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解读: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解析:从图片中的时间看,从1979年开始至1989年,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 也未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所以先排除①④项,答案应该是B。
5/20/2013
2、(2009·江苏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
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
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 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的历史。
5/20/2013 的成就。它对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
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外交成果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社 印度(1950.4.1) 保加利亚(10.4) 会 ——第一个与中国建 罗马尼亚(10.5) 主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匈牙利(10.6) 义 朝鲜(10.6) 瑞典(1950.5.9) 国 捷克斯洛伐克(10.6) ——第一个与中国 家 波兰(10.7)
1、(2011年连云港摸拟)在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
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
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B ) A.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联合反对霸权主义
B.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决议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际问题基础准则 D.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
取得成功
5/20/2013
考点2
开创外交新局面
考纲解读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 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 展所作出的努力 1.中美、中日关系的相关史实及影响 2.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与对和谐世界的影响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程
中美关系正常化历程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衡量一个国家地位和实力的重要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华采取政治敌视、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因而建国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未能建立正常的对外关系,中国没有能够实行全面对外开放。
而中美关系也就成为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关键。
中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
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签订到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与发展(1972年2月——1974年8月)从1949年到1969年尼克松上台时,美国政府一直奉行孤立、遏制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两国的国内政治以及国际局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善成为可能。
而在中国,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给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并非中国的敌人,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盟友,成为了中美关系转变的拐点,促进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提供了可能。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基于共同的战略、安全利益需要,两国关系开始解冻。
1972年2月21—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访华具有历史性意义,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国,也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一个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后经过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签署了著名的《联合公报》,使世界为之一振。
1973 年,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
2月15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访问了中国。
基辛格这次访问是在越南战争刚刚停止,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
美国由于过去长期陷入越战泥潭,元气大伤,不得不重新调整其全球战略。
苏联则打起缓和的旗帜加紧分化西欧同美国的关系,利用中东不战不和的局面,西向地中海,东向印度洋扩张,并进而向东南亚渗透。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邦交正常化——对高中历史教材中几个概念的阐释
作者: 郭雪玲 [1];郭健 [2]
作者机构: 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362100[1]福建省泉州市国立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362021[2]
出版物刊名: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页码: 183-183页
主题词: 中日邦交正常化;高中历史教材;中美关系;《中国近代现代史》;概念;阐释;中日关系;
相关内容;正确理解;建交;学生
摘要: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对中美和中日关系的叙述经常让学生产生误解.实际上,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等于中美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与中日正式建交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明确这些差别才能正确理解<中国近代现代史>中的相关内容.。
高中复习——中国70年代外交
意义: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背景:
国内: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国际: 70年代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认识变化: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外交政策的调整:
外交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实行不结盟政策:80年代开始实行,即:不和任何国家结 表 成政治军事同盟。 现 (2)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促进我国现代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 务助理亨利· 基辛格博士。
周恩来:“总统 先生,你把手伸过 了世界最辽阔的海 洋和我握手,25年 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 到很荣幸,终于来 到了你们伟大的国 家。”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
背景:
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中:中苏关系恶化,需要联美反苏; 中国国际地位要求。) 过程:
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1971年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打破外交僵局,出现外交新局面,70年代形成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非 洲 毛里求斯 1972年4月15日 多哥 1972年9月19日 马达加斯加 1972年11月6日 几内亚比绍 1974年3月15日 加蓬 1974年 4月20日 尼日尔 1974年7月20日 博茨瓦纳 1975年1月6日 莫桑比克 1975年6月25日 科摩罗 1975年11月13日 佛得角 1976年4月25日 塞舌尔 1976年6月30日 利比里亚1977年2月17日 利比亚 1978年8月9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2外交关系的突破优秀教学案例
2.亮点二: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结合时事,将当前的国际形势与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智慧,以及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1.了解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关系的背景和国内外形势;
2.掌握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正常化过程及其意义;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外交突破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角色扮演:学生站在不同国家的立场上,分析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时事联系: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外交突破的原因和影响。例如,在讲述中日关系正常化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
2.中日关系正常化对我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3.中日关系正常化对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正常化过程,以及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外交突破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同时,我会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点2_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出现同新中国建交的第三次高潮】
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邦交正常 化、中日建交,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许多第三世界 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掀起第三次 建交高潮:非洲26国、拉丁美洲13国、欧洲10国、东南亚5 国。到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遍及五大 洲。 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终于被打破。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解析】
日本是经济大国,其目标是想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政治 经济大国,但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故A项错误;新中国 成立初,就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 故B项错误;日本早于美国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说明 日本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相对独立的正常外交,这 客观上反映了日本经济的崛起,日美先后与中国建交也说 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大,表明世界格局出 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目前,日本还没有完全摆脱 美国的控制,故D项错误。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内容: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②只有一个中国③美国最 终从台湾撤军 意义: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尼访华是中美关系史 上第一位在职总统来华访问) (4)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华盛顿同 时发表联合公报,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 交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
2.原因 (1)美国方面的考虑: ①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 ②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③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中国方面: ①中国与绝大多数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
高中历史《新中国时期》:中日邦交正常化
高中历史《新中国时期》: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日本为取得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国竞争的有利地位。
③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2)过程
①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
②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签订了一系列协定。
(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 页共1 页。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评价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评价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轨迹(一)中日关系隔绝时期(1949—1952)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日本的外交深受美国的影响。
这一时期,由于冷战政策,美国加紧对日本的控制。
美国通过停止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改造、操纵签署《旧金山和约》、《日美安保条约》和《日台和约》使得日本不能和中国正常邦交,两国几乎没有交往。
停止对军国主义势力的打击使得日本右翼日后重返政坛,给中日关系添加阴影:《旧金山和约》使得中日和谈迟迟不能进行:《日美安保条约》使得日本不迫切恢复与华邦交;《日台和约》使得中日建交多了一个障碍。
这些因素最终使日本和中国没有邦交往来。
尽管如此,中日双方内部出现渴求交往的声音。
1949年日本民间建立了“中日贸易促进会”、“促进中日贸易议员联盟”、“中日贸易会”,之后在1950年10月1日成“立日中友好协会”。
这四个组织合称“中日关系四团体”。
而中国政府和人民不计前嫌,积极回应。
这一切为将来的友好交往打下基础。
(二)民间交往时期(50年代)这一时期中日交往只局限于民间交往,而官方的活动仅仅是表示肯定,并没有介入民间交往。
上述的活动尽管是民间行为,却引起很大反响。
考虑到美国的冷战政策和日本右翼内阁的阻挠,两国邦交正常化还不能一下子完成,所以周恩来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外交路线,即先通过民间交往过渡到半官半民交往,最后通过官方谈判建立政府间的外交关系。
日后中日邦交恢复的发展就是按这一外交思路进行的。
1952年5月,日本参议院议员高良富、前参议院议员帆足计和众议院议员宫腰喜助访问中国。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参加促进中日贸易的谈判。
同年6月双方签订第一个民间《中日贸易协定》。
该协议打破了中日之间的坚冰,开始了中日交往。
三位议员回到日本后,通过做访华报告的形式传达渴望中日友好交往的愿望,这事件开始了中日民间交往。
之后官方也表示肯定,1959年石桥湛山首相访华这一事件可以说明官方对中日友好交往表示肯定。
中美关系正常化教案改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教案一、教材分析《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第二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二子目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建立后,即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之中;而70年代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则意味着西方对中国孤立政策的破产,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突破,它无论是对于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开创还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该内容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重要;该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今天的中美关系以及增强自豪感、使命感也具有重要价值。
教科书在简要介绍朝鲜战争后中美紧张对峙关系后,重点展示了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比较全面地勾勒出了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关系的演变过程。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时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史实有所了解,加之中美两国在当今世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在时事新闻中对中美关系有所了解,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学习兴趣较高。
但是学生对于中美改善关系的原因以及中美改善关系对国际关系造成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教师进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讲述和学生阅读整理,学生能够归纳并记住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步骤,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史料分析,学生在理解中美改善关系原因的同时,进一步领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的历史知识获得方法。
3.通过多角度解读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提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认识历史影响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美改善关系的原因以及具体过程2.难点:中美改善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五、教学准备:提供尼克松访华照片,美国民众反越战照片六、教学过程:导课:通过尼克松访华的照片来导入新课师:这是一张拍摄于我国文革时期的照片,时代特色非常浓厚,特别是这个标语,“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这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一句话。
大家有没有想过联合起来要干嘛呢?生:……师:按照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反帝反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9课时
第9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①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④日内瓦会议;⑤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条件;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
3.中美、中日关系:①乒乓外交;②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③中美建交;④田中角荣访华与中日建交;⑤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新时期的中国外交:①新时期中国的不结盟和对外开放政策;②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③中国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④中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⑤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及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P4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外交成就(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意义: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
(4)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并取得重大成就。
高中历史(1)最基础考点系列考点11 70年代外交成就 含解析
70年代外交成就★★★○○○○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影响:(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②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过程:①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2.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注意: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是新中国外交局面转变的关键。
受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影响,西方国家在中美关系缓和之前大多未与新中国建交,而中美关系的缓和使国际上出现了一股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
2.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两国的共同要求(1)从美国方面看: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寻找新的国际关系的平衡。
(2)从中国方面看:一是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有利于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三是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外交的结束.新中国的外交工作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逐步形成了新中国的外交特点和风格,为捍卫我国独立主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敌视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朝鲜战争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
但美国却继续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2)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3)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
另外,美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需要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支持。
(4)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如珍宝岛事件,苏联陈兵中苏、中蒙边境,给中国带来威胁。
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中国的外交政策由此而发生了改变,另外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这样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了。
2.逐步改善(1)乒乓外交1971年4月,参加第31届世乒赛后的中国邀请美国队访华,得到了两国领导人的批准,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2)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好准备。
1971年7月,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会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尼克松总统将访华。
(3)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1)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2)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3)中、美、苏三国形成互相牵制的关系,有利于中国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同时也平衡了世界力量,有利于世界和平。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5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15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课题2 与时俱进开创外交新局面——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激烈斗争。
2.内容(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3)“一边倒”: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原因: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经过(1)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中、印、缅一致同意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
3.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3)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1)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2)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构图解史]“一边倒”外交方针信息提取:“一边倒”说明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获得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支持。
这是新中国在严峻国际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构图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信息提取:图示反映与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西欧国家,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受意识形态影响,奉行“一边倒”政策。
[概念阐释]“求同存异”方针(1)“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制作人:黄彩霞 学号:2012304010132
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1、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利用台湾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2、美国不仅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而 且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而威胁中国南面。
中美关系一向紧张,为什么中美双方愿意在此 时缓和并建交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材料从中总结 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1972、 2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影响:
1、促进中日关系正常化
2、促进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小结:
以上就是新中国时期的一系列外交成就,其中最令人深思的就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外交。所以我国应继续发展经 济,提高其国际影响力,这些成就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 针是正确的,同时我们的外交目标不能变,以维护世界和周边和平 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同时也致力于带 动世界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
作业:
《中美联合公报》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 合法的政府阐述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 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问题:
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在哪,中国的基 本立场是什么,《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否意味着中美 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
谢谢老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我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课氢弹 爆炸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 落成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 射成功
2、材料二:在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次会议上,以76票 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3、材料三:自从1961年美国参加越南战争以来,美军官兵死亡已 达3.5万人,损失飞机5400架.尼克松政府上任4个多月,侵越美军 又有4000多人丧命,平均每月大约被打死1000多人.
(完整版)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官店民族中学傅卫华一、中美关系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1)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加强;(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5)抗日战争结束后,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6)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1941年到1979年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华政策?(1)对华政策变化及原因1941—1945年:积极支援中国,原因是希望中国牵制日本,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压力.1945—1949年:扶蒋反共,原因是控制中国,扩张在亚洲的势力。
1949—1972年: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原因是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势力,遏制其在亚洲的扩张.1972—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霸权地位急剧衰落,急于调整外交政策;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①美国总是以本国利益为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在与其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争取主动地位。
②国际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③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怎样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两国关系?(1)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1)从国际形势来看,由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0世纪70年代,由于西欧、日本的崛起,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美国霸主地位严重动摇,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
(2)从日本方面来看,日本民间团体和朝野人士的强烈要求,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日本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也是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历史上看,日本从西汉时就开始与中国进行交往;中日之间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二战之后,虽然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对中国实行敌视的政策,但民间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两国间的官方交往。
(3)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是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根本原因。
与日本改善关系,有利于中国改善国际环境,在国际关系中争取主动。
与日本改善关系,是中日两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1。
中日关系
1.(1)冷战时期的中日关系冷战期间的中日关系的发展明显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中日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外交”到“半官方外交”到“官方外交”的逐步发展的过程。
其间由于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关系,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关系的发展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一)冷战发生至中日邦交正常化阶段二战后,中日两国别无选择地被置于美苏冷战格局之下,两国都缺乏重塑东亚秩序的能力,中日双方各自采取了对苏、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但是,中苏关系与日美关系有本质的不同。
中国50年代就制定了推动对日邦交正常化的方针。
日美关系却始终带有“美主日从”性质,日本决策层发展对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每一步尝试,都受到美国的严密临近和严厉打压。
战后日本外交路线奠基人——吉田茂执政期间采取了依靠美国的保护和支持,实现日本的所谓复兴的政策,强调日本“要高举反共民主大旗,与志向相同的国家站在一起”,“在它们的援助下,实现国家复兴。
”1952年与台湾缔结所谓《日华和约》,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采取不承认和敌视态度,使日本成为美国国际战略中包围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一员,使中日两国失去了正常交往的可能。
当时,中国还是从战略高度,为争取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了不懈努力。
周恩来指出:“先从中日两国人民进行国民外交,再从国民外交发展到半官方外交。
”1952年高良富率先来到中国,开始了两国的民间外交。
1964年4月,池田内阁委托“民间人士”松村谦三访华,就双方互设常驻联合机构等问题签订了备忘录,将中日关系推进到半官方状态。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至冷战结束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陷入越南战争,造成其全球战略失衡,苏联则乘机加速对外扩张。
同时,中苏之间也发生了严重分歧。
在这种背景下,基辛格秘密访问北京,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开始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形成。
中美关系的改善既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迫使日本改变敌视中国的政,以服从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
中日关系历程
中日关系历程中日关系历程历史以来的中日关系大体可分为古代、近代、战后至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以来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古代史阶段: 日本“以华为师”, 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近代阶段: 先是先进的中国人“以日为师”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后由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中日关系从友好走向战争。
战后到60 年代末, 受中美关系的影响, 可以说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 整体上看处于隔绝、仇视、敌对状态。
70 年代初开始, 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合作交流逐步成为主流, 但仍未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古代阶段, 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 共同缔造东方文明中日两国隔海相望,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了友好交往, 可谓中日友谊源远流长。
在汉武帝时, 日本就有30 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光武帝时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中国的铁器、铜器、帛等传入日本, 丰富了日本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南北朝, 中国移民到日本传播植桑养蚕、制造丝织品和冶铁技术。
3———5 世纪, 汉字传入日本, 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日本文字。
隋朝时, 日本就多次派使节来中国, 开始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和文化知识。
唐代, 中日友好更是盛况空前, 日本遣唐使、留学生、高僧大批来华, 如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与中国高僧鉴真都堪称中日友好使者。
日本留学生回国后, 强烈要求社会改革, 促成“大化改新”, 促进了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中国文化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宋代到清朝, 贸易往来一直是中日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
纵观古代历史, 中日两国人民在不断的交往过程中, 建立了相互尊重, 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 形成了相互友好的深厚底蕴。
二、近代史阶段, 中日分道扬镳, 从友好走向战争1840 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全面“西化”, 与东方文明分道, 走上强国之列。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日为师”, 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如饥似渴的向外国学习。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教学案:第2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含答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学习目标]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2.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和重要影响。
3.分析新时期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
4.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1。
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2)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3)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4)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过程: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②(1)背景: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过程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影响(1)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③(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①表现: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上海共识”。
②意义: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重大贡献.(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④①表现: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启动
材料一
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1970年10月5日)材料二
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
总而言之,都行。
──《毛泽东外交文选》
材料三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
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
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一步骤的唯一国家。
对这个问题,我想很有限地谈谈。
因为我们不应该认为已经发生了比实际发生的更多的事情。
我们所做的就是把门打开──把旅行的门打开,把贸易的门打开。
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的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
系正常化。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四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
间访问中国。
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人民日报》1971年7月16日
【解读】为了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斗争中的不利处境,缓和国内不断加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台后决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与日益强大的中国进行接触,改善两国关系。
1970年10月5日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向中国发出了改善关系的信息。
为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实现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打开中美关系长期以来的僵局,中国也表达了同美国改善关系的愿望。
1971年7月16日中国正式邀请尼克松访华。
资料显示:①毛泽东、尼克松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启动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在中美关系缓和方面,苏联是双方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美苏大三角关
系因而也更加复杂起来。
③对中国来说,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与西方世界隔绝的状态。
2.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
中国政府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
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解读】1972年2月21日上午9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这是周恩来当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其要点是:①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分歧,不应影响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②反对诉诸战争、主张和平谈判,是中国对美政策的一贯主张。
③中美两国应该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打开两国关系的新局面。
资料显示:①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关系。
②国家之间存在的分歧可以通过谈判来和平地解决,求同存异,应尽量避免冲突和战争。
3.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五、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它与中国的关系,并重申,它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
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台湾问题上出现的新形势也为解决中美两国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的分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六、考虑到双方的上述声明,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在作这样的声明时,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一贯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节选)1982年8月17日
【解读】台湾问题虽然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和国际的原因,一直与中美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美国与台湾保持非同寻常的关系,是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障碍,台湾因而
也成了中美关系中最大的制约因素。
所以,中美在缓和、建交以及后来的关系发展中,一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都是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
1982年8月17日发表的第三个中美联合公报在这方面表述得最为详细。
其要点是:①美国政府承诺奉行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②美国赞成中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③美国政府承诺不再扩大并力争逐步减少对台湾出售武器的规模,并努力使这一问题最终解决。
资料显示:①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一中一台是中美建交和发展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
②美国在反对台湾独立和对台军售问题上用词不够清晰,没有从正面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为后来中美关系走向时起时伏埋下隐患。
4.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结成了深厚友谊,值得我们珍视。
但是,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
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
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
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中国和日本都是伟大的民族。
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人民日报》1972年9月26日
【解读】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这条材料是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其要点是:①应当尊重两国之间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②日本应当汲取侵略中国的历史教训。
③社会制度不同的中日两国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发展各方面友好交往。
④中日两个民族应当世代友好。
资料显示:①中日两国之间既有传统友谊,又有历史积怨,两国政府和人民应在正视、承认和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发展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关系。
②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不应当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障碍。
③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扩大交流,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
5.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
两国人民切望结束迄今存在于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
战争状态的
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①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
【解读】1972年9月,在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期间,中日两国政府首脑举行了多次会谈,就有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协议。
9月29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的联合声明》。
内容是:①中日关系正常化将在两国关系史上揭开新的一页。
②日本表示承认并接受“复交三原则”,并对侵华历史作深刻反省。
③中日关系正常化应该排除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干扰。
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实现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及睦邻友好的深入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资料显示:①一衣带水和悠久的友好传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客观基础。
②日本深刻反思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重大伤
害,承认一个中国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前提。
③中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有助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注释】①中日“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无效的,必须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