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仪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 ppt课件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 ppt课件

殷墟王陵M260
西汉广陵王墓——黄肠题凑
• “黄肠题凑”,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 等级最高。即椁室为四周用柏木枋(即方 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
• 所谓“黄肠”,即黄心的柏木,就是去皮 后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 色黄。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 木枋(椽),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 坟茔
• 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其来由是:秦朝有一名大力士, 名阮翁仲,据说他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 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 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据说匈奴人来咸阳, 见到铜人,竟为是活着的阮翁仲。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 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明祖陵神道
•寝 • 祠堂 • 神道 • 石像生
墓地其他建筑
汉代济宁武氏石祠
• 神道:谓通向死者之道。也称墓道。 • 汉代大将霍去病的神道是目前被发现最早的
神道。神道两侧置放石人石兽,象征生前的 威仪。竖在墓道上的墓表又称神道表或神道 碑。
• 陵墓前神道两侧的石兽(即石象生)也有由来。石兽放置 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汉武帝为表彰这员爱将, 特在自己的茂陵之东修建霍去病墓,形式象征祁连山,以 纪念他在河西走廊的功绩。石匠们参照祁连山的天然石兽, 在霍去病墓前凿刻了跃马、卧马、伏虎、卧象、小猪、石 鱼、人与熊、猛兽食羊等生动的石刻形象。其中最著名的 就是“马踏匈奴”,它概括了霍去病短暂一生抗击匈奴的 丰功伟绩。这组石刻便是中国古墓前最早的大型石刻。
君之墓"类字样.
• 神道是帝王贵族墓前竖向的甬道,神道两侧排列有石雕人 像,动物像和传说中的神兽像等.
墓志铭
• 墓志铭又称“埋铭”“圹铭”“圹志”“葬志”等,是埋 在地下的。至北魏时,方形墓志成为定制,即为两块等大 之正方形石板,上下重叠,刻铭文者在下为底,刻碑额者 在上为盖。禁碑令废除后,此风仍不改,从而造成墓碑矗 于地上而墓志藏于地下的格局。

丧葬民俗文化ppt课件

丧葬民俗文化ppt课件

(七)大殓
旧俗一般都在死后的第三天进行,俗称“三朝”。一方 面因当时没有尸体的冷冻防腐条件,遗体不能在家中久停; 另一方面,丧事早日料理完毕,死者灵魂早日安息,生者早 日安心。现在大殓日一般仍沿旧俗,也有在数天以后进行的。 (吊唁,穿衣,整容理发,入棺)
(八)做七
人死后,每隔七日,请和尚或道士做一次法事,超度亡 魂,并设斋祭奠死者。至七七四十九天为止,故七七又称 “断七”。 头七,因死者新亡,仍有亲友来吊唁和告慰家属,比较 隆重。二七、三七、四七祭奠从简。五七,死者的亲戚一般 都要再来吊唁,因此场面仅次于大殓。俗传死者亡魂于“五 七”前夜回家“省亲”。这天夜里,用馄饨和塌饼供奉死者, 至亲守灵至深夜。六七,由出嫁的女儿出资操办。当天早上, 女儿、女婿携带酒菜到父母家供奉祭祀。七七,丧家要举行 隆重祭祀活动,亲友也来吊唁。规格大致与头七相同。有的 人家在这天祭祀完毕后撤掉灵堂,俗称“起灵台”,也有的 至一百天后才撤掉的。Fra bibliotek (二)礼仪烦琐
中国古代为了强化忠孝观念,在丧俗中形成了一整套烦琐的
礼仪,如丧服一项,就有五个级别和类型,不同辈份不同亲 疏的人穿哪一种丧服,都有严格规定。又如《礼记》记载, 服丧三日之内不能进食,三月不能梳扮,三年不能欢娱, “非丧事不言”。 “五服”规制: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si1)麻。“斩 衰”用极粗的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均不缝边,使断处外 露,服期三年。“齐衰”用生麻布做成,四缘及袖口均缝边, 服期根据亲疏不同,有三年、一年或数月不等。“大功”用 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缝边,布质较齐衰细,较小功粗, 服期九个月。“小功”用较细的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辑 边,服期五个月。“缌麻”用最细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 均缝边,服期三个月。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PPT课件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PPT课件

19
2 送死者启程:沐浴更衣

民间旧俗,极讲究寿终正寝,凡正常死亡的老人,
尽量避免在病床上咽最后一口气。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
一般先要为其沐浴更衣,然后再将其移到正屋明间的灵
床上,在亲属的守护下,度过弥留的时刻,此谓之“挺
丧”,又叫“送终”。

据《仪礼•既夕礼》和《礼记•丧大记》记载:病人
将死时,要给他脱掉内衣,穿戴好内外新衣。为死者更
26
• 烧纸钱
将白纸剪成铜钱的形状,届时或抛撒于野外 墓地,或焚化给死者,民间一般将此称为撒纸、 烧纸等。纸钱之俗早在汉代就有了。魏晋以后, 南朝北齐时,人们普遍改为以纸寓钱祭灵。此俗 一直沿习至今。
27
4 报丧--丧事的公开化
报丧,在相当多的民族中可以说是人死后的 第一种仪式。它是以发信号的方式将有人辞世的 消息告知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 家,也要照例不误的前往报丧。
中国丧葬礼仪
1
目录
一 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和发展 二 初丧礼仪 三 治丧礼仪 四 出丧礼仪 五 墓葬礼仪 六 葬后礼仪 七 丧葬与旅游的结合
2
一 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和发展
• 丧葬礼仪: 是指安葬、哀悼死者的一系列的礼仪活动。
• 人们采取丧葬的礼仪的最终目的: 使死者满意,活着安宁。
中国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
16
二 初丧礼仪
——处置尸体与安顿亡魂的方法和途径
初丧礼仪,就是把尸体安放在一个特定的场 所,为死者整容、洗面浴身、换寿衣、报丧及送 魂招魂等。
17
1 “属纩以俟(si)绝气”
• 属纩是古人检测死者是否断气的做法。 属:放置。纩:新絮或新丝绵。属纩:指 用新絮或新丝绵置于弥留者口鼻上,验其 是否断气。若不动,说明病人已断气,家 人即可举丧。

中国的民族丧葬习俗文化课件

中国的民族丧葬习俗文化课件
下葬.
做七: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 、“七七”等。旧时汉 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 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3页
报丧礼仪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它用发信号的 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邻里。
逢山开山逢水涉水 不走弯路的苗族葬礼
苗族死人实行上葬。成年人死亡,用衫树棺木碱尸,未成年小孩 夭折,用木匣掩埋。正常去世老人,落气时要烧“落气钱”,同 时要放三炮火,俗叫“启程炮”。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烧水洗澡, 穿寿衣上柳床,然度入棺。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全家举哀,戴 孝帕,大门贴上“当大事”字样,晚上请道士“打绕棺”、念经,
停柩三至七日,上山安葬。۩
守 灵
下葬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23页
报丧
择日
奇风异俗
湖北仙桃——死人嘴里放茶叶 湖北黄冈——丧偶哭姐妹 湖北满梅——死者捆在椅子上 江浙——喝长寿汤、吃长寿豆 安徽利辛——孝子打阴阳先生 湘西——赶尸回乡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23页
葬后祭祀
按远近亲疏时间不同分为"五服" 一是"斩衰"(崔音),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丧服,断处外露,不缉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3页
停尸礼仪
寿终正寝。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 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病人在
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
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把尸体移到灵床上的同时还要采取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魂也 引到灵床上去。山东临沂一带的习俗,是用一块白布从梁上搭 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 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上一圈,然后把公鸡杀死,这叫做"引魂 "。

中国古代丧葬制度PPT课件

中国古代丧葬制度PPT课件
11
❖ 公墓和邦墓是中国古代墓地制度的典型形式,邦 墓是国人的墓地,由墓大夫掌管;公墓是贵族的 墓地由冢人掌管。由于公墓是贵族的墓其墓葬的 排列顺序也有严格的规定的。《周礼春官》记载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 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 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由于时代久远,有关 记载比较笼统,公墓昭穆之序的具体情况也模糊 不清。有幸的是三门峡国虢国墓地为认识公墓昭 穆之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6
3.石望柱制度
❖ 石望柱是由用作坟墓的标志的墓柱演变而来的, 最初有两重作用,一是便于墓主后人寻找,二是 便于墓主灵魂出游归来认明止息之所。华表也是 一种起标志作用的柱状建筑, 上端镶有横板,原多木制后改石制。 唐宋以后,矗立在墓前的石望柱、 石华表往往刻有装饰花纹 与石人、石兽等组合在一起, 具有表示等级、炫耀身份的意义。
9
❖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 生产力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都有了新的升 腾,灵魂不灭观念日益强化,祖先崇拜明确确立 ,丧葬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先民们按自己的 信仰风俗,对死者遗体进行装扮;根据"坐皆蹲踞 "的生活习惯,折弯他的手足、使膝盖碰着下颚、 双手托着面颊,弄成坐的姿态。然后用土把死者 埋葬在居住区附近的氏族公共葬地。为了便于灵 魂的进出,甚至在葬小孩子尸体的陶灌上面要开 个小孔,作为灵魂的通道。
12
1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墓葬多种相关制度
1.神道碑制度
❖ 在神道上立碑,就叫神道碑。帝王贵族和一些高 级官僚墓前辟有竖向的通道,称为神道。
❖ 后世记述墓主家世和生平事迹并加颂扬的文字多 刻在神道碑上,立在墓前的碑碣一般只刻官爵、 姓氏、名讳。《清通礼》规定:品官墓碑书"某官某 公之墓,妇人则书某封某氏。"八九品以下及庶士 碑文曰 "某官某之墓,无官则书庶士某之墓,妇称 某封氏,无封则称某氏。"

人生礼俗之丧葬礼俗课件

人生礼俗之丧葬礼俗课件

大殓
• 5、大殓。即将死者装入棺材内。 • 此仪式颇为讲究,例如在入棺的 时间、棺内的铺垫、随葬品的种 类、尸体如何放置及亲属的吊丧 等方面,都有规定。 • 大殓是整个丧葬活动中的高潮。
出殡
• 6、出殡。就是将送死者下葬到墓地 中,是葬礼的最后程序。 • 按其程序大致有:封棺、辞灵、摔老 盆、起灵、上路、路祭等,在这些程 序中,还有更为详细的规定。
• 民间也有向神灵报丧的习俗,即“报 庙”。
– 一般由报丧人到村中的土地庙中举行简 短的仪式,燃香点烛、鸣放鞭炮、焚烧 纸钱等,以此向土地爷通知死者的死讯。
• 报丧人一般只能在门口报告死讯,以 免把不吉利带给人家。报丧有三种含 义:
– 一是邀生者前来与死者见最后一面; – 二是请亲友乡邻前来帮办丧事; – 三是让他们证明死者确系正常死亡。
• 当时的丧服大致包括冠、衣、裳、带、履以 及了缞、绖。
–缞(cuī )是上衣胸前缀的长方形麻布。 –绖(dié ),古代丧服上的麻带子。将粗麻裁开 再相互纠结。而盘于冠上的叫做首绖,系于腰间 的叫做腰绖。
• 丧服颜色都为白色。 • 在制作丧服的材料上,古代多用麻 布,不加装饰,而近代则用白布, 都是素服。 • 白布成为丧服的主要色调。
• 接下来还要进行“招魂”的仪式, 古时称之“复”。
– 招魂的具体仪式很多,通常是死者的 亲属拿上死者的衣服,登上屋顶,一 边挥动衣服,一边呼叫死者的名字, 希望死者的灵魂能回来,使其复活, 有挽留死者的意味。
设床
• 2、设床。人死之后,要把尸体放在 规定的位置。 • 《新唐书》曾记载“乃设床于室户 内之西,去脚、簟(diàn) 、枕, 施幄,去裙。迁尸于床,南首,覆 用敛衾(qīn ),去死衣”。
• 将死者下葬之后,各种祭祀仪式就开 始了。 • 在传统丧葬礼仪中,有“做七”的习 俗。即自死者临终之日算起,每七天 进行一次祭祀,直至“七七”结束。

丧葬民俗文化ppt课件

丧葬民俗文化ppt课件

(九)出柩
出柩时,棺材一般为四人抬扛;富裕大家一则棺材质量 好、分量重,二则为了显示气派,大多由八人或十六人抬扛。 出柩时,由旗锣开导,僧道接引,一路诵念佛号,至亲好友, 执绋送殡。孝子披麻衣、系麻绳,手持哭丧棒,在孝帏中随 行;送丧女眷紧随其后。一路上撒“白钱”开路。大户人家 要搭彩棚在路口,称“路祭”。送殡途中遇桥梁、庙宇及亲 友路祭等情况,均由手牵孝帏的“二爷”们高喊孝子出帏, 或叩头,或致谢。因出柩是丧礼中最重要的环节,一般官绅 大户都要借机炫耀、摆阔气,送葬队伍有时达数里之长。 有些地区还有“先回先发”的习俗,即棺材送到墓地后,绕 棺材一周(也有分男女两队,左右各绕三周)后,子孙就赶 紧往家跑,边跑边脱孝服,以第一个达到家中为最好。
(十)落葬
旧俗筑墓前,必先请风水先生选定墓基,俗称“选阴 宅”。一般情况是老人未谢世之前已筑好坟墓,届时入殓后 立即落葬。也有生前来不及筑墓,或一时觅不到合适的“风 水宝地”,因此有停柩多年不落葬的情况。有的将棺材寄存 在寺院中;有的停在野外,用稻草包裹,称“柴包棺材”。 旧时在农村中较多见;有的在棺材外砌壁盖瓦,称“亭子” 或“白云葬”。上述方法都称为“厝”(cuo4)。等到选好墓 地,造好坟墓,厝棺落葬的时间一般选在清明节或冬至日举 行。俗以为落葬之时应是死者亡故后第三年或第五年等单数 年,逢双年份一般不落葬。 坟墓的构筑,各地差异甚大,一般与当地的房屋建筑相 仿。 如夫妻俱亡,则行合墓。如夫妻中一人未亡,则在墓穴 内砌上空廊,以备后用,俗称“有红有白”。
(二)礼仪烦琐
中国古代为了强化忠孝观念,在丧俗中形成了一整套烦琐的
礼仪,如丧服一项,就有五个级别和类型,不同辈份不同亲 疏的人穿哪一种丧服,都有严格规定。又如《礼记》记载, 服丧三日之内不能进食,三月不能梳扮,三年不能欢娱, “非丧事不言”。 “五服”规制: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si1)麻。“斩 衰”用极粗的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均不缝边,使断处外 露,服期三年。“齐衰”用生麻布做成,四缘及袖口均缝边, 服期根据亲疏不同,有三年、一年或数月不等。“大功”用 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缝边,布质较齐衰细,较小功粗, 服期九个月。“小功”用较细的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辑 边,服期五个月。“缌麻”用最细熟麻布制成,四缘及袖口 均缝边,服期三个月。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 ppt课件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 ppt课件

二 初丧礼仪
——处置尸体与安顿亡魂的方法和途径
初丧礼仪,就是把尸体安放在一个特定的场 所,为死者整容、洗面浴身、换寿衣、报丧及送 魂招魂等。
1 “属纩以俟(si)绝气”
• 属纩是古人检测死者是否断气的做法。 属:放置。纩:新絮或新丝绵。属纩:指 用新絮或新丝绵置于弥留者口鼻上,验其 是否断气。若不动,说明病人已断气,家 人即可举丧。
4 报丧--丧事的公开化
报丧,在相当多的民族中可以说是人死后的 第一种仪式。它是以发信号的方式将有人辞世的 消息告知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 家,也要照例不误的前往报丧。
在历史传承中,报丧礼仪五花八门,各具特色。
在江浙一带,报丧习俗是用伞来暗示的。
在东北一带,是用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的。
秦汉时期的丧葬礼仪更加隆重,以西
汉中期为界,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西汉中期以前的礼器
西汉中期以后的俑
西汉中期以后,用陶制明器取代实用的贵重器物随葬,是中国古代丧葬 礼俗的一次重大改革,说明上层社会对随葬品的观念有了显著的改变,认为将庄 园中所有财产都制成象征性的陶制明器埋入墓中,比那些数量有限的贵重器物更 有意义,也更能全面展示他们所拥有的财富。
旧时北京,人死了以后,亲属就要用讣闻把消息 告诉给亲友。
不孝某某等罪孽深重,不自殒 灭,祸延显考,某大夫,其府君, 痛于某年月日时终正寝,距生于某 年月日时,享寿若干岁,不孝某某 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谨 择于某年月日安葬,叩在乡、学、 世、寅、戚、谊、衰此讣闻。某日 接三,某日唪经。
树葬
不同的葬法葬式
水葬
火葬
以汉族为主的土葬
中国丧葬礼仪的发展
山东藤县木椁
玉晗
从旧时代晚期墓葬习俗的发生,到西周时期, 中国的丧葬习俗经过一万多年的演进和发展,丧 葬礼仪已初具雏形,属纩、三月大殓、饭含、棺 椁制度、明器制度、襚制等都已经出现。

葬礼礼仪ppt

葬礼礼仪ppt

预算与筹备物资
预算
根据葬礼规模、场地租赁、工作人员费用、物资采购等因素 制定预算。
物资筹备
根据葬礼仪式需求,准备相关用品和物资,如鲜花、遗像、 悼词本、火柴、骨灰盒等。同时,要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以满足葬礼的需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传统与现代葬礼礼仪的冲突
传统观念的束缚
传统葬礼礼仪受到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有时难以被现代社会所 接受和认同。
现代观念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现代人对死亡的认识和对待方式发生了变化 ,对葬礼礼仪的需求和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西方葬礼礼仪的传入与影响
西方葬礼礼仪的传入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葬礼礼仪逐渐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葬礼礼仪产生 了影响。
葬礼礼仪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葬礼的概述 • 中国传统葬礼礼仪 • 现代葬礼礼仪 • 不同宗教的葬礼礼仪 • 葬礼礼仪的变革与发展 • 葬礼的策划与实施
01
葬礼的概述
葬礼的定义
葬礼定义
葬礼是一种以悼念逝者、告别逝者为主题的仪式,通常包括 遗体告别、追悼会、出殡、墓地安葬等形式。
葬礼目的
葬礼不仅是对逝者表示敬意和缅怀,更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 和告别,有助于缓解悲痛、表达哀思和促进心理康复。
伊斯兰教葬礼
伊斯兰教葬礼通常采用土葬等方式,强调死者身体与灵魂的 分离。
伊斯兰教葬礼通常会举行祈祷、诵经等仪式,以表达对死者 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道教葬礼
道教葬礼通常采用土葬、水葬等方式,强调死者身体与灵 魂的分离。
道教葬礼通常会举行诵经、做法事等仪式,以超度死者灵 魂,使其得以解脱。
05
葬礼礼仪的变革与发展

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课件

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课件
者的灵魂与肉体完全脱离,灵魂进入鬼魂世界。
-
28
❖ 水葬
❖ 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遗 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 下图为印度的水葬。
-
29
火葬
火葬就是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 埋于土、撒于水中或空中的做法。

火葬
-
骨灰
30
❖ 火化后的骨灰处理,分为两大类
❖ 将骨灰播种深埋、汇向河海、融入大地、未 久便不知骨灰踪迹者为放弃类。
反映了当时人的灵魂信仰,即采
用各种截割尸体的方法不以完尸
入葬,从而使"鬼魂"因失去载体
而无法回归人世。
-
43
二次葬
这种葬式是将死者的尸体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处理,分别进行安葬。这种 葬俗在中国源远流长。它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近代中国仍能见到。二次 葬的做法虽有不同,但采用二次葬的目的都市基于“灵魂不死”的信念。认为 肌肤血肉史人间之物,而灵魂永存。要让肉体完全腐烂,骨骼另行埋葬,死

——《吕氏春秋•节葬》
-
3
❖ (一)丧礼 ❖ 古代设吉、凶、军、宾、嘉五种礼制。丧
礼称凶礼。
❖ 《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 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4
1、初终:弥留之际
确确认认去去世世
号哭呼叫
-
5
升天之道
魂兮归来
长明灯
-
6
2、设床
灵床置于堂屋,- 讲究头朝南,灵床可以为门板。
第五节 丧葬礼仪
-
1
❖ 丧葬礼包括丧礼和葬礼两部分。
❖ 丧礼是指死者临终直至落葬之前的一系列仪 式行为。
❖ 葬礼是指各种不同的葬法以及落葬时的仪式 行为。

丧葬民俗PPT课件

丧葬民俗PPT课件

尊卑长幼有别有序,分执丧杖,俗称“哭丧棒”,
江南各地有的父死用竹木,母死用桐木;吊丧时要 举丧,朝夕及宾至时都要哭灵。来吊丧的亲友,
大多要携带礼品和礼金。有的也送祭席。
• 8、大殓

尸体入棺,这是丧葬活动中的重要一项,习
俗讲究也特别多。从棺材的铺垫、棺内随葬品到
尸体在棺内如何放法,棺材如何加盖等,每一项
日。无论谁家死了人,亲戚朋友,全寨各户都送一碗米并
出人帮助办丧事。死人下葬那一天,要请 “本采”(巫
师)做鬼,剽牛杀鸡杀猎。主人把猪肉、牛肉分送给亲威
及寨内的各家各户。也有一些佤族寨子已经没有猎人头习
俗,因此,不在寨子内埋人,而是有专门的坟山埋葬死人。
• 冰葬 这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葬俗。老人患病后不愿成为家庭的
都围绕着死者升天或进入阴界后能过上好日子的
祷祝而进行,有的地区在棺材加盖前,要请和尚
为死者诵经拜忏,有的则请道士行斋醮祈禳仪式。
父母死,要等在外的儿女返家后才可盖棺,妇女
要等娘家父母或兄弟姊妹到来后盖棺,以此表示至
亲向死者遗体的告别仪式。
• 9、唱丧歌

民间叫做“唱夜歌”,一般是夜晚歌师在锣
鼓伴和声中坐在丧堂演唱。丧歌,在民间文学的
则有可资利用的积极成分。
• 10、筮宅兆

也称《卜宅兆》,民间多称“相阴宅风水”,
这是死者落葬之前各仪式的最后一步。我国历代
许多君王极端重视墓地的选择和建造。往往登基
不久,就开始营建,如秦始皇就是如此,他们的
迷信观念,使其相信这将决定他们阴间生活的好
坏及子孙万代的盛衰。君王如此,官吏直至普通
百姓也有同样的观念,这是我国阴宅风水之说大
• 二是丧葬礼制的系统化、完整化是由周代儒家完成的,从 而丧葬礼仪又具有儒学的人性内涵。这样,一方面有对死 者一生事业、贡献、社会影响的总评和追念,一方面又有 对死者进入信仰中的另一世界而表达各种祝福。而且整个 丧葬礼俗中的追悼、纪念、评价和遗体的正常安置等社会 生活成分和迷信成分交织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10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5 塔葬
葬式之一。佛教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它起源 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或佛之爪发的习俗。“塔”译自梵 文St□pa或巴利文th□po。塔葬法有三: ①将火化的骨灰埋葬在砖塔之内。采用此法的最为普遍。 ②将骨灰盒或部分遗骸如头盖骨、肱骨、股骨等,放在被称为 “灵塔”的“塔瓶”之内。 ③在“塔瓶”内安放经过药物处理的整尸和死者生前用品。 在西藏,活佛或高僧死后,先用水银和“色拉”香料水冲洗肠 胃,继而分别用樟脑水和藏红花水灌洗两遍,再用檀香木水和 樟脑及藏红花通擦尸体表皮,最后用丝绸包扎,穿上袈裟,置 于“塔瓶”之内。据认为用此法处理,尸体经久不腐,且皮肤 柔软如生。
3
4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2 崖葬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 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江西龙虎山悬棺崖葬,其为古越文化的遗迹, 亦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崖葬。近期,关注龙虎山微博,有机会亲临龙虎 山,探寻绝密悬棺之谜。崖葬习俗早在中国古代濮、 越、 巴、僚、 汉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中国 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区,贵州,广 西山区、西江流域,湖南、贵州和四川接壤处的酉、辰、巫、武、沅 等五溪流域,四川东南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云南的乌蒙山区 北麓至金沙江边,台湾各岛屿。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将葬具 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②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 葬;③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④在悬崖上凿孔 钉木桩搁置葬具的称悬棺葬。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
5
6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3 水葬
葬式之一。中国部分藏族、门巴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前实行这种葬法。西藏地区的藏族多数实行天葬,唯凶亡者和 一些传染病亡者被贬用水葬;另一些地区的藏族因地处草原, 缺乏燃料,除农奴主行火葬、天葬外,一般也行水葬。水葬有 固定的场地,多设在江河急流处。人死后,请□嘛念经,由司 水葬者或近亲,将尸体屈肢捆扎,背至水葬场,在其前胸缚一 巨石沉水。死者生前的穿戴用物归司水葬者所得,其余的财产 半数交地方封建政权,半数交寺庙。由于治丧待客花费大,许 多人因而负债,有些家庭甚至破产。
15
16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8 船葬
中国南方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俗。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 船棺葬分露天葬和土葬两种。船棺露天葬流行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 主要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区。福建崇安武夷山的船棺是独木舟形, 史称“架壑船棺”、“仙船”、“舟船”等,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 间。近年考古发现,这种船棺分底盖两部分,均由整段木头刳成,上 下套合。底部为船棺的主体,中为长方形盛尸处;盖作半圆形,内部 刳空如船逢状。据文献记载,中国中南地区也有类似船棺葬:湖北称 “敝艇”,湖南称“船”,广西称“沉香船”、“仙人舟”。船棺土葬 系四川古代巴族的葬俗,流行于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末。考 古发现,四川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县宝轮院有船棺墓葬群,船棺体形硕大 笨重,用整段楠木刳凿或用6块整板拼合而成,中部为盛尸处,上有木 板为盖。
7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4 火葬
葬式之一。以火焚尸,将骨灰储于盒(坛、缸、瓮等)内。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氐羌人就行火葬。《太平御览》卷 七引《庄子》佚文载:“羌人死,燔而扬其灰。”这与其所从事的 游牧经济生活有关。至今,四川茂汶以北地区的羌族仍行火葬。 在族源上与古羌人有关的藏、□、纳西、拉祜、哈尼、普米、 怒等族在历史上也行火葬,现在仍有部分地区保持此种习俗。 在西藏,活佛、上层□嘛和部落头人死后行火葬。因民族和地 区不同,火葬的仪式和方法也不尽一致。四川、云南大小凉山 □族火葬时,凶死者骨灰予以扬弃,正常死亡者的骨灰用土稍 加掩盖。拉祜族火葬时,将死者及其生前使用的生产、生活用 具一起火化。普米族则先将尸体放进四方形棺中抬到火葬场, 用斧劈开,把尸体置于放有蜂蜜和酥油的“柴房”中火化,后 收骨灰送往高山的骨灰洞中。
中国 丧葬礼仪
1
▪ 八大丧葬方式 ▪ 各族人民的丧葬礼仪 ▪ 一般丧葬流程和事项
2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1 天葬 中国藏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俗,至今仍保留。亦称“鸟 葬”。葬前,将死者放在屋内角落处停一至数日,请□嘛念经一 次。葬时,尸体忌从房门抬出,只能从窗口运出; 如住楼上, 可用绳索吊下。 天葬是习惯形成的。专司天葬者将尸体用畜驮 或背扛方式,运至天葬场。碎尸时,焚柏枝,烟缕升起,群鹰 趋烟而至争相啄食。尸骨以食尽为吉祥,若有残余,送葬亲友 则将其焚化。死者用过的器物和穿戴, 归司天葬人所得。 □ 嘛教认为,天葬符合释迦牟尼传记中所说的“舍身救虎”精神, 死者的灵魂也可以随鹰升天,得到来世的幸福。除藏族外,中 国的部分裕固族和少数门巴族也行此种葬俗。
11
12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6 土葬
葬式之一。是世界上各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式。又称 “埋葬”。研究者认为,这种葬式是人类有了原始宗教观念的 一种表现。土葬墓一般葬一个遗体,但也有数人或氏族(家族) 成员合葬的。原始公社时期,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家族(宗族),通常也有固定的墓葬场。土葬一般 均有不同质地的棺和殉葬品,统治阶级墓葬的殉葬品甚丰,甚 至还有以人殉葬的。最早的土葬多在人类居住的洞穴内外地表 搁置死者,然后垒以土石,或掘一浅坑埋葬。随着社会的发展, 土葬衍变为多种形式。
13
14
八大丧葬方式
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7 树葬
葬式之一。亦称“风葬”。具体葬法颇多:有的在树杈上以树枝 架成鸟巢状或在几个树杈上搭放横木,将死者陈放其上;有的在树上 建造窝棚状小屋,将死者置其内;有的将死者悬挂或捆于树上。中国 东北、西南等地区曾有这种葬俗。《魏书?失韦传》、《北史?契丹 传》、《龙沙纪略》等史籍对此均有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见到各种不同方式的树葬。赫哲族猎人行猎 而死,即就地取树干制成圆木棺,在四棵位置成方形的大树树杈上架以 横木,上铺树枝,将死者木棺置其上。西藏珞巴族用树枝、竹子、芭蕉 叶等在树上建成简易树屋,作为死者葬身之所。鄂伦春族过去将死者 棺材置于离地面约 2米高的树桩上。对树葬习俗的产生,有的认为同 游猎经济有关;有的认为是远古人类“巢居”生活在葬俗上的反映, 他们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们在生之时既然栖息于树上,死后 到另一世界也同样要过树居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