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行为学课件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7讲-行为与空间环境

2、行为要求的空间与知觉要求空间的“容积”
知行 觉为
其空其间空要间求的的““容容积积””基是本变是化不的变,的不,只习
要要 是惯用称空为间使大用小功来能适的应空其间要尺求寸,,而主且要可是通根
求求 空的 间空 的间 容容
过据物使质用技要术求手来段调来整调空节间其的空形间态大,小无,法如通 满过大足小其听。他觉如物的满质听足技觉大术空多手间数段即人来电行“声走压系要缩统求”。的其即通空使道间, 是最视小觉宽空度间是,60也0,可最以小利高用度错是觉2等00原0,理太来小
第7讲 行为与空间环境
环境行为的起因; 环境行为的特征; 人的行为习性; 环境行为模式、行为对室内空间分布、空 间尺度和环境设计的影响。
2
一、环境行为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 和空间状态的推移,称之为环境行为。
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商业行为、人际 行为、娱乐行为、
行 为 防卫行为、宗教行为、居住行为、劳动 多 行为、餐饮行为、 样 性 体家库尔特.列文(K.Lewin)提出的 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即B=f(P.E) 其中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E—环境(Environment)
公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行 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映。
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就是将预测实施的空间状态表现出 来,分析人在该环境中的行为表现的可能性、 合理性等。这种行为模式主要用于分析空间
环境利用的可行性。我们从事的可行性方案,
主要就是这种模式。
比如要建造一座展厅,我们就可根据基地环境、展览要求、展
出方式等,分析展厅有几种可能性,哪一个更加符合人的观展
建筑行为学与场所理论

建筑行为学与场所理论一、行为-场所理论(一)场所与空间行为“场所”的有关理论是目前西方建筑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所谓“场所”是指包含了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生活环境,是建筑环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代表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追求以人为中心的建筑主流。
只有当物质的实体和空间表达了特定的文化、历史、人的活动,并使之充满活力时才能称之为场所。
场所理论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的场所理论是以建筑及城市设计的专业人员为主体,借助于旁系学科,分析不同建筑场所中的历史,文化、人的活动等因素,探求新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狭义的场所论即“行为场所”的概念是以心理学及行为学家为主体,研究具体的微观的场所与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试图为广义的场所论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1.广义场所论的发展及流派广义的场所论起源于50年代的“十次小组”,随后发展成各种理论和流派。
(1)场所结构理论(2)亚力山大的模式语言(3)支撑体的分析法(4)建筑人类学的场所论(5)形态与类型学的城市分析理论2.狭义的场所论--行为场所行为科学在环境设计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巴克等人建立的行为场所的概念。
与传统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不同,巴克等人用现场追踪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外显行为,并且将人的行为模式与物质场所联系起来作为整体研究,为进一步突破“环境决定论”作出了贡献。
(1)行为场所的概念建筑环境的物质形态是由一组不同性质的界面构成,这组界面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
通常由界面围合而成的空间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活动,用环境设计的术语来定义,就是包含了行为流线的活动系统。
行为场所是活动和环境的稳定结合,它包含下列因素:①重复出现的活动--一组固定的行为模式;②一个特定的环境设施;③上述两者之间适当的联系。
一般地,相同的物质场所在不同的时间发生不同的行为,将成为数个行为场所。
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可能包括许多同时发生的行为:①明显的感情行为;②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③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④物体的操作。
建筑环境心理学

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了解建筑环境对人们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改善建筑环境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建筑环境与心理健康建筑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和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恶劣的建筑环境会导致人们焦虑、压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相反,舒适、温馨的建筑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因此,建筑环境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如何创造令人愉悦和舒适的建筑环境,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二、建筑环境与行为建筑环境对人们的行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设计人性化的办公环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另外,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可以促进人们的交流和互动,增进社交联系。
建筑环境心理学通过研究人们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和行为,为建筑师提供了有关如何设计功能性和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环境的指导。
三、建筑环境的特点了解建筑环境的特点对于理解其对人们的影响至关重要。
建筑环境的特点包括:空间布局、光线、色彩、材质等。
例如,开放式布局可以带来更广阔、自由的感觉,而充足的自然光线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兴奋度。
此外,颜色和材质也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感受。
建筑环境心理学通过分析这些特点,找出它们对人们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供相应的设计建议。
四、建筑环境改善基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建筑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设计师可以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期望,根据不同场所的功能和使用目的来进行设计。
其次,合理运用色彩、光线和材质等元素,创造令人舒适愉悦的环境氛围。
另外,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减少噪音污染也是重要的改善措施。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手段,我们可以创造出更适合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它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使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加人性化和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环境。
未来,建筑环境心理学将继续深入研究,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工作和休闲环境。
环境行为学案例分析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行为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当我们谈到建筑设计的时候,很容易想到设计师的创造性想象力和对材料的理解。
但是,与此同时,建筑设计也涉及到人的行为学。
行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想法的科学,它涵盖了知觉、认知和情感等心理过程。
在建筑设计中,理解和利用行为学对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空间规划与人的行为学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会在不同环境下发生变化。
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间规划,而空间规划与人的行为学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理解人的行为和思想可以帮助设计师创建一个符合人们需求和期望的空间。
例如,在办公环境中,人们需要专注和集中精力完成工作。
设计师通过了解人们的行为学,可以创造出舒适、安静、有利于工作的空间。
而在零售业,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吸引消费者。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预期,设计师可以创建出一个让消费者感到亲切轻松的环境。
2. 色彩和情感色彩是设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可以影响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在建筑中,色彩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信息传递者,它可以在不使用语言的前提下传达信息。
设计师可以利用行为学研究色彩对人的影响,以帮助他们创建特定情感的空间。
例如,在医院中,设计师可以使用柔和的色彩帮助病人放松和缓解焦虑。
而在学校中,设计师可以使用鲜艳的色彩帮助学生保持注意力和情绪稳定。
3. 建筑设计与健康建筑设计还有一个与行为学的联系是它与人的健康和幸福相关。
设计师可以通过考虑人的行为和行动,从而创建符合人体健康的建筑。
例如,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设计师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光线来提高人的情绪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与此同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如何在设计中增加人们的运动量,以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总结行为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有益的,它有助于设计师创建出更美观舒适的建筑,同时帮助人们提高健康、幸福和满意度。
通过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可塑性,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从而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
环境行为心理学第四讲

二、环境应激理论
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stress)。 应激包含主观反应和客观刺激两方面。 应激是主体应付环境挑战是出现的不平衡:当主体感到面临挑 战而应对能力不足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
整理课件
(一)应激反应
应激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 1.生理反应 由加拿大生理学家赛利最先提出,又称为系统应激(system stress)。 赛利的研究证明,在应激状态下,主体会经历一系列全方位的生理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连续发生的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抗拒阶段、衰竭阶段,总称为 一般适应症侯群,简称GAS。
复杂性(多样性)与平均偏爱率
整理课件
(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3.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
雷切尔·卡普兰和斯蒂芬·卡普兰用四个环境维度来预测对不同环 境的偏爱,这四个维度为:
(1)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2)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3)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4)神秘性——环境中隐含的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一、唤醒理论
(一)唤醒与情绪 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
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 脑活动增加。唤醒其实就是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各种身体活动, 使它们达到活跃状态。唤醒是影响行为的中介变量和干预因素。
整理课件
三、环境负荷理论
(一)环境的负荷
唤醒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接受的感觉信息的多少。梅拉 比安提出,可以用个人传递的信息量对环境加以描述,他把这一概念称为环境 的负荷。
环境行为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看彭一刚老先生的《建筑空间组合论》,其中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
此外对我影响至深的是阿尔瓦·阿尔托的一句话:设计每扇窗子的时候,都要设想自己和女友坐在窗前交谈的情境。
这些都使我对人类行为和建筑的互动影响有了最初的认识,体会到建筑和建筑群形成的人工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和载体。
从那以后,在设计这个容器的时候,自然是处处留意人的活动,作为建筑师的日常工作,大量面对的就是观察、构想、实现各种类型和尺度的行为空间,每个细节都可以联系到环境行为学的理论之中,借这个机会,以几个典型案例,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
1,微观空间和中观空间行为的案例这个案例的委托方是某科研机构,在2009—2010年,由于技术突破带来的科研成果的爆发式呈现,使得研究领域极度扩大,同时对相应产业的开发也形成了迫切需求,使得该机构的人员规模正在急速膨胀,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就由二三百人扩充至千余人,并极有可能继续保持该速度进行扩充。
为了解决科研和办公空间的严重不足,区政府将某开发区内被法院没收的一栋8层工业厂房,提供给他们改造成办公、实验综合楼,其中2层将改造成为集中办公区。
由于对以往办公环境的习惯性思维,该机构高层对于新的办公区域的设想是整个二层将做成一个满足规范需要的行列式排布的开放式办公室,以期容纳更多的办公座位。
经过简单的平面布置,我意识到问题所在:在一个158米面宽,27米进深的开敞空间里(隔断空间的仅有两道防火墙)进行行列式的办公卡座排布,日常办公的各种声音、响动将汇聚成饶人心烦的背景噪音,而且,没有任何围合感和识别性的办公空间不能给予使用者任何的领域感和归属感。
(见下图)这样的办公环境仅仅满足了最最基本的办公场地要求,其空间感受一定是机械的、糟糕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通过和该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交流,重点了解其部门架构和办公模式,该楼层主要是各个部门的中层和基层员工的办公区,办公内容主要涉及实验的计划编制、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实验组的内部讨论和科研成果报告的完成,他们的工作过程中包含大量的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信息交换,这个过程不仅会贯穿整个实验的过程,而且讨论是否顺畅对于科研的成败很重要。
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

的个人空间需求,以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建筑环境与行为互动关系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建筑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建筑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直接的 影响。例如,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增强人的 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神经科学视角下的建筑环境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建筑环境对人的大脑活动有着重要 的影响。例如,自然景观可以刺激人的大脑释放多巴胺 等神经递质,从而改善人的情绪状态。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建筑环境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可以为建 筑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设计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人 类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深入了解建筑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可以为建 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室内设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THANK YOU.
建筑环境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词
人机交互、智能化技术、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建筑环境心理学将进一步探索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建 筑和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和智能的建筑环境。同时,建筑环境心理学还将深入研究人类行 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理论指导。
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
运用建筑环境心理学原理,可以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公共空间,提 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促进社区发展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强调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 打造具有凝聚力的社区,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室内设计与装修
提升居住舒适度
室内设计与装修运用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关注人的心理需求 和感受,可以提升居住舒适度,使人们在家中感受到更加愉悦和 放松。
《环境行为心理学》课件

VS
寻求环境与行为的和谐
为了实现环境与行为的和谐,我们需要深 入了解环境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采 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环境的改善和人类行 为的改变。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 同努力来实现。
PART 03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实践中 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关系
01
环境行为心理学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
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文化、家庭、学校、社区等,也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在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 人们更倾向于表现自我和追求个人目标;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塑造
人类的行为和活动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塑造着环境。例如,城市的布局和建筑风格是由人们 的行为和需求所塑造的;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是由于人类的行为所导致的。
现状
目前,环境行为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领域,吸引了来自心理学、地 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参与。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PART 02
环境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颜色、布局等,都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人们 更倾向于选择凉爽的地方休息;在明亮的光线下,人们更容易保持清醒。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学的学科。它探讨人们如 何感知、评价和理解环境,以及如何在环境中行动和与环境互动。
概念
环境行为心理学关注个体和群体如何受到他们所处环境的物理和社会特征的影 响,同时也研究这些环境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认知和情感。
环境行为学课件

认知环境和个人空间
赫尔(Hall,E.T.1966)的研究
1. 接近相密切距离 ○ 爱抚、格斗、安慰、保护的距离 ○ 特征:嗅觉、放射热的感觉敏锐,其 它感 觉器官基本不发挥作用。
认知环境和个人空间
赫尔(Hall,E.T.1966)的研究
1. 接近相密切距离
认知环境和个人空间
赫尔(Hall,E.T.1966)的研究
环境的探索和操作
“知觉过程与采取行为的过程是同生活空间的边界(同 物理的、社会的世界相联接)领悟密切结合的。” ——勒温 但是,从认知到采取行为的一系列过程是不能用眼睛 观察到的。能用眼睛观察到的只是最终采取的行为。 因此,对与环境相接触的行为、产生这些行为的有 关过程、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环境条件进行研究,会 再某种程度上发现与行为最基本的(使人与环境相 结合的)机能相关联的环境性质。
认知环境和个人空间
赫尔(Hall,E.T.1966)的研究
4. 远方相个体距离 ○ 可交谈个人的关系,清楚看到对方的细小 表情的距离 ○ 特征:大约75cm——120cm
认知环境和个人空间
赫尔(Hall,E.T.1966)的研究
5. 接近相社会距离 ○ 可办理不是个人的事:同事一起工作;社 会交往的距离 ○ 特征:大约120cm——210cm
第一节 环境的探索和操作
环境的探索和操作
行为是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 主体:进行行为的人 ↓ 人是通过行为去接近环境的。 在行动出现之前,有几个主要过程是与行为相关联 的。 1. 支配行为的动机形成过程 2. 了解环境,获得行为的意义 3. 对此作出相应处理 4. 采取适当行为的过程
环境和行为
环境同行为的对应关系
3 环境压力和欲望。对于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 的行为来说,进行这种行为的人具有某种持 续的倾向,可以认为这种行为倾向来自人的 内部所具有的欲望。对于这种行为倾向或欲 望缜密的制出表格进行分类,便能够根据这 种分类记述行为。与此同时,对欲望来说, 当环境中的对象和事物(环境压力)与此无 关时,则不能看作是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 行为。这种环境压力可以称作人对环境的知 觉。
第十二章 工作环境与工作行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行为选择
二、工作行为矛盾
1.行为选择矛盾的原因 组织成员成熟人格的内在要求与正式组织的规范化要求是矛盾的根本原 因。 2.行为选择矛盾的体现 (1)目标矛盾 (2)情感矛盾 (3)认知矛盾 3.行为选择矛盾的处理 (1)加强控制 (2)重视参与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三、工作行为表现
1.消极工作行为 (1)缺勤 (2)离职 (3)越轨 2.积极工作行为 (1)员工建言 (2)工作嵌入 (3)员工创造力 (4)组织公民行为 3.工作行为绩效 (1)任务绩效 (2)关系绩效
第十二章 工作情境与工作行为
第一节 工作压力
一、工作压力的性质
1.工作压力的含义 工作压力在工作场所中极为常见,受到工业心理学、管理学研究者们的重 视。对于压力的性质和原因,有着很多种解释,见表12—1。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表12—1 工作压力的定义
1.压力就是外界环境刺激所引起的个体身心紧张和恐惧等,是人的一种生 理反应( J.C.Quick & J.D.Qnick,1984)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2.工作行为的影响因素 (1)组织因素 工作行为首先受到组织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组织结构和职位安排。 (2)群体因素 在正式组织中,群体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调节着组织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作为组织中的群体,会引导人们的行为选择方式,调节组织因 素的影响效果。 (3)个体因素 工作行为直接体现为个体行为,因此必然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二、组织支持感
1.组织支持感的含义 组织支持感是组织成员对于组织重视自己的贡献和关注其幸福感的感知。 这一概念包含两个核心要点:一是员工对组织是否重视其贡献的看法和感 受;二是员工对组织是否关注其幸福感的看法和感受。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

社交与互动
建筑空间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创造社交和互动的机会, 打造共享和谐的社区氛围。
城市塑造
建筑物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共同塑造城市的形象 与特色。
心理舒适
建筑空间的布局和氛围能够带给人们心理上的平静 和舒适感。
建筑环境对人的影响
1
色彩选择
住宅设计
研究住宅建筑对居住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供创新 的设计理念。
结语与展望
通过这个课件,希望大家对建筑环境心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明白建筑环境 与人的关系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建 筑环境心理学的新领域,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为人们的生活带 来更多的幸福感和舒适感。
《建筑环境心理学》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建筑环境心理学》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研究 建筑环境与人的关系,探讨建筑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 用。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吧!
研究领域与意义
建筑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建筑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深入了解人的心理需求和感知特征,可以优 化建筑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不同的色彩对人的情绪和注意力产生不
同的影响。
3
声学设计
4
良好的声学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听觉环 境,提高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果。
空间规划
合理的空间规划可以提升人们的工作效 率和生活品质。
自然元素
融入自然元素的建筑环境可以减轻压力, 促进身心健康。
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用
教育环境
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和色彩运 用,创造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 教育环境。
医疗环境
建筑环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健康恢复有着重要影响,需要 关注舒适性和安全性。
建筑与人类行为从行为学角度审视建筑设计

建筑与人类行为从行为学角度审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旨在创造舒适、实用和美观的空间,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情感诉求。
然而,要更好地理解建筑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行为学角度来审视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并介绍一些行为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环境与行为心理学人们的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
建筑环境包括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布局、材料等因素,以及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行为心理学研究了建筑环境对人类行为和情绪的影响,为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空间布局与功能性建筑的空间布局应该与人们的行为和活动相匹配。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厨房、卧室和起居室等功能区域的布局应合理安排,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行为学表明,提供舒适、实用的布局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积极的行为。
2. 色彩心理学不同的颜色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建筑设计中的颜色选择可以通过色彩心理学来指导。
例如,蓝色被认为是安静和放松的颜色,适合运用在卧室和休息区域;红色可以激发活力和激情,适合用于餐厅和娱乐场所。
合理运用色彩可以刺激人们的感官,增强建筑的吸引力。
3. 自然光与采光设计自然光的存在对人类行为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充足的自然光可以提升人们的注意力、工作效率和情绪。
因此,建筑设计应该注重采光设计,合理利用自然光源,减少人工照明对人们行为的干扰。
二、行为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基于对人类行为的理解,行为学原理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为学原理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1. 社交心理学人们是社会动物,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对于其行为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设计可以通过创造社交空间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例如,在公共建筑中设置休息区、休闲设施等,可以吸引人们停留、交流,并增加社交机会。
2. 空间认知与导航人们对于环境的认知和导航能力影响着他们在建筑中的行为。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导航需求,以提供清晰的指引和方向。
第六讲 行为建筑学

3)个人空间
个人距离
——男性接近女性 时
--女性接近男性 时个人空间大小示意
3)个人空间
(1)亲密的距离(intimate distance,6-8in) (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nal distance,1.5-2.5ft) (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4-7ft) (4)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12-25ft ) 人们之间的各种距离关系,决定了人们的交往程度,最终 决定了环境的空间尺度的布局,因而是外环境空间尺度设计 的基本依据。
2)知觉的处理论:
处理论强调知觉中经验的规则,并且重点
放在人和环境的动态关系上,知觉被看成是一 个处理的生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观察 者和知觉是相互依赖的。
处理论做了许多关于知觉过程的假设:知
觉是多种形式的;知觉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人和环境的关系是动态的;观察者对环境的意 向既取决于过去的经验,也取决于现时的动机 和态度;过去的经验被投射到现时的情况中去, 以便和人们的需要联系起来;期待和预见控制 着知觉。
(4)尊重的需要(The Esteem Needs)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 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
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 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 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 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 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
3)社会科学尤其是心理学的发展为行 为建筑学提供了研究的手段。
最新《环境心理学》ppt课件

建筑的外轮廓对记忆 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清晰的外轮廓是区别 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 明显边界,它使建筑 从其周围背景中突显 出来成为图形。只有 当图形于背景差异显 著时才能使建筑更引 人注意。当每一栋建 筑都轮廓独特时,过 分的多样又会导致单 调。学校的食堂外形 比较独特,以及红色 和白色的对比更加能 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建筑心理——色彩与情感 白色:纯洁,凉爽,冷酷 黑色:悲伤,庄严,阴森 褐色:平稳略带压抑 灰色:忧郁,沉闷, 绝望 金色:装饰,贵重,辉煌 银色:宁静,和平,清白 红色:激情,热烈,振奋 橙色:活泼,浪漫,欢快 黄色:轻快,明朗,亮丽 绿色:自然,新鲜,安静 蓝色:明亮,沉静,静态 紫色:华丽,高贵,幽雅
我们都知道,在目标明确 时,只要不存在障碍,人 总是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 行进,只有在伴有其他目 的,如闲逛,散步,观景 时,才会信步任其所至。 基于人们的这一心理,建 造了小路,在供行人行走 的同时,还供行人欣赏周 围景色。小道是以曲折的 石板路,打理石砖为材质 铺设,小路的铺设可以避 免行人为抄近道,而践踏 草地。但是学校的石板路 设计的有些不太合理,以 至于让大部分同学走在上 面有些不太舒服。
将草坪中的音箱设计成石头样 ,将音箱更加容易融入这个环 境中,让人们在散步的时候还 能听着悠闲的音乐,而又不会 打破这个和谐的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在设计师广场上有石凳,在 大树下面围绕一圈,而我们 看到,尽管座椅间并未设有 扶手隔离座位,但就坐的陌
生人之间总保持着一定距离 是彼此动作, 这反映了人们在使用空间
景观设计中,场地的平面和 空间的布局过程,也就是 “图形”与“背景”的创造 过程,其中的各个设计要素 均可充当“图形”或者“背 景”。设计师广场周围的教 学楼涂以红色墙面,在相对 统一的色调的红色背景衬托 下,火车和绿色的树木成为 景观的焦点和视觉的焦点, 是典型的图底关系的杰作。 而且在夜晚暖色的灯光从地 面发出更加突出火车树木等 景物,暖色的灯光能给人以 视觉上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
行为 将行为分为显明行为(整体行为)和细微行为(分子行为),认为心 理学应研究有意义的显明行为,显明行为是在一种环境中的活动,细微行 为是在有机体内部的活动。 显明行为赖以产生的环境分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地理环境是现实的 实际存在的环境,行为环境即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人的行为主 要受行为环境制约和调节。 根据属性行为又分三类:真正的行为即物理的运行;外显的行为即我 在别人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现象的行为即 我自己在我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或别人本身在他自己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 第三种行为是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
某校园意向图片示意
(2)环境压力。研究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个体对环境压力的反应。 (3)个人空间和领域性。研究个人空间的形式、功能和测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影响个人空间的因 素,个人空间的使用与侵犯,领域性的控制与组织,动物的领域行为,人类的领域行为。 (4)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 研究密度和拥挤感的关系,高密度对动物 和人类的影响。 (5)空间行为。 研究空间行为和环境的易识别性,空间的 生气感和舒适感,秘密性和公共性,空间 的使用方式,特别是建筑和布局方式对 个体及交往方式影响。 (6)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 可见,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 大到自然环境小到人为环境的城市社区 ,房间家具无所不包。
*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
景
四、心理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主要受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的启发。马赫认为,感 觉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基础,也是所有的科学研究的基础。这样他就把感觉扩大 到了一切事物,把空间、时间以及事物的性质等都认为是由感觉组成的。
目录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第四章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第五章 影响及评价 第六章 格式塔疗法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 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2、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 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 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 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 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 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案例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G.A.米勒(G.A.Miller)曾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用以说明当时格式塔心理学的声势和构造主义 的困境:当你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 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 闪 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 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 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臵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 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自然环境 生物、非生物环境
社会环境
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的心 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引起特点的认知、情感、态度。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区别又有联系,自然是基础,社会是 ‚准绳‛。
上世纪50年代后,巴克(R.G.barker,1968)认为人类环境就是物理环境和行为有机体二者之间的‚人 的社会集合‛。 西蒙(H.S. Simon,1969)指出环境是有机体的生活空间,是与有机体的感觉器官、要求和活动相互依 存的。 目前,心理学家把环境看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系列刺激的堆积,特别强调环境和行为的相互影响,行 为和和产生行为的前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行为既包括外显行为,也包括内隐行为,还包括思维、 情感、意志等。
目录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第四章 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第五章 影响及评价 第六章 格式塔疗法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20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使整个国内形 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会意识形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 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倾向于整体性的研究。 黑格尔的哲学是德国整体论的典型代表。黑格尔用有机体的整体论来解释 人类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基本单位是国家和民族,国家和民族并不仅 仅只是由所有的个体成员组成,它还包括文化传统、政治及经济形态、民 族精神和风俗习惯等,因此,历史事件不能简单还原为个人行为。国家先 于它的成员,同样地整体也就先于它的部分。
二、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和研究内容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又较其他心理学分支更侧重于应用研究。其具体的 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现场研究等。
2、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物理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如物理环境对人的行为、情绪和自我感觉的影响。 早期研究主要关于人文环境如建筑物和城市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今年来研究扩展,有关自然环境对 人的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其研究内容有有以下方面:环境认知、人格与环境、环境观点、环境评价、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生态分析、人的空间行为、物质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心理学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认知。即对环境知觉和认知,包括环境信息的获取、对潜在环境的知觉,影响环境知觉的因 素、认知地图、城市和建筑的表象,以及环境与保护等。 关于认知地图(请绘出西南林业大学的认知地图) 1)道路;2)标志;3) 节点;4)区域;5)边界
格式塔本意是指形式、形状或一种被视觉分离出来的整体,它有两种 含义:1.事物具有特定的形状或者形式;2.指一个实体对知觉所呈现 的整体特征,即完形的概念。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简述
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可以说是 ‚形‛的心理学。中文一般将格式塔译为完 形,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完形心理学,这比较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本意。因为格 式塔学说认为人在视知觉过程中,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有一种追求事物的结构整 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感官面前时,内心会 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当内心的格式塔与客观事物不相符时,格式塔就出现 ‚缺陷‛,此时人的内心就表现出弥补自身缺陷的活动倾向,活动的结果使格 式塔本身达到完善化或形成良好的‚完形‛。英文常将格式塔译成。 ‚form‛(形式)或‚shape‛(形状),这两种译法似乎都不够准确,因为它们强 调的都是客体的特征,而没有知觉主体的参与,与格式塔的真正含义有一定距 离。
*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
景
三、科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接受和利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物 理学中‚场论‛的思想,科学家们把场定义为一种全新的结构,而不是把它看 作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简单相加。这一思想为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所接受和利 用,他们希望借助于场论对心理现象及其机制作出全新的阐释,从而开创了心 理学的新天地。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观点
一、研究对象 直接经验 苛勒认为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 经验,它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所谓主体把握到的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 整体,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观刺激并不完全一致。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外界的 客观刺激只具有几何属性或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只有以整体的方式被人感受 到以后才成为直接经验,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既包括客观世界,也 包括主体的主观世界。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二、哲学理论背景
康德的‚先验论‛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源思想。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 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各种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在赋予材料 一定形式的基础上并以有组织的方式来进行
胡塞尔的现象学。现象学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在此基础上 对观察到的东西做如实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展现出来。现象学的这一认 识过程必须借助于人的直觉,才能掌握对象的本质。
2、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复杂性,环境心理学确实很难用几句话来定义。只能从其研究的 内容来进行描述性定义。 普罗夏斯基:‚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主要研究任务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中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量和环境 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关系),环境对人心理和行为的反馈规律, 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 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的影响。 目前,学者们主要对环境知觉、生态心理学、人格与环境、环境与认知、行为矫正、环境评价、环境应 激等进行大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