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疫情.ppt

合集下载

寨卡病病毒

寨卡病病毒

治疗
• 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
• 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 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250500mg/次、每日3-4次,儿童用法为10-15mg/kg/次,可间隔4-6小时1 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 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用法为200-400mg/次,4-6小时1 次,儿童5-10mg/kg/次,每日3次。 • 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1-2滴/次,每日4次。
病原学
• 寨卡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 40-70nm,有包膜,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 ,根据基因型别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本次巴西流行的为亚
洲型。
•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 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 、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历史疫情
• • • 第一次较大规模暴发为2007年,发生在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岛,3岁以上居民 约70%被感染。 2013年-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流行,约报告1万例病例。 此后,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多个国家流行。 2014年2月智利复活节岛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 • • •
• 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防控
• 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
• 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 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 毒流行地区。
寨卡病毒病网络报告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寨卡病毒病防控

14、寨卡病毒病

14、寨卡病毒病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可能是患者、带病毒的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病 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 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 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 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伊蚊还传播黄病毒科中 的另外三种病毒,包括登 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 和黄热病毒,也主要在热 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 感,感染后可能具免疫力。
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 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伊蚊传播。该 病毒可能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如 果孕妇感染,胎 儿可能会受到影 响,导致新生儿 缺陷、新生儿 “小头症”甚至 死亡。
病原学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 链RNA病毒,直径40-70nm,有包膜。是一 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 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 如非洲伊蚊中循环。寨卡病毒抵抗力不详,但 属于黄病毒类 的病毒,一般不耐酸、 不耐热。60℃30分钟 可以灭活,70﹪乙醇、 1﹪次氯酸钠、脂溶 剂、过氧乙酸、紫外 线等均可灭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寨卡病毒IgM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免 疫荧光法检测。 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空斑减少中和 试验。注意: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病毒核酸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病 毒分离培养。
诊断
寨卡病毒感染以症状和流行病史为诊断 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 卡病毒的地区旅行)。由于寨卡病毒与登革 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他黄病毒会 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 断可能较为困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血中病毒分离培养可以确诊。 起病7天内,如果检测到外周血清中寨卡病毒 RNA阳性可以诊断,但由于RT-PCR阳性窗 比较短(3-7天),也就是病毒血症期短,因 此阳性窗之外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感染。

赛卡病毒课件2021文档PPT

赛卡病毒课件2021文档PPT
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治疗

•本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针对
该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主要 采取对症治疗。
病例管理
•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
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 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
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输入。 •1.关注国际疫情动态 •密切追踪寨卡病毒病国际疫情进展
赛卡病毒课件
流行趋势
•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
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 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2007年以 前,全球仅报告14例寨卡病毒病散发病 例,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 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 其后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和暴发疫情 的国家及地区有增加趋势。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 例时,应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 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 报。
•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 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 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 统进行网络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计生 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
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
传播途径
蚊媒传播 : 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 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 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 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曾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
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 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 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 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 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 染新生儿的报道。
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

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

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
11月17日巴西Osvaldo Cruz研究所黄病毒实验室发现小
头畸形胎儿孕妇的羊水中存在寨卡病毒基因。
11月28日一名出生5分钟后死亡的小头畸形并伴其他先 天异常的新生儿,其血液及组织标本均检出寨卡病毒基
因。
据巴西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分析,小头畸形或先天性异 常的最大风险是孕妇在怀孕的早期(1-3个月)感染寨 卡病毒。 美国CDC自巴西4例小头畸形病例中检出寨卡病毒,且其
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也有待研究
风险评估
我国风险研判
我国与曾经或现在有寨卡病毒传播证据的国家存在持续的
人员往来,因此存在病例输入风险。
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风险较大的地区包括美洲地区及东南 亚地区
根据我国伊蚊分布特征,以及既往登革热疫情形势,南方
省份为我国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的高风险省份
巴西和哥伦比亚(目前疫情最严重地区)近 三年出入境人数占40%-50%
中部分病例的脑组织也检出寨卡病毒;4例病例的母亲
在妊娠期间均曾出现发热和出疹。
格林-巴利综合征

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 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 综合征的上升。巴西已监测到76名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 其中55%(42/76)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2% (26/42)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曾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 症状
各国疫情

巴西是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2015年5月份巴西确认 本地病例。截至目前,巴西卫生当局预计已有超过150万 人感染寨卡病毒。

哥伦比亚报告25000例疑似病例,1331例确诊病例 佛得角报告超过7000例疑似病例。

什么是寨卡病毒?

什么是寨卡病毒?

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

寨卡(zika)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所致疾病寨卡病毒病是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

寨卡病毒病主要在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流行,此后多个国家有散发病例报道。

2007年,首次在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寨卡病毒疫情暴发。

2016年1月,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暴发。

我国于2016年2月9日在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

人们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一一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埃及伊纹
白纹伊纹
脚上都有黑白相间 的条纹称为花斑蚊
胸部背侧 有一对弯 曲的白线, 中间有两 条纵形白 线
胸部背面有 一条白线
就行病学
➢ 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 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 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 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 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 非洲、美洲、亚洲可能有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 播。
临床表现
➢ 潜伏期: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 ➢ 仅20%出现症状,症状较轻。 ➢ 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热)、皮疹
(多为斑丘疹)。
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主要是 手、足等小关节)、全身乏力以及头痛。
少数病例可有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 皮肤瘙痒等。
的接触机会。 ➢ 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
病毒流行地区。
➢ 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死亡病例罕见。
临床表现
➢ 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 听力等改变。
➢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 形甚至死亡。
➢ 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吉兰巴雷综合征 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还不 清楚。
巴西卫生部报告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小头畸 形病例病例
胸部背侧有一对弯胸部背面有一条白线埃及伊纹埃及伊纹脚上都有黑白相间的条纹称为花斑蚊就行病学就行病学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疫情.ppt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疫情.ppt

萨摩亚 31例 法属波利尼西,库 克群岛, 新咯里 多尼亚,瓦努阿图
哥伦比亚20,000+例
玻利维亚 1例
巴西 56,318例 巴拉圭 6例
输入病例国家/地区 (16)
几个重点国家(地区)疫情进展
巴西
• 据巴西卫生部估计,2015年巴西已有大约44万130万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 巴西卫生部1 月20日通报,该国上周新增报告可 能与 Zika 病毒感染有关的小头畸形例363 例、 死亡3人,累计报告3893 例小头畸形病例、死亡 49人,分布于巴西21个省的764个市
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 致病性。致病机理知之甚少,约1/5的感染者出现 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一般较轻,症状持续数天到1 周,症状严重需要住院者少见,病死率极低。但 是,有病例Zika病毒感染后出现Guillain-Barre 综合征,胎儿感染可能引起小头畸形。
➢ 感染剂量。病毒感染引起人类疾病的剂量尚不清 楚,与传播途径有关。黄病毒经蚊叮咬传播感染 的剂量一般为103-105pfu。血浆中游离病毒感染 性很快消失(<10min)。
库拉索岛、尼加拉瓜、瓜
德罗普、美属维尔京群岛
佛得角 4,164例
圭亚那 1例 苏里南 5例 法属圭亚那 1例
欧洲输入病例国家:意 大利、丹麦、芬兰、德 国、葡萄牙、荷兰、西 班牙、瑞典、英国、瑞 士、奥地利
其他输入病例国家: 澳大利亚 3例 中国台湾 1例 以色列 1例
暴发疫情国家/地区 (5)
散发病例国家/地区 (25)
我国伊蚊分布广泛,具备暴发条件
风险预测地图
白纹伊蚊
无、低、中、高风险地区
埃及伊蚊
我国面临的风险
➢ 我国存在病例输入的风险

寨卡病毒病培训课件中英文共17页

寨卡病毒病培训课件中英文共17页

五、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寨卡病毒 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可 能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1、最主要的途径:伊蚊叮咬
2、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 和分娩时感染。
3、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 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 疫力。
5.Epidemiological Feature
9th Feb,in China, the first patient of Zika virus disease was found. The patient was infected by Zika when travelled in Venezuela and came back China. 14th Feb, the patient was cured and left hospital.
寨卡病毒病培训课件中英 文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
Zika Virus Disease
Locally-acquired cases or virus isolation 发现病例或进行病毒隔离
Serosurvey data only 只血清学调查数据
巴西卫生部长称,自10月以来已经在 4180例疑似病例中确诊了270例小头畸 形(microcephaly)——与寨卡病毒相关的 神经疾病。2014年全年巴西仅报告约 150病例。
2、Mother-to-fetus 3、Blood and sex
Susceptibility of Population
It is susceptive to all people .People maybe gets the immunity after being infected by Zika at first time.

20160411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20160411 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概述

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 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
一线及以南广大区域
潜伏期和传染期
• 潜伏期
– 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 传染期
– 患者的确切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可产生病 毒血症,具备传染性。 – 病毒血症期多为5-7天,一般从发病前2-3天到发病后3-5天,部分 病例可持续至发病后11天。 – 患者尿液可检出病毒,检出持续时间长于血液标本。
寨卡病毒病性传播预防指南(CDC)
• 男性患者发病后至少间隔6个月 • 女性患者发病后至少间隔8周 • 有寨卡病毒流行区旅行史的成年男女,在离开疫
区后至少8周以上才可准备生育
Petersen EE, et al. MMWR : 25 March 2016.
2016年我国输入性寨卡病毒病周分布
8
6 病 例4 数 2
• 病例主要发生在东北和东南部
– 东北:75%的疑似,93%的确诊 – 东南:14%的疑似,2.5%的确诊
东南亚疫情概况
• 2007-2015: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 曾有旅行者中发生病例的零星报告 • 2016:
– 越南(4月5日)报告2例病例(未通报旅行史) – 我国台湾报告1例从泰国旅行归国的病例 – 美国报告1例从菲律宾旅行归国的病例 – 芬兰报告1例从马尔代夫旅行归国的病例 – 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家和地区从既往登革热疑似病例标本检出寨 卡病毒感染证据
来源: WHO ZIKA Stratigic Response framework&joint operations plan
2015年有病例报告国家蔓延至 南美和中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拉索岛、尼加拉瓜、瓜
德罗普、美属维尔京群岛
佛得角 4,164例
圭亚那 1例 苏里南 5例 法属圭亚那 1例
欧洲输入病例国家:意 大利、丹麦、芬兰、德 国、葡萄牙、荷兰、西 班牙、瑞典、英国、瑞 士、奥地利
其他输入病例国家: 澳大利亚 3例 中国台湾 1例 以色列 1例
暴发疫情国家/地区 (5)
散发病例国家/地区 (25)
致病性和感染剂量
➢ 致病性。致病机理知之甚少,约1/5的感染者出现 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一般较轻,症状持续数天到1 周,症状严重需要住院者少见,病死率极低。但 是,有病例Zika病毒感染后出现Guillain-Barre 综合征,胎儿感染可能引起小头畸形。
➢ 感染剂量。病毒感染引起人类疾病的剂量尚不清 楚,与传播途径有关。黄病毒经蚊叮咬传播感染 的剂量一般为103-105pfu。血浆中游离病毒感染 性很快消失(<10min)。
萨摩亚 31例 法属波利尼西,库 克群岛, 新咯里 多尼亚,瓦努阿图
哥伦比亚20,000+例
玻利维亚 1例
巴西 56,318例 巴拉圭 6例
输入病例国家/地区 (16)
几个重点国家(地区)疫情进展
巴西
• 据巴西卫生部估计,2015年巴西已有大约44万130万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 巴西卫生部1 月20日通报,该国上周新增报告可 能与 Zika 病毒感染有关的小头畸形例363 例、 死亡3人,累计报告3893 例小头畸形病例、死亡 49人,分布于巴西21个省的764个市
伊蚊媒介
1. 最主要媒介:埃及伊蚊(Ae. aegypti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在中国分布广泛。(登革病毒蚊吸带毒血后8~12天产
生传染性,维持终生,并经卵传播)。 2. 蚊子飞多远?大部分母埃及伊蚊一生在初长成的房屋或周围
生活,平均飞行距离约400米。病毒跨区传播主因是人。 3. 什么时候叮咬人:主要白天叮人,白天户外蚊叮咬频繁,登
革热感染率高;室内整天均可叮咬,蚊寿命长,家庭聚集性 感染。
伊蚊媒介生活周期
伊蚊媒介-病毒相互作用
1.登革热:2007年,新加坡登革热暴发,病毒流行 株基因亚型改变,DENV2 cosmopolitan genotype 占主导。新的DENV-2亚型流行,更适宜白纹伊蚊
(Ae. Albopictus)媒介,外潜伏期缩短至3天。
➢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患者所占感染者的比例 约为80%。
寨卡病毒和其他黄病毒交叉反应
乙脑
登革
Zika
黄热
西尼罗 脑炎
初次感染
乙脑
登革 Zika
黄热
西尼罗 脑炎
再次感染
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 传染源:
–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是该病可能的传染源
• 传播媒介:
– 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 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寨卡病毒和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历史
➢1947年首先从乌干达Zika森林的猴血清中分 离到寨卡病毒
➢1948年在同一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到寨卡 病毒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 病毒
➢1954年从西非“黄疸”暴发中的病人分离到 寨卡病毒
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 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 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 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 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灭活。
美国
• 美国疾控中心2016年1月16日通报首例本土出生、 感染寨卡病毒的小头畸形婴儿,2015年5月母亲怀 孕期间到巴西旅行
哥伦比亚
• 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第1周,报告寨卡病毒疑似 病例1918例,临床诊断病例10837例,实验室确诊 病例776例
• 孕妇疑似感染病例101例,临床诊断病例459例 • 本地传播最严重的加勒比州报告疑似病例1151例
,临床诊断病例5449例
佛得角
• 自2015年9月底到2015年12月6日,共报告寨卡病 毒感染疑似病例4744例,其中报告最多的是普拉 亚岛共计3845例(81%),目前为止,该国未报告 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
•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未来感染 具有免疫力
潜伏期和传染期
• 潜伏期:尚不清楚,可能为3-12天。 • 传染期: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患者发
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有传染性,约 为5-7天。
疫情进展
既往寨卡病毒病疫情
• 2006年以前,散发病例14例 • 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85例) • 之后数年,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
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病报告国家/地区
(截止2016年1月31日)
输入病例: 美国 6例 加拿大 1例
墨西哥 3例 萨尔瓦多 3,836例 巴拿马 99例 危地马拉 1例 洪都拉斯 2例
委内瑞拉 7例
厄瓜多尔 6例
巴巴多斯 3例
波多 1例
法属圣马丁 1例
多米尼加共和国 10例
尼亚旅行者中有散发病例报告 • 2013年~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
发,报告病例约10,000例 • 2014年2月,智利的复活节岛发现1例本地感染病例
最新疫情概况
• 发生本地流行的国家(地区):30个
– 美洲的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 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 、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 、美属维京群岛
– 非洲1个国家(地区):佛得角
– 大洋洲5个国家(地区):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咯里多尼亚、斐 济、瓦努阿图
• 出现输入病例的国家(地区):16个
– 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 – 欧洲11个: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
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 – 亚洲2个:中国台湾、以色列 – 大洋洲1个:澳大利亚
2.基孔肯雅热:证据最充足的案例,CHIKV膜蛋白突
变(A266V) 致病毒适应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外潜伏期缩短,传播能力增加。 3.Zika病毒基因组曾发生自然重组,包膜蛋白 N154 糖基化位点丢失,可能是适应伊蚊宿主的反应。
人群易感性
•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 易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