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保健学导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食疗
饮食治疗——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疾病的饮食治
疗,是传统医学治疗疾病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特色之一。
Baidu Nhomakorabea原理:扶正祛邪。 意义: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小、简便易行、行之有效、
易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的特点。特别是慢性病、孕妇、小儿
及老年性疾病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即使 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也需要食疗的配合和支持。 几点说明: A、历代治病,首重食疗:食疗与药疗;食疗与医生水平。 B、近代提出了“天然疗法”:近代医学进步与缺陷同存。 C、药物治病,需配合食疗:“三分治疗,七分疗养。”
3、药膳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A、坚持以食物为主,以实用(食用)为 前提; B、配伍中药的选择,应以“食用”和 “安全”为前提; C、寓医与食,重视烹调方法对药膳的影 响; D、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确评价药膳 在食养和食疗上的作用。
四、中国饮食保健学与中国传统医学
1、中国饮食保健学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 分支; 2、中国饮食保健学的建立,填补了中国传统 医学学科门类的一个空白; 3、中国饮食保健学的建立,更好地反映了传 统医学中的一个特色和优势。
肾 中 精 气
女性
0
肾 中 精 气
7
14
21
28
35
42
49
男性 年龄
0
8
16
24
32
40
48
56
年龄
所谓辨体,就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表现和体征,并结合先天 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居及天时地理、社会环境等方面 的因素,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的体质。 辨体施食,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原则,并 依据其原则选择相应的食物,再按照配方的原则,制定相应 的食谱,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辨体是确定饮 食养生的前提和依据,施食是制定养生的原则。 辨体施食在饮食保健学中的意义:是正常人饮食养生的基本 法则。 强调了个体的差异性,加强了个体的针对性。
思
考
题
1.关于中国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的较。
2.阐述中国饮食保健学与中国烹饪科学的关系。 3.你对药膳是如何认识的?
第二章 中国饮食保健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饮食保健的起源
一、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饮食保健活动; 二、用火熟食是人类饮食保健史上的一大飞跃; 三、酒的发明是对饮食保健的一大贡献。
(3)对膳食结构的论述
《素问· 脏器法时论篇》指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 益气。” 这是世界营养学史上最早 根据食物的营养作用对食物进行分 类,并认为膳食应以上述四类食物 为主组成,进而用于指导人们饮食 生活的记载,是我国古代营养学领 域的一大发现,它对于指导人们保 持合理的平衡膳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 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最 全面的膳食指南,在世界上都有着 较为广泛的影响。
•(5)对食物性能的论述
在食物性能理论上,《黄帝内经》提出了“气味学说”、 “五味调和说”等。 关于对食物四气的论述:四气的作用: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6)对饮食营养基本法则的论述
有关饮食营养基本法则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总体 概括为“食饮有节”(《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提出了调理阴阳、三因制宜、谨和五味的饮食营养法则
第二节
历代饮食保健学的发展概况
一、西周至秦汉时期
1、在医政制度上设臵专门的“食医” 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师。 2、《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医学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医学的 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 仅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理论基 础,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也确立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 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国传统饮食营 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内容
可分为食养与食疗两大部分。 1、食养
饮食养生——以正常人体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体质、不同 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和区域以及人体在适应外界环境 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生理反映、不同职业人群、不同疾 病康复阶段的饮食养生,进而达到防病、强身、健体、益寿 的目的。 原理: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及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 意义:是人体养生之本。 内容十分丰富:如聪耳、明目、养颜、益智、安神等。
第一节 概念与内容
3、几点说明: A、历史悠久:产生于中国的古代 B、思想观念:“医食同源”、“药食同用” C、医学理论:中医理论 D、特点:实践性与应用性 E、营养学: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学 F、其它提法:中医饮食保健学、中医食疗营 养学、中医营养学、中国药膳学、中国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中医饮食营养学等。
2、《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食物本草学专著。 对食物本草学的贡献 (1)是我国第一部以“食疗本草”命名的食物本草学著 作; (2)补充了唐初以前本草学中所未收录的食疗食物; (3)阐述了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妊产妇及小儿饮 食宜忌等。
3、其他文献
《食医心鉴》等。
对于饮食保健学的贡献:
(1)对饮食养生意义的论述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 平人气 象论篇》)。
(2)对预防思想与饮食养生的论述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 逆顺篇》也指出“上工治未病, 不治已病。”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 在预防医学中,饮食营养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明清时期 1、《随息居饮食谱》 《随息居饮食谱》为清代王士雄所撰,是一部实用性较强 的食疗保健食谱。 2、《调疾饮食辩》
《调疾饮食辩》,又名《饮食辩录》,简称《饮食辩》, 为清代章穆所撰,是一部价值较高的食物本草学著作。 对食物本草学的贡献 汇集食疗食物600多种,采摘诸说,发表己见,修订错误; 有食物,有配方,实用性较强。 3、其他文献:《食物本草》、《医学衷中参西录》、 《老老恒言》等。
(4)对消化生理的论述
在消化生理上,《黄帝内经》提出了“脾胃学说”。 由于脾胃在消化生理上的重要作用,故又称“脾胃为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实际上是从理论高度概括了脾胃在饮食营养 消化生理上的重要意义,这在传统饮食营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即 强调饮食营养,必须首先重视脾胃的运化功能这一内因,必须以脾胃 为本,重视保护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人体饮食营养的消化、 吸收和输送,这对于解决在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今天为什么仍然存在 着的许多营养不良性疾病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并正在影响着近代 营养科学的发展。这种饮食营养以脾胃为本的思想也构成了中国传统 饮食营养科学的特点之一。 此外,《黄帝内经》还对消化病理进行了论述。
第二节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中国烹饪学与中国饮食保健学 中国饮食保健学必须与中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
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中国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
1、联系:研究的内容与目的相同。 2、区别: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各自具 有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中国饮食保健学:
A、属于东方传统医学的范畴,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B、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 C、以医疗保健实践为基础; D、以人为本; E、强调无病强身,即病首先注视食疗; F、内容丰富而广泛; G、是我国在营养学领域研究的强项和优势 H、不足:微观研究、量化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 术进行实验室研究等方面。
(9)其它有关论述
除上述内容以外,还有饮食卫生、饮食营养与疾病等方面
的内容。
《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营养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
3、《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经典著作,收载了许多食 疗食物,反映了中国传统医学“药食同源”的思想。 4、其他有关文献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所撰,伟大贡献在于确立 了辨证论治的原则。
中国饮食保健学
Chinese Dietetic Healthcare
上
篇
总
论
第一章
中国饮食保健学概述
一、概念 1、保健 2、中国饮食保健学 中国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即中医学) 理论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 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 及防治疾病关系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三、宋元时期 1、《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为元代忽思慧所撰,全书贯穿了“医食同 源”的思想,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饮食保健学专著。 全书附插图20多幅。 对饮食保健学的贡献 (1)是一部注重医、食结合的,实用性较强的第一部饮 食保健专著; (2)重视烹饪加工,也是一部保健食谱; (3)记述了少数民族的食品,丰富了食药资源; (4)强调妊娠、乳母、饮酒等食忌; (5)重视饮食卫生。 2、其他文献:《寿亲养老新书》等。
四、关于食物外用
五、历史地看待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饮食保健学与中国烹饪学的关系
1、中国饮食保健学与中国烹饪学 A、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B、中国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色、香、味、形 + 食养(食疗) = 中国烹饪 D、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对食疗的论述
A、以食治疗疾病:
B、食物配伍药物治疗疾病: 已具有了“药膳”的含义,所载配方可谓是 最早的食疗药膳方。 C、使用药物治疗或针刺治疗的疾病也需要食
养或食疗的配合和支持:
D、以酒疗病与药酒:
(8)对食忌的论述
《黄帝内经》在强调饮食营养之宜,即“食宜”的同
时,还从另一个方面论述了饮食之忌,既“食忌”,从而 形成了中国传统饮食营养学中特有的“食忌学说”。
一、饮食保健学研究的兴起与普及 学科分化的条件:社会需求与学科研究的深入。 二、高等教育中中国饮食保健学课程的确立 1983年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创办; 1987年中医养生康复高等教育专业的开设; 2000年中医学——营养食疗专业方向的开设等。
第三节 饮食保健学的现代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西方近代营养学:
A、属于西方近代医学的范畴; B、从微观着眼; C、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 D、以营养素为本; E、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F、不足:局限性等。 发展方向:两个体系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建立新 的饮食营养保健学。
三、中国饮食保健学与药膳学
1、药膳的概念 药膳是指以食疗食物为主,或配以适当的药 物,通过烹调加工,制作成具有食养或食疗作用的 美味佳肴,属于中国饮食保健学研究的范畴。 2、药膳的种类 主要是指烹调食品,如汤、羹、粥、菜肴、 面点等。此外,从广义药膳的概念出发,还包括了 茶、酒、汁、蜜饯食品、糖果等食品。
三、相关概念
1、食补
利用饮食物来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及津液和肾
精,是食养和食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食补的方法:清补、平补、滋补、峻补、温补、 缓补等。 避免盲目进补或滥补。如人参等。
2、食忌 又称饮食禁忌、忌口、禁口,是指根据养生或 食疗的需要,避免或禁止食用某些与养生或食疗不 利的饮食物,是食养和食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几点说明: A、中国饮食保健学的特点之一; B、强调对食物认识的两点论——宜忌观; C、是有条件的; D、内容丰富:发物禁忌、体质禁忌、疾病禁忌、 食物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时令禁忌等。
第二节
辨体与辨证施食饮食保健观
辨体与辨证施食饮食保健观是传统医学中辨证施治的 基本原则在中国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辨体施食 体,即体质,是指人体由于受到先天禀赋和后天各种因 素的影响,在其长期的生、长、壮、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的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适应能力上综合的、相对 稳定的特殊性。
二、晋唐时期
1、《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撰。 全书共三十卷,其中第二十六卷为“食治”专卷,是我国 最早的有关“食治”的专卷(论)。 对饮食保健学的贡献 (1)首设“食治”专卷,强调以食治病; (2)汇集食疗食物162种,阐明其性味功效; (3)对防治营养缺乏性疾病的突出成就; (4)重视饮食养生; 此外,对老年养生、妇幼保健、四时养生等都有论述。
整体饮食保健观
辨体与辨证施食饮食保健观 脾胃饮食保健观
第三章 中国饮食保健学的特点
第一节 整体饮食保健观
整体饮食保健观是传统医学中整体观 念在中国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在饮食保健学中的意义—从机体整体 上来考虑饮食保健。 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在 饮 食 保 健 学 中 的 意 义 —“ 因 时 制 宜”、“因地制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