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介绍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根据此次战役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
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平型关战役的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平型关战役的简介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
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
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
平型关大捷ppt
战斗详情
2、乔沟伏击战: 25日清晨7时,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乔沟伏击战打响。日军第5师团 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由东向西 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当敌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叉 路口时,早已埋伏好的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同时开火,步 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的火力倾泻而下。毫无戒备的敌人顿时 人仰车翻,一片混乱。战斗打响后,除了686团居高临下占据一定 的地利优势外,685团和687团的战斗都是在开阔的河谷地带展开的。 3、争夺老爷庙: 老爷庙梁位于乔沟的东北侧,25日清晨乔沟伏击战打响后,这里的 争夺最为激烈。为夺取制高点,敌我双方展开了殊死较量。当敌人 企图抢占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后,686团冲下公路,把敌人切成 几段,并以一个营抢占老爷庙。拿下了这个制高点,居高临下,把 敌人消灭在沟里!
战斗部署
937年9月23日,林彪、聂荣臻在干部会议上,作出初步计划。24 日,友军第2集团军、第6集团军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71师 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的日军出击。 ……全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 缘。343旅之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团,右侧是687团 ,口袋底是第33军之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路并 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队。这一部署使得进攻平型关的敌人完全 处于包围圈伏击之中。八路军同时又以一部从关沟出发,主动接应 郭宗汾的出击部队。
战斗经过
1937年9月中下旬,沿津浦铁路、平汉铁路南下的日军,分别占领 河北沧州、保定等地。沿平绥铁路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占领 天镇、广灵、大同。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 进驻五台的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0师从西面驰援雁门关;第115师从东 面配合友军作战,对从灵丘增援平型关之敌实施攻击。
“平型关大捷”告诉人们,勇气和毅力是抗日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平型关大捷”告诉人们,勇气和毅力是抗日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正是依靠了士兵们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够最终获得胜利。
在这场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中,中国军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敌军进行了英勇的抗击,最终赢得了胜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平型关大捷始于1933年9月25日,日本关东军3万人沿着河上万里,站在渭北的平型关北侧,与即将由八路军1100人组成的冀察警备区军的主力会师。
中国军队面临着不可想象的艰难局面:兵力不足、武器装备相差甚远、敌人人数众多且武力强大。
但是,中国军队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准备着那场即将到来的战役。
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中,士兵们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他们使用着旧兵器,拼命地抗击敌人,甚至以身作则。
这时候,当士兵们看到自己的无畏勇气时,即便是最勇猛的敌人也会感到心慌意乱。
毅力同样是打赢了这场战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品质。
在战役的最初阶段,中国军队处于明显劣势,在虽然受到敌人撤退的影响,中国军队开始有强烈的反击意图。
然而,战役愈加危急,双方的武器装备出现了死局,中国的武器装备没有被摧毁,但也无法再出动了。
然而,中国军队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使用各种方法维持着军火供应。
士兵们用尽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并在前线做好了补给和修补工作。
最终,中国军队以敌我比亚一的惊人差距,击败了日军,获得了胜利,以自己的壮举成为了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一座丰碑。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军队的最好典范。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军队极其坚韧的意志,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之间的互助互爱。
在长期的抗战中,勇气和毅力成为了中国军队战胜敌人的必备品质。
只有在勇气和毅力面前,“硝烟中的玫瑰”,“荣誉的力量”才能真正被释放出来。
平型关大捷告诉我们,在凡事的过程中,勇气和毅力都是必须要有的品质。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堪称是不朽的传说,一次次的战斗,一次次的胜利无不凝聚着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也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真正令人敬佩的军民关系。
平型关大捷
战斗背景
全局背景
战前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但在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之后,仍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 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为速 战速决,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之 内投降。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战斗之一
Hale Waihona Puke 01 战斗背景03 战前准备 05 双方交战
目录
02 战斗序列 04 战斗部署 06 交战结果
07 英雄事迹
09 战斗影响
目录
08 历史评价 010 后世纪念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 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 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油画) 为了国共两党更好的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全国 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 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改编命令,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 国民革命军军服。 9月(八路军)又组编为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序列。此时,侵华 日军攻占了晋北重镇大同及周围各县。20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侵占灵丘,21日,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长三浦敏事 率步炮6个大队分两路向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汇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 省。22日,日军开始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各主要阵地发动进攻,并派战车、飞机助战,受到第二 战区守军第七十三师、独立第八旅、第八十四师的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使日军连续三 天的进攻并无进展。在东跑池指挥作战的三浦敏事,急电师团长坂垣征四郎派兵增援。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 线,阎锡山命傅作义率两个旅增援,并致电朱德(总司令)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 于此,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共 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1]是指在抗战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这是中日开战以来中方取得的第一次完胜。
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1战前形势2部署计划9月中旬,一一五师到达五台山、繁峙、灵丘等晋东北地区及冀西阜平地区。
林彪根据当前态势,拟发了给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作战电报,报告了当前形势下一一五师的行动计划。
说在广灵失守、灵丘附近有敌人的情况下,原定一一五师经灵丘到涞源的计划已不能执行。
现拟将三四三旅及师直集中大营、准备待敌侧攻大营东的平型关友军阵地时,我相机袭击敌人的左侧后,歼敌一部,以扩大战果。
三四四旅应经忻县、定襄在河边村下车,经五台、恒山以南向沫源前进,到徕源后再依当时情况向敌人侧后活动。
毛泽东收到林彪电报后,于1937年9月16日回电,指出日军某军自天镇向广灵、关东军自蔚县急进。
晋阎拟集中14个团与敌决战,希望我一一五师参加作战。
我军应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
林彪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敌情和地形,于1937年9月17日致电毛泽东,提出一一五师当前应以全师兵力打运动战的行动原则。
林彪说:“我目前采取的行动原则是在敌人目前进攻的情况下,我先头旅以作战灭敌为主要任务。
”关于一一五师行动方针,不只三四三旅应在现地域协同友军作战,师直及三四四旅亦应以同样任务而靠近三四三旅,暂不应以做群众工作为中心任务而进驻阜平。
毛泽东认为林彪的主张也有道理,就根据华北战局的发展,在接到林彪电报的当天,发出改变八路军战略部署的长电,征求前方各将领的意见。
[2]1937年9月19日,彭德怀和彭雪枫面见阎锡山。
阎锡山要求八路军和晋绥军高桂滋部共同防守平型关。
在日军未到沙河前,即在灵丘、平型关、大营镇之线对日军进行抵抗;在日军进至沙河后,集中24个团的兵力与敌决战。
战争与和平的现实问题:平型关大捷的和平思想与后果
战争与和平的现实问题:平型关大捷的和平思想与后果平型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更在和平思想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平型关大捷的和平思想及其后果进行分析。
一、平型关大捷的和平思想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3年的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军方试图通过迅速占领北平等城市,迫使中国政府放弃对日抗战的抗议。
然而,在中国军队的坚持抵抗下,日军前往平型关的进攻受到了挫败。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采取了堵塞敌人进攻路线的战术。
通过在平型关要道上不停地修建路障、炸毁桥梁等手段,中国军队成功地阻拦了日军的推进。
而在素有“小平津”之称的平型关地区,中国军队的防御则采取秘密围剿、夜袭敌军的战术,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尽管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取得了胜利,但是当时众多的中国军官都认为,这种抵抗式的战斗并非是治本之策。
因此,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战争思想——“外线堵塞、内线反攻”。
也就是在国防的外线上采取固守行动,同时在内线通过秘密行动进行反攻。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将国防线推到敌人侵略的前沿,通过秘密行动,让其陷入绝境。
这种反攻的行动不仅有效地削弱了敌人的力量,还可以避免对本土的侵略。
二、平型关大捷和平思想的后果平型关大捷不仅在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在和平思想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军队在这次战役中采取的“外线堵塞、内线反攻”的战斗思想,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这种思想给中国军队带来的益处是巨大的,从此以后中国军队面对敌人的时候可以在外线进行固守,同时在内线随时准备反击。
这种作战思想成为日后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
此外,平型关大捷的和平思想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影响。
中国军队在这次战役中采取的固守策略,不仅让敌人陷入了动弹不得的境地,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
由于这种外交手段的高效性,中国政府之后在处理国际问题的时候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态度,摆脱了之前沉闷的外交局面。
最终,平型关大捷的和平思想成为了中国抗战保卫国土的重要武器,对于中国的抗战胜利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大捷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
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捷到底歼灭了多少⽇军?1937年9⽉25⽇,⼋路军第115师在⼭西东北部内长城平型关地区设伏,⼀举消灭⽇军第五师团⼀部,史称平型关⼤捷,名扬中外,极⼤振奋了全国⼈民的抗战⼠⽓。
第五师团是⽇军⽼牌部队,机械化程度⾼,装备精良,官兵训练有素,被冠之以“钢军”的称号。
抗战爆发后,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打南⼝,占⼴灵,克涞源,下灵丘,⼀路势如破⽵,直逼平型关⼝。
中国第⼆战区组织了10万⼤军,从南北两翼向平型关集结,准备迎头歼击板垣师团,打个歼灭战。
为配合国军在正⾯作战,根据⼋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进⾄平型关东南地区,利⽤关前公路和⼭地有利地形设伏,预备消灭由此经过的⽇军,并向平型关⼝发展攻击。
9⽉25⽇上午本来是要配合国军向平型关东跑池⼀线的⽇军主⼒出击,不料突然有两路相向⽽⾏的⽇军进⼊了第115师的伏击圈,结果⼀下⼦就打出了平型关⼤捷。
关于这场战⽃,在半个多世纪中⼀直有个争议不断的问题,就是究竟歼灭了多少⽇军。
根据通常的史书描述,平型关战⽃中歼灭⽇军第五师团1000余⼈,⽽且没有抓到⼀个俘虏。
⾄于这些⽇军所属的单位,有说正规部队,有说辎重部队,长期概念⽐较模糊。
考察⽇军⽅⾯的史料,记载就⽐较清晰了。
进⼊第115师伏击圈的是两⽀部队,其中⼀⽀是⾪属于第五师团的辎重队,有100多匹马和70多辆⼤车,约200余⼈随⾏;另⼀⽀是师团汽车队,有80余辆卡车和⼀辆⼩汽车,约300余⼈随⾏。
战⽃打起来后,平型关前的⽇军闻讯派出将近⼀个⼤队兵⼒前来⽀援,也与第115师发⽣战⽃。
同样根据⽇军史料,这次战⽃中辎重队和汽车队的总伤亡是219⼈,其中阵亡166⼈,负伤53⼈。
另外前来⽀援的⽇军⼀个⼤队伤亡约80⼈。
加在⼀起,⽇军在这次战⽃中总伤亡约300⼈左右。
同时损失马车77辆、汽车75辆、步机枪100余⽀(挺)、步兵炮1门和百余匹马,以及⼀批弹药、粮⾷、⼤⾐等物资。
考察⼀次战⽃的战果和损失,通常的研究⽅法是遵循⾃情⾃报原则。
以“平型关大捷”为傲,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信心
以“平型关大捷”为傲,坚定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信心平型关大捷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重要的一次胜利,它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人民的抗争信心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型关大捷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同时分析其对于中国人民抗争信心的影响。
一、平型关大捷的背景平型关是一座牢固的边防要塞,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是抵御外来侵略的关键地区之一。
1933年5月,日本侵略者有了进攻平型关的计划,他们在这里修建了一条铁路,便于运输兵力和物资。
中国军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和抗议,但是日本侵略者毫不理会。
1933年6月28日,日本侵略军开始对平型关进行进攻,中国军队决定坚守到底,不让一个日本侵略者通过。
战斗开始了,双方你来我往,你死我活,炮火连绵不断,硝烟弥漫整个平型关。
战斗一开始就非常激烈,敌人凭借装备先进、火力猛烈的优势,不断发起攻击,但是中国军队奋勇抵抗,援助不断,展开了一次英勇的坚守之战。
二、平型关大捷的过程平型关大捷是一次持久战,双方在战斗中既有波澜壮阔的大拨战,也有生死时速的小股战斗,而中国军队最终凭借着英勇的坚守和有力的援助,捍卫了这个关键的边防要塞。
在战斗的过程中,中国军队如火如荼的进行反击,有效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特别是他们巧妙地采用了“片面支援、全面压制、重点反击”的抗战三步走战法,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在第一阶段,中国军队从周围的山丘上向日军阵地进行片面支援,采用火力压制的方式欺骗敌人,使其误以为中国军队的兵力极大。
然后,在第二阶段,中国军队全面出击,密集地放射火力,牢牢包围了整个日军军阵。
最后,在第三阶段,中国军队集中力量,绕过敌方包围圈,对日军总指挥部展开重点反击,并迅速占领了关键的高地。
三、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平型关大捷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日的重要里程碑,而且也是中外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势的一个转折点。
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侵略者肆意妄为的气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意志和英勇斗争的精神,给中国抗战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高一历史必修1_课文注释:平型关大捷
课文注释: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西进,进行的一次伏击战。
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板垣师团,已前进到广灵、灵丘、涞源一带,正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尔后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固守平型关正面的战斗,决心隐蔽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
9月24日夜,第一一五师三个团冒雨进入指定位置设伏(另一个团和骑兵营已于23日向灵丘、涞源、广灵间活动,钳制敌人,保证全师侧翼安全)。
拂晓后,敌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以百余辆汽车、两百多辆马车和火炮等组成行军纵队进入设伏地区,八路军预伏部队突然发起猛攻。
敌遭意外打击,不知所措。
被击毁的汽车、马车充塞道路,敌行军纵队顿时瘫痪。
八路军战士勇猛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一部分战士冲过公路,抢占老爷庙制高点,居高临下,对敌人形成夹击,将敌长蛇阵斩成数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激战至午后,小塞村、老爷庙、辛庄一线山谷中的敌人全部被歼。
随后,八路军继向东跑池发动进攻,因在此部署的国民党军队未能密切协同,致使敌人夺路而逃。
这次作战,充分发挥了八路军善于近战和山地战的特点,保持了战斗的突然性,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大车两百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
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也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
八路军在这次战役中亦付出了伤亡五百人的代价。
1/ 1。
国共合作的标志性事件:平型关大捷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国共合作的标志性事件:平型关大捷对政治局势的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国共两党要求和平、团结的呼声越来越高,也预示着国共两党在民族敌人面前紧密团结的形势正在形成。
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28年5月,当时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与河南军阀的军队在平型关一带激烈交战。
共产党驻红四军政委聂荣臻决定以一场正面决战换取战场上的胜利。
红四军在聂荣臻的指挥下,奋勇向敌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在火力压制和战壕攻占后,红四军全体指战员勇冠三军,顽强奋战,最终将北洋军阀政府军击溃,取得了大捷。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在国共两党和中国人民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国共两党在胜利后及时发表了《向全国宣言》和《中共中央致北国军民书》,加强了两党的团结。
此外,胜利的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广大的革命群众对胜利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鼓舞,这也迫使北洋政府做出了某些调整,使人民群众对革命前途的信心加强。
平型关大捷的影响还表现在政治和军事方面。
首先,在国共两党之间,平型关大捷使得两党的合作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共产党来说,大捷是巩固其声誉的卓越契机,而对激进革命派来说,它则成了继"四·一二"政变、"五·三"运动之后的又一宣示。
此外,大捷还使得国共合作逐渐深入到各个方面,军事上的合作更加紧密,政治上的合作也得到更好的表现。
其次,对军事层面而言,平型关大捷不仅是红四军成功抗日、反帝国主义的跳板,也是其向四川、云南、贵州等中西部地区推进的开始,成功率是日益显著提高。
红四军的胜利也使得广大军人对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兴趣和支持,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革命的热情。
最后,在政治层面上,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也反映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强大。
特别是在抵抗外国侵略这一点上,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也引发了广泛的民族爱国情感,有效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中国的反侵略情绪从此开始上升。
综上所述,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的标志性事件,对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关系、军事层面和政治层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平型关大捷”彰显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强大
“平型关大捷”彰显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强大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的胜利战役,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强大,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役过程、胜利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平型关大捷,并探讨其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强大的象征意义。
一、历史背景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中国已经陷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
而此时,在山西省境内,有着一个独特的战略地理位置——平型关,这里是连接陕西、山西的主要交通枢纽,也是守卫西线的重要关口。
日本侵略者意图通过攻占平型关,进一步占领华北,扰乱中国后方,这对于国共两党、各抗日力量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二、战役过程在平型关大捷中,我军采取了以刘峙为主帅的第29军团,和魏官武略知系的第34军团的“合围战法”。
刘峙围攻平型关左翼,魏官武则围攻平型关右翼,两军拼死厮杀,最终,我们抗日军队以血肉之躯和对国家的无限热爱守住了平型关。
这场战役的主要特点是:敌强我弱,防守为主;敌人配备重武器、坦克,我们没有重武器。
面对鲜血淋漓、生死搏杀的战场,我军具备了战斗力高强的优势,他们打出了“敢以身许国”的精神动力,最终硬是将敌人阻挡在平型关外。
三、胜利意义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首先,这场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提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士气,对于继续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平型关大捷标志着中共中央统一抗日,始终领导了国内的抗日运动;第三,它让国民政府明白了牺牲,以及强化军事技术和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当前,平型关大捷摆脱从历史到现在的中日关系混乱时期,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强大。
我们可以看到保家卫国的精神状态和热爱和平的军事精神不断地在中华民族形成饱满的文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持续增长,不断强大对我们国家的指引方向,令我们更加坚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更加繁荣。
平型关大捷简介及时间 中日平型关战斗的介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平型关大捷简介及时间中日平型关战斗的介绍导语: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
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抓住生活常识分享。
国家抗战的转折点:平型关大捷的军事价值与历史效应
国家抗战的转折点:平型关大捷的军事价值与历史效应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战争初期,中日双方的实力差距巨大,中国军队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而平型关一役的胜利,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整个民族的抗战精神,也使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从军事价值和历史效应两个方面,分析平型关大捷对于国家抗战的转折意义。
一、军事价值1、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日军的攻势平型关大捷是1933年5月25日至6月3日中国红军在山西和平县平型关地区,击败了日本关东军的一次重要战役。
在此前,日军曾多次试图攻占山西省的太原及其周边地区,但每每被中国革命军队挡住。
平型关一役的胜利,让日军在山西的野心彻底破灭,大大减缓了日军的进攻势头。
平型关大捷击败了日军所派出的十一万大军,显然意义深远。
不仅对于减缓日本军国主义向北推进的步伐产生了重大的阻滞作用。
同时, 也为整个抗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信心这场创下了完胜的战争,的确像许多人所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之战",也为中国军队在近代历史上放下了响亮的一笔。
平型关大捷给中国革命军队以信心,并给了中国抗日抗战的民族军队留下了一个明确的信念:“战胜日本军国主义是必胜的”.这个战役,让中国军队逐渐察觉到了自己实力的提升,需要怎样的机会,才可以使自己在战争中处于优势。
3、配合政治宣传对抗日抗战有重要的意义平型关大捷的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意识。
国内的抗日动员变得更加呼之欲出,并在此后不断升温。
在国共两党,以及国内各级政府的积极宣传下,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逐渐高涨。
同时,中国抗战的氛围也不断紧张。
这种高度的政治宣传,成为了中国军队一直以来的一种重要宣传手段,对于国家的抗战取得胜利具有重要的实战价值。
二、历史效应1、成为中国党和军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平型关大捷对中国党和军队的正面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次战争不仅打败敌人收获胜利,而且实现了高度团结,国共合作使党内矛盾得到扫清,可以说是“六大”党风党气的形成和内部整合的重要历史事件。
“平型关大捷”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
“平型关大捷”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平型关大捷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它发生于民国八年(1919年)八月,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
该战斗发生在山西省宁武县的一个小镇平型关,两边总兵力超过6万人。
中国八路军的刘伯承、邓小平等著名将领,在该战斗中指挥了20,000多名士兵,击败了日本侵略军的10万大军,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决心,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战斗典范。
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一直在侵占中国广大领土和海域,残害中华民族。
当时,日本在中国北方的民族地区是主要抢占领土和殖民化的地区,在这一战役中,他们想要夺取山西的石油资源,进而垄断中国北方的能源。
为了保护该地区的主权和人民的基本权利,中国军队迎战日军,就在平型关这个小镇上爆发了这一轰轰烈烈的战役。
这场战斗是非常惨烈的。
由于日军在装备和战斗技术上都有很大的优势,加上没有充足的军事装备和弹药,中国军队在交火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但是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展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决心。
八路军的将领们充分利用地形和兵力,以短兵相接,采取“一冲即阵死,再走原路回”的战术,瞬间消灭了日军的反击。
在八日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共进行了七次冲锋,日本侵略军被消灭了约六千多人,而中国军队的损失也非常惨重,伤亡达到了8000多人,但是最终中国军队取得了完胜。
这场战斗影响很大,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是对民族自尊心的极大鼓舞。
此外,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各个战役和战斗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得日本侵略军意识到中国军队的实力和民族情感,似乎摆脱中国的掌控并不容易,‘平型关大捷’则是中日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斗争,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段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型关大捷仍被认为是中国抗日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笔遗产。
其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对于现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特征的激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平型关大捷将永远铭记在中国和世界的军事史尤其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日关系史上。
语教科语文四年级下册 平型关首战告捷(相关资料)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首先,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
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
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
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成立援华组织,集合游行,抵制日货、拒绝出口钢铁给日本用来制造武器,声援中国抗战。
骄横狂妄的日军不得不调整部署,采取迂回进攻的策略,从而延缓了军事进攻的速度。
上述种种,无不缘于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进一步统一了党内的战略思想据《解放军报.平型关:出师抗日第一捷》报道:“平型关大捷的意义还在于进一步统一了党内的战略思想。
”李彪说。
战后,115师师长林彪在《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中写道:我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
创造历史伟业的经典战役:平型关大捷的流传与影响
创造历史伟业的经典战役:平型关大捷的流传与影响平型关大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这次战役不仅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勇气。
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47年,当时中原解放军抱团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然而,国民党在内部矛盾暴露后已经做好了反扑的准备,加紧了军备的建设,准备对中原解放区全面还击。
同时,国民党军队调集了十七个师的兵力,分为四个军团,向晋冀鲁豫解放区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进攻,妄图摧毁中原解放区。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可以追溯到当年的8月31日,当时中原解放军一直被国民党军队的强大火力压制,形势严峻。
但几个日夜的激烈战斗后,解放军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力,终于突破了国民党防线。
解放军通过巧妙的攻坚战术,在平型关的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胜利,这次胜利对中原解放区的保卫和发展,对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以及对中华民族历史和长远利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型关大捷的流传与影响,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这次胜利不仅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还为世界各国民族解放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信仰和奋斗目标。
平型关大捷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平型关大捷反映了中共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所具有的强大战斗力。
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表现被世界各国刮目相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作战能力,还展现了可靠的组织性和战斗能力。
这种正义和勇气的表现,激励了许多爱国青年参军,成为中华民族最可靠的坚强后盾。
其次,平型关大捷也证明了中国解放军已经成为可以与任何敌人都拼搏并取得胜利的先进军队。
这次战役使解放军的声誉在国内外大大提高,中国人民也意识到在中国领土上保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决心和坚定信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
第三,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对于中国革命的进程,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典抗战故事:平型关大捷
经典抗战故事:平型关大捷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解放前属繁峙县管辖,解放后划分为灵丘的一部分,成为了灵丘同繁峙的分界线(并把岭北原属繁峙县的东跑池等几个村也划归灵丘县)的平型岭上。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
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历时一个月。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
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抓住战机,经过激烈战斗,全歼被围日军,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共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近百辆,缴获轻重武器数百支。
它表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
经典抗战故事:平型关大捷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解放前属繁峙县管辖,解放后划分为灵丘的一部分,成为了灵丘同繁峙的分界线(并把岭北原属繁峙县的东跑池等几个村也划归灵丘县)的平型岭上。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战 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 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 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 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 战斗,这是中日开战以 来中方取得的第一次完 胜。这次胜利打破了日 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 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 信念。同时通过此次战 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 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 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谢谢欣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5日晨,日军第5 师团第21旅团一部偕 同大批辎重车辆,沿灵 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 晨7时许,该部日军全 部进入115师主力预伏 地域。平型关道路狭窄, 雨后路面泥泞,日军机 动性大减。115师以步 枪、机关枪、手榴弹实 施猛烈的火力突击,第 一波攻击大量杀伤日军, 并继而发起冲击。日军 虽伤亡很大,但仍用车 辆辎重作掩体进行反击, 派出一部企图抢占公路 西侧制高点“老爷庙”, 掩护突围。
背景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 主义集中大量兵力,企图在三 背景 个月内歼灭中国。到1937年9月 底,日军进攻矛头直指太原。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平型关大捷就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打响的。 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 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是 太原的门户。日军企图攻取平 型关,打开夺取太原的通路。 担任向平型关进攻任务的是日 本著名的坂塬集团。
平型关大捷作战经过
115师师长林彪预 判日军进军路线及 视察相关地形后, 决定不采纳毛泽东 五封予以阻止电报 意见自行开打。其 指挥115师主力在 平型关东北数十公 里处设伏,并分出 两部阻援,又采取 “避强击弱”的战 法,放过要伏击日 军的先头部队。
9月24日,国民 党的第6集团军 给第115师送来 “25日平型关 出击计划”: 以8个团兵力, 西北出击,并 诱引日军第5师 团主力从当面 来攻,中国军 从两翼包围。 第115师担任从 东南方出击的 任务。
“平型关大捷”告诉人们,战争是非常残酷和血腥的
“平型关大捷”告诉人们,战争是非常残酷和血腥的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里程碑。
该战役于1933年9月13日至25日,在山西省平型关附近展开,由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交战,最终中国军队取得了胜利。
这次战争虽然取得胜利,但也是非常残酷和血腥的。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面临着轻武器装备的不足,以及肉搏战的严重缺乏。
同时,他们遇到了相对经验丰富的日本军队,对方从战术、武器装备、兵力等各方面都有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军队始终没有放弃,以极强的意志力、过人的勇气和足智多谋,在关键时刻说服士兵坚持战斗,最终获得了胜利。
然而,这并没有消除战争鸟来残酷和血腥的事实。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不仅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还面临着人员疲劳和装备不足等问题。
同时,日本侵略军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更是惨不忍睹。
他们不仅在战场上使用了残酷的战术,而且还对无辜的民众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
因此,平型关大捷告诉我们,战争是非常残酷和血腥的,不仅伤及两军士兵,也对民众和整个国家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平,遵循和平发展的道路。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摒弃战争和暴力的方法,通过和平协商和互相理解来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
总之,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中,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和平,更加合作的方式来相互合作,勇敢地迎接未来。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
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临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意志坚定、勇气万分,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走向胜利的前方。
我们也应该在这种信仰的支持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团大战
“
功
” 建立奇
历史意义
有利
有弊
•沉重打击了日寇和伪 军,达达振奋和坚定 了我军抗战信心。
•对于克服投降危机和 加强抗战团结起了很 大作用。
战斗经过
1937年8月28日,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表示抗战决 心,把行营设于雁门关下的 岭口村一所窑洞,并同行营 人员及八路军周恩来会商, 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 役计划》。其“作战方针” 为:“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 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 天镇、阳高、广灵、灵丘、 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 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 策应各方面之战斗,相机转 移攻势。
•主要指挥官:林彪, 板恒征四郎
•参战方兵力:第18集 团军115师3个团,日 军大约一个联队
•伤亡情况:第18集团 军115师约500人,日 军死1000余人
•结果:歼灭日军 1000余人
平型关大捷战前形势
•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攻入中国内 地,进展神速。正面战场的国军虽然全力 抵御,但不敌装备精良、作风彪悍的日军, 屡屡后撤,士气受到严重打击。日军士气 高涨,扬言“三月解决中国事变”。
百团大战
• 这次战役经历了两个主动进攻阶段和一个反“扫 荡”阶段。
• 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 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 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 定计划全部完成。
• 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务是 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 据地的敌伪据点。
• 发起时间稍早
• 战役规模大, 参战兵力过多
批评和非议
肯定:“后方的同胞们为此感奋到 流泪”(1940年9月19日《新华日报》 社论援引重庆某晚报语),也获得
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好评。
批评:由于日军的疯狂报复,百团 大战的确加剧了华北根据地和八路 军的困难,这种困难的程度,今人
很难想象。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 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 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 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 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历史不可 能永远被扭曲,今天的中国人又像百团 大战期间的中国人那样,对百团大战及 其领导者、指挥者、参战者和支持者充 满敬意。百团大战所产生的良好政治影 响,无可替代,弥久愈珍。
评价
• 中国国民党认为:林彪在平型关一役仅战 一日,未依中央指挥切断日军运输线,并 未确实达成支援、配合国军一线作战的辅 助角色,使敌人援军随后又加入战场。 中国共产党认为并没有得到国军的有效配 合,根据战场形势判断,不得不撤离。并 因此导致敌人援军随后加入战场。
百团大战作战背景
•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武装在华北的发展日渐 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 散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 托,对华北发动大规模扫荡,实行“以铁 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 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 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 北地区30余万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 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 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 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
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全民族抗战 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粉碎 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
•名称:平型关大捷
•地点:中国晋东北
•时间:1937年9月25 日
•参战方:八路军115师, 日本第5师团21旅团一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