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大二第二学期

名词解释:

吴中四杰

指明代初年活跃于苏州城北地区的四位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b ēn 。他们主要在元代末年儒教衰弱、思想自由的环境下,过着过着悠游自在的生活,从事无拘无束的创作,以大量的诗篇表现元末生活的实际,和元明交替的时代乱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他们在元末即元明交际的作品,成为明初诗坛文治的象征。入明以后,创作上少有佳品。

台阁体

台阁体是明代前期的一种诗文潮流,因其代表作家多为馆阁重臣,其中杨荣、杨浦、杨寓分别官至文渊阁、武英殿、华盖殿大学士,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明前期盛行了五十多年,直到茶陵派出现。其影响后逐渐减小。台阁作家生活平淡、修养全面、技巧高超,故作品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是明前期一般形式主义潮流。

明代中叶茶陵派

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代表的创作诗派,包括谢铎、张泰、陆釴y ì

、邵宝等人。他们主要来自中下层地主家庭,生活接触面略广于台阁体的

主要作家,强调诗文创作需有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气象。主张以山林之气纠正台阁之偏,以写出心领神会的意蕴。尽管李梦阳也是台阁重臣,但其主张和实践在台阁体走向衰弱之际,具有重要的振兴价值,引导了明中叶复古思潮的到来。

前七子

指明代中叶后期登上文坛仕途的一批青年才俊,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包括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他们收到茶陵派的启迪,强调学习盛唐诗歌和两汉散文,吸取民间创作营养,注重真实生活和真实情感的表达,形成了一般复古创作潮流,彻底结束台阁体的影响,并在创作上将明代诗歌推向高潮。但由于取经过窄,而为后人诟病。

后七子

继前七子之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徐中行h án ɡ

、宗臣、吴国伦、谢榛zh ēn 继续高举复古大旗,不仅坚持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念,更明确对宋以后的诗歌和魏晋以后的文章持否定态度。尽管个人主张不完全相同,但泥古的缺陷普遍存在,为时人诟病。但后七子的创作实际与理论主张有着明确的差异。其创作实际在晚明诗文领域值得尊重。

《四声猿》

其本意指四处小戏,是明代中叶徐渭的杂剧作品,分别是《狂鼓史》、

《玉蝉师》、《雌木兰》、《女状元》。借前代故事讽当今社会,不仅是对名教的批判,还有对伪神权的揭露、讽刺。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社会高层,于游戏笔墨中嘲弄了皇权宗教的虚伪与残暴,是明代中后期短琴杂剧的杰出代表。

《南词叙录》

相传为徐渭所著,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记载了明初南戏的专著。其主要内容是早期几部南戏基本故事情节和演出状况,后世学者据此可以勾陈南戏史变,并了解南戏向传奇过渡的概况。是研究南戏和传奇发展的重要史料。

吴江派

是指晚明时期活跃在江苏吴江地区的一个戏剧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沈璟、吕玉绳、王骥j ì

德、吕天成、祁彪佳等,他们的戏剧创作主要反映正常生活,以昆腔演唱,强调格律忽视词彩,同时对于声腔格律和剧作的研究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沈璟的《属玉堂传奇》、沈璟与吕玉绳以昆腔改变的《牡丹亭》、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在明代戏剧创作和研究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沈汤之争

是戏剧史上的一桩公案。主要矛盾集中在编剧的词彩、格律偏向于曲

种的选择上而并非沈璟与汤发生争论。沈璟强调格律,湖中作品的舞台效果,而汤强调词彩、情韵。沈、吕以昆山腔改编《牡丹亭》,引起了汤的不满,对此有所争论。这就被成为沈汤之争。但实际上汤的作品用宜黄腔,用临川方言并不成功。以昆山腔改变之后,不仅使昆山腔有了一个好剧本,也使得《牡丹亭》舞台生命力极度增强。

临川四梦

指汤显祖的四部传奇剧本,分别是《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是以艺术形式展现汤对社会人生特别是对至情的认识,表达了他以戏曲救世的愿望。这其中的《牡丹亭》代表了明代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童心说

“童心说”是晚明福建晋江人李贽的文学观点。作为晚明思想解放的先驱人物,李贽继承并发扬王学左派的思想精神、民族精神,批判程朱理学的假道学。并在文学创作上强调表现“绝假存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也就是所谓的“童心”,也就是缘情而作,有感而发。不必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文学中表现真实的社会与人生,并注重真性情和人性化,如《水浒传》、《西厢记》充分展现本心。故而是天下至文,这对于晚明文坛的走向特别是个性化小品的繁荣有重大影响。

“公安派”

指晚明以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的门派。他们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模拟剽窃,追求平淡浅俗的诗文风格。并对以个人的情趣、学术、人生体悟以朴实无华之笔加以表现,真正写出了胸臆。但是三袁身边的部分作家及后学诗文创作过度口语化,脱离了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雅故灭裂、鄙俚公行,为时论所诟病。

“竟陵派”

指晚明湖北竟陵人钟惺x īn ɡ

、谭元春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在理论主张上收到公安派的影响。同样强调性灵、反对泥古,但竟陵派强调高雅冷僻,表达幽情单绪、奇情别趣、孤怀孤旨,追求朴素幽真的艺术趣味和孤峭的风格,不仅在创作上实践,还编纂了《古诗归》《唐诗归》以供借鉴,也因过度强调奇绝而为时人诟病。

梅村体叙事诗

梅村,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号,“梅村体”叙事诗特指明亡之后吴伟业写作的长篇叙事诗。其基本特征是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以歌行体的形式讲易代之际的重要人物、事件,不动声色地加以描绘,于字里行间寄寓了诗人的态度,有如春秋笔法并常采用对举手法,尽吞吐之妙,融音律之美,寄忧患之情,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叙事诗。

阳羡词派

过去所称的阳羡,就是现在的宜兴。“阳”是指清代初年在江苏宜兴兴起的一个诗派,主要作家是陈维崧为代表的以及兄弟、子侄及门生故旧为主要作家的一个宜兴词人群。他们对明朝文人的悲惨遭遇极为痛心,对清政权的残暴极为不满。以苏辛词风为依傍,在清初词坛上呈现出阳刚激越之气,是清词中兴的第一个标志。

浙西派

指清楚继阳羡派之后,以西冷十子为先导,以朱彝尊等为核心的词作流派。他们从五代北宋词风入手,逐渐走向南宋姜张格律派的道路,形成了家白石而产玉田的写作风气。但于清空之中,融入了更深层的历史思索和社会感慨。因此浙西的词风逐渐走向了西昆词风,部分作品,难以解读。故而说它是清初一个流变的词派。

纳兰性德

清初满洲正黄旗最杰出的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为太傅纳兰明珠长子。作为康熙帝的一等护卫,他经历了家族的荣耀与波涛。更因两任妻子的惨死而伤感愧疚、反省。于长短句中表达了对家族命运的担忧、对扈从生涯的厌倦、对亡妻的怀念与愧疚。在各种情感的煎熬中,耗尽了他的生命。而在词史上,他不仅是最伟大的少数民族词人,更是清词中兴的重要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