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性金融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初探
金融市场和国家政府的作用
金融市场和国家政府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金融市场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金融市场涉及到货币、证券和其他金融商品的交易,是一个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然而,如果没有国家政府的合理监管和干预,金融市场可能会陷入混乱和不公正竞争的状态。
首先,金融市场的作用在于促进资源的配置。
传统的资源配置方法是由政府或中央计划经济体系来管理,而现代经济则倾向于通过金融市场来实现资源的配置。
金融市场允许市场参与者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进行投资和融资决策,从而分配资源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这种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比起计划经济更具弹性和效率,可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效益。
然而,金融市场也存在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例如,如果金融市场出现危机或失衡,可能会导致整个经济崩溃。
此时,国家政府应该出面采取行动,避免金融市场的崩溃对整个经济造成过大的伤害。
政府需要采取的行动包括制定紧急财政政策、提供流动性支持和风险防范措施等。
其次,政府在金融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监管角色。
正确认识风险和机会是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目标,它可以通过监管各种市场活动和机构,规定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则,确保市场的公平、透明、稳定和健康发展。
监管工作要着重从监管制度的完善、法律体系的健全、市场参与方的监管等方面进行。
金融监管的核心是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监管,确保其合法、合规和稳健。
监管工作需要政府采取的行动包括确立监管机构、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金融信息披露和反洗钱体系、提高市场监管的效果等。
然后,政府还应扮演发展金融市场的角色。
政府通过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等手段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该通过各种合理手段规范金融市场,例如,制定合理的利率政策,引导资金更加倾向于长期投资。
最后,政府还应该积极推动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促进金融市场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关键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创业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等举措来推动金融创新。
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比较研究
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比较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金融行业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壮大,金融市场有着作为资本存量蓄水池的作用,特点是用迅速、灵活的融资方式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而且国家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调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
本文中,笔者研究分析了构成现代金融的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通过分析三者的内涵和作用,比较了三者的关系和不同。
标签: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关系研究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现状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
它的作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内,随着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金融市场的变化发展非常大,取得了很多很重要的突破,还建立起了完整、系统的金融组织体系。
以前的中国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而它既要承担中央银行任务还要办理具体、繁琐的银行业务,而现今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与较快的发展一同产生的问题也随之凸显,金融结构的失衡、金融监管不力、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等等问题。
[1]二、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内涵开发性金融机构有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而开发性银行的资金主要用于国家和社会的开发和发展,是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金融形式。
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是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和弥补体制落后导致的市场失灵。
开发性金融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市场经济的稳定。
开发性金融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与财政的关系研究
开发性金融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与财政的关系研究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史变迁、主要问题及与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逐渐推进,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目前,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投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也趋于多样化,分散的、多层次的投资决策机制以及间接调控机制,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融资体制运行的基础条件。
但我国现行投融资体制仍然带有传统体制的烙印,还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对于资源配置的要求,其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体系建设。
1.市场体系的发育过程。
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同样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从对生产资料商品属性的确认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了只把个人消费品视为商品,交换关系只在这些商品中发生作用的局限。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强化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并把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首次明确提了出来。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2年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改革目标,强调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市场体系也逐步得到培育和发展。
总之,我国市场体系的发育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1)1979年至1984年10月。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首先推进,逐步放开和发展集市贸易,放开个体经营,消费品市场最先得到较快的发展,并带动了生产资料市场等的萌芽与产生。
(2)1984年10月至1987年9月。
1984年10月公布《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认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生产资料开始进入市场。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一、引言政府与市场作为两个关键性的经济力量,其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市场也反过来塑造着政府的职能和行为。
本文将从多个视角探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并深入剖析其内在的互动性。
二、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监管市场、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产品等多重角色。
首先,政府通过监管市场的行为来维护公平竞争和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
其次,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引导市场的发展,调整经济的运行方式。
此外,政府还有责任提供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为市场的运作提供保障。
三、市场的自由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市场自由,即在合理法规的框架下,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可以自由交流和调节。
然而,在市场自由与市场失灵之间,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需要干预来改变市场失灵的情况,如扶持弱势群体、调节商品价格等。
因此,政府的干预既不能过渡介入市场,也不能无视市场的需要。
四、市场竞争与市场垄断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社会福利。
然而,市场中也会出现市场垄断的情况,这会导致资源不均衡和社会福利下降。
政府的作用之一就是监管市场垄断行为,确保市场能够保持健康的竞争环境。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竞争政策促进市场的竞争,避免出现市场垄断的情况。
五、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与协调政府和市场之间并非对立关系,相反,它们可以通过合作和协调达到共同的目标。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来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并在市场出现不完善情况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同时,市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行为,通过对政府的监督和舆论压力来确保政府的公正和透明。
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政府与市场关系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在过去,政府主导经济活动,而市场的作用较弱。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权,市场的作用逐渐增加。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复杂。
未来,政府与市场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近年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政府是国家的管理者,市场是一种经济活动方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矛盾关系。
如何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对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政府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力量,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既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也需要市场自我调节。
政府应在制定政策时有所侧重,不能过多干预市场,否则会破坏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从而导致市场竞争程度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同时,政府也不能完全不干预市场,否则会形成市场失灵,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因此,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应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
在金融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重要。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支持,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市场经济中的金融市场,是投资者和融资者进行资金募集和投资的场所,是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因此,政府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市场不会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而崩溃。
同时,政府还需要积极引导市场产生良性竞争,激发市场内部的创新和活力。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发达国家中,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程度不高,金融市场运行较为稳定,金融机构获得的收益较高。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政府需要进行适度干预,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政府的干预不能过多,否则会引起很多问题。
例如,在中国,由于政府干预过于频繁和过度,很多金融机构存在风险,而且几乎每一次出现风险都伴随着政府的干预。
这种干预会加剧金融风险,进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发展。
总的来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
政府需要制定适合市场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金融市场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市场的开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出口经济为主导的国家,金融市场开放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背景、影响和政策建议三方面来探讨金融市场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政策发展方向。
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背景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它的金融市场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仍然较为封闭。
尽管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将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但这些进展远没有实现真正自由化的金融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是主张大力开放金融市场,认为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另一方面则强调需要严控金融风险,避免过度快速的开放对中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二、金融市场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促进贸易活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对于中国的贸易伙伴关系发展和出口市场的推动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加剧中国和世界的贸易关系,促进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以及提高金融服务在全球的可及性,从而为国内外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和渠道。
2.吸引外资金融市场开放不仅仅可以为中国带来贸易方面的好处,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
对于外商投资者来说,进一步的开放意味着他们可以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获取更广泛的机会和更低的成本。
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提高国际贸易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3.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核心目标之一。
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如果金融市场更加开放,人民币将更有可能成为一种全球流通货币。
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联系,推进中国的贸易市场开放。
三、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政策建议为了平衡金融市场开放所带来的优势和缺陷,应当制定一系列政策,包括改善监管体制,提高对金融市场风险的控制能力,降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依赖,促进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
试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中国政府主要经济职能
试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中国政府主要经济职能摘要本文试图探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重点讨论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还需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卓越的经济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管理、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中国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1. 引言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市场失灵等。
政府则能够通过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尤为重要,这得益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积极参与和管理。
2.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职责。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例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以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此外,政府还需要监管金融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防范经济风险。
政府还扮演着产业管理者的角色,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等手段来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
3. 政府的市场调节职能政府在市场调节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等措施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政府还可以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采取干预措施,如防止市场垄断、补贴研发和创新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来调节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通过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评估等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土地使用和环保等措施来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通过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来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效率。
5.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
浅析金融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浅析金融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翁雨桑【摘要】21世纪的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体系,同时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经济制度体系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依赖,政府和市场带给金融发展的效应始终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
对于如何在金融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本文对此作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金融发展政府市场关系长期以来,金融发展理论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再带探讨政府市场关系的同时,结合国家金融因素的制约作用,并做好金融发展的市场定位,确定政策性的取向发展,不断完善国家金融发展理念,推动金融业的规模化发展。
但是市场过分自由将会增加金融业发展的风险,而政府的过度干预带给金融业的制约性发展,因此需要合理调整金融发展中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一、政府的过度干预不利于金融经济的发展从政治角度和哲学角度探讨政府部门经济职能,一旦政府部门经济指正提高,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将会有着较大的权利,对于整个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全面掌控作用。
而社会的发展,政府角色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十七八世纪经济发展中,社会有着较强的重商主义,政府直接干预国家经济的发展,支配者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1]。
而二十世纪经济发展中,国内经济危机出现,人们逐渐重视市场的作用,并借助于市场的作用,减少社会中的矛盾,提出了一种自由经济体系。
但是上个世纪末期,市场经济逐渐膨胀,民众逐渐呼吁政府的干预,做好市场经济的协调性发展。
因此,政府的过度干预,直接抑制着金融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相互补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经济的发展,突出市场机制的作用,对政府干预管理有着较大的排斥性。
而上个世纪末期的经济发展处于膨胀阶段,人们逐渐重视政府的作用,在政府合理配置资源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加强政府市场作用的有效联系。
政府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保证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发展,做好政府市场的有效干预。
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应用,需要结合政府市场的规模化格式,加强政府和市场的互相约束管理。
浅谈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文(2)
浅谈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文(2)浅谈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文篇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摘要:市场和政府是调节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主体。
市场调节不是完全有效的,政府干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运行的关键所在。
正确认识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关系,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市场调节;政府干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市场的优势在于它能保障效率的快速实现,政府的优势在于它所拥有的强制和社会动员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坚持“政府是万能的、市场是无用的”的理念,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实践,不断摸索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政府开始放权,市场成为主要的调节方式,两者形成一种有机结合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国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市场应主要发挥好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政府应主要发挥好保障公平公正的作用。
[ ]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政府和市场能够有效配合的一个关键所在是两者极强的互补性:政府失灵的地方往往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在官僚主义和公共决策方面;同时,市场失灵的领域却恰恰政府可以发挥优势,比如当面对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等问题时。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协调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两者的互补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经济学中,成本和效益是衡量经济活动高效与否的重要标准。
为了达到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人们应当理智的加以抉择,只有当市场调节出现失灵或者比政府干预带来更高的成本时,才应选择政府干预;只有当政府干预出现低效率或者比市场调节带来更高的成本时,才应选择市场调节。
市场与政府合理边界的确定,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中国地方政府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中国地 方政府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曹光 景
伴随着 改革 开放 的深 入和市场经济体制 的确 立,国内 济 的发 展中获取 利润 。地 方金 融的改 革和发 展与地方 经
金融 市场在 3 0多年来 有了长足 的发展 ,在 金融市场 的运 济 的发展存在着 相互 需要和相互促进 的关系 。
二 、当前中国地方 政府在金融市场中所 占据的地位和 经济建设中 。 ( 4 )发 展服务本地 中小企 业 的金融 市场。 当前 ,我 1 . 地方政府行 为对地方 金融的发展发挥着 显著作用
国很 多地方 政府 为 了促进 本地 区经济 发展,设立 了本地
地方 政府 可通 过 多种途 径影 响地 方金 融 的发展 。另 区 的贷款基 金 ,成立 了本 地区 的担保 公司。积极 帮助发 外,地 方金融 也需 要增 强 自身 的竞争 力,从而在 地方 经 展 中小型 民营金融机构 。
行和 管 理 中,政 府起着 至关 重要 的作用 。随着 国 内部分
越 多 的介 入到 金融市 场 的管理 中去,地方 政府对 金融市
2 . 地方 政府 的经济 行为对 地方金 融信贷 的投 向产 生
地 方政府 在本地 区的经济行 为是影 响本地区信贷流 向
地 区经济 实力 的增 强和金 融行业 的发展 ,地方政 府越来 重 要 影 响 场合 理有 效 的管理可 以促进地 方金 融行业 乃至全 国金融 的主要 因素 。地 方政府 可 以通 过产业 结构调 整来影 响信
亚当 ・ 斯密 在 《 国 富论》 中提 出一 个 著名 理论—— 机构 ,从而有 效 的管理本 地区 的金融行 业,制定金 融发
无 形 的手 ,即认为政府 应 该让市场 这只 无形 的手来调 控 展规 划,维 护金融稳 定 、促 进地方 企业 融资、控制 地方 经济 ,市场可 以解 决经济运 行 中存在 的一切 问题 。早 期 金融 风险 ,指 导本地 区金 融机构 开展工 作,配合驻 地金
探析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观,为我们对政府、政府与市场 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责任编辑:杨 敏
(3) 市场自由派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将新制度推 进到与旧制度势均力敌的状态,因此,自由市场的制度安 排得到了更多的公众支持,而政府干预的制度安排则丧失 了一部分公众支持,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较量处于“平局” 状态。这时,政府与市场处于激烈对峙状态,双方为追求 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互不相让,结果,就产生了政府与市场 的“双重失灵”现象。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观有两点值得肯定:第一,坚持 主张不能单纯假设一个充满仁慈的良好政府是可取的。第 二,坚持考虑在交易和政治中产生的制度结构问题对制度 设计和改革是有益的。可以说,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政治 学家都不否认政府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我们需 要政府采取行动来消除市场经济的盲目性。特别是对因为 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等的存在而产生的市场失灵现 象,政府更有责任予以纠正。但是在公共选择理论作为独 立的学科出现之前,人们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的重大问 题:政府真的能够以有效率的方式做到人们期望它做的事 情吗?政府真的会创造出一个公正的社会吗?在传统的思 维观念中,政府是“仁慈的政府”,是只有公益而无私益 的,只遵循公共利益行事而别无他求;那些受狭隘的个人 利益所驱使的经济人只活跃于市场经济中,是需要以体现 着普遍利益的集体规则来匡正的。公共选择理论对这种观 念提出疑问,并沿用“经济人”范式,将政治领域模拟为 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分析个人在政治市场中对不同 决策规则和集体制度的反应,以期构造一种真正能把个人 自利行为导向公共利益的政治秩序,用制度约束来减少政 府对市场干预所带来的缺陷。
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研究
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研究作者:邹明皓来源:《商情》2016年第29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当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
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政府能够简政放权,把权利都回归给市场。
政府的过度干预,会使市场发展出现停滞,也不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本文通过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并且在经典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下看政府与市场关系,这有利于更好的发现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及时地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经济金融;发展视野;政府;市场;关系定位一、前言(一)研究的背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经济金融发展视野来定位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常重要。
对于市场的发展,政府不能过度干预。
现在我国政府实行简政放权,我国开始实行市场自由化政策,让市场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有序化。
现在经济是市场经济,准确定位政府与市场在我国金融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对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政府简政放权,并且实行制度公开化,利用自由化市场政策来促进市场的发展,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进展。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研究,更加巩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促进市场的自由化发展。
同时,开展本文的研究的目的还有,希望能够更好的定位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对经济金融发展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对我国市场秩序的更一步深化与改革,也是对我国政府权力的一种改革。
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才能让两者都具有更好的发展,这样也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建设自由化市场,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要追溯到主流经济学流派及其理论的演变,那个时候政府在近期运行中力量比较微弱,无法制约市场的。
论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相互关系
论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相互关系[摘要] 本文主要论证了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在引入市场运作原理下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性金融是开发性金融的基础阶段,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在某种条件下的融合生成了开发性金融,他们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关系目前,国家正在对我国现有的三家政策性银行进行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改革方向是综合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对于综合性我们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什么是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其与目前的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有什么异同可能大家就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弄清二者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国家的政策性银行改革顺利推进。
一、金融的含义及其分类对于金融的含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美国金融学家格莱尼?马恩()主编的《银行业与金融百科全局书》认为金融包括三层含义:从最初的意义说,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或发债来筹资并对其收支进行管理,现在专指公共财政(公众财政);为组建或扩建,通过出售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而筹集必要货币的行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是指关于货币、信用、银行业务及运作发展的理论与实务。
周道炯、张庆寿主编的《现代实用证券大辞典》中对金融的界定是:金融指货币的融通,即货币、货币流通、信用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如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吸收存款与发放贷款,金银、外汇和有价证券的买卖,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支付结算等,其活动如有媒介体作用的为“间接金融”,如当事人之间直接发生的为“直接金融”。
胡怀邦博士的《金融发展中的衍生市场研究》一书中认为金融的构成要素包括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金融市场与金融组织、金融调控与管理方式,以及金融交易、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管理之间及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狭义的金融是指以资金融通和货币经营为主的金融活动即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从事金融中介与金融服务,创造和提供金融市场,组织金融活动的主要组织与机构及其以存贷、信用、资本、证券、外汇等金融工具为载体,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组织中心的各种信贷、资本交易、债权与债务转移等经济活动;广义的金融包括一个国家的所有经济单位、个人、家庭以及政府同货币、资本、信用、证券等有关的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及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
经济金融发展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系探讨
经济金融发展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系探讨作者:文圣博来源:《大东方》2015年第09期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的社会经济制度体系中,政府和市场已经成为社会中最基本的要素,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成为了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研究的最为重要的话题了。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也在不断的探索政府和市场关系之间的关系,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仍然不能够确定,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将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市场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经济金融发展的前提下,政府和市场关系之间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缓和的方法,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金融发展;市场关系;探讨从经典的金融发展理论来看,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发展中国家对于金融因素的约束、深化和抑制作用,这些都深刻的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对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定位以及政策取向。
随着国家金融的不断发展,政府主导会抑制金融业的发展,而如果市场过分的自由就容易加大金融业的风险,还很可能由此造成金融危机。
基于金融因素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阻碍作用都非常的大,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一、在金融领域里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造成了金融抑制现象的出现如何提高政府部门的经济职能,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哲学角度上来说,都是人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
人们不停的争论国家的政府部门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到底应该做什么,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够好的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政府角色的定位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
早在十七、十八世纪社会推崇的是重商主义,由政府部门干预国家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支配着国家经济的总体运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使人们意识到了市场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国家对公民发放一定的福利,承担国家的责任,以此来缓和社会中的矛盾,于是福利国家出现了。
[开发性,业务,政策性]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有机统一
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有机统一摘要:本文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的关系,以及开发性金融的特征,认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依托国家信用,以市场业绩为支柱,能够也必须通过有机融合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LI标。
因此,无需对开发性金融机构从事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拆。
同时,本文还提岀了针对开发性金融的独立的监管体系的框架性方案。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业务;商业性业务;监管长期以来,随着开发性金融不断开拓创新,扩展业务领域,尤其是国家开发银行业绩的快速增长和持续优良,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享受着国家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税收优惠、风险承担等优待政策,在许多领域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为了保证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应该严格区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实行独立核算,分账管理, 其至应该剥离政策性业务并组建专门机构,享受政策性金融待遇,而其他商业性业务,应该实行与商业银行同样标准的监管和条件。
其实,这种认识只注意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区别,没有认识到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共生关系与普遍联系,没有为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和谐共生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
一、正确对待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关系(-)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政策性金融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它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
政策性金融机制具有财政“无偿拨付”和金融“有偿借贷”的双重性,是两者的巧妙结合而不是简单加总。
(二)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有机融合当初我国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划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没有有效解决。
时至今日,学界、实务界仍在为如何划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而煞费苦心。
不过,那种以是否“赚钱”作为区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观点,却被证明是错误的。
试析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方的差 异 ( ) 国的政府 与 市场 关 系的 演化过 程 一 我
1 西 方 国 家 的 政 府 与 市 场 的关 系 的调 整 是 . 因为市 场失 灵 , 府 的干 预是 为 了弥 补 市 场 的缺 政
陷和不足 , 而我 国正 好 相 反 , 因为 政府 的失 灵 , 是
效率 的缺 失 和 资 源 的 浪 费 。2 因此 , 改 革 开 放 _ 在 的逐 步推 进过 程 中 , 于对 政 府 失 灵 的正 确 认 识 基
关 系模 式 演 化 的 分析 , 及 与我 国政 府 和 市 场 关 系之 间 的 比较 , 们 可 以 发 现 完 全 的 市场 配 置 资 源 和 政 府 对 以 我
经济过 多的干预都是有 问题 的。在经济发展 中政府与市场究竞应 该保持一种什 么样的关 系, 要视 具体 情况而
陈元: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开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元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政府信用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命题。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从现阶段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政府信用的作用,以市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思考。
一、从金融危机反思政府信用的作用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应对危机,各国政府都加强了政府干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
从政府干预和救市的措施看,主要通过三种信用形式:一是以货币信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稳定市场信心;二是以财政信用对企业实施国有化,避免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和系统性风险;三是增加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及其机构信用。
这使我们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政府信用在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各有各的角色,谁也替代不了谁。
政府和市场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应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政府信用与市场信用要相互作用、优化组合。
在当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出现系统性风险之后,政府的作用就凸显出来,要通过政府增信,校正市场功能的缺失,帮助市场恢复到稳定和理性状态。
自由放任市场的逐利性会加大周期性波动,使市场信用有正反馈的波动放大作用。
在经济大势向上时,市场向上走得很高,形成泡沫;而在经济下行时,市场信用也在下行,低于稳定的平衡点,会对市场起到推波助澜、加速恶化的作用,造成系统性、全局性风险。
完整的信用体系既要满足市场主体在上升期的盈利和发展,遏制泡沫,又要维护下降期的市场稳定,使多数人的利益得以保护。
过去我们对这一点认识不够,这次金融危机使我们对市场信用的负面影响进行反思,重视和思考信用的稳定面。
政府信用对于锚定市场信心和恢复经济有重要作用。
政府信用主要包括财政信用、货币信用和法定机构信用三种形式。
财政信用由税收、预算等法律规定产生,货币信用由国家发行法定货币产生,法定机构信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或者隐性担保等方式对机构进行增信,美国“两房”就是这样的法定机构。
金融政策与市场调节
金融政策与市场调节一、概述金融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最主要的经济手段。
金融政策与市场调节密切相联,本文将从政策与市场的互动关系、如何制定金融政策以及金融政策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政策与市场的互动关系政策与市场是相互作用的。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是共同存在的,政策会对市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政策的发挥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
市场的反应和调整也反过来会影响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市场反映了经济主体对于某种经济现象所做出的反应。
政策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对市场上的行为主体所做出的反应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实施效果。
而市场的运作和调节能力也会对政策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政策与市场互动关系的效果反映了市场及政策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三、如何制定金融政策现代金融政策通常是由国家的中央银行等决策机构制定和执行。
其制定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经济形势分析。
利用分析经济的统计数据和各个领域研究报告,对经济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以便对经济趋势有充分的了解。
2.制定策略与目标。
根据经济分析,确立金融政策目标,确定实施的策略方案和政策手段。
3.政策执行。
将制定好的策略转化为政策执行的操作步骤,并将其货币化、定量化。
4.监督和调整。
定期监督和调整金融政策,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细化政策。
四、金融政策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然影响市场的运行和调节,而市场的运行和调节也会影响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这个相互关系中,金融政策和市场调节展现了明显的协调性和互补性。
一方面,金融政策可以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
例如,在经济低迷时,利用货币政策调控流动性,支持市场流动性,从而稳定市场。
另一方面,市场的运行和调节机制也能促进政策的执行。
例如,在市场机制下,市场利率的变化能反映金融需求,从而引导央行调整利率政策方向。
五、结论在市场经济中,政策与市场是相互协调和互相制约的。
金融市场开放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金融市场开放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有着悠久的金融历史,但是发展金融市场的进程曾经非常缓慢。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向世界开放,加入WTO等国际组织,逐步开放金融市场。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的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一、金融市场的开放为了逐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我国政府自2018年开始实行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开放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开放银行、保险、证券业和基金业等领域。
此外,中国也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举措,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二、金融市场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开放可以在很多方面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首先,金融市场的开放意味着更多外国资本可以进入我国市场,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和活力。
其次,外国机构的进入有助于提高中国公司的治理水平、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程度。
例如,在证券市场,外资机构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专业知识,使中国市场更加透明和规范。
此外,金融市场的开放也有助于我国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在全球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这种开放可以向全球投资者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向中国。
三、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资本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除了境内A股市场外,港股、美股等其他市场也可以成为中国投资者的重要选择。
此外,我国也加速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积极推广Connect项目,即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等通道让境外资本流入中国市场,并让国内资本出境。
此外,中国政府还将继续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包括推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加快资本市场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等。
这些政策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和开放程度,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资本市场也面临着来自全球市场的更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我国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风险和保护投资者,同时积极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开发性金融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初探
发表时间:2019-04-22T11:08:51.78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作者:陈斐然
[导读] 政府和市场在金融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环境处于动态变迁之中,重要的是以政府的干预之长弥补市场调节之短,同时又以市场调节之长克服政府干预之短,从而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机制的最优组合。
开发性金融为这种最优组合提供了一种现实解。
关键词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207)
摘要:政府和市场在金融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环境处于动态变迁之中,重要的是以政府的干预之长弥补市场调节之短,同时又以市场调节之长克服政府干预之短,从而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机制的最优组合。
开发性金融为这种最优组合提供了一种现实解。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政府作用;政府与市场
1.我国开发性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实践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为此,决定指出,要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同时,在投资领域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于是在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分别成立,三家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建立。
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的发展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项目”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等重大政策性项目提供贷款。
开发性金融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政策性金融阶段。
此阶段的开发性金融在本质上是政府财政的延伸,政府以财政性手段弥补市场失灵。
第二个阶段是制度建设阶段(混业经营阶段)。
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担负着社会责任和市场业绩两方面的责任。
第三个阶段是“完全市场化”阶段,随着金融市场的充分发育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信用与金融运行分离,经济运行完全纳入市场的轨道与框架,开发性金融也就完成基础制度建设的任务,作为市场主体参与运行。
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开发性金融运作模式分别为低政策下的单一业务模式、低政策下的多元业务模式和无政策下的多元业务模式。
2.开发性金融中的政府与市场
开发性金融出现的条件是政府与市场同时失灵。
在强调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市场失灵时,开发性金融容易与政策性金融相混淆;而在关注市场化运作时,开发性金融被争议指向与商业性金融不公平竞争。
事实上,开发性金融的核心即是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具有政策性与市场性的双重性,从而反映出了一种独特的政府-市场模式。
2.1开发性金融的政策性
古典经济学认为,在资本市场上,资金通过利率这一价格杠杆的调节能够实现自动均衡,使资源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种均衡理论是以假设信息完全充分对称为前提的,然而在现实的信贷市场中,商业性金融机构由于没有掌握充分的信息,会采取审慎的态度认为某个企业或项目存在较大风险从而不愿意提供贷款。
开发性金融利用政府的组织优势和信息优势,与地方政府合作程度较深,甚至很多情况下会参与项目发展的前期规划工作,能够掌握大量信息从而作出与商业机构不同的判断。
弥补商业性金融机构行为的短期性和顺周期性。
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盈利性要考虑股东利益最大化,即使能够判断一些项目在长期看来是能够盈利,但迫于股东分红的压力仍不愿参与。
而开发性金融机构得到国家的支持,“盈利性”并不是唯一目标,即使在经济收缩期也会投放贷款以支持经济增长;
规模效应。
简单说来,一些项目在初期可能不盈利,但在持续支持之下,其规模突破某一临界点时才会实现盈利。
商业银行在考虑盈利及风险分散的角度,很难作出某一领域大规模贷款的决定。
开发性金融中的政府参与和其政府目标使其本就是为中长期规模投资而生,其中的政府作用使其摆脱了商业性金融的某些制约。
2.2开发性金融的市场性
与政策性金融不同,市场业绩是开发性金融的支柱,是维护和增强国家信用的保证,是开发性金融持续发展的基础。
具体体现在:开发性金融独有的市场建设职能。
开发性金融的运作,实际上为政府角色即其在金融市场介入程度和范围作了划分:可以通过市场融资、市场化运作即可完成项目建设并实现盈利的项目由商业性金融完成,政府尊重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不予干预;暂时不能市场化融资,或者市场化融资成本太高导致不能成功融资并完成项目建设的,通过开发性金融借助国家信用支持来完成项目建设并实现盈利,政府作为“内生因素”的经济运行参与者和制度提供者促进市场机能的建设和扩张;开发性金融提供支持也不能实现盈利的项目由作为财政延伸的传统政策性金融完成,政府直接予以干预。
政府可以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以以应对其他类型的市场机制缺陷,开发性金融机构虽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金融因开发性金融的产生而不复存在,二者在不同的范围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开发性金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开发性金融机构依靠国家信用,通过在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金融债券在管理方式上有别于国债管理。
国债资金是用财政预算方式管理的,没有金融损益平衡的要求;而金融债券不具有财政性质,其资金偿还主体是金融机构。
这就需要金融机构自身采取有效的金融资产管理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严格的本息回收,达到损益平衡,并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开发性金融促进信用建设。
开发性金融以信用建设为主线,将其融资优势同政府组织优势结合,通过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签订金融合作协议,共同搭建信用平台,不断提高各地政府和企业对信用建设的认知程度,促使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和法人制度建设,起到利用国家和政府信用推进法人信用建设的作用。
2.3开发性金融的阶段性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分析基于现阶段中国仍处在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因为这决定了中国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处在较高水平,从而开发性金融模式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具有较为广泛的作用空间。
若将来中国经济越过了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资本总量和人均资
本达到比较高的程度后,可能会出现投资不仅在短期内没有盈利,且在长期也没有盈利。
因此,当规模越过了大规模开发的阶段时,开发性金融在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价值会相应降低,届时可像发达国家实践那样促使其商业化转型。
3.结论
开发性金融的有效运作,映射出的是政府与市场有机的耦合,对于“发展中市场、发展中体制”的社会,要促使市场有效运行,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框架,而这个制度框架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决定,市场运行的质量取决于政府的有效作用,因此政府在开发性金融中的作用在于建立那些支持市场的有效制度,培育大小不一的市场主体。
在这里,政府从被动角色变成主动角色,政府与银行的关系也再是互相分离和冲突的,而是形成了合力。
参考文献
[1]郑新华.国外发达国家开发性金融经验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5(62).
[2]肖艳旻.开发性金融法律基础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3]孙国峰.开发性金融定位和新时期重要作用[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1).
作者简介:陈斐然(1992.08—),女,四川省自贡人,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