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骤三种禅修(下)

合集下载

坐禅的三个阶段

坐禅的三个阶段

坐禅的三个阶段第一步:姿势的放松首先,放松是第一步功夫。

如果连放松都做不好,我们就很难持久地坐下去了。

要想把用功当作是家常便饭,那么松弛的状态是最核心的。

先是后背,后背不要使劲地往前面挺,要略微松弛。

如果松不下来,有一个动作是含胸坠肘(两个肘部分地往下沉一点),这一部分做好了,就会感觉到我们的重心沿着尾椎骨落到盘着的腿上,这就好办了。

只要落到了盘着的腿上,我们的重心就不会偏移(说明你不是紧张的)。

姿势放松了以后,下一步我们就要看看气息(呼吸)了。

要判断气息是否紧张,是否调顺,有个标准,就是我们的眼睛如果翻来翻去、或者使劲地眨,眼帘总是跳来跳去,就说明气息崩住了。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眼睛紧张就说明我们心里面是没有放松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呼吸有意地加强、加快,用气息把现在这个困境的状态吹送过去。

如果眼睛还是紧张,就有意地加快、加强呼吸,很快气息就调顺了,自然就放松了。

如果姿势放松了,眼睛也放松了,其它部位的放松就很容易了,不会再有什么紧张的了。

注意不要太刻意地讲究某种打坐的姿势。

有些书本所说的七支坐法:舌顶上颚,双目垂帘,含胸拔背,其实这些要求都是人为的,特别容易让我们心里产生执著。

而经常禅修的人不会要求在姿势上面怎么去努力。

两个手扶着膝盖也好,互相握住也好,结个定印也好,相互交叉也好,怎么放都行,关键是要有一个比较灵活的调整空间,不要把它固定得那么死。

有人打坐,两个大拇指死死地顶住,弄得很紧张,别的地方不紧张,就是手很紧张,那也是很麻烦的。

如果手一紧张,坐到中途时,就会觉得手完全没有知觉;等到坐完时,整只手都是僵的,动都动不了,这就是因为我们的紧张使身心不能调整到自然的位置上来。

怎么样摆放身体的各部位,让自己能够轻松,我们就怎么摆。

这就是打坐的基础要求,也是第一步的要领。

第二步:气息的放松现在调节第二个部分——气息。

几乎所有打坐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打坐,我们的气息就显得乱,想把它调顺,调得又细又长,但是越调就越起到反作用。

禅修打坐正确方法

禅修打坐正确方法

禅修打坐正确方法
禅修打坐的正确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选择一个干净、安静且舒适的地方来进行禅修打坐。

确保你不会被干扰。

2. 打坐姿势:选择一种合适的打坐姿势,如莲花坐、半莲花坐、双腿交叉等。

保持身体挺直、舒适,并放松肩膀和颈部。

3. 手势:将手放在膝盖上,让指尖轻轻触碰,形成一个圆形。

左手掌朝上,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让手指轻轻相接。

4. 焦点:选择一个焦点,可以是呼吸、身体感受、观察思绪的流动等。

尽量保持专注,并让杂念慢慢消失。

5. 呼吸:关注自己的呼吸,放慢呼吸的节奏,使其变得柔和而深沉。

用鼻子缓慢地吸气和呼气,保持舒缓和平稳。

6. 观察思绪:不去抗拒或追逐任何思绪,只是观察它们的出现和离去。

如果发现自己陷入思维中,将注意力重新回到呼吸上。

7. 坚持时间:开始时,可以选择较短的时间,逐渐增加禅修的时间。

最初可能
感到不适应,但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逐渐适应。

8. 结束打坐:当你感到时间到了,慢慢地结束禅修打坐。

先缓缓地移动身体,再缓慢地站起来。

在站立时,留意自己的感受。

以上是禅修打坐的一般正确方法,但每个人的实践可能有所不同。

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保持坚持。

三级修学八步骤前三步的重要性

三级修学八步骤前三步的重要性

三级修学八步骤前三步的重要性关于如何修学,首先提出了有关态度、方法、效果的十八字方针,进而提出八步骤三种禅修。

八步骤三种禅修是对十八字方针在修学运用上的概括,不仅是一种方法,同时也蕴含了结果。

其中前四步偏向理解和接受,后四步则是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八步骤的前三步非常关键,这是修学不可缺少的基础。

只有完整、准确、透彻地理解法义,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不会是纸上谈兵,也不至于盲修瞎炼。

在前三步的基础上,第四步是建立正确认识,完成观念的禅修。

这也是我们通过理论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三级修学八步三禅下心得分享

三级修学八步三禅下心得分享

三级修学八步三禅下心得分享一、引言三级修学八步三禅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平衡情绪、提高专注力和意识水平,进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在我的修行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修行方法对我的帮助,下面我将分享我在三级修学八步三禅中的心得体会。

二、三级修学八步三禅1. 三级修三级修是指通过冥想来培养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力。

在冥想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呼吸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态,进而达到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的效果。

同时,冥想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注意力和意识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和自己的内心。

2. 八步禅八步禅是指通过八个步骤来进行冥想。

具体包括:正念、观察呼吸、集中注意力、感受身体、觉察情绪、观察思维、放松身心和开悟。

每一步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有序地进行这些步骤,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冥想的效果。

3. 三禅三禅是指通过冥想来觉察自己的内心状态。

具体包括:初禅、中禅和高禅。

初禅是指通过呼吸来调节身体和情绪状态,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中禅是指进一步深入内心,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活动;高禅则是指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三、我的心得体会1. 冥想可以帮助我减轻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需要承担很多责任和任务,这些都会让我感到疲惫和焦虑。

但是,在开始冥想之后,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加轻松地面对这些挑战。

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身心,我能够释放出内心的压力,并且感受到一种平静与安宁。

2. 冥想可以帮助我提高专注力在冥想的过程中,我需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呼吸、身体、情绪和思维活动等。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提高专注力和意识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和自己的内心。

同时,这种练习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思维和情绪状态,从而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3. 冥想可以帮助我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在刚开始冥想的时候,我的内心很难保持平静。

禅修入门与顺序

禅修入门与顺序

禅修入门与顺序什么是禅修?禅修,又称坐禅、静坐或冥想,是一种用于培养内心平静和觉知的修行方法。

通过专注于呼吸或其他感觉的练,我们可以培养内在的觉知和专注力,并渐渐超越思维的波动。

禅修的好处禅修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禅修带来的益处:1. 内心平静:经常修行禅修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达到一种内心平静和平衡的状态。

2. 提高集中力:通过禅修,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专注力和集中力,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效率。

3. 开放心境:禅修可以帮助我们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和执着,以更加开放的心境面对世界和他人。

4. 提升观察力:通过禅修,我们可以培养内在的觉知和观察力,更加深入地和周围的环境。

禅修的步骤下面是禅修的基本步骤: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选择一个安静、干净的地方,确保不会被外界干扰。

2. 采取正确的坐姿:坐在地板上,双腿盘坐,或者使用坐垫。

保持直立但放松的姿势,让你舒适地坐在那里。

3. 关注呼吸: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的感觉。

观察气息进入和离开你的身体,不加任何评判地观察。

4. 注意观察:除了呼吸,你也可以专注于其他感觉,例如身体的感觉、声音或思维的浮现。

保持觉知,不陷入思维的漩涡中。

5. 轻柔回归:当你发现自己陷入思维中,轻柔地将注意力带回呼吸或其他感觉上,不加评判地重新开始。

6. 持续练:开始时,每天练10-15分钟就足够了。

渐渐地,你可以增加练的时间,最终达到3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

禅修的注意事项在练禅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坚持:禅修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期望短时间内就得到显著的效果。

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 不要强求:在练禅修时,不要刻意去追求某种体验或效果。

放下期望,接受当下的经验。

3. 适应自己: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有所不同,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禅修时间和方式。

4. 寻求指导:如果你是初学者,可以寻求禅修老师的指导,以获得正确的姿势和修行方法。

结论禅修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内在的平静和觉知。

禅修活动的流程和步骤概述

禅修活动的流程和步骤概述

禅修活动的流程和步骤概述禅修活动的流程和步骤概述禅修被广泛认为是寻求内心平静和深度洞察的一种修行方法。

它在亚洲的佛教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现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实践。

禅修活动通常包括一系列的步骤和流程,以帮助个人进入一种超越日常思维的状态。

在本文中,我将为你提供一份对禅修活动的深入探讨,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1. 准备阶段禅修活动的准备阶段非常重要,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安静、宁静的环境,以便个人能够专注于内心的体验。

通常,禅修者会选择一个安静、无干扰的地方,并确保周围的环境整洁。

他们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坐姿,如莲花坐或半莲花坐,并确保舒适的身体姿势。

2. 集中注意力禅修的核心是集中注意力。

禅修者会选择一个焦点,通常是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自然流动上。

他们会尝试感受到呼吸的每一个瞬间,并将杂念和思绪置于一边。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练习,因为思绪常常会不受控制地游离。

3. 观察内心在集中注意力的基础上,禅修者开始观察内心的体验。

他们会观察自己的感受、情绪和思维,而不加评判和批判。

这个观察的过程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在世界,并培养对外部世界的觉察力。

4. 接纳和放下在观察内心的过程中,禅修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感受和情绪,有时可能是不愉快的。

然而,禅修的目标并不是追求某种特定的情绪状态,而是接纳和放下这些感受。

禅修者学会接受一切的经验,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然后将其放下,不加执着。

5. 深入洞察通过不断地观察内心并接纳,禅修者逐渐培养了对自身和外界的深度洞察。

他们开始认识到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和流动的,没有永恒和固定的实体。

这种洞察力帮助他们超越对自我和他人的固有观念,并拥有一种更宽广、开放的心态。

6. 终止禅修禅修活动通常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当禅修者觉得他们已经达到了自己的修行目标,或者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精神平静时,他们会结束禅修。

在结束禅修时,他们会慢慢地从禅修的状态中恢复,逐渐回到现实生活中。

三级修学八步三禅下心得分享

三级修学八步三禅下心得分享

三级修学八步三禅下心得分享一、修学八步三禅的基本概念1. 修学八步的意义修学八步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通过八个步骤的训练,使人们能够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内心的安宁。

这八个步骤包括正确的理解、思惟、言辞、行为、生计、精进、忍辱和专念。

通过长期的实践,人们能够锤炼自己的意志力,并且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2. 三禅的解释三禅指的是初禅、中禅和高禅。

这三个禅境分别代表着初级、中级和高级修学八步后所达到的心境状态。

初禅是指冥想或静坐,通过观察呼吸和身体感受,达到一种放松和净化的状态。

中禅是对内心深层次的观察和探索,了解自己的欲望和培养冷静的观察力。

高禅是对内心和外界的和谐体验,能够随时保持平静和心无挂碍的境界。

二、修学八步的具体方法与步骤1. 正确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正确理解修学八步的目的和意义,明白这个修行方法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只有正确理解,才能在实践中追寻正确的方向。

2. 思惟的训练在思惟的训练中,我们需要培养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观察和反思,避免沉溺于负面情绪和杂念之中。

3. 言辞的规范言辞的规范是指我们在日常交流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辞是否符合修行的原则。

我们要尽量避免口出恶言,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4. 行为的准则行为的准则是指我们在行动中要遵循正直、和平、善良和协作的原则。

通过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我们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5. 生计的选择生计的选择要求我们要选择一种职业或工作,既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同时也能符合修行的原则。

我们应该做到勿杀生、勿偷盗、勿邪淫和勿妄语。

6. 精进的修行精进是指在修行中的专注和努力,要通过不断的锤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修行的习惯。

只有能够持之以恒,才能够在修行中取得进步。

7. 忍辱的态度忍辱是指我们要能够容忍和接受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和挫折,而不是抱怨和埋怨。

通过忍辱,我们能够增加自己的宽容心和耐心。

8. 专念的实践专念是指我们要能够时刻保持警觉和觉察,不被外界的杂念和干扰所干扰。

禅修的方法

禅修的方法

禅修的方法禅修,又称坐禅,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它起源于佛教,但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修行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实践。

禅修的目的是通过专注和冥想,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平静,达到心灵的平和与解脱。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禅修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禅修。

首先,禅修的基本姿势是盘腿坐姿。

盘腿坐姿有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有利于专注和冥想。

在盘腿坐姿中,双腿交叉盘坐,双手放在膝盖上,身体保持挺直,头部微微上抬,眼睛微闭。

这样的姿势有助于身心的放松和安静,是禅修的理想姿势。

其次,禅修需要专注于呼吸。

呼吸是禅修的核心,通过专注于呼吸,可以帮助我们放下杂念,进入宁静的状态。

在禅修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过程上,感受气息的流动,慢慢地调整呼吸的节奏,让自己的呼吸变得平稳而深沉。

通过呼吸的专注,我们可以逐渐感受到身心的平静和安宁。

另外,禅修也需要冥想。

冥想是禅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冥想,我们可以深入地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

在冥想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对象或者主题,如爱、善、慈、悲等,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对象上,通过冥想来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智慧。

此外,禅修也需要坚持。

禅修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修行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禅修,才能够逐渐感受到禅修的益处,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定的禅修时间,坚持不懈地进行禅修,才能够收获更多的成果。

总之,禅修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修行方式,通过盘腿坐姿、专注呼吸、冥想和坚持,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禅修,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愿禅修之道能够成为我们修行的良师益友,引领我们走向内心的净土。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禅修,又称坐禅,是一种源自佛教的修行方式,通过静坐打坐的方式,以观照内心的境界,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觉醒。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是一门古老而深刻的修行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冥想的技巧,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修行的境界。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内心的探索和平静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禅修成为了许多人追求心灵平静的一种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禅修的方法与过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禅修的方法主要包括正确的坐姿、呼吸调节和心绪调和。

正确的坐姿是禅修的基础,坐姿要端正舒展,保持身体的舒适和稳定,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内心的观照中。

呼吸调节是禅修的关键,通过调整呼吸的深浅和频率,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冥想状态。

心绪调和是指在禅修过程中,要学会接纳和放下各种杂念,不要让外界的干扰影响到内心的平静。

这些方法的正确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禅修的状态中。

其次,禅修的过程主要包括观照内心、放空杂念和开悟心灵。

观照内心是禅修的核心,通过观照内心的境界,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种种烦恼和执著,从而逐渐放下执著,达到心灵的平静。

放空杂念是指在禅修过程中,要学会抛开各种杂念和干扰,让内心得到真正的宁静。

开悟心灵是禅修的终极目标,通过长期的修行,可以逐渐开悟内心,达到心灵的觉醒。

这些过程的实践,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断的修行,才能逐渐领悟其中的奥妙。

最后,禅修的方法与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修行,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层意义。

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接纳内心的一切,不要逃避和抗拒,要学会放下执著,不要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要学会观照内心的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

只有不断地修行,我们才能逐渐领悟到禅修的真谛,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觉醒。

综上所述,禅修的方法与过程是一门古老而深刻的修行方式,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修行,才能领悟其中的深层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禅修,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觉醒,走上修行的道路,达到心灵的升华。

愿我们都能够在禅修的道路上,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觉醒。

净荣:八步骤运用误区之一

净荣:八步骤运用误区之一

净荣:八步骤运用误区之一在三级修学中,大家听到最多的大概就是“八步骤”了,而觉得最重要的似乎也就是八步骤了,因为是否能运用好八步骤,决定了一个人修学的受益程度。

然而,修学几年常常听师兄提到,法义都懂,遇到烦恼同样对治不了;有的师兄修学也很努力,但效果却很有限,成长缓慢;甚至有师兄认真修学几年了,求法心也很真切,但最后因为修学受益不大提出了休学。

我想原因有很多种,但与师兄们交流中发现,很多学员对于“八步骤”的运用出现了一些偏差。

关于修行,佛陀提出中道的智慧,“八步骤”的运用同样需要立足于中道,偏向于任何一点都可能导致修法的障碍。

因此,回顾自己运用八步骤的一些误区,在这里谈一点体会,分享给大家。

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片面理解前三步关于“完整、准确、透彻”的要求。

八步骤前三步是基础,因此导师在《八步骤三种禅修》中开示,对于三步的理解要做到“完整、准确、透彻”,在培训中也时常强调这三点。

因此,很多学员首先将重心放在对法义理解的“完整、准确、透彻”上了,这当然没问题。

问题是,将听闻的重心转移时,往往也转移了修学的重心。

本来修学以调整心行为重心,却变成了闻思,以掌握、记住全部法义为重心。

前者的闻思为了调整心行,后者闻思是为了掌握法义。

看起来细微的差别,却导致了我们用心与用力的角度不同。

这样就会出现以下问题:一、修学仅限于义理层面的完整,缺乏思维导师在《道次第》“念恩生敬”这课中提到自己的修学经历。

导师说,因为自己比较重视思维,虽然看的书不是很多,但是消化的多,运用的多。

然而,有些学员在义理层面几乎投入所有时间、精力,等自己的“修学目标”达成了,本期内容也就学完了,接下来就是下一课内容。

如此前赴后继,结果长期修学只是为了掌握法义,没有时间运用第四步,结合自己思维法义,更谈不上运用了。

因此,遇到师兄提出,我都没时间思维了。

此处的误区在于:我们的修学目标已经变成了列提纲、找正见、做思维导图、满足看三遍以上、准备心得分享、记住本期修学内容……而且是要越做越好,越做越完美。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是一种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内心平静和觉醒的修行方法,源于佛教的传统禅宗。

下面是禅修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1. 坐定: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可以选择坐在地上的垫子上或者椅子上,保持身体挺直且松弛。

闭上眼睛或者保持微开的状态。

2. 呼吸观察: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呼气和吸气的感觉。

不要刻意调整呼吸,只是注意观察它的自然流动。

3. 感知思维:观察自己的思维活动,不去评判或者追求思维的内容,只是观察它们来去自如。

4. 感知身体:继续放松并观察身体的感觉,从头部开始逐渐扫描全身,注意感受到的任何感觉或不适。

5. 感知情绪和情感: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不加判断地接纳和感受它们的存在,而不是试图改变或抑制它们。

6. 精神觉察:进一步观察内心深处的思想、信念和意识流。

注意自己的心灵环境,保持警觉和观察。

7. 外界观察:将注意力从内心转移到周围的环境中,观察外界的声音、光线、温度等感知,但不陷入参与其中,只是观察。

8. 内观:将注意力重新回到内心,仔细观察自己的感受、思想和感知。

不加任何判断和评价,只是保持觉察和观察。

9. 解脱与觉醒:逐渐培养内心的平静和觉醒,超越身体和思维的限制,体验到禅修的深度和解脱。

禅修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修行过程,可以逐渐加深和扩展。

开始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和分散,但随着练习的不断进行,人们可以培养更深的平静和觉醒。

禅修的目的是超越痛苦和烦恼,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静,以及对自己和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洞察。

三级修学道次第第一课序论分享

三级修学道次第第一课序论分享

三级修学道次第第一课序论分享一、修行究竟要做什么?1.“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一方面纠正错误,一方面重复正确。

”对此有何理解?2.如何修正观念?①“对所学教理的正确思惟,就是修正观念的过程。

当我们的观念被修正了,心态也会得到调整。

”对此有何理解?② 学教理与修行是什么关系?对立还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要以为学教理不是修行,正确思考的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修行,而且是根本的修行。

”对此有何理解?③“没有正见就像没有眼睛,是很危险的,盲修瞎炼,最后不知会修到哪里去。

”对此有何理解?我认识到学教理的重要性了吗?④ 结合八步骤第一至第四步,三种禅修“观念的禅修”,十六字窍诀的“树立正见、认清真相”,对修正观念的原理有何理解?我是否清楚修正观念的操作方法?3.如何修正行为?①“我们获得正确观念后,要把它落实到心行。

不在于懂得多少道理,关键是领会了多少?能用的有多少?”对此有何理解?“我们即使把世上所有游泳知识都掌握了,但就是不下水,当你跳到水里时,照样是要淹死的。

”对此有何感想?“我知道游泳知识”和“我在水里游泳”有何区别?②“凡夫心有种种差别。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要训练一种心,来代替这一切心。

这种心就是菩提心。

”“所谓训练,就是把它变成一种习惯,这样你就不需要费太大力气。

”对此有何理解?如何训练?所有训练要做的是哪两方面?③“要用平等、慈悲的菩提心代替凡夫心。

如果没有这种训练,即使我们每天做很多善行,诵经、念佛、弘法,但因为建立在凡夫心的基础上,做得再多,最终成就的还是凡夫心,没有从根本上提高生命素质。

所以,修行的根本是发心。

”对此有何理解?我认识到发心的重要性了吗?④ 结合八步骤的第五至第八步,三种禅修中“心态的禅修,生命品质的禅修”,十六字窍诀的“摆脱错误、重复正确”,对修正行为的原理有何理解?我是否清楚修正行为的方法?二、《道次第》的修学体系有哪些殊胜之处?本论对于我学佛有何重要意义?1.《道次第》能弥补当前修学中的哪些不足?① 次第对修行有何作用?“佛法修行需要有一个常规次第。

八式动禅坐姿(蚯蚓养生)

八式动禅坐姿(蚯蚓养生)

第七式:足部运动
1)全身放松,两腿尽量伸直。双手置于腿上。脚掌缓慢向内扣。
2)脚掌缓慢向下压。
3)脚掌缓慢由左向右旋转。
第八式:观身受法
1)身体坐正,两手相迭,掌心朝上,放在大腿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挺腰不挺胸,头顶天,收下巴,全身放松。
2)左手缓慢上举,心口高度往外移,左腿上方,翻掌,掌心向内,缓慢下降至大腿手指头尽量扳住右脸颊。
头部缓慢左倾,尽量向左后转。清楚颈部扭转的感觉。
2)头部缓慢往下,下巴尽量接触前胸。下巴缓慢由下往上,划大圆圈的伸展。
第三式:腰背伸展
1)身体缓慢下弯。两手尽量碰触脚指。
清楚颈椎、胸椎、腰椎、尾椎一节一节弯曲的感觉。
第五式:转体运动
1)右手置于左肩上,左手腕扣住右手肘。
2)身体缓慢的向左旋转。头部转向右后方。
3)身体缓慢回正。双手放下。
第六式:躯体伸展
1)右手置于颈后,左手握住右手肘。
身体缓慢的左侧弯,清楚伸展的感觉。
2)左手缓慢上举弯曲,置于背后往下尽量伸展,
右手缓慢于背后由下往上尽量伸展。两手尽量相扣。
2)两手抱住左膝盖缓慢上举,下巴尽量碰触膝盖。
3)左脚踝盘在右腿上,左手压左膝盖,右手扳住右大腿。
身体缓慢向前弯屈,头部尽量碰触左小腿。
第四式:前后伸展
1)两手十指交错,掌心向前。
2)两手缓慢前伸,背部尽量往后弓。
3)双手缓慢收回,置于椅上。
腰部、背部缓慢往前弓,头往后仰。
3)右手缓慢上举,心口高度往外移,右腿上方,翻掌,掌心向内,缓慢下降至大腿上。
4)右手缓慢上举,心口高度,翻掌,掌心向上,缓慢移向中间,下降至腿上。

打坐禅修一天的方法

打坐禅修一天的方法

打坐禅修一天的方法
禅修是通过打坐的形式,达到心智冥想的一种修行方法。

打坐禅修一天可以分为早晚两段时间,基本方法如下:早晨禅修:1. 清早起床后,选择通风安静的房间,摆放禅坐垫和冥想物品。

2. 进行身体伸展运动,使筋骨放松,呼吸深长。

3. 坐在禅坐垫上,脊背挺直,采用半莲花坐或七分坐姿态。

4. 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深呼吸到腹部,达到身心平和。

5. 进入静坐状态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观察自己的身心感受。

6. 对注意力进行引导,观察想法和情绪,但不要过分张握,让它自然流动。

7. 进入冥想状态20-40分钟后,进行引体向上运动,提高血液和氧气循环。

8. 进行简短的步行冥想,注意观察周遭一草一木。

9. 用完简单的早餐后,进行一段时间静坐,
欣赏当下的平静。

傍晚禅修:1. 傍晚时分再次选择适宜的环境,摆设好禅修物品。

2. 重复早晨的身体活动,使身心放松。

3. 坐定后,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深呼吸至安定。

4. 进入冥想状态,观察浮现的想法,但保持旁观平静的态度。

5. 专注于身体的感受,松弛每一处紧绷的肌肉。

6. 将注意力向内,探索内心深处的感受。

7. 冥想30分钟后,进行简短的反省。

8. 进行轻微伸展活动,准备就寝。

9. 保持平和心态,回顾今日禅修的感受。

10. 感恩今日的修行机会,祝愿他人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以上就是打坐禅修一天的基本方法。

需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掌握冥想的技巧。

禅修可以让我们返回内心,触及生命的本源。

班级服务手册法义梳理

班级服务手册法义梳理

班级服务手册法义梳理本期法义。

班级服务手册,总则,班级的定位是小书院,班级的目标是树立自觉独立自我优化自己把班级经营好,班级的组成有十五名学员组成。

班级的任务围绕落实三级修学模式为核心来修学,以传灯慈善方式成为如来使,班级的原则,以无我利他精神为核心,十八字方针指导修学做事,以六和敬精神指导共处。

班级的五化建设,遵循建设模式化,修学标准化,运用规范化,活动常规化,开展平常话。

通过班级自检,十八字方针的落实。

班级的共修出勤率,小组共修,义工,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开展传灯慈善文宣工作。

辅导员的定位。

辅导员是学习者,辅助者,分享者和服务者而不是老师。

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引导学员以十八字方针,十六字诀窍,八步骤和三种禅修进行修学。

按照两套模式开展修学传灯慈善等活动,引导推动学员按照服务大众模式和无我利他精神承担义工工作,发心参与班级和三级修学建设,指导推动班委,帮助学员克服修学路上的困难,具足修学因缘,力争不让一个学员掉队。

辅导员的工作方法,用所学的佛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注重班委会建设推动班委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自觉积极地承担起班级事物,调动班委会成员的积极性,积极推动和指导工作。

问题处理,如果班级师兄出现重大状况对学员个人的修学不利,又影响到班级的修学氛围时,辅导员及时进行处理。

及时与班委会进行讨论,班级不能解决的,及时向辅导部门修学部门求助,通过培训,交流论坛,修学沙龙等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

班委会的作用,班委会是旗帜,发动机,桥梁,职责是组织推动班级学员修学,参加辅导传灯,慈善等方面的义工工作。

班长的职责,配合修学,组织班级小组共修。

积极履行一个都不能少,项目和回家计划的职责。

推动学员参加书院,修学处/点,各项义工活动,传灯班委职责,推动传灯义工服务,提升传灯意识,有个人传灯,家庭沙龙,法宝结缘点,慈善班委职责,宣导慈善义工服务精神,培养学员慈善意识,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积极组织班级的生日庆生,疾病关怀,每周一素等慈善义工工作。

禅修的十种方法

禅修的十种方法

禅修的十种方法The saying "the more diligent, the more luckier you are" really should be my charm in2006.禅定有无相禅定和有相禅定,这里先讲有相禅定; 第一种方法一般修禅定,都要先皈依、发心;这个心容易动摇,会突然出现一些分别念,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些物质上,可以先找一些东西,比如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茶杯或一支笔等,放在眼前,然后把一切注意力放在这个所依上面,别的什么也不想;这样坐一会儿,分别念就会起来,这时候不要让它想这想那的,注意力放在这个所依上;例如,如果所依是一块木头,注意力就放在木头上;如果所依是一块石头,注意力就放在石头上;如果所依是一个茶杯,注意力就放在茶杯上;如果所依是一支笔,注意力就放在笔上;眼睛盯着所依,心里也只想着这个所依,这样就可以了;不能闭眼睛,要睁开眼睛盯着所依,心放在所依上,不能散乱;通过眼睛,内心专注不散乱;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这是很重要的;若是太紧了,会出现障碍,如昏沉;若是太松了,心就会跑到其他的事物上;第二种方法:观想:在自己的眉间有个像豆子一样大小,白色、透明、发光的光团;心专注于这个对境中不散乱;若要专注,要有个对境、所依;专注而不散乱,就是禅定;时间不要太长,出定、入定,再出定、再入定……这样修炼;时间短,这样就不容易出现内收、外散等过失,不容易出现这些禅定的障碍;次数多,可以很快速、顺利地产生禅定的功德;这个方法中,主要是观想一个白色的光团,这个光团是透明、发光的,心专注于这个对境上不散乱;具体修持禅定时,可以在三天中连续以这种方式修持;每个人自己的修行状况不同,至少在三天中这样观想修持;第三种方法:观想自己的身体像只白色的气球,特别轻,是透明的,但不是圆形的,里面是空的,没有五脏六腑等;在心间的位置,有一个红色的光团,大小像中等酥油灯的灯光一样,红色中透着蓝色的光;光团是热性的;这个光团代表风与心融为一体的自性;这个光团在身体的中部悬着,后面没有碰到脊椎,前面没有碰到胸部;心安住于这个光团上,不散乱;这几种方法中,所讲的所依或对境有所不同,其他都是一样的;比如,前行都是一样的,调整好身口意,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皈依、发心等;然后,自己观想,将自己的心、注意力放在这样的对境或所依中,不散乱;第四种方法:,这是观想佛像,心专注于佛像上面不散乱;比如观想金刚萨埵佛;首先要了解金刚萨埵像,若是不了解,你观想不出来金刚萨埵像;可以先看唐卡,查阅书里面的描述,通过这些去了解;然后心里观想金刚萨埵像,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佛像上面,不散乱;再如,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金刚萨埵佛的身色是白色的,释迦牟尼佛的身色是金黄色的;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注意力放在佛像上不散乱;还可以观想观音菩萨,将注意力放在观音像上不散乱;依此类推,你喜欢哪尊佛、菩萨,心里就可以观想哪一尊,这也是修禅定的方法;这个方法比前面的那些方法更殊胜一些;这里所专注的対境不是木块、石块等物质,也不是红色或白色的光团,而是佛菩萨的像;如果你对佛菩萨有信心,能观想、忆念,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佛在经中讲过,若是心里能忆念或观想一下佛菩萨,所得到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议的,既可以消业,也可以增长福德,同时能够遣除种种违缘,获得吉祥;这是非常殊胜的;这也是修持禅定的一种方法;第五种方法:观察分别念自身;在相续中生起烦恼、分别念的时候,看它的自性;每个人的烦恼都不一样,有的贪心重一点,有的嗔恨心重一点;若是贪心重,可以先去观察贪心的所依对境,看看是对何人何物生起了贪心;然后去观察贪心本身的自性,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分别念自然就会消失,即“自然解脱”;这种“解脱”不是真正的解脱,只是分别念暂时消失了或烦恼暂时息灭了,称为“解脱”;自然解脱后,不要去想其他的,什么也不想,在这样无缘的状态中放松、安住;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又与先前一样;先观察它的所依对镜,然后再看它的自性,这时它就会消失,在这样没有分别念的无缘状态中安住,保持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再继续如是修持;这也是一种禅定的方法,主要是以心看心,以分别念对治分别念,也可以说是以毒攻毒;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麦彭仁波切也特别赞叹这种方法;不需要外境上的所依对境,主要是直接看自己的心,直接看分别念的自性;一看它的自性,它就会消失,这叫自然解脱;第六种方法:心专注于宝瓶风气;风”和“气”是一个意思;正行:首先排浊气,共排三次;先用左手指按住左鼻孔,从右鼻孔呼气;然后用右手指按住右鼻孔,从左鼻孔呼气;接着两个鼻孔同时呼气;一共三次呼气;这跟前行里的九次排浊气一样,也是排浊气,即把不好的、残留的气都呼出去,呼干净;在呼气的同时,心里观想把自己身口意所造的恶业、业障,从两个鼻孔里排出去;这些恶业都以蝎子一种毒虫的形状从两个鼻孔里排出去,排到前面的虚空中,这时空中突然燃起了智慧之烈火即火是智慧之自性,把刚才呼出去的那些蝎子样的业障全部烧尽;接下来是吸气;吸气的同时,咽一口唾液;通过咽唾液,把气往下压,压到肚脐下面,但是这个气不能从下面出去,下气同时向上提,令气风停留在肚脐下;这样心自然就静了,烦恼分别念自然就会消失、没有了;和心的所依对境是一致的,是同一个;气风停了,心也就停了;心依这个风,气风停了、没有了,心自然就静下来了,分别念自然就生不起来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分别念没有了,就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即安住,就是禅定嘛;所谓禅定,就是心专注不散乱;保持这种状态,然后可能开始要呼气了;这也是要练的,刚开始可能一会儿就要呼气了;但慢慢练,就可以好长时间不用呼气;最后就不用呼气了;但是这要慢慢来,刚开始肯定谁都做不到,但是慢慢通过修炼,最后可以做到的;这些和“气功”差不多,但它跟气功的意义不一样;呼气的时候,要呼干净,身体里不能残留那些气风,否则对身体不好,对心的安静也有影响;呼出去之后,又要吸气了;吸气的时候,跟刚才讲的内容一样,同时咽一口唾液往下压,通过这种方式,把气压到肚脐下面,然后下方的气向上提,让它停留在肚脐下面,这叫宝瓶风;气风停了,心也就静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保持、保持、保持……要呼气的时候,又重复这样做,这样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修禅定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气风停下来,心自然就静下来了;第七种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嗡啊吽”三个字上面;正行:首先也要排浊气,排三次,方法与前一种是一样的;然后吸气,观想吸进来的气是白色的“嗡”字,代表诸佛身的加持;然后将吸进来的气往下压,下气向上提,至肚脐下方位置;也可以说,上气往下压,下气往上拽,然后停留在肚脐下方,这个风气叫“宝瓶风”;在上气和下气中间有空间;在这里空间里,观想有一个红色的“阿”字,代表诸佛语的加持;这个红色的“阿”字也是显而无自性的;将注意力放在红色的“阿”字上,不散乱;风气停了,心分别念也就消失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过一会儿就要呼气了;将呼出去的气观想成蓝色的“吽”字,代表诸佛意的加持;观想有很多很多蓝色的“吽”,变成了化身佛,去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在这个方法里,吸进来的气是白色的“嗡”字,停留在肚脐下面的气是红色的“阿”字,呼出去的气是蓝色的“吽”字;“嗡啊吽”三个字,分别代表诸佛的身口意;此处主要为了修禅定,通过这三个字来修炼,也是修禅定的一种方法;平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这样我们每天的呼吸都可以变成一种修行,变成金刚诵,对自己、对众生利益都非常大;还有这样一种说法:若每天早上做21次,一天的呼吸都可以变成念咒或变成殊胜的修行,对自己的消业积福都有直接的利益;修持禅定的方法有很多,前几天讲了共七种,但都属于有相禅定;今天讲无相禅定,也有三种方法;前行:首先,通过一些方法将身、口、意三门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让身口意三门清净下来;然后,皈依、发心;这些内容和前面讲的一样;第一种方法正行:双目凝视前上方的虚空,心里不着任何所缘,即什么也不想;将心放在前上方的虚空中安住;双眼睁大盯住前上方的虚空,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双眼凝视的方向是前方、上方的虚空,向上看;入定的时间不要太长,要从那个状态中出来;这里说的入定,也可能有这种情况:阿坝曾有一个修行者,他在森林里修持禅定;有一次,他也不是特意入定的,是自然入定的;当时他正准备吃饭,突然入定了,在入定的状态中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当他出定的时候,碗里的东西已经腐烂了;他自己不知道,觉得就是一瞬间;入定时间不要太长,还是要出定,放松一下,然后再以刚才我所讲的那种方式专注;但是有的时候,也可以先不专注,先观察一下专注的这个心,看看这个心在何处在体内,还是在体外有形状,还是无形状有颜色,还是无颜色其实,当我们一去观察这些分别念的时候,它就会自然消失;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也要去以观察而了解这个心在何处、有没有形状等等;仔细地去观察,然后又以前述方式去内心专注;心专注,有时候也观察专注的这个心,以二者轮番交替的方式去修练;看前上方的虚空时,眼睛不是闭着,要盯着看,注意力要集中;看起来是很精神的状态,而不是很放松的状态;后行:与前面所讲的那些方法的后行都是一样的,不再重复;第二种方法:放松;前行和后行与前面所讲的都是一样的;正行:双目垂视着前下方的虚空;眼睛往下面看,并非盯着看,而是自然地垂视前下方的虚空;内心全然地放松,但是不散乱;心里什么也不想,保持自然、清净,没有任何改造,自然安住;这种方法跟前一种方法有些不同;前一方法强调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而这种方法是全然放松,内心保持自然、清净,眼睛看前下方的虚空,从表面上看很放松的样子;接下来跟前一方法所讲的一样,观察和安住轮番修持;放松不是散乱,放松的意思是保持自然、清净;观察的时候,要看放松的这个心在何处,在身体内还是身体外,在房屋内还是房屋外;也可以观察这个心有颜色,还是没颜色有形状还是没形状这是一个例子;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观察;这样,根基比较好、相续比较成熟的人容易见性,容易找到心之自性;这里的词句,跟正行里讲的差不多是一样的,都是“自然安住”等这些词句;二者有什么区别呢这里讲的是一个单独的寂止;若是你没有见性或心里没有明白,它就只是一个寂止;若是你明白或见性了,就是正行;其实仅仅从词句上看,所用的“明明了了”“如如不动”等等,这些与大圆满正行或禅宗那些大德所讲的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你要明白,否则没有用,只能当做一些寂止或这样的境界而已;若是明白了,就是大圆满正行,也就是真正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差别;关于二者的差别,也许你们还很难分辨;我经常讲,应当对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要精通;若是精通了,任何时候都不会糊涂的,自己能分辨出来,能正确地取舍;现在有的人只精通显宗而不精通密宗,或者只精通密宗而不精通显宗,或者仅精通大乘而不精通小乘,或者仅精通小乘而不精通大乘,这样都不行;最好是全然精通大小乘、显密宗等佛所讲的一切教理,这样自己修行的时候不会迷惑,不会糊涂,不会误入歧途;所以精通教理很重要;若是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还是要好好地依止上师,听上师的话,不要耍小聪明;若是想耍“聪明”,你得精通教理;如果你通达大小乘、显密宗,也可以;如果不通达,就要听话;你自己不明白,你得听上师的话啊得让上师带着啊就像小孩子一样,自己不能自立的时候,要拽着母亲的衣角,跟着母亲走,母亲会把你带到任何的地方,这样你不会迷路,也不会丢失;否则,一个无法自立的小孩子,若是一个人单独跑,就特别危险了;也许你们一听“了了分明”“如如不动”“自然安住”“保持本来的清净”,就想:啊,这不是大圆满正行嘛,这不是禅宗的境界嘛;不是这只是一些寂止而已;当你去观察心的时候,这其实就是大圆满正行;上师给你大圆满窍诀的时候也可能是一样的,让你找心:这个心在哪你根本找不到;若是你找到了,那就是自性;虚心肯定是找不到的,最终找到的是真心,那叫见性、回归当初、回归自性;这样也容易见性;“见性”是禅宗的一种说法,大圆满里讲你会认识自己的“心之自性”,有这种可能;第三种方法:专注和放松轮番交替;一会儿专注,一会儿放松,以轮番交替的方式修炼;怎样专注与放松,这些内容在前面已经讲了;专注一会,再放松一会儿,再专注一会儿,再放松一会儿……这时双目要变,有时候注视着前上方,有时候注视着前下方,有时候注视着左边的虚空,有时候注视着右边的虚空;有时候注视着前上方的虚空专注安住一会儿,然后出定;双目继而再注视前下方的虚空放松安住一会儿,然后出定;继而再目视左边的虚空安住一会儿,继而再目视右边的虚空安住一会儿,就这样以轮番交替的方式修持;其实心是要驯服的,令它怎样都可以,不是迷迷糊糊得什么也不想;真正的禅定,放也可以,停也可以,住也可以,非常自在;在这个方法中,也同样要聚精会神地观察专注和放松的心;观察心在何处有形状,还是没形状有颜色,还是没有颜色是某种物质的,还是其他就这样观察;在安住时,有时候把心放在心间安住,有时候把心放在虚空里,跟虚空融为一体;虚空是无边无际的,心跟虚空是一体的,如是安住;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这是真正好的方法,就是真正驯服内心;真想修出禅定,就要这样练;普通禅定有三个特点,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里都是这样讲;所谓普通禅定,即不分世间和出世间,心在一缘中专注而不散乱,也就是“寂止”;我们经常讲“胜观和寂止”,胜观就是见解、智慧,寂止是一般的禅定;普通禅定的三个特点:放、停、安;“放”,即随时放飞,怎么都行,往哪儿专注都行;“停”,随时停止,让它停就停;“安”是随时安住;随时放飞,随时停止,随时安住;内心达到这样,内心特别自在的境界时,才有寂止了;若你放也放不出去,停也停不下来,安更安住不住,那就没有禅定;即使你在那边闭着眼睛装修行人,也没有用,你没有禅定寂止;我们这次共讲了十种禅修的方法;禅定寂止的状态就是专注、明了、不动摇;专注;明了,即不糊涂,特别明白;不动摇,即没有被动摇;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这种状态;虽然坐在那里没有想别,但却糊里糊涂的,这就不是禅定;虽然在那里很明了,但总是妄想、分别,东想西想,这也不是禅定;无垢的寂止,就是指最正确、最如法的寂止;它有四个特点或功德;第一,不动摇;安住于任何地方都不动摇;无论是安住在木块上、石头上,或是安住于金刚萨埵像、观音像上,都一样不动摇;第二,没有被散乱、昏沉等染污,非常清净;散乱外散、昏沉内收都是寂止的过患;第三,安住于任何所依对境中都不糊涂,特别明了;第四,没有被突然生起的分别念改变,特别正;我们现在修持的时候,一旦分别念突然生起来,本来还安住的心一下子就又不行了;这样还是不对的; 具有这四个功德的寂止是正确的寂止,也叫无垢的寂止;这种寂止如同没有被风吹动的酥油灯的灯火一样,有种安然;像没有被风吹动的水面一样;这是通过这些比喻来说明什么叫寂止禅定; 今天讲了寂止的特征,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特征去判断;也讲了很多寂止的功德,每个人可以如是对照自己是否具有这些功德;若是有这些功德,就说明有禅定寂止了;寂止很重要;若是没有寂止禅定,修大圆满正行、大中观、大手印,包括修禅宗,都不会见性,不会证悟;即使你明白了,但也是口头上明白,就是“口头禅”,停留在形式上;现在很多人讲禅,就是“口头禅”,相续中没有,只在口头上有;也有很多人打坐、禅修,却只是在形式上,而实际上没有;若是没有寂止,很难真正明白,很难见性;其实,明白很重要,明白了就行;主要是不明白若是不明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很难见性;如果你有禅定寂止的基础,就容易明白,也容易得到上师给你的窍诀,否则是很难的;比如,水里会映出月亮的影子,若是想看月亮的影子,就要找特别清澈、没有被风吹动的水;若是找瀑布、大海,特别浑浊的水,怎么都看不到月亮的影子;同样的道理,若是心里不安静,心不定,告诉你也没有用,给你窍诀也没有用;我们现在为什么不传大圆满窍诀因为告诉你也没有用,你也不会明白;犹如混浊的水面或被风动摇的水面根本看不到月亮的影子一样;所谓“定中生慧”,若是有禅定,自然产生智慧;如果有禅定,佛或上师告诉你,你很快就能明白,很快就能见性;也有一种情况,即先给窍诀让你明白,然后再修禅定,这是慧中修定;这固然很殊胜,但是除了一些上上根基、根基特别特别好的人之外,其他人很难明白;先告诉你,让你明白心之自性,先见性,然后在这当中安住,慢慢再修出禅定,这是慧中修定;主要是怕你不明白,见不到这个心之自性;这是个问题;在历史上也只有很少几个人能做到,其他的人都做不到;现在我们讲寂止禅定;先修寂止禅定,有这个基础, 再告诉你窍决,让你明白心之自性,这样很容易就能见性,能明白心之自性,这也是很稳定的;否则,我们现在很难明白,即使明白了,也坚持不了、保持不住这种状态;为什么保持不住因为没有定;一旦遇到对境,心里就散乱,很难保持这种状态;所以先修寂止,再修胜观,这是最稳妥、最好的方法; 在修寂止时,若是没有窍诀,上师不在身边,也很容易出问题,这也是要注意的;不能瞎修瞎炼不过,我现在还不担心这方面,因为人都太散、太懈怠了,没有真正能下功夫的人啊,所以还很放心,否则这真的也是个问题; 这两天讲了很多禅修的方法;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修禅定寂止;这些方法都是很殊胜的;前面也讲过,无论显宗、密宗讲的都是这些方法,没有别的;即使有,也是大同小异的; 我们共讲了十种方法;如果自己有意乐,都可以运用;如果没有意乐,也可以选其中一个方法修持;。

八式动禅——不得病的健身绝招

八式动禅——不得病的健身绝招

八式动禅——不得病的健身绝招禅修可以分为动禅与静禅两大部分,动禅与静禅一样,旨在定性静心,做到物我两忘。

因此,永嘉证道歌中有一段话说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八式动禅”是一套简单易学的“动中禅”,它不受时间、场地限制,不分男女老幼,符合现代人学习、生活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对预防颈椎病、腰间盘突出也有显著效果。

时间:不拘时间,饭后半小时内效果最佳。

地点:空气流通的室内、户外皆可,避免风大的地方。

放松步骤:1、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让自己放松下来,放松全身。

放松你的脸部肌肉、眼睛、鼻子、嘴唇、舌头、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用鼻子呼吸。

先不用刻意调整呼吸,只须观察自己呼吸的状态——呼吸的节奏、快慢、深浅或者静静地体会呼吸时的紧张与放松。

观察自己呼吸的声音。

2、让你的呼吸状态自然、平静。

如果你喜欢这种冥想的方法,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几分钟之后,你的呼吸状态就会慢慢地变得平稳下来,你会越来越平静。

继续观察自己的呼吸,继续体会呼吸的节奏和状态。

吸气和吐气会比之前更安静、平稳,体会吸气和吐气之间的平和。

吐气时,感觉所有的紧张,浊气排出体外。

3、深呼吸三次,当注意力从呼吸上跑开时,不要着急,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种“游离”,然后慢慢地把意识引回到自己的呼吸上。

随着练习时间的加长和次数的增多,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平静。

常常操练八式动禅,身体会一天比一天好,多年痼疾也可能慢慢消失。

1、肩背、颈部疼痛、久治不愈;2、工作劳累、精神紧张造成肌肉酸痛;3、供血不足、神经衰弱、失眠的情形;4、气血循环不顺畅、天天觉得倦怠;5、风湿、关节疼痛、痛风之病;6、经常感冒、手足冰凉;7、中风、高血压、心律不齐;8、肥胖、大腹便便。

下面,让我们跟随演善法师和宽勤法师一起来体验八式动禅,学习这简单易学的禅修心法。

喜欢的朋友可以分享或转发至朋友圈,让更多的人能从中认识动禅,唤起心的力量,迎接健康愉悦的新生活。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禅修是一种源自佛教的修行方式,通过禅修可以使人们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解脱于世俗的烦恼之中。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长期的修炼和领悟。

下面我将介绍禅修的方法与过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禅修的方法包括坐禅、行禅和观禅。

坐禅是最常见的禅修方式,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心灵的平静。

行禅是在行走中进行禅修,专注于脚步的起落和呼吸的节奏,以此来达到心无杂念的状态。

观禅则是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感受和思维,来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些方法各有侧重,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修行。

其次,禅修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刚开始修行时,很难做到心无杂念,常常会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但随着修行的深入,慢慢地可以达到心无杂念的状态,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修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呼吸、姿势和心态,以保持内心的平静。

同时,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修行,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

最后,禅修的方法与过程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不断地修行和领悟。

禅修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在修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体会到禅修的益处。

禅修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摆脱烦恼,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修行方式。

总之,禅修的方法与过程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长期的修炼和领悟。

通过坐禅、行禅和观禅等方式,可以逐渐达到心无杂念的状态,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在修行的过程中,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地调整呼吸、姿势和心态,坚持不懈地进行修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禅修的益处,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禅修,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是一种修行方法,通过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及身体感受,来达到心灵平静和觉醒的状态。

禅修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找到一个安静且舒适的地方坐下来,保持身体放松。

2. 正确的姿势:采用合适的坐姿,可以选择莲花坐、半莲花坐、坐在椅子上等,保持身体笔直但不用用力。

3. 关注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呼吸的进出,注意到呼吸的细节变化。

4. 注意力的维持:当杂念出现时,不要抵制,也不要追随它们。

只需注意到它们的存在,然后回到呼吸上。

5. 开放心境:不要评判、批判或陷入情绪中,保持开放的心境对待一切感觉或想法的出现。

6. 培养觉察力:建立觉察力,不仅仅限于呼吸,还包括身体的感受、感觉、情绪和思维等。

7. 持续进行:坚持每天进行一段固定的时间来禅修,逐渐增加禅修时间的长度。

禅修是一个持续的修行过程,通过不断练习,可以逐渐提升觉
察力和心灵的平静。

在禅修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目标或要求,只是单纯地观察和体验当下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步骤三种禅修(下)
八步骤三种禅修(下)
三、观察修与安住修
(1)对禅修的误解:只有闭上眼睛,盘腿坐在那里才是禅修。

禅修是心地功夫,关键是改变我们的心,打坐只是辅助手段。

真正的用心,贯穿在一切时,一切处,包括行住坐卧,吃喝拉撒。

只要保持正念,随时随地都是修行。

(2)佛教中,禅修的方法很多。

止观:通过培养定力获得观智;内观,通过培养觉知获得观照力;观想,通过想象来调整心行。

书院的修学比较重视观察修,也是《道次第》倡导的修学方式。

通过听闻法义,运用理性思维,建立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学习佛陀的言教,是常规修学途径。

1.
2.观察修的心理基础
(1)人有理性
(2)我们今天接受到觉醒智慧的文化。

否则,将永远看不清世界的真相,找不到生命的出路。

(3)佛陀不但找到了这条路,还为我们施设种种教法,尽管有方便,我们也有幸得人身闻佛法,但佛法浩瀚,很多人穷其一生上下求索,不得要领。

(4)有鉴于此,根据现代人的特点,安立三级修学模式,只要真诚、认真、老实遵循这一次第,下多少功夫,就能有多少受益。

3.
4.观察修的教理依据:如理思维
(1)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八正道,首先是正见,其次是正思维。

我们接受了佛法正见,就要落实到心行,以此观察世界,思考人生,而不是一味随着妄念跑。

/唯识:四种寻思才能引发四种如实智。

(2)参禅也好,念佛也好,都是在众多经纶基础上浓缩的修行手
段,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现形式。

这些方法背后,还有完整的理论和修证体系。

(3)正见:为什么只有佛法能将人导向解脱?正是因为知见不同,对这些概念的分析和解读不同,由此发展的修行原理也不同。

这才是佛法真正的不共所在。

3.凡夫心是依观察修而建立
(1)凡夫心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建立起来,可以说,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做观察修和安住修。

(2)观察修就是针对某个问题,通过各个角度反复思考。

形成相应心念,并使此心念增长广大。

我们曾经因为错误的观察修和安住修带来烦恼,流转生死。

现在还是依照这个心行运作规律,只是调整方向,通过对佛法思维获得正见,认识问题,改变心行,这样就能解除烦恼,出离生死。

(3)改变心行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摆脱导向轮回的负面心理,一方面是建立与解脱相应的正向心理。

4.
5.观察修在《道次第》中的运用
(1)这个过程围绕“舍凡夫心、发菩提心”展开,包括道前基础的依止善知识、暇满义大,下士道的念死无常、念三恶趣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再到中士道的出离心,上士道的菩提心和菩萨行。

每个环节都在帮助我们消除错误观念,建立正确认识,即观念的修行。

再通过这种认识的观修,摆脱凡夫心,建立走向觉醒的心,即心态的修行。

(2)没有“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就谈不上“理解、接受、运用”,更谈不上“观念、心态、品质”的改善。

(3)下士道重点是建立对三宝的信心,生起皈依之心,并深信业果;中士道的重点是深刻意
识到轮回的痛苦本质,生起出离心;上士道的重点是通过修习七因果和自他相换,认识到菩提心的功德,发菩提心,修空性见。

其中每个过程和环节,都贯穿着相应的观察修和安住修。

(4)除了皈依,我们对每一法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修和安住修。

如果没有观察修和安住修,我们对法的学习,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落实心行,和人生发生链接。

那样的话,我们所学到的法,就只是人生的包装,不会成为人生的内容。

(修习皈依仪轨时,要思维暇满义大、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等,由此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

此处的关键,不是念诵相关文字,而是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思维,发自内心觉得:三宝对自己无比重要,是人生唯一的依估和归宿。

当我们生起强烈的皈依之心,再来念诵三皈依,才能具足力量。

进而安住三宝功德,与三宝心心相印。


四、八步骤三种禅修

●禅修的重点,在于心行的建立和改变。


●自修-小组共修-班级共修,和世间读书的差别:有没有运用八步骤。

1.
2.观念的禅修
第一步到第四步,是观念的禅修。

通过阅读、观听、使用辅助教材,准确理解法义。

进一步,学会用这种法义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并通过现实中的对照和检验,知道佛陀告诉我们一切真实不虚。

从而摆脱错误,建立正见。

具备正见之后,以此断除烦恼,导向解脱。

书院安排的所有课程,都是在帮助我们建立相关正见。

为什么这些事让我们产生烦恼?就是因为无明,因为用错误的观念看问题。

换言之,这是由错误的观察修和安住修造成的。

所以解脱必须建立在正见的基础上。

首先要了解佛法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是经不起推敲的,原来事物还有我们从未涉猎的另一个角度,原来真相并不是人云亦云的那一个,而是要通过观察、思维和实证才能找到。

我们对每一课、每本书的学习,都是在传承一种智慧认识,这就必须准确、完整、透彻地理解
其中内容。

建立正确认识后,还要持久、稳定地安住其中,以此替代原有错误观念。

一旦正确观念淡化了,就要重新认识、重新思考,让正见再次清晰起来,成为内心的主导力量。

3.
4.心态的禅修
第五步到第六步,是心态的禅修。

建立正见后,我们要以此处理问题,指导人生。

从运用正确观念到建立良性心态,这个过程离不开观察修。

然后就要安住在智慧观照中,并使这一状态不断延长。

观察修和安住修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要经过十次、百次、甚至千万次的重复。

这个过程需要轮番修。

一方面是用正见对治妄念,一方面是用正向心态对治负面心态。

当心能够安住正见和正向心态中,就持续、稳定保持这一状态,不再观察。

否则,反而会使心趋于掉举。

5.
6.生命品质的禅修
第七步和第八步,是生命品质的禅修。

无明迷惑造就了凡夫的生命品质,我们希望成就佛菩萨那样的生命品质,就要不断发展与觉性相应的心理,强化与解脱相应的心理,并使这些心理稳定下来,占据主导,最终才能转变现有的生命品质。

在此过程,需要让心长时间安住于正向心态。

一旦偏离,就要通过观察修调动起来,进而安住其中。

这个过程需要轮番修行,通过正确重复,造就全新生命品质。

八步骤三种禅修的要点,是通过对法义的理解,建立正确观念;通过运用正确观念,建立正向心态;通过重复正向心态,造就高尚的生命品质。

这是一个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过程。

五、座上修和座下修
在《道次第》略示修法的部分,将每个法的修行分为加行、正行、结行和未修中间四个部分。

其中,加行、正行和结行属于座上修行,未修中间属于座下修行。

只要运用八步骤来修学,不论自修还是共修,都属于座上修的范畴。

当观念有了改变,进一步,就是把这些观念带到生活中,使心态得到调整。

这种座下的修行,既是对座上修的落实,也是对它的检验和巩固。

假以时日,必然会导向生命品质的改变。

所以,只要对八步骤三种禅修运用到位,严格按照这套模式来学,观念和心态肯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智慧。

与人的相处,也会越来越圆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