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二节讲稿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 第四章-干燥讨论课dry-discuss2概要

化工原理 第四章-干燥讨论课dry-discuss2概要
有关临界含水量的一点讨论
已知0.3cm纸粕在常压空气中 干燥时的干燥速度曲线如 图所示. 当空气湿度和温度 均不变时, 试比较分别改变 空气流速和纸粕厚度时干 燥速度的变化: (1)流速分别为12m/s和4m/s时; (2)厚度改变为0.1cm时;
U 12 m/s, 0.3cm
0 0.1
X (kg水/kg干物料)
0.5
课堂讨论
(1)流速改变为4m/s 时 恒速阶段: 两者干燥速度的 差异在于传热和传质速度 U 12 12 0.8 ( ) 2.4 的差异. 空气流速越大 ,传 U4 4 热和传质系数越大 , 干燥速 度也就越大. 恒速阶段:N=Qr; N恒定,故Q恒定; Q=hA(T-Ts) 两种情况下Ts相同吗? 近似为Tw.
0.5
课堂讨论
U 12 m/s, 0.3cm
临界含水量是降速阶段和 恒速阶段的交点; 近似:恒速阶段干燥非结 合水. 但并非所有的结合 水都在此阶段干燥完毕; 按阻力串连估计Xc的变化。
0 0.1
Xc
0.5
X (kg水/kg干物料)来自课堂讨论(2) 厚度改变为0.1cm时; Xc改变的3种可能性, 哪 个合理? Xc是否会变厚或者不变 呢? 变薄之后, 任何一个X下U 均增加, 因此Xc变小.
U 12 m/s, 0.3cm
0 0.1
X (kg水/kg干物料)
0.5
课堂讨论
(1)流速改变为4m/s 时 终点: 仅与干燥用空气的条 件有关. 故相同. 临界含水量与降速阶段: 有5 种可能. 哪个合理呢呢?
U 12 m/s, 0.3cm
0 0.1
Xc
0.5
X (kg水/kg干物料)
(1)流速改变为4m/s 时

化工原理第四章传热4-2

化工原理第四章传热4-2

大。 一般换热流体都是在湍流形式下进行换热(或搅拌情
况进行换热)。 ②流体的对流状态:强制对流自然对流时a为大。
a
t
③流体的物理性质
如导热系数、热容、膨胀系数、密度和粘度等,其中导
热系数、热容、密度、膨胀系数增大对传热有利;而粘度大,
则滞流层厚,对流传热系数变小。
④传热的温度 温度对流体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壁面和流
四、无相变时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一)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
1. 圆形直管内的强制湍流 Nu C Rem Pr n
Nu 0.023Re0.8 Pr n 流体被加热 n=0.4
流体被冷却 n=0.3
a
0.023
d
Re0.8
Prm
0.023
d
dv 0.8
cp
m
(1)应用范围:Re >104, Pr=0.7~160, L/d >60, 气体或低粘度的液体(<2 水)
c. 格拉斯霍夫(Grashof)准数
Gr
gtl3 2 2
un2 2l 2 2
( Ren
)2
un gtl 自然对流的特征速度
格拉斯霍夫(Grashof)准数是雷诺准数的一种变形, 它表征着自然对流的流动状态。
d. 普兰特(Prandtl)准数
Pr cp
反映流体物性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气体:小于1接近1 ,液体:大于1 。
对于液体
管内强制层流的给热过程由于下 列因素而趋于复杂。 1、流体物性(特别是粘度)受 到管内不均匀温度分布的影响, 使速度分布显著地偏离等温流动 时的抛物线。
2、自然对流造成了径向流动,强化了给热过程。(对于 高度湍流而言,自然对流影响无足轻重) 3、层流流动时达到定态速度分布的进口段距离一般较长 (约100d),在实用的管长范围内,加热管的相对长度 l/d将对全管平均的给热系数有明显影响。

化工原理 第四章

化工原理 第四章

第二节 过滤
若滤饼需要洗涤,可将洗水压人洗水通道,经洗涤板 角端的暗孔进入板面与滤布之间。此时,应关闭洗涤板下 部的滤液出口,洗水便在压力差推动下穿过一层滤布及整 个厚度的滤饼,然后再横穿另一层滤布,最后由过滤板下 部的滤液出口排出,这种操作方式称为横穿洗涤法,其作 用在于提高洗涤效果。洗涤结束后,旋开压紧装置并将板 框拉开,卸出滤饼,清洗滤布,重新组合,进入下一个操 作循环。 板框压滤机优点是构造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过 滤面积大,可根据需要增减滤板以调节过滤能力;推动力 大,对物料的适应能力强,对颗粒细小而液体较大的滤浆 也能适用。缺点是间歇操作,生产效率低;卸渣、清洗和 组装需要时间、人力,劳动强度大,但随着各种自动操作 的板框压滤机的出现,这一缺点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
第二节 过滤
(2)多孔性固体介质 是素瓷、金属或玻璃的烧结物、 塑料细粉粘结而成的多孔性塑料管等, 适用于含粘软性 絮状悬浮颗粒或腐蚀性混悬液的过滤,一般可截留粒径1~ 3μm的微细粒子。 (3)粒状介质 是由各种固体颗粒(砂石、木炭、石棉) 或非编织纤维(玻璃棉等)堆积而成。适用于深层过滤,如 制剂用水的预处理。 (4)微孔滤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状多孔介 质。适用于精滤,可截留粒径0.01μm以上的微粒,尤其适 用于滤除0.02~10μm的混悬微粒。
第二节 过滤
图4-4 滤板和滤框
第二节 过滤
2.转鼓真空过滤机 转筒真空过滤机为连续式真空过滤设备,如图4-5所示。 主机由滤浆槽、篮式转鼓、分配头、刮刀等部件构成。篮 式转鼓是一个转轴呈水平放置的圆筒,圆筒一周为金属网 上履以滤布构成的过滤面,转鼓在旋转过程中,过滤面可依 次浸入滤浆中。转筒的过滤面积一般为5~40m2,浸没部分 占总面积的30%~40%,转速约为0.1~3r/min。转鼓内沿径 向分隔成若干独立的扇形格,每格都有单独的孔道通至分 配头上。转鼓转动时,籍分配头的作用使这些孔道依次与 真空管及压缩空气管相通,因而,转鼓每旋转一周,每个扇 形格可依次完成过滤、洗涤、吸干、吹松、卸饼等操作。

电子教案与课件:《化工原理下册》 第4章萃取

电子教案与课件:《化工原理下册》 第4章萃取
❖ 萃取剂的选择是萃取操作的关键
第4章 液—液萃取
❖ 萃取的基本流程
第4章 液—液萃取
❖ 下列情况下采用萃取比蒸馏更经济合理
1、组分间相对挥发度接近“1“或者形成恒沸物的混合液 2、溶质在混合液中的含量很低且为难挥发组分 。 3、有热敏性组分的混合液
第4章 液—液萃取
❖ 萃取相 萃余相
1、萃取相(E)含萃取剂(S)多;萃余相(R)含 原溶剂(B)多。
第4章 液—液萃取
4.2.2多级错流接触萃取的计算 若单级萃取所得的萃余相溶质含量较高,
未低于规定值,则需采用多级萃取。
多级错流接触萃取流程
(1)每级都加入新鲜溶剂 (2)前级的萃余相为后级的原料
第4章 液—液萃取
4.2.2多级错流接触萃取的计算
已知条件:相平衡数据、原料液F的量、组成 xF及其各级S的用量,同时规定最终萃余相要 达到的组成为xn
第4章 液—液萃取
➢ 三角形相图上的相平衡关系
1、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实验获取溶解度曲线
•联结线的意义
●★
★ ★●
第4章 液—液萃取
➢ 三角形相图上的相平衡关系
2、临界混溶点和辅助曲线
•临界混溶点 •临界混溶点是萃取相 与萃余相的分界点。
第4章 液—液萃取
➢ 三角形相图上的相平衡关系
2、临界混溶点和辅助曲线
最小用量
➢ 原料一定,萃取剂S用量越
小,混合点M越靠近F点,但
不能超过溶解度线上的RC点
RC
对应RC点的萃取剂用量为 其最小用量Smin
第4章 液—液萃取
4.2.1.4单级萃取的最大萃取液组成及相应的萃取剂 用量
➢ 从S点作溶解度曲线的切线 与AB边相交,交点是单级 萃取所能得到的最大萃取 液组成。

化工原理第四章对流传热41页PPT

化工原理第四章对流传热41页PPT

Re
lu
普兰德数 (Prandtl number)
Pr c p
表示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是表征流动状态的准数
表示速度边界层和热边界层 相对厚度的一个参数,反映
与传热有关的流体物性
影响 较大的物性常数有:,, Cp ,。 (1)的影响 ; (2)的影响 Re ;
(3)Cp的影响 Cp 则单位体积流体的热容量大,
则较大; (4)的影响 Re 。
2020/3/29
3、流动型态 【层流】主要依靠热传导的方式传热。由于流体的
导热系数比金属的导热系数小得多,所以热阻大。
【湍流】由于质点充分混合且层流底层变薄,较大
2020/3/29
2、有效膜模型
(1)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存在一个厚度为bt的虚拟 膜(流体层),称之为有效膜; (2)有效膜集中了传热过程的全部传热温差的以及 全部热阻,在有效膜之外无温差也无热阻存在(所 有的热量传递均产生在有效膜内); (3)在有效膜内,传热以热传导的方式进行。
2020/3/29
2020/3/29
二、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1、什么是模型法
【定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的条件,抓 住主要的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 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获得某一过程的有关规律。具 体方法为: (1)对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 (2)获得物理模型(构象); (3)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获得有关规律。
过程的因素都归结到了当中。
2020/3/29
三、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1、引起流动的原因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存在温差引起密度差形
成的液体内部环流,一般u较小,也较小。
【强制对流】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流动运动,一般u
较大,故较大。因此:

化工原理4PPT课件

化工原理4PPT课件

d' PC
1 N d PC
可沉降出更细的颗粒。
第20页/共86页
4.沉降室的计算
由层流区的计算式
d pc
18 p
g ut c
18 qVs ( p )g WL
可分为三类计算问题: (1) 已知气体处理量qVs, 物性数据(ρ, μ, ρp ), 临界粒径 dpc ,
求底面积WL; (2) 已知底面积WL, 物性数据, 临界粒径 dpc , 求气体处理
6
d
p 3 r
2
p
4
d
2 p
u
2
2
0
第27页/共86页
此时,颗粒在径向上相对于流体的速度,就是它在这个
位置上的离心沉降速度
dr
d
ur
4d p p r2 3
比较,重力沉降速度
ut
4dP ( p)g 3
g r 2
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力沉降速度是一定的,而离心 沉降速度随着颗粒在半径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量qVs ; (3) 已知气体处理量qVs, 物性数据 , 底面积WL, 求临界粒
径 dpc ;
第21页/共86页
例3-2 用高2m 、宽2.5m、长5m的重力降尘室分离空气中的粉尘。 在操作条件下空气的密度为0.779kg/m3,黏度为2.53×10-5Pa.s, 流量为5.0×104m3/h。粉尘的密度为2000 kg/m3。试求粉尘的临界 粒径。
悬浮液 — 含有颗粒直径较大的液体; 溶胶 — 含有颗粒直径小于1 μ m的液体。
为了促进细小颗粒絮凝成较大颗粒以增大沉降速度, 可往溶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
絮凝剂---凡能促进溶胶中微粒絮凝的物质。 常用的有:明矾(KAl(SO4).12H2O),三氧化铝,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一、二节(第13次课)精品文档39页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一、二节(第13次课)精品文档39页

特点:物质间没有宏观位移,只发生在静止物质内的一种
传热方式。 微观机理因物态而异
原子 分子 电子
2020/1/13
2、对流传热
流体中冷、热不同部位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 传递,称为热对流 。 特点:对流只能发生在流体中。
强制对流 用机械能(泵、风机、搅拌等)使流体发生 对流而传热。
自然对流 由于流体各部分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形成 密度的差异,在浮升力的作用下,流体发 生对流而传热。
温度差时,热量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现象。 三传理论:传热、传质、动力传递。 动量传递推动力:速度差 传热推动力:温度差
2020/1/13
1、化工与传热 1)物料的加热与冷却:绝大多数化学反应过程都要求在 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为了使物料达到并保持指定的温度, 就要预先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并在过程中及时取出放 出的热量或补充需要吸收的热量。
2020/1/13
四、两种流体热交换的基本方式
1、直接接触式传热
直接接触式传热的特点是冷、热两流体在传热器中 以直接混合的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也称混合式换热。
2、蓄热式换热
蓄热式换热器是由热容量较大的蓄热室构成。室中充 填耐火砖作为填料,当冷、热流体交替的通过同一室时, 就可以通过蓄热室的填料将热流体的热量传递给冷流体, 达到两流体换热的目的。
稳态传热:物体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热量传递(例 如连续生产时);
注:稳态传热时,同一热流方向上的传热速率Q为常数 (Q1=Q2=Q3=……Qn)。
2020/1/13
传热速率
传热温差(推动力) 热阻(阻力)
传热温差以△t表示,热阻通常以R表示,则:
传热推动力:温差沿传热管长度在不同位置数值不同。

化工原理第四章讲稿PPT课件

化工原理第四章讲稿PPT课件

2020/9/30
17
3、间壁式换热
间壁式换热的特点是冷、热流体被一固体隔开,分别在壁 的两侧流动,不相混合,通过固体壁进行热量传递。 传热过程可分为三步: •热流体将热量传给固体壁面(对流传热) •热量从壁的热侧传到冷侧(热传导) •热量从壁的冷侧面传给冷流体(对流传热) 壁的面积称为传热面,是间壁式换热器的基本尺寸。
q t1 t3
b1
1
r0
b2
2
接触热阻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 粗糙度及接触面上压强等因素有 关。
2020/9/30
42
2020/9/30
39
2、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Q
1S
t1
t2 b1
t1 b1
1S
t1 R1
2S
t2 b2
t3
t2 b2
t2 R2
2S
3S
t3
t4 b3
t3 b3
t3 R3
3S
2020/9/30
40
t1 QR1,t2Q2R,t3 QR3
Qt1t2 t3 R1R2 R3
b1
SdLn
d——管径可分别用管内径di,管外径d0或平均直径dm来表示。 则对应的传热面积分别为管内侧面积Si,外侧面积S0或平均面 积Sm
2020/9/30
25
六、传热速率与热通量
传热速率(热流量 )Q :
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的热量,单位为w。
热通量(又称为热流密度或传热速度)q :
单位传热面积的传热速率。单位为w/m2
35
2、固体的导系数
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金属的导热系数大都随纯度的增加而增大。 非金属的建筑材料或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增 大,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化工原理课件PPT

化工原理课件PPT
物理量的基本量的量纲为其本身。
SI量制中7个基本量的量纲符号:
L(长度) 、 M(质量) 、 T(时间) 、 I(电流) 、 (热力学温度) 、N(物质的量) 、J(发光强度) 。
导出量 的量纲表达式:
dQ im L M T I N J
dim—量纲符号 ,; ,—量纲指数或因次。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表0-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表0-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量的名称
平面角 立体角
单位名称
弧度 球面角
单位符号
rad sr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一、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分数
1.物质的量浓度
ci
ni V
2.物质的量分数
对于液体混合物: 其中,
xi
ni n
nn 1n 2 n i
x 1x2 xi 1
华东交大化工原理电子课件
二、物质的质量浓度与物质的质量分数
1.物质的质量浓度 2.物质的质量分数
i
mi V
对于液体混合物:
i
mi m
其中,
最终状态就是体系的平衡状态。
四、传递速率
传递速率
推动力 阻力
五、 经济核算
为生产定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设备,根据设备的型式和
材料的不同,可以有若干设计方案。对同一台设备,所选用
的操作参数不同,会影响到设备费与操作费。因此,要用经
济核算确定最经济的设计方案。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二三节第14次课.ppt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二三节第14次课.ppt
3、应用特征数关联式应注意的问题
1)应用范围:关联式中Re、Pr、Nu、Gr等特征数的数值
范围以及常数K、指数a、b、c,一般根据 实验确定,使用时不能超出该范围。
2)特征尺寸:Nu、Re、Gr数中l应如何选定。
3)定性温度:各特征数中的各物理参数按什么温度确定。
2020/4/2
五、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的经 验关联式
2020/4/2
4、流体在非圆形管中作强制对流 对于非圆形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前面有关的经
验式都适用,只是要将圆管内径改为当量直径de。
(二)流体在管外作强制对流传热
流体在管外垂直流过
单管 管束
2020/4/2
1、流体在管束外强制垂直流动
直列
错列
第一排管子的流动情况相同,错列α>直列α 。
2020/4/2
上次课内容复习
1、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对流传热、热辐射。
2、冷热两流体热交换的三种方式: 直接接触式换热、蓄热式换热、间壁式换热。
3、传热速率(热流量)与传热速度(热通量)的关系为:
Q q
A
4、稳态传热时,同一热流方向上的传热速率Q为常数 (Q1=Q2=Q3=……Qn)。
2020/4/2
上次课内容复习
P129 例4-5 2、对流传热系数
对流传热系数α定义式: Q At
表示单位温度差下,单位传热面积的对流传热速率。 反映了对流传热的快慢,对流传热系数大,则传热快。
2020/4/2
三、对流传热系数α的影响因素
1、流体的物性
1)导热系数 λ 层流内层的温度梯度一定时,流体的热导率 ,对流
传热系数α 。 2)黏度 μ
流体的黏度μ ,流动阻力越大,对流传热系数α 。 3)比热容 CP和密度 ρ( CP 单位 J/kg·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n r2
r1
Am
2rml
2 r2 r1
t(xx,)t(x,)
温度梯度:
x
t(x x ,) t(x ,) t
gr a lid m t
x 0
x
x
温度梯度是向量,其方向垂直于等温面,并以温度增加的
方向为正。
2 傅立叶定律
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它指出:单位时间内传导 的热量与温度梯度及垂直于热流方向的截面积成正比,即
Q A dt
dx
——傅立叶定律
式中 Q——单位时间传导的热量,简称传热速率,w A——导热面积,即垂直于热流方向的表面积,m2
λ——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w/m.k。
式中的负号指热流方向和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导热系数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 一,其值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密度、温度及压强有关。

0.01
200 600 1000 1400 1800
温度 K
三、通过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1、单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Q Adt dx
边界条件为:
x=0时,t=t1 x=b时,t=t2
Q A t1 t2
b
Q t1 t2 b
t R
A
qQ A
b
(t1
t2
)
(4-6)
R——导热热阻,K/W ; 传导距离b越大,传热面积和导热系数越小,传导热阻越大
1 水
59
22
2
57
20
55
18
3
53
16 4
51
5
14 12
7
6
89 11
10
49 47
14
13
12
10
15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t℃
图4-4 各种液体的导热系数
1-无水甘油;2-蚁酸;3-甲醇;4-乙醇;5-蓖麻油 ;6-苯氨;7-醋酸;8-丙酮;9-丁醇;10-硝酸苯 ;11-异丙醇;12-苯;13-甲苯;14-二甲苯;15-凡 士林油;16-水[用右边的比例尺]
注意:沿等温面将无热量传递,而沿和等温面相交的任何
方向,因温度发生变化则有热量的传递。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程 度以沿与等温面的垂直方向为最大。
对 于 一 维 温 度 场 , 等 温 面 x 及 (x+Δx) 的 温 度 分 别 为 t(x,τ) 及 t(x+Δx,τ),则两等温面之间的平均温度变化率为:
b3
1 A 2 A 3 A
推广到n层平壁有:
Q t1 tn1 t1 tn1
n
Ri
i1
n
bi
i1 i A
(4-7)
多层平壁导热是一种串联的导热过程,串联导热过程
的推动力为各分过程温度差之和,即总温度差,总热阻为
各分过程热阻之和,也就是串联电阻叠加原则。
四、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1、单层圆筒壁的热传导
0 1 kt
3、液体的导热系数 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水和甘油外, 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减小,
纯液体的导热系数比溶液的导热系数大。
3、气体的导热系数
气体的导热系数很小,不利于导热,但有利于保温。 气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加大 。 在相当大的压强范围内,气体的导热系数随压强变化极小 注意:在传热过程中,物质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可能不相同, 因而导热系数也不同,在工程计算中常取导热系数的算术平 均值。
λ×102(w/m℃)
8 9
8
7
7
6
6 5
5 4
4
3 3
1
2
4
5
6 3Leabharlann 221.163
1 0 200 400 600 800 1000
t℃
图4-5 各种气体的导热系数
1-水蒸汽;2-氧;3-CO2;4-空气;5-氮;6-氩
λ ×102(千卡/米·小时·℃) λ ×102(千卡/米·小时·℃)
26
24
二、热导率(导热系数 )
1、导热系数的定义
Q A dt
dx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下的热通量 ,是物质的物 理性质之一 。
一般,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的固体次之,液 体的较小,气体的最小。
2、固体的导热系数
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金属的导热系数大都随纯度的增加而增大。 非金属的建筑材料或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增 大,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化工原理第四章第 二节讲稿
一、傅里叶定律
1、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某一瞬间空间中各点的
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场(temperature field)。
物体的温度分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即
t = f (x,y,z,τ)
式中:t —— 温度; x, y, z —— 空间坐标; τ—— 时间。
导热系数λw/mK
600
400



200
锌(固体)

100
钢(液体)

60 低碳钢 4合0 金钢
锌(液体) 钾(液体)

20

高合金钢
10
铝(液体)

6

4冰 2 1
镁砖 硅砖 粘土耐火砖
数 随
0.6 0.4

温 度
0.2

0.1

0.06 0.04 甲烷
硅藻土 空气
的 比
0.02
二氧化碳 苯(气态)
2、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Q
1 A
t1
t2 b1
t1 b1
t1 R1
1 A
2
A
t
2
b2
t3
t2 b2
t2 R2
2 A
3
A
t3
b3
t4
t3 b3
t3 R3
3 A
t1 QR1 , t2 QR2, t3 QR3
Q t1 t2 t3 R1 R2 R3
b1
t1 t4 b2
仿照平壁热传导公式,通过该圆筒壁的导热速率可以表示为:
Q A dt
dr
2 rl dt
dr
分离变量积分:
Q 2lt1 t2 t1 t2 t1 t2
ln r2
ln r2
R
r1
r1
ln r2 R r1
2l
2l
——圆筒壁的导热热阻
(4-9)
这个式子也可以写成与平壁传导速率方程类似的形式
Q 2lr2 r1 t1 t2 r2 r1 ln r2 r1
rm
r2 r1
ln r2 r1
b r2 r1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rml
t1
b
t2
Am
t1
b
t2
t1 t2 b
Am
其中:b r2 r1 圆筒壁的厚度, m;
rm
r2 r1 圆筒壁的对数平均半径
一维温度场:若温度场中温度只沿着一个坐标方向变化。
一维温度场的温度分布表达式为:
t = f (x,τ)
Ø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内如果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 Ø稳定温度场:若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时刻相同温度各点组成的面。
等温面的特点: (1)等温面不能相交; (2)沿等温面无热量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