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课件

合集下载

10遗传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10遗传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2n: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
一个染色体组
2 几个基本概念: 单倍体:生物个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和它配子中 染色体数相等。
双倍体:生物个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和它合子中
染色体数相等。 一倍体:生物个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二倍体: 两 。
多倍体:含有三个及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多倍体。 三倍体:生物个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四倍体:生物个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利用一个致死基因来平衡另一致死基因的先决条件是:
两个致死基因紧密连锁 保持一个平衡致死系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各带有一个座位不同
的隐性致死基因。
2)这两个非等位隐性致死基因始终处于各别的同源
染色体。
四 易位(Translocations)
指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1、 易位的类别 a 相互易位(动画)
着丝粒融合(centric fusion)和着丝粒裂解( centric fission),
只改变染色体数目,不改变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含量,对 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A B C D M N O P 裂解
融合
2、细胞学效应
相互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会出现“十”形象
3、易位的遗传效应
1 配子的部分不育 易位杂合体,偶线期两个正常染色体和两个易位染色体联 会成“十”字形象。两个正常染色体和两个易位染色体在 后期Ⅰ分离时表现二种分离方式(动画): 一种是相邻式分离:只能产生重复缺失染色体的小孢子 和大孢子。 一种是交替式分离:产生的小孢和大孢子或者获得到
着丝粒在到位环以外,交换形成桥和片段
形着 成丝 桥粒 和在 片到 段位 环 以 内 , 交 换 不 会

染色体畸变PPT课件

染色体畸变PPT课件

三、缺失
㈠、缺失的(deficiency)类型: 1.类别 末端缺失:染色体某臂的外端缺失。 中间缺失:染色体某臂的内段缺失。 顶端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整条臂的丢失。
㈡、缺失的鉴定(细胞学效应):
⑴.最初细胞质存在无着丝点的断片; ⑵.缺失杂合体中,联会时形成环状或瘤状突起, 但易与重复相混淆。
瘤;不能同缺失杂合体的环或瘤相混淆(染色体长 度不同)。
② 重复区段很短时: 可能不会有环或瘤出现。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体细胞联会,特别大 (四个二价体的总长达1000微米),其中出现许 多横纹带,可以作为鉴别缺失和重复的标志。
㈡、重复的遗传效应:
1.遗传学效应比缺失缓和,但若重复片段较大,也影 响个体的生活力,甚至死亡。
⑶.当顶端缺失较长时,可在双线期检查缺失杂合 体交叉尚未完全端化的二价体,注意非姐妹染色 单体的未端是否有长短。
㈢ 、缺失的遗传学效应:
1.缺失对个体的生长和发育不利: ①.缺失纯合体很难存活; ②.缺失杂合体的生活力很低; ③.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败育;
猫叫综合症(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婴儿啼哭如猫叫,一般伴随有小头症和智力迟钝。
(1)、平衡致死系
平衡致死系(或永久杂种) :这是利用倒位的交 换抑制效应,为了同时保存两个致死基因而设 计建立的果蝇品系。保存一个隐性基因必须
源于染色体上基因排列位置发生变化的有:
(三)倒位(invertion)在同一染色体上某一个片段作 180。的颠倒,造成染色体上基因顺序的重排 (rearrangement)。
(四)易位(translocation)一个染色体臂的一段移接 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的臂上的结构变异。最常 见的是相互易位(reciprocal)。

染色体畸变ppt课件

染色体畸变ppt课件

1. 染色体数目异常及产生机制
三倍体(triploid)
整倍性改变 :染色体数目 四倍体(polyploid)
以染色体组为
单位的增减 。 超二倍(hyperdiploid) 非整倍性改变 :染色体数目
如:三体(trisomy)
只有少数几条 亚二倍(hypodiploid)
的增减 。
如:单体(monosomy)
改变了的染色体的带纹组成来描述。
简式:46,XX,del (1)(q21)
染色体 总数 性染色 体组成 畸变 符号 变化染 色体号
断裂点
繁式:46,XX,del(1)(pter→q21:)
染色体 性染色 总数 体组成 畸变 畸变 符号 染色体号 改变了的染色体 带纹组成
q21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2N+1
2N+1
2N-1
2N-1
M I 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第二次减数分裂不分离
2N N N
染色体不分离发生 在减数分裂后期Ⅱ; 在形成的成熟配子 中 , 1/2 有 n 条 染 色 体 , 1/4 有 (n + 1) 条染色体, 1/4有(n-1)条染色体; 正常受精后, 1/2 为 二倍体 , 1/4 形成超二倍 体 (2n+ 1) , 1/4 形成亚二 倍体(2n-1)。
45
46
46
45
45
46
46
有丝分裂不分离与嵌合体形成图解
染色体丢失与嵌合体形成图解
二、染色体结构畸变
定义: 指染色体部分片段的缺失、重复或重排。 产生基础: 染色体断裂和/或断裂后的异常连接
•人类染色体畸变核型的描述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1 、简式:在这一方式中,染色体的结构畸变只用 断裂点来表示。 2、繁式: 在这一方式中,对染色体的结构畸变用

染色体数目畸变ppt课件

染色体数目畸变ppt课件
优点: 全是绿苗
普通大麦单倍体胚和植株
3. 多倍体(Polyploid)
1926年木原均和小野第一次提出了同源多倍体 和异源多倍体的概念。
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 —— 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 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得到。 异源多倍体 Allopolyploid: —— 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 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 复制后基因为:AAAAaaaa ● 染色单体随机分离情况下二显体(AAaa)配子的基
因型和比例:
AA的组合数 C42 6 Aa的组合数 C41C41 16 aa的组合数 C42 6
●配子比例为:AA:Aa:aa=3:8:3
同源四倍体染色单体随机分离的结果
异源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是生物进化、新物种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1) 2/1 (2) 2/1 (单价体随机进入一个二分体细胞)
1/1 (单价体丢失)
分离结果与遗传效应
(1) 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极不平衡 (2) 高度不育
同源三倍体染色体的联会
联会配对不紧密, 为局部联会。
同源三倍体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Triploids(三倍体)
三倍体无籽西瓜
Triploids
But polyploid is frequently seen in plants.
同源多倍体
(一) 同源多倍体的特征 1. 形态特征:(一般情况下)
• 细胞与细胞核体积增大; • 组织器官(气孔、保卫细胞、叶片、花朵等)巨大化,
生物个体更高大粗壮; • 成熟期延迟、生育期延长。
Tetraploids (4X), hexaploids (6X), octaploids (8X) Increasing ploidy, increasing size

染色体变异PPT课件

染色体变异PPT课件
3)、异位重复(displaced duplication) 重复片段位于染色体其它位置或其它染色体上。
A B C DE F G H
Normal
A B CB C DE F G H
Tandem
A B CC B DE F G H
Reverse
A B C D E F B CG H Displaced
重复的产生
• 1.断裂-融合桥的形成; • 2.同源染色体的横向分裂; • 3.不等交换; • 4.染色体扭结; • 5.非同源性重组; • 6.易位的产物。
重复的鉴定
• 细胞学特征: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如果重 复杂合体的重复区间较长,就会出现拱型 染色体联会状态,发生重复的那条同源染 色体为拱型。
• 果蝇的唾液腺染色体是直接检查缺失和重 复的最好材料,唾液腺染色体上的许多宽 窄不等和深浅不同的横纹带,可以作为鉴 别缺失和重复的标志。
重复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效应
1)、染色体重复与正常染色体联会时,在粗线期的 染色体上会出现环状突起。
2)、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
➢剂量效应:染色体片段重复,破坏了个体
基因剂量原有的平衡关系,可能会由于某 些基因剂量的改变引起个体形状的改变;
➢ 位置效应:一个基因随着染色体畸变而
➢ 在育种中可用来固定杂种优势。对A/a来说因A, a会分离,但如通过不等交换获得了顺式,就不 会分离而可固定杂种优势。
倒位(inversion)
倒位的类型
1)、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倒位片段不含着丝粒。
2)、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 倒位片段含着丝粒。
2 X 7=2X 3 X 7=3X 4 X 7= 4X 5 X 7=5X 6 X 7=6X

医学遗传学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2)课件

医学遗传学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2)课件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产生机制
断裂及断裂片段的重接是各种染色 体结构畸变产生的基本机制
一、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核型描述方法
有简式和详(繁)式两种: ①简式:如46,XX(XY),del(1)(q21) 在简式中,对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只用断裂点所在的带
来表示。 按国际命名规定,应依次写明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
如图第1号染色体长臂的2区1带发生断裂,其远侧段(q21→qter) 丢失。这条染色体是由短臂的末端至长臂的2区1带所构成。
这种畸变的简式描述为:46,XX(XY),del(1)(q21) 详式描述为:46,XX(XY),del(1)(pter→q21:)
②中间缺失(interstitial deletion)指一条染色体的同一臂上发生了 两次断裂,两个断点之间的片段丢失,其余的两个断片重接。
染色体畸变、自发畸变和诱发畸变概念,染色体 不分离;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 aberration )
前言 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的机制 染色体结构畸形及其产生的机制
染色体畸变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
前言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是
嵌合体
一个个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 的细胞系,这种个体称嵌合体(mosaic)。 如46,XX/47,XXY、 45,X/46,XX、 45,X/47,XYY、 45,XY,-21/46,XY/47,XY,+14等。
嵌合体可以是数目异常之间、结构异常之 间以及数目和结构异常之间的嵌合。
受精卵早期卵裂的有丝分裂不分离 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不分离
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 lose)

遗传学课件09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遗传学课件09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色体片段发生缺失造成 的
上图为正常表型
下图为突变型
(2) 有时会出现拟显性现象pseudo-dominance)
玉米 :非甜粒 SuSu显性;甜粒 susu 隐性
非甜粒 SuSu X 甜粒 susu
F1
非甜粒 Susu
(显性性状)
UVSuSu花粉 X susu
F1
2株甜粒 732株非甜粒
(假显性) (显性)
动态突变(dynamic mutation)
DNA序列中由于寡核苷酸拷贝数目的变化,引起生 物表型改变的突变,称为动态突变。动态突变通 常是由三联体密码子重复数目的增加而形成的。
X脆性染色体综合症是由于在X染色体 长臂末端(Xq27.3)位置上CGG拷贝 数目增加到200以上,引起基因的改变, 形成痕迹很重的脆性部位,该部分很容 易被折断,所以被称为脆性染色体。
三、倒位 (Inversion)
1. 定义:染色体某区段及其基因顺序发生180o 倒转的变异现象。
2. 倒位的类型 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臂间倒位 ( Pericentric inversion) 倒位纯合体
倒位杂合体 (联会时形成倒位环)
人和黑猩猩的四号染色体因一个臂间倒位而不同
4. 缺失的遗传学效应
(1)影响个体生活力:影响程度和缺失区段大 小、所含基因多少、重要程度、染色体倍性 有关。缺失部分太大不能存活;一般缺失杂 合体比纯合体生活力强一些;
(2)缺失一般使配子败育,花粉尤其如此,所 以一般通过雌配子传递。
果蝇缺刻翅表型 Notch 是因为包括
Notch 基因在内的染
原因: - su
Susu
5. 缺失作图原理
缺失杂合体常出现拟显性现象,将某一隐性性 状个体与一系列(表现正常的)缺失杂合体 进行杂交,对出现假显性(隐性性状)的个 体进行细胞学鉴定以确定隐性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例如(教材上)果蝇小眼不齐基 因的定位。

遗传学-染色体畸变ppt课件

遗传学-染色体畸变ppt课件
段染色体易位到第4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表现
为红、白两种颜色的斑驳色眼.
二、染色体数目的改动
(一)染色体组及其倍性






染色体组(genome):来自生物一个配子的全部染
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haploid):细胞内含有一个完好染色体组的
二倍体〔diploid〕: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
三倍体〔triploid〕
〔permanent hybrid 〕 :利用倒位杂合体的交换抑
制因子效应,以永久的杂合形状,同时保管两个隐
性致死基因的品系。
假设蝇显性基因D(展翅)为隐性致死基因


果蝇第2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Cy为隐性致死基因
Cy品系在其第2染色体的左臂存在倒位;右臂也
有很大片段的倒位。
(五)易位(Inversion)
现两份或两次份以上的景象,使其上的基因
串联反复(tandem duplication):反复片段紧接在固有
的区段之后,两者的基因顺序一致.
倒位串联反复(reverse duplication): :反复片段与固
有片段衔接在一同,但反复片段中的基因陈列顺序
相反.
2.反复产生的缘由
倒180o,其上的的基因顺序重排。
1、倒位的类型
臂间倒位(pericentric):
假设颠倒的片段包括着丝粒在内的倒位
臂内倒位(paracentric):
假设颠倒的片段不包括着丝粒在内的倒位
2.倒位的细胞学效应





倒位纯合体的减数分裂完全正常,只是原来连锁群
的基因顺序发生了改动,交换值也相应发生改动。
相互易位的纯合体没有明显的细胞学特征,

08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08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三、生物因素
生物类毒素 某些生物体本身,如病毒
四、母亲年龄
越大,新生儿越容易出现畸变,≥35 环境因子在体内累积作用,与生殖细胞老化
及合子早期所处的宫内环境有关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机制
染色体组:人体正常生殖细胞所包含的全部染色体
单倍体(n):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
ter)
(八)插入
一条染色体的片段插入到另一染色体中 也是一种易位
三次断裂时,才会发生插入。
可以正向
也可以倒转180°,即反方向插入
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重复+缺失
(一)染色体不分离
受精卵卵裂早期的有丝分裂时不分离
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不分离
(二)染色体丢失
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不分离 第二次减数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配子:1/2为n 1/4为(n+1) 1/4为(n-1) 受精后: 二倍体 超二倍体 亚二倍体

第一次减数分裂 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配子:一半24条 (n+1) 一半22条 (n-1) 受精后:超二倍体 亚二倍体
→胚胎死亡而流产
or出生先天畸形
3. 插入易位(insertional translocation)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但只有
其中一条染色体的片段插入到另一条染色
体的非末端部位。
发生三次断裂,才会发生插入易位。
(五)环状染色体
简式:46, XX(XY),
r(2)(p21q31) 详式:46, XX(XY), r(2)(p21→q31)

合子:69,XXX;69,XXY
总 结

双雌受精或双雄受精 → 三倍体

医学遗传学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课件

医学遗传学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课件

(三)倒位(inv)
①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一条染色体的某一臂上同 时发生了两次断裂,两断点之间的片段旋转180度后重接。
例如1号染色体p22和p34同时发生了断裂,两断点之间的片段倒 转后重接,形成了一条臂内倒位的染色体。
这种畸变的简式描述为:46,XX(XY),inv(1)(p22p34) 详式描述为:46,XX(XY),inv(1)
如图3号染色体长臂上的q21和q31发生断裂和重接,这两断点之间 的片段丢失。
这种畸变的简式描述为:46,XX(XY),del(3)(q21q31)
详式写为46,XX(XY),del(3)(pter→q21::q31→qter)。
46,Y,del(X)(p11.4p21.2) 46,Y,del(X)(pter→p21.2::p11.4→qter)
简式: 46,X,t (X;14)(q24;p12)
详式: 46,t(X;14)(Xpter→Xq24::14p12→14pter; 14qter→14p12::Xq24→Xqter) 31岁,女。继发性闭经。
二、非整倍性改变
一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了一 条或数条,称非整倍体(aneupliod),这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类型。
发生非整倍体改变后,会产生亚二倍体 (hypodiploid)、超二倍体 (hyperdiploid)等。
亚二倍体(hypodiploid)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了一
组成,然后用一个字母(如t)或三联字符号(如del) 写明重排染色体的类型,其后的第一个括弧内写明染 色体的序号,第二个括弧写明区号、带号以表示断裂 点(即断裂点所在的带)。
简式:46,XX(XY),del(1)(q21) 详式:46,XX(XY),del(1)(pter→q21:)

《染色体变异》课件

《染色体变异》课件
避免接触有害的环境因素,如 辐射、化学物质等,以降低染 色体变异的风险。
合理饮食与运动
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
防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疾病,采用相应的药物
治疗。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染色体变异引 起的器质性病变,采取
手术治疗。
基因治疗
02
CATALOGUE
染色体变异的原因
物理因素
紫外线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导致 DNA损伤,进而引发染色体变异 。
辐射
高能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等,能 够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染色体, 导致结构或数目的变异。
化学因素
有机物
某些有机化合物如苯和多环芳烃等, 能够与DNA结合,导致染色体变异 。
重金属
如铅、汞等重金属离子能够影响DNA 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增加染色体变异 的风险。
03
CATALOGUE
染色体变异的表现
数量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包括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整 倍性变异涉及染色体数目的成倍增加 或减少,而非整倍性变异则涉及染色 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片段重复或缺失
指染色体上特定片段的重复或缺失, 可能导致基因表达的异常。
结构变异
01
02
03
染色体倒位
指染色体上某段区域的颠 倒,导致基因顺序的改变 。
通过跨物种比较研究,可以更全面地 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共性和特性,为进 化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多线索。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 更高效地挖掘染色体变异的遗传信息 和功能机制。
染色体变异与人类健康
染色体异常与出生缺陷

染色体变异 (共56张PPT)(完美版课件)

染色体变异 (共56张PPT)(完美版课件)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
的高茎皱形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7、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以二倍体普通西 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株成熟后接受普通二 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所结果实的果皮、种皮、胚 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
例2:香蕉的培育
香蕉的祖先为野生芭蕉,个小而多种子, 无法食用。香蕉的培育过程如下:
野生芭蕉 加倍 有籽香蕉
2n
4n
野生芭蕉 2n
无籽香蕉 3n
八倍体小黑麦培育过程
普通小麦
(AABBDD) (6n=42)
×
黑麦
(RR) (2n=14)
配子 (ABD)
(R)
杂种子一代
(ABDR)
染色体加倍
小黑麦 (AABBDDRR)
3、下列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果蝇的受精卵 C.小麦的卵细胞 D.玉米的卵细胞
4、下面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 B.花药经过离体培养而形成的个体 C.凡是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 D.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
正常
增多
减少
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
整或组减少变。 异
请思考:
Q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 8条
Q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呢?
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Q3: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 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
雄果蝇染色体组图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
风疹病毒、乙肝病毒、麻疹病毒和巨细胞病 毒等
四、母亲年龄
Down综合征与母亲年龄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机制
整倍性(体)改变(euploid)
染色体数目畸变
非整倍性(体)改变(aneupliod)
一、整倍性改变
人体正常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所包含的全部 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chromosome set)。 因此,精子和卵子为单倍体(haploid),以n 表示,分别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
有4个染色体组,每对染色体都增加了一条, 染色体总数为92(4n)
47,XY,+21 / 94,XXYY,+21,+21
8月,男,系第三胎早产儿。生长缓慢,智力低下;颈短,前额扁平,眼裂下, 眼距宽,内眦下斜,鼻梁低,鼻孔向上,嘴小,唇厚而外翻,张口伸舌;左手通贯掌。
整倍性改变的机制
双雄受精 双雌受精 核内复制 核内有丝分裂
在详式中,除了简式中应写明的内容外,与简式 有所不同,即是在最后一个括弧中不是只描述断 裂点,而是描述重排(新形成的即畸变的)染色 体带的组成。
如46,XX(XY),del(1)(pter→q21:)
染色体结构畸变表达法用到的符号
①单冒号(:)表示断裂 ②双冒号(::)表示染色体断裂和重接 ③箭头(→)表示同一条染色体的区域从那里 到那里
常见的易位方式有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和 插入易位等。
①相互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rcp or t)是两条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 断片交换位置后重接。形成两条衍生染色 体(derivation chromosome, der)。当 相互易位仅涉及位置的改变而不造成染色 体片段的增减时,则称为平衡易位染色体。
工业毒物
苯、甲苯、铝、砷、二硫化碳、氯丁二稀、 氯乙烯单体等,都可以导致染色体畸变。
食品添加剂
食品的防腐剂和色素等添加剂中所含的 化学物质也可以使人类染色体发生畸变, 如硝基呋喃基糖酰胺AF-2、环己基糖精等。
二、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
三、生物因素
生物类毒素
杂色曲霉素、黄米霉素、棒曲霉素等
染色体结构畸变的产生机制
断裂及断裂片段的重接是各种染色 体结构畸变产生的基本机制
一、染色体结构畸变的核型描述方法
有简式和详(繁)式两种: ①简式:如46,XX(XY),del(1)(q21) 在简式中,对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只用断裂点所在的带
来表示。 按国际命名规定,应依次写明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
受精卵早期卵裂的有丝分裂不分离 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不分离
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 lose)
受精卵早期卵裂的有丝分裂不分离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
a 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不分离;b 减数分裂II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第三节 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
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
缺失(deletion, del) 末端缺失、中间缺失
嵌合体
一个个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核型 的细胞系,这种个体称嵌合体(mosaic)。 如46,XX/47,XXY、 45,X/46,XX、 45,X/47,XYY、 45,XY,-21/46,XY/47,XY,+14等。
嵌合体可以是数目异常之间、结构异常之 间以及数目和结构异常之间的嵌合。
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是单倍体(n)的 整倍数,即以n为基数,整倍地增加或减少,则 称为整倍体(euploid),超过二倍体的整倍体 被称为多倍体(polyploid)。
三倍体(triploid) 患者的体细胞具有3个
染色体组,每对染色体都增加了一条,染色体 总数为69(3n)
四倍体(tetraploid) 患者的体细胞具
二、非整倍性改变
一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了一 条或数条,称非整倍体(aneupliod),这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类型。
发生非整倍体改变后,会产生亚二倍体 (hypodiploid)、超二倍体 (hyperdiploid)等。
亚二倍体(hypodiploid)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了一
组成,然后用一个字母(如t)或三联字符号(如del) 写明重排染色体的类型,其后的第一个括弧内写明染 色体的序号,第二个括弧写明区号、带号以表示断裂 点(即断裂点所在的带)。
简式:46,XX(XY),del(1)(q21) 详式:46,XX(XY),del(1)(pter→q21:)
②详(繁)式:
条或数条。 单体型(monosomy) 某对染色体少了一条(2n-1),即细胞内染 色体数目为45。
单体型——45,X
超二倍体(hyperdiploid) 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多了一条或数条
三体型(trisomy) 某对染色体多了一条 (2n+1),即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47
三体型——21三体
多体型和缺体型
3岁,女。第一胎, 正常分娩。不会说话, 不能走路。第四、五 并指,第五指仅有一 个横褶纹;右手通贯 掌。两下肢肌肉萎缩, 双足内翻。患儿父亲、 祖母、姑母均有同样 的倒位染色体。
(四)易位(t)
一条染色体的断片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 体的臂上,这种结构畸变称为易位 (translocation,t)。
如图3号染色体长臂上的q21和q31发生断裂和重接,这两断点之间 的片段丢失。
这种畸变的简式描述为:46,XX(XY),del(3)(q21q31)
详式写为46,XX(XY),del(3)(pter→q21::q31→qter)。
46,Y,del(X)(p11.4p21.2) 46,Y,del(X)(pter→p21.2::p11.4→qter)
染色体畸变、自发畸变和诱发畸变概念,染色体 不分离;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 aberration )
前言 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的机制 染色体结构畸形及其产生的机制
染色体畸变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
前言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是
医学遗传学 Medical Genetics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目标要求】 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机理 2.掌握异常核型的描述方法 3.了解染色体畸变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 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2. 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产生机制 3. 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 【重点难点】
假二倍体
有时细胞中某些号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异 常,其中有的增加,有的减少,而增加和 减少的染色体数目相等,结果染色体总数 不变,还是二倍体数(46条),但不是正 常的二倍体核型,则称为假二倍体 (pseudodiploid)。
如46,XX,+22,-21
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
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
(pter→p34::p22→p34::p22→qter)
②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一条染色体的长、短臂各 发生了一次断裂,中间断片颠倒后重接,则形成了一条臂间倒位 染色体。
如4号染色体的p15和q21同时发生了断裂,两断点之间的片段倒 转后重接,形成了一条臂间倒位染色体。
指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发生的异常改变。
染色体畸变
数目畸变 结构畸变
第一节 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
自发畸变(spontaneous aberration) 诱发畸变(induced aberration)
化学因素:药物、农药、工业毒物、食品添加剂 物理因素:射线 生物因素:生物类毒素 、病毒等 母亲年龄
重复(duplication, dup) 倒位(inversion, inv)
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易位(translocation, t)
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插入易位、复杂(合)易位 环状染色体 (ring chromosome, r) 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 dic) 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 i) 插入 (insertion, ins)
6岁,男。系第一胎一 产,出生时体重 2.95kg,1岁时不能抬 头,2岁半才会走路。 现智力低下,不会加减 计算,发音不清,语 言障碍;身高98.5cm, 体重15.5kg,头围 52.8cm,皮肤干燥有黑 褐色斑,前额高,枕 骨突出,眼距宽,鼻 梁宽而隆起,牙排列 不齐,下颌小且后缩, 耳大位低,颈短,鸡 胸,IQ54。
(三)倒位(inv)
①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一条染色体的某一臂上同 时发生了两次断裂,两断点之间的片段旋转180度后重接。
例如1号染色体p22和p34同时发生了断裂,两断点之间的片段倒 转后重接,形成了一条臂内倒位的染色体。
这种畸变的简式描述为:46,XX(XY),inv(1)(p22p34) 详式描述为:46,XX(XY),inv(1)
三体型以上的统称为多体型(polysomy)。 多体型常见于性染色体中,如性染色体四 体型(48,XXXX;48,XXXY;48, XXYY)和五体型(49,XXXXX;49, XXXYY)等。
如果患者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时缺失, 即减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2n-2),称为 缺体型(nullosomy)。人类缺体型尚未见 报道,说明这种核型的个体是不能存活的。
④"ter"表示染色体的末端 ⑤“cen”表示有功能或有活性的着丝粒 ⑥两条染色体序号 之间要用“;”隔开, 不同染色述
临床上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有: 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环状染色体和
等臂染色体等。
(一)缺失 (del)
①末端缺失(terminal deletion)指染色体的臂发生断裂后,未 发生重接,无着丝粒的片段不能与纺锤丝相连而丢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