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2)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采莲曲》、《江南可采莲》等,这些诗词作品都以采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描绘了采莲的美丽景象 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民间传说和故事背景
荷花仙子的传说
相传荷花是天上仙女所化,她们在人间留下美丽的身影和清新的香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
采莲女的故事
在古代传说中,有一位美丽的采莲女,她与心上人相约在荷塘见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 如期相会。最终,在荷塘边留下了“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的动人诗 篇。
诗歌还运用了“江”、“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宽广、深 邃的意境,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同时,“江”和“水” 也象征着游子的漂泊和孤独,进一步凸显了诗歌的主题。
艺术手法及特点
《涉江采芙蓉》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通过描绘江畔美景和采芙蓉的情景,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融 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2023
REPORTING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 采芙蓉》教案
20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知识点总结与回顾 • 作业布置与要求
2023
PART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REPORTING
《涉江采芙蓉》背景及作者简介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汉代乐府 民歌,属《古诗十九首》之一。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诗词的风格、意 境和表现手法,拓宽视野,提高对古 代诗词的鉴赏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知识点梳理
01
02
03
04
《涉江采芙蓉》的背景 、作者及时代特点
诗歌中的意象描绘和象 征手法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一、引言在教学实践中,教案被视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份优质的教案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份获得优质课一等奖的涉江采芙蓉教案,通过分析该教案的编写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编写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案概述本节课是一节以《涉江采芙蓉》为教学内容的语文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培养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理解《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1. 文学欣赏:- 介绍《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 辅助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向学生展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 朗读与表演:- 引导学生朗读《涉江采芙蓉》;- 观摩示范朗读和表演;-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3. 分析与讨论:- 分析《涉江采芙蓉》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中的意义;- 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创作与赏析:-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创造个人的想象和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演讲法:-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涉江采芙蓉》的背景和重要概念。
2. 问答法:- 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引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教案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重难点1、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2、通过再现画面,学习把握“悬想”的写作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意思2、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知识。
3、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两幅画面,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我们全世界母亲的节日,这一天,我们会为母亲送上一枝康乃馨,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祝福;亲友结婚,我们会送上百合,祝愿好友百年好合。
珍贵自古寓于常物,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的人们都有送花这种情怀,将最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花草中。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涉江采芙蓉》,同学们芙蓉是什么花呢?明确:芙蓉别称“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二、导学检测1、关于《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2、字词解释三、诵读感知1、听录音,感受诗歌内容及节奏。
2、齐读(老师指导五言诗朗读“二三”格式)3、请学生试读四、体悟情感1、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从诗中哪个词语看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明确:忧伤以终老2、是因为什么而忧伤呢?明确:所思在远道;同心而离居。
3、学生再次全读全诗,读出那种思而不见的忧伤之情。
(老师点评)五、赏析采莲图1、诗人借助什么来表达这种忧伤呢?诗中有两幅画面,找一找。
(采莲图、望乡图)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下面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成果(课前预习作业)3、学生展示后老师点评:这几位学生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女子孤单、忧愁、怅惘地立于船头,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这是以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衬托相思而不能见的忧伤,起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板书:采莲图——以“乐景”衬“哀情”六、赏析“望乡图”1、请发挥想象,描绘这幅“望乡图”。
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
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这是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体悟“悬想”(对写法)的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悟“悬想”,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方法吟诵赏析法探究与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组织学生,了解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人五言诗。
三、吟诵本诗,整体感知本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诗歌鉴赏品味提示:诗歌鉴赏方法与步骤:(一)读顺畅,通大意。
(二)找意象,品意境。
(三)找诗眼,抓主旨。
(四)依景情,析手法。
1、听读诗歌,诵读指导。
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歌采用二三字式断句,但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学生齐读,感知大意。
3、学生齐读译文,再次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4、思考:(1)诗中主要借助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2)找出本诗的“诗眼”,并概括主旨。
五、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六、拓展与巩固对写法(悬想的写法)七、作业1、背诵诗歌。
2、类诗比较阅读:《课时作业》涉江采芙蓉一等奖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内涵,品味诗歌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 (2)
古诗十九首
一:看题目提问
• 1、谁涉江? • 2、什么是芙蓉? • 3、为什么涉江? • 4、为什么采芙蓉?
二:带着问题齐读诗歌,正音
三:前后桌讨论,解答问题
• 问题:《涉江采芙蓉》中,哪些字能让你 想到游子?
• 思、远道、顾、望、旧乡、长路、离居、 忧伤
• 总结:这些都可以看成是游子诗的典型意 象
课堂练习
江行 • 【送】严羽 •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 • 棹歌:行船时船工唱的歌 •
• 问题一:诗人为什么说“厌听棹歌声”
• 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 联。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2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认识诗歌的多元叙述者——《涉江采芙蓉》活动教学【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体会文章浓郁的忧思之情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
3、通过探究活动的设置由浅入深地认识诗歌的多元叙述者。
【重难点】引导学生能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认识其中的多元叙述者。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悠悠中华,是诗歌的国度,是诗意的民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溯流而上,站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历史河岸,靠近《涉江采芙蓉》,去聆听这朵诗花的吟唱,去感受一份丰富的诗情。
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请同学们齐读,用自己的声音来初步感知,并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明确:忧伤、思念提问:曹操的忧思是因为时光短暂、功业未就、求贤不得;《登高》中的忧思是久客独悲,望远怀乡,而本诗中的忧思又是因为什么呢?明确:分离。
李清照曾这样吐露相思别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分隔时间是否缩短、交通是否便利,分离让人思念、忧伤这样的情愫是不会变的。
而《涉江采芙蓉》中又藏着怎样挥之不去的思念与忧伤,这样的忧思又是谁抒发的呢,我们来通过活动探讨。
【任务一、个性理解诗意,认识叙述者】活动一:为诗创作分镜头脚本概念阐释:分镜脚本的制作是电影拍摄及动画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开拍之前应该设计好要拍摄的人物、画面和情节,相当于摄影构图。
如果将这首诗转变成一些镜头,你觉得可以拍摄出几组分镜头?请创作你的分镜头脚本,为你的作品命名并添上有画面感的内容。
要求:用三个字命名你的分镜头;依照人物、情节、环境来进行想象。
分镜头画面内容(人物、情节、环境)明确:分镜头画面内容(人物、情节、环境)采芙蓉夏秋时节,主人公荡一叶小舟,在江中泽边采集了许多荷花和芬芳的兰草。
遗所思主人公采呀采,想着要将这些芳草要送给心上的人,可所思念的人却身在远方,主人公发出了“采之欲遗谁”的浩叹。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2017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商丘市一高XXX一、导语设计师:XXX《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XXX的有情人。
书写题目《涉江采芙蓉》出示幻灯片师:请看研究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
二、研究过程师:那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歌,让我们初步感知这首诗歌。
涉XXX,XXX。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生读。
师:这位同学对字音、断句的把握非常到位,但是对情感的把握稍显不足。
跟着这位同学的朗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生:一对男女恋人分离相互思念着对方的故事。
师: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呢?生:同心而离居。
师:我详细地问问,是谁在涉江采芙蓉呢?他的目的是什么?生:女子师:你为什么把他想象成一位女子而不是一位男子呢?生1:因为采芙蓉的应该还是女子,如果是一位男子采芙蓉,这个画面也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生2XXX《荷塘月色》里也说:XXX是江南的旧俗……XXX的是少年的女子。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呢?生:男子。
师:那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呢?(你为何把他想象成一位男子呢?)生: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我认为古代离开家乡,外出生活的应该是男子,而女子一般是不离开家的。
而且男子也可以采芙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给别人送花的都是男子。
师:你们谈了自己的见地,而且从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都不错,但是我发现无论你们的谜底是什么样的,都有一个配合的特性:都认为是一对星散的恋人在相互思念着对方。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疏通生字词,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熟读成诵,疏通诗意,感悟诗歌思想;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始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意象“芙蓉";掌握对写手法的运用;感悟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屈原《九歌》里的“悲莫悲兮生别离”直接引入。
介绍《古诗十九首》1.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集;2.惯常以诗的第一句为题,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誉为“五言之冠冕";3.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4.南朝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诗歌诵读疏通生字词,注意停顿,有感情地朗读。
尽可能熟读成诵。
理解诗句1.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2.诗句分析(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A.“芙蓉”的别称及对意象“芙蓉"的分析;B.“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提问:“采"的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呢?(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提问:此句抒发了主人公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简单阐释。
(学生思考、作答)“旧乡"长路”。
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2)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预习案一、知识积累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2、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萧统与《文选》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二、诵读诗文学生自由读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为二三拍。
探究案1、诵读检查、正音2、疏通大意请把每句五言诗改写成两句四言诗(例如:涉江采芙蓉-----趟过江水,采摘芙蓉)3、如果给这首诗添加主语,有几种添加方法?主语不同时,叙述诗歌内容的分别是谁?4、你喜欢那种添加主语的方式?为什么?说说理由训练案请尝试将本诗改写成一段散文,100字左右拓展阅读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卜算子(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优质课一等奖《涉江采芙蓉》教案
2024/1/25
25
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策略
持续学习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和学术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和教育理念。
教学反思
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寻求改进 策略,提升教学水平。
教育科研
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形成独特的教学风 格和特色。
2024/1/25
情境模拟
通过模拟涉江采芙蓉的场 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 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
2024/1/25
11
导入环节
引用诗句
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等经 典诗句作为开场白,引发学生对古诗 的兴趣。
背景介绍
教学目标阐述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学习 《涉江采芙蓉》,了解诗歌的内涵和 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教学效果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情感、 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17
学生表现评价方式
2024/1/25
课堂观察
0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思考、发言、合作等
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提问与回答
02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作业与测试
27
THANKS
2024/1/25
28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 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 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 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2024/1/25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芙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被视为吉祥、美 好的象征,常用来比喻美女、美德和美好的事物。古代文人 墨客常以芙蓉为题材进行诗词创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和追求。
象征意义
芙蓉象征着美丽、高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它不畏严寒酷暑 ,历经风雨依然傲然挺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芙 蓉还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避免损伤花枝
在采摘过程中要小心谨慎 ,避免对芙蓉花枝造成不 必要的损伤。
正确的采摘姿势
用一只手扶住芙蓉花枝, 另一只手用工具在花朵下 方进行剪切。
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措施
防蚊虫叮咬
在采摘前涂抹防蚊液,穿 着长袖长裤,避免蚊虫叮 咬。
防晒措施
佩戴遮阳帽、太阳镜和涂 抹防晒霜,防止长时间暴 露在阳光下导致晒伤。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 等奖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芙蓉品种与特点 • 采摘技巧与注意事项 • 芙蓉加工与利用 • 生态环保理念在课程中体现 • 互动环节: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涉江采芙蓉课程背景
01 古代文学经典
《涉江采芙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热爱,培养其民族 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课时,包括文本解读、主题探讨和艺 术鉴赏三个环节。
时间安排
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具体授课时间根 据学校安排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涉江采芙蓉(反思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读出《涉江采芙蓉》诗的感情。
2、读出《涉江采芙蓉》诗的情感3、欣赏和品读《涉江采芙蓉》,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1、鉴赏、领悟《涉江采芙蓉》诗中深层的情感。
2、思考《古诗十九首》产生的文学背景,体会东汉末期中下层文人情感的普遍性。
3、学会鉴赏一首诗的情感内涵,产生课下再读《古诗十九首》其余诗的兴趣。
教学手法:诵读、点播、启发、拓展教学过程:一、导入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今天我们就来品读和鉴赏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涉江采芙蓉》。
二、初读写练1、ppt展示:“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途,长的是人生,不必在乎结果,只看好沿途的风景,时光静好,不是雨无心,只是泪多情......”这是老师在读完《涉江采芙蓉》后写给主人公的一句话。
在预习的过程中大家也读了这首诗,现在依据你对诗的体会,请为抒情主人公写一句话。
限时三分钟。
2、评价解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①如果学生是从思乡的角度写的: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作者在“望旧乡”的时候心情如何?②如果学生是从爱情的角度写的:诗中的主人公为爱做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感悟到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与不舍?(从采芙蓉、思、还顾、望、终老等词中通过诗句拓展感悟主人公情感。
)3、品诗要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的诵读诗句。
要求:第一遍:放慢节奏,找准语调,读出诗的韵味。
句与句之间停顿一秒。
第二遍:读出诗句中的平仄,尤其是每句的最后一字。
声调抑扬顿挫。
第三遍:读出诗句中的重音,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重音在一句的副词与动词上。
4、再品质疑同学们在理解这首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吗?或者对这首诗,大家有什么质疑的地方吗?①预设启发的问题:大家是否想过,芙蓉其实并不长于江中,涉则代表水浅;而兰则生于幽谷,并不生于澡泽,为什么要涉江采芙蓉呢?又为什么说兰泽多芳草呢?ppt出示:屈原曾在《楚辞·九歌》中创作《涉江》,这是他在流放途中抒发悲愤心情的作品,其中抒发了屈原热爱正义、刚直不阿的斗争精神。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课程结束后,留 出一定时间供学生提问和交流。
02
芙蓉文化与历史
芙蓉的起源与传说
01
芙蓉的起源
芙蓉原产于中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唐 代就有相关记载。
02
芙蓉的传说
相传芙蓉是王母娘娘的瑶池仙花,因触犯天条被 贬至人间,成为美丽的凡间花卉。
芙蓉在古代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表情与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舞蹈所表达 的情感内涵,通过面部表 情和肢体语言传递出内心 的感受。
学生分组排练展示
分组排练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负责人,组 织学生进行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 织能力。
排练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在公开课上展示自己的排练成果,接受 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和建议,提高学生的表演水 平和自信心。
该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 快,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对 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
心的感受,使读者产生共鸣。
诗中意象与意境的营造
意象的运用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芙蓉”、“兰泽”、 “芳草”等,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优美的画面,还寄托了 诗人的情感。
意境的营造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优 美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交融,使读者能 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03
涉江采芙蓉的文学解读
《涉江采芙蓉》原文赏析
诗歌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汉代的一首文 人五言诗,被誉为代表作之一。 诗歌以涉江采芙蓉为引子,表达 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诗歌内容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通过描绘涉 江采芙蓉的场景,引出诗人内心 的情感。诗中采用对写手法,将
离情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2024版年度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涉江采芙蓉》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目•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必修二课程在高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必修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必修二课程与前后课程的关联和衔接高中语文必修二课程概述《涉江采芙蓉》诗歌简介《涉江采芙蓉》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鉴赏、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预期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及预期效果02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诗歌原文及注释解读诗歌原文提供《涉江采芙蓉》的完整原文,包括生字、难字的注音。
注释解读对诗歌中的生词、典故、地名、人名等进行详细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剖析主题思想阐述《涉江采芙蓉》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爱情与坚贞不渝的信念。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手法、意象运用、音韵节奏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讲解重点词汇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包括生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等,帮助学生掌握词义。
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比喻等,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难点问题探讨与答疑难点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如诗歌意象的理解、情感表达的把握等。
答疑解答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
03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涉江采芙蓉》中的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激发其探究欲望和创造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阅读
闺怨
闺怨
春怨
(唐)王昌龄 (唐)沈如筠 (唐)李白
闺中少妇不知愁, 雁尽书难寄, 白马金羁辽海东,
春日凝妆上翠楼。 愁多梦不成。 罗帷绣被卧春风。
忽见陌头杨柳色, 愿随孤月影, 落月低轩窥烛尽,
悔教夫婿觅封侯。 流照伏波营。 飞花入户笑床空。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是如何运用虚实手法,将“一种相 思”化为“两地愁”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作此诗时,杜甫被安史叛军羁押于长安,而妻 儿远在鄜州的羌村。
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 “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 子的虚拟。”
“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 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 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一种相思两地愁
拓展阅读
一种相思两地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再读鉴赏
这首诗歌描绘了几幅画面,请同学们用尽量准确而优美 的语言描绘出画面,并为每幅画面取一个贴切而富有诗意的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再读鉴赏
赏析诗歌 探究:这首诗歌的抒情主人公
有人认为是男子,有人认为是女 子,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一种相思两地愁
——《古诗十九首》之 《涉江采芙蓉》阅读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上的地位和意义;
2、学习用“还原法”赏读诗歌; 3、鉴赏《涉江采芙蓉》的主要艺术手法。
相关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 ——唐诗——宋词——元曲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 文人五言诗
初读感知
朗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的思路结构以及情感。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何理解?
第一种:感情深厚却要两地分居, 虽然感到无比的忧伤,但也一定要坚持 到老。
第二种:感情深厚却要两地分居, 只有忧伤到老了。
前人评《古诗十九首》 著名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称它为 “五言之冠冕”。 钟荣的《诗品》赞颂它为“惊心动魄,可 谓几乎一字千金”。
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古诗十九首》其余诗歌; 2、收集运用虚实手法的“思想怀人”类诗歌(至少 三首)摘抄在笔记本上,并选其一首对其虚实手法 的运用进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