地位被大、小调式所取代,但仍有不少作曲家整体或局部的使用,如格里格、肖邦、西贝柳斯等。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伊奥利亚(Ionian mode) 调式(dol调式)多利亚调式(Dorian) 调式(re调式)弗里几亚(Phrygian) 调式(mi调式)利底亚(Lydian) 调式(fa调式)混合利底亚(Mixsolydian)调式(sol调式)爱奥利亚(Aeolian) 调式(la调式)洛克利亚(Locrian) 调式(si调式)主和弦为减三和弦,极不稳定,所以很少使用(3)民族五声调式(主要讨论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五声调式)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主要是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为基础而形成的。

其特点是没有小二度和三全音。

第五节和声在传统的调性音乐中,和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表现要素,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和声具有结构功能就像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一样,有各种不同的和声进行构成的终止式在音乐中起着划分句逗和段落的作用。

如乐段结构中的第一乐句经常用Ⅴ级和弦为半终止式,常用Ⅴ7—Ⅰ为完满终止式。

2、和声具有形象塑造功能和声色彩性的运用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十分有效,例如庄严崇高、安静祥和的音乐形象多用色彩较为单纯的大小三和弦来表现,而在刻画恐怖的场面、激烈的矛盾冲突时,各种结构复杂的和弦则更加适合(如各种高叠和弦、附加音和弦、转位和弦等)。

3、和声还具有提供音乐发展动力的功能一般来说结构简单的和弦(如大、小三和弦)音响的紧张度较低,而结构复杂的和弦(各种高叠和弦和附加音和弦)则具有较高的紧张度。

音响紧张度的变化是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音乐展开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许多由松弛到紧张、或由紧张到松弛的变化。

第六节音区音区与音色有一定关系表现:高音区往往与情绪的高涨、音乐布局的高潮有关,这是因为大多数乐器在高音区演奏时音响比较紧张和响亮。

低音区则由于演奏低音的乐器演奏,音色厚重,所以在传统的写作中,低音区常常表现悲哀、低沉或厚重等内容。

[例:格里格的《皮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阿瑟之死》]运用“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而将悲哀的情绪推向高潮。

第七节音强(力度)力度的变化是音乐表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1、力度的变化:往往与其他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2、特殊的力度音乐作品中非寻常的、特殊的力度安排常常具有特别的表现力,分析时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如在高音区的高潮是用极弱的力度,可以形成极度内在的紧张度和戏剧性效果,尤其适合表达悲痛欲绝、撕心裂肺之类的音乐情绪。

第八节织体定义:是指音乐作品中声部的组合方式。

1.单声织体(单声部的独唱、独奏以及同度或相隔八度的齐唱、齐奏);2.多声织体a.主调织体(包括持续低音式、柱式和弦式、分解和弦式等);和声性的主调音乐,可以通过与主要旋律线相适应的和声织体获得具有表现力的音响和音乐层次,使音乐具有立体感[例柴可夫斯基《F大调变奏曲》19之6中第5变奏]b.复调织体含义:几个各自独立而互相协调的声部同时结合构成。

其中,异节奏和声部独立是对比复调织体最重要的标志包括<支声复调> <对比复调> <模仿复调>[例变奏曲中的“第6 变奏”] 使用复调织体,音乐错落有致的陈述3.主、复调的混合织体第三章单位与句法第一节关于“单位”1.单位的意义单位:用来衡量段落大小的标准。

它包括一套完整的体系,乐音,乐汇,乐节,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乐曲。

句读:就是用来划分段落的形式标志。

可理解为相当于语言文字中的标点符号。

在作品中不同结构单位的划分,句读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