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国的通货紧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通货紧缩
一、案例名称:中国的通货紧缩
二、案例适用:关于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方式和目标
三、案例来源:吉林人民出版社郝中华著<<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研究>>
四、案例内容;
人们把价格称为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把政府对经济的调节称为“看得见的手”。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以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经济总量的调控来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尽管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也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仍然是利大于弊。而国家调节经济常常是“逆经济风向行事”。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当总供给带为既定,且实现了充分就业水平时,经济状况就取决于总需求,因此需求管理就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缎带相等,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1997年10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负增长(-0.4%),以后持续6个月保持这一趋势。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7月,我国物价已经连续22个月下降,物价不振,商品积压严重,而且到2001年初这种现象还没完全消失,这在建国的历史中也没有出现过的。按经济学的解释,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
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的,是烫平经济周期,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一种难以克服的必然现象,繁荣与衰退的交替不可避免。经济政策目标不是消灭这种周期波动,而是使其波动的程度减小。这就是说,在经济繁荣时,政策应不使这种繁荣成为过热,以免引发通货膨胀加剧的压力;在经济衰退时,政策应尽快结束这种状况,以免使失业加剧。换言之,就是要减缓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
五、案例评析
大家都知道,所谓通货紧缩,是同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是减少货币发行量以提高购买力或减轻货币贬值,并引起物价普遍下降的过程。通货紧缩通常与经济周期中的萧条阶段相关联,当经济进入萧条阶段时,银行收缩银根,减少信贷,这就引起了通货紧缩,进而引起物价普遍下跌与生产衰退。一般来说,通货紧缩有两个特征,一个伴随。一是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二是物价持续下跌,再就是它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
1、我国出现通货紧缩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债务方面的原因。80年代中期“拨改贷”政策实行后,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建立在企业对银行负债的基础上,当企业负债达到一定程度,面对“过剩”的市场形势,银行出于风险的意识,将自动收缩信贷。这时企业则因为盈利的大部分被银行利息所占有,利润率下降而出现预期投资意愿下降。二是投融资体制方面的原因。随着银行体制的改革,银行贷款越来越谨慎,出现了“惜贷”现象。同时非国有银行并没有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使许多非国有经济得不到贷款,投资乏力。三是社会缺乏资产重组机制。通货紧缩是同供给过剩直接相关的。供给过剩又是同重复建设密不可分的。重复建设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本来可以通过企业关闭、资产重组及时加以解决,但在目前中国缺乏破产倒闭等“退出机制”的情形下,必然导致矛盾不断激化。
2、治理通货紧缩同治理通货膨胀相比更加困难。治理通货膨胀,只要把紧货币闸门,不怕物价降不下来;治理通货紧缩,在打开货币闸门后,并不会水到渠成,还需要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以及踏踏实实地对结构和制度进行痛苦的调整,这些恰恰都是宏观政策最头痛的事。
反通货紧缩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则应根据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不同,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通过“需求剌激”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供给管理”促进经济增长。前者的主要主张是通过运用财政赤字手段支撑国家投资,扩大国内需求。后者主要是通过启动消费和民间投资、改革金融体制、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转换、城乡结构转换、地区结构转换来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也就是主张从结构和制度入手,解决中国的经济紧缩问题。由于我国的通货紧缩不仅存在着总需求不足的因素,同时也存着
通货紧缩是一个货币问题,而货币发行是又是由人们主观来决定的,那么,在通货紧缩时,靠增加货币发行不是就可以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了么。
面对通货紧的情况,我国的宏观决策部门确实在货币供应方面增大了力度。中国人民银
行七次降低利率,这是一种侧面增加货币供应的方式,同时,极力要求商业银行增加贷款,让社会中流通更多的货币,促进商品销售。但这一切增加货币供应的政策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原因在哪里。
对于通货紧缩来说,重要的并不是货币发行或货币供应量增加不增加,而在于货币的流通量是不是真实地增加,发行和供应是一回事,真实流通多少货币量又是另外一回事。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增加货币发行,但它能不能变化成为流通货币量,还取决于相当多的因素,主要的是经济因素,如有没有好的货币资金使用项目等。人民银行是增加了货币发行,但由于市场的饱和程度较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形成,发行出来的货币到人民手中后,人们不去消费和投资,而是大量存入商业银行。货币发行是主观的,货币流通则是客观的。
六、案例讨论:
1、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2、我国目前物价走低是否是通货紧缩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