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A.世袭制B.终身制C.嫡长继承制D.诸子均分制解析:C2.西周主张对“不孝不友”行为严加惩处、“刑兹无赦”的思想家是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公解析:A3.管仲以法理政、统军和治民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君主集权B.反对君主集权C.提倡西周礼制D.建立民主法治解析:C4.春秋时期提出“四民分居定业”的思想家是A.管仲B.女叔齐C.子产D.邓析解析:A5.批评子产没有否定和抛弃周礼的先秦思想家是A.邓析B.孟子C.叔向D.商鞅解析:A6.先秦时期,宗师孔子、信奉孔子学说的学派被称为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解析:A7.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A.无善无恶说B.性三品说C.性恶说D.性善说解析:D8.墨家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A.礼崩乐坏B.暴君的统治C.人自爱而不爱人D.天命使然解析:C9.提出“道法自然”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商鞅D.慎到解析:B10.庄子认为治理天下最好的方法是A.严刑B.无为C.重礼D.势治解析:B11.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李悝B.吴起C.慎到D.韩非解析:D12.战国中期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的法家代表人物是A.慎到B.韩非C.荀子D.庄子解析:Al3.下列人物中,其思想受到“黄老”学说影响的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解析:Dl4.汉初废除“挟书律”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惠帝D.汉高祖解析:C15.“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的思想出自A.黄老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解析:A16.在董仲舒的新儒家学说中,君权神授的理论根据是A.天人合一B.天下一统C.德主刑辅D.独尊儒术解析:A17.魏晋时期提出“齐之以法,示之以礼”观点的是A.晋武帝B.魏孝文帝C.李世民D.刘颂解析:B18.首创“九卿议刑”制度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雍正帝D.唐玄宗解析:B19.主张“天人不相预”的唐代思想家是A.韩愈B.白居易C.朱熹D.柳宗元解析:D20.朱熹主张严刑,但是反对A.恢复肉刑B.滥施刑罚C.严惩奸凶D.限制赎刑解析:B21.明代丘濬对于复仇的基本态度是A.绝对肯定复仇B.绝对否定复仇C.主张实行有限制的复仇D.主张不可著为定制解析:D22.主张“君臣共理天下”,要求提高宰相职权的宋代思想家是A.司马光B.王安石C.张居正D.范仲淹解析:D23.曾被比拟为“中国的卢梭”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A.黄宗羲B.沈家本C.董仲舒D.孔子解析:A24.明末清初主张“任法”和“任人”相结合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洪秀全解析:C25.主张“禁绝鸦片,宜用重典”的近代思想家是A.洪秀全B.魏源C.康有为D.龚自珍解析:D26.魏源认为“法令,治之具也,而非所以治也”,其思想本质是A.法治B.人治C.法制D.民治解析:A27.梁启超认为法律和道德二者应当A.刑主德辅B.互相背离C.相须为用D.混为一谈解析:C28.中国近代史上为维新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解析:C29.“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法律主张出自A.沈家本B.伍廷芳C.张之洞D.劳乃宣解析:A30.批评黄宗羲“有治法而无治人”说法是“欺世之谈”的思想家是A.孙中山B.沈家本C.章炳麟D.梁启超解析: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各章重点及思考题(完整版)

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各章重点及思考题(完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章重点及思考题中国法律思想史各章重点及思考题对各章节的学习对各章节的学习第一章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一)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 神权法思想是由宗教迷信思想发展而起的.夏朝建立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贵族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极力宣扬利用宗教迷信和鬼神观念,宣称自己是神和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接受天命来统治人世,对不服从统治的人施行"天罚".举例:相传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到了商代,神权法思想进入高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商奴隶主宣称其祖先是上帝的子孙,因而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违抗王命就等于违抗神命,就要受到"天罚".商朝的统治者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的面貌出现,代天行罚,把刑罚蒙上一层神圣的外衣,同时把它说成是国王的权利. 进入西周以后,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西周灭商,这就与过去商朝统治者曾一再宣称的"帝立商",可以永世长存的说法产生了矛盾.于是,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对天命说作了修正.他说天命是有的,"惟命不于常",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失德就会失去天命现在殷已失德,因此天命归周,周王成了天子. (二),"以德配天"说的意义说的意义周公之所以强调统治者必须有德,"以德配天",其目的在于求的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 这种以"以德配天"说比夏商完全依赖"天命"的思想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西周统治者在一定的程度上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使他们感到单靠神权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重视人事,重视民心向背;必须谨慎从事,珍惜天命,不使它再转移,所以说,"以德配天"说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出劳动人民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 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思想一,"礼治"思想思想西周初期,"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与这套制度相适应,西周统治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所实行的就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 (1) 礼治的基本原则礼治的基本原则周公所制之礼,始终贯穿着这样几项原则,即"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与民变革也".其中,"亲亲"和"尊尊"是它的基本原则.所谓"亲亲",即亲其所亲,要按血缘宗法关系来区别贵贱,使亲着贵,疏着贱;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长辈);必须作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所谓"尊尊",即尊其所尊,凡居高位的都是尊者,居其下者应尊其上.奴隶和平民必须服从奴隶主贵族,下级贵族也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臣民必须服从天子,不许违抗. (2) 礼治的基本特征礼治的基本特征周公倡导礼治.礼和刑都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但它们所适用的对象各有所侧重,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治.曲礼上〉〉).所谓"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奴隶主贵族. 礼和刑在适用对象上虽有所不同,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是相对的.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如犯上作乱等,也要处以刑罚.当然,即使他们用刑,他们也常常享受各种特殊照顾. (3) 历史意义历史意义西周礼治是建立在"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国(王)有制基础上,维护贵族世袭特权和统治人民的整个上层建筑,她实质上就是西周奴隶主贵族专政的代名词.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所维护的宗法等级制,对于安定社会的政治秩序,巩固一个疆域辽阔的王朝,曾起过重要作用. 二,"明德慎罚"思想思想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感到一味"重刑辟"反而会加剧人民的反抗,危及自己的生存.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说. (一)"明德"论的主要内容论的主要内容周公认为,统治者应勤政修德,力戒荒淫统治者应勤政修德,严于律己,力戒荒淫应当了解一些小民的疾苦,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免除痛苦.要惠民,裕民.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吸取殷亡的教训,因而比较重视小民的力量.当权者应当以小民的向背作为一面镜子,来察看自己的为政得失,要宽以待民. (二)"慎罚"论的主要内容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的说来为"区别对待,罪止一身",具体的说来就是以下四点: 其一,他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待那些故意犯罪和惯犯,要从重惩处,虽然是小罪也应处以重刑.而对于那些过失犯罪和偶犯则从轻处理,虽然有大罪也可减刑. 其二,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只惩罚罪犯本人. 其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其四,刑法适中. (三)"明德慎罚"论的历史意义论的历史意义周公的"明德慎罚"说,虽然只是适应周初政治形式的一种权宜之计和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先进的理论,起过积极的作用,它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5, 思考练习题思考练习题1,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神权法思想神权法思想 天命天命 天罚天罚 周礼周礼 明德慎罚明德慎罚亲亲亲亲 尊尊尊尊 礼不下庶人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刑不上大夫3,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有什么变化神权法思想在西周有什么变化4, 试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和特征. 5, 简评"明德慎罚"思想. 争鸣时期争鸣时期 第二篇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讲教学使学员理解和掌握: 1,国之四维,三国五鄙,宽猛相济,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等基本概念. 2,管仲,子产,邓析对礼治等改革的思想主张及特点. 3,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沿革,了解孔子,荀子法律观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4,墨家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5,道家法律思想的特点,《老子》"无为而治"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和《庄子》中的法律虚无主义观点. 3,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篇主要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进而使法律思想上也出现了争鸣时期,其中课本中重点阐述了春秋时期改革家,儒家,墨家,道家这几大家的法律思想. 三,课时分配课时分配面授50′×5 自学50′×10 4, 对各章节的学习对各章节的学习第三章春秋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第三章春秋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一,管仲改革思想的主张及特点管仲改革思想的主张及特点(1) 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管仲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主持齐国国政.他是奴隶主贵族中主张改革的代表人物.他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和商业等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管仲的法律思想以及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 管仲认为,对过去的法制不能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的运用.这是管仲的法制改良思想. 他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即维系国家的四大绳索,任何一根绳索断了都会对国家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他强调要"饰四维","张四维",即整顿礼,义,廉,耻,推行礼,义,廉,耻.他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礼义的强制作用.而在实践中对周礼继承的同时,又对周礼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改造: 一是打着"尊王"即维护周天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尊王攘夷"和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和霸主地位. 二是突破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强调"万物待礼而后定",用来教育和引导民众;同时用剥夺封邑的方法打击分封制贵族,加强诸侯的权势. 三是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 四是批判"刑不可知"和轻视法度的旧传统,主张以法令作为人们言行的准则,以公开的法律作为标准,用赏赐以资鼓励,用刑罚纠正偏颇. (2)"作内政而寄军令" 管仲主张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在制度上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这是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现. 他在施政纲领中提出将"国"分成三个区域,把"鄙"分成五个区域,让士,农,工,商分别居住,从事自己的职业,生有所依,死有所葬;同时谨慎使用生,杀,贫,富,贵,贱这六项政策. 为实现这一主张,管仲提出了"四民分居定业"论."四民"指士,农,工,商.而且严格"四民"之间的界限,反对混合杂居. 实行这种办法,就重新整顿了已被破坏的统治秩序,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控制,扩大了国君的势力.他还把居民组织与军事组织结合起来,"寓兵于民",人民平时生产,战时当兵,从而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3)"令顺民心","与民分货" 管仲主张,法令的制定必须适应民众好财争利的习性,以建立和保障新的封建经济制度这是管仲在立法方面,尤其是经济立法方面的主张.管仲认为,民心的向背,是国家盛衰的关键,是统治成败的标准,那么到底什么是"民心"呢在他看来,民众"好利恶害"的心理就是"民心",见到对自己有利的就来,见到对自己有害的就去. 从民心好利出发而得出的立法原则,自然是一切法令政策都要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使法令适应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要求.在他看来,法令对于治国故然重要,然而只有合乎民心的法令才能行的通,"下令如流水之源者,令顺民心". (4)"仓禀实,则知礼节"说管仲认为,发展社会经济对于国家的稳定极端重要,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条件.只有大量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搞好粮食储备,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然后才谈的上要人民遵守礼义法度.所以他明确提出了"仓禀实则知礼义,衣食足则知荣辱"的思想. (2) 管仲立法主张的特点管仲立法主张的特点管仲的立法主张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物质经济利益的地位,二是重商. (1)管仲认为,立法必须顺应民心,以民心向背为原则而赢得民心的关键在于使法律符合百姓的"欲利",适应人民对物质利益的要求. (2)管仲主张立法必须要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商业,以富国强兵.他加强官营商业和手工业,也给民间一定的经商权,"与民分货".但管仲在改革传统的工商政策时,也注意到用行政与法律手段控制富商大贾,以防他们与国家争利. 子产的改革主张及特点二,子产的改革主张及特点(一)子产改革主张的主要内容子产改革主张的主要内容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改革家,曾任郑国执政,当政期间,进行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是一个从旧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其法律思想具有折衷于礼法之间的特色.他既强调礼制的重要,又改造旧礼,削弱其天命神权的色彩;既强调法必须以礼为原则,又公布成文法,力求以新法挽救时弊,增加了法的独立性.其思想具有后来发家思想的特色. (1)对礼制的继承和改造对礼制的继承和改造子产认为,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又是人们所必须遵行的行为规范.子产把礼归为自然的总秩序,并将礼从礼节仪式中独立出来,加以自然化,社会化的思想,是对传统的天命神权观念的突破,这是春秋时期法律思想的一大进步. 同时,子产强调礼的规范性,认为民要不失其性,就必须"奉之以礼",用礼来制约人情,制约人的喜怒哀乐.但当礼义与民心有矛盾的时,子产认为礼仪是可以改革的.以礼规范民众,打破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原则,也沟通了礼与法的联系,开拓了由礼治过度到法治的先河. (2)改革内政,创立新制创立新制在礼治的前提下,子产提出加强君权,服从官府,尊敬贵族,侍奉长者,孝敬父母五项"国之大节".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性的集权制与等级制.它反映了子产以法律协调新旧贵族利益的改良思想. (3)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公布成文法子产于公元前536年将刑书铸于金属器物之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从而改变了古代"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恐怖状况,动摇了罪行擅断的基础,为"法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肯定了法律对贵族的限制作用. (4)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在统治方法上,子产主张行德政以"宽"服民.认为德是以道德教化,宽惠爱民感化人民,立法应体现"德政".同时,也不排除以"猛"服民,在缺乏"有德者"的情况下,"猛"会使人畏而不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子产还强调准确使用刑法,使罪行相当;并根据礼仪原则,以情断狱.这反映子产折衷礼法的思想特点. (二)子产刑法思想的特点子产刑法思想的特点(1)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服民子产肯定德治的方法,主张"为政必以德".他认为,立法要体现"德政",以道教教化和宽惠爱民为原则,反对"刑之颇类"(不公平)和滥狱在实现德政时要首先保障贵族官吏的利益,放宽对人们言论的控制,以"宽"服民. 德为"宽",而刑则为"猛",子产认为,治国不能一味地强调"宽",必须济之以"猛",即立法要严,执法要严,在以"宽"服民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应以"猛"为主.宽猛相济是子产刑法的思想内容之一. (2)罪行相当和以情断狱罪行相当和以情断狱子产强调量刑定罪应以公布的礼法为标准,准确地使用法律,使罪名与刑罚相当,同时,他也反对拘泥于刑法条文,主要根据礼的原则加以权衡,以情断狱子产区分了礼和仪的不同,对一般违仪之举并不施加刑罚,在审狱时,子产则常以"倒言反事"及察言观色方法断狱,这种方法曾受到法家的批评. 邓析改革思想的主张及特点三,邓析改革思想的主张及特点(一) 邓析,郑国大夫,与子产同时.如果说子产代表着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的利益和观点,那么邓析则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彻底否定周礼,实行法制革新的人物.在春秋时期天与人,礼与法的思想对抗中,邓析不谈天命,抵制旧礼,反对改良,制定竹刑,表现出实行法治的明显倾向,因此可以称为战国法家学派的先驱人物. (1)"不法先王,不是礼义"的主张的主张春秋后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日益兴起,社会上开始出现反对维护贵族统治特权的"礼治",主张法治的思想.邓析是当时最激进的革新派.他敢于向旧的传统挑战,对郑国奴隶主阶级颁布的礼制,禁令,进行了抵制和批判,明确提出了"不法先王,不是礼仪"的主张. "不法先王"和"不是礼仪"是密切联系着的.反对"法先王",必须反对礼仪道德.邓析不但反对顽固地坚持"礼治"的旧贵族,也反对象子产那样力图在上层建筑中继承"礼治"传统的新的封建贵族.邓析帮助民众打官司,出主意,同旧的"礼"大唱反调,提出了"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的主张.邓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敢于向旧传统挑战,勇敢地批判维护奴隶制旧秩序的"礼义",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邓析的《竹刑》邓析的《竹刑》邓析还是一位主张刑法改革,实行法制的早期代表人物.他编著的《竹刑》,是用以对抗旧礼制的.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第一,邓析的"欲改旧制"和他"不法先王,不是礼义"的主张,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第二,邓析编著的《竹刑》,"不受君命,而私刑法",即未经郑国官方的授权和正式批准,而是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公布的,这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是独具特色的. 5, 儒家的法律思想儒家的法律思想(一)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的法律思想比较广泛,如仁学和仁政说,维护君权说,"为民制产"与轻徭薄赋说等等,都属于儒家法律思想的范围,但其主要是礼治论,德治论和人治论. (1)"为国以礼"的礼治论的礼治论儒家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旧礼改造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新礼.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他要求各级贵族互相克制,停止争夺,遵守礼制在法律上,主张以礼作为适用刑罚的指导.孟子也要求法先王.荀子主张用礼维护封建等级制,并引法入礼要求以维护封建等级制的礼作为指导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从维护礼治出发,儒家主张:1,以"五伦"为中心,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2,以家族为本位,坚持"亲亲为大",重视孝,忠.3,区分贵贱等级,以礼规定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2)"为政以德"的德治论的德治论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敬德"的思想,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提高了德的地位和作用. 1, 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2, 主张教化,3, 以德去刑. 4, 恤刑慎杀,5, 先教后刑. (3)"为政在人"的人治论的人治论孔子,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靠统治者的道德感化,荀子则着重对人和法的关系进行分析,强调法由人而定. 1, 圣贤决定礼法圣贤决定礼法2, 身正则令行身正则令行3, 法先王,4, 顺人情顺人情(二)孔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 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以仁为核心的法律观孔子对仁作了许多解释,其中最能表达仁的含义的是"仁者,爱人".但孔子是"爱有差等"的. 〈1〉孔子的"爱人"有亲疏之分.从"亲亲"开始,由亲及疏, 由近及远. 〈4〉孔子的爱人有等级之分.等级不同,爱的内容就有差别.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一个是"使",一个是"事"(事奉),这种关系显然是不对等的. 〈12〉孔子的爱人是不以突破君子与小人的界限为前限的."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认为"仁"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劳动人民("小人")是不〈17可能有的. 2, 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司法的指导原则〈1〉主张正名.即纠正各种违反周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现象. 〈4〉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即制礼作乐和出兵征战的权利由天子掌握. 〈5〉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互相包庇犯罪. 〈8〉反对"铸刑鼎". 4, 道德教化高于法律强制道德教化高于法律强制〈1〉先教后刑,强调道德感化的作用. 以刑罚辅助德〈3〉宽猛相济,以刑罚辅助德德教具有消灭犯罪的功能〈5〉以德去刑,德教具有消灭犯罪的功能5, 立法,司法主要靠贤人司法主要靠贤人〈一〉"人存政举",由圣贤治国立法. 〈二〉"身正令行",执政者应带头遵守立法. (三)孔子法律思想的影响孔子法律思想的影响孔子并没有否定法律的作用,但在论述"法"与"人"的关系时,将统治者个人置于"法"之上,这与他在论述"法"与"礼"的关系上时,将"礼"置于法之上;在论述"法"与"德"的关系时,将德置于"法"之上,是完全一致的.这一思想,经过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西汉董仲舒等儒家的继承和改造,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长期影响了整个立法,司法活动. (4) 孟子认为,君主要统一天下,关键在于得到人们的拥护,其办法是推行"仁政".孟子论法, 就是以"认证"为指导,围绕着"省刑法,薄税敛"而展开的.具体表现为: (1)"正经界",保障土地私有保障土地私有(2)"薄税敛",征收赋税徭役有定制征收赋税徭役有定制(3)"省刑法",反对繁法苛刑反对繁法苛刑(12) 荀子的"隆礼"重法论重法论荀子把礼说成是"与天地同礼,与万物同义"的"大本".但"礼"不是万能的,只有礼法并用才能治理好天下. 〈一〉"隆礼"论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礼治论,赋予礼以封建等级制的内容.其一,礼是治国的根本.其二,论理的起源.其三,严格划分人们的等级贵贱. 〈二〉重法论〈二〉重法论在"隆礼"的前提下,还要重法.其一,论法的作用.用刑罚惩治犯人的目的,在于禁止暴行,反对作恶,并且防范以后不再发生类似的犯罪其二,法以礼为本其三,士用礼治,庶民用法治其四,赏罚并用. 6, 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家的法律思想1,墨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墨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墨家是先秦时期最早起来反对儒家的一个学派.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家是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提出系统理论学说的学派.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法律观的法律观"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法律观的根本原则.他们要求以它来衡量国家的法律制度,评价各种学说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立法主张,即国家立法必须贯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原则. (1) 法的起源和法制统一论法的起源和法制统一论(2) "赏当贤,罚当暴"的刑赏论的刑赏论(4)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经济立法思想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经济立法思想2,墨家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墨家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主张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十分重视人民的生计,十分重视劳动.用墨家的话来说,即是"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这是墨家从"农与工肆"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因此,墨家特别墨家特别 提出了维护"赖其力"的劳动者权益的经济立法思想. (一)"不与其劳",不"获其实" (二)"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 (三)维护私有财产权维护私有财产权。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A. 法经B. 九章律C. 唐律疏议D. 宋刑统答案:B2. 西周时期,以德治国的思想主要体现在()。

A. 礼B. 法C. 刑D. 政答案:A3. 秦朝时期,负责司法审判的中央机关是()。

A. 御史大夫B. 太尉C. 丞相D. 廷尉答案:D4. 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指()。

A.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审判B.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立法C.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教育D. 以《春秋》为依据进行行政答案:A5. 唐代的“律”、“令”、“格”、“式”中,“格”是指()。

A. 刑事法规B. 行政法规C. 单行法规D. 礼仪法规答案:C6. 宋代的“折杖法”是指()。

A. 将死刑减为杖刑B. 将杖刑减为徒刑C. 将徒刑减为流刑D. 将流刑减为徒刑答案:A7. 元代的“四等人制”是指()。

A.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B. 蒙古人、汉人、南人、色目人C. 汉人、南人、蒙古人、色目人D. 南人、汉人、色目人、蒙古人答案:A8. 明朝的“大诰”是指()。

A. 皇帝的诏令B. 皇帝的训诫C. 皇帝的敕令D. 皇帝的法令答案:D9. 清朝的“秋审”是指()。

A. 对死刑案件的复审B. 对流放案件的复审C. 对徒刑案件的复审D. 对杖刑案件的复审答案:A10.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指()。

A. 军事组织B. 行政组织C. 经济组织D. 社会组织答案:A11. 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A. 《钦定宪法大纲》B. 《临时约法》C. 《中华民国约法》D. 《中华民国宪法》答案:B12.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

A. 科举制度B. 八股文C. 缠足D. 剃发易服答案:A13. 国民政府时期,负责司法审判的最高机关是()。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 )A.男女有别B.长长C.德主刑辅D.亲亲尊尊2.提出“为民制产”经济立法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B.墨子C.管子D.荀子3.战国时期主张“术治”的思想家是( )A.商鞅B.申不害C.韩非D.李悝4.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始自( )A.制竹刑B.诛邓析C.修旧法D.铸刑书5.崇尚无为,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B.庄子C.荀子D.慎到6.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缔所有学术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的思想家是( )A.慎到B.李悝C.韩非D.董仲舒7.在法家兴起以前,与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 )A.道家B.墨家C.阴阳家D.杂家8.与荀子“性恶论”相对的理论是( )A.老庄的无为论B.慎到的势治论C.墨子的兼爱论D.孟子的性善论9.“事皆决于法”,反映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 )A.法家的法治思想B.法家的势治思想1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D.儒家的人治思想10.西汉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所赖以引申的理论是( )A.天人合一B.天气C.人情D.国法11.被誉为“汉代孔子”的著名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王充C.仲长统D.贾谊12.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 )A.刘秀B.刘安C.王充D.郑玄13.西晋律学家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 )A.刑B.理C.实D.礼14.《唐律疏议》的根本精神在于( )A.崇尚轻刑B.良贱异法C.崇尚重刑D.礼法结合15.主张“理大罪,赦小过”的唐代思想家是( )A.白居易B.王安石C.范仲淹D.李世民16.提出“以公理而灭私情”说的思想家是( )A.丘濬B.顾炎武C.黄宗羲D.张居正17.把儒家经典哲理化,使儒家思想真正牢固地获得了独尊地位的思想家是( ) A.王安石B.朱熹C.张居正D.董仲舒18.反映王夫之“趋时更新”法律思想的著作是( )A.《明夷待访录》B.《读通鉴论》C.《大学衍义补》D.《四书章句集注》19.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属于( )A.资产阶级革命派B.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C.太平天国领袖D.资产阶级改良派20.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大同世界即是“公羊三世”里的( )A.升平世B.据乱世2C.太平世D.小康世21.戊戌维新派政治改革的直接目标是实行( )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地方分治22.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核心是( )A.一秉于礼B.趋时更新C.因势变法D.中体西用23.太平天国时期,提出“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命题的是( )A.杨秀清B.洪仁玕C.李秀成D.洪秀全24.太平天国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纲领之作是( )A.《立法制喧谕》B.《资政新篇》C.《天朝田亩制度》D.《英杰归真》25.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将变法的重点着眼于建立( )A.立法机构B.司法机构C.行政机构D.宪法机构26.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人的( )A.良知和良心B.良知和契约C.心情和态度D.良法和契约27.清末主张“平恕”为审断之本的思想家是( )A.沈家本B.张之洞C.李鸿章D.梁启超28.在礼法之争中,为支持法理派的主张,杨度撰写了( )A.《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区别》B.《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C.《法学盛衰说》D.《删除律例内重法折》29.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 )A.《代议然否论》B.《五朝法律索引》C.《排满评议》D.《非黄》30.孙中山“五权宪法”所发展的西方政治学说是( )A.五权分立B.权能分治C.三权分立D.天赋人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真题2014年4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真题2014年4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学概论真题2014年4月(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一、课程代码:00040(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O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总题数:30,分数:30.00)1.我国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是()。

(分数:1.00)A.《乌尔纳姆法典》B.《法经》√C.《摩奴法典》D.《汉穆拉比法典》解析:2.旧中国宪法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是()。

(分数:1.00)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十九信条》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宪法》解析:3.下列不能由行政法调整的是()。

(分数:1.00)A.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公民依法拘留B.税务机关对违反税法的纳税人依法加收滞纳金C.交通警察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公民依法给予罚款D.某行政机关与某企业订立买卖合同√解析:4.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分数:1.00)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年满20周岁C.可以申请辞职D.必须参加公务员培训解析:5.行政管理法规不包括()。

(分数:1.00)A.行政法规B.部门规章C.法律√D.地方政府规章解析:6.我国《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章不得称()。

(分数:1.00)A.办法B.法规C.规定D.条例√解析:7.我国早在1986年就制定的商事单行法是()。

(分数:1.00)A.《企业破产法》√B.《海商法》C.《票据法》D.《商法》解析:8.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是()。

(分数:1.00)A.无限公司B.有限责任公司√C.股份有限公司D.两合公司解析:9.被母公司所控制的公司是()。

(分数:1.00)A.分公司B.总公司C.子公司√D.股份公司解析:10.下列属于我国市场规制法的是()。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卷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卷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自考试卷一、选择题(25题,每题2分,50分)1.我国古代旬子曾说过:“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说明了下列哪些道理?( )A.文化等社会因素对法律作用的发挥有重要影响B.人的认识水平会限制法律作用的发挥C.法律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D.法律涉及人的外部行为,不涉及人的思想2.中国古代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

A.大统式B.至元新格C.元典章D.宋刑统3.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下列哪部律作注?( )A.汉律B.曹魏律C.晋律D.北齐律4.上请原则开始于下列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宣帝D.隋文帝5.中国古代强制男性犯人修筑城墙等劳役、女性犯人服舂米劳役的刑罚是( )。

A.鬼薪白粲B.城旦舂 C 复作D.作如司寇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是( )。

A总统制B.责任内阁制C.民主共和制D.虚君共和制7.清政府在租界内设立的特殊审判机关是( )。

A会审公廨B.法院C法部D.初级审判厅8.明代由皇帝指定的翰林学士在大内办公,简称为( )。

A内阁B.枢密院C申明亭D.都察院9.中国近代惟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文献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民国宪法》10.秦朝官卿中负责司法审判之官是( )。

A 卫尉B.奉常 C 少府D.廷尉11.汉武帝时,由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廷警卫方面的专门法律是( )。

A,《九章律》B.《傍章律》C.《越宫律》D.《朝律》12.宋代为使皇帝独揽军权,在中央设置的最高军事机构是( )。

A参知政事B.枢密院C中书门下平章事D.兵部13.北宋初年实行的刑罚制度方面的一项新规定是( )。

A.折杖法B.贼盗重法C.重法地法D.刺配之刑14.唐太宗时增设的、作为对某些死刑犯宽宥处理的流三千里并劳役三年的刑罚叫( )。

A.刺配B.流刑C.充军刑D加役流15.唐朝对大案、疑案常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长官共同审理,称( )。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法律)《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 )A 、代议制民主共和国B 、总统制民主共和国C 、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D 、三权分立制民主共和国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清末法律改革时期, 为了贯彻“罪刑法定” 原则, 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 )A 、秋审制度B 、援引比附C 、家族主义D 、国家主义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清末主张变法, 提出“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的思想家是 ( )A 、谭嗣同B 、沈家本C 、张之洞D 、梁启超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在戊戌变法前夕, 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 )A 、司法机构B 、行政机构C 、立法机构D 、监察机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5、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 )A 、曾国藩B、张之洞C、谭嗣同D、洪仁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6、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 )A、《十款天条》B、《太平刑律》C、《天朝田亩制度》D、《太平救世歌》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7、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 )A、《元史新编》B、《圣武记》C、《海国图志》D、《夷氛纪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8、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 )A、工B、商C、兵D、农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9、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 )A、海瑞B、张居正C、顾炎武D、黄宗羲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0、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A、范仲淹B、朱熹C、王安石D、魏l B、白居易C、柳宗元D、王安石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5、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君为臣纲B、父为子纲C、夫为妻纲D、兄为弟纲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6、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A、陆贾B、贾谊C、董仲舒D、李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7、汉代贾谊的作品是( )A、《新书》B、《白虎通义》C、《春秋繁露》D、《西语》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8、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武帝C、秦始皇D、汉景帝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9、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 )A、实行郡县制B、陈胜、吴广起义C、焚书坑儒D、统一中国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0、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 )A、周公B、墨子C、慎到D、老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1、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 )A、子张B、子思C、孟子D、荀子E、漆雕氏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2、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 )A、王充B、刘秀C、刘预D、仲长统E、刘颂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3、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 )A、王安石B、范仲淹C、张居正D、丘濬E、朱熹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4、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 )A、“严刑以致又安”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D、“一秉于礼”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正确答案:ABC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5、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 )A、故杀子孙B、妻殴夫C、存留养亲D、无夫奸E、子孙违犯教令正确答案:DE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6、名词解释:“有治人,无治法”正确答案:“有治人,无治法” :荀子的主张观点,他认为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重要,但法毕竟是制定的,并靠人去掌握和执行,即仍然取决于“人”。

201404全国高等教育考试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404全国高等教育考试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404全国⾼等教育考试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2014年4⽉⾼等教育⾃学考试全国统⼀命题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课程代码:03706⼀、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全⾯发展的精神动⼒和指引社会主义社会前进⽅向的精神旗帜是()A、三民主义价值体系B、新民主主义价值体系C、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D、⾰命英雄主义价值体系2、当代⼤学⽣应当成为中华⽂明的()A、继承者和创新者B、批判者的抛弃者C、全盘接受者D、复制者和谨遵者3、“⼈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A、⾃然属性是⼈的本质属性B、社会属性是⼈的本质属性C、⾃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的本质属性D、⾃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的本质属性4、⽑泽东青年的时候,阅读了《论中国有被列强⽠分之危险》之后,感慨道:“对祖国的将来,觉得⾮常可忧。

我开始认为努⼒救国是每⼀个⼈的天职”,从此便⽴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这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A、中华⼉⼥谱写壮丽⼈⽣的⼒量源泉B、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强⼤动⼒C、推动我国社会历史进步的巨⼤⼒量D、⿎舞中国⼈民团结奋⽃的⼀⾯旗帜5、把我国建设成为⼀个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已经成为现阶段全国各族⼈民的共同愿望。

这从总体上规定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是()A、爱国主义的未来⽬标B、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C、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D、爱国主义的永恒要求6、下列关于培养爱国情感说法正确的是()A、培育爱国情感是报效祖国的基础B、培育爱国情感要美化本国的历史C、培育爱国情感要否定本国的缺点和失误D、培育爱国情感就要店铺7、认识和回答“⼈为什么活着”这⼀⼈⽣根本问题的是()A、⼈⽣态度B、⼈⽣价值C、⼈⽣⽬的D、⼈⽣道路8、衡量⼀个⼈⾃我价值实现程度的最根本的标志是()A、贡献B、⽆私奉献C、索取D、贡献与索取9、“个⼈的抱负不可能孤⽴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民服务,才能使⾃⾝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历年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 )A.德治思想B.礼治思想C.法治思想D.自然法思想2.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 )A.孔子B.子产C.邓析D.管仲3.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 )A.贤人治国B.民人治国C.专家治国D.法律治国4.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 )A.孔子B.管子C.孟子D.子产5.“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 )A.《墨子·兼爱中》B.《荀子·富国》C.《孟子·尽心上》D.《商君书·定分》6.“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 )A.庄子B.老子C.孟子D.荀子7.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B.“皆有法式”C.“一同天下之义”D.“不务德而务法”8.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 )A.仲长统B.刘颂C.白居易D.朱熹9.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 )A.魏征B.韩愈C.柳宗元D.白居易10.“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 )A.魏征B.房玄龄C.长孙无忌D.刘文静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玄学思想D.道家思想12.王弼与嵇康法哲学观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主张“依法治国”B.是否主张反对礼教C.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D.是否持玄学的法哲学观13.从理论上提出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思想家是( )A.杜预B.张斐C.鲍敬言D.刘颂14.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15.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A.施仁政B.重刑罚C.教化D.无为16.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A.董仲舒新儒学B.韩愈道统学说C.佛教学说D.程朱理学17.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A.王安石B.范仲淹C.富弼D.张方平18.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 )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司马光19.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 )A.阿骨打B.金章宗C.完颜雍D.忽必烈20.耶律楚材为促进元朝政事统一,起草的法律是( )A.青册文书B.大札撒C.《便宜一十八事》D.《陈时务十策》21.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A.丘濬B.海瑞C.张居正D.刘伯温22.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的,涉及面最广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王夫之C.顾炎武D.唐甄23.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A.孙中山B.章太炎C.梁启超D.沈家本24.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 )A.自由B.平等C.博爱D.民主25.“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 )A.黄宗羲B.康有为C.梁启超D.谭嗣同26.阐述“太平之世不立刑”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论语》B.《礼记》C.《大同书》D.《春秋董氏学》27.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 )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28.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一秉于礼B.更法改图C.革故鼎新D.趋时更新29.洪仁王千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B.《海国图志》C.《建国方略》D.《资政新篇》30.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王夫之C.龚自珍D.魏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4年4月全国自考(教育法学)真题试卷

2014年4月全国自考(教育法学)真题试卷

2014年4月全国自考(教育法学)真题试卷(总分:8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近代中国第一个教育法规是 ( )(分数:2.00)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C.《学校系统令》D.《强迫教育章程》解析:解析:1902年,官学大臣张百熙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教育法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 ( )(分数:2.00)A.1980年B.1985年C.1990年D.1995年√解析:解析: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 ( )(分数:2.00)A.法律文件B.规范性文件√C.部门规章D.自治条例解析:解析: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4.国务院的立法权限是制定 ( )(分数:2.00)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部门规章解析:解析: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是国务院的重要职权。

5.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不同之处在于 ( )(分数:2.00)A.举办主体与经费来源的不同√B.举办主体与办学体制的不同C.举办主体与师资来源的不同D.举办主体与教学计划的不同解析:解析:公办学校的办学主体为国家,其投入来自各级财政预算中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办学主体为社会力量,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依靠社会组织和个人出资、捐资以及学费等。

6.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学校是 ( )(分数:2.00)A.企业法人B.机关法人C.事业单位法人√D.社会团体法人解析: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的分类,我国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非企业法人中的事业单位法人。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 ( )(分数:2.00)A.职责B.专业C.使命√D.任务解析:解析: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

8.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是 ( )(分数:2.00)A.学历学术能力B.教育教学能力√C.认知分析能力D.外语应用能力解析:解析: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2014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05677法理学试题答案

2014年4月全国自学考试05677法理学试题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567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的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这一观点属于(B)A、历史法学派观点B、马克思主义法学派观点C、自然法学派观点D、分析法学派观点2、从他开始就把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看待,他的名字是同作为学科的法理学的创立相联的,这个“他”是指(B)A、哈特B、奥斯丁C、康德D、黑格尔3、认为法学研究对象应为法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研究纸面上的法,更要研究生活中的“活法”。

这一观点属于(C)A、分析法学派B、价值法学观C、社会法学派D、历史法学派4、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社会规范,这使法具备了(C)A、社会公共意志B、人们的自由意志5、法律规则中为主体如何行为提供标准的范式被称为(B)A、法律后果B、行为模式C、法律事实D、法律行为6、《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

该规则属于(A)A、命令性规则B、禁止性规则C、权义复合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7、“它”在法律规范中是一种高层次法律规范,是更具应然性和理想化的法律规范,这个“它”是指(D)A、客观性正义B、主观性正义C、伦理性正义D、法律正义的是(A)8、下列关于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的表述,有错误..A、法经历了从判例法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B、法经历了从同道德和宗教混合到分离的发展过程C、法的起源的过程受到道德和宗教的极大影响D、法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法萌芽的是(B)9、资本主义法经历了由萌芽到正式形成的历史过程,下列不属于...A、海商法的出现B、成文法的编纂C、罗马法的复兴D、反映资本原始积累的法的出现10、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源流关系的差异,以及法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某些特点,对各国和地区的法所作的分类是指(B)A、法的历史类型B、法系C、法律体系D、法的体系11、在不同空间条件下,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相互吸纳和融合被称为(C)A、法的继承B、法的延续12、下列不属于守法范围的是(D)...A、宪法B、基本法律C、行政法规D、习惯13、能够参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的能力或资格,被称为(A)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责任能力D、义务能力14、下列与权力资源调控关系不是很密切的制度是(D)A、民主宪政制度B、分权制衡制度C、责任追究制度D、市场经济制度15、在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A)A、全国人大常委会B、全国人大C、国务院D、国家主席16、法律思维的基本方法是(A)A、形式逻辑B、法律推理C、适用法律D、辩证推理17、司法民主原则的核心是(A)A、提高社会成员对司法的参与度B、诉讼中实行陪审制度C、实行陪审团制度D、实行治安法官制度18、在我国,实施违宪制裁的机关是(B)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19、下列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判断正确的是(A)A、义务中包含了“应当”和“必须”B、权利不可能被滥用20、“法律具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人的权利和义务都必须由普通法院来审决;不是宪法赋予个人权利与自由,而是个人权利产生宪法。

《中国法制史》自考真题2014-2011

《中国法制史》自考真题2014-2011

《中国法制史》自考真题2014-2011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课程代码:00223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夏朝时,地方司法官称为DA.大理B.司寇C.蒙士D.士2.设有“炮烙之法”的是BA.夏朝B.商朝C.西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3.“群饮”罪最早见于BA.商朝B.西周时期C.东周时期D.秦朝4.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bA.天命天罚B.轻罪重罚C.明德慎罚D.约法省刑5.春秋时期,楚国有关进入宫廷的禁止事项方面的法规是AA.《茆门法》B.《仆区法》C.《七法》D.《大府之宪》6.中国古代的成文法最早公布于BA.夏商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秦律规定,司法官员故意重罪轻判或轻罪重判,构成BA.“失刑”罪B.“不直”罪C.“纵囚”罪D.“匿户”罪8.秦朝将有关国家机关工作程序、原则及公文程式方面的法律形式称为CA.律B.诏C.式D.廷行事9.西汉武帝时期,提倡“春秋决狱”断狱方式的是AA.董仲舒B.萧何C.张汤D.张释之10.汉朝总揽全国监察工作的最高机关是CA.廷尉B.都察院C.御史台D.大理寺11.专门从事法律教育的机构“律博士”最早设立于A.秦朝B.汉朝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12.以死、流、徒、鞭、杖为主的新刑罚体系初具雏形是在A.两汉时期B.三国时期C.北朝时期D.南朝时期13.宫刑最终废除于CA.北魏B.北齐C.北周D.隋朝14.唐律所谓“六赃”之中的“坐赃”是指AA.非因职权之便而非法收受财物B.用暴力非法获取公私财物C.收受所管辖人员的财物D.收受财物并作出违法裁判15.唐律将“限内死者,各依杀人论;其在限外及虽在限内,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殴伤法”论的制度称为AA.保辜B.理雪C.务限D.录囚16.五代十国时期所制定的最重要、最完备的法典是DA.《大中刑律统类》B.《天福杂敕》C.《长兴敕条》D.《大周刑统》17.中国古代法典中最早将“诉讼”独立成篇的是C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8.宋朝的海外贸易法规是A.《升元格》B.《市舶条法》C.“市易法”D.“均输法”19.明朝将依皇帝旨意在朝廷上杖责官员的法外刑罚称为A.廷杖B.折杖C.笞杖D.枷号20.明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BA.大理寺B.刑部C.大理院D.都察院21.清朝专门管理蒙古与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最高国家机关是A.都察院B.大理院C.审刑院D.理藩院22.清朝将秋审后罪行属实但情有可原,且可直接减等发落的情况,称为A.情实B.缓决C.可矜D.留养承嗣23.太平天国法律规定,贩卖、吸食鸦片者,一经查出就处以A.斩首示众B.流放C.笞杖D.徒刑2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典是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C.《暂行新刑律》D.《大清律例》2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票据法颁布于A.清末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26.《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采用总统制共和政体,是受A.日本宪法的影响B.德国宪法的影响C.英国宪法的影响D.美国宪法的影响27.在北洋政府的刑事特别法中,最为重要的是A.《惩治盗匪法》B.《徒刑改遣条例》C.《官吏犯赃条例》D.《陆军刑事条例》28.南京国民政府唯一一部正式宪法颁布于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29.革命根据地时期,最早规定实行民族平等并建立区、乡民族自治政府的根本法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30.人民民主政权制定专门保障人权的法律始于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D.新中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真题2014年4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真题2014年4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理学真题2014年4月(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一、课程代码:05677(总题数:1,分数:0.00)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总题数:30,分数:30.00)1.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的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这一观点属于(分数:1.00)A.历史法学派观点B.马克思主义法学派观点√C.自然法学派观点D.分析法学派观点解析:注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辨证发展的观点,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的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2.从他开始就把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看待,他的名字是同作为学科的法理学的创立相联的,这个“他”是指(分数:1.00)A.哈特B.奥斯丁√C.康德D.黑格尔解析:注解:奥斯丁在法学方面有两个突出的贡献,一是从他开始,把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看待,他的名字是同作为学科的法力学的创立相连的。

二是他开创了现代分析法学,他的名字也同现代分析法学联系在一起并且这两个方面的联系密切的,奥斯丁是把法理学按照分析法学的模式创立的。

3.认为法学研究对象应为法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研究纸面上的法,更要研究生活中的“活法”。

这一观点属于(分数:1.00)A.分析法学派B.价值法学观C.社会法学派√D.历史法学派解析:注解:社会法学派:有的提出法学的研究对象应为法与社会的关系,法学应着重关注法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不仅要研究纸面上的法,更要研究生活中的“活法”。

这种见解在现代以来的西方法学领域有广泛影响,近些年来中国部分学都也颇为认为这种观点。

4.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一种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的社会规范,这使法具备了(分数:1.00)A.社会公共意志B.人们的自由意志C.国家意志√D.人的自然理性解析:注解: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2)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3)法是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4)法是普遍的、明确的和肯定的社会规范;(5)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整理版历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整理版历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A )A.西周B.春秋C.战国D.汉朝2.主张“令顺民心”的先秦思想家是( D )A.韩非B.邓析C.公孙侨D.管仲3.春秋时期,否定和拋弃周礼的是(A )A.邓析B.管仲C.商鞅D.子产4.先秦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是(B )A.秦始皇B.韩非C.李斯D.商鞅5.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思想命题出自(B )A.《墨子》B .《庄子》C .《老子》D .《商君书》6.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家是(C )A.孔子B.孟子C.墨子D.老子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无讼思想的提出者是(B )A.周公B•孔子C.庄子D.荀子8.管仲立法思想的明显特征表现为(C )A.重农主义B.重农抑商C.重商主义 D .重商抑农9.春秋决狱始于(B)A.秦B.西汉中期C.西汉后期D.东汉中期10.汉初提出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治国理论的著作是(A .《春秋繁露》B .《淮南子》C .《新书》D .《新语》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A )A .北魏B .辽C .唐D .金12.柳宗兀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B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 C.完全不同 D.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完全相同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AA.南宋B.北宋C.元D.明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C )A.唐局祖B.唐局宗C.唐太宗D.唐玄宗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CA.顾炎武B.王夫之C.黄宗羲D.梁启超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D )A.完颜雍B.朱棣C.朱元璋D.张居正17.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C )A .惟齐非齐B .哀矜忽喜C .明刑弼教D .杀无赦18.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C )A .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B. 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C 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D .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B )A.左宗棠B.张之洞C.曾国落D.曾国荃.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D )A .大一统B .严刑重法C .天下一家D . 一秉于礼.将“私”看成是人们犯罪致刑之由的思想家是(A )A.康有为B.魏源C.梁启超 D .张之洞•康有为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必须( A )A .去“九界”B .轻刑C .讲文明D .用严刑•“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D )A .李鸿章、张之洞 B. 张之洞、袁世凯C .康有为、黄遵宪D. 康有为、梁启超•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高等法律学校是(C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京师法律学堂D.京师法政学堂.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魏源比龚自珍更倾向于( B )A.因势变法B•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C.对封建专制的抨击D.广收人才.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A )A 体”完全相同B 用”完全相同C 体”部分不同D .“体用”皆同.与比附类推原则最为接近的说法是( C )A 徒法不足以自行”B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C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D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思想中,与沈家本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主张较为接近的是(D )A.明分使群B.兼相爱,交相利C.暴君放伐D.有治人,无治法.近代中国反对代议制的法律思想家是(D )A.沈家本B.梁启超C.孙中山D.章太炎.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首要反对的是(B )A.满族人B.帝国主义C.封建主义D.清政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世袭制B.终身制
C.嫡长继承制D.诸子均分制
解析:C
2.西周主张对“不孝不友”行为严加惩处、“刑兹无赦”的思想家是
A.周文王B.周武王
C.周厉王D.周公
解析:A
3.管仲以法理政、统军和治民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君主集权 B.反对君主集权
C.提倡西周礼制 D.建立民主法治
解析:C
4.春秋时期提出“四民分居定业”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女叔齐
C.子产 D.邓析
解析:A
5.批评子产没有否定和抛弃周礼的先秦思想家是
A.邓析 B.孟子
C.叔向 D.商鞅
解析:A
6.先秦时期,宗师孔子、信奉孔子学说的学派被称为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解析:A
7.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无善无恶说 B.性三品说
C.性恶说D.性善说
解析:D
8.墨家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
A.礼崩乐坏 B.暴君的统治
C.人自爱而不爱人D.天命使然
解析:C
9.提出“道法自然”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商鞅 D.慎到
解析:B
10.庄子认为治理天下最好的方法是
A.严刑 B.无为
C.重礼 D.势治
解析:B
11.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李悝 B.吴起
C.慎到 D.韩非
解析:D
12.战国中期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的法家代表人物是A.慎到 B.韩非
C.荀子 D.庄子
解析:A
l3.下列人物中,其思想受到“黄老”学说影响的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解析:D
l4.汉初废除“挟书律”的皇帝是
A.汉文帝B.汉景帝
C.汉惠帝D.汉高祖
解析:C
15.“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的思想出自
A.黄老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儒家学说
解析:A
16.在董仲舒的新儒家学说中,君权神授的理论根据是A.天人合一 B.天下一统
C.德主刑辅 D.独尊儒术
解析:A
17.魏晋时期提出“齐之以法,示之以礼”观点的是A.晋武帝B.魏孝文帝
C.李世民D.刘颂
解析:B
18.首创“九卿议刑”制度的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
C.雍正帝D.唐玄宗
解析:B
19.主张“天人不相预”的唐代思想家是
A.韩愈 B.白居易
C.朱熹 D.柳宗元
解析:D
20.朱熹主张严刑,但是反对
A.恢复肉刑 B.滥施刑罚
C.严惩奸凶 D.限制赎刑
解析:B
21.明代丘濬对于复仇的基本态度是
A.绝对肯定复仇 B.绝对否定复仇
C.主张实行有限制的复仇 D.主张不可著为定制
解析:D
22.主张“君臣共理天下”,要求提高宰相职权的宋代思想家是
A.司马光B.王安石
C.张居正D.范仲淹
解析:D
23.曾被比拟为“中国的卢梭”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黄宗羲B.沈家本
C.董仲舒D.孔子
解析:A
24.明末清初主张“任法”和“任人”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顾炎武
C.王夫之D.洪秀全
解析:C
25.主张“禁绝鸦片,宜用重典”的近代思想家是
A.洪秀全B.魏源
C.康有为D.龚自珍
解析:D
26.魏源认为“法令,治之具也,而非所以治也”,其思想本质是
A.法治 B.人治
C.法制 D.民治
解析:A
27.梁启超认为法律和道德二者应当
A.刑主德辅 B.互相背离
C.相须为用 D.混为一谈
解析:C
28.中国近代史上为维新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思想家是
A.康有为B.梁启超
C.谭嗣同D.严复
解析:C
29.“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法律主张出自
A.沈家本B.伍廷芳
C.张之洞D.劳乃宣
解析:A
30.批评黄宗羲“有治法而无治人”说法是“欺世之谈”的思想家是
A.孙中山B.沈家本
C.章炳麟D.梁启超
解析: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与先秦儒、道等家相比,墨家的明显特点是
A.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B.有严格的纪律
C.以自苦为极D.有自己的法律
E.富有牺牲精神
32.以下观点中,被东汉王充所批判的有
A.“天刑”论B.天生圣人
C.帝王受命 D.文武张设
E.明德慎罚
33.下列人物中,主张慎刑,但反对宽容犯罪的有
A.朱熹 B.李世民
C.杨坚 D.白居易
E.张居正
34.下列属于曾国藩“一秉于礼”法律思想的有
A.三纲之道 B.以礼自治
C.以礼治人 D.斩邪留正
E.中体西用
35.康有为“变法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倡导“三世说”,托古改制B.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
C.设议院,开国会D.制定宪法
E.实行三权分立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以德配天”
37.“定分止争”
38.“名教出于自然”
39.“赏罚不滥,即是宽政”
40.“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商代的神权法思想。

42.简述范仲淹在司法方面的改革措施。

43.简述清末的修律活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论述中国古代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45.试论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