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
谈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
![谈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071d0ecffab069dc502201ad.png)
谈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作为音乐的三位一体现象,它与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Charles Peirce)被广泛了解与接受的图像、指索、象征符号三分法直接相关:音乐的情感性相当于图像符号,音乐的描绘性相当于指索符号,而音乐的象征性自然相当于象征符号。
自巴洛克时期音乐语汇规则的确立开始,17 世纪到20 世纪的近代与现代文化中音乐内涵的三个重大方面定型为这种音乐意义上的三位一体。
音乐内涵这三个维度并不平等:音乐的情感性是必然的,而描绘性与象征性是可能的,却不是必然的。
音乐艺术有时会离开后两个方向,却又总是重新返回,在里面发现令人精神振奋的、富有表现力的“营养”。
因此音乐内涵三个维度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欧洲(或者世界)严肃音乐历史的不同时期具有很大的区别。
我们将17—20 世纪的音乐历史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20 世纪,以此对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同时展示这四个时期不同的音乐语汇规则。
一、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17 世纪初到18 世纪中期)音乐的特点是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全都处于最高水平,这也是其语汇规则的主要特征。
情感性作为鲜明与深刻的体验,是这一时期划时代的成就。
“情感性”这个词本身便是17 世纪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提出的。
当时卡契尼在音乐中使用术语“cantare con affetto”(1601),蒙特威尔第使用术语“stile concitato”(1638),多尼(GiovanniBattista Doni,意大利人文学家、音乐理论家,1595—1647) 使用术语“stile espressivo”(1640),而阿特纳斯·柯雪(AthanasiusKircher,德国全能型学者,1602—1680)使用术语“musica pathetica”(1650)。
“单一情绪论”促进了情感性的兴盛。
为了造成强烈的情感印象,充满一个完整曲式结构的某种情绪需要长时间延续,且其间没有对比情绪的替换。
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内涵体现
![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内涵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ad8833ba7fd5360cba1adbf0.png)
中国古典音乐自发展以来,就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它以独特的英姿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开出一朵奇葩。
音乐是一门伟大而神奇的艺术,它以无形无色的声音荡开人们心中的涟漪,随着它的旋律波浪起伏,将人们引入一个神奇而美妙的艺术世界之中,让人如痴如醉,甚至忘记自我。
古人也常以美妙的音乐来修身养性,因而古典音乐体现的是古人的道德、思想、情感和对自然之音的追求。
古典音乐中那种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音律和美感,使音乐充满着无限的魅力。
一、古典音乐的简介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吕氏春秋? 仲夏记? 古乐篇》曾记黄帝令伶伦作音律。
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但是经过无数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远远超过了黄帝所在的岁月,在河南所发现的古音乐仪器16 支骨笛,据考证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见中国古典音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自有音乐创作以来,经历无数音乐家的变更和创新,中国古典音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奇特的风姿,因其古典优雅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奇异多变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典音乐从其概念上讲,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其复杂多变的创作技巧以及蕴涵的深沉内涵有别于民俗音乐。
而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民族风俗、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
在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中国主流文化的指引下,音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静谧的内在美,其中蕴涵的思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因此,中国古典音乐蕴涵着生命的哲学,它推崇自然之音,并强调具有朝气蓬勃的音乐节奏和情调以及与自然生命相通的悠远意境,强调着大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规律。
二、古典音乐中的古典文化内涵中国古典音乐是利用文字来记谱的,宫、商、角、微、羽与简谱中的1、2、3、5、6 相对应,而在周代之时形成七音阶,新增变微和变宫,虽然七音阶早已经形成,但是古代的音乐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为主。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要点 (2011年版)2014.03.14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要点 (2011年版)2014.03.14](https://img.taocdn.com/s3/m/f5ef72699b6648d7c1c74649.png)
(四)解读“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三个要求: (1)要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 的态度; (2)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3)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2.三个可能: (1)可操作 (2)可测量 (3)可实现
(五)解读“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目标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和完善。过程与方法是保 证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 2.过程与方法是为了保证内容完成的一种方法,方 法就是形式。 3.过程与方法通常有五个形式: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5)综合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大鹏中学 黄洁芳 2014年3月14日
一、新课标的三大修订
1.课程基本理念(10个变 5个 ) 2.知识技能目标(要求有所提高) 3.音乐基本素养内涵(要求更具体)
(一)课程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三、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课程内 容的结 构框架
领域二:表现
演唱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 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编创 创作实践
领域三:创造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一)“表现”领域——唱歌教学 唱会歌 唱好歌 唱歌教学的四个要求
会唱歌 会合唱
名师的鼓励
1.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这个学科,只要我们自己把我们所 教的音乐学科当成主科就好了。(田淑娥) 2.很多东西有时候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会有结果的; 别的老师要课的时候,如果你觉得很开心,可以不用上 课,每次都是这样,学生也就不重视你了,接下来的负 作用就很难解决了。(金雄慧) 3.对于主科老师随便走进我们的课堂,随便喊走学生而不 打招呼的现象,我的做法是在我眼里我的课最重要,做 好自己,尊重自己。(韩昕) 4.感叹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如花时间了解学生真正感 兴趣的是什么,什么形式学生乐于接受(顾盼) 5.一直在讲激发兴趣,其实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兴趣。 (石靖)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a7c8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f.png)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摘要:当前,我国小学的音乐教育还处于一种单一的教学状态,没有将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地结合。
为使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根据音乐课程进行大单元教学的设计。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引言随着教育观念的日益发展,我国也开始更加注重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将单元课程作为主要内容,并严格遵循我国的教育标准,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通过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教学要素,有效地整合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研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建立高效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1.根据课程主题,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教学内容一般仅限于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这一方面,而音乐本身是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中的艺术课程,它对学生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涵养人格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新课标》)将小学音乐教学分为鉴赏、表现性、创造性和连贯性四个层次,这也暗示着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目前,小学音乐课本的内容有四个:第一,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第三,异域的民族、民俗和异域的音乐文化;第四,音乐的元素和特征。
小学音乐老师在进行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前,可以根据所教的单元,对大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分类。
2.指向核心素养,组织大单元教学内容在《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音乐核心素养三大维度,分别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
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并不只是单一的音乐知识教学或音乐技能培养,而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精神内涵、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理解,要求通过对音乐的感知、体验和参与了解音乐形式。
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应当参考音乐学科课程内容,深入分析教材作品的人文内涵、价值内涵,并结合主题意蕴,挖掘、提炼大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同时凸显出大单元教学的连贯性。
音乐风格知识:摇滚音乐追求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摇滚音乐追求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baae1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5.png)
音乐风格知识:摇滚音乐追求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摇滚音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此逐渐演化为一种全球性的音乐流派。
摇滚音乐以人性、自由和反叛为主题,以强烈的节奏、吉他和打击乐器为基础,倾向于表达强烈的情感。
在摇滚音乐追求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上,可以深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音乐特色和风格摇滚音乐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其强烈的节奏、主流吉他和各种打击乐器。
这种音乐的强视觉感和节奏感,并通过高亢的人声、恶毒的色彩、粗俗的动作和表情,使音乐具有特殊的力量感和表达能力。
摇滚音乐的特点也取决于其风格。
从早期的摇滚乐到现代的各种变体,摇滚音乐的风格不断地演变和激发出多种多样的子流派。
摇滚音乐风格及特色的多样性是摇滚文化的重要组成。
二、文化与时代背景摇滚音乐创作、传播、演出与其流行和影响的过程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特别是在西方文化中,摇滚音乐因其反叛情绪而被视为一种叛逆的文化形式。
从中国的文化背景来看,摇滚音乐则被视为一种叛逆的审美体验,其主要刺激青年人思考、自我觉醒,并探讨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等课题。
可以说,摇滚音乐在文化方面的内涵丰富多彩,是一种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音乐形式。
三、社会价值和思想引领摇滚音乐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经常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思想引领作用。
很多摇滚音乐以自由、反权力和个人价值观为主题,成为青年和大众反抗愤怒和诉求的传声筒。
摇滚音乐常常为数以亿计的年轻听众引导他们对环境、政治、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思考。
例如,60年代的摇滚音乐是美国反战和民权运动的心声代表,表达社会问题和政治观点。
而现在的摇滚歌曲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和精神探索,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反思、探讨。
四、音乐产业的商业化虽然摇滚音乐本质上是一种反商业化的音乐形式,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却是与音乐产业的商业化密不可分。
全球化的音乐市场和大型音乐活动越来越成为数以亿计的摇滚音乐粉丝的理想场所,也为音乐家和音乐公司带来了日益庞大的商业利益。
歌曲的内涵、韵味和情感体现
![歌曲的内涵、韵味和情感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228146a9f705cc17552709a3.png)
歌曲的内涵、韵味和情感体现作者:李英姿来源:《艺海》2008年第04期在我十九年的舞台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同时也要把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通过声乐语言的情感表现,声情并茂,以情传声地表现出来,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
一、内涵的理解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
歌唱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的,但对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细微变化,主要还在对歌词语言的理解、体验与感受。
所以说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
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词意挖掘要深,唱曲是根据字音而发声,而发声则根据感情而表意。
俗话说得好“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
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
一首歌曲唱完,情深意切,或撩人情思,余味无穷;或沁人肺腑,激情鼎沸;或荡入胸怀,心旷神怡;或催人泪下,悲切难平……二、韵味的体现每首曲都有一个情感基调,它是深情赞颂,是亲切自豪,是欢快热情,是庄严雄伟,是明朗开阔,是真挚自然,是哀婉伤感……等等都要在深入挖掘词意的同时掌握住感情的基调,基调准确才能有助于内容的表达与主题的发挥。
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它对演唱者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好的演唱者不仅能准确掌握住歌曲的情感基调,领会和传达歌曲的艺术意境,同时还能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挖掘歌曲里某些潜在的甚至作曲家没有料想到的东西。
一首作品,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它必须由演唱者自己去体会和创造。
在你唱熟一首新歌后,根据语言的特点,歌词内容的情感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在音调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装饰音、颤音、滑音、传音等。
唱起来就会更加动人和自然,就更有味道,给作品带来新的生命力。
三、歌唱情感的表现掌握了一首歌曲的基本情调,也可以说是歌曲感情的“主旋律”,然而要丰富它的表现力,还必须注意情感的细微变化。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艺术内涵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艺术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6b25424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a.png)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艺术内涵民族音乐是反映某个民族文化的音乐形式,通常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民族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艺术内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到民族音乐的起源与发展、音乐的表现手法与情感表达、艺术内涵与文化传承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民族音乐的情感表现和艺术内涵进行探讨。
一、民族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民族音乐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记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因此民族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域、历史、宗教、语言、习俗等。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音乐在音乐风格、音乐形式、音乐节奏等方面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音乐体系和音乐风格。
比如中国的古琴、二胡、民族歌舞、藏族舞蹈等,都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代表。
而在西方,像苏格兰的风笛、爱尔兰的长笛、美国的蓝调乐等,都是西方民族音乐的代表。
这些民族音乐代表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风俗,通过这些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二、音乐的表现手法与情感表达民族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每种民族音乐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有的悠扬婉转,有的激昂豪放,有的悲壮激情。
这些音乐通过声音、旋律、节奏等元素来表达各种情感,让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比如蒙古族的长调,表现了蒙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藏族的唢呐音乐,则表现了藏民族的坚韧与豪迈;而苏格兰的风笛乐则包含了苏格兰人的勇敢与豪迈。
这些民族音乐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现了不同民族的情感表达和精神追求。
此外,民族音乐还常常以口头传统的方式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情感。
比如中国的苗族山歌、云南的傣族舞曲、西藏的神圣音乐等,都是通过口头的传唱方式传承下来的,这些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三、艺术内涵与文化传承民族音乐的艺术内涵与文化传承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音乐核心素养教研(3篇)
![音乐核心素养教研(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070e5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b.png)
第1篇摘要:音乐核心素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本文从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音乐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它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欣赏、音乐实践等多个方面。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核心素养已成为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从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1. 音乐感知:音乐感知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感知能力,包括对音乐音高、节奏、和声、旋律等方面的感知。
2. 音乐表现:音乐表现是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方式表达音乐作品的能力。
3. 音乐创造:音乐创造是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运用音乐知识、技能和情感,创作具有个性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4. 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指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评价和欣赏,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
5. 音乐实践:音乐实践是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参与、体验和实践,提高音乐素养的过程。
三、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育(1)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音乐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加强音乐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基本要素的认识。
2.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2)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 强化音乐实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1)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2)开展音乐社团、合唱团等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4.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开展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5. 强化音乐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建立多元化的音乐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音乐的精神内涵
![音乐的精神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3eb399d4bcd126fff6050b37.png)
HUANGZHONGDALV 黄钟大吕音乐的精神内涵■ 曹野川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摘 要〕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第I卷中说过:“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
”这就说明了,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有客观内容,也包含了主观的意识加工。
这就意味着,一首音乐作品展现在听众面前的不仅仅是表演者呈现的具体音响,同时也隐藏着一种意识层面的内容。
简而言之,音乐不仅仅只有声音的运动的“形”,还有隐藏的“意”,这里的“意”通常理解为音乐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感性;客观内容;意识;音乐作品;精神内涵声音是原本就存在于大自然之中的,音乐是人类创造的,自然中本无音乐,而人之所以要创造音乐是为了某种特殊的价值体现,从个人角度的情感表达需求、自身审美的需求扩大到社会中具有政治、道德、宗教等的精神追求,同时对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经济生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既然音乐与人的需求、生活发展等相关,那么一首音乐作品所能展现的不仅仅是最原始的声音层面,背后隐藏的精神内涵才是人们需要不断去挖掘的宝藏。
于是,音乐学者和音乐表演家们都乐此不疲的去探索每一个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去更进一步的了解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们和他们的音乐作品,这一切都要从音乐的精神内涵说起。
一、什么是精神内涵《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I卷》中解释:“精神是同物质相对应,和意识相一致的哲学范畴。
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人的意识活动及其内容和成果的总称。
”①而内涵则解释为:“词项的内涵是它的含义即概念,是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
”②从解释中可以看出,精神可看作人脑的产物,是存在于意识层面的,而人的意识来源于社会,社会决定了人意识的存在。
内涵则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可以理解为该概念的内容。
那么精神内涵所要研究的便指向人的意识层面的本质属性,即某种思维活动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人的思想与情感,以及意志、价值观等的体现。
二、音乐的精神内涵在分析一首音乐作品,经常会提及该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以及如何理解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
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论渊源与本质特征
![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论渊源与本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083b23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5.png)
光的传说8“呃......小雪,干嘛啊?”我趴在哥哥背上揉着惺忪地眼睛说。
“丫头,快点下来!要不然咱们太暴露目标了!”花姑姑压低声音说。
哥哥猫着腰把我轻放在花姑姑和蒙雪躲着的茂密树丛下,而他自己则是小心翼翼的绕到我们前方的另一片茂密树丛下。
咦?本大侠有看错吗?那些人在干嘛?一对是红的,一对是黑的,他们衣服选得也太搞笑了吧!哈哈哈,没想到本大侠一醒来,居然就有好戏看。
呵呵呵呵!那个大箱子是什么啊?干嘛那穿黑衣服的人专抢它啊?叮——眼前一亮。
嘿嘿,该不会是金子吧?如果是的话,那我就发财了!哦呵呵!本大侠也有成富翁的命吗?啊哈哈,这就是天上掉馅饼被本大侠给正正接着了!哦嘿嘿!看本大侠的草上飞!“死丫头安静点,找死吗?!”花姑姑伸手就给了我头上一拳,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啊啊,好痛啊!”我疼的龇牙咧嘴的。
突然,从那两对正打得红黑不分的战斗场的上空飞下四名帅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帅哥。
立刻马上,全场照得雪亮,晃得我都睁不开眼了。
“哼,笨蛋一群!”其中一名男子说。
“御!”其中另一名瞪了那男子一眼。
“影,御,别吵了!我可是来向这国公主提亲的,别坏了心情。
”另一个慢吞吞的说,一脸的不在乎,语气也冰的让人打抖。
“怎么了筝?还没见那公主本人呢,你就开始做梦了?”另一个玩世不恭的帅脸上出现了一个奸诈的笑容。
“翼,说什么呢?”冰冻男不满的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其中两人大笑起来。
“逃啊!”黑方狼狈地逃跑了。
四名帅男一边看着自己的手下收拾局面一面在一旁嬉笑言欢。
“哎哟!”我看没什么好玩的了,起身正准备走,可谁知我脚下有一截断了的树枝,我一脚踩上去从树丛狠狠地滚摔了出来。
“什么人?!”一阵脚步声传来。
完了完了完了!本大侠死了!。
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论渊源与本质特征
![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论渊源与本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11823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5.png)
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论渊源与本质特征音乐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音乐领域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反映了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和创造的能力。
音乐核心素养既包括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音乐表演和创作技巧的掌握。
下面将介绍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论渊源与本质特征。
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论渊源主要来源于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其所创立的“艺术作为灵魂境界”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人类精神和情感的表达,是灵魂与感官的交融,是一种对美的追求。
他还提出了音乐的目的是通过塑造灵魂的情感,使人们达到美感的境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核心素养的概念被逐渐发展和完善。
音乐学家理查德·维格尔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音乐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在他的著作《音乐的核心素养》中详细阐述了其内涵。
他认为,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对音乐本质和结构的理解,对音乐风格和历史的了解,对音乐表演和创作技巧的掌握,以及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音乐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是通过音乐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他们在音乐表演和创作方面的技巧和能力。
在音乐理论方面,音乐核心素养要求人们掌握音乐的基本概念,了解音乐的音高、音色、音程和节奏等要素,以及音乐的调式和和声规律。
在音乐表演方面,音乐核心素养要求人们掌握音乐演奏的技巧,包括手部和身体的协调、音乐节奏的掌握和速度的控制等。
在音乐创作方面,音乐核心素养要求人们具备音乐构思和创作能力,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它需要音乐学习者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fa53a9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3.png)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传达着情感、思想和美学体验。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美的规律和美的本质的学科,它探讨了音乐的产生、表现、鉴赏等方面。
在音乐美学中,音乐的存在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旋律、节奏和和声。
这三个要素在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形式和结构,影响着人们的音乐体验和审美感受。
本文将对这三个音乐要素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其在音乐美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来谈谈音乐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旋律。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元素,它是一系列音符的有机组织,可以被唱出或演奏出来。
旋律是音乐中最容易被人们记忆和接受的部分,它贯穿于整个乐曲,是乐曲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内容。
旋律的美学特征在于它的音高、音程、音符的运动方向和节奏的安排等方面。
旋律能够通过它的起伏、变化和表现力,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传达出乐曲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在音乐美学中,旋律被视为音乐创作的灵魂,它决定了乐曲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形式,同时也影响着乐曲的结构和整体效果。
旋律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和审美体验。
我们来探讨音乐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节奏。
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时间元素,它由不同长度和强度的音符和间隔所组成,构成了音乐的时间结构和节奏规律。
节奏在音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跳动和律动的感知。
节奏可以通过它的快慢、轻重、连续间断等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表现力,使得音乐更加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在音乐美学中,节奏被视为音乐的骨架和基础,它构成了乐曲的基本脉络和韵律格局,使得音乐在时间上具有了明确的结构和规律。
对于音乐的创作、演奏和鉴赏而言,节奏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决定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整体效果,使得音乐具有了生动的节奏感和丰富的音韵风采。
浅析《理想国》音乐教育之内涵
![浅析《理想国》音乐教育之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b23dfa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d.png)
浅析《理想国》音乐教育之内涵《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涉及众多哲学理论,其中音乐教育便是其中一大内涵。
本文将从柏拉图的音乐理论、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音乐与灵魂三个方面来阐述《理想国》音乐教育之内涵。
柏拉图的音乐理论柏拉图将音乐分为两种,一种为理智之音乐,一种为感性之音乐。
其中理智之音乐是对于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将人提升到高尚的境界,而感性之音乐则只是发泄情感和欲望的一种表达方式,没有任何启迪和磨炼。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智之音乐才是真正的音乐,只有被这种音乐所陶冶的人才能真正的成为优秀的人,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该重视对理智之音乐的引导和灌输。
同时,柏拉图强调音乐和数学的密切关系,认为音乐是数学的实践,只有对数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的领略理智之音乐的内涵和精髓。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对音乐的数学因素的教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的本质。
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柏拉图认为,人性分为三种元素:理智之魂、感性之魂和欲望之魂。
其中欲望之魂是人性的弱点和恶性,而音乐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式来陶冶感性之魂,让感性之魂成为理智之魂的舞台。
在音乐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把握音乐的内涵和精髓,让学生摆脱俗世中的欲望和浮躁,向着更高尚、更美好的目标迈进。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有着重要联系的,只有通过对音乐内涵和意义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才能够在道德性建设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音乐与灵魂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具有等级的三部分,理智之魂、感性之魂和欲望之魂,而音乐则有三个层面,音乐的形式、结构和内容。
其中,音乐的形式和结构与理智之魂紧密相连,而音乐的内容则与感性之魂紧密相连,通过音乐的魅力和唤醒感性之魂,让思想得到规律和秩序,从而达到灵魂升华和心灵净化的目的。
因此,音乐教育应该是激发感性之魂的方式,通过对理智之音乐内涵和意义的深入阐述和讲解,通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和训练,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性之魂,引导学生步入更高的灵魂境界。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689c8fa29b6648d7c0c74616.png)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定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音乐这一学科也不例外。
其总目标以三个维度表述如下。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
三、知识与技能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在这里,音乐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摆在第一位的。
不同学科,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和内涵是不同的。
语文课标对三维目标的关系是这样表述的:“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数学课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对目标间的关系是这样表述的:“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在音乐课程中,由于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必须突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
也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关键。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与美国教育学者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意领域》一书中提出的“情意领域”相对应。
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远远超越了心理学中提出的内涵。
音乐内容之阐释
![音乐内容之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572f2b0ea58da0116c1749d1.png)
音乐内容之阐释音乐的内容根据性质差异可以分为音乐性内容、联想性内容与内省性内容三个层次类别。
前者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并唤起美感,继而进一步引发后者,因此也叫直接性内容,后两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深入,是间接性内容。
一、音乐性内容音乐性内容属于自律性的内容。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核心概念是“文学性”,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标志就在于是否有“文学性”。
同样,音乐性是音乐内容最本质的部分,是音乐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根本所在。
音乐性内容是音乐内容的第一个层次,是审美直观和直觉。
它是联想性内容和内省性内容的基础和前提,音乐性内容是必然的,联想性和内省性内容则是或然的。
音乐性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情绪情感、风格特征、精神气质(内在精神或内涵的外在显现和表现)。
音乐情绪情感属于审美情感,它不同于生活中的情绪情感,前者是主体的,主动接受和精神需要,后者是功利的,受现实利弊左右,是被动承受。
风格在客观形式层面是作品的诸多特点和这些特点的有机综合,风格在精神层面则是指某种立美类型,即作曲家的审美追求与倾向。
精神气质是指音乐的总体情感特征和形而上的精神指向,是理性精神的辐射和外部显现,如坚毅、苍劲、沉雄、凝重、悲悯、肃穆,等等。
二、聯想性内容《辞海》关于“内容”还有一个定义,即“‘文艺作品的内容’,指通过塑造形象生动地再现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以及这一现实生活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包括题材、主题思想、人物、事件等要素”。
联想性内容指音乐表现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因而又叫生活性内容,主体根据对作品的形式特征而生意象、意境、风格感、精神气质等音乐性内容,并进而与现实生活内容或文学绘画内容产生沟通联想。
联想性内容在创作上常通过模仿、暗示、象征等方法手段来实现,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的鸟鸣和闪电雷声的模仿等。
现代接受理论认为对语义性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接受,是主动参与和再创造。
对非语义性音乐的接受则更是如此,形式只在听觉上提供感性材料或坯料,接受主体则是用所供之材料来构建自己的内容大厦,不同的主体构建的大厦必然不同。
中国传统民歌中的音乐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民歌中的音乐风格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81b3a5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2.png)
中国传统民歌中的音乐风格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人民世代传承的音乐艺术形式,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音乐风格。
这些民歌既反映了中国古老的历史、风俗习惯,又传递了人们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本文将从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民歌的独特之处。
一、音乐风格1. 和谐的旋律中国传统民歌的音乐风格注重和谐、舒缓的旋律。
这种旋律曲调通常简单而明快,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染力。
比如著名的《茉莉花》就是一首以悠扬旋律为主的传统民歌,让人耳熟能详,旋律柔美动听。
2. 独特的音域中国传统民歌中的音域丰富多样,包括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范围,使得歌曲既能表达喜悦欢快的情感,也能透露出忧郁悲伤的情绪。
这种音域的使用给民歌增添了更多的表现力和情感交流的空间。
3. 多样的节奏中国传统民歌的节奏也非常多样化,有的节奏沉稳悠扬,有的则欢快活跃。
这种丰富的节奏变化使得民歌更加富于韵律感,也更能引发听众的共鸣。
二、文化内涵1. 反映社会生活中国传统民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既有关于农田劳动、饮食起居等生活琐事的歌曲,也有表达对家国情怀、亲情、友情等的歌曲。
这些歌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描绘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社会画卷。
2. 传承着历史智慧中国传统民歌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智慧。
其中一些歌曲通过歌颂英雄人物、叙述历史事件等方式,传递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3. 体现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民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包括坚韧不屈、乐观向上、淳朴善良等。
这些歌曲以其朴实的歌词和深沉的情感,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结:中国传统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歌曲,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美妙的音乐,更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民歌代代相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记忆,赋予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f967e2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0.png)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摘要】音乐文化是世界各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人类思想、情感和历史。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音乐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通过深入学习音乐历史、探究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研究音乐人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音乐中的隐含信息以及关注音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扩展知识面,提升审美素养。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精神冲击和情感共鸣,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音乐的美。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它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音乐文化、内涵、学习、历史、文化意义、音乐人物、生平、创作背景、隐含信息、社会发展、知识面、审美素养、美学价值、文化探索、精神冲击、情感共鸣1. 引言1.1 音乐文化的重要性音乐文化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承载着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精神文化等多重要素,反映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音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音乐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通过研究音乐文化,可以了解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
音乐文化是审美教育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人们的艺术感悟和美学体验。
通过欣赏和学习音乐,可以提升个体的审美修养和情感体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意义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传承文化、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通过深入挖掘音乐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音乐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体会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还可以帮助我们扩展知识面,提升审美素养,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0b2b0b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d.png)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通过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来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
音乐作为人类
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音
乐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通过研究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段时间的文化特点、审美观念、价值观念等。
巴洛克音乐代表了欧
洲贵族文化的鼎盛时期,古典音乐体现了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思想,爵士乐则代表了美国
黑人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条途径是通过音乐的曲调、调式、音色、节奏等要素来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
音
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通过音乐的要素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不同的曲调、调式、音色和节奏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东方音乐以其独特的音阶和曲调展现出东方文化的
内敛和儒雅,西方音乐以其卓越的和声和节奏表达出西方文化的豪放和自由。
第三条途径是通过音乐的歌词和歌唱方式来挖掘音乐的文化内涵。
歌词是音乐中表达
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歌词可以了解到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不同地域、不同
文化背景的音乐在歌词上表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中国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摇滚乐则以其激情四溢的歌词和声音体现出西方摇滚文
化的反叛和自由。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途径主要可以从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音乐的曲调、调式、音色和节奏以及音乐的歌词和歌唱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通过深入研究音乐,我们不仅可
以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好,还能够深入了解到音乐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ce0c7b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8.png)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三条途径1. 引言1.1 介绍音乐文化内涵的重要性音乐文化内涵是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它是音乐艺术的灵魂和核心,具有丰富的内在价值和文化价值。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在于引领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丰富人们的审美享受和文化修养。
通过深入挖掘音乐文化内涵,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音乐的历史渊源、艺术魅力和社会意义,从而提升人们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和鉴赏能力。
挖掘音乐文化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激发音乐创作的灵感和创新,推动音乐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深入挖掘音乐文化内涵对于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历史文化解读在历史文化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古代音乐形式和演奏方式,了解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力。
比如古希腊的古典音乐、中世纪的宗教音乐等,都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孕育出独特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历史文化解读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音乐流派和曲种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过程。
比如古典音乐与民间音乐的互动影响,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融合创新等,都反映了音乐在历史发展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通过历史文化解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音乐文化的内涵,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进而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2 艺术形式探索在挖掘音乐文化内涵的过程中,艺术形式探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途径。
通过探索音乐的艺术形式,我们能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艺术手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欣赏和解读音乐的内涵。
艺术形式探索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编曲方式。
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可能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如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
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和编曲方式,我们能够揭示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及构成要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学价值。
艺术形式探索还可以帮助我们探讨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音乐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艺术,不仅仅是通过音符和旋律传达情感和思想,还包括了节奏、和声、音色等多种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耀经》(‰),天使向空中飞去。而在
赋格主题的结构中显然描绘了牧人们鞠躬
的形象。
作为音乐内涵的维度之一,象征性的 高度成熟与巴洛克时期那些最伟大的作曲 家息息相关:蒙特威尔第、亨德尔,尤其 是约・塞・巴赫。这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 来——从词义上、从音乐修辞音型体系上、 从数字符号上。音乐修辞音型在蒙特威尔第 的歌剧与牧歌中(《波佩阿的加冕》《俄尔 浦斯》《阿丽亚娜的哀歌》)、亨德尔的清唱 剧中(《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 万方数据
在霍洛波娃与钱亦平两位教授的帮助
下,翻译初稿于2015年完成,名为《音乐 内涵的三个方面》。为保证翻译质量,译者
关于音乐内涵三个维度能
万方数据
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
I
89
作为音乐的三位一体现象,它与美国
逻辑学家皮尔斯(charles Peirce)被广泛了 解与接受的图像、指索、象征符号三分法
Kircher,德国全能!
用术语“stile concitato”(1638),多尼(Giovanni
Battista
⑤为便于准确理解 界研究与了解较少的音j
Doni,意大利人文学家、音乐理论家,
espressivo”
下同:——译者注
逼)r_7IHHKa M.M.石
H丑epP玎抒c蜀a.T.1.Mo・
1595—1647)④使用术语“stile
3.勇敢(auda(
4.暴怒(fumr 5.适中(temp_
一、巴洛克时期⑧
巴洛克时期(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
6.愤慨(ind蛔
7.庄严(舯vil
8.虔诚(rel嘶
音乐的特点是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全都处于 最高水平,这也是其语汇规则的主要特征。 情感性作为鲜明与深刻的体验,是这 一时期划时代的成就。④“情感性”这个
霍洛波娃的《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是 音乐内涵理论体系中最新的重要研究成果. 也是音乐内涵研究中最具概括性的理论观点。
2014年在俄罗斯与德国同步出版。同年该文
英文版发表。上海音乐学院钱亦平教授认为
这一成果有必要译为中文,并将任务交给译者。
Coment.鼢丑矗a订订on站a.j
#1;Kholopova V.N.The P量lilh&rmonica Intemationa.
库德里亚绍夫的《音乐内涵理论》(2006) 两本重要教材一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教学
中使用。近年来,霍洛波娃的《音乐的情感》 (2010)、《音乐的专有与非专有内涵》(2011)
理,在21世纪初劫
等理论成果陆续问世,并与同事合作编写 了初、中等音乐教育的教学参考书《音乐
的内涵》(2016)。
①也译为“特殊与 ②俄文版《音乐 内涵的三个维度》的理 象》(莫斯科一柏林,I 九、十章发表;中文版 表于《中央音乐学院等 118页;第4期,第132 Hol叩ova V.M S矿cializ
用术语“musica
pat
“单—一隋绪论”(・ 促进了情感性的兴 感印象,充满一个
绪(a巾中eKT)需j 有对比情绪的替换
直接相关:音乐的情感性相当于图像符号, 音乐的描绘性相当于指索符号,而音乐的象 征性自然相当于象征符号。自巴洛克时期 音乐语汇规则(My3bⅡ(a肺HaH
napaⅡHrMa)
的确立开始,17世纪到20世纪的近代与现 代文化中音乐内涵的三个重大方面定型为 这种音乐意义上的三位一体。
duriusculus)
维瓦尔第的标题性 中。在法国,从1I 莫的《鸟鸣》《母叉 《独眼巨人》《野/^ 剧和芭蕾有关,f0 风》中展现“强风 兰将曲名的标题魁
和“叹息”(suspirati0)音型。《平均律钢琴 曲集》第1部中的f小调、升f小调、降b 小调赋格是典型的例子。 “勇敢”表现在与“同敌人战斗”“胜 利决心”有关的歌词中,而在音乐语言上 使用快的速度、自然调式、三和弦的重复 与移动。例如,巴赫的康塔塔《我们的上 万方数据
格林卡也曾写到:
霍洛波娃注)必勿: 忧伤的感觉留在听 兴时期相比,巴沼 了变化:音乐并不
音乐内涵这三个维度并不平等:音乐
的情感性是必然的,而描绘性与象征性是 可能的,却不是必然的。音乐艺术有时会
现力的词语(像在 个曲式的单一情绪。
巴洛克时期£ 法。记录在阿特约
L Musur鼬a universal
离开后两个方向,却又总是重新返回,在 里面发现令人精神振奋的、富有表现力的
⑦音乐修辞音翌
枷rypM)也译为“音习
感象征意义且相对固定 片段、音程、音型、节 洲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辞音型名称将始终在括
俄文原文。——译者注
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
I
9l
管键琴小曲中有整部描绘鸟类形象的作品
(《恋爱中的夜莺》《布谷鸟与鸣叫》)、描绘
与巴赫的康塔塔、: 钢琴曲集》、管风丢 是。比如说蒙特威. 第一幕大量使用音 词汇:使用“快速装 音型象征“在轻盈 飞行中”,使用“珈
架的年龄;14与4 是Bach与J.S.Bac 总和@:在巴赫的
犹豫的)、钟声、蛇的动作、飞向高处、驱 散绵羊、颤抖、惊吓,等等。一些没有歌 词的器乐作品通过描绘性的片段似乎被理 解为某种音乐的图画。比如说在(《平均律 钢琴曲集》——译者)第1部的降B大调前 奏曲中,飞翔的天使、天兵天将(很多天使) 的鲜明形象突然从天空出现,合唱的赞颂
谢罗夫、亚沃尔斯基、马泽尔、促科尔曼等
的“cT叩oHbI”(;
但其内含的“方向.
暗合,且“三个鲜 恰可以展现该理刮 译文决定使用“纠
可称为“音乐内涵
人的研究中。当代俄罗斯理论家对此进行了 深化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受到各国同行的关注。
霍洛波娃的《音乐艺术形态》(1991)、 音乐内涵的三/ 描绘性(H306pa3 (cHMBo.7IHKa)。这 “专有与非专有”( 样,都属于俄罗势
1 630—1
帝是坚固的堡垒》(
叹调、《平均律钢琴
调前奏曲。“喜悦” 歌颂神的力量与勃
来看主要是大调武
690)在著作《音乐的语法》
rpaMMaTMKa,、6,15——
运动,没有切分、
小号、长号、圆号
(、MycMKM兹cKaH
1679)中揭示了音乐的三种属性——愉悦 的、凄苦的与混合的。在意大利歌剧中形 成了咏叹调的情绪类型:英雄的、愤怒的、 悲伤的、雄壮的、喜剧的,等等。 巴赫的音乐达到了巴洛克音乐情绪状态 的顶峰。比如说,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他音乐 中的“忧伤”“爱”与“痛苦”。“忧伤”对 于巴赫来说是“温和的痛苦”。以音乐语言 来说:带有一些半音化的小调式、慢速的运
也是作曲家、批评家,1681—1764)关于感 受(仍被称作“情绪”)的见解大量预示了 该世纪后半叶的音乐思想:“没有相应情绪 的音乐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不会带来任 何影响。”⑩我们见到的作曲家本人关于音 乐感受的描写可以作为例证,其中包括贝 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的文字纲要。作 者在里面两次使用了“感受”:第1乐章——
(1640),而阿特纳斯・柯雪(Athanasius
万方数据
9D
l青崇研究2016年9月第5期
在柯雪的其他分类中还出现了“喜悦” 与“惊恐”,而在音乐的实践中还有“玩笑”(或 者“音乐的谐谑”——蒙特威尔第的术语)。 巴洛克时期的俄罗斯理论家与作曲家
季歹q茨基(1-hKo几a兹I]【aBⅡoBHII且H庙euKH费,
动、“叹息”(suspiratio)与“下行”(katabasis)
赫清唱剧《尊主颂
最后一曲。巴洛克
喜悦》(佚名)和 是俄罗斯音乐史上
绪的作品。
从巴洛克器乐
高潮尤其是高潮点:
静的高潮”(指19 形式,可见下文一
性的高原、“梯田爿
的音乐修辞音型⑦,等等。“爱”(对神的爱)
是“温和的忧伤”,与“心”(Herz)、“爱”
88
l首臻研究2016年9月第5期
音乐内涵的三个维度
l文◎瓦莲金娜・尼古拉耶娃・霍洛波娃著、彭
程译
译者说明:音乐内涵理论以传统的作曲
技术理论为基础,与符号学、信息学、历史学、
曾携初稿求教于多
中央音乐学院陈毫
美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均有密切联系。该 理论研究音乐作品的内涵,连接音乐现象及 其本质,既是认识音乐的基本原理,也是分 析音乐作品的方法论。探寻音乐作品内涵的 思维存在于19_—20世纪俄罗斯及苏联理论家
巴洛克音乐内
个源头支撑:文艺
(Liebe)等词汇相关联,音乐语言上可能 是小调式,也可能是大调式,使用“叹息”
(suspiratio)音型与“下行”(katabasis)音型,
然与世俗生活的关 的出现、新教教旨I
在意大利,文艺复:
比如巴赫的康塔塔《我们的上帝是坚固的 堡垒》(No.80)第四曲女高音咏叹调《进入 我的心房》。“痛苦”是强烈的情绪,与耶 稣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词汇相关。可能是带 有大量半音化、不协和音响与延留音的慢 速运动,使用“激情迸发”(pat叩hoia)、“坚 硬进行”(passus duriusculus,也译为“沉 重步伐”)、“坚硬跳进”(saltus
鸣曲》第1乐章、l 曲开启了沉思的状{
一个命题来描述古典主义者的感受所达到
的高度:“在启蒙时代,‘感受’成为音乐
美学的核心范畴。”⑨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
理论家马特松(Johann Mattheson,德国人,
主题、结构段
形式在莫扎特的仓 芬手中得以深化( 的“号角与叹息”、 题与副部主题的对 感对比也得以加稿
的海)与大洋波浪的运动,脚步(坚定的、
音型象征“颗粒j
(Ko.7IopHpoBaHHe
“减四度进行”(p. 被遗忘了”,用一些
指自然音阶式走气
型象征“闪电、闪电 音型象征“哦”,冬 乐的描绘性,其中 提到过的例子,席 “我震动天地”,月 型描绘“笑了”“i 蝇飞来”。 对巴洛克来谠 的历史传统的产物 乐相符合。这促佞 管他在音乐中并币 征性对他来说无疑 位一体的象征;7— 12——十二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