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 复习题(一)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1. 什么是地理学?
2. 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3. 请简要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
4. 地壳是由哪些板块构成的?
5.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6. 地球上的地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7. 地球上的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8. 请简要介绍火山的形成和喷发原因。
9. 描述一下地貌的形成过程。
10. 什么是气候系统?
11. 描述一下地球的气候带分布。
12. 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地理地貌的?
13. 描述一下水循环过程。
14. 什么是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15. 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16. 描述一下沙漠的地理特征。
17. 描述一下冰川的形成和类型。
18. 请解释一下海洋的形成和性质。
19. 什么是潮汐?潮汐是如何形成的?
20. 描述一下海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到您,祝您学习进步!。
东北师范大学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第⼀部分⼀、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类赖以⽣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圈)——在地球引⼒作⽤下⼤量⽓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上⽽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圈、岩⽯圈、⽔圈和⽣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急剧变化的地⽅。
8、⾃然地理要素——⾃然地理环境是⼀个庞⼤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然地理要素。
9、部门⾃然地理学——研究组成⾃然地理环境某⼀要素的⾃然地理学的分⽀学科。
10、综合⾃然地理学——研究⾃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然地理学的分⽀学科。
11、区域⾃然地理学——研究⼀定区域⾃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填空题三、简答题(⼀)简述环境学、⽣态学、地理学中“环境”含义的差别。
答:在环境学、⽣态学、地理学中因研究的主体不同,主要⽭盾不同,各⾃“环境”的含义也各有差别:1、环境学领域的“环境”主要研究⼈体与环境的⽭盾,是以⼈体为主体的污染环境。
2、⽣态环境主要研究⽣物与环境的⽭盾,以动物、植物和微⽣物为主体的“环境”。
3、地理环境主要研究⼈类社会与环境的⽭盾,是以⼈类社会为主体的“环境”。
(⼆)简述地理环境中⾃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化环境的含义。
答:地理环境是由⾃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然环境是由地表各种⾃然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
经济环境是在⾃然环境基础上由⼈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主要指⾃然条件和⾃然资源经⼈类利⽤、改造后形成的⽣产⼒地域综合体。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题库
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题库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过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它涵盖了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一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考研题库,供考生复习参考: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A. 地貌形态B. 气候变化C. 人口分布D. 土壤特性2. 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岩石B. 植被C. 人类活动D. 水体二、填空题1. 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
2. 气候类型主要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来划分。
三、简答题1. 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在自然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 论述气候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 阐述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某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壤侵蚀严重。
请分析这种现象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人口分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2. 答案:C(人类活动属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填空题1. 答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气候条件2. 答案:温度、降水、季节变化三、简答题1. 答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表现在其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例如,气候影响植被分布,植被又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水文循环。
2. 答案:水循环是自然界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它对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持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四、论述题1. 答案: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影响。
例如,极地冰盖融化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洪水风险增加。
2. 答案:自然地理学通过研究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然地理学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附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1、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
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
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
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
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
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
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 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二)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他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规划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1、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这一阶段为古代地理学时期,在社会进程中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一切地理现象和过程被误认为是神的行为,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一时期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奴隶社会——地理学显著发展,地志学应运而生。
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托勒密。
埃拉托色尼(古希腊)——地理学之父代表作:《地理学》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把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利比亚三个主要地区,并绘制了当时的世界地图斯特拉波(古罗马)代表作:《地理》阐述了尼罗河的泛滥的理由,应归因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丰富的降水托勒密(古罗马)把地理学分为地理学和地志学两部分。
地理学把地球作为整体来研究,反映的是最本质的东西,能使我们看到整个地球的一般图景;地志学则是详细描述个别国家,给我们提供的仅是个别的单一画面。
自然地理学一练习题
《自然地理学(一)》练习题一、名词说明题(每题3分)1.河流袭夺:2.正地形:3.波浪变形:4.牛轭湖:5.逆地形:6.冰劈作用:7.混合溶蚀作用:8.气候地貌:9.溶沟与石芽:10.石河:11.大陆架:12.溯源侵蚀:13.侵蚀基准面:14.波浪折射:15.石海二、选择题(每题2分)1.不属于多风向沙丘的是()2.以下各类三角洲中属于鸟足状三角洲的是()3.某谷地走向较为顺直,横剖面呈梯形,谷坡陡峻,纵剖面崎岖不平,没有恒定的纵比降,谷底组成物质为沙或基岩,那个谷地应当是()4.形似馒头,顶部浑圆上凸,边坡发育大量辐射状沟谷的黄土地貌为()5.以下关于地貌成因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A.构造运动是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点的决定性因素B.在湿热气候条件下,流水作用是形成地貌的主导外动力C.地貌发育是纯自然进程,人类活动无法改变地貌的发育D.岩石的硬度、胶结程度、是理性质和结构等都会对地貌的发育产生阻碍6.滑坡属于()7.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平原的冲积性河床上,深槽与浅滩交替显现。
B.弯曲河床的水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表流向凹岸底流向凸岸的横向环流。
C.岩槛和壶穴是由于河流被火山熔岩阻塞造成的。
D.边滩与心滩是能够彼此转化的。
8.在我国陆地地貌分类系统中,大体地貌类型包括()A.山地、高原、平原、丘陵;B.山地、高原、台地、盆地C.山地、台地、平原、丘陵;D.山地、高原、平原、台地9.关于风沙作用和风沙地貌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风对地表细粒物质的作用包括风蚀作用、搬运作用和风积作用。
B.风对沙粒的搬运是以悬移和表层蠕动两种形式进行的。
C.风沙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D.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挟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称为风积作用。
10.黄土潜蚀地貌可形成()A.锅穴B.陷穴C.海蚀穴D.壶穴11.以下地貌形态哪一种是地表河流袭夺的地貌表现()A.峡谷 D.风蚀谷12.牛轭湖是由()造成的。
综合自然地理考试复习题.docx
1 •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索及英所组成的自然综介体,在地表按一定的层次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以致形成多级白然区域的现象。
2•地域分异规律: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亦称空间地理规律。
3•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共辄性:可以根据一定地域的H然地理环境特征,即构成门然地理各要素的复杂相互联系,从某个H然要素的特征顺序推导出其他白然要素的特征。
4•纬度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及与此相对应的许多口然现象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分布。
这种地域分界因素称为…5•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白然区,并确定其界限,进而对各El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法,就是自然区划。
6•空间连续性原则:每个区划单位(无论是高级还是低级)都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不能存在独立于连续区域Z外而又从属于该区域单位的地域单元,区域的这一属性称……(区域共轨性原则)7•相的特征:(1)"相”是最低级、最简单的地域个体单位,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地域划分的下限;(2)在“相”的空间范围内,各白然地理组成成分具冇最一致的性质,即相当于组成成分的最小基本单位;(3)“相”是综合口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其范围内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基本相同;(4)与其他土地分级单位相比,“相”存在的历史敲短,抵御外部影响,特別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稳定性最小。
8•土地评价:乂称土地资源评价,是依据科学的标准,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空划分、土地各构成因素及综合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和对持续利用为冃标,对丄地口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的综合鉴定,旨在阐明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的适宜性程度、生产潜力、经济效益和对环境有利或不利的后果,确定土地住产能力和价值人小的过程。
9•土地适宜性:既指在土地加性不致恶化或退化的前提下,土地适宜釆用一种或多种利用方式的广度;也指土地对各种利用方式适宜的程度。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1、影响地域分异的因素有哪些?
2、非地带性单位按其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带性表现的关系可以分为几大类?
3、论述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4、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
5、简述垂直地带性分异与水平地带性分异的联系与区别。
6、简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历程。
7、试述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8、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9、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10、综合自然区划的地带性单位的特点。
11、什么是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2、景观的同一性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3、简述土地等级系统地方基本特征。
14、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哪些?
15、简述垂直地带性分异与水平地带性分异的联系与区别。
16、自然地理环境时间演化有什么特点?
17、试述青藏高原地域分异规律。
18、试述空间地理规律、自然区划理论与土地类型学间的关系。
19、试述你对“或然论”与“可能论”的认识?
20、试论述自然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题库整理
卷1 题目及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0、气压梯度力:有气压差引致的,垂直于大气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力。
二、简答题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学是这些学科交叉而形成的学科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环太平洋带、大洋中脊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带,都位于板块边缘,是板块活动的结果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由于太阳辐射分布在地表的差异,导致了热量带的产生;由于高低纬之间热量的差异,引致了大气环流;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由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流出的空气在副极地辐合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在这些气压带的控制下,近地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则分别形成了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和东北、东南信风带。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由于受地面气压带的控制,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而气候湿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而气候干燥。
另外,受海陆位置与季风、洋流的影响,存在着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气候逐渐变干燥的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1.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洪堡德 B.道库恰耶 C.伊萨钦科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地理环境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C.PRED系统3.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是 C 。
A.贝尔 B.索恰瓦 C.帕萨格4.冷湿的森林沼泽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A 。
A.Fe+ B.Fe++ C.Ca++5.《21世纪议程》是在 C 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 B.1987 C.19926.6.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 A 。
A.孟德斯鸠 B.道库恰耶夫 C.白吕纳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 A 。
A.潜力评价 B.适宜性评价 C.经济评价8.按照道库恰耶夫的理解, B 是自然地理综合体的一面镜子。
A.植被 B.土壤 C.气候9.美国八等制的土地潜力级主要是根据 B 划分的。
A.土壤 B.适宜性 C.限制性10.土地评价因素的选取原则主要是 C 。
A.因评价用途的不同而不同B.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C.A和BD.因评价者的理论水平差异而不同1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道库恰耶夫 B.洪堡德 C.伊萨钦科1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地理环境 B.自然地理环境 C.PRED系统13.景观学的创始人是 A 。
A.贝尔格 B.索恰瓦 C.帕萨格14.干旱草原环境的标型元素是 C 。
A.Fe++ B.Fe+++ C.Ca++1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首次是在 B 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的。
A.1972 B.1987 C.199216.16.或然论的创始人是 A 。
A.维达尔·白吕纳 B.罗士培 C.拉采17.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FAO土地评价纲要基本上属于 B 。
A.潜力评价 B.适宜性评价 C.经济评价18.按照狭义理解, A 属于地带性规律。
A.纬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水平地带性19.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级主要是根据 B 划分的。
综合自然地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ABD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二、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这样的物质整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体系,这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三、填空: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问答题:1.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答:(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一、选择填空: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BD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二、填空:1、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代特征是:(1)解释途径的确定化;(2)分析方法的模式化;(3)研究领域的确定化。
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1)自然综合体概念;(2)自然地带学说;(3)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
3、综合自然地理学总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
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一、选择:1、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ABDA.分层结构B.渗透结构C.耗散结构D.地域结构二、填空:1、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稳定性与变异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DA.地质循环、大气循环B.地貌过程、气候过程C.水文过程、生物过程D.水循环、生物循环2、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二、填空题1、地质循环过程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种基本的地质过程。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如何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但与部门自然地理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部分)不同,综合自然地理学是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或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
自然地理环境由4大圈层组成:气体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沉积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受重力作用影响,4大圈层在垂直方向上成层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沉积岩石圈;各圈层又具有自己的结构和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3)区域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同时由于长期的发展演化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不同部分的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分异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归纳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各级自然综合体的形成,就是地域分异的结果。
3、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答:长期以来,不少地理学家就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直今仍不断有新的观点提出。
所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包括三类:①着重“自然地理环境与外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趋向于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下限在地球固体表面以下100—200km深度(构造力停止作用之处),上限为臭氧层。
②着重“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主张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较小的空间范围,以伊萨钦科为代表。
综合自然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综合自然地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一、综合自然地理1、自然地理系统: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自然综合体,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总体规律,探讨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结构形成规律,物质交换、能量循环,并寻求控制和调节途径。
(2)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分异规律,根据地域分异规律的不同尺度及从属关系,划分出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进行多种等级的地域系统和类型系统研究,即综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土地评价研究。
(3)研究各级自然综合体的综合特征,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评价,探讨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和途径。
(4)揭示人类生活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关系,谋求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3、现代地理主要特征:(1)强化学科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2)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3)注重应用研究4、新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工作内容:综合考察、综合自然区划、土地资源研究、基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实际应用研究5、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层次有序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开放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6、水循环:指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水圈的内部及其与外部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
7、生物循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即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间物质往返流动的过程。
8、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9、地域分异因素:导致地域分异差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
10、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热力分带性、海陆分异、地表起伏分异。
11、大陆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巨大构造体系造成的分异。
12、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当中,是三位一体的,即一个地带所具有的带谱是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3、土地的结构土地结构是指土地个自然属性以及各种土地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组成结构、演替结构、空间组合结构、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
泛指土地的组成、发生发展等自然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土地结构,是确定自然区划的起始单位。
因此,土地分类/类型和土地结构与自然区划的联系十分密切。
4、地带性即纬度地带性。
是指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大致呈带状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地变化。
生物的这种地带性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的梯度变化,引起气候(温度、降水)呈带状分布,从而使动、植物也相应地呈带状分布。
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从赤道向极地应该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
5、风化作用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大气、水以及生物的作用,在原地经过崩解、破碎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
岩石的风化是地表常见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几乎到处都可以发生。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岩石脱离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分层结构、渗透结构、地域结构。
2、地域分异主要指: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他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结合原则。
4、地带性区划单位从高级到低级为: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5、山坡面按其形态可分为直坡、凸坡、凹坡和凹凸坡6、影响土地评价的因子有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
综合自然地理学 复习题(一)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4分*6=24)1自然综合体:地表一切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各种尺度有大小,等级有高低,内部复杂程度有差异的统一体。
2、自然地理系统: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
3、生态关系: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与它们的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依存的关系。
4、生态系统:在地表自然界中,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物质系统,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
5、地域分异规律:是制约或者支配地域分异的规律。
是存在于地域分异中的客观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基本地域分异规律和派生地域分异规律。
6、垂直带:在高大的山地或高原地区,由于垂直分异,自下而上就可形成一系列的自然地带,即垂直带。
划分垂直带是以植被和土壤为主导标志,并参照热量条件和水分状况的对比关系。
7、复式景观:在地表某些土地类型单位或组合型景观按一定的方式在小尺度范围内经常重复出现,就形成了复式景观。
8、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9、自然带:是地表热力带性分异的空间结构,是沿纬线延伸的大尺度自然综合体,在它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太阳辐射净值,以及与之有关的自然地理过程。
10、景观:是自然省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上最一致的地段,具有自己特有形态单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条件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是区划的下限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23、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24、地块的形态结构主要有三种①均匀分布,②镶嵌分布,③(斑点状分布)。
25、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 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26、西方学者认为土地系统可以区分为三种:①简单土地系统,②(复杂土地系统),③(复合土地系统)37、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非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28、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29、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30、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31、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32、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 纯理论阶段 )。
33、地块的制图一般需要用大于(1:10 000 )的特大比例尺,而且只在小范围内进行。
二、单选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按题目要求选出。
)1、人地关系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英国的赫伯森和德国的帕萨格 B前苏联的贝尔格和伊萨钦科C德国的拉采尔和法国的维达尔.白兰士 D美国的戴维斯和英国的麦金德2、赫特纳的著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是(A)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 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 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3、非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 D潮汐能4、黄秉维等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时划分中国的热量带的主要依据是( A )A≥10℃积温 B ≥15℃积温 C ≤10℃积温 D ≤15℃积温5、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是( C )A.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干湿度分带性6、下列属于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D)A.自然地带B.热力分带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7、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D)A.拉采尔B.洪堡C.伊萨钦科D.道库恰耶夫8、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D)A.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9、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A)。
A.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B.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10、下列属于地段是(C)A.阶面B.阶坡C.一级阶地D.山顶11、每个区域有一些受局部因素(如母岩)影响,但仍与该地生物气候条件有联系的土地类型,可称为(?A )A.隐域性土地类型B.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12、在1︰1万到1︰5万比例尺的航片上作为影像元素可以识别出来的是( A )A.地块B.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13、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是(D)A.纬度地带性分异B.经度地带性分异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D.垂直带性分异14、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属于(C)A.大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B.大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C.中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D.中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15、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 A )A.节律性B.空间性C.季节性D.热力分带性16、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是( A )A.英国的赫伯森和德国的帕萨格B.前苏联的贝尔格和伊萨钦科C.德国的拉采尔和法国的维达尔.白兰士D.美国的戴维斯和英国的麦金德17、拉采尔的名著《人类地理学》是(C)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18、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B)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19、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大尺度地域分异的是(D)A.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B. 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 D .干湿度分带性20、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C)A.山地土壤垂直带B.海陆起伏分异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22、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D)A.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23、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是(A)A.地表自然界分异规律的学说B.自然地带学说C.人地关系学说D.景观学说24、目前非地带性区划单位通用的等级系统是(B)A.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B.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25、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C)A.相、限区、地方B.土地元素、土地刻面、土地系统C.地块、地段、地方D.生态地段、生态区、生态省26、下列属于地块是(A)A.阶面B.冲沟C.一级阶地D.洪积台地27、土地类型的分布组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反映该地区生物气候条件和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的土地类型称之为( ?B )A.隐域性土地类型B.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28、一般在1︰1万到1︰8万比例尺的航片上表现清楚的是(C)A.地块B.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29、自然地带学说的创立者是(D)A拉采尔B洪堡C伊萨钦科D道库恰耶夫30、拉采尔的名著《人类地理学》是(C)A区域学派的代表作B景观学派的代表作C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作D生态学派的代表作31、下列属于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D)A自然地带B热力分带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32、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B)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33、地域分异通常以分异现象涉及范围作依据,分为大、中、小三种尺度,下列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的是(C)A地方气候引起的地域分异 B山地垂直带分异C岩性变化引起的地域分异D 干湿度分带性34、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A)。
A地带-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B 大区―地区―亚地区―州C地区-地带-省-州-县D自然大区-省-州-县25、土地类型的分布组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反映该地区生物气候条件和主要自然地理过程的土地类型称之为( B )A隐域性土地类型B显域性土地类型C一般性土地类型D特殊性土地类型36、被视为垂直性分异显著和垂直带谱完备的标志是(D)A高寒草甸带的出现B高寒荒漠带的出现C高寒草原带的出现D高山冰雪带的出现37、下列属于地段是(C)A阶面B阶坡C一级阶地D山顶38、在1︰1万到1︰5万比例尺的航片上作为影像元素可以识别出来的是( A )A地块B地方C地段D土地系统39、地方气候造成的地域分异属于(D)A大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B大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C中尺度地带性地域分异D中尺度非地带性地域分异40、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是(D)A.纬度地带性分异 B经度地带性分异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 D垂直带性分异41、下列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C)A山地土壤垂直带B海陆起伏分异C热量带D陆地干湿度分带性42、非地带性因素的能量来自于(A)A地球内部聚集的放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热能D潮汐能三、简答题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2、简述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3、简述垂直带谱的特征.4、简述景观的概念及其特征.5、土地类型调查制图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6、简述地块的基本性质和特征7、什么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实际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9、简述地域分异的尺度.10、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11、简述土地的科学概念及其内容.12、简述地块各分类级别的划分标志.13、画出地貌面的划分示意图,并说明地貌面的划分.14、说明理想大陆植物群系水平地带的平面结构.15、画出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关系阶梯图,并说明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16、说明西祁连山垂直带谱图南坡和北坡垂直带谱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17、说明理想大陆自然地带更替的规律。
四、论述题1、试论述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2、试论述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循环和转化.3、试论述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科.4、试述自然地带学说的要点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