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上篇)》第五章 采访方式方法(上)同步综合训练
新闻采访写作培训手册
新闻采访写作培训手册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基础 (2)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特征 (2)1.2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 (3)1.3 新闻采访的类型与方法 (3)1.3.1 新闻采访的类型 (3)1.3.2 新闻采访的方法 (3)第二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 (4)2.1 确定采访主题与目的 (4)2.2 收集背景资料与信息 (4)2.3 制定采访计划与时间表 (4)第三章:新闻采访技巧 (5)3.1 提问技巧 (5)3.1.1 明确采访目的 (5)3.1.2 开放式提问 (5)3.1.3 递进式提问 (5)3.1.4 情感共鸣 (5)3.2 倾听与观察技巧 (5)3.2.1 全神贯注倾听 (6)3.2.2 及时回应 (6)3.2.3 观察非语言信息 (6)3.2.4 抓住关键信息 (6)3.3 应对突发状况的技巧 (6)3.3.1 保持冷静 (6)3.3.2 灵活调整提问策略 (6)3.3.3 寻求协助 (6)3.3.4 做好预案 (6)第四章:新闻采访中的沟通与交流 (6)4.1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4.2 善于挖掘信息 (7)4.3 维护采访对象的权益 (7)第五章:新闻采访记录与整理 (8)5.1 记录技巧 (8)5.2 资料整理与归档 (8)5.3 提炼新闻价值 (9)第六章: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结构 (9)6.1 新闻导语与标题 (9)6.2 新闻正文与段落 (10)6.3 新闻结尾与呼应 (10)第七章:新闻采访写作风格与语言 (10)7.1 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 (11)7.1.1 准确性 (11)7.1.2 简洁性 (11)7.1.3 生动性 (11)7.1.4 客观性 (11)7.1.5 通俗性 (11)7.2 新闻写作的风格把握 (11)7.2.1 叙述风格 (11)7.2.2 议论风格 (11)7.2.3 描写风格 (11)7.2.4 说明风格 (11)7.3 新闻写作的禁忌与误区 (12)7.3.1 禁忌 (12)7.3.2 误区 (12)第八章:新闻采访写作的注意事项 (12)8.1 遵循新闻道德与法规 (12)8.2 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12)8.3 注意新闻的时效性与敏感性 (13)第九章:新闻采访写作的实践与应用 (13)9.1 不同类型新闻采访写作实例分析 (13)9.1.1 时政新闻采访写作实例 (13)9.1.2 经济新闻采访写作实例 (14)9.1.3 社会新闻采访写作实例 (14)9.2 新闻采访写作的实战演练 (14)9.2.1 模拟采访 (14)9.2.2 实地采访 (14)9.2.3 写作训练 (14)9.3 新闻采访写作的团队协作 (14)第十章:新闻采访写作的提升与拓展 (15)10.1 深度报道与专题报道 (15)10.2 跨媒体采访与写作 (15)10.3 新闻采访写作的职业发展前景 (16)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基础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特征新闻采访,作为一种专业性的信息采集活动,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取新闻信息,对事件、人物、现象等进行实地调查、访问、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第一章新闻采访写作概述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
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
这一程序不能颠倒。
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
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1.4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
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
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 (4)王志:你上任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数字是当时是 )王志:你上任的时候, 300不到 不到400。 不到 。 • 王岐山:对! 王岐山: • (5)王志:昨天的数字是 )王志:昨天的数字是2705。 。 • 王岐山:对! 王岐山: • (6)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说明什么 )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 问题? 问题? • 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传染源是在我的措施中逐渐的 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 被切断,隔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 被切断,隔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社区的卫生状况包 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 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所以在这 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 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要对今后 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 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 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 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我们面临 • 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 (7)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 )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 • 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 一、提问的类型 • (一)开放式提问 一 开放式提问 • 是指所问问题比较笼统,被采访者的回答 是指所问问题比较笼统, 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 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 • 较适合人物专访、特写,能提供有人 适合人物专访、特写, 情味的材料;也适于采访那些健谈 健谈、 情味的材料;也适于采访那些健谈、长于 思考的采访对象。 思考的采访对象。
• •
央视《面对面》 央视《面对面》栏目之 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一段落: 《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一段落:
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手册
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手册第一章:新闻采访基础 (2)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重要性 (2)1.2 新闻采访的类型与特点 (2)1.2.1 访谈式采访 (2)1.2.2 调查性采访 (3)1.2.3 现场报道 (3)1.2.4 网络采访 (3)1.3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 (3)1.3.1 客观公正 (3)1.3.2 尊重隐私 (3)1.3.3 实事求是 (3)1.3.4 时效性 (3)1.3.5 合作共赢 (3)第二章:采访前的准备 (4)2.1 了解采访对象 (4)2.2 确定采访主题与目的 (4)2.3 收集背景资料 (4)第三章:提问技巧 (5)3.1 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 (5)3.2 提问的顺序与节奏 (5)3.3 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5)第四章:倾听与回应 (6)4.1 倾听的技巧 (6)4.2 做好笔记 (6)4.3 及时回应与引导 (7)第五章:新闻写作基础 (7)5.1 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 (7)5.2 新闻写作的语言特点 (8)5.3 新闻写作的技巧 (8)第六章:消息写作 (9)6.1 消息的构成要素 (9)6.1.1 标题 (9)6.1.2 导语 (9)6.1.3 正文 (9)6.1.4 结语 (9)6.2 消息的写作方法 (9)6.2.1 注重事实 (9)6.2.2 简洁明了 (9)6.2.3 层次分明 (9)6.2.4 突出重点 (9)6.3 消息的修改与润色 (10)6.3.1 审查事实 (10)6.3.2 调整结构 (10)6.3.3 优化语言 (10)6.3.4 注意格式 (10)第七章:特写写作 (10)7.1 特写的类型与特点 (10)7.2 特写的写作技巧 (11)7.3 特写的修改与润色 (11)第八章:采访中的注意事项 (11)8.1 尊重采访对象 (11)8.2 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12)8.3 遵守新闻职业道德 (12)第九章:新闻采访的心理素质 (13)9.1 克服紧张情绪 (13)9.2 增强自信 (13)9.3 提高应变能力 (13)第十章:新闻采访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14)10.1 新闻采访实例分析 (14)10.2 新闻采访的实践技巧 (14)10.3 新闻采访的创新发展 (14)第一章:新闻采访基础1.1 新闻采访的定义与重要性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新闻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整理、核实、传递新闻信息的过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一、使用E‐mail 进行采访
(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的优越性
一是速度快捷。 二是减少了对他人的干扰。
三是电子邮件的费用更加低廉。
四是电子邮件还可以传送大容量的文件、彩色图像、声频和 视频资料,有利于记者提交说明性的材料,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采 访意图。 五是电子邮件和手机通话一样,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一台 电脑并且能够上网,采访对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接收信息。
(10)经过鉴定和勘验,确认提供的证言和证据不符合事实。
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
在隐性采访中,对隐私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因为调查事件 内幕而粗暴侵入到他人不受干预的私生活领域。 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指向特定个人,为其本人不愿公开的私生活; (2)实施了披露行为;
(3)主观故意;
(4)证言本身自相矛盾,前后不能连贯,漏洞百出,或在两三次接受 采访的过程中证言不尽一致,难以自圆其说。
(5)与科学公理和普遍常识明显相悖。
(6)采访对象有幻想型性格,容易自我暗示;或有偏执型性格而极端 自负;抑或性格软弱,容易受他人影响而陈述失实证言。 (7)证据的内容与其他大多数证据的证明结果相悖,则多属伪证。 (8)若一对相关证据的证明意义完全相反,则其中必有一伪,应通过 对比找出其中的伪证。 (9)几个采访对象的证词完全相同,甚至连遣词造句都分毫不差,要 考虑串供的可能性。
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在外围采访中,搜索引擎作用巨大,它可以帮助记者非常方 便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及本来不在他的采访名单里的 采访对象。 就产品生产者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儿童罹患肾衰竭等 病症的事件,记者打算在突发事件报道之后进一步就三聚氰胺残 留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一次深入追踪采访。通过搜索引擎给出的网 页,可找到如下新闻资源:
新闻采访写作第5章
案例:《新闻调查》栏目记者对山西 某起矿难的采访
记者:比如说出事的这个矿,王全全探矿, 这个矿跟你是什么关系? 矿主殷三:他们自己的矿。 记者:跟你有关系吗? 殷三:没有。 记者:他们不需要向你交什么承包费吗? 殷三:就是承包费,就是有这110万元的 承包费。
提问类型
封闭式提问
指提出比较具体、具有针对性、范围较小的问题, 对回答的内容限制比较严格,给对方充分发挥的余 地较小。 封闭式提问的答案通常是唯一的,是有限制的,是 在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只能在框架里选 择回答的内容。 一般而言,封闭式提问是让记者的提问化小;即使 是大问题,提问时也要尽量拆开,拆成很多小问题; 用一个个小问题,同样能让采访对象回答大问题。
陈述引题 直接提问 追问
陈述引题
陈述引题是记者在提问前铺陈通过资料收集等 准备工作已经掌握的材料。这些材料是记者提 问的由头,这些材料可能是人物或事件的背景, 可能是采访对象曾经对某些人或事发表的看法 等。 陈述提问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让采访对象更清楚记者提问的理由和采访意图; 使采访对象有一个思考的线索; 限定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范围和角度; 提示采访对象回忆记忆模糊的事情; 让采访对象证实记者掌握的材料的可信度。
案例:摘自2008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 中外记者问,部分记者的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上届政府曾经有两次令 全球华人为之牵挂的突发危机的发生。5 年前,新任总理的您经历了“非典”,人 们还不知道您当时的心路历程。5年之后, 突如其来的南方冻雪灾害,人们又看到您 走在抗击雪灾的前线,这场雪让您感受到 了什么?未来5年您将还会面临什么样的 挑战?
案例:1969年法拉奇对卡扎非的经典采访
背景:1969年9月,在利比亚发生了由卡扎非一 手操纵的“革命”,其实质是一次政变。法拉 奇在对卡扎非的采访中就采用了一连串直逼要 害、一针见血的提问。 法拉奇:你是怎样理解革命的?利比亚的事情 如果是革命,怎样理解到处可以看见你的照片? 你禁止很多事情,为什么禁止不了个人崇拜? 人民爱戴你,你为什么住在军营?…… 这些问题连串起来简直就是一篇讨伐卡扎非的 檄文,而卡扎非或支吾或躲闪或辩解的回答, 则无一不是对这篇檄文的生动注脚。
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_B(100分)
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_B(100分)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线作业_B 最终成绩:100.0一单项选择题1. 一般来讲90%以上的消息作品结构方式都是"______"。
(5.0 分)编年体式倒金字塔式螺丝型式知识点:用户解答:倒金字塔式2.“大跃进”时期,把几十亩稻子移栽到一亩地里假冒密植高产。
你认为它属于()现象。
(5.0 分)正象废象歪象知识点:用户解答:歪象3.“共同点”一般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志同道合、地缘关系、()、共同的机缘。
(5.0 分)外界的环境相互沟通共同的经历13. 新闻思维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挖掘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选择性、逻辑性、联想性、连续性、多向性和限制性。
(5.0 分)显著性重要性时效性求新性知识点:用户解答:求新性二多项选择题1. 报纸媒介的主要传播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分)易保存传播范围有限文化水平不受限制适合发表争议性的、长篇的、难懂的报道是信息量大,读者广泛而稳定知识点:用户解答:易保存 | 文化水平不受限制 | 适合发表争议性的、长篇的、难懂的报道 | 是信息量大,读者广泛而稳定2.新闻价值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新的事实和()。
(5.0 分)新的信息普遍兴趣社会需要知识点:用户解答:新的信息 | 普遍兴趣3. 新闻专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分)倾向性真实性时新性形象性逻辑性知识点:用户解答:倾向性 | 真实性 | 时新性 | 形象性4.要素性(GOSS)公式中所指的要素SS分别是()、含义。
(5.0 分)开始目标或目的、追问解决方法难关或障碍知识点:用户解答:开始 | 解决方法5. 人民网9月25日讯由于伊拉克境内石油输送管道经常遭到穆斯林武装分子的袭击和破坏,白宫有意组建一支特种部队来保护当地蕴藏的“宝贵黑金”,并成立快速反应分队来专门负责抢修遇袭的石油管道。
新闻采写-课件-09级-(上编-5章)-1-26
四、跨行业采访
这种采访有两种情况: (1) 采访任务涉及到另一行业,需要跨行业 采访。 (2) 在采访中发现非本行业的重要新闻,只 要时间允许就应该做到。
五、蹲点采访
这是一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采访时 间较长的采访方式。 它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新闻机构根据报道需要,派出记者 到一个点里去,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写出有分量的新闻。 二是新闻机构派记者参加党政机关统一 组织的蹲点工作组,边工作、边采访,点搞 完了,经验出来了,记者的报道任务也完成 了。
二、易地采访
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本职工作范围以 外的地区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采 访术语,其优点是: ①容易使记者产生新鲜感并触发新闻敏 感,同时便于集中力量采访和互相交流,取 长补短。 ②从熟悉的地区派往陌生的地区采访, 可以开阔记者视野,锻炼新闻敏感,提高采 写能力。
③易地采访,因为跑的地方多,掌握的情 况多,还可以发现以前不易发现的规律性问题。 ④易地采访回来,可以向本地党委和政府 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思考与作业题
1.特殊方式的采访有哪几种?简述巡回 采访、易地采访。 2.如何理解和运用上下结合、点面结合 的采访方法? 3.在采访中为什么要找特点、抓问题? 怎样找特点、抓问题? 4.何谓采访的“透视”法?这对于提高 新闻报道质量有何关系? 5.简述采访中对写作的思考包括哪些内 容?
(2011年初,南方冰雪、冻雨灾害新闻~环境艰苦图片。)
第四节
采访中的理性思考
一、对事实的思考
1、政策思考 2、受众心理思考 3、传播效果思考
→右图(记者采访中思 考)
2019年电大期末测试《新闻采访写作》试卷
2019年电大期末测试《新闻采访写作》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C)A.史沫特莱B.范长江C.斯诺D.邹韬奋2.材料加工中最优先、最重要的一环是(B)A.整理记录B.材料核实C.语言加工D.结构调整3.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最重要的是(D)A.新闻学专业知识B.社会科学基础知识C.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D.政治理论知识4.报告文学在写作上讲究(D)A.生动性B.真实性C.典型性D.文学性5.采访的“透视法”,也叫(D)A.抓特点B.抓问题C.抓特色D.抓本质6.记者发现与捕捉新闻,要有一把判断的“尺子”,这就是(C)A.新闻敏感B.宣传政策C.新闻价值D.新闻观念7.“据新华社今天报道,北京已建议台北就恢复台湾与大陆间的邮电业务问题进行商谈。
”这条导语突出的要素是(B)A.何时B.何事C.何故D.何地8.批评、表扬性的稿件一般适合用(C)A.巡回采访B.易地采访C.隐性采访D.交叉采访9.在采访的平时准备中,记者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读书看报,广采博取;无字“天书”,不可忽视;以及(A)A.结合工作,重点攻关B.点点滴滴,积少成多C.长期坚持,锲而不舍D.勤于动手,随时积累10.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以典型生动的细节、恳切优美的笔调为读者所喜爱,其作者是(C)A.邵飘萍B.范长江C.邹韬奋D.张季鸾11.人物通讯要写得深刻,就应当抓住有关矛盾线索逐层展开,使人物置身于(A)A.矛盾冲突之中B.人与人的矛盾之中C.人、自然与社会冲突之中D.社会矛盾之中12.“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此经验的总结者是(C)A.刘少奇B.周恩来C.范长江D.邵飘萍13.工作通讯的写作主要具有(C)A.形象性B.可读性C.指导性D.思想性14.传统的访问记录形式主要是(A)A.笔录B.录音机C.心记D.画草图15.我国纪实文体的传统是(B)A.文约事丰B.行文简练C.语言精确D.褒贬客观16.采写目击式新闻,记者一般采用(C)A.侧面观察B.事前观察C.同步观察D.非闯入式观察17.“北京特别通信”的作者是(B)A.黄远生B.邵飘萍C.邹韬奋D.范长江18.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新闻采访与写作》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新闻采访与写作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概念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重要性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流程1.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定义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意义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流程1.3 教学活动导入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概念讲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重要性演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流程1.4 练习与巩固学生自主阅读新闻文章,分析其采访与写作特点学生进行模拟采访活动,练习采访技巧第二章:新闻采访技巧2.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学会倾听与提问的方法理解采访中的沟通与交流技巧2.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倾听与提问的方法采访中的沟通与交流技巧2.3 教学活动讲解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进行角色扮演活动,练习倾听与提问讨论采访中的沟通与交流技巧2.4 练习与巩固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采访,练习采访技巧第三章:新闻写作技巧3.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学会新闻写作的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解新闻价值与新闻角度的选择3.2 教学内容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新闻写作的结构与语言运用新闻价值与新闻角度的选择3.3 教学活动讲解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与结构分析新闻语言的运用与规范讨论新闻价值与新闻角度的选择3.4 练习与巩固学生阅读新闻文章,分析其写作技巧与结构第四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与应用4.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际操作过程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技巧学会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应用与评价4.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际操作过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技巧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应用与评价4.3 教学活动讲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活动评价与讨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成果4.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际操作第五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综合训练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培养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综合能力提升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创新与拓展能力5.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综合训练内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创新与拓展方法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评价与反馈5.3 教学活动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综合训练讲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创新与拓展方法评价与讨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成果5.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综合训练第六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伦理与规范6.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伦理原则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范要求学会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处理伦理与规范问题6.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伦理原则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范要求处理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伦理与规范问题6.3 教学活动讲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伦理原则和规范要求分析新闻行业中的伦理争议案例讨论如何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遵守伦理与规范6.4 练习与巩固学生分析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第七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案例分析7.1 教学目标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典型案例分析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成功与失败原因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7.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典型案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成功与失败原因7.3 教学活动讲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原因讨论从中吸取的经验与教训7.4 练习与巩固学生阅读新闻案例,分析其成功与失败原因学生结合所学经验与教训,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第八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现代技术应用8.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现代技术应用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现代技术的使用方法学会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效率8.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现代技术应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现代技术的使用方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效率8.3 教学活动讲解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现代技术应用演示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现代技术的使用方法讨论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效率8.4 练习与巩固学生尝试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九章: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评估与反馈9.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评估标准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反馈方法学会根据评估与反馈改进新闻采访与写作9.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评估标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反馈方法根据评估与反馈改进新闻采访与写作9.3 教学活动讲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评估标准和反馈方法进行新闻作品的评估和反馈活动讨论如何根据评估与反馈改进新闻采访与写作9.4 练习与巩固学生对自己的新闻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学生接受他人反馈,修改并提升新闻作品10.1 教学目标反思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展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反思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0.3 教学活动讲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反思讨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实际操作,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展望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补充与说明:通过讲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定义、意义和基本流程,帮助学生建立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
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
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共五篇)
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共五篇)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第一章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第一节新闻的事实报道1.新闻报道客观事实时,对事实的安排有一定的规格,一般说来,它不是按照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去组织材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结果,放在最前面,使新闻的主题通过事实简明地表达出来,这是新闻写作中组织材料的特殊规律。
2.新闻手法以凝炼的语言把消息的要旨首先提示出来,告诉读者,这是在新闻传播实践中适应客观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写作形式。
3.吴冷西在《新闻写作的八条要求》中说:“事实的安排要的一定的规格,即将最重要最新鲜,最引人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这样才能突出中心,给人以鲜明印象。
开门见山。
4.新闻的这种开门见山写法,有助于鲜明地展示主题,容易旨起读者注意,把读者最想街道的东西先说出来,能抓住人。
第二节新闻导语5.什么是新闻导语是新闻的开头,但又有它的特殊涵义,一般说来,它是提炼新闻精髓并提示主题以吸引人阅读全文的新闻的头一句话或第一句话,导语是以凝炼的形式,简洁的文学,表达新闻中心甘情愿内容的新闻开头的一个单元部分。
6.新闻一般都有导语,写的导语很重要,关系全篇宣传效果。
7.导语的关键为导,它应起到前导,引导,诱导作用。
8.导语写作的一般准则有利于突出全篇中心,有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
9.记者写导语时双重任务:①如何把主要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②如何启发引导读者来阅读这篇新闻。
10.消息通常分为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新闻导语是一篇消息开端部分,是新闻结构上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层次,在新闻中起着一语一字意的作用。
11.导语的写不仅同整篇新闻内容不可分割,它与整篇新闻的结构安排也是相互牵连的。
12.如果说编辑最见功力的一个方面是创作标题,记者写新闻时最见功力的一个方面是写好导语。
13.写好导语基要要求:①要实在,忌空话;②要简炼,忌冗长;③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14.优秀的写作是与简明易读分不开的就新闻导语来说,尤为如此,简短精炼才能给人以鲜明而突出的印象。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第一篇:新闻采访写作教程一、采访前的准备:一、准备背景材料1、背景材料2、获取背景材料—获取背景材料有四个途径,需要大家把握: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
其次,建立自己的剪贴本。
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
第四,向周围的人了解。
二、采访提纲1、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
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保持我们清晰的思路,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搞,快捷的完成任务。
一般说,在采访提纲里,应该有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明确报道思想,也就是说采访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宣传要达到什么效果。
其次,规划好行走路线和采访地点、时间。
第三,采访步骤,比如说打算采访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三个,谁先谁后。
第四,采访要问的问题。
总之,好的采访提纲要成为采访的“蓝图”,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种写在纸上的采访提纲就可以写在心里了。
2、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提纲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粗可细。
只要提前对即将进行采访有个大致的规划就行了,一般说包含报道思想的确立、采访顺序的安排、采访时间和打算撰写体裁的确定,也可以单独对采访时打算要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等等。
三、准备采访物品—采访前笑记者必备的物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证明身份的采访证。
第二类:采访提纲。
第三类:采访包二、写作要点:1、准确2、具体3、形象4、简明5、口语化三、采访结束时,应多注意的问题:1、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束采访。
(2h)2、结束前回想是否得到想要的。
3、问下对方是否还有想说的。
(多开几分钟机)4、索取相关的资料。
5、道别时,多和其闲聊。
(可以保持联系)四、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包括:1、相似因素。
(交流的双方有某些一致性和共同点)2、需要因素。
(补偿吸引律,要注意对方的故意夸大……)3、对等因素。
(消除恐惧,相互尊重)4、强迫因素。
(强迫心里去……,从而从心理上……)5、仪表。
(第一印象:1自然诱发,2装饰,3行为)6、能力因素。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5)
《新闻周刊》(Newsweek)记者Melinda Liu 报道: 尽管中国投资200亿美元清理环境、开展基础 设施建设,中国的人权记录将会使它失去刚 刚获得的奥运会主办权。 ,
《论坛报》(Tribune)〕记者 Michael A. Lev报 道: 北京电 —— 随着这个城市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 会主办权的消息传开,典型的中国式的喧闹,或 者说,受到严格控制的狂喜突然降临到这个城市。 成千上万的兴高采烈的市民星期五深夜涌入天安 门广场,参加一个有组织的庆祝。那些不怕死的 司机大胆地鸣着喇叭在长安街上驶来驶去。然后, 戛然而止。 星期六凌晨 2:15 a.m.,当局突然出动至少2000 名警察,形成了一个戏剧性的方阵,用武力清走 了广场的人群。目前还没有关于受伤人数的被捕 人数的报道。 现场几个被吓呆了的目击者描绘说,警察不鼓励 庆祝的情绪和凄惨的人权记者证实了关于中国没 有资格举办奥运会的论点。
《纽约日报》社论《美国与中国:虚假的 伙伴》: 几个月来,那些一直在开展一场持久性的 反对专制者斗争的美国人至少部分地动用 了他们的大脑,寻找途径,以减少共产中 国获得2008年奥运会后带来的巨大的政治 经济实惠给美国带来的伤害。
《亚利桑纳共和报》专栏文章《奥运火炬 在北京将会点燃自由之火》 By Peter A. Petri,The Arizona R
51.以色列建国(1948) 52.美国开始电视广播许可证制度开始(1941) 53.美国试验原子弹(1945) 54.罗伯特. 肯尼迪遇刺(1968) 55.希特勒上台(1933) 56传染性流感已夺取200万人生命(1918) 57.第一个美国人进入地球轨道(1962) 58. 盖茨,艾伦创建微软公司(1975) 59 黑人棒球手罗宾逊成为美国最佳球手 (1949) 60.美国部队从越南撤退(1973)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新闻采访》
进入信息社会,新闻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新闻的海洋中,新闻不仅是我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享受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动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不仅要读新闻,而且还要认识新闻,培养新闻意识,学会新闻写作,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目标牌】[活动目标]1.学习采访新闻的方法技巧,列采访提纲,为新闻写作做好准备。
2.运用新闻写作技巧,学写多种形式的新闻。
3.关注社会生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种类媒体上发布信息,分享资讯。
[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学径】自读教材P-P思考:[解析]一、新闻采访整体概览。
(一)采访前的准备:(二)现场访谈:(三)后期整理:二、采访技巧——现场访谈如何提问?三、采访注意事项:[活动]一、采访活动方案(一)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
(二)草拟新闻采访提纲。
(三)设计小组采访方案(四)模拟采访。
二、方案示例三、采访提纲示例展开活动亮风采(知识性)【活动园】[解析]一、新闻采访整体概览。
(一)采访前的准备:1.确定采访主题;2.联系采访对象;3.搜集相关资料,拟出采访提纲。
(二)现场访谈:1.准时赴约,注意仪表;2.彬彬有礼,机智倾听;3.有效提问,讲究技巧;4.过程流畅,轻松自由;5.做好记录,重视笔录。
(三)后期整理:1.整理材料,去粗存精;2.成果确认,保持联系。
二、采访技巧——现场访谈如何提问?1.正面问:提问时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绕圈子,这就是正面问。
2.侧面问:换一个角度问问题,帮助采访对象回忆、联想,从而挖掘出真实、具体的新闻材料。
3.反面问:有时候,采访对象会不太情愿接受记者采访,有的因为谦虚不愿谈,有的因为有想法不敢谈等等。
对于这些情况,记者可以采取一种反面提问的方法,有意刺激一下采访对象,引发其表达意愿,让其从“要我谈”变为“我要谈”。
4.追问法:就是根据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情节、一件事情或其他材料,紧追不舍地问下去,一层层地挖掘出最真实的新闻材料。
《新闻采访写作(上篇)》第五章 采访方式方法(上)同步综合训练
一、名词解释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
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
个别访问能根据采访对象特点,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
集体访问:这是记者对有意组织或邀约的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
集体访问一般有两种形式: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这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需要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经过座谈会上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并可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
这是集体访问的一种。
开放式提问: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比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
诱导式提问:在于启发对方,把自己想知道的情况具体谈出来。
激发式提问:与激将法相似,可通过反问、设问和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迂回式提问:在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就要放弃正面提问,采访迂回式提问,从侧面迂回,逐渐引入正题。
漂近法:迂回式提问方法西方人叫“漂近法”,即先提若干过渡性问题,然后逐渐漂近到敏感问题。
这个过渡会使访问对象逐渐熟悉记者,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而记者又有意把敏感问题隐蔽在一般问题之后,使对方不自觉地回答记者所提出的敏感问题。
漏斗型采访法:即先提开放式问题,后集中用闭合式提问。
心理距离:人和人的交往,双方之间的感情是有深有浅的,有的感情极好,所谓“刎颈之交”;有的感情极坏,所谓“不共戴天”。
心理学上把这种感情好坏的距离,成为心理距离,并分为九个等级。
00654新闻采访写作应用题[五篇模版]
00654新闻采访写作应用题[五篇模版]第一篇:00654新闻采访写作应用题1.今年10月下旬,某大城市为在本市务工的农民工进行免费体检。
报社派你前去采访,请拟定一个简要的采访方案。
答:①确定采访目的,了解此次采访的目标,人力物力等投入情况。
②确定采访方式,采访对象,访问市领导,卫生局领导,医院领导,医院相关人员,体检农民工,小②现场观察,体检场景和典型细节。
③提问提纲,体检的出发点及目标,参与的医院树,医生数及经费情况。
起止日期,最大程度体检多少人,如果发现了职业病或重病,有无相应措施。
这次活动是一次性的,还是每年举行,农民工如何看待这次体检,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现场工作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
2.依据新闻导语写作的“双重任务”,简要分析下述导语。
答:千方百计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想方设法吸引广大受众阅读消息全文。
该导语是引导式导语,写法新颖别致,表述流畅优美,对受众富有吸引力,开头引用的名句与选手的名字相互呼应,鲜活的衬托出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从未获得冠军的某某横空出世}。
新闻写作格式:气温将下降4~8℃,局地超过10℃(引)未来十天我国大部将出现一次大风降温(主)请大家做好防寒准备(副)电头格式,本报讯{记者XX},导语,主题内容。
3.某地发生了一场道路交通事故,你作为一名记者要前往现场采访报道,请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列出你的采访要点。
答:①事故的后果,伤亡的人数及情况,车辆的损坏状况,对环境的破坏状况。
②死者和伤者的姓名,身份及年龄,导致伤亡的直接原因③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原因(权威机构和人员的解释}④目击者以及负责调查事故的官员对事故的陈述⑤如果事故中有人违法,应报道警方的执法行动,注意了解警方对此行动的说法。
⑥事故发生时不同寻常的天气状况,公路状况及其他环境状况⑦是否有英雄行为。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题目要求答题。
答: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该导语是直接导语中的总结式导语。
背景消息是第二段。
2023年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及相关知识试题(附含答案)
2023年新闻采访与写作技能及相关知识试题(附含答案)目录简介一、单选题:共85题二、多选题:共20题一、单选题1.提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著名记者是()A:邵飘萍B:徐宝璜C:范长江D:黄远生正确答案:A2.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A:选择采访的时机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C:选择采访的场所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正确答案:B3.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发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决定报道的质量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正确答案:A4.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A:适当合理想象B:表达严谨C:用事实说话D:个体真实正确答案:C5.在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的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材料是()A:骨干材料B:细节材料C:第一手材料D:第二手材料正确答案:C6.新闻主题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A:紧跟形势B:调查研究C:客观实际D:舆论导向正确答案:C7.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消息是()A:经验消息B:综合消息C:述评性消息D:动态消息正确答案:D8.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正确答案:A9.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A:求实性B:多变性C:灵活性D:公开性正确答案:C10.我国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谈到记者的使命时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这位领导人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正确答案:C11.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正确答案:B12.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料,称为()A:社会背景B:客观背景C:文化背景D:事物背景正确答案:D13.新闻的生命是()A:形象B:及时C:真实D:具体正确答案:C14.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下面对新闻语言的要求中哪一项相符()A:幽默B:通俗C:朴实D:生动正确答案:C15.对“上头下头结合”理解正确的是()A:新闻主题的确立要考虑“上头”的方针政策B:新闻主题的提炼要倡导时代新风C:新闻主题的表现要针对“下头”的民情民意D:新闻主题的表现要将“上头”的政策、意图与“下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正确答案:D1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D:采集新闻材料正确答案:C17.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A:事前观察B:事后观察C:同步观察D:逆向观察正确答案:C18.新闻写作中“行文避沉闷,宜取跳跃式”是指()A: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求活求变B:语言要准确规范C:语言要平实简明D:语言要生动活泼,结构要严谨完整正确答案:A19.在我国记者队伍中,最早以采写新闻通讯闻名,被洽谈“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的记者是()A:邵飘萍B:黄远生C:梁启超D:戈公振正确答案:B20.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A:注重现场感B:强调简短C:强调生动D:注重时效正确答案:D2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A:冒险意识B:竞争意识C:好奇的心理D:坚强的意志正确答案:B22.记者要出色地完成“反映内部情况”的任务,就要有:正确的采访目的,坚持真理的精神,以及() A:抓住典型事例B: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C:坚持党性原则,对党对人民负责D:深入采访,把有关情况调查清楚正确答案:B23.新华社潮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C:蹭点采访D:易地采访正确答案:D24.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A:对比式导语B:并列式导语C:描写式导语D:评述式导语正确答案:A25.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材料的取舍及使用过程属于()A:新闻采访过程B:新闻选材过程C:新闻立意过程D:新闻布局过程正确答案:B26.采访计划是指()A:采访的平时准备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C:背景材料的收集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正确答案:B27.新闻采访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A:了解社会情况B:识别和获得新闻C:锻炼新闻记者D:采集信息,传播信息正确答案:B28.在采访活动中,新闻记者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是()A:深入实际原则B:深入群众原则C:执行政策原则D: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正确答案:D29.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C:有历史发展观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正确答案:B30.就某些片断展开描述,或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的通讯称为()A:速写B:记事C:侧记D:散记正确答案:C31.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称为()A:新闻结构B:新闻层次C:新闻排列D:新闻组合正确答案:A32.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A:思想更加开放B:有思想活动C:有细节与故事D:不受答案的限制正确答案:D33.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A:报道思想B:采访计划C:新闻敏感D:新闻线索正确答案:A34.西方新闻界把对重要的公众事件的报道称为()A:软新闻B:纯新闻C:事件新闻D:硬新闻正确答案:D35.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采访特点的()A:专业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36.记者招待会又称()A:新闻发布会B:座谈会C:调查会D:讨论会正确答案:A37.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B:写出的报道指性强社会影响大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正确答案:B38.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A:采访能力B:推理能力C:鉴别能力D:顿悟性思维活动39.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定的稿件请其订正。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五章 实施采访三步骤课件
西方记者选择消息源的标准
知名度高的新闻人物; 处在易经常发生新闻的机构的 人士; 能给记者提供广泛看法或新闻 背景的人士; 某方面有一定权威的人物; 具有准确地观察、说明和预测 事件的知识和能力的人物。
第二节 识别新闻事实
一、怎样识别新闻 1、新闻敏感(略) 2、新闻观念
二、新闻选择两大标准 1、新闻价值标准 2、新闻政策标准 新闻政策,就是新闻媒体及其控制者
(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 规定。包括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标准,新 闻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第三节 采集新闻素材
一、新闻素材的采集任务 1、概貌素材 2、主干素材 3、事例素材 4、典型事例和细节出特点 3、抓住问题
第五章 实施采访三步骤
寻找新闻线索 识别新闻事实 采集新闻素材
第一节 寻找新闻线索
一、新闻线索的概念: 新闻线索是关于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可能具
有报道价值的简明信息。 二、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一)政策、决议及领导人的活动、讲话; (二)各种会议、活动; (三)其他新闻媒介,细心揣测新闻背景,捕 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 注意了解新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 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正核心; 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 变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 (四)主动发现新闻线索; (五)消息来源。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5章
三、追问法,就是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
问个“水落石出”,问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为止。
追问 ,不是 “逼问”, 更不是
“审问”。记者采用追问法提问题时,
对人要友好,要出于善意。目的是为 了弄清事实的真相。记者不能“逼得 对方乱说一通”,否则,不但会使对 方不愉快,也可能会逼出不真实的材
我国军事记者
第一节 新闻采访准备
一、采访准备的意义
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新闻;
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二、平时准备
1.理论的准备
2.政策的准备 备
第四节 采访中的观察与倾听及其他事项
一、采访中的观察 1、观察在采访中的地位和作用 A,可以使作者有直接感受; B.是记者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也是识别和检验间接材料以及把第二、 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手段; C.可以使记者直接得到采访线索和深入挖掘的线索; D.可以为新闻写作做多方面的准备,为新闻写作的构思提供条件。 E.在特殊情况下,观察会变成唯一的采访手段 2、观察的内容与类型
二、反问法 三、追问法 四、侧问法 五、设问法 六、热情法
一、正问法,也叫开门见山法。它是指记者在提问时直截 了当地从正面提出问题,使对方一听就明白要回答什么。
记者用“正问法” 提问,容易被采访对象
理解,谈得干脆利索,
并获得有新闻价值的材 料。采访时用“正问法” 提问,比较适用于性格 开朗大方、健谈的人或
记者放在眼里。
5、自己违法违规,企图掩盖问题,以为扼杀公鸡,就可以阻止 黎明。
第三节 采访中的提问与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
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
个别访问能根据采访对象特点,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
集体访问:这是记者对有意组织或邀约的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
集体访问一般有两种形式: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这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需要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经过座谈会上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并可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
这是集体访问的一种。
开放式提问: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比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
诱导式提问:在于启发对方,把自己想知道的情况具体谈出来。
激发式提问:与激将法相似,可通过反问、设问和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迂回式提问:在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就要放弃正面提问,采访迂回式提问,从侧面迂回,逐渐引入正题。
漂近法:迂回式提问方法西方人叫“漂近法”,即先提若干过渡性问题,然后逐渐漂近到敏感问题。
这个过渡会使访问对象逐渐熟悉记者,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而记者又有意把敏感问题隐蔽在一般问题之后,使对方不自觉地回答记者所提出的敏感问题。
漏斗型采访法:即先提开放式问题,后集中用闭合式提问。
心理距离:人和人的交往,双方之间的感情是有深有浅的,有的感情极好,所谓“刎颈之交”;有的感情极坏,所谓“不共戴天”。
心理学上把这种感情好坏的距离,成为心理距离,并分为九个等级。
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集中时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而的判断,随之作出相应的心里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
勾推法:就是先访问采访对象周围的人,掌握基本情况和某些细节,再去访问本人。
二、简答题1.访问的形式有哪些?答:记者的访问,可以分为个别访问,也可以是集体访问。
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
这是记者采访中常用的访问形式。
集体访问,这是记者对有意组织或邀约的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
2.个别访问的好处有哪些?答:个别访问,即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单独交谈。
这是记者采访种常用的访问形式。
个别访问能根据采访对象特点,较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
3、召开座谈会的前提是什么?答: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需要广泛地进行调查了解,经过座谈会上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和材料,有利于较快把握全局,并可通过讨论,弄清事实真相。
4、座谈会有哪两种情况?答:一种情况是记者约请一些人本着同一主题而开的座谈会,这种座谈会听取对某些问题的意见,本身就构成新闻。
另一种情况,是记者为了全面了解有关情况而召开的座谈会。
5、参加记者招待会的准备和要求有哪些?答:记者招待会主要表现为记者之间的竞争,而且招待会时间有限,各报台的要求也不尽一致。
因此,记者必须有备而来,包括有关政策、资料的准备,抓住关键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提问,并快速作好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的记录。
当然,会上不是每个记者都有提问的机会,不过别人提出的问题和主持人的解答常能适应各媒体的共性需要,还可以从招待会所发书面材料得到补充。
6.常见的几种访问类型是什么?答: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
7.事件访问的特点有哪些?答:根据读者心理,事件访问旨在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所以访问的重点是发生什么事,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单位)和原因,也就是要弄清新闻五要素。
如果事情已经有了结果,还要弄清六要素。
、、事件性访问往往由于事件发生突如其来,事先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而报道任务急,采访时间紧。
因此这类访问,一是要行动迅速,像战士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冲到现场,寻找当事人和知情者,向他们进行访问;二是要随机应变,若出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立即改变行动安排,调整采访部署;三是要忙而不乱,争取在较短时间里完成,访问内容又不能又错漏。
8.人物访问的特点有哪些?答:人物访问怎样才能访问得好,不好记者的体会是:名人采访有五忌:一忌仓促上阵;二忌急于求成;三忌过冷过热;四忌冒失追问;五忌贪多求全。
因为新闻人物和著名人士不可能又大量时间陪你闲聊,所以一定要有准备。
另外,还要临场随机应变,根据访问需要,灵活变通。
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和态度。
因人物访问往往是从一个侧面反应人物的纪实性报道的访问。
这类访问要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着重了解其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言行等,以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形象;同时要善于抓住事实的细节。
9.经验访问的特点有哪些?答:经验访问着眼于工作成就特别是取得成就的规律性,同时分析这些成就和经验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能够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迪和教益。
因经验访问,旨在用典型经验推动全局,指导实际工作。
所以访问中应当注意选择有普遍意义、广大读者有共同兴趣的经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是因经验访问,往往也要访问人,因为任何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人的创造性。
10.问题访问的特点有哪些?答:问题也就是矛盾,当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读者总是以很大的兴趣关注新事物、新问题。
对于因问题访问,着重点当然是问题所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原因又是什么,怎样来解决,报道出去有何意义,这些都要在访问时搞得一清二楚。
至于批评性的因问题访问,更要以与人为善的积极态度,在确保事实确凿无误的前提下,认清问题的症结和性质,注意掌握批评的分寸并留有余地。
11.因争论访问的特点有哪些?答:我们的舆论是一致的,又不是一律的。
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原则看,各新闻单位都是一律的,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在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中,对一些问题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
如长江三峡工程是否上马,海南岛的建设规划设计,都曾经有过争论。
我们采访报道有关争论,目的是集思广益,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对问题争论的访问,最重要的是不可先入为主,带着偏见,而应客观、全面地听取各方面的观点。
访问对象要选择权威性或代表性人士,作深入的了解,抓住要害,突出重点。
12.访问过程的产生背景是什么?答:记者向采访对象访问,是进行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交往,是一种非行政的、非法律的,又非纯属私人的交往。
记者的这种交往活动,对采访对象来说,往往是一种突然插入因素,他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即使接受访问,他也可以多讲或少讲。
因此,成功的访问,实际上有个较合理的发展过程。
虽然记者访问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但总有其过程性的共同规律。
13、访问过程的四个阶段具体是指什么?答:访问的心理过程一般有四个阶段:接近阶段——寻找访问对象的相似点,接近点来“搭桥”,缩短距离,尽快接近;融洽阶段——进一步发展感情联系,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交往关系;沟通阶段——组织好采访提问,沟通双方感情与思想交流;激发阶段——与访问对象共同探讨,深化认识,把握事物的意义及其规律。
14.提问的含义是什么?答:访问主要是记者通过对采访对象提问,让采访对象介绍有关情况和回答问题,从而把新闻事实的真相弄清楚,同时收集有关事实材料。
所以访问就离不开提问。
15.提问的方法有哪些?答:提问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采访中往往交替使用,常用的有: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激发式提问,迂回式提问。
16.访问对象出现反应差别的原因是什么?答:第一类,身份不同。
因其职业、职务、经历以及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等各不相同,在接受记者访问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第二类,态度不同。
有的愿意接受记者访问;有的不知应该怎样接受记者访问;有的则不愿意接受记者访问。
第三类,性格不同。
访问对象的性格,常有内向与外向、持重与活泼、健谈与寡言的差别。
第四类,动机不同。
接受访问并配合默契,除了出于尊重记者以外,其动机往往是考虑发展事业的需要、交流信息的需要或实现理想的需要。
17.访问重点的两方面内容具体是什么?答:通常访问重点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新闻事实的重要部分,包括新闻六要素、新闻的宣传价值所在,有特点的事实;另一方面是指采访目标的具体化,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用系统论的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研究其不同的采访目标,形成各类采访模式,掌握采访环节。
18.访问心理效应的一般表现是什么?答:“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种心理效应在访问中屡见不鲜。
记者访问谈话,要注意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共同兴趣点,即共同的观点和情感等。
这样,双方产生好感与亲近感,缩短和消除心理距离,采访才容易见成效。
19.采访提问的两条原则指的是什么?答:一是要使你的访问意图和要求让对方知道,让对方对你了解并适应采访谈话;二是根据采访任务来决定提问的指向与程序。
20.如何恰当把握提问过程中的因人而异和启发诱导?答:记者在访问中要针对不同的访问对象,语言或雅或俗,态度或随和或严谨,谈话或开门见山或由远及近。
若对方夸夸其谈,要冷静分析,对有意迎合的,要有所防范。
在诱导对方围绕重点交谈时,对于不善谈者,先要轻声漫语不急不迫,再从具体事具体问题入手,不时作些恰当的提示,或者讲个故事、打点比方。
对于善言谈者,可以看准机会提出问题、疑点,或巧妙转换话题。
21.提问有哪些技巧?答:一是问法要多样;二是抓住疑问点;三是尽量具体些;四是提倡讨论式。
22.访问记录的形式有哪些?答:记录的形式有录音机,传统的访问记录形式主要是笔录——笔写记录,其中又有两种形式:其一当场笔录;其二,过后笔录。
23.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哪些?答: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大致有:一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二溯本求原,寻求物证;三是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四是技术检验,包括物证材料的化学检验,成果鉴定和听取专家、权威的评定意见等等。
三、论述题1.开好座谈会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记者要开好座谈会,应避免众口一词歌功颂德的假象。
开会前必须做好准备。
要根据采访要求,选取采访对象,拟定讨论提纲,最好先把提纲分送给与会者;对重点人物,还要个别交谈,说明记者的意图和要求,使座谈会谈论目标明确。
座谈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三五人或七八人即可,以便于与会者有时间畅所欲言。
座谈时,记者应冷静观察,广听博纳,对于不用意见的争论,千万别轻率表态,强作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