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叙述视角完美结合
《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艺术技巧

《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艺术技巧《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著名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技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该小说中几个重要的叙事艺术技巧。
1. 多重叙述视角《佩德罗·巴拉莫》通过多个不同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每个叙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历。
这种多重叙述视角使得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想法、情感和行动。
"每个叙述者都像是一个透镜,通过他们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灵魂和复杂性。
"2. 非线性叙事结构《佩德罗·巴拉莫》的叙事结构是非线性的,故事以一个迭代的方式展开,时间跨度长达几代人。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多维,读者需要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思考和连接。
"3. 象征主义的运用《佩德罗·巴拉莫》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主义元素,如巴拉莫庄园的庞大和迷宫般的结构,象征着家族的历史和沉重的命运;风和死亡的形象象征着无法逃避的命运等。
这些象征主义元素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隐含意义。
"象征主义的运用使得故事超越了表面的叙事,它们像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暗流,唤起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4. 反复出现的动机《佩德罗·巴拉莫》中有许多反复出现的动机,如风、死亡、孤独等。
这些反复出现的动机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内在的联系,还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故事主题和角色心理的线索。
"反复出现的动机给故事注入了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们让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更加深入和细致。
"总结起来,《佩德罗·巴拉莫》通过多重叙述视角、非线性叙事结构、象征主义的运用以及反复出现的动机等叙事艺术技巧,创造了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故事世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跌宕起伏和激情澎湃,还能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多重叙述视角下的

多重抒情视角下的《新月集》摘要:《新月集》是泰戈尔重要的代表诗集之一,其语言新妍流露、意境妙趣横生、韵味质朴悠扬,蕴含了诗人丰厚的思想情感。
本文以诗集中的“抒情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儿童视角”、“母亲视角”及“诗人视角”,梳理《新月集》中的儿童形象,分析诗歌艺术的表达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诗集中丰富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新月集》描写了一个秀嫩天真的儿童王国,仔细阅读文本可以发现,诗人采用了多个主体的不同视角,来描绘儿童丰富的心理活动与日常生活。
这种将多重抒情视角组合在一起进行诗歌艺术建构的方式,不仅加强了诗歌表现的深度,还形成一种多声部的张力,彰显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形象刻画上,能够呈现出儿童的多方面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立体感;在情感表达上,既能够显示出诗人对于儿童世界的热爱,也能表达出对于成人世界深刻的自省意识;在思想意蕴上,能够借儿童、母亲和诗人三个主体,表达出更为丰厚具体的思想内涵。
郑振铎曾言:“实际上,《新月集》虽然未尝没有几首儿童可以看得懂的诗歌,而泰戈尔之写这些诗,却绝非为儿童所作的。
”[1]可以看出,《新月集》虽然充满童真童趣,但天真烂漫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更值得深入挖掘。
因此,本文试采取一个新的路径,即以“抒情视角”切入,通过梳理《新月集》中以“儿童视角”、“母亲视角”、“诗人视角”分别呈现出的文本,分析诗歌艺术的表达特点,并对诗集背后丰厚的思想意蕴作重点探析。
一、儿童视角(一)、纯真好奇的冒险家《新月集》中,诗人以儿童的感觉、心理、趣味等方面描绘了一个儿童的精神世界,这些鲜活的诗句生动表现了儿童纯真好奇,极富想象力的特点。
如《天文家》“我不过说:‘当傍晚圆圆的满月挂在迦昙波的枝头时,有人能去捉住它么?’哥哥却对我笑道:‘孩子呀,你真是我所见到的顶顶傻的孩子。
月亮离我们这样远,谁能去捉住它呢?’我说‘哥哥,你真傻!当妈妈向窗外探望,微笑着往下看我们游戏时,你也能说她远么?’”[2]诗人通过两个孩子的对话,刻画出孩童对宇宙的好奇,而另一方面,诗中的孩子又能以不符合成人逻辑的语言自圆其说,体现出童言纯真的特征。
视角转换:尝试不同视角丰富叙事角度

视角转换:尝试不同视角丰富叙事角度
视角转换是一种常用的叙事技巧,可以丰富故事的角度和视野。
通过切换不同的视角,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而推动情节发展和角色关系的展示。
以下是一些尝试不同视角丰富叙事角度的方法:
1. 第一人称视角:通过使用第一人称视角让读者深入了解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这种视角可以增加故事的情感共鸣和亲密感,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主角的动机和决策。
2. 多重视角:将故事中的事件和情节从多个人物的角度进行叙述,可以突显不同人物的不同观点和立场。
这样可以展示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增加故事的张力和深度。
3. 旁观者视角:通过一个旁观者或旁观者群体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可以给读者一个客观而中立的观察者身份。
这样可以促进读者的思考和反思,提供一种审视事件和人物的距离感。
4. 颠覆性视角:尝试使用一种与传统不同的视角,打破读者对于故事和人物的固有认知。
例如,让一个反派角色成为故事的叙述者,或者将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与超自然事件结合在一起。
这样可以带给读者新鲜感和意外的惊喜。
5. 时间视角: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叙述,展示事件和人物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切换过去和现在的视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以及人物的成长和转变。
通过尝试不同的视角,叙事角度可以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这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故事,并深入体验其中的情感和张力。
如何运用多重视角提升文章立体感总结

如何运用多重视角提升文章立体感总结运用多重视角是提升文章立体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不同视角的描写和切换,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如何运用多重视角提升文章立体感。
一、切入不同角色的观点与情感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切入不同角色的观点与情感,展现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比如,在描述一个事件或者场景时,可以从不同参与者的角度进行描写,例如主人公、旁观者、相关人员等,来表现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不同角色的观点,可以给读者呈现出更加立体、真实的场景,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情感共鸣。
二、运用对比与对话的手法对比和对话是表现多重视角的重要手法。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不同角度的差异和冲突,进而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对话则可以展示不同角色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使故事更具层次感和张力。
在使用对比和对话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避免造成读者困惑和误解。
三、交替叙述过去和现在的经历运用多重视角时,除了切入不同角色的观点和情感,还可以通过交替叙述过去和现在的经历来增加文章的层次感。
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可以突显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能展示不同角色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思考和感受。
这种交替叙述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复杂性,还可以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运用多重视角是提升文章立体感的有效方法。
通过切入不同角色的观点与情感,运用对比与对话的手法,以及交替叙述过去和现在的经历,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在运用多重视角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避免造成读者困惑和误解。
只有在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思考中,文章才能真正展现出立体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深度。
如何运用叙事角度丰富作品的视角

如何运用叙事角度丰富作品的视角视角是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它决定了读者能否被作品所吸引,并直接影响作品的情节展开、人物塑造等方面。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角度是指故事的叙述者如何观察和描述故事,代表了作者对于故事的把控和表达手法。
运用不同的叙事角度,可以为作品增添丰富的层次和深度,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及多重叙事角度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叙事角度丰富作品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是指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叙述,一切叙述都以自身的视角为基准。
使用第一人称叙事,可以深入读者心灵,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与故事产生共鸣。
例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就运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角度,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压抑和恐惧的世界。
在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角度时,需要注意角色的立体性和真实感。
通过为主人公赋予独特的个性特征、深入描绘其内心感受、进行内心独白等手法,可以使其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与读者产生更强烈的共情。
同时,也要注意主人公视角的局限性,不可涉及超出主人公所知道的事实,保持其认知的一致性。
第三人称叙事角度则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叙述,通过观察者的眼睛来展开故事,这种叙事方式既可以揭示多个角色的内心想法,又可以保持客观性。
相较于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角度更加客观,有利于展现故事的全貌。
在运用第三人称叙事角度时,可以采用全知视角或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拥有了解所有角色思想和感受的能力,可以自由切换视角进行叙述。
优秀的作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就常常使用全知视角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动态和道德冲突。
而有限视角则是指叙述者只了解某一个或某几个角色的思想和感受,视角相对有限。
有限视角可以使读者更加贴近主要角色,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和张力。
此外,多重叙事角度也是一种常见的运用方式。
作家可以通过多个视角交错切换,将不同角色的叙述嵌入到故事中,以展现多元的视角和复杂的故事情节。
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

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方式,它通过多个不同角色的视角来展现故事的发展和事件的发生。
这种叙事手法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全面和多维度的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复杂度。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展示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以及它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首先,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可以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展现故事的多元性。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背景,因此对同一事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反应。
通过展示不同人物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例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钓竿》中,通过主人公、他的妻子和她的朋友们的不同视角,展现了对男主人公出轨行为的多个理解。
这种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估事件的来龙去脉,理解每个角色的动机和行为。
另外,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还可以让读者了解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
通过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动机和冲突。
这种情感和心理的揭示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共鸣和人物塑造。
例如,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的视角,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她的聪明才智、独立精神和对爱情的追求。
这种深入的揭示使读者更容易与伊丽莎白产生共鸣,并理解她的决策和行为。
最后,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可以为作品增加悬念和紧张感。
通过切换不同角色的视角,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信息和线索,从而推断事件的发展和结局。
这种悬念的建立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通过展示多个乘客的视角,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推断谁是凶手。
这种紧张的叙事方式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综上所述,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的叙事方式。
它通过展示不同人物的视角和思想来展示故事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增加作品的复杂度和深度。
通过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增强了情感共鸣和人物塑造。
《2024年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范文

《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其叙事结构对于影片的成败至关重要。
多重视角和多元化叙事结构是现代电影中常见的叙事手法,它们能够通过不同角度和层次来展示故事情节,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影片。
本文将以《霸王别姬》和《英雄》两部电影为例,深入分析其多重视角和多元化叙事结构的特点及运用。
二、多重视角叙事结构在《霸王别姬》中的运用《霸王别姬》是一部以京剧为背景的影片,通过多重视角叙事结构,展现了主人公程蝶衣的悲欢离合。
1. 历史与个人视角的交织《霸王别姬》以历史大背景为依托,同时注重个体命运的呈现。
影片通过程蝶衣的视角,展现了京剧艺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此外,影片还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京剧行业的兴衰历程,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这种历史与个人视角的交织,使得影片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有个体命运的细腻展现。
2. 主角与配角的多重叙事除了程蝶衣的主线叙事外,影片还通过其他角色的视角来展现故事。
如与程蝶衣有情感纠葛的段小楼、程蝶衣的师傅等角色,他们的视角为影片提供了更多层面的信息,丰富了故事情节。
这些角色的故事与程蝶衣的命运相互交织,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情节关系。
三、多元化叙事结构在《英雄》中的体现《英雄》作为一部武侠电影,通过多元化的叙事结构,展现了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1. 多线索并行叙事《英雄》采用了多线索并行的叙事结构,以无名为主要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同时,影片还设置了多个副线故事,如残剑与飞雪的爱情故事、秦王刺杀无名的任务等。
这些线索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情节关系。
这种多线索并行的叙事结构使得影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
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元价值观展现《英雄》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来展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如无名、残剑、飞雪等角色在面对刺杀任务时所表现出的不同价值观和道德选择。
这些角色的价值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得影片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如何运用叙述角度展现作品的多元视角

如何运用叙述角度展现作品的多元视角叙述角度是指作者通过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或表达观点,以展现作品的多元视角。
通过灵活运用叙述角度,读者可以感受到多种不同的观点和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丰富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叙述角度展现作品的多元视角。
第一部分: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在作品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包括使用“我”来叙述故事或表达观点,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通过主人公的独特视角,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故事的背景、情节的发展以及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例如,在一篇小说中,主人公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读者可以亲身感受到主人公面临的困境、迷茫和成长的痛苦,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共鸣。
第二部分:第三人称叙述角度在作品中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角度,即使用“他”、“她”来叙述故事或表达观点,可以让读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故事的发展。
通过第三人称叙述,作者可以刻画多个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展现作品的多样性。
这种叙述方式常用于长篇小说、历史故事等。
例如,在一部历史小说中,通过第三人称叙述,读者可以了解到各个角色的思想、行为和动机,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第三部分:多重视角切换为了展现作品的多元视角,作者还可以通过多重视角切换来叙述故事。
多重视角切换即在同一作品中采用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不同部分。
通过多重视角切换,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角色的看法、感受和冲突,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整个故事。
例如,在一部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章节划分或者换行来切换不同人物的视角,让读者在视角的转换中感受到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情感交错。
第四部分:非传统叙述角度除了常见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角度外,还可以尝试一些非传统的叙述角度来展现作品的多元视角。
例如,口述体的叙述角度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真实的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托福体的叙述角度可以通过与读者对话的方式增强互动性。
通过尝试这些非传统的叙述角度,可以给作品带来新鲜感和独特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白色旅馆》叙事视角多重并置与拼贴手法运用

《白色旅馆》叙事视角的多重并置与拼贴手法的运用摘要《白色旅馆》在技巧上堪称是一部表现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的实验性小说。
小说在对虚构的故事中诘问历史和人生何以如此暴虐的同时,采用多重叙述视角以及魔幻梦境与现实事件的“拼贴”、历史片断与记忆碎片的“拼贴”等叙事技巧,引导读者注意故事是怎样讲述的,让读者参与故事的阐释过程,从而扩展了文学的表达可能性。
关键词:“白色旅馆”叙事视角拼贴手法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当代英国文坛令人瞩目,不仅新秀辈出,而且在创作成就方面也很有建树。
新一代小说家大都不满于传统的叙述方式,主张用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挖掘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内在的深层的涵义。
英国作家d·m·托马斯的代表作《白色旅馆》不仅充斥着使人惊愕的色情和暴力,而且在虚构世界之外的现实世界中又有对恐怖的大屠杀的记述。
小说在对虚构的故事中诘问历史和人生何以如此暴虐的同时,在写作手法方面,集诗歌、病历、梦和历史纪实为一体,通过文本间的互动,引导读者不断出入“故事”、“故事中的故事”,甚至“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之中。
以超现实主义的第一人称叙事(诗体)、现实主义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对历史的复述等手法,从不同角度反复讲述丽莎在弗洛伊德帮助下治愈因性迷惘患上的歇斯底里症,最终却被无比邪恶的异己力量吞噬的故事。
在深入研读作品后,我们会发现作者是运用后现代拼贴的叙述手法和视角消除时空界限,将几种并置的叙事技巧臻于完善;通过梦境与现实、历史片断和记忆碎片的“拼贴”,打破了权力话语和传统的美学观念。
一叙事视角的多重并置后现代主义强调界限的模糊性,否定宏大范畴和宏大叙事,倡导事物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差别性,这是后现代主义思想所倡导的建设性向度。
后现代主义小说根据在空间、时间和现实层面三个领域发生的变化,可能产生相应的空间、时间和现实层面的变动。
在小说中、特别是20世纪的小说中,经常会有几个叙述者;有时会有几个人物同时兼任叙述者,像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有时会有一个无所不知、游离于叙述内容之外的叙述者;有时会有一个或者几个人物同时兼任叙述者,比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

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摘要] 电影通过造型手段进行叙事,在如何结构故事和使用怎样的视听手段来实施导演设想上,电影叙事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电影艺术工作者在世界电影艺术不断变化的潮流冲击下,积极寻找能表现生活和自已电影观念的多种叙事结构。
文章以两部具代表性的影片《霸王别姬》、《英雄》为例来具体分析电影叙事结构,两部影片均采用了多重视角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叙事模式,从而构成更为完整、客观的真实,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出人物复杂而丰富的性格,从而实现了电影叙事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电影叙事结构多重视角多元化一、引言电影是叙事艺术,是通过造型手段来进行叙事,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影片的叙事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在叙事上也就有了浩繁的、很难确定归纳的模式。
依据电影叙事学的理论,叙事一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讲故事,这偏重于故事的种类;二是如何讲故事,这涉及到一个导演的风格问题,即如何结构故事和使用怎样的视听手段来实施设想。
如果要对一个导演的艺术水准及其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在系列作品中体现出的一个比较固定的手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首先应注意影片所采用的“叙事结构”,以对故事的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才能基本把握一部影片可能的主题追求。
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多是与顺序性叙事时间相对应的戏剧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表现为:把戏剧冲突作为电影结构的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展开的规律,遵循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布局方式,依次展开冲突的动作历程。
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为开端的现代电影推翻了这种戏剧式叙事时空,使现代电影冲破了戏剧式结构的单一模式,实现了叙事结构的多视角多元化。
国内电影艺术工作者在世界电影艺术不断变化的潮流冲击下,开始把戏剧式电影作为艺术革新的对象,冲破戏剧式电影结构的束缚,抛弃戏剧冲突的核心,积极寻找能够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已电影观念的多种叙事结构,从叙事结构上实现了我国电影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现代小说中的多重叙事视角与人物描写

现代小说中的多重叙事视角与人物描写当我们阅读一本小说时,我们常常会发现故事中有多个叙事视角,通过不同的人物来展现故事的发展。
这种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小说的结构,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同时,人物描写也是现代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小说中多重叙事视角与人物描写的重要性和技巧。
多重叙事视角是现代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手法之一。
通过不同的视角,作者可以展示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动。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例如,在《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多个家族成员的视角,以及第三人称叙事者的视角,将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展现给读者。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这种多重叙事视角,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个人物的故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家族的历史和命运。
在运用多重叙事视角时,作者需要注意平衡不同视角的呈现。
每个人物的视角都应该有一定的权重,不能有过多的偏向。
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同时,作者还需要注意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通过这种关系和联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在《追风筝的人》中,卡勒德·胡赛尼通过阿米尔和哈桑两个主要人物的视角,展示了阿富汗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这种多重叙事视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除了多重叙事视角,人物描写也是现代小说中的重要元素。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作者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外貌、行为和内心世界。
这种描写不仅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通过对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的描写,展示了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伊丽莎白聪明机智,有自己的主见,而达西先生则是一个自负而又内敛的人。
《跳房子》多重性的叙述视角

汇报人:XX 20XX-01-30
目 录
• 引言 • 多重性叙述视角概述 •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分析 •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分析 • 多重视角交叉运用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引言作品背景及来自者简介作品背景《跳房子》创作于20世纪中后期, 当时文学界正经历着叙述手法和文学 理论的重大变革。
,也拓展了作品的叙述空间和角度。
04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分析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特点
客观性
第三人称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 讲述故事,能够客观地呈现事件 和人物,避免主观情感的介入。
全面性
第三人称叙述者可以自由地切换 视角,展现不同人物的想法和感 受,提供全面的信息。
灵活性
第三人称叙述者可以根据需要调 整叙述节奏和焦点,灵活地展现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探讨多重性叙述视角与读者接受度的关系:未来研究还可以关注多重性叙述视角与读者接受度之间的关系,分 析不同读者对不同叙述视角的接受程度和反应,为文学创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 拓展多重性叙述视角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多重性叙述视角在跨文化研究中的应用,比较不 同文化背景下多重性叙述视角的运用及其文化内涵,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多重视角交叉运用对作品的影响
丰富作品内涵
多重视角的交叉运用使得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多元,读者可以从不 同角度理解作品。
提高艺术表现力
多重视角交叉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得作品更加生动 、形象、深刻。
增强读者参与感
多重视角交叉运用让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作品中,与作品中的 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06
导读者思考人生、爱情等永恒的主题。
05
多重视角交叉运用分析
叙事技巧:《红楼梦》中多维度故事情节的交织

叙事技巧:《红楼梦》中多维度故事情节的交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叙事技巧和故事情节的交织堪称独特且精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多维度故事情节的交织,以揭示这一叙事技巧的魅力所在。
一、自传性叙事的运用《红楼梦》以曹雪芹自身经历和观察为基础,书写了林黛玉、贾宝玉等一系列角色的家族命运。
通过自传性叙事的方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真实可信,读者更容易与其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与此同时,自传性叙事也增加了小说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与命运。
二、时空穿插的叙事结构《红楼梦》中采用了多年代、多空间的叙事结构,通过回忆、插叙等手法,将故事情节展现得丰满而立体。
不同时空的情节交织在一起,使得读者可以同时了解到不同人物的命运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这种时空穿插的叙事结构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也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空间,使得小说更为复杂且富有张力。
三、多线索的叙事编排《红楼梦》中有着众多的人物和情节,通过巧妙的叙事编排,将这些多个线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无论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还是贾府的衰落与荣华,每个线索都在故事中得到了平衡的呈现。
这种多线索的叙事编排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使得小说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四、多角度的叙事视角《红楼梦》以贾宝玉为主线,同时又通过众多配角的视角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轨迹。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不同视角相互交织,形成了故事的多重视觉效果。
这种多角度的叙事视角不仅使得故事更具层次感,也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心理。
五、反复启示的情节设计《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经常出现反复启示的设计,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回味思考。
例如贾宝玉的宝钗梦、紫鹃的生辰八字等情节都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这些反复启示的情节设计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也使得读者能够在思考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多重视角的故事叙述

多重视角的故事叙述在文学创作中,多重视角的故事叙述方式是一种常见且有趣的技巧。
通过不同的视角,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以及背后的情感和动机。
本文将通过多个视角来叙述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展示多重视角叙事的魅力。
第一章小男孩的视角小男孩在城市的角落里乞讨,他被遗忘的眼神让路过的行人纷纷投去同情的目光。
他看着那些人忙碌地走过,悄悄地在心里为他们祈祷。
他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人,那些早已离开他的亲人。
在他的记忆中,他们是善良而温暖的,但如今只剩下冰冷和渴望。
他期待有一天能够被人真正地关心和爱护。
第二章旁观者的视角一名旁观者站在街角,目睹了小男孩的乞讨。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如意,但与小男孩相比,他感到有些羞愧。
他思考着自己的幸福与贫困的差距,开始反思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
他决定将自己的财富和时间用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包括小男孩。
第三章慈善家的视角作为一位富有的慈善家,他从报纸上得知了小男孩的故事,被深深地触动。
于是,他亲自前往城市的角落,寻找那个小男孩。
当他看到小男孩穿着破旧的衣物,在冰冷的街头苦苦挣扎时,他的心动容了。
他决定为这个孩子提供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
第四章社工的视角社工与小男孩接触最多,他了解小男孩的成长背景和内心世界。
小男孩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关心和扶持,也渐渐学会了如何信任他人。
社工通过与小男孩的对话和陪伴,使他逐渐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树立了自信和勇气。
他们一起度过了生活中的困难时刻,并一同见证了小男孩的成长和变化。
第五章小男孩的变化在经历了社工和慈善家的帮助后,小男孩开始逐渐走出乞讨生活的阴影。
他得到了一个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目标。
他决心将来回馈社会,成为一名慈善家,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们。
第六章一个故事,多重视角正是通过多重视角的叙事,我们得以看到小男孩和其他人物在这个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
从小男孩的眼中,我们感受到了孤独和渴望;通过旁观者的视角,我们反思了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而慈善家和社工的视角则向我们展示了善良与希望。
多种叙述视角的完美融合

多种叙述视角的完美融合摘要:《巴黎圣母院》作为一部伟大的世界名著,对奠研究甚多,但从叙述视角角度的研究寥寥。
本文着重研究了文中所用到的多种叙述视角。
主要关注了所用到的零聚焦叙述视角和内聚焦叙述视角的使用及其功能,同时还涉及到了两者的转换和融合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叙述视角功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举世公认的名著,为各国读者所欣赏。
有关《巴黎圣母院》各个方面的专业研究也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所体现的巨大文学魅力更是研究的焦点所在。
一、雨果及其《巴黎圣母院》雨果是法国的浪漫主义大师。
他的绝大多数的作品都贴近现实,内容深刻反映了作品所涉及时代的时代精神,着重表现了作品中所涉及地域的地方色彩。
其创作的主要原则即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在此原则的统摄之下,雨果的作品多是通过夸张的对比,把现实生活描绘成一幅崇高与卑俗、美与丑对照的宏大画卷。
他的目的在于要歌颂美好,鞭挞丑恶。
而这在其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巴黎圣母院》描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丝美拉达;而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而舍身。
故事主线虽相对简单,但情节却跌宕起伏。
雨果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夸张、对比等多利,艺术手法,反映了15世纪法国社会的各个力‘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小说的主题主要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了当时法国禁欲主义的破产,热情讴歌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体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文学艺术特色,过往的研究多集中于雨果所运用的美丑对照手法,例耍¨徐少邱、林贞燕的《(巴黎圣母院)的对照艺术新论》;有的重视作品中丰富的浪漫想象,例如伍之伦的《(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有的注意到了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人物形象,例如刘露营的《论(巴黎圣母院)的人物描写艺术》;有的则关注的是作品文字表面描写背后的隐喻和象征,例如李春霞、陈召荣的《(巴黎圣母院)的结构象征》等等。
《2024年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范文

《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霸王别姬》、《英雄》叙事结构之分析》篇一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以《霸王别姬》与《英雄》为例一、引言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多元化的叙事结构成为了影片创作的焦点之一。
这种结构旨在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人物的叙述来展示事件的全貌,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表达。
本文将以经典影片《霸王别姬》与《英雄》为例,对多重视角的多元化电影叙事结构进行分析。
二、电影叙事结构的内涵与意义电影叙事结构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视觉语言等手段,构建起影片的骨架和脉络。
多重视角的多元化叙事结构则更加强调从不同角度去展现事件,让观众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感受故事。
这种结构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内涵,也提高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三、《霸王别姬》的叙事结构分析《霸王别姬》是一部以京剧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的悲欢离合。
该片采用了多重视角的叙事方式,通过主人公程蝶衣、段小楼以及其他角色的视角,展现了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和感受。
1. 人物视角的多样性:影片通过程蝶衣、段小楼等人的内心独白、回忆等手法,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情感变化以及对彼此的看法。
这种多人物视角的叙事方式,使得影片更加立体、真实。
2. 情节的交叉与呼应:影片在情节安排上,巧妙地运用了交叉与呼应的手法。
不同人物的故事线在关键时刻交织在一起,使得情节更加紧凑、扣人心弦。
3. 情感的传递与共鸣:通过多重视角的叙述,影片将情感更加真实地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对主人公的悲欢离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的传递和共鸣效果。
四、《英雄》的叙事结构分析《英雄》是一部以武侠为题材的电影,通过讲述刺客无名与各路高手之间的较量,展现了“天下英雄”的主题。
该片同样采用了多重视角的多元化叙事结构。
1. 不同人物的叙述:影片通过无名、长空、残剑等不同人物的叙述,展示了同一事件的不同侧面。
这种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使得故事更加全面、深入。
悬疑小说的叙事技巧

悬疑小说的叙事技巧悬疑小说是一种以引发读者好奇心和紧张感为目的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谜团和未知的世界,让读者追随主人公一起解开谜题。
本文将探讨悬疑小说中常用的叙事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类作品。
一、时间线的错位悬疑小说常常采用时间线的错位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悬念感。
通过将故事按照非线性的方式展开,作者可以在读者的心中埋下伏笔和线索,引发读者的思考和猜测。
例如,作者可以在故事的开头揭示一个关键事件的结果,然后通过回溯的方式逐渐揭示事件的经过,让读者跟随主人公一起解开谜团。
二、多重视角的叙述悬疑小说通常会采用多重视角的叙述方式,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展示故事的不同侧面。
这种叙事技巧可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真实感,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动机。
通过切换视角,作者可以逐渐揭示每个角色的秘密和矛盾,让读者产生更多的猜测和推理。
三、伏笔的埋设伏笔是悬疑小说中常用的叙事手法之一。
作者通过在故事中埋下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或线索,然后在后续的情节中逐渐揭示其重要性。
这种叙事技巧可以增加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也可以增加读者的好奇心和紧张感。
通过合理的伏笔安排,作者可以让读者在解谜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虚实结合的叙述悬疑小说常常会采用虚实结合的叙述方式,通过揭示真相和谎言的交织关系来增加故事的复杂性和悬念感。
作者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可能的真相和谎言,让读者在不同的线索和证据之间进行选择和推理。
这种叙事技巧可以让读者产生更多的猜测和疑问,同时也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五、意识流的运用意识流是一种将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受直接呈现给读者的叙事技巧。
在悬疑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推理过程。
通过主人公的思考和猜测,读者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解谜的过程中,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六、伪装和反转悬疑小说常常会采用伪装和反转的手法,通过改变读者的观点和预期来增加故事的悬念感和意外性。
创作小说合作时如何处理多重结构与叙述角度

创作小说合作时如何处理多重结构与叙述角度在创作小说时,多重结构与叙述角度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当多个作者共同合作创作一部小说时,每个作者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和观点。
如何处理这些不同的叙述角度和结构,使得整个故事流畅而连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合作的作者们应该明确小说的整体结构。
他们可以共同商讨并制定一个详细的大纲,明确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
这样一来,每个作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叙述角度来撰写各自的章节。
然而,在撰写各自的章节时,作者们也需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
他们可以通过反复修改和校对彼此的章节来确保故事的逻辑和连贯性。
其次,合作的作者们可以尝试使用多重叙述角度来讲述故事。
每个作者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作为自己的叙述视角,并通过这些不同的视角来展示故事的多样性。
例如,一个作者可以选择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而另一个作者可以选择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其他角色的行动和冲突。
这样一来,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故事,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和趣味性。
此外,在处理多重叙述角度时,作者们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叙述结构。
他们可以选择线性叙事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也可以选择非线性叙事结构,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法来展示故事的不同层面和时间跨度。
这样一来,故事的结构会更加丰富多样,读者也会更加投入其中。
然而,在处理多重叙述角度和结构时,作者们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复杂和混乱。
过多的叙述角度和结构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和失去兴趣。
因此,作者们应该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整体的平衡和统一。
他们可以通过精心安排章节的顺序和过渡来使得故事的结构更加流畅和易懂。
最后,合作的作者们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讨论和反馈来改进他们的创作。
他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叙述角度和结构,并找到一个共同的创作方向。
总之,处理多重结构与叙述角度是创作小说合作时需要面对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重叙述视角的完美结合摘要论文基于叙事学叙述视角的基本理论,剖析了《暮光之城》系列作品的作者斯蒂芬妮·梅尔在塑造吸血鬼世界的“皇族”沃尔图里家族和“素食族”卡伦家族的代表卡莱尔·卡伦的形象时运用的叙事策略,进而指出,该系列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与作者梅尔塑造人物时匠心独运的叙事策略功不可没。
关键词:叙述视角《暮光之城》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一《暮光之城》小说及叙述视角简介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创作的《暮光之城》系列作品(《暮色》、《新月》、《月食》、《破晓》、《午夜阳光》)以一对热恋情侣伊莎贝拉·斯旺和爱德华·卡伦的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诸多元素,如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等,而纠结、凄美动人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爱情则是整套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自问世以来,该系列小说以及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迅速风靡整个世界,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追捧。
叙述视角是事件被感知的具体方式,简言之,要弄清叙事角度就是弄清“谁见到的?从什么位置上?”的问题。
叙事的视角是多样化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在叙事作品中以“我”的身份出现)的视角,这种视角在本质特征上是有限的:叙述内容只能是“我”亲身经历的、所感、所知的有限范围;“我”并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和感觉,所能提供的仅为对他们语言和行为的阐释。
第一人称叙事人以事件中心人物直接登场叙述亲身经历,这种叙事方式一方面能拉近叙事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近距离地倾听叙述者的心声,体味他的思绪和情感,从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但是另一方面却由于叙述者浓厚的主观色彩,从而使得叙事作品的信任度打了不少折扣。
第二人称叙述者的视角,这种叙事视角在叙事作品中很少出现。
第三人称叙述者视角,叙述者有的以“他”“她”、“它”、“他们”出现,或以人名出现,有的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有的则以全知全能的“上帝”形式出现(这种视角能让叙述者随意进入叙事作品人物内心,揭示其内心世界,还可对人物进行评论)。
相对来说,从第三人称叙述者的视角进行故事或事件的叙述是比较自由的,它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较为客观地反映故事或事件的内容,从而增强其客观真实性。
叙事角度不是作为一种传送给读者的附属物后加上去的;相反,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角度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
二多重视角下的沃尔图里家族1贝拉眼中的沃尔图里家族在系列小说中,贝拉是作为主要叙述者“我”出现的,她也是事件的中心人物和直接参与者。
作为人类的贝拉,最初关于吸血鬼的一些认知多来自一些奇幻小说或一些传说,她当然没有亲见过,对沃尔图里家族的了解更无从谈起,直到她和爱丽丝亲身前往沃特拉城去救爱德华。
贝拉在得知爱德华前往沃尔图里挑衅后,便和爱丽丝火速赶往沃特拉城准备救出爱德华。
在那里,贝拉亲眼见到了爱丽丝给她提到过的那些吸血鬼家族的显赫人物:阿罗、马库斯、凯厄斯。
阿罗是家族的代言人。
透过贝拉的视角,读者看到了这样一副鲜活生动的阿罗形象。
他举止优雅:“他轻快地走过来,那动作是如此优雅,显得不真实”;高贵迷人:“他那迷人的脸不像其他人那样美得不自然”;他说话声音听上去“犹如唱歌”,且很有礼貌;他冷酷无情,拿别人的痛苦进行挖苦讽刺:“哈,哈,哈,你很勇敢,爱德华,默默忍受疼痛。
有一次我出于好奇,让简在我身上做了实验。
”再来看看他的帮凶凯厄斯。
“‘阿罗’,凯厄斯叫到,‘按照规矩他们得死’”、“她知道得太多了,你暴露了我们的机密。
”凯厄斯和阿罗一样冷血、严酷,只不过其凶残本性表现得更露骨些。
“别说得好听,卡莱尔,看看你组织的军队。
你都打算杀了我和我挚爱的同伴们啦,何必枉费唇舌说些不合时宜的话。
”这是为了保护女儿(半吸血鬼半人类的婴儿)亲自参加战斗的贝拉在现场听到的阿罗对卡莱尔讲的一番话,并且她机敏地嗅到了沃尔图里的最终目:他们以杀死新生吸血鬼婴儿为藉口,其实是想消灭一个实力日渐壮大的异己—卡伦家族。
由此,读者通过贝拉的叙述视角看到了一个权力欲望和控制欲望极强的吸血鬼家族形象。
不少读者或许会认为贝拉关于沃尔图里的看法和认识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具有普遍性。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叙事作品其他人物的相关叙述吧。
2爱德华和爱丽丝眼中的沃尔图里家族爱德华和爱丽丝在小说中是第三人称主角人物,根据叙事理论,第三人称叙述者对事件或故事的叙述更为客观,从而具有较高的客观真实性。
“同住在伦敦下水道的那些相比,他们要文明得多,受的教育也要多得多。
……这是阿罗、马库斯和凯厄斯,他们是艺术的夜间赞助者。
他们不知有几千岁了。
……他们特别崇拜他们的的文明和高雅的生活方式,可他们总是执意地想根治卡莱尔的毛病。
”这是爱德华在对卡莱尔身世背景的叙述中提到的沃尔图里家族:一个很古老的、崇尚文明和高雅生活、令人敬畏的血族,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吸食人类的新鲜血液的习惯。
“……在那个家族有九个固定的守卫,其他的都是暂时的。
这些守卫中很多人法力也很强。
……他们是统治者,他们夺到了执行法律的权力—事实上是惩戒违规者的权力。
”透过此视角,读者看到了一个让其他血族忌惮,而又充满敬畏的统治者。
3其他次要人物眼中的沃尔图里的代表人物——阿罗在保护贝拉的女儿蕾妮斯梅的声援活动中,一位参战不知名的吸血鬼曾提起一件关于阿罗的陈年旧事,“马库斯早些年曾有个伴侣名叫黛蒂米,她是阿罗的亲妹妹。
……她曾试图带着马库斯离开沃尔图里,以此分化这个家族。
于是,阿罗派黛蒂米去参加一次战役,并派人暗中将黛蒂米杀死。
”读者由此了解到阿罗是一个冷酷、凶残,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的毁灭者。
多重视角的叙述让读者了解到一个全面真实的沃尔图里家族:他们既是血族世界秩序的维护者,也是秩序的践踏者。
他们凶残、虚伪、奸诈、冷酷,阿罗便是他们的代表。
三多重视角下的卡莱尔·卡伦1透过贝拉的视角看卡莱尔第一人称叙述者可以让读者近距离地倾听贝拉的心声,去真切地感受她的思绪和情感,从而获得对作品中事件及人物的一种真实感极强的感性认识。
贝拉和卡莱尔的第一次接触是因为自己一次意外的受伤。
“大夫很年轻,一头金发……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个电影明星都要帅。
”后来随着贝拉和爱德华情侣关系的确定到最后成为卡伦家族的一员,贝拉对卡莱尔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一起经历很多事情。
“她失了一些血,但头上的伤口不深,注意她的腿,她的腿断了。
还有几根肋骨,我想。
”贝拉被詹姆斯咬伤了手臂,身上多处受伤后,卡莱尔显得冷静,但对贝拉的关怀之情溢于言辞。
“这得你来决定,爱德华,不管怎么说,我帮不了你。
如果你把血从她手上吸出来的话,我得把这儿的血止住……爱丽丝,给我那点儿东西来捆住她的腿!爱德华,你必须现在动手了,否则就来不及了。
”为了不让贝拉变成吸血鬼,卡莱尔处事果断,态度坚决,坚持要求爱德华将贝拉受到污染的血液吸出来,话语中透露出对身陷危境的贝拉的一丝担虑。
这些都是贝拉的手臂在被詹姆斯咬伤后,她听到的卡莱尔对爱德华和爱丽丝说的话:“卡莱尔想尽量地把尾巴往北引,等他靠近,然后回头伏击他。
埃斯梅和罗莎莉按计划是在能拖住那个女魔头的情况下往西去。
要是掉头的话,她俩便回奔福克斯去保护你爸爸。
”这是爱丽丝安慰贝拉的话。
毫无疑问,贝拉能感受到卡莱尔对她以及她父亲的关心。
透过贝拉的眼光,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既是家族统帅,又是一个睿智的战斗指挥官的卡莱尔。
在整部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读者由此可以管窥卡莱尔的形象。
但是贝拉的叙述视角是有限的,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只能感受到她心目中卡莱尔的形象。
这种形象饱含个人情感色彩,不具普遍性,要获得一个全面真实的卡莱尔形象,还需看看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相关叙述。
2第三人称主角人物爱德华眼中的卡莱尔卡莱尔是何许人,是来自何方的神圣,仅凭第一人称叙述者“我”贝拉的叙述,读者是无从知道的,因为“我”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这时,作者巧妙地安排一个第三人称叙述者爱德华来进行叙述,解开了读者心中的谜团。
“卡莱尔16世纪40年代出生于伦敦,他是一个英国国教牧师的儿子……他父亲是个不能忍气吞声的人,他参与了迫害罗马天主教和其他宗教的运动,他是特别邪恶的存在,他带头去捕获巫婆、狼人……还有吸血鬼,牧师上了年纪后,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那个听话的儿子。
”至此,读者方才明白,原来卡莱尔是一个有着浓郁宗教背景的子承父业的听话的好儿子。
“当他意识到自己变成什么之后,他挣扎反抗,想毁掉自己,但那并非易事。
”“他跳了几次崖,他想让大海把自己淹死……他尽可能远离有人烟的地方……一天晚上,有一群鹿从他栖身的地方经过,饥渴难忍的他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
此后,他的体力恢复了,并意识到自己不一定像他原来担心的那样,非得成为一个万人憎恶的怪物不可。
他新的生存哲学诞生了。
”他痛恨自己吸血鬼的身份,但是他抑制力超群,经过长时间艰苦卓绝的练习,终修行成为一个素食者—一个吸血家族的另类。
“西班牙流感爆发时,他在芝加哥的一家医院值夜班……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我。
当时我已经没救了,和一些奄奄一息的人放在同一个病房。
他曾护理过我的父母,知道我已经是个孤儿了,于是,他决定试一试……”卡莱尔第一次尝试将一个用药物无法救治的病人转化成他的同类,不仅仅是为了身边有个伙伴,更多是因为他有一颗质朴善良的心。
3第三人称次要人物罗莎莉眼中的卡莱尔“他们把我扔在街上,踉踉跄跄走开的时候仍然在得意洋洋的大笑。
他们以为我死了……就在这时卡莱尔发现了我。
他闻到血腥味,就过来查看了。
我模模糊糊地记得他检查我的状况……”“‘我不能让她死,’卡莱尔平静地说,‘这太—太可怕,太可惜了。
’‘是非常可惜,我不能让她留在那里。
’”这是小说中第三人称次要人物罗莎莉在给贝拉讲述自己身世的时候提到的卡莱尔。
是卡莱尔在罗莎莉在等待死亡的时候,发现了她并把她带回了家,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转换了她并收留了她,使其成为卡莱尔家族的一员。
罗莎莉的叙述进一步印证了卡莱尔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善良正直的好人。
多重视角的结合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鲜活、真实的卡莱尔:他不仅外表英俊潇洒,而且医术高超,受人尊敬;他是一位正直善良、有爱心、讲诚信、具有超强自控力的“素食”者,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和关爱有加的丈夫。
四结语不同人物多视角的结合,有助于读者从多角度来理解故事中的一个事件、一个人物,实现对人物和事件更透彻的理解。
读者对沃尔图里吸血家族的较为清楚的认识,是通过多位叙述者的多角度的叙述来实现的。
另外,多视角的完美结合,也使得故事情节变得婉转曲折,跌宕起伏,从而大大增强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
毋庸置疑,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系列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她高超的叙事艺术。
参考文献:[1] [美]戴卫·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新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