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国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案例
通货紧缩案例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价值上升,物价水平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往往会导致经济活动减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历史上著名的通货紧缩案例,大萧条。
在1929年至1933年期间,美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股市崩盘、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
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通货紧缩,当时美国央行过度紧缩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骤减,进而引发了经济的恶性循环。
通货紧缩使得企业难以融资,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了生产和消费的急剧下降,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另一个案例是日本的失去二十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通货紧缩,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不良贷款激增,企业陷入困境。
日本政府采取了严格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剧。
通货紧缩使得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日本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经济停滞期。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当前的案例,欧洲债务危机。
在过去的十年里,欧洲多个国家相继爆发了债务危机,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通货紧缩。
欧洲央行采取了严格的紧缩政策,导致了部分国家的经济陷入了衰退,失业率飙升。
通货紧缩使得这些国家难以偿还债务,陷入了恶性循环。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它会导致经济活动减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政府和央行应该谨慎对待通货紧缩,避免过度收紧货币政策,以免对经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同时,也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通货紧缩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的通货紧缩及其有效治理
早在 19 年初 到 19 年 ,就我国是否发生通货紧缩 98 99 或发生 了什 么程度 的通货 紧缩 ,国 内经 济学 界展 开 了热
烈的讨论 ,其原 因 是判断 通货 紧缩 的标准 存在 分歧 。有
的学者提 出 单要 素 定 义 .即通货 紧缩 就是 指 价格水 平普遍 的 、持续的 下降。有 的学者 提出 “ 要素”定 义. 多 即是指通货紧缩应包括价格水平 的持续 下降、货 币供应 量 的持 续下 降和经济增长率 的持续下降这三 个要素。 首先 ,既然大 家非常 熟悉 的通货 膨胀 是指 价格 水平 持续地上涨 ,那 么作 为通货 膨 胀对立 面的 通货 紧缩 ,是
一
、
关于通货紧绾 的概念问题
下降但工业平 均增 长率 却保 持上 升 的实例 ,作 者称 之为 对英国通货紧缩 的记 录。帕 尔伯 格所著 《 货膨 胀 的历 通 史与分 析》 ( 中译本 ,1 9 )一 书介 绍 了美 国 1 1 98 8 4年 ~ 14 8 9年和 16 8 6年 ~19 86年 所 有商 品的批 发 价格 指数 与 GI ) P增长率之间也保持 了价格下 降但经 济反 而增 长 的关
由于生产率 的提 高 、产 品成 本 的下降 和社会 物质 水平 极 大丰富带来 的价 格 降低是 不会 引起 经济衰退 的,这 是 一 种供给过剩型的通货紧缩。
基于以 上分 析 我认 为 一个 抓 住 了经 济 现 象最 基 本 、
完全可 用价格 水平 持续下 降来 定 义的。例 如现代 宏观 经 济学的鼻祖凯恳斯谈到 紧缩 问题 时就说过 :“ 只要 金本 位继续: 薛在—— 意味 着任何 地 方的 国际商 品价格 必 须保 持一致—— 就必 然会 引起 通货 紧缩 的竞 争性 活动 .我 们 每个国家都 力 图使 自己的价 格 下 降速 度 比其 他 国家快 ,
案例12:2006年中国再次应对通货膨胀(第12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案例12:2006年中国再次应对通货膨胀一、基本原理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西方货币理论讲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等。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其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了解通货膨胀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案例内容据官方统计,2003年第四季度,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开始迅速上扬:10月份增长变为1.8%,11月份则一下子抬升到3.0%,12月份是3.2%。
而此前从2001年11月开始到2002年全年,CPI的负增长一直延续了14个月。
2006年第一季度CPI继续攀升,4月份达到了3.8%,食品价格的上涨甚至达到了两位数。
中央银行在2003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全面反映通货膨胀压力的GDP缩减指数变动率在2003年高达4.5%,在一年内从2002年的-1.2%骤升至2003年的4.5%,表明通货膨胀的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形势,有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并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一般民众对通货膨胀也并未感到特别担心,但还是有许多人对通货膨胀心存忧虑,因为经济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投资过热。
在2006年5月21日首届中国基金经理峰会大会开幕式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坦承:目前“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过度的投资和低水平的扩张现象比较严重”。
而这种投资过热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这样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上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第一季度的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有31.4%的储户认为物价将上涨,60.3%的储户认为物价将基本不变,只有8.3%的储户认为物价将下降。
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统一,是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经济过热,其表现都是全面过热和通货膨胀,而这一次,却是部分过热、部分偏冷,通货膨胀的走向也似乎游移不定,因此让人们十分迷惑。
货币银行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2.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案例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及其治理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一般性通胀指货币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指两经济体之间币值相对性降低。
通货紧缩(以下简称通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通缩包括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长期的通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和经济衰退。
通胀和通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因此都必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抑制。
一、通胀和通缩的起因通胀是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升,主要原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进、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以及通胀预期等。
一是需求拉动的通胀。
需求拉动的通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程度,过度的需求将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因而,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总需求拉动的通胀的具体原因。
二是成本推进的通胀(又称供给型通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形成的原因形成的通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上升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等。
三是需求和成本混合推动的通胀。
实际中,造成通胀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因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胀。
假设通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价格总体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动的通胀,这时通胀就成为了需求和成本混合推动的通胀。
四是预期和通胀惯性。
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胀,便会持续一段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胀惯性,对通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就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然形成通胀惯性。
通货紧缩案例
通货紧缩案例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给不足,导致物价普遍下跌的一种经济现象。
短期内,通货紧缩可能给经济带来一定的困扰,但从长期来看,通货紧缩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财富重分配,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下面就介绍一个通货紧缩的案例。
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即大萧条。
大萧条期间,美国以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普遍出现通货紧缩。
下面以美国为例,介绍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通货紧缩导致了大萧条期间美国的经济困境。
在这个时期,美国遭受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许多企业倒闭,人们的收入急剧减少。
物价的下跌,使得人们因恐慌反而进一步削减消费,企业的销售额进一步下降,导致更多的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
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削弱了经济复苏的可能性。
然而,通货紧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通货紧缩使得货币流通缩小,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
这对于那些拥有大量固定资产的人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他们的财富并不会受到通货膨胀所引发的贬值的影响。
同时,通货紧缩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储蓄欲望,因为他们会预期物价会继续下跌,从而会更加珍惜手中的现金。
通货紧缩还可以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财富重分配。
在经济衰退期间,许多企业倒闭,但这也为新兴企业提供了机会,他们可以低价购买那些被倒闭企业的资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此外,通货紧缩还可以推动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将资源重新配置到更具竞争力的领域,使得经济更加健康和稳定。
总之,通货紧缩虽然会给经济带来短期的压力和困扰,但从长期来看,它对经济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通过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结构调整和财富重分配,通货紧缩可以推动经济实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的良性通货紧缩与日本的恶性通货紧缩
包括日本在内的整个世界经济正陷入通货紧缩的泥淖,中国也不例外。
然而,日本经济不景气持续已久,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尽管物价持续下跌,经济却仍保持较高增长。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陷入通货紧缩的时候,其经济景气也会下跌,就象日本当前这样。
中国为何是个例外?围绕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说,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6种。
(1)生活不安说。
在计划经济时代,职工受到终身雇佣及医疗、住宅、年金等多方面的保障。
但是,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后,人们经常面对失业的风险,再加上对晚年生活的担心,为应付不测而不得不限制自己的消费,拼命增加储蓄。
(2)收入分配不平等说。
近年来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平等地被加以分配。
特别是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城市与农村间的差距拉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愈演愈烈。
受此影响,消费增长迟缓。
(3)惜贷说。
尽管中国经济的主角正由以往的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过渡,但银行业由四大银行主导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
其融资对象仍然以国有企业为中心,民间企业依旧面临资金困难问题,结果导致潜在的投资机会无法变成现实。
当局再三指示增加向民间企业的融资,但由于银行拥有巨额不良债权,惜贷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
(4)竞争加剧说。
在计划经济时代,物品匮乏司空见惯,商店门口常常出现排队现象,卖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渗透,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反应敏感,物品充足的买方市场诞生了。
(5)劳动生产率提高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工业化迅速发展。
特别是通过直接投资和委托加工等方式,中国获得了海外的生产和经营技术。
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已经拥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
(6)劳动力过剩说。
由于农村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使得工业领域的劳动生产率即使提高,也不会引发工资上涨。
同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环,大量的剩余工人被解雇的情况下,城市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
这些假说都是从结构性因素而非周期性因素来寻找中国通货紧缩的原因。
中国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成因
关键词 : 通货膨啦; 通货繁精; 鞔着陆
中围分 类号 :龀25 f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嘴一2l(∞2o—∞母— 862 】l 埘
改革开放前 , 我们 曾认为 : 中国是一个 既无外 债叉无 内 债, 物价 、 币值最 稳定 的国家。也就是说 . 中国没有通 货 问 题 。但改革开放 后 中国在 保持持 续 快速经 济增 长 的过程 中. 经济发展出现了以膨胀和 紧缩交替进 行 的现象。改革 开放 以 后 , 国先 后 出现 过 三 伏 大 的通 货 膨 胀 (9 9 中 17 — 18 .95-18 ,93 19 ) 94 18 - 99 19 - 94 。中国在 19 实现 了抑 制 96年 通货睇胀 的“ 软着 陆” 以后 , 一个 人们颇 为生疏 的词 在各种 媒体以较高频率 出现 : 通货 紧缩 。2 世 纪 9 0 0年代 中后 期我 国物价长 时问连续走低 ,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已经从 19 96年 4月以来琏续 3 " 同 比下降 . 品零售 价格指数 白 1 7 94B 商 9 9 年 1 以来连续 3 个 月 同比下 降 , 民消费 价格指 数 白 O月 4 居 19 98年 3 月以来一直是负增 长。 0与此 同 时+ 还有两个 引人 注 目的 现 象 : 是 经 济 增 逮 持 续 下 滑。国 内生 产 总 值 一 (D )自 19 GP 92年 达 到 1 .% 以后 持 续 下 降 ,96 19 、 41 19 、97 19 、99年 G P增 长 速 度分 别 为 96 8 8 7 8 98 19 D .%、 . %、 .%和 ' 1 . O0年略有 回升 , 到 80 二 是失业 人 口不 断 % 。2O 达 %; 增加 , 我国城镇职工“ 下岗” 人数从 19 93年的 30万人 猛增 0 到 19 97年的 1{ 20多万人 , 2 且多数集 中在 纺织 、 轻工 、 机械 、 化工 、 电子等传统行业 , 若考虑到企业倒闭职工全部 下岗的 情况 . 际下岗 的职工 人数 还要远 远大于 这个数字 。可 以 实 说, 中国经 济剐摆脱通货睇 胀叉开始 面临着通货 紧缩 的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经济中的货币
• 2.1货币量 • 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称为货币存量。包括: 现金(currency),活期存款(demand deposits), 其他帐户。
2.经济中的货币
• 2.2银行与货币供给
• 假设有一家银行,称为第一国民银行。第 一国民银行是唯一的存款机构,银行接受 存款,但不发放贷款。 • 该银行的目的是为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保 存货币的地方。 • 银行的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称为准备金 (Reserves)
1.货币制度
• 1.2货币的职能 • 1.交换媒介(medium of exchange),即流通手 段。 • 2.计价单位(unit of account),即价值尺度。 • 3.价值储藏(store of value),即贮藏手段。
1.货币制度
• 1.3法定货币 • 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称为法定货 币 (fiat money)。法定货币是由政府 法令所确定的货币。 • 例如,每张美元上都标有: • Federal Reserve Note,This note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public and private.(这张纸币在法律上可以偿 还公共与私人的一切债务。)
3.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 • • • • • • 1.购买力下降? 2.皮鞋成本 3.菜单成本 4.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失误 5.税收扭曲 6.混乱与不方便 7.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4.最后的思考
• 是否应把通货膨胀率降为0? • 减少1%的通货膨胀率就要放弃一年产量的5% 左右。这个代价显然更大。 • 另外,一个反通货膨胀的社会更可能在经 济中留下持久地伤害。
0.案例材料
• 问题: • 通货紧缩及其特征是什么? • 根据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 治理 通货紧缩? • 什么是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十三讲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案例二:某国通货紧缩的应对
通货紧缩现象
应对措施
某国经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 长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物价 普遍下跌,企业盈利下降,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放缓。
该国政府针对通货紧缩采取了相应的 应对措施。首先,通过降低利率、增 加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手段,刺激 总需求,推动物价回升。同时,政府 还加大了公共投资力度,鼓励企业投 资,促进经济增长。此外,还采取了 一些结构性改革措施,如优化产业结 构、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提升经济的 长期增长潜力。
通货紧缩定义及表现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和失业率上升。通货紧缩的表现包括物价下跌、货币供应 量减少、利率下降等。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进而影响居民生活 和企业经营。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但过度通 货膨胀则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通货紧缩的影响
人力资源政策
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 质和技能水平,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 。
对外开放政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拓展 外部市场和资源来源,提高供给体系 的国际竞争力。
05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案 例分析
案例一:某国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膨胀现象
治理措施
某国经济在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但 同时也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物价 普遍上涨,尤其是食品、能源等生活 必需品的价格涨幅较大,给居民生活 带来压力。
差异之处
01
价格水平变动方向不同
通货膨胀是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通货紧缩则是总体价格水平持续
下跌。
02 03
对经济的影响不同
通货膨胀通常会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进而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和 企业的生产经营;而通货紧缩则会导致物价下跌、货币升值,进而影响 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意愿。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
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及对策1997年下半年特别是1997年7月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开始感到需求不足的压力,其明显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物价水平(消费价格指数)在低位运行,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出口下降。
出现需求不足的原因是:(1)1993年治理通货膨胀措施的惯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按照“增长—膨胀—治理---紧缩---停滞---放松---扩张”的轨迹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9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紧缩政策,96年年底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这些紧缩政策在97年、98年继续出现滞后效应。
(2)一系列改革政策特别是住房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出台,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的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同时银行存款在利率不断下调的同时保持快速增长。
(3)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导致部分行业、部分企业下岗工人增加;同时乡镇企业在变革中竞争力减弱,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数量增加等,这些因素增加了全社会的就业压力。
(4)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周边国家购买力降低,造成中国产品出口下降;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也大量减少。
中国政府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
其主要政策包括:(1)增加国债发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仅1998年-2001年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水利和发电等工程的建设,刹住了投资下滑的势头。
(2)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适度扩张。
中央银行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
(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与财政拨款总额也大致相等。
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2000年初,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2000年、2001年、2002和2003年GDP分别增长8%、7.5%、8.3%和9.3%。
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
开放金融专业(专科)毕业论文举例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提纲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1)物价持续下跌。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5)财政支出亦呈紧缩态势。
二、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1)投资需求(2)出口需求(3)消费需求(4)供给原因三、我国通缩的治理方略(一)结构调整首先,调整所有制结构。
其次,调整行业结构。
再次,调整产品结构。
最后,调整技术结构。
(二)货币政策(三)财政政策(四)解决供需问题应与推进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相结合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对策一、当前我国通货紧缩的表现(1)物价持续下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去年6月份,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分别连续下跌21个月和16个月;另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批发物价指数已经连续下跌50多个月(其中仅有几个略有回升)。
物价的下跌,使得企业亏损面扩大,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并最终导致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2)社会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1998年已经降到58%这种状况,使得消费需求难经发挥启动经济的作用。
消费难以启动,使得增加投资需求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然而,从1996年以来,我国投资的增长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去年以来更有下降的趋势。
(3)净出口(国外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年降低,去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微不足道。
(4)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货币供应所增长看起来似乎呈扩张性的。
但是,注意到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较快,存款增量连续数年大于贷款增量(所谓存差扩大),以及M0/M1,M1/M2连续数年下降的事实,应当认为,货币政策已陷入被动紧缩的境地。
利率虽然连续下调数次,但由于物价下跌的幅度更大,实际利率仍然连续数年保持较高水平。
问题是,考虑到稳定汇率的目标,名义利率下调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紧缩
加剧了企业资 金供需的矛盾
商业性贷款大 幅缩减
企业破产造成的大量失业又引 起消费需求的下降,从而构成通货 紧缩的形成基础
失业率的提高 ⇒降低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助长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预 期 ⇒即期消费大量地转向远期消费 收入差距的悬殊 ⇒低收入者不能在一定的生活水平条 件下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限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买涨不买跌和缺乏举债消费意识
中国90年代通货紧缩的证据
通货紧缩一般被定义为物价水平的广泛、持续下 跌,因此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判断是否出现通货紧缩 的最重要依据。
(价 月格 度指 ,数 %的 )持 续 下 跌
企业的不景气 银行坏帐大幅 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计划经济管理思维模式根深 增加 蒂固和利益分配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难以真正形成。
学号:31-35
一、1997年以来我国的通货状况 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 前所未有的现象,即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从 总供 给不足转向有效需求不足,从卖方市场走向买 方市场。我国的通货状况不断地恶化,具体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速度逐步下降。
年份 增长 速度 81-85 10.9% 86-91 9.7% 91-95 11.6% 96 9.7% 97 8.8% 98 7.8% 99上 7.6% 99年11 月 6.8%
如果人们 预终 偿还贷款的价 值要高于现在 的价格(因为 资产的价格和 商品的价格都 会下跌)。
同时,考虑 到逆向选择 的风险,如 果银行预期 资产或商品 的价格会下 降,它们在 任何名义利 率下都会惜 贷。一般来 说,这会导 致信贷供给 和需求的萎 缩。
严重可导致银行业的危机 通货紧缩会加重 同样,资产价格的 贷款者的实际债务负担, 持续下降也会产生负面的 使他们无力偿还贷款,从而 财富效应,降低资产的抵押 导致银行倒闭,金融系统崩溃, 或担保价值,银 行被迫要求客 就好象在大萧条时期所发生的一样。 户尽快偿还贷款或余额。这最终导 债务引起的通货紧缩会降低贷款者的 致资产价值进一步下跌,贷款者的净产 资产净值,强化了杠杆作用和企业家冒险 进一步减少,从而加速破产过程。 的欲望,从而增加了破产的可能性。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通货紧缩趋势得到制止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通货紧缩趋势得到制止
佚名
【期刊名称】《国际展望》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国经济中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已经得到制止。
中国着手对生产过剩情况明显的家电产品等进行调整,库存积压情况有所缓和。
另一方面,由于消费恢复,以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出口旺盛,需求不足的局面也在逐步消失。
1998年4月开始不断下跌的消费物价,从2000年5月开始转为上升。
1992年到达顶峰后便一直减速的经济增长率,在时隔8年之后的2000年转为增势,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经济状况开始趋于改善。
【总页数】1页(P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294
【相关文献】
1.治理通货紧缩的短期对策选择:日本政府的动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世界通货紧
缩趋势与中国的结构性通货紧缩3.浅析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通货紧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作用4.日本通货紧缩的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国家计委第五期赴日本
经济金融研修考察报告5.《日本经济新闻》:中国以软实力普及中国文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此引起的物价水平的上升。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四十九分。
(2)、部门差异型
? 即产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价格弹 性、收入弹性是不同的,但两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 却趋向同一,加之价格和工资的向上刚性,就引起 了物价的全面上涨。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四十九分。
(3)、二元经济结构型通货膨胀
—— 资料来源:石柏林著,《凄风苦雨中的民国经济》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四十九分。
2、对通胀的理解
(1)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现象。 (2)通货膨胀一般与物价上涨联系在一起,但我们
不能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3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4)通货膨胀的发生与货币供应量的超经济增长相
?"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弗里德曼语)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四十九分。
成因 :
①、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赤字,靠透支 来弥补;
②、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和国外资本流入
之和;
③、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消费品之 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四十九分。
门的价格和工资上涨,这就导致了小国全面的通货膨胀。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点 四十九分。
附2: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通货膨胀
1. 资料与数据
1980 — 1999年我国零售物价指数( RPI)增长率
中国历年来通胀率
25
20
15
10 5
0
-5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RPI
通货紧缩案例
通货紧缩案例【篇一:通货紧缩案例】摘要: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表明世界经济正面临通货紧缩的危机。
从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危害性比通货膨胀更为严重,通货紧缩最坏的情况将导致经济崩溃。
通过对历史上美国和日本通货紧缩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证券市场与通货紧缩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相互关系,发展和稳定证券市场对防治通货紧缩意义重大。
因此,保持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繁荣,对遏制我国当前通货紧缩趋势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证券市场;通货紧缩;因果关系一、世界经济面临通货紧缩的挑战通货紧缩(deflation),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的《经济学》(1992)中定义为“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相反的是通货紧缩,它发生在价格总体水平的下降中”;斯蒂格利茨则在其《经济学》(中译本,1997)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简明定义为: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下降。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大都出现程度不同的通货紧缩,时至今天,其阴影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徘徊。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期刊文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通货紧缩,而非二次衰退。
1、三大经济体继日本之后,美国、德国和英国也相继面临通货紧缩的危机。
由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gdp占到全世界gdp的75%,因此三大经济体的经济走向对世界经济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一年,企业的资本设备价格下跌了1.0%,汽车价格下跌了1.6%,服装产品价格下跌了2.2%,电器价格下跌了2.7%,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个人电脑,跌幅高达20.9%.通货紧缩不但笼罩着制造业,而且已蔓延到美国具有优势的服务业:酒店的价格下跌了2.1%,飞机票的价格下跌了3.8%,电话服务业的价格指数更是下跌了4%.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持续性的通货收缩,对正在挣扎着走出衰退的美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
2002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5.0%,但进入二季度后急剧回落,二季度经济增长仅1.3%,预示着美国经济调整、复苏和变革步履维艰,通货紧缩仍是主要威胁。
九十年代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反通货紧缩政策_曾国安
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九十年代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与反通货紧缩政策曾 国 安(武汉大学经济学系, 湖北 武汉 430072)摘要:九十年代末中国通货紧缩产生的表层原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下降,需求的下降是由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外部因素也是通货紧缩的重要诱因。
通货紧缩的持续既有通货紧缩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也有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垄断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亚洲经济衰退也加深了通货紧缩。
实施反通货紧缩政策是必要的,但应在政策的时效性、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力度的选择、不同种类政策性质的协调方面予以改进,同时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通货紧缩;中国;成因;反通货紧缩政策中图分类号:F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1)02-24-10 一、九十年代末中国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 从1997年第4季度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状态,而且已持续2年多时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自1997年10月开始到2000年5月止,出现了持续32个月(2年零8个月)的负增长。
要消除通货紧缩,需要弄清通货紧缩的成因。
要防止今后不再出现通货紧缩,也需要弄清通货紧缩的成因。
本文无意对中国通货紧缩的成因进行量化的实证分析,而只对其进行定性的分析,主要是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思路),而这是进行量化的实证分析的前提。
1997年以前中国经济长期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之中,历届政府都将控制、消除通货膨胀作为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然而1997年开始出现的通货紧缩却是过去未曾经历,也是未曾料到的。
也许这次通货紧缩的出现会促使在今后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将不再只注重防止、控制通货膨胀,而会既注重防止、控制通货膨胀,也注重防止、控制通货紧缩,这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调控制度的改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通货紧缩的出现和持续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不能忽视的,尽快消除通货紧缩,以及防止在今后再出现持续的通货紧缩,需要我们对这次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进行认真的探讨,绝不能因为通货紧缩的消减而淡化对通货紧缩的研究,那样的话,将来出现了通货紧缩,那就会陷入手无良策之境。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及案例分析在经济学中,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两种相对独立但相互关联的货币现象。
通货紧缩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价值上升,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的情况。
而通货膨胀则是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经济活动高涨的情况。
本文将对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进行详细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分析。
一、通货紧缩的定义和特征通货紧缩是指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即货币供应不足以满足经济的需求,导致货币价值上升,物价下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
特征如下:1. 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紧缩的核心是货币供应量减少,常见的原因有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信贷紧缩等。
2. 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导致货币价值上升,购买力增强,物价呈现下降态势。
3. 经济活动萎缩:由于物价下降和购买力减弱,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经济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二、通货紧缩的影响和解决措施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利润下降: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销售下滑,企业利润减少。
2. 债务负担加重:通货紧缩导致利率上升,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负担加重。
3. 就业压力增大:经济活动减弱,企业降低投资和招聘规模,导致失业率上升。
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实施适度的财政政策: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支出,刺激经济活动,缓解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
2. 放宽货币政策:央行可以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消费和投资。
3. 扩大外需:通过促进出口,增加外需,缓解通货紧缩对内需的冲击。
三、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特征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流通状态,即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价值下降,物价上升,经济活动高涨。
特征如下:1. 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的核心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常见的原因有央行放宽货币政策、投资热潮等。
2.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下降,购买力减弱,物价呈现上涨态势。
3. 经济活动扩张:由于物价上涨和购买力增强,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活动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通货紧缩
一、案例名称:中国的通货紧缩
二、案例适用:关于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方式和目标
三、案例来源:吉林人民出版社郝中华著<<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研究>>
四、案例内容;
人们把价格称为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把政府对经济的调节称为“看得见的手”。
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以宏观经济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经济总量的调控来实现整体经济的稳定。
尽管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也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但从总体上看,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仍然是利大于弊。
而国家调节经济常常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当总供给带为既定,且实现了充分就业水平时,经济状况就取决于总需求,因此需求管理就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缎带相等,从而达到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1997年10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负增长(-0.4%),以后持续6个月保持这一趋势。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7月,我国物价已经连续22个月下降,物价不振,商品积压严重,而且到2001年初这种现象还没完全消失,这在建国的历史中也没有出现过的。
按经济学的解释,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
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的,是烫平经济周期,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一种难以克服的必然现象,繁荣与衰退的交替不可避免。
经济政策目标不是消灭这种周期波动,而是使其波动的程度减小。
这就是说,在经济繁荣时,政策应不使这种繁荣成为过热,以免引发通货膨胀加剧的压力;在经济衰退时,政策应尽快结束这种状况,以免使失业加剧。
换言之,就是要减缓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
五、案例评析
大家都知道,所谓通货紧缩,是同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是减少货币发行量以提高购买力或减轻货币贬值,并引起物价普遍下降的过程。
通货紧缩通常与经济周期中的萧条阶段相关联,当经济进入萧条阶段时,银行收缩银根,减少信贷,这就引起了通货紧缩,进而引起物价普遍下跌与生产衰退。
一般来说,通货紧缩有两个特征,一个伴随。
一是货币供应量的下降,二是物价持续下跌,再就是它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
1、我国出现通货紧缩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债务方面的原因。
80年代中期“拨改贷”政策实行后,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建立在企业对银行负债的基础上,当企业负债达到一定程度,面对“过剩”的市场形势,银行出于风险的意识,将自动收缩信贷。
这时企业则因为盈利的大部分被银行利息所占有,利润率下降而出现预期投资意愿下降。
二是投融资体制方面的原因。
随着银行体制的改革,银行贷款越来越谨慎,出现了“惜贷”现象。
同时非国有银行并没有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使许多非国有经济得不到贷款,投资乏力。
三是社会缺乏资产重组机制。
通货紧缩是同供给过剩直接相关的。
供给过剩又是同重复建设密不可分的。
重复建设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本来可以通过企业关闭、资产重组及时加以解决,但在目前中国缺乏破产倒闭等“退出机制”的情形下,必然导致矛盾不断激化。
2、治理通货紧缩同治理通货膨胀相比更加困难。
治理通货膨胀,只要把紧货币闸门,不怕物价降不下来;治理通货紧缩,在打开货币闸门后,并不会水到渠成,还需要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以及踏踏实实地对结构和制度进行痛苦的调整,这些恰恰都是宏观政策最头痛的事。
反通货紧缩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则应根据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原因不同,采取相应的对策。
可以通过“需求剌激”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供给管理”促进经济增长。
前者的主要主张是通过运用财政赤字手段支撑国家投资,扩大国内需求。
后者主要是通过启动消费和民间投资、改革金融体制、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转换、城乡结构转换、地区结构转换来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也就是主张从结构和制度入手,解决中国的经济紧缩问题。
由于我国的通货紧缩不仅存在着总需求不足的因素,同时也存着
通货紧缩是一个货币问题,而货币发行是又是由人们主观来决定的,那么,在通货紧缩时,靠增加货币发行不是就可以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了么。
面对通货紧的情况,我国的宏观决策部门确实在货币供应方面增大了力度。
中国人民银
行七次降低利率,这是一种侧面增加货币供应的方式,同时,极力要求商业银行增加贷款,让社会中流通更多的货币,促进商品销售。
但这一切增加货币供应的政策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原因在哪里。
对于通货紧缩来说,重要的并不是货币发行或货币供应量增加不增加,而在于货币的流通量是不是真实地增加,发行和供应是一回事,真实流通多少货币量又是另外一回事。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增加货币发行,但它能不能变化成为流通货币量,还取决于相当多的因素,主要的是经济因素,如有没有好的货币资金使用项目等。
人民银行是增加了货币发行,但由于市场的饱和程度较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形成,发行出来的货币到人民手中后,人们不去消费和投资,而是大量存入商业银行。
货币发行是主观的,货币流通则是客观的。
六、案例讨论:
1、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2、我国目前物价走低是否是通货紧缩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