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素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生活素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

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

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

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

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在农村小

学数学教学中,怎样选择、使用生活素材才能促进有效学习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讲

一讲:

一、扑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

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可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了,大家走进校园,你

会看到校门口两旁摆放着许多盆花,你知道每边有多少盆花吗?两旁一共有多少盆花

吗?”“今天大家刚来学校,互不认识,你知道我们班的每组各有几个同学吗?全班一共有多

少个吗?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吗?全校又共有多少人吗?我想大家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暂时还

不知道,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了解到会计算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家有信心学好它吗?”

二、创设生活情镜,突出主导地位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

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

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

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

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

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

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

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三、结合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比如“游戏”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也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他们经常用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玩,所以在教学“可能性”“公平性”这些内容时,学

生凭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悟出这样决定谁先玩公不

公平的道理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四、亲历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学会数学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之后,可以出示一块不规则的橡皮泥,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在学生的讨论中,一定会出现“把橡皮泥变成长方体”或“把橡皮泥放在水中”等想法,这时教师同时将学生的想法演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橡皮泥是怎样变形的;接着可以出示一杯水,再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这杯水的容量。最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橡皮泥与水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在讨论中抽象出这些物体的转化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将未知归结为已知的条件中去。当一节课结束时,全体学生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高高兴兴地、不带一点遗憾地走出教室。无可否认,这节课确实解决了问题,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但这是理想中的教育吗?对于当今的创新教育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每节课结束时,应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提供一点素材,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课前、课后,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师还可以结合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可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和地板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让学生自己到校外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探究学习的习惯。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