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网络行为习惯 提升网络道德素养
网络时代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公民素质

网络时代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公民素质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娱乐消遣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和谐与稳定,也对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威胁。
因此,培养良好的网络公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网络公民素质,首先体现在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上。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同样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这包括不传播违法信息、不进行网络犯罪活动等。
例如,不能在网络上散布虚假恐怖信息、煽动民族仇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
要知道,一旦触犯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应当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其次,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也是网络公民素质的重要方面。
在网络交往中,要尊重他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侮辱诽谤他人。
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不随意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同时,要保持诚信,不传播虚假信息,不进行网络欺诈。
秉持友善的态度,积极传递正能量,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网络环境。
比如,当我们看到他人在网络上遇到困难时,可以给予真诚的帮助和鼓励;当面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时,应以理性的态度进行交流和讨论,而不是恶语相向。
再者,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成为良好的网络公民至关重要。
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
我们需要学会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筛选,不盲目相信和传播。
对于一些来源不明、未经证实的信息,要保持警惕,通过多方面的核实和验证来确定其真实性。
例如,在面对一些网络谣言时,要运用理性思维,通过权威渠道获取准确信息,避免被谣言误导。
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增强对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
此外,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也是培养良好网络公民素质的关键。
网络世界充满了各种诱惑,如网络游戏、网络短视频等。
我们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提升网络素养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提升网络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网络素养的提高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是网络素养的基础。
我们要时刻警惕网络病毒、钓鱼网站等安全隐患,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具体措施如下:1.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修补安全漏洞;2. 使用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并定期更换;3. 谨慎点击不明链接和下载不明软件;4. 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
二、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是网络素养的灵魂。
我们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网络谣言、低俗信息等不良风气。
具体措施如下:1. 不传播、不转发不良信息,自觉抵制网络暴力;2. 不侵犯他人隐私,尊重他人合法权益;3. 不恶意攻击他人,保持文明上网;4. 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
三、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网络信息繁杂,我们要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信息辨别能力的建议:1.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权威、可靠的信息来源;2. 阅读新闻时,关注多个渠道,不偏信一家之言;3. 分析信息来源,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权威性;4. 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盲目相信网络传言。
四、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技能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是网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的建议:1.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网络攻击手段;2. 学会使用安全工具,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3. 关注网络安全动态,了解最新安全趋势;4.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关注网络素养教育网络素养教育是提升网络素养的关键。
我们应关注以下方面:1. 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网络素养,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2. 学校教育:学校要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3. 社会教育:媒体、企业等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网络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现状与培育对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现状与培育对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
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举止,关乎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程度。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培育对策。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现状分析1. 沉迷网络,游戏成瘾随着网络游戏的风靡,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甚至因此耽误了学业。
他们整天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2. 泛滥的网络暴力在互联网上,有一些大学生因为某些个人观点或是情绪化问题,容易发表一些语言攻击性极强的言论,恶意攻击他人。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网络道德,不仅破坏了网络环境,也伤害了他人的感情。
3. 盗版盗唱现象普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电影等娱乐产品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一些大学生为了图便宜,频繁下载盗版音乐、电影等,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违背了网络道德。
4. 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在互联网上,大学生经常涉及到个人信息的上传和分享,他们对于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加。
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安全构成了威胁。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大学生在网络道德素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网络环境和风气。
亟待采取措施,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二、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对策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文明意识和道德素养。
可以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网络道德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强调网络言行需要负责任,涵养网络良好风气。
2. 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学校可以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做出清晰的规定,对于违背网络道德规范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
网络时代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

网络时代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学生上网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0年第26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19岁以下的网民(学生)已占32.8%。
同时,青少年由于上网引起的各种道德与违法问题也日益突出。
而我校的调查也显示,经常上网的学生占28.7%,上网成瘾的学生也在8%左右,学生上网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因此,如何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成了当务之急。
而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就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素养问题的提出网络是一个对学生充满诱惑力的神奇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可以任意驰骋,无拘无束。
学生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伴随着产生。
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由于学生上网而造成的学习与生活上的问题。
1.互联网冲击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互联网是一个相对开放的信息平台,内容丰富却良莠不齐,一些黄色的、暴力的、隐晦的、反动的、虚假的信息也充斥其中。
青少年一旦接触这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就会造成其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错位与迷惘。
2.网络虚拟世界使学生脱离现实,荒废学业。
与现实社会的学习与生活不同,虚拟世界往往能填补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空虚、失落与自卑,满足青少年的表现欲与成就感。
正因为这样,不少青少年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能自拔。
以至于放弃学业、放弃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3.青少年与网络相关的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针对青少年实施的诸如诈骗、拐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暴力、低级庸俗信息对青少年的毒害。
据有关调查显示,近九成的网站含有不良信息,一半以上的网站含有“色情”方面的内容。
二、如何在网络条件下重视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说网络时代对我们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与行为的方法与建议

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与行为的方法与建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小学生们越来越早地接触到了网络世界。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小学生群体中。
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
因此,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与行为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与建议,帮助家长和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一、培养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要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与行为,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小学生应该明白网络并非虚拟的世界,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
网络上的言行举止同样需要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 引导小学生正确理解网络的作用和意义。
网络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沟通的工具,但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2. 培养小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思维。
小学生应该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3. 鼓励小学生关注网络上的正能量。
在网络上,存在着许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主动寻找这些内容,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授网络安全知识网络安全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网络行为的重要一环。
小学生应该了解网络的安全隐患,并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以下是一些教授网络安全知识的方法与建议:1. 教授小学生如何创建安全的密码。
密码应该由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长度要足够长,并定期更换。
2. 告诉小学生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他们应该明白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并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站或平台上填写个人信息。
3. 教育小学生正确使用隐私设置。
他们应该学会设置个人账号的隐私权限,避免个人信息被他人滥用。
4. 告诉小学生不要随意下载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
他们应该学会辨别可信的软件来源,并遵守软件的使用规定。
三、引导积极参与网络社交网络社交是小学生们经常参与的活动,但是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网络社交意识。
以下是一些方法与建议,帮助小学生正确参与网络社交:1. 教育小学生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引导用户规范网上行为 培育网络道德风尚

引导用户规范网上行为培育网络道德风尚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使用,一些不良行为和不文明现象也随之出现,给网络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引导用户规范网上行为,培育网络道德风尚,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首先,提升用户的网络素养是培育网络道德风尚的关键。
网络素养包括对网络的正确使用和判断能力,了解网络规则和道德准则等。
我们应该加强对用户的网络素养培训,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课程,帮助用户了解网络中的规则和道德标准,并掌握正确的上网技巧。
只有当用户具备了一定的网络素养,才能更好地遵守网络道德,减少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次,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和监督机制也是引导用户规范网上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但自由并不代表无序。
针对网络中的各种不良行为,我们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这包括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制定相应的规范和准则,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引导用户自觉接受批评和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共识。
此外,引导用户规范网上行为还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来实现。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载体,如广告、公益活动等,向用户普及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和正确的网络行为。
通过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
另外,加强家庭教育也是培育网络道德风尚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庭是孩子性格和行为的重要塑造者,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和了解网络道德,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网络道德的第一课堂,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总之,引导用户规范网上行为,培育网络道德风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提升用户的网络素养,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等手段,我们可以共同为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而努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网络道德的倡导和实践,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空间。
网络安全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提高网民素质

网络安全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提高网民素质网络安全是当今数字化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稳定,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并提高网民素质。
本文将从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提高网民素质两个方面来探讨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网络道德建设是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道德观念的缺失和网络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安全与健康发展。
因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提高网民素质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所在。
首先,学校教育是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将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理念和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网络道德规范、开展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
其次,家庭教育对于网络道德建设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该和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教育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上网时间和规则,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另外,社会各界也应发挥积极作用。
网络服务提供商、社交媒体平台等相关机构应加强自律,制定并执行网络道德规范。
同时,公众媒体可以通过提供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文明宣传等形式,引导广大网民维护网络秩序,提高网络道德观念。
提高网民素质提高网民素质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之一。
网民素质的提高将有助于网民正确使用互联网、识别网络风险,从而减少网络安全威胁。
首先,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是提高网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可以通过刊发宣传材料、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民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其次,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网络安全教育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员工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倡导绿色上网和文明网络行为也是提高网民素质的重要方面。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社会实践报告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社会实践报告一、前言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社会实践报告。
让我们来搞清楚什么是网络道德文明素养。
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尊重他人,不传播谣言,不侵犯他人隐私,不泄露国家机密等等。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网络环境更加和谐美好。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的重要性1. 提升个人素质提高网络道德文明素养,可以让我们在网络世界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也能让我们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2. 保护个人隐私在网络世界里,我们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
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网络道德文明素养,就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所以,提高网络道德文明素养,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3. 维护网络安全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它的影响却是现实的。
如果我们在网上传播谣言、发布不良信息,就会破坏网络环境,影响网络安全。
所以,提高网络道德文明素养,有助于维护网络安全。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1. 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迷惑。
要学会自我约束,不参与传播谣言、发布不良信息等行为。
2. 学习法律法规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这样,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就能依法行事,避免触犯法律。
3.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也能锻炼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我们的网络道德文明素养。
4.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网络世界并不是现实世界的替代品。
在网络世界里,我们也要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不传播谣言,不侵犯他人隐私等。
四、结语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网络环境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如何培养网络道德意识与行为习惯

网络道德是指在进行网络活动时,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规范,以维护网络秩序,保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在网络社会中,人们应该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以维护网络秩序,保护网络安全,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首先,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必须了解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容。
网络道德规范包括:不得侵犯他人隐私,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不得传播不良信息,不得进行网络欺诈等。
其次,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必须学会如何在网络社会中与他人交往。
在网络社会中,人们应该尊重他人,不要使用侮辱性语言或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
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最后,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必须学会如何在网络社会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网络社会中,人们应该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以防止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取。
总之,要培养网络道德意识与行为习惯,必须了解网络道德规范的内容,学会如何在网络社会中与他人交往,以及学会如何在网络社会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社会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秩序,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浅论网络德育教育

浅论网络德育教育网络德育教育是一种面向网络时代的特殊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网络社会责任感。
网络德育教育不仅涉及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还包括关于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网络谣言辨别、网络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内容体系以及实施策略进行浅论。
一、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1.网络安全性的重要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社交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网络也伴随着各种安全隐患,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等。
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提高警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2.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但也是一个信息泛滥、价值多元的空间。
在网络上,学生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受到诸多考验,因此需要通过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拒绝网络欺凌、谣言传播等不良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网络公民。
3.提高网络社会责任感网络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每个网络用户都应该为网络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络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助力网络空间的繁荣与发展。
1.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包括网络诈骗防范知识、网络隐私保护知识、网络病毒防范知识等,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包括网络欺凌防范知识、网络谣言辨识知识、网络侵权防范知识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拒绝网络恶习,维护网络秩序。
包括网络参与意识培养、网络表达能力培养、网络协作能力培养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有益的网络公民。
1. 整合课程资源学校可以整合网络德育教育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教学课程。
如何帮助青少年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和参与引导,提高他们的网络伦理素养?

如何帮助青少年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和参与引导,提高他们的网络伦理素养?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们在网络世界中的时间越来越多。
然而,正因为网络的开放与自由,一些不良信息与行为也随之滋生。
为了确保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健康、安全地成长,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引导他们参与其中,并提高他们的网络伦理素养。
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青少年通常缺乏对网络世界中行为规范的认识,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学校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增加网络道德相关的课程,以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遵守道德规范。
•家庭教育: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网络世界中的道德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信息与行为。
•社区活动:组织网络道德讲座、座谈会等社区活动,提高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认知。
2. 提供正面引导和榜样青少年容易受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与行为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正面引导和榜样:•榜样塑造:推崇网络道德规范合格的个人或组织,让青少年学习他们的行为模式。
•积极引导:提供有益且积极向上的网络内容,引导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追求健康、积极的成长。
3. 鼓励积极参与网络伦理文化建设青少年在网络伦理文化建设中的参与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方式:•广告宣传:利用媒体资源和广告宣传,普及网络伦理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
•网络平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平台,通过规则制定和用户培训来引导青少年。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内部建立网络伦理文化,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结论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供正面引导和榜样,以及鼓励青少年参与网络伦理文化建设,我们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参与其中,并提高他们的网络伦理素养。
只有青少年具备了良好的网络伦理素养,才能在网络世界中健康成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减或添加。
网络时代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网络时代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一些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和谐与稳定,也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造成了威胁。
因此,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至关重要。
良好的网络道德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人们遵循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保护隐私、不传播有害信息等方面。
那么,在网络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呢?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我们在网络中的行为同样反映了我们的道德品质。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世界里,都要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不随意编造谎言、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真实和负责的态度对待网络交流。
其次,增强法律意识也是培养良好网络道德的关键。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
了解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明确自己在网络中的权利和义务。
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
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再者,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在网络交流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避免恶意攻击和辱骂。
当与他人产生分歧时,应以理性的态度进行讨论和交流,而不是通过争吵和谩骂来解决问题。
同时,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
此外,培养自律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网络环境中,没有了现实中的监督和约束,更需要我们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迷于网络。
在发布信息和言论时,要经过思考和判断,不盲目跟风和冲动发言。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
教育也是培养良好网络道德的重要途径。
学生网络素养培养

学生网络素养培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很多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网络安全意识、滥用网络资源、浪费时间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提升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是培养学生网络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教育学生遵守网络安全规范,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下载不安全的软件等。
家庭可以在家长会上组织网络安全专题讲座,并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网络使用规范,监督孩子遵守。
二、引导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丰富多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许多便利,但也存在信息泛滥和虚假信息的问题。
学校可以制定网络资源使用指南,教导学生如何评估和筛选信息的可靠性,引导他们利用正规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网络素养培训活动,教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创新性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果。
三、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年轻人社交交流的主要方式,然而,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使用社交网络的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保持文明礼貌,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不侵犯他人的隐私。
同时,学校还应教育学生正确使用隐私设置,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四、倡导网络道德观念网络道德是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学生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网络道德竞赛等形式,教育学生遵守网络伦理,不进行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家庭也应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五、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管理网络行为管理是培养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网络行为管理机制,制定网络使用规定,明确学生在校园网和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准则和约束。
普及营造文明网络行为规范 提升全民网络素养

普及营造文明网络行为规范提升全民网络素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网络空间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文明、恶劣的行为,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健康与秩序。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提升全民网络素养,亟需普及和营造文明网络行为规范。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并完善互联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网络行为。
对于恶意侵犯他人隐私、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应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从法律层面打击不文明行为。
其次,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如学校课程、宣传活动等,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教育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明辨是非,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避免陷入网络诈骗、谣言传播等风险之中。
另外,媒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媒体机构应加强网络行为宣传,倡导文明上网,提供优质的网络内容。
通过举办网络道德评选活动、发布典型案例等形式,引导公众正确利用网络,营造和谐的网络氛围。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也应积极做出努力。
它们可以增加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信息筛选和过滤,避免各种无效、低俗内容的传播。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应推出更多正能量的内容,鼓励用户积极参与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讨论,促进社交网络成为知识、友谊和思想交流的平台。
除此之外,个人也应积极主动地践行文明网络行为。
每个人都是网络空间的一份子,应当时刻保持良好的网络礼仪。
在发表观点时,应注意尊重他人,并避免恶意攻击和辱骂。
在转发信息时,要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避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
同时,保护个人隐私,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可以预见,只有通过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普及和营造文明网络行为规范,提升全民网络素养。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网络空间的重要性,并且主动行动起来,才能让网络成为一个文明、健康、友善的环境。
让我们共同携手,共建文明网络行为的美好未来。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社会实践报告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的社会实践报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世界也充满了各种诱惑和陷阱,如何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带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二、网络道德的重要性1.网络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网络道德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网络道德关系到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隐私安全,还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网络道德,很可能成为网络犯罪的帮凶,给国家带来损失。
3.网络道德影响人际关系。
在网络世界里,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方式与现实生活中有很大不同。
一个有良好网络道德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问题1.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大多数大学生都认识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随意传播谣言、侵犯他人隐私等。
2.大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诱惑。
在网络世界里,各种诱惑无处不在,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智。
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直播等,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3.大学生缺乏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还不够重视,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网络道德课程,导致很多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模糊不清。
四、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文明素养的途径1.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应该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2.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要被网络虚荣心所迷惑。
如何帮助青少年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和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如何帮助青少年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和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然而,由于缺乏对网络道德规范的了解,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陷入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之中。
为了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网络道德规范,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
了解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网络道德规范是指在使用互联网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不仅能够维护网络环境的良好秩序,还能够保护青少年的个人隐私和权益。
了解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不仅能帮助青少年避免违法违规行为,还能使他们成为网络世界的积极参与者。
如何帮助青少年了解网络道德规范1. 以身作则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成为青少年的榜样,正确引导他们的网络行为。
注重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举止,不传播不良信息,不参与网络欺凌等不良行为。
同时,积极倡导正确的网络道德,与青少年一起探讨网络伦理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世界。
2. 提供相关教育资源学校应该将网络道德规范纳入课程中,通过教育资源的提供,帮助青少年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同时,家长也可以寻找合适的书籍、影片、游戏等资源,与青少年一起学习和探讨网络道德问题。
3. 强调信息真实性和隐私保护教育青少年要善于甄别信息的真实性,不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加强对青少年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告诉他们如何设置强密码,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以保障其个人隐私和安全。
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1. 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通过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如网络环保行动、网络志愿者活动等,让青少年体验到网络的正能量,并培养他们对网络文明的认同感。
2. 传播正能量的网络内容引导青少年创作和分享正能量的网络内容,例如优秀的微博、公众号文章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
3. 教授网络互助技巧鼓励青少年在网络上互相帮助,分享有益信息,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打造学校良好网络公民素养教育方案

打造学校良好网络公民素养教育方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网络世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网络欺凌、虚假信息等。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网络公民素养,学校亟需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教育方案。
一、建立网络道德观念首先,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的培养。
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学生需要明白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他们有责任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信息和交流,避免传播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
二、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其次,增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是打造良好网络公民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
鉴于当前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举办网络安全讲座,教育学生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防范网络钓鱼、病毒攻击等威胁。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网络安全常识学习平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讨论的机会。
三、培养良好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环境中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打造学校良好网络公民素养教育方案的关键也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应该纳入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了解信息背后的生产和流通机制。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资源利用实践,提高他们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
四、倡导健康网络行为网络世界给了学生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但也容易陷入言论暴力和情感依赖等不健康的行为中。
为了倡导健康的网络行为,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引导他们用网络发声,传播正能量。
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行为监管,设置网络行为规范并进行宣传,确保网络行为符合道德伦理要求。
五、建设文明网络环境学校应该积极推动构建文明网络环境,让师生共同参与。
教师可以作为榜样,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网络行为,定期组织网络文明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文明网络氛围。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将网络公民素养付诸实践,主动为网络环境的文明发展贡献力量。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与监管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引导与监管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途径。
网络素养教育旨在引导和监管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形成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
网络素养教育的引导重点在于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教育青少年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使用网络要谨慎,不要泄露个人隐私。
网络空间有时充满了诱惑,青少年要懂得拒绝不良诱惑,不要陷入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音乐的泥潭中。
同时,教育青少年要防范网络上的谣言、网络欺诈等网络犯罪行为,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网络素养教育的监管重点在于教育青少年遵守网络规则,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青少年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网络资源,爱护网络环境。
他们要积极维护网络秩序,不发表网络暴力、网络歧视等不良言论,不传播网络恐怖、网络邪教等有害信息。
此外,青少年还要遵守网络管理规则,不违规使用网络工具,不违规建立网络群组,不违规使用网络地图等网络资源。
网络素养教育要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关键在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青少年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因人施教。
同时,网络素养教育要与时俱进,随着互联网发展的变化,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网络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长要切实关注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关心他们的成长,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素养。
学校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完善网络安全教育体系,提高网络素养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文化,共同推动网络素养教育的深入发展。
总之,网络素养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网络素养教育的引导和监管,青少年将能够更好地使用网络,形成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网络行为习惯 提升网络道德素养

培养网络行为习惯提升网络道德素养关键字:网络行为习惯网络道德摘要: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根基。
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网络行为习惯网络行为是网络社会所特有的交往行为。
同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行为相比较,网络行为具有特殊的涵义,其特殊性表现在:其一,所处的环境特殊。
即处在一种虚拟的现实(又称虚拟实在virtual reality)中。
这种虚拟的现实是由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等构成的网络空间实现的。
其二,交往的方式特殊。
即交往具有“虚拟性”和“数字化”的特点。
网络社会中的交往以符号为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在现实中的直接接触减少,而是简化为人机交流、人网交流。
此时人的存在以虚拟的“网络人”的面目出现。
所处的环境特殊。
即处在一种虚拟的现实(又称虚拟实在virtual reality)中。
这种虚拟的现实是由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等构成的网络空间实现的。
其三,交往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亟待解决。
网络的匿名性同时也导致了随意性。
在互联网缺乏监督力量和手段的情况下,人们只有依靠法律的、伦理的宣传,只有依靠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则来制约这种现象的发生。
显然,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比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具有积极意义,不可否认,在网络社会,虚拟社会中的虚拟交往行为必将对古老的伦理学产生新的影响。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巨大的道德反差,引发许多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不良网络行为习惯产生的危害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在快速步入信息网络时代。
遍布全球并仍向四处延伸的互联网络,逐渐把分处于世界各地的机构、群体和个人,日益紧密地联接、联系在一起,最终的趋势,必将会是把它们共同融入一个新的电子网络世界之中。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素养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素养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
一、网络素养教育的必要性1.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网络素养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教会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避免上当受骗。
1.2 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行为习惯也在不断改变。
网络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养成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如尊重他人的隐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传播谣言等。
只有通过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才能建立和谐的网络环境。
1.3 提升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人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网络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学会有效地搜索和筛选信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2.1 网络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知识是网络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包括个人信息保护、密码安全、网络诈骗防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2.2 网络道德和行为规范网络道德和行为规范是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包括尊重他人隐私、不传播谣言、不恶意攻击他人等方面的规范。
通过学习这些规范,人们可以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建立和谐的网络环境。
2.3 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是网络素养教育的关键内容。
包括有效地搜索和筛选信息、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能力,人们可以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网络素养教育的方法3.1 学校教育学校是进行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素养课程、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网络素养知识,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网络行为习惯提升网络道德素养
关键字:网络行为习惯网络道德
摘要: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根基。
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网络行为习惯
网络行为是网络社会所特有的交往行为。
同现实社会中的交往行为相比较,网络行为具有特殊的涵义,其特殊性表现在:
其一,所处的环境特殊。
即处在一种虚拟的现实(又称虚拟实在virtual reality)中。
这种虚拟的现实是由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等构成的网络空间实现的。
其二,交往的方式特殊。
即交往具有“虚拟性”和“数字化”的特点。
网络社会中的交往以符号为媒介,使得人与人之间在现实中的直接接触减少,而是简化为人机交流、人网交流。
此时人的存在以虚拟的“网络人”的面目出现。
所处的环境特殊。
即处在一种虚拟的现实(又称虚拟实在virtual reality)中。
这种虚拟的现实是由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等构成的网络空间实现的。
其三,交往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亟待解决。
网络的匿名性同时也导致了随意性。
在互联网缺乏监督力量和手段的情况下,人们只有依靠法律的、伦理的宣传,只有依靠个人内心的道德法则来制约这种现象的发生。
显然,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的建设比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具有积极意义,不可否认,在网络社会,虚拟社会中的虚拟交往行为必将对古老的伦理学产生新的影响。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巨大的道德反差,引发许多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不良网络行为习惯产生的危害
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在快速步入信息网络时代。
遍布全球并仍向四处延伸的互联网络,逐渐把分处于世界各地的机构、群体和个人,日益紧密地联接、联系在一起,最终的趋势,必将会是把它们共同融入一个新的电子网络世界之中。
但是,有些网络行为的主体,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会造成下列危害:其一,行为上和心理上的依赖感。
对网络行为主体的当事者,即平时人们所称的“网民”、“网友”或“网迷”来说,他们不仅会在行为上对电脑和互联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比如每天都必定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操作电脑和到网上去“走走看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心理上,也对电脑和互联网络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正如同其他类型的成瘾性一样,人们有时也会沉陷于电脑和互联网络之中,难以自拔。
一旦离开,则会感到怅然若失、百无聊赖。
其二,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基本丧失。
由对电脑和互联网络深深的依赖所决定,沉溺于电脑网络的人,仅仅凭借自身的理性,很难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他们所能做到的,也无非就是“跟着感觉走”,被电脑和互联网络里的各类信息“牵引着”往前走,而至于究竟要走向何处、走下去有什么意义,却都难得有心思去考虑。
情况严重到一定的程度,人们甚至会对做出“下网”和“关
闭电脑”的决定都感到“力不从心”。
受其所处的年龄段的限制,以及相对简单的社会阅历的制约,青少年往往在判断是非和自我保护等方面,不能够做到像成年人那样更为从容地去应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纷扰。
其三,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出现紊乱。
电脑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脑和互联网络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愈来愈紧密地融入普通大众的工作和生活,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一天天地加大,这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但对于那些不能妥当地处理自己与电脑和互联网络这一“常用工具”之间关系的人而言,他们的痴迷,势必会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打乱。
这时,电脑和互联网络,就不仅不能成为提升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手段,反而会起到干扰和破坏作用。
一旦人们沉溺于互联网络,其要“重返”和“回归”原有的生活状态,就变得相当困难。
其四,身心健康受到较严重的损害。
人们一旦痴迷于电脑和互联网络,那么,对他们来说,社会生活中其他的一切,就都失去了价值,就都不再有什么吸引力了。
他们做出的唯一选择,就是每天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端坐在电脑前、徜徉于网络中。
而长此以往,不仅他们的身体机能会发生某种障碍或变异,而且,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对未成年人来说,网络行为失范对其造成的侵害,主要见于人身侵犯、隐私权侵犯和情感侵犯等方面。
研究者提到,在我国,“对青少年网上侵害行为以隐私仅侵犯、情感侵犯和性侵扰较为多见。
盗窃别人帐户密码、偷看他人信件以及利用互联网宣扬别人隐私事件在网上时有发生,对女性进行情感纠缠和性骚扰行为则随处可见。
”
三、提升网络道德水平的重大意义
网络道德:指在网络环境或网络条件下调整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这种规范从其功能来看,就是通过引导和约束网上人和人之间的行为,达到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目的。
社会舆论所公认的网络道德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为民、慎独守法、文明诚信。
“爱国为民”是网络道德基本内涵的基础,是保证“慎独守法”的条件。
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往往会失效,只有恪守“慎独”才能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也才能体现出“文明诚信”。
对中小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培养就是在学校中对中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网络道德的教育,使中小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的观念,并且能自觉地用网络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的教育活动。
对中小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培养进行研究就是要探索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以扩展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即提高学生的自护、自辨、自制、自省能力。
自护——就是学会保护自己,上网有节有度,能避免网络的不良影响。
自辨——就是学会自己判断、辨别网络信息的好坏的能力。
自制——就是学会控制自己,抵御各种诱惑。
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作为猎取不良信息的途径。
自省——就是自己检查和反省自己,反思自己的网络行为,提醒、告戒自己在使用网络时不犯错误。
四、提升网络道德水平的方法途径
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网络素养、能力、道德教育,其主要途径和方法如下:
网络信息素养既然不光是一种技能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那么跟任何手段和工具一样,他们在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为学生道德发
展提供某种历史机遇的同时,也会造成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
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要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陈至立部长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在网络道德发展初期,由于新旧道德规范并存、交替、更迭,从而造成了规范内容的冲突和衔接的脱节,并引发大量的失范行为。
我们现有的用以消除道德失范现象和维护道德秩序的管理、监督、约束、制裁等种种道德法律手段,在网络社会中已遇到严重困难。
现行社会法律、道德等的局限以及各民族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使得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道德、法律、政治上去控制和引导都十分困难。
网络教育,成了世纪之交突现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士群著《网络道德》,2001年5月,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林小妹《网络道德教育要因势利导》,2001年11月,发表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3、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2002年10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4、王丽萍《浅谈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2001年6月,北大附小网站。
5、王经涛、王俊英《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开明出版社出版。
6、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1998年5月,北京出版社。
7、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2003年3月,科学出版社。
8、刘微《网络道德失范挑战德育》,2002年,《中国教育报》。
9、李虎《慎独是网络道德的基本吗?》,2004年4月,博客网站。
10、姚建华袁琳姜歆远《小议网络道德弱化》,2002年12月,新闻前哨网站。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3. 《义务教育法》
4. 《未成年人保护法》
5. 扬州市平山中心小学陆坚《培养道德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6. 《中国教育报》叶莎莎《社会公德在校园学生学会感恩并不能》
7. 嘉兴三中俞国英《抓实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道德素养》
8. 浙江省宁波市曙光小学姚永盛《加强信息道德素养教育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9. 绵阳市御营小学熊正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
10. 北大附小王丽萍《浅谈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