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法人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新思考

合集下载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与完善建议思考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与完善建议思考

76460 公司研究论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与完善建议思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日常管理中的核心,组织管理制度是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每个企业体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结构。

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不但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还能增强投资者参与投资的积极性。

一、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公司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是由高级经理、监事会、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之间权、利、责的相互制衡关系,高级经理与董事会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信任托管关系所组成的。

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一种组织结构体系,是自然人管理公司的一种人员机构。

公司法人治理机构包括:执行机构、高级经理、监事会、董事会、股东大会等。

各个部门机构都负责相应的责任,工作中相互之间协调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的关键。

作用于公司股东、经理、债权人和有相关利益的人之间的资源分配,每个结构组织之间,不但能够制约权力不均,还能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起步较晚,阻碍了治理结构的推广与运用。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控制方法问题。

公司经营者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按规矩办事,阻碍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用的发挥。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很难保持均衡状态,最常见的就是内部人员的控制问题。

公司经营者扮演着多重角色,站在自己的角度,与员工一样领取固定工资。

由于经营中的决策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政策的引导,一旦没有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就可能导致经营决策出现失误。

经营者利用职位的便利,为了个人利益进行钱权的交易。

(二)产权划分问题。

由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处于政府控制的治理方式,导致企业产权和股权分配过于集中。

企业注重国家股且必须占有控股地位,然而国家股大多是政府官员,由于董事会中政府官员占的比例过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就是由政府在控制。

企业政府不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摘要】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规划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决策效率低、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等。

其次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优化治理结构等。

随后探讨了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势和挑战,指出需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同时应对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的挑战。

最后分析了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认为应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完善治理机制。

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未来展望也十分值得期待。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现状、问题、改革措施、优势、挑战、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国家控股的建筑企业在组织结构、权力机构和管理程序等方面的规范框架。

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率、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改革压力。

一个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应该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决策程序。

国有建筑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其法人治理结构必须保证资产安全、提升企业价值和履行社会责任。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国有建筑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透明度和责任感,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

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的要求。

只有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创新能力。

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发展进程。

2. 正文2.1 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现状1.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通常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03
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的必要性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01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具有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能力,而公司法人 治理结构是保障企业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重要制度基础。
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 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建 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才 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 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 益。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规则和流程,规范 信息披露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确保 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 的重要内容,加强内部控制和风 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公司风险和提
高经营效率。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原因分析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公 司在实践中无法可依,或者有法不依。
监管力度不足
监管部门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公司存在 违规行为,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
投资者保护意识不强
一些投资者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容易受到损害。
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改革的进程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我 国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动 企业向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能够 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完善企业内部管 理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 竞争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风 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强化风险评
估、预警和应对能力。
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审 计和合规管理,确保内部控制和
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公司透明度
01
02
03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 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准确性、完整性,让投资 者充分了解公司状况。
加强信息披露监管
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确 保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和透 明度。
CHAPTER 05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挑战与 对策
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案例五:京东的AB股制度
要点一
总结词
京东的AB股制度旨在保护创始人或管理层的控制权, 同时吸引投资者资金,通过将公司股票分为不同投票 权的股份来实现。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京东的AB股制度将公司股票分为普通股和具有不同投 票权的优先股。创始人或管理层持有的优先股具有更 高的投票权,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公司的控制权。该 制度的优点是能够保护创始人和管理层的权益,同时 吸引投资者资金,但也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复杂和 不透明。
CHAPTER 06公司Fra bibliotek人治理结构案例分析
案例一: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
总结词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是其独特的公司治理结构,旨在确保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并保持创始人的控制 权。
详细描述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是由公司创始人和高管组成的特殊群体,他们拥有提名董事会大部分成员的特 权,以确保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符合创始人的愿景和价值观。该制度的核心目的是在保持创始人控 制权的同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案例四:华为的员工持股计划制度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华为的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是其公司治理的重 要特色之一,旨在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治 理和发展,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一些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应该具备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国有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监事会,由不同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确保有效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和决策,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该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内外部审计,确保信息透明、真实和准确。

其次,应该加强董事会的角色和作用。

董事会应该成为国有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具有决策权、监督权和控制权。

董事会成员应该包括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确保决策的多元化和公正性。

此外,董事会应该设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机制,确保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符合专业标准,避免政治考虑和人事任命的干预。

另外,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国有企业良好运营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该体系应该包括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流程和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性。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该建立风险管理和内控审计的机制,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最后,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和企业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

国有企业应该向社会披露企业财务信息、经营情况和决策依据等,提高信息透明度。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该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环境保护,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增强对外部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的关键。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董事会角色、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加强信息披露和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个理论问题

关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个理论问题

关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个理论问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规范和管理的制度安排,包括权力分配、决策机制、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等。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与健全性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存在一些理论问题,下面将详细探讨其中的三个问题。

首先,权力与责任的分配问题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权力分配涉及到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的权限和职责划分,而责任分配则涉及到各管理层对其权力行使的后果负责。

在现实中,由于企业的规模、业务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权力与责任的分配常常出现不合理或不清晰的情况。

一方面,某些高级管理层可能滥用职权或操纵企业资源,导致企业长期利益受损。

另一方面,高级管理层在面临决策失误或风险失败时,往往可以通过辞职、转岗等方式逃避责任。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受到挑战,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权力与责任分配的最佳方式。

其次,决策机制的合理性问题也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决策机制涉及到企业内部决策的过程和方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制定和运营活动。

在现实中,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冲突,决策机制的制定和执行往往受到复杂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高级管理层可能过度集中决策权,忽视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导致决策结果的失误。

另一方面,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力分散和利益纷争也可能导致决策的拖延和难以执行。

如何在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协调决策权与利益分配,是决策机制合理性问题的核心。

最后,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的有效性问题也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向外界提供关于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的行为,而监督机制则是外界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机制。

在现实中,由于企业所涉及的信息量庞大、复杂度高,以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差异和利益冲突,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常常受到挑战。

一方面,企业可能隐瞒重要信息或进行虚假披露,误导利益相关方的判断和决策。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对于提高企业效益、保护国家财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权责不清、监管不够到位等。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路径。

要设立健全的法人治理机制和制度。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企业法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主体构成。

应该加强对企业法人的要求和监督,确保其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要加强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管,确保其行使职责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还应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法律制度,明确各方的权责义务,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要提高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透明度和公开度是保证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有效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条件。

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披露。

还可以通过建立国有企业的网上公开平台,向社会公众公开企业的经营情况,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要加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内部审计、内部监察等方式实施,可以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外部监督主要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等方式实施,可以发现和纠正企业对外关系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督力度的加强,确保国有企业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要加强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专业化、能够胜任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工作的队伍,对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招聘和选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还可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等合作,共同推进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研究和实践。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设立健全的法人治理机制和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公开度、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努力,可以逐步提高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效能和效果,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在保持政府控制下,逐渐转向市场导向、法治化、现代化的方向。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内涵、问题、主体、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思考。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是指国有企业在法律框架内,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效地管理、监督企业行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政府效益的协同发展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结构完善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法人机构及其职权分配、董事会、监事会等。

2.治理程序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包括决策程序、信息制度、内部控制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流程,促进决策合法化和合规化。

3.治理目标明确明确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目标,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治理职能高效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加强投资与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理念落后由于长期受政府行政指挥体制影响,许多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企业化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治理理念与市场化要求脱节,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

2.制度不完善制度规范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企业决策失误,管理失误等。

3.利益相关方缺乏约束由于国有企业的“多头微服”,往往存在过于重视干部职工利益,而轻视股东利益,无法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4.监管不到位相关管理机构存在职能交叉、监管不力等问题,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不足,监管力度不够。

1. 国有企业法人作为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应加强自身法制教育,明确自身的法人责任,制定有效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企业科学合理发展。

2. 监事会监督企业决策和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遵循诚信、公正、勇毅的原则,确保通畅的信息流和合理的决策流程。

3. 股东加强对企业的投资经营管理,制约企业行为,推动公司治理进一步规范化。

4. 政府负责国有企业的监管、领导、发展等工作,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落实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法人评价机制。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个理论问题论文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个理论问题论文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个理论问题论文关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三个理论问题论文1.法人治理结构在人们简单的理解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几乎就等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阶层的权力分配模式。

然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决不止此,甚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一词也并不准确。

从其英文原文看,更为严谨的用语是“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它主要是指公司制企业(即所谓的现代企业)的治理问题,而很少涉及合伙制和个人独资企业等其他企业形态。

那么,什么是公司治理结构呢?顾名思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伴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而产生的,尽管这一概念的使用已逐渐有泛化的趋势。

关于现代公司的概念国际上并无一个标准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史学家钱德勒所给出的定义,即现代公司是指由支薪的高中层经理人员管理的多单位企业。

上述定义揭示了现代公司的重要特征,那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再是本家本人,而是职业经理人员。

现代公司之所以被称为“现代”,关键就在于它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或者控制权)的分离,而与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古典企业相区别。

历史地看,现代公司的出现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得生产所需要的投资规模超过了私人投资者所能承受的限度,这客观上要求资本的集中;而大规模的投资如果由单个投资者所提供,也加大了其投资风险。

因此单个投资者存在着分散投资风险的内在需求,从而以有限责任为基础的股份公司应运而生,这正是现代公司的典型形式。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每个企业所有者人数的增加,所有者直接管理企业成为一种成本高昂的行为;同时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能力的差异,所有者未必是合格的企业家。

因此从市场上选择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代表所有者管理企业就是理性的选择,委托一代理关系由此产生,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分离。

但是由于委托人(所有者)和代理人(经营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因此二者之间潜在地存在着激励不相容。

而且代理人(经营者)拥有关于其自身知识、才能、掌握的机遇和努力程度等的私人信息,这都很难为委托人(所有者)所观察和监督,而理性的代理人(经营者)又具有偷懒和机会主义动机,因而在委托人(所有者)与代理人(经营者)相比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下,必然有代理成本或激励问题的产生。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治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本文将对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进行思考,以期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指企业所有权、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结构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一些问题:1. 所有权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不明显。

在国有企业中,所有权的代表人通常是政府,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政府对企业经营的干预过多,导致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

2. 治理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通常是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但是这些机构的权责划分不够清晰,导致企业决策效率低下。

3. 经营管理结构存在问题。

在国有企业中,由于政府干预严重,管理层往往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和竞争意识,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 完善所有权结构。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应该更加清晰和明确,政府作为所有者应该明确规定其权责,并遵循市场规律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

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作用,运用有效的监事会和董事会模式,提高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2. 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应当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组建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明确各方的权责和监督关系,推动国有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

对国有企业的董事和监事应当进行严格的选拔和考核,让具有市场意识和竞争能力的人才进入企业的决策层。

3.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国有企业应当依靠市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和规范化。

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适时的退出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给予企业必要的市场自主权。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法人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就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展开讨论。

1.开放与改革的推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始终处在改革的前沿,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

2.法治建设的深化。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法治意识不断提高。

国有企业作为法人,必须依法治理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1.权利属地化:权利是企业法人治理的关键,但存在权力下放不充分的情况。

由于权利属地化问题,使得其进一步加强权责划分仍有待加强。

2.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多家国有企业存在以经理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法人治理中分权分责、属地化等难以贯彻。

3.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监管: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实施尚有不足,内部治理不规范,供应链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不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针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权力下放力度。

政府应切实加强权责划分,通过政策、法规等方式,将权力下放至企业层面,进一步拓展国有企业的自主权。

2.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应该以法人治理为核心,同时坚持分权分责、属地化等管理原则,强化治理机构的内部组织和运作。

3.推进制度完善,加强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实施的监管,强化对国有企业各环节的监管,确保国有企业行为合法、合规。

4.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国有企业实施市场化经营模式,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需要重视权责划分、规范治理结构、推进制度完善和加强监管等方面。

我们应当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模式,推动国有企业走向更加优秀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成为了一个紧迫的任务。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家的重要财富和核心资源,必须建立并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让法人机构发挥作用,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要巩固和发挥法人治理的主体作用。

1、规范法人治理机制做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需要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应当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法人决策权力和约束力,完善法人机构,明确权责,加强沟通和协作和监督和制约,提高法人治理效率和有效性。

2、加强对法人治理的训练与培养为了维护并提升法人治理的专业素养,应当引导和关注法人治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以加强对法人治理的训练和培养。

相应的,还应当采用真实的实务案例,针对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和风险,进行实务教学和案例演练,教授法人治理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建立多元化的法人治理机制,提高其治理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重要的是, 国家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相应法律法规, 督促公司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程序,严格规范相关程序和操作,并及时罚款或诉讼,以严格不良企业行为的相关处罚制度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

二、促进股权结构规范化发展股权结构对国有企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完善法人治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股权管理的规范,实现股权结构的规范化发展,为国有企业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1、建立完善股权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整个股权管理制度,包括股权集中度的规定、投资方式、股份转让方式等等。

同时,应当制定退出机制、监管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以促进国有企业的股权治理体制的有效运转,实现治理和自我监管的目的。

股权多层次发展可以使得资本对国有企业的治理深度和广度都产生显著的影响。

股权多层次发展可以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股权分层,促进各类股东的合作表决和底线保障,实现股份分配的公平和合理性。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对保障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路径思考。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需要加强公司法人治理原则的贯彻执行。

国有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应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进行经营和管理,确保公司治理的透明、公正和规范。

要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强其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董事会成员的利益冲突,并建立健全董事会的议事决策机制。

还要加强股东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股东大会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公司经营决策的监督与评价。

需要加强国有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企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国有企业需要加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根据他们的业绩表现和能力水平,进行激励或者惩处,保证他们能够真正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要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型企业转变。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不仅承担着创造国家财富和就业机会的重要责任,也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压力。

国有企业要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其向市场型企业转变。

要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减少政府的干预,提高国有企业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还要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绩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监督与评价。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实体,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监督与评价,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指标体系,对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健康发展。

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公司法人治理原则的贯彻执行,加强国有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型企业转变,并加强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监督与评价。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优秀范文五篇)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优秀范文五篇)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是管理科学的需要。

科学管理不仅要抓好企业中主要涉及企业生产力属性的管理如生产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更注重抓好企业中主要涉及企业生产关系属性的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建设,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领导体制,坚持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创新,根据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责权明确、各司其责、相互制衡。

一、强化董事会、监管会的监督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

董事会是股东会的常设机构、受托经营管理资产,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并起关键作用,可以说公司兴亡、董事负责。

为此,我们董事会牢牢树立对全体股东负责,追求股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

1、通过将董事会的议事规则规范化、科学化,初步建立了董事会的决策机制。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三会四权”即股东会的最高决定权、董事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的监督权与经理的日常经营管理权相互制衡的原则,针对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公司的《董事会管理人员议事规则》,进一步详细明确了董事会、经理的职责与权限,在实际动作中,坚持董事会既不能随意干涉总经理的日常管理工作;总经理也不能越权行事,必须接受董事会监督,基本形成了职权明确、科学制衡的运行体系。

董事会不介入具体事务、集中精力抓大事、抓决策,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经理人员专心致志抓生产经营、抓组织协调,增强了企业灵活性和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和管理交通,实践证明:“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保障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运转。

2、建立了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公司的整个管理体系中,最重要也最微妙的问题要算董事会与高层经理之间的关系了。

说它重要是因为如果这种关系处理得当,公司就会兴旺发达;处理不当,公司可能会大伤元气,甚至一蹶不振。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Wide Angle | 广角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278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陈坤 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梁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430074摘要: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分析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是明确划分股东会(包括股东),董事会(包括董事)、监事会(包括监事)和经理层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以及明确相互制衡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企业形成清楚的利益机制和决策机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包括依法设置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以及在治理结构中作用日益加强的公司职工,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一、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中央提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要求,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对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

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思考随着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就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现状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和人民的重要经济资源,其法人治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当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国有企业监管和治理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有的法规不够健全,导致国有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

2. 内部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不够清晰、公司股东大会决策机制不够民主等,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畅、效率不高。

3. 监督机制不完善。

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监督力量不够强大、监督手段不够灵活。

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着腐败和腐败现象,但监督机制的不足导致很难及时发现和制止。

二、存在的问题在新时代下,国有企业法人治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制度不健全。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制度还不够健全,有些制度缺乏时效性和适应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2. 内部利益冲突。

国有企业存在着一些内部利益冲突和问题,一些公司领导人员以及董事会成员可能会争夺权利,导致公司内部不团结、不稳定。

3. 社会责任缺失。

部分国有企业在法人治理过程中缺乏社会责任感,只追求经济利益,忽略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等方面的责任。

三、思考与建议为了促进新时代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的监管,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不再存在漏洞和问题。

2. 健全内部治理机制。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0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法规
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公司法》明确了公司制企业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权利义务等内容,为公司法 人治理结构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证券法》主要规范了证券市场的行为,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信息披露等方面提 出了明确要求。
《企业所得税法》等税收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税收行为进行规范,有利于防止企业利 用税收漏洞进行不当避税。
相关制度安排。
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针对不同类型企 业,制定差异化的治理准则和制度,推
动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
司法机关在审理涉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案 件时,通过判例等形式不断明确和规范
相关法律原则和法律责任。
03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架构
股东大会与董事会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 构,负责制定公司的重要决策 ,并选举产生董事会成员。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加 强内部审计和监督,确保公司运营活动 的有序进行。
VS
强化风险管理
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准确识别和评 估内外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有效防范 和应对潜在风险。
完善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职能与作用
健全董事会职能
明确董事会的职责和权力,强化董事会对管 理层的监督和制衡,确保董事会能够对公司 重大决策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
员工福利与职业发展计划
员工福利计划
建立健全的员工福利制度,包括五险一金、带薪休假、节日福利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
职业发展计划
制定员工职业发展计划,提供培训、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公司价值的 共同提升。
06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建议
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关于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国有建筑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建设建造者,在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基石,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角度出发,对于现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推动国有建筑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解决方法,完善和提高正文:一、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有建筑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该机构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现行的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受到总经理的过度干预,导致董事会的权力被削弱。

在国有建筑企业中,总经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灵魂和唯一的领导者。

总经理在运营过程中过度干涉董事会的工作,让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大幅度降低。

其次,董事会的成员之间存在“亲友代理”的问题。

这种现象很难避免,因为在国有建筑企业中,由于“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董事会成员人员之间往往存在着某些关系,但是,这种关系过于亲近,以至于不能保证董事会成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最后,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存在诸多问题。

在国有建筑企业中,监事会没有获得足够的权力,不能对董事会和总经理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不足,也是监督工作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了解决现行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国有建筑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

首先,加强法人治理结构的独立性和独立性。

国有建筑企业需要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加强董事会的权力,让其具备独立决策和监督的能力。

此外,在董事会成员的选举和任期方面,应该强调独立性,避免“亲友代理”现象的发生。

其次,完善监事会的职能和权限。

监事会是国有建筑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作用不可小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人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践的若干新思考李云娥摘要: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日益突出。

认识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内涵及运作特点,对于发现问题,指导下一步的实践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公司制度;利益制衡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并成为当前改革的首要任务。

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在资产所有和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起既能保障投资者利益,又能适应市场快节奏运作和提高决策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现代企业与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是一种法人企业,这是相对于自然人企业而言,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采用现代化大机器和机器系列进行生产,必须有较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开办企业。

于是出现了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筹集资金的股份有限公司和若干投资者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

前者以股权关系出现,后者以契约形式体现,在这种企业形式中,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股东人数众多,股权分散,使众多的股东不可能作为民事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和法律活动,于是企业成为民事主体,产生了法人企业。

在法人企业形式下,数目众多的股东,如何来体现自己投资者的身份和实现对应有财产所有权的决策(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是法人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于是人们在实践中把所有权分割为两个层次,最终所有权归股东,法人所有权归企业。

股东放弃了对财产的占有、支配和处分的决策,保留了对财产的收益权,因而产生了企业财产信托经营制度。

股东与董事之间的这种信托关系,以信托为基础,以委托方式由董事代理股东经营企业的法人财产。

这样使企业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产生了分离。

一方面,通过资本的集中,使社会游离和闲散资金集中使用,以适应现代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另一方面,通过信托经营关系,把企业财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财产的能力分离,使经营管理成为一种专业性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超越了地域和单一产品的限制,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越来越复杂,既有企业发展方向性、政策性的战略决策,又有大量的日常管理活动,风险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

客观上又产生了经理人阶层,他们受聘于董事会,负责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与出资人之间形成另一层信托关系。

所以,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它形成了多元利益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

二、正确理解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1.法人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法人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是一组联络并规范所有者(股东)、支配者(董事会)、管理者(经理)、使用者(工人)相互权利、利益和责任的制度安排。

目的在于使资产诸方面权利在分离状态中,能够保持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不同权利主体在运用有关资产权利时受到相应的财产责任和经济责任的约束,从而实现诸方面利益均衡以保证效率。

因此,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有着深刻的联系,本质上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它起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投资者决策权力机构——股东大会,不参与具体的经营活动,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董事,对董事和董事会进行监督;公司债券的发行以及公司合并、分离、解散、清算等大政方针的决策。

经营者决策机构——董事会,受股东委托,既是法人产权的主体,又全权负责资产经营。

总经理,这是日常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指挥机构。

监事会是股东利益和职工权益的监督机构。

2.法人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同,股东行为也不同,对公司治理结构发挥作用的影响也不同。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与经营者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但两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目标,而且在信息的获取上具有不对称性,导致责权关系不对应。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经营者又可能会采取逆向选择,或存在道德风险,从而损害股东利益,造成公司效率的损失。

为减少这种损失,《公司法》赋予股东最终控制权来监督经营者。

股东结构,即各位股东的持股比重,决定了股东行使权力的大小。

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中,小股东因为份额过小而忽视权能的行使,必要的时候,一般采取“用脚投票”机制,从而使大股东失去来自其他股东的有力约束和制衡,造成对经营者的过多干预,也可以迫使经营者与之合谋共同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而在过渡分散的股权结构中,股东数量过多导致单个股东作用有限,股东行使权利的积极性受到抑制,容易导致“搭便车”行为的出现。

所以,股权结构的安排,影响法人治理机制的运行,合理的安排,要求先要有一定的股权集中度,要求若干大股东的存在,又要有一定的分散性,保证股东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约束。

3.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的组成在现代公司中,董事与董事会是作为股东的代表来实施公司治理,即激励和保证经理人对股东“履行代理职责”(accountability)的一种职位、人事、组织和制度安排。

考察各国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一般有以下四种董事会的组成结构:(1)全部由执行人员构成。

在这种董事会中,各个董事也是执行人员,作为管理者,他们的作用和责任由劳动法和雇佣合同确定;作为董事,他们的作用和责任由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

在管理阶层由企业所有者控制的情况下(如家族企业),这种董事会结构比较普遍。

(2)多数执行人员组成的董事会,这是英国公开上市公司的典型的董事会结构模式。

非执行人员被选举为董事,可能是为了代表公司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一个大股东的利益,或者是因为股东预见到董事会需要这些外部董事的专业才能、知识经验或外部关系。

在有些情况中,外部董事被用作制衡机制。

(3)多数由外部人员组成的董事会。

当非执行董事构成了董事会的大多数时,尤其是当他们有一个独立的大多数时,董事会就更能强调制衡、监督管理阶层的绩效的要求了,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大部分大型股份公司都有由多数非执行人员组成的董事会。

(4)双层监管委员会。

执行管理阶层和非执行董事最根本的分离体现在双层监管委员会中,这种结构主要在欧洲大陆诸国中使用,监督委员会与执行委员会之间没有共同的成员。

前者的作用是监督执行委员会的方案和绩效,它的权力在于它的雇佣能力。

董事会的结构不同,作用大小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的地方就是受投资者之托,并按投资者利益负责公司战略和资产经营,监督和制约经营者的主要决策,并在必要时撤换不称职的执行人员。

4.法人治理结构与资本市场、企业家市场的发展法人治理结构作为一种利益制衡关系的组织安排,它的激励和监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市场和企业家市场的发育。

资本市场是法人治理结构中各种责、权、利关系进行配置和流动的场所和媒介。

不同投资主体间产权的交易主要借助于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股东通过在证券市场上的买卖,对不同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衡量与选择。

企业法人治理的激励机制的安排与实现,一方面要以企业的经营绩效为标准,这与证券市场上股价的变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股票期权等激励的实现,也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变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企业家市场的存在,一方面为企业选择经理人提供了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在位的经理人造成压力,这无形中加强了对经理人行为的监督,所以,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与优化,离不开资本市场和企业家市场的发育。

5.法人治理结构与利益相关者近些年,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对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人力,包括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与土地设备一样是一种生产资源,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人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单个股东不了解企业内部信息,会失去监管企业经营者的动力,而公司内部职工,利益与企业息息相关,又掌握较多的企业内部信息,所以,让这些利益相关者参与控制权的分享,对于加强公司的监督是一种更优的选择。

当企业处境艰难的时候,债权人通过对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在干预企业方面比股东的力量要大得多。

企业与其所在的社区,在生产、就业、税收等方面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让这些与企业有关联的经济主体参与企业的监督,有助于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

6.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的不同类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对一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市场导向为主的英、美模式和以主银行制度为核心的德、日模式。

英、美等国过去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股东高度分散,依托庞大而健全的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持股人更关心的是股票的涨落,对公司重大问题的参与方式主要通过股票买卖来实现,即“用脚投票”,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变动对管理者形成较强的约束。

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在经济恢复时期资金非常短缺,公司外部的资本市场又不发达,所以两国选择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强调发挥银行的监督作用。

在德国多是大银行直接持股;日本则是企业间环形交叉持股,主体银行虽不直接持股,但对企业有实际的控制权。

两国的股东的集中、稳定,股票的流动性相对较差。

在法人治理的目标上,美、英等国的股份公司注重公司外部权益(股东权益),以股东为中心,以盈利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并尽可能多的分红,它忽视了公司的控制权。

德、日等国的股份公司则非常注重企业内部的控制权,以总经理为中心,重视公司的发展,在扩大市场占有率,开发新产品,新领域等方面投资较多,它忽视的是所有者权益,股息率一般较低。

法人治理结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地区,处在不同成长期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都不尽相同,它不光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政治、法律、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对企业具有重要影响,家族制企业更强调控制权的集中性,高科技企业则注重对科技人员和经理人的激励机制。

在美国,金融机构作为重要股东的作用正逐步增强,而在日本,主银行体制的中心作用正在削弱。

三、现代公司制度对传统公司运营机制的改进1.产权制度不同传统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其产权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边界,从理论上讲企业的资产属全民所有,但并未采取国家所有的形式,实际上人人都不关心资产的增值,甚至对资产的严重流失也无人过问(无权过问)。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建立了明晰的出资人制度,国家将国有股权委托给专门机构进行代理,企业拥有了法人财产权,要对法人财产的增值和企业的债务负责,这种产权制度的创新,使我国企业真正地确立了法人地位,为企业搞活经济奠定基础。

2.企业组织形式不同传统企业,实质上仅仅是个工厂,甚至是生产车间,而不是真正的企业。

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的设立既不科学,也不规范。

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主要采取公司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机构之间,形成信托委托和被委托。

相互制衡和相互约束的法律关系,从制度上保证了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形成一闭合回路,从而实现企业决策的权威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