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性金融促进XX科技事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乔海曙黄小锋1

(XX大学金融学院XXXX 410079)

摘要:金融对于科技事业发展的支持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要实现金融对科技的全面支持,不但要发挥商业性金融的作用,而且要注重开发性金融的特殊性及其对科技事业发展支持的有效性。从现实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我们认为政府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搭建融资平台;寻求高效路径,把政府信用和协调优势转化为企业的融资信用;利用融资推动区域信用建设从而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从特色产业入手把科技事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科技事业发展;融资平台

一、引言

现阶段,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商业性金融投入是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融资推动力。从国际经验看,开发性金融很好地融合了财政和商业性金融各自的优点,既有政府的信用作为有力的担保,也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注重体制和信用建设,灵活性较大。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美等国,开发性金融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科技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国内的开发性金融实践历程比较短,但已经在全国X围内有了很多成功X例。就XX而言,国家开发银行和XX省的前三次合作均取得了圆满成功,更层次、更广泛的第四次合作正如火如荼,因此,借鉴国际国内经验,推广成功案例和模式,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的优势,支持XX科技事业发展,是大有可为的。

二、中国开发性金融:运行基础及运行模式

从概念上讲,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对应,两者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容易与开发性金融混淆的是“政策性金融”,但开发性金融既不是政策性金融,也有别于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相比,开发性金融带有更多市场建设的色彩;与商业性金融相比,开发性金融通过开发市场来盈利,但并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原则。开发性金融更多追求的是社会发展目标,并且使这些目标和盈利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2]。开发性金融已有百余年历史。中国的开发性金融以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为起点,经历了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1998年之后,国家开发银行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成功

1乔海曙(1971—),男,XX桐城人,XX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已在《金融研究》、《人民日报》等重要理论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黄小锋(1982—),男,XXXX人,XX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转型,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一)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行基础

作为中国唯一的一家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采用国家信用与机构信用相结合的运行基础,来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这也是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重要区别之一。开发性金融主动地运用和依托国家信用建设制度和市场,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建设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充分利用和完善市场,使国家信用、国家开发银行信用和地方政府信用转化为企业信用,进而培育出多层次的市场主体。国家信用与机构信用结合的形式是国家及政府组织增信,这是开发性金融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国家及政府组织增信是国际惯例,由来已久。开发性金融将政府的组织优势与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相结合,成为市场经济分配资源新的基础性平台和支柱。特别地,国家开发银行的这种信用基础具有应对集中大额长期风险的独特优势。开发性金融坚持不因有国家信用而降低资产质量,也不因有好的市场效益而丢失国家信用。开发性金融运用国家信用建设制度和市场,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但必须依靠自己的盈利和市场业绩生存,保持资产质量。开发性金融的盈利有利于维护政府信用的市场形象,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其运行基础——国家信用和机构信用的结合[3]。

(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行模式

国家开发银行的运行模式可以概况为“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实现市场出口”。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就是由地方政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战略规划,整合内部资源,选择确定项目,推荐申请开发性金融借款。国家开发银行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水平、履约情况以及信用复核情况确定借款总量。开发性金融孵化,是在政府协调下以融资推动项目建设和市场建设,完善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和信用等四大建设。实现市场出口,就是依据四大建设的进展情况,针对借款性质、用途和使用情况设计不同的偿还机制,包括一般信贷还款、母公司回购、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市场化出口的偿还机制。

图1 开发性金融的运行模式

三、开发性金融促进科技事业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从国际经验看,开发性金融进入科技事业领域一般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真正的承载主体,即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自己独特的模式,开发性金融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但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而且为自身创造了效益,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一)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模式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发性金融机构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外,还必须有好的投资方法。事实上,目前国际上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已经为此设计出多种发展模式。其中,泛美开发银行提出的三种模式带有普遍意义,值得探讨[3]。

第一种模式是风险资本模式。泛美开发银行的多边投资基金努力寻找绩效良好的高增长部门以便进行风险投资。这些企业的内部收益率往往达到35%或者更多,并且最终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渠道为相当部分的投资找到退出渠道。该基金为每家公司投资50~100万美元,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甚至是先进的管理经验。多边投资基金假定共同投资人首先要获得市场水平的回报,而自己则通过这些投资获得15%以上的回报。

第二种模式是开发性资本模式。虽然风险仍旧较高,但与风险资本不同,开发性资本并不以追求高回报率为条件。开发性资本仅仅为每家公司投资5-25万美元,很大程度上是用于贫困地区的发展,目的在于获得开发性或者环境性收益。事实上,泛美开发银行的多边投资基金和其共同投资人仅仅期望获得大约5%的投资回报率,并以管理层回购的方式找到投资的退出渠道。

第三种模式是“动手做”资本模式,也是一种最为值得推广的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动手做”资本与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在事实上为后者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提供了较为深入的商业援助。他们不但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市场研究,而且无论在获取投资资金还是为投资寻找退出渠道时,都会帮助中小企业与其他资金提供方洽谈。这类投资的投资出口大多是管理层回购或者卖给战略合伙人,并且期望获得10%左右的税前投资回报率。也就是说,“动手做”资本模式旨在寻找损失较小的平稳投资组合,而不是少量企业高回报加上大量企业破产的投资组合。

(二)国际经验对我国开发性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

虽然在开发性金融机构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国际上已经有三种较为成型的模式可供选择,即“风险投资”资本模式、“开发性”资本模式和“动手做”资本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开发性金融机构并不单纯采用一种模式扶持中小企业融资,而且也很难说明究竟哪一种模式为最优。例如加拿大商业开发银行既向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也向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这实际上是兼顾了“风险投资”和“开发性”资本模式。与此同时,在一个企业由小变大的发展历程中,无不需要大量的支持性服务,包括人才培训、投资的技术援助、商业信息、网络开发以及与战略性伙伴的联络等等。作为一个集合,这些产品被命名为商业开发服务。也就是说,加拿大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