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与赏析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诗: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翻译及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因为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临江仙-送钱穆父翻译赏析
临江仙-送钱穆父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临江仙-送钱穆父翻译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赏析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参考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什么意思?
⼈⽣如逆旅,我亦是⾏⼈什么意思?“⼈⽣如逆旅,我亦是⾏⼈”是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中的末句。
当时苏轼在杭州为官,友⼈钱穆⽗北⾏途经杭州,苏轼前来相送时写的。
全诗没有离别愁绪,⽤⼀种旷达洒脱的语⽓谈笑风⽣,从叙事到抒情,都表现了诗⼈豪放乐观的⼈⽣态度。
“⼈⽣如逆旅,我亦是⾏⼈”在安慰友⼈的同时,也表现了诗⼈在⾯对⼈⽣失意时的乐观态度。
⼀别都门三改⽕,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笑作春温。
⽆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淡⽉微云。
尊前不⽤翠眉颦。
⼈⽣如逆旅,我亦是⾏⼈。
(尊通:樽)译⽂及注释译⽂⾃从我们在京城分别⼀晃⼜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辗转在⼈间。
相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如古井⽔不起波澜,⾼风亮节象秋天的⽵竿。
我⼼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之时云⾊微茫⽉⼉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冲着酒杯太凄婉。
⼈⽣就是⼀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了⼜停。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作词调。
⼜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连环》。
敦煌曲两⾸,任⼆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是对有才德的男⼦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古代钻⽊取⽕,四季换⽤不同⽊材,称为“改⽕”,这⾥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喻内⼼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
翠眉:古代妇⼥的⼀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的眉⽑。
颦:皱眉头。
逆旅:旅店。
以上就是“⼈⽣如逆旅,我亦是⾏⼈”全诗以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助⼤家加深理解。
⼈⽣如逆旅,我亦是⾏⼈意思就是⼈⽣是⼀场艰难的旅程,我也是那匆匆前进的⾏⼈。
临江仙送钱穆父翻译赏析
临江仙送钱穆父翻译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翻译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前言】《临江仙·送钱穆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
表达了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翻译】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意思_全诗赏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出自宋代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及注释】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翻译及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1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
一别都门三改火全诗及译文
一别都门三改火全诗及译文
一别都门三改火全诗:
临江仙·送钱穆父
【作者】苏轼【朝代】宋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居。
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临江仙送钱穆父翻译赏析
临江仙送钱穆父翻译赏析《临江仙·送钱穆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前言】《临江仙·送钱穆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
表达了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翻译】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鉴赏】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赏析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1〕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2〕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3〕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4〕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5〕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6〕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7〕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8〕筠:竹。
〔9〕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10〕颦:皱眉头。
〔11〕逆旅:旅店。
【参考译文】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波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赏析】“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那么亦不用哀愁。
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那么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意思-全诗赏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意思|全诗赏析出自宋代苏轼的《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
相逢一笑时依然像般的温暖。
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亮节象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
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
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作者:佚名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
《临江仙·送钱穆父》的诗意与鉴赏
《临江仙·送钱穆父》的诗意与鉴赏《临江仙·送钱穆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聚,赞赏友人面对坎坷奔波时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风节;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与友人分别,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超旷之思。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临江仙·送钱穆父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这首词是在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今属浙江)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而作。
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
所以以此词赠行。
原文:《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诗意: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鉴赏答案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及鉴赏答案《临江仙·送钱穆父》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临江仙·送钱穆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只是匆匆过客。
《临江仙·送钱穆父》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
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诗词译文及鉴赏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诗词译文及鉴赏《临江仙送钱穆父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风格,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表达了旷达洒脱的独特风貌。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关怀到大家!《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照旧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临江仙送钱穆父》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快乐时照旧像春天般的温和。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座旅店,我只是匆忙过客。
《临江仙送钱穆父》解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和。
古井:枯井。
比方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舍,旅店。
《临江仙送钱穆父》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风格,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表达了旷达洒脱的独特风貌。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赏析|全诗|原文翻译送钱穆父(苏轼)《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送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原文临江仙送钱穆父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⑴钱穆父名勰,又称钱四。
元祐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祐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祐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⑵改火古时钻木取火,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称为改火。
后来以改火指一年。
三改火:即过了三年。
《集解》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
⑶无波二句化用《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是秋竹句。
古井无波:古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
节:竹节,比喻人之节操。
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
⑷尊酒器。
翠眉:用黛螺描画过的眉。
颦:皱眉。
宋代官吏宴饮,多有官伎歌舞侑酒,这里表面是劝歌伎不要悲伤,实际上是劝慰友人不必哀愁。
⑸逆旅:客舍鉴赏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临江仙·送钱穆父》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临江仙·送钱穆父宋代:苏轼原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通:樽)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店。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译文】
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世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天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不要端着酒杯愁眉不展了。
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敦煌曲两首,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定名《临江仙》。
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
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州(今浙江绍兴)。
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
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
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
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
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
古井:枯井。
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
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
颦:皱眉头。
逆旅:旅居。
常用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词。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
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
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
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
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
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
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
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
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
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
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
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今属浙江)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而作。
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
所以以此词赠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