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千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二、探索新知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
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挺好7篇】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优秀7篇】“说课”是教学整改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三、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1、一米大概有多长?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电影院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千米的认识知识点

千米的认识知识点千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通常用于测量长距离,特别是针对一些国际竞赛和比赛,比如马拉松、竞走、自行车比赛等。
在物理学、地理学、航空航天学等领域中也广泛使用该单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千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定义、换算、历史、应用等方面,希望能帮助您深入了解千米这一长度单位。
一、定义千米,又称公里,是长长度的计量单位,通常按国际法规定是1千米=1000米。
在公制系统中,千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之一,并被广泛使用于许多领域。
在许多国际标准中,千米也是用来测量路程的主要单位,在很多体育运动中也被广泛使用。
二、换算千米的换算比较简单,因为它与米的换算关系已经被明确了。
1千米等于1000米,也就是说,1000米=1千米。
在应用中,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将千米转换成其他长度单位的情况。
比如,将千米转换成英里,1千米约等于0.6214英里。
另外,有些人可能会用到毫米、厘米等更小的单位,此时,我们需要将千米乘以不同的系数,如1千米=1000000毫米,1千米=10000厘米等。
三、历史千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7世纪,意思是“千步”。
但是,这个定义并没有被统一使用,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步”长也可能不一样。
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公制系统的推广,千米这一单位才真正被确定下来。
在1889年巴黎会议上,国际计量委员会正式将千米定义为1000米。
此后,千米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度量长度单位,也被选择作为许多体育比赛中的主要单位。
四、应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除了最常见的路程测量外,也被用于物理学、地理学、航空航天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实验中。
以下是千米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1.体育运动:千米是奥运会、世界杯、世界田径锦标赛、马拉松等比赛中用来测量路程的主要单位。
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也经常使用千米来度量不同的距离。
2.交通运输:千米在航空、铁路、公路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比如,航空业中飞机的巡航高度一般是在千米以上;铁路交通中列车的时速也常常以千米为计量单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千⽶的认识》是在学⽣掌握了⽶、分⽶、厘⽶、毫⽶等长度单位在⽇常⽣活中的应⽤的基础上,让学⽣认识在⽇常⽣活中常⽤到的⽐较⼤的长度单位千⽶。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千⽶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数学《千⽶的认识》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认识长度单位千⽶,初步建⽴1千⽶的观念,知道1千⽶=1000⽶。
(⼆)过程与⽅法:利⽤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的过程,使学⽣进⼀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活情境中认识千⽶,让学⽣感受数学与实际⽣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情。
⼆、⽬标分析 “千⽶”是⼀个常⽤的长度计量单位,学⽣在⽣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的使⽤信息。
由于"千⽶"是⼀个较⼤的长度单位,对学⽣来说⽐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概念的建⽴⽐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的⽣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的认识",组织学⽣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建构“千⽶”,应⽤“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建⽴1千⽶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和1⽶的关系。
3、会⽤分⽶作单位进⾏测量。
教学难点:建⽴1千⽶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尺,课前以⼩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你喜欢的⽅式表⽰1⽶、1分⽶、1厘⽶。
(2)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枝铅笔长18()。
②⼀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的课桌⾼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授千米认识知识点

本篇文章将针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关于千米认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及学生有所帮助。
一、认识千米千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长度单位,它是表示距离的一种标准单位,也是国际标准单位制中的一种。
千米的全称是千米特,由千和米两个基本单词组成,意思是一千米。
二、千米与米、厘米、分米的换算在学习千米的概念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1. 千米与米的换算千米与米是长度换算中最常见的两个单位,在进行换算时需要掌握以下规律:1千米=1000米1米=0.001千米例如:30米=0.03千米,5千米=5000米2. 千米与厘米的换算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进行千米与厘米的换算时需要注意以下规律:1千米=100000厘米1厘米=0.00001千米例如:2千米=200000厘米,5000厘米=0.05千米3. 千米与分米的换算分米是长度单位中的次小单位,在进行千米与分米的换算时需要注意以下规律:1千米=10000分米1分米=0.0001千米例如:0.3千米=3000分米,900分米=0.09千米三、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千米不仅仅是一种长度单位,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
1. 国际交流千米是国际标准单位制中的一种基本单位,其具有国际通用性,在国际交流中广泛应用。
2. 计算旅程距离在旅行或者交通运输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出旅行的距离,此时便需要用到千米这种标准单位。
3. 体育竞技竞技体育是一个需要精确计算的领域,千米作为长度单位在体育竞技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长跑比赛中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就会采用千米作为标准单位进行计算。
四、教学方法在进行千米概念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生动形象地解释千米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1. 生动形象的解释千米的概念通过图片、物品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千米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千米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千米的认识》ppt课件

千米的认识
PART 1
0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2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汽车一小时要跑很远
汽车时速限制标志 公路上里程牌标志
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要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第一章节
10个100米连起来就是1000米。 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一根拔河绳长 12 米。
02
小冬肩宽 30 厘米。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60 米。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一本数学书厚 8 毫米。
04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 2510 千米。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 367 千米 。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 8 千米 。
1000
10
10
100
全课总结:
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驶40千米。 火车1小时可行驶驶80千米。 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
01
大桥建成后,将使慈溪到上海的路程缩短 200( )。 A 厘米 B 米 C 千米
2、世界上最大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
02
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街头到天台距离27( ); 数学课本厚7( ); 学校跑道长250( ); 成人3小时行15( )。
4
4
4
4
350
4
350
例2、
6000米=( )千米 9000米=( )千米 2750千米=( )千米( )米 5830千米=( )千米( )米 7308千米=( )千米( )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教案名称: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7页例1和第108页的练习。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千米的概念,了解1千米等于1000米,以及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学生能够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熟练运用换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直尺、米尺、千米模型。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PPT上的图片,图片上有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路旁边的里程碑上写着“50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知道里程碑上的‘50千米’是什么意思吗?”2. 例题讲解:教师拿出千米模型,向学生解释千米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千米的长度。
然后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实际问题解决。
例如:“一辆汽车行驶了30千米,请问它行驶了多少米?”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互相解答疑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千米的认识板书内容:1千米 = 1000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换算:(1)2千米等于多少米?(2)500米等于多少千米?2. 实际问题解决:小明家到学校距离是8千米,他骑自行车去学校需要20分钟。
请问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米/分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千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掌握较好。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教案: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学习和理解千米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能够将其他长度单位转换为千米。
教学准备: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2.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例如厘米、米等。
2. 提出一个问题,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千米’这个词,请问你们知道千米是什么单位吗?它有什么特点呢?”知识讲解:1. 让学生观察一个1千米的标志牌,展示一张图片或进行实地观察。
2. 解释千米的定义,即:千米是长度单位,1千米等于1000米。
3. 说明千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 千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可以用来测量较长的距离,如城市之间的距离、驾驶距离等。
- 千米也常用于运动场馆的测量,如跑道的长度等。
练习与巩固:1. 分发练习册,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
2. 监督学生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
拓展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长度单位如何与千米进行转换,如:厘米、米、分米等。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换算规律。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设计几道问题,要求其他组员完成单位转换的练习。
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千米单位的使用场景,如参加长跑比赛、距离亲戚家的距离等。
总结回顾:1. 提出问题,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千米是什么单位?什么是千米的定义?”等。
2. 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表扬或加以指导。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与千米单位有关的作业,可包括练习册上的题目,或是给学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入活动、知识讲解、练习与巩固、拓展活动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千米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通过实际观察、练习、思考和分享,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千米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并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充分参与并获得实际操作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1米有多长?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
从教室前黑板到后黑板大约是几米?从教学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0米?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如果我们要测量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或表示从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的长,你觉得用我们所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合适吗?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比米大得多的长度单位“千米”。
(板书课题)
2.引出“千米”。
(课件出示例题图)
指出:图上所画的是铁路和公路,计量路程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
(板书:公里)
有了长度单位千米,我们就可以说南京到北京的铁路长1160千米,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长274千米。
3.认识“千米”。
实践思考:组织学生在学校100米的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
几个100米是1000米?
组织讨论:几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用千米作单位怎么写?(板书:1千米=1000米)4.感知“1千米”。
我们学校的跑道是多少米?几个这么长就是1千米?
如果跑道是200米,几个跑道是1千米?如果是250米、400米的跑道呢?
5.小结。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比米还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米,了解了1千米大约有多长,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看题、读题,说说1千米的长度。
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2.想想做做2。
看题,读题,说题意。
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独立解答,米与千米之间你是怎么换算的?
3.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每题该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4.想想做做5。
你能说出4条河流的具体长度吗?你能比较它们的长短吗?
说出每一条河流有多少千米?
5.想想做做6。
看题,读题,说题意。
学生独立做第1小题,集体交流。
第2、3小题中只知道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怎样估算南京到济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呢?学生讨论,汇报解决方法,汇报估计的结果。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3、6。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