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类专业有哪些
![人文情怀类专业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7424f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9.png)
人文情怀类专业有哪些人文情怀类专业是指与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相关的学科专业。
这些专业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人类社会和人类情感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文情怀类专业:1. 文学类专业:如中文、外国语言文学、文艺学等。
这些专业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视野和文学创作能力。
2. 历史类专业:如历史学、考古学等。
这些专业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解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方法。
3. 心理学类专业:如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
这些专业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应用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4. 美术类专业:如美术学、设计学等。
这些专业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5. 音乐类专业:如音乐学、音乐教育等。
这些专业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教学能力。
6. 语言学类专业:如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
这些专业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语言使用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和语言教学能力。
7. 哲学类专业:如哲学、逻辑学等。
这些专业研究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基本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人文情怀类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其特定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方法,但它们都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这些专业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兴趣,也能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不同的人文情怀类专业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技能和素养,但它们共同强调对人类文明和人类情感的关注和理解,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f603c45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9.png)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承》音乐是一种人类的语言,无论文化差异、种族歧视、国家边界,都能够在无声的语境中传递着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音乐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时代变迁中不仅承载了文化的内涵,更承担着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本文将从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传承和延续这些价值和精神。
一、音乐的社会价值1.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音乐无所不在,它是人类普适的语言。
即使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能通过共同的音乐语言进行交流。
这种无需语言障碍,通过声音传达情感的方式,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无限可能。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能够超越语言、宗教、国籍等差异,让世界更加和谐。
2.音乐能够提高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传统的音乐作品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展示了人类文化的瑰宝。
而通过学习欣赏传统音乐,能够让人们更好地领略音乐的精髓和文化内涵,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同时,音乐也能够让人身心放松,增强人的身心健康,促进健康文化的传承。
3.音乐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音乐能够感染人的情感,让人产生共鸣之感。
而共鸣出现后,同样会形成一种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人们会被这种情感共鸣所影响,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像波纹一样,渐渐扩散开来,形成了一种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社会更加和谐。
二、音乐的人文精神1.音乐是人类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音乐是有形的艺术,也是最接近无形的艺术”,正是这种无色、无形、无味、无污染的特性,让音乐成为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最为集中的体现。
音乐有相当高层次的抽象性和普适性,是一种时空交织、无穷无尽的感性和情感的表达。
2.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正因为音乐具有如此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所以它才会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刍议琵琶音乐中的人文精神
![刍议琵琶音乐中的人文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6dd5229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9.png)
刍议琵琶音乐中的人文精神琵琶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漫长的岁月中,琵琶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并发展,它不仅是音乐的表现形式,还承载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本文将从音乐历史、演奏风格、音乐主题等多个方面浅谈琵琶音乐中的人文精神。
首先,琵琶音乐的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历代的演变过程中,琵琶音乐不仅从古代的乐舞中衍生出来,而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融入新的元素。
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珍视历史和传统的态度。
琵琶音乐作为传统乐器之一,一直被善于传承的音乐家们不断创新演绎,使得琵琶音乐能够持续传承至今,并赢得国内外音乐家和听众的认可与喜爱。
其次,琵琶的演奏风格也是琵琶音乐中的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
琵琶演奏依托于琵琶独特的音色和技法,能够通过演奏者的技巧与情感,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和思想。
古今演奏家们通过琵琶的演奏手法,将他们对社会、人生、情感等诸多话题的理解和思考融入到琵琶音乐中,使得音乐作品更具有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例如,刘昭的《梁祝奇缘》、杨洪基的《红豆》等经典琵琶曲目,在琵琶独特的音色与技巧之下,传递出深厚的人文情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爱情等话题的思考和共鸣。
另外,琵琶音乐中的人文精神还表现在音乐的主题选择上。
琵琶音乐作为一种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艺术表达形式,主题选择包括了对于历史故事、民族传统、社会现象等各方面的关注和表达。
例如,大家熟知的琵琶曲《阳关三叠》就是对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敦煌乐舞图》的音乐表达。
通过琵琶音乐将历史图画的美景和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增加了音乐的文化厚度,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琵琶音乐在现代社会中也以其独特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随着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琵琶音乐逐渐走出了传统的范畴,不仅与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多个音乐形式进行了创新的融合,还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进行了多元化的宣传推广。
浅谈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
![浅谈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https://img.taocdn.com/s3/m/f56a51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f.png)
浅谈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声乐作品,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一直以来都是表达情感、塑造人文的重要载体。
在声乐作品中,不仅仅有着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更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
本文将从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声乐作品如何在表达个人情感的传达出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表现在其对于人类情感的真挚诠释上。
人类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而声乐作品通过歌词和旋律的表达,将这些情感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情感的力量。
经典歌曲《月光》中的“心如刀绞”的抒情表达、《茉莉花》中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春天的故事》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些都是声乐作品对于人类情感的真实诠释。
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还表现在其承载和传承着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而声乐作品则是这些价值观念和观点的重要传播者。
《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发向上,向往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精神;《我的祖国》让人们对祖国充满了热爱和眷恋;《红楼梦》中的揪心情感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都是声乐作品传承和承载人文精神的体现。
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还表现在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上。
声乐作品不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空城计》中对战争的反思、《大海航行靠船帆》中对于人生的启示、《我爱你中国》中对祖国的赞美,这些作品都通过音乐的形式对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还体现在其对于人类生活哲学的探索上。
声乐作品在表达情感的也在探索人类生活的哲学和意义。
《叹服》中对于人生的犹豫与迷茫、《倩女幽魂》中对于爱情的执着与坚守、《黄河大合唱》中对于生命力和奋斗精神的歌颂,这些作品都在探索人类生活哲学的道路上不断进行着探索和反思。
人文情怀歌手名字
![人文情怀歌手名字](https://img.taocdn.com/s3/m/cc684b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d.png)
人文情怀歌手名字人文情怀歌手李宇春李宇春,一个名字早已成为中国乐坛的代表性存在。
无论是她独特的音乐风格,还是她的人文情怀,都使得她在众多歌手中独树一帜。
本文将从她的音乐表达和社会影响两方面,详细探讨李宇春所传达的人文情怀。
一、音乐表达李宇春的音乐表达打破了传统音乐的束缚,她不拘一格,敢于尝试各类音乐风格。
从摇滚到民谣,从流行到电子,她的作品风格多样,充满了创新性和突破性。
其中尤以她的摇滚曲目最为人瞩目,她的嗓音独特,充满力量,音乐中的情感流露淋漓尽致。
无论是《下个,路口,见》还是《平凡之路》,这些歌曲展现出她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并且贴近人性,触动人心。
此外,李宇春的歌词亦是她音乐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的歌词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哲学思考,反映出她对社会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例如,《突然好想你》中,她将思念的情感转化为对于生命的肯定,鼓励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变幻。
这些歌词富含哲学思考,引发了广大乐迷的共鸣,使得她的音乐作品在听众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
二、社会影响除了李宇春的音乐表达外,她的人文情怀也体现在她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中。
她积极参与慈善活动,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弱势群体发声。
她关注环保问题,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呼吁人们保护地球家园。
同时,她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努力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李宇春也在舞台上表现出她的人文情怀。
她的表演风格充满了自由和活力。
她不拘一格的形象和个性魅力,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她的演唱中,充满了自己的热情和情感,能够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共鸣。
在她的演唱会上,观众常常能够感受到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种人文情怀通过音乐的力量在观众心中激起涟漪。
三、人文情怀的影响力李宇春以她独特的音乐表达和社会参与,成功传达出了人文情怀。
她的音乐作品和行为积极影响了众多乐迷和观众,成为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存在。
李宇春以她的音乐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激励着年轻一代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浅谈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
![浅谈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https://img.taocdn.com/s3/m/c1401c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2.png)
浅谈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
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指的是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现实。
声乐
作品通过歌词、音乐等形式,传递着作者对于人类生活的思考,反映着社会的价值观和道
德观。
人文性在声乐作品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能够引发听众对于自身存在和人类
社会的思考,使作品更加具有意义和情感上的共鸣。
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体现在歌词和主题的选择上。
声乐作品的歌词通常是表达情感和
思想的媒介,所以歌曲的主题往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许多歌曲探讨爱情、友情、家庭
关系等人类情感,如《梦想的声音》、《那些年》等。
这些歌曲通过直接地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听众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引起共鸣。
一些作品也以社会问题为主题,如《给自己的歌》、《痛彻心扉》等。
这些作品通过歌词中的批判、思考和呼吁,反映了
社会的问题和挑战,使听众能够思考人类社会的现实和未来。
声乐作品中的人文性还体现在音乐表现手法上。
人类情感和思想是复杂而多样的,在
声乐作品中,选择合适的音乐表现手法能够更好地展示这些情感和思想。
在词曲结合上,
有些作品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与歌词相得益彰,使作品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入。
音乐中的演唱技巧也能体现出人文性,如使用不同的音色、音高和音量来传递情感的变化
和复杂性。
一些作品还会加入合唱、合奏等元素,通过多重声部的交织和和谐,传递出更
加宏大和深层的人文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0b0e436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e.png)
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美学鉴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旋律和节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情感与智慧,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从音乐的审美特点、文化融合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鉴赏与文化内涵。
一、音乐的审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
它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如忧愁、喜悦、思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
它运用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技巧,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色,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表现力。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的变化。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构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旋律风格,如南音、北音等。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节奏的变化。
它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展现了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二、文化融合的美学鉴赏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族音乐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以融合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等。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古代文学的精华。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和散文被融入到音乐中,形成了音乐作品的文学性,使音乐更具诗意和意境。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哲学思想的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了民间艺术的元素。
民间艺术中的歌曲、舞蹈等元素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三、艺术表达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音乐通过艺术表达,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体现在音乐中,如山水画的意境被融入到音乐中,使音乐具有了自然的韵律和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
![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https://img.taocdn.com/s3/m/5240ac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b.png)
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指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从古至今一直被视作培养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等多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对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都透露着情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培养起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也会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对于他们个人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而音乐是一种特殊的美的表达方式。
音乐教育通过教授音乐理论知识、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等形式,启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并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品味。
艺术的魅力在于表达和诠释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独特方式,通过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音乐的美,还可以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内涵。
此外,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也具有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专注力和记忆力等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音乐教育中的训练和演奏过程要求学生的细致观察、良好的记忆、灵敏的反应等,这些能力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缓解学习压力,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积极的学习动力。
然而,要实现音乐教育的人文关怀,还需要关注教育环境和音乐教育的实施方式。
教育环境需要提供良好的音乐资源和场所,为学生提供多种音乐体验的机会。
音乐教育的实施方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潜能,同时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音乐与人文情怀——关于作曲家作品中人文情怀的研究价值思考
![音乐与人文情怀——关于作曲家作品中人文情怀的研究价值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8dc7adf33d4b14e85246867.png)
关 键词 : 人 文情 怀 学 术研 究 研 究价 值
一
研 究 思路
能 够 解 读 音 乐上 我 们 不 能 够 深 层 理 解 的 内涵 。更 加 能 够连 成 纵 向 的思 维 结 构 结
合历史 . 美学 等 思 维 模 式 来真 正理 解 音 乐 之 所 以 产 生 的 原 因 更 加 对 人 , 对 宇 宙 产
( 二) 拟研 究 思 路 笔者 认 为 . 在 探 索作 曲家 作 品 的人 文 思 想 的 思 路 上 .可 分 三 大 方 向 做 理 论 分 析 分别 是 生 活 背 景 、 思 想 背 景 和 音 乐 分 析。 1 . 生 活 背 景 生 活 背 景 对 于 一 个 人 思 想 的 影 响 作 用是不可估量的. 有 如 创 作 土壤 他 的 成 长环境、 生 活 年 代 的 整 个 大 背 景 以 及 创 作 时 期 的 生 存 状 况 决 定 了一 个 作 品 中 蕴 含
在 中央音 乐学 报第 2 0 1 1年 第 1期 中. 中央 音 乐学 院 西 方 音 乐 史 博 士 刘 悦 发 表的《 论 李 斯 特 清 唱 剧 创 作 中 的 人 文 主 义 宗 教 思 想 内涵 》 ,就 集 中 了研 究 人 文 思 想 的 思 路 和 研 究 价 值 他 运 用 宗 教 文 本 释 义、 宗教历史 文化语境考察 、 音 乐 史 料 解
音 乐与人文情 怀
关 于 作 曲家 作 品 中人 文 情 怀 的 研 究 价 值 思 考
■范舒恰 沈 阳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摘要 : 在 查 阅 大 量 学术 资 料 的 过 程 中笔 者发 现 , 对 于音 乐作 品 的 分 析 停 留在 背 景 及 分 析 音 乐 两个 部 分 上 。 在 这 样 的 理 论 架 构 基 础上 , 笔 者提 出 了 自 己对 于理 论 研 究 的 自 己的 思考 。提 出 了对 于作 曲家 作 品人 文情 怀 的研 究价 值 的 思考 及 具 体 作 品 的 拟 学术 研 究 思路 。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29994b0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e.png)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一种高度纯正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1、勤奋和自我修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反映了中国人勤奋和不懈的自我修养,成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理念。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艺人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而且需要日复一日地坚持练习,对音乐技艺进行不断的飞跃。
艺人的耐性、毅力、意志力、拼搏精神以及自我修养都被深厚的体现在演唱时的精彩表现中。
2、思想性表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音效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在传递文化和信仰。
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其丰富的思想性表现和宗教性表现,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又体现着人性、人情和语言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3、崇尚仁爱和和谐: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深厚而原始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念,因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也深深地体现了"仁爱之道"和"和合一道"。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唱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演唱者对音乐的精神追求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平衡。
4、守正和襟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其古老的、传统的、山川的和自然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自然流露出中国文化中襟怀和守正的特质。
在传统的音乐表演中,崇尚的是内外兼备、平衡和谐、大成就像。
这种大成的精神注重了具有教育和启示意义的人性和可贵的感性平衡,是人们对良好生活条件的表达和愿望。
5、自由和创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最为深刻的特性就是对于自由和创新的崇敬和尊重。
传统音乐艺人所参加的音乐课程中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天赋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主性,在音乐创作中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让children感受到艺术创作与人类智慧的融合。
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凝聚的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音乐的社会和文化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f28bd3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3.png)
音乐的社会和文化影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探讨音乐的影响,并介绍音乐对人们的情感、认同、交流以及身份表达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的情感影响音乐有着独特的能力触动人们的情感。
当我们感到快乐、悲伤、愤怒或者激动时,音乐可以成为我们的情感宣泄和抒发的媒介。
通过欢快的旋律、动听的歌词,音乐能够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共鸣,帮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二、音乐的认同影响不同音乐流派以及音乐艺术家都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人们通过对特定类型音乐的喜好和追随,表达了他们自己的个性和对特定群体的认同。
音乐成为了一个社交媒介,通过与他人分享喜爱的音乐,我们可以建立更紧密的社交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三、音乐的交流影响音乐不分国界和语言,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流派通过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和欣赏到不同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音乐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融合,使人们更加开放、包容和理解。
四、音乐的身份表达影响许多人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
音乐选择可以暴露出个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甚至能够反映社会时代的特征和趋势。
无论是摇滚、流行、古典还是嘻哈,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音乐成为了一种标志,代表着一种身份认同。
音乐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身份表达,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力量,能够改变人们的情绪、观念和认知。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音乐,并充分利用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美好的社会。
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教案:用音乐教育孩子人文情怀
![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教案:用音乐教育孩子人文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c7fa12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a.png)
彝家娃娃真幸福音乐教案:用音乐教育孩子人文情怀。
这首歌曲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作为彝族儿童的亲情教育之歌,传递了彝族重视家族亲情的文化传统。
歌曲中表达了彝家娃娃因得到父亲和母亲的爱护、倾心栽培而感到幸福和快乐的情感,反映了彝族儿童家庭爱的精神内涵,表达了以亲情为核心的家庭文化价值观。
这与“父慈子孝、妻贤夫书”这样的家庭伦理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发扬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歌曲从儿童教育的角度让我们感受到了鸟语花香、自然清香、儿童玩耍的街道,民间舞蹈等美好景象,让我们想起了童年时的天真无邪和对未来的向往。
歌曲中彝家娃娃的快乐生活是孩子们渴望的生活,孩子们通过这首歌曲,可以欣赏到应有的儿童生活的画面和情感。
音乐本身就比较具有感染力,通过有节奏、有旋律、有动感的音乐来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从而增强孩子的乐观向上、自信自立的人生态度。
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也融入了应有的音乐教育方法:教学的形式多样,这让孩子们在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好同时,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独立创作,不给予固定的音乐形式和主题,充分发挥孩子的创意和想象。
孩子可以在音乐中自由创作自己的曲子,或通过尝试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情感。
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力,而且可以使他们体验到自我表达的自由和愉悦。
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作为一次音乐教育,既传承了彝族文化,又增强了孩子们的乐观向上和人文情怀,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传承文化的艺术形式,有着无比重要的教育意义。
我们应该把音乐教育融入到儿童教育和人文教育中,让孩子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获得更加全面、丰富的人生成长经历。
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9085dd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4.png)
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课程,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是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是不可避免的。
这篇报告旨在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首先,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实现。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卡门》等,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作品背后的人文意义。
比如,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就旨在表达人类团结、自由、平等等正能量。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音乐的人文内涵。
其次,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实现。
在讲述作品的同时,可以引申出一些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知识,以增加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比如,在讲解《春江花月夜》时,可以穿插介绍宋代文化、苏轼的生平以及其在文坛上的地位等背景知识。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拓展自己的人文知识面。
最后,人文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教学目的实现。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文素养可以被忽视。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来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道德与文化传统。
总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是必然存在的,它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宽广的人文视野。
此外,在实现人文教育渗透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音乐对人类情感的表达和激发
![音乐对人类情感的表达和激发](https://img.taocdn.com/s3/m/28f2006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c.png)
音乐对人类情感的表达和激发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能够表达和激发人类的情感。
无论是喜怒哀乐,欢笑悲泣,音乐都能够给人带来共鸣和感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音乐对人类情感的表达和激发。
一、音乐中的情感元素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
音乐中的情感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和演奏技巧等。
旋律能够表达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节奏则是音乐中的灵魂,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和躯体反应。
和声则是音乐中的加强元素,能够给人带来感性的震撼。
演奏技巧则是音乐家用以传递情感的手段之一,通过巧妙的演奏技巧,音乐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音乐对情感的表达音乐能够表达人类复杂而多样的情感。
例如,有些音乐能够表达悲伤,如肖邦的“悲怆奏鸣曲”,它通过戏剧性的旋律,激发人类的情感共鸣,让人产生悲伤之情;有些音乐则能够表达欢快,如《威尔第的维也纳礼颂》,它通过轻快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声,能够让人感受到欢乐和兴奋之情。
音乐还能够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如爱情、友情、家庭等。
例如,莫扎特的《婚礼进行曲》便是一个表达爱情的经典例子,它以自由优雅的旋律和坚实的和声,充分表现了两人相恋的欣喜和幸福。
三、音乐对情感的激发音乐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激发人类的情感。
许多研究表明,音乐能够影响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
例如,听到欢快的音乐能够让人感到宽心和欣喜,听到悲伤的音乐则能够让人感到悲伤和沉重。
此外,音乐还能够影响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如听到快速的旋律,能够增加人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提高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进而激发人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四、音乐的治疗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音乐还具有治疗作用。
音乐能够缓解人的压力和焦虑,降低血压和心率,增强免疫系统等。
此外,音乐还能够激发人类的内生养护作用,如释放内啡肽和多巴胺等,进而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因此,音乐被用于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精神障碍和自闭症等。
五、音乐的文化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音乐启蒙教材《早上好》教案:陶冶孩子情操,展示人文情怀
![音乐启蒙教材《早上好》教案:陶冶孩子情操,展示人文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d02c1db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2.png)
音乐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孩子的早期教育开始就应该让他们接触到音乐,并通过音乐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品味。
而音乐启蒙教材《早上好》便是一份很好的选择。
本文将从陶冶孩子情操和展示人文情怀两个方面来分析这本教材的价值和应用。
一、陶冶孩子情操音乐具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而音乐启蒙教材《早上好》正是以此为目的,它按照时间顺序,从清晨开始,逐渐展示出一天的美好。
通过音乐,孩子们可以感受到早晨的宁静和清新、上学路上的快乐和兴奋、课堂里的专注和认真、下课后的自由和放松,以及夜晚的平静和温馨。
每一个场景,都有对应的音乐,让孩子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场景所传达的情绪。
除此之外,教材中还包括了很多诗歌和童话故事,这些诗歌和故事也是对孩子们情感的陶冶。
例如,《卡农》这首曲子,配合上《两只老虎》的童谣,让孩子们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小星星》这首曲子,又配合上童话故事《小星星的旅程》,让孩子们感受到追求梦想的力量和美好。
这些音乐和文学作品都能够让孩子们的内心变得强大、清晰。
二、展示人文情怀音乐启蒙教材《早上好》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更是对人文情怀的展示。
教材中,许多曲子都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如《小小星球》是基于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而创作的,而《在太阳下》则是基于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创作而成。
这些音乐的创作背景和文化传承都是对孩子们人文素养的培养。
同时,《早上好》中还有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歌曲,如《棕榈树下》,它让孩子们了解到南方的热带风光和民间文化。
这样的音乐,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更能够带给他们多元化的文化视野,让他们在成长的同时了解更多的世界。
音乐启蒙教材《早上好》是一本值得推荐给每个孩子的教材。
它不仅仅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音乐的美妙,更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感和展示人文情怀。
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而言,他们可以将教材中的音乐和歌曲运用到日常教育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茉莉花》教案让音乐之花绽放更加美好的人文情怀
![《茉莉花》教案让音乐之花绽放更加美好的人文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a991b9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b.png)
《茉莉花》教案让音乐之花绽放更加美好的人文情怀教学目标:
1.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背景故事及意义。
2.能够正确演唱《茉莉花》,并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茉莉花》的背景故事,并正确演唱歌曲。
难点: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体会到人文情怀。
教学准备:
1.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录音或视频
2.多媒体设备
3.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播放《茉莉花》的音乐,让学生先欣赏一下这首歌曲,并简单询问学生对这首歌的印象和感受。
展示:
介绍《茉莉花》的背景故事,讲述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人文情怀。
学习:
1.教师向学生分发歌词,并逐句教授歌曲的发音和意思。
2.带领学生一起跟着音乐一起唱歌,重点让学生掌握音准和情感表达。
3.带领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合唱,并进行集体合唱。
演练:
1.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唱表演,让学生展现出对《茉莉花》的理解和表达。
2.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表演,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和演唱能力。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茉莉花》这首歌曲的背景意义和
发音技巧,并能够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演唱这首歌曲。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
到音乐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情感表达,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文
化修养。
作业:
让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茉莉花》这首歌曲,并思考自己对这首歌的
理解和感受,可以写下一篇心得体会或制作一段音乐视频展示给同学们。
曹利群:充满人文情怀的音乐评说者
![曹利群:充满人文情怀的音乐评说者](https://img.taocdn.com/s3/m/6794f5607e21af45b307a8d9.png)
励 他 报 考 中央 音 乐 学 院 附 属 小 学 。 这 个 懵 懂 的 少 年 当 时 并 不 知 道 这 对他 的人 生 意 味 着 什 么 , 只 是 觉 得 有 趣 就 去 报 了名 。 没 想 到 这 一 考 竟 真 的 被 录 取 了 !命 运 之 神 似 乎 厚 爱 有 加 ,在 他 毫 无
走 到 电脑 前 ,找 出 了 这 首 曲子 ,随 即房 间 里 就 荡 漾 起 了 “ 二 ” 开 始 部 分 那 背 负 着 几 代 俄 罗 斯 人 苦 拉
难 的 大 开 大合 的旋 律 。他 不 但 自己痴 迷 于 这首 曲子 , ~ 有机 会就 向 别 人推 荐 , 他 的话 说 就 是 ,“ 还 用 能
大 学 期 间 ,他 就 是 用 这 样 的 方式 聆 听 了大 量 的古 典 音 乐 。 当他 第 一 次 听 到 拉 赫 玛 尼 诺 夫 《 C小 调 第 二 钢 琴 协 奏 曲 》时 ,眼 泪 一 下 子 流 了 出来 。 “ 是 一 个 苦 难 的 民 族 ” 那 ,说 着 这 段 往 事 , 曹 先 生 起 身
和 中 国 文 联 出版 社 做 编辑 , 曾 主 编 古 典 音 乐 评 论 杂 志 《 乐 》 数 年 ,在 中 国 交 爱
响 乐 团 做 过 艺 术 策划 , 以 写 与 音 乐 有 关
歌 , 叫做 《 女 自 由歌 》 妇 ,这 是 一 首依 照 山 西 民歌 曲调 填 词 而 成
的歌 曲。 就 是 这 种 最 淳 朴 最 自然 的 音 乐 形 态 ,在 曹 利 群 幼 小 的 心灵 里 播 下 了音 乐 的 种 子 ,潜 移 默 化 中培 养 了他 对 音 乐 的 敏 感 。
的 文 章 为 乐 事 。 已 出 版 有 : 缪 斯 的 琴 《
孔子的文化遗产 他的艺术成就充满了人文情怀
![孔子的文化遗产 他的艺术成就充满了人文情怀](https://img.taocdn.com/s3/m/1a0d1a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a.png)
孔子的文化遗产他的艺术成就充满了人文情怀孔子的文化遗产:他的艺术成就充满了人文情怀孔子,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化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除了他的思想遗产外,孔子还在艺术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与成就,这些艺术成就同样充满了人文情怀,深深地打动了世人的心灵。
首先,孔子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
他深信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操、陶冶情感,并通过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传达美好的价值观。
传说孔子能够弹奏琴、吹箫,并且是一位有着极高演奏技巧的音乐家。
孔子的音乐才华以及他对音乐的热爱不仅在他本人的一生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更通过他的弟子们广泛传承和发扬。
音乐成为孔子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其次,孔子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
孔子注重修身养性,对于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十分重视。
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遵循典雅自然的风格,力求传递深沉的人文情怀。
虽然孔子的书法作品并没有亲自留传下来,但是他对于书法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孔子提倡用笔墨来书写自己的思想,他教育学生要做到“字正腔圆”,追求书法的美感与精神内涵。
这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后来的各个时期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孔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
他非常注重礼制与规范,提倡修建庙宇、城墙等建筑物来彰显国家的威仪和地位。
孔子本人亲自主持修建了几座庙宇,其中最有名的是孔庙。
孔子的孔庙以其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和精细雕琢的细节著称,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
孔子以其坚守的原则和行为规范影响了后世,不仅是在治学方面,也在建筑领域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孔子的文化遗产中不仅包含了他伟大的思想成就,还有着他在艺术领域所展现出来的卓越才华与成就。
他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书法家和建筑师,通过音乐、书法、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传递了深邃的人文情怀。
这些艺术成就不仅展现了孔子的个人才华,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与人文情怀
作者:范舒怡
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5期
摘要:在查阅大量学术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停留在背景及分析音乐两个部分上。
在这样的理论架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自己对于理论研究的自己的思考。
提出了对于作曲家作品人文情怀的研究价值的思考及具体作品的拟学术研究思路。
关键词:人文情怀学术研究研究价值研究思路
一、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西方音乐史学科的建立在中国起步很晚。
在1990年1期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上,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燕迪教授对于西方音乐研究在我国的重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国内的西方音乐通史只是作曲家的人名罗列和作品的一般化讲解,其中并无全景式线索贯穿和独特的深层把握。
其结果是,作曲、演奏(唱)专业的学生将西方音乐史当作是音乐欣赏的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而音乐学系的专业学生在西方音乐史的学习过程也很难找到治学的有效途径。
”而在近些年学术方法和学术视野的快速发展基础上,随着学者们对于西方音乐史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问题也随之而来。
国内学者对于西方音乐史的探索,停留在整个音乐体系的建立过程,西方音乐体裁的发展等大纲性问题的研究上。
其实,究其根本,西方音乐史学,是还原作曲家及作品本真的状态。
笔者觉得,学术环境发展到现如今的水平,就应把角度对准在更精细的划分和探索上。
人类创造历史,对于史学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在人文探索,西方音乐史学科就应把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作曲家某作品的人文情怀的研究上。
而引文中提到的“独特的深层把握”也可以理解为包含着对作曲家独特的人文情怀探索。
然而,在查阅资料时,笔者发现,关于作品人文情怀专项研究的文章很少。
而西方音乐史方向的专项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
对于作曲家某首曲目的研究,基本思路可大致归纳为:介绍整体背景、曲目的结构特点和整体音乐分析和特征,从而得出结论。
往往忽视了作品的人文情怀的展现和研究。
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音乐创作,本身就蕴含了作曲家的思想,而且可以说是创作的根基。
学者们研究问题,想要达到最终的答案,就要探究最根本的问题。
人文情怀的研究,它并不与音乐学科的初衷和方法相违背。
它有两个前提,忠于史实、忠于作品。
那么从这一点看。
探究作曲家的人文情怀就对研究作品本身有着更大的理论支撑作用。
人文精神、思想的研究必定不能完全忠于音乐研究的方法。
它可能更多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而笔者认为,如果能够使用交叉学科的方法来研究问题,必定能使眼界、思路放的更宽,且这种综合相关学科,交叉发展,使研究过程、思路更加发散,但这种发散中是集中了潜在的准确,更加接近作品和作曲家本真。
在中央音乐学报第2011年第1期中,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博士刘悦发表的《论李斯特清唱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宗教思想内涵》,就集中了研究人文思想的思路和研究价值。
他运用宗教文本释义、宗教历史文化语境考察、音乐史料解读及形态分析的综合型研究方法,发现了作曲家三大特殊的人文主义宗教观念。
而作者不仅得出李斯特本人特别的宗教观念,且根据对这三大方面的解读不仅能够梳理学术界多年以来对于作曲家在清唱剧方面的“研究疏漏”,另一方面能够消除对于李斯特本人信仰的多年误解。
通过综合方法对于李斯特人文思想的探索,使得论文充实了理论基础,且对于李斯特他本人及他的乐曲得到了充实和深化。
二、人文情怀研究价值思考
(一)研究价值思考
音乐隶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基础是哲学,音乐学科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哲学探讨。
而由哲学延伸出来的其他分支学科,比如美学,文艺学等学术研究方法自然都可运用到音乐的研究上,形成交叉研究,当然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音乐发展到现如今的水平之上,人们已经不能够满足于仅仅分析音乐本体,研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须成为使命。
我们不仅仅要从音乐的谱面、音响等来感受音乐的抽象,更要把这种抽象用具象的方式解读出来。
一要解读音乐家想表达的情感,并利用怎样的方式去尽善尽美的表达。
二要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音乐形态和作品,这就要结合更多研究问题的当时社会的或生活背景、因素。
这种深层次的探索,不仅仅能够解读音乐上我们不能够深层理解的内涵。
更加能够连成纵向的思维结构。
结合历史,美学等思维模式来真正理解音乐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更加对人,对宇宙产生深层次的哲学联系的理解。
这样,音乐的探究,就不仅仅是对于音乐的研究,所以更加深了学科的内涵。
对于这样的探索,笔者认为,人们也能够从中提炼出音乐本身的客观规律,对于分析当代及未来音乐环境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启示作用。
(二)拟研究思路
笔者认为,在探索作曲家作品的人文思想的思路上,可分三大方向做理论分析。
分别是生活背景、思想背景和音乐分析。
1.生活背景
生活背景对于一个人思想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如创作土壤。
他的成长环境、生活年代的整个大背景以及创作时期的生存状况决定了一个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情怀的方向。
而年代的社会背景中,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又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作曲家的思维和思路。
2.思想背景
思想背景是奠定一个作曲家作品创作思想的根基,有如创作之根。
而最重要的就是他本人的信仰和崇拜。
比如研究李斯特的人文思想,根基就是他的信仰——基督神学。
宗教的力量在他的意识里被无线放大。
在作品中他不仅着神学和人学之间的平衡。
又在忠于自己的宗教理想的同时也渴望摆脱教义束缚。
其次还要研究时代思潮、他本人喜好的作家作品以及人际环境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而作家作品也不仅仅局限于音乐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非德彪西莫属。
3.音乐分析
音乐分析可以说是创作枝叶,能开出怎样的果实从他的音乐中就能够清晰的反映。
也是音乐学分析的基础,如果抛弃音乐本体的分析,那么对于音乐研究的理论架构也是不能够成立的。
有了这些理论的研究做支撑后,对于作品的掌握就更加全面、细致。
不仅从学术上,对于聆听音乐,也更能感受到作曲家想要带给人们的想法及他真实想表达的感受。
更能够贴近真实的思想。
当然,音乐的审美聆听还要以审美者个人的知识结构等结合,不同的人听某一首乐曲有不同的感受,这也是音乐的神奇之处。
但治学,要求的准确、真实性,如果采用更有效方法、更广阔途径,架构更严密的逻辑思想支撑,那么史学研究在我国音乐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必定又能够提高一个层次。
对于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定向问题,笔者觉得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尤其是人文情怀来展开调查研究,那必定是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杨燕迪.论西方音乐研究在我国的重建[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0l).
[2]刘悦.论李斯特清唱剧创作中的人文主义宗教思想内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