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名医验案:枳术汤】治心下坚...
用于脾胃虚弱的千古名方——枳术汤,家中必备!
用于脾胃虚弱的千古名方——枳术汤,家中必备!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
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大家早上好,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上的不注意,给我们脾胃增加了负担,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出现了脾胃不和的毛病。
千万不要觉得脾胃不和没什么大不了的,脾为百病之源,长期脾胃不和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起来,及时调理,健脾养胃,健康长寿!脾胃不和的表现脾胃不和的人,通常有这5种表现!1、食物没办法及时消化一般脾胃不和的人,消化能力会受到影响,消化的速度会变慢,无法及时消化食物,因此,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部不适、饱胀、脘痛等症状。
2、脸色萎黄,皮肤差当出现脾胃不和的时候,体内容易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我们的皮肤需要气血滋润,气血亏虚,皮肤自然就变差了,出现面色萎黄、色素沉积的情况。
3、晚上睡眠质量变差出现脾胃不和,有些人还会有睡眠质量变差的症状,晚上睡觉总是不安稳,在睡觉的时候还可能有头部出汗的情况。
4、精神萎靡脾胃不和,身体消化能力不好,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这时候人容易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
如果发现自己经常出现这些表现,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脾胃失和了,要及时调理。
5、排便出现异常脾胃失和的人,体内胃肠道功能紊乱,还会有排便异常、大便溏薄的情况出现。
上厕所的时候,常常会发现自己的大便不成形,总是排不干净的样子,而且大便还比较黏,有时候还可能会便秘。
脾胃不和对身体影响大,以上的这些症状,如果占了两个以上,那就可能是脾胃出问题了,需要早点调理身体,健脾养胃。
为什么会脾胃不和?1、你的“怪”饮食,正在伤脾中医认为:脾为中土,主斡旋心、肝、肺、肾四脏。
一旦你不管辣的、麻的、热的、冰的“怪”食物,都一股脑的塞进胃里,丢给脾来运化,总有一天,脾胃会被伤害的遍体鳞伤,不堪重负,出现虚损的症状。
2、你的“坏”情绪,正在伤脾有人会觉得很疑惑,饮食不当伤脾胃,这不难理解,与情绪有何关系呢?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常形容一个人性格好,会说他“脾气好”,而不是说“肝气好”、“肺气好”。
这古方,可治一切浮肿
这古方,可治一切浮肿这古方,可治一切浮肿很多人忙在去湿的路上。
可谁知,有那么一群人,因为体内湿气过重,已经赶学比超,在逐水的路上了。
水湿停蓄体腔,则身冷恶寒,骨节疼痛,麻痹不仁等。
水湿泛溢肌肤,则眼睑、头面,四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
这便是水肿病,也叫水气病的表现。
浮肿是水肿病的常见证候之一,是水湿所致的局部或全身肿胀。
清代李渔《巧团圆·全节》述:“还有个病妇在外,规模态度生得极好,只是面上浮肿,身子有病。
”通常来说,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
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水不归经,便会逆而上泛,传入于脾而肌肉浮肿,正是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息,比如胸腔积液。
传入肾,可引起手臂、腿部等处皮肤下水肿。
故对于浮肿来说,当以补脾肾为主。
宋代王璆所著《是斋百一选方》载一方,治一切浮肿。
组成:吴茱萸枳实(各半两)赤茯苓白术(各一两,一两为30g克)将上药分成三付。
每付用水三盏,黑姜一两碎切,同煎至一盏,去滓,不分时候,分两次服,一日之间服尽。
忌食咸物。
以此药治人,多愈,不可轻易换方。
本方实为《金匮要略》枳术汤的加味方。
水饮凝聚,以致心下胃脘部位痞硬坚满,出现如盘样大小的块状物,边缘触摸起来平整光滑,边界清楚,表现为胃脘疼痛,小便不利,舌淡红,苔腻,脉沉的,可用枳术汤治疗。
原文: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二两(汉代的一两又是15.6g了)。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
明代大医张景岳说,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若气不能化,则水必不能利。
气行则水行,气停则水聚。
阳气虚衰,水不运行,停留阻滞,则营卫不利,三焦不通,导致体内水湿潴留。
所以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本是气不散,气积则为水,气积不散,这是水饮痞结的原因。
饮有形,故温以运化,苦以泄降。
白术和枳实均有苦甘温的性味,正可运和泄。
白术倍于枳实,是因其为有名的运脾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相当强,可补正而兼破坚。
枳术汤,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
枳术汤,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小方枳术汤的学习刘医生导读:一般我们学习一首方子,要把能搜集到的有用的资料都反复看几遍,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比如当时学习升降散,除了看杨栗山关于升降散的原文,还看了朱进忠,李士懋,蒲辅周等大家关于升降散的论述和病案,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分享枳术汤的学习。
何运强用枳术汤经验曾祖生前以擅长治疗胃病而闻名,祖父兄弟三人也是治疗胃病的高手,而在我的门诊中胃病患者也是最为多见。
我地一些老辈人和在世的一些老中医现在仍然还记得曾祖当年治疗胃病用药寥寥,却效果出奇!那么我和祖辈治疗胃病究竟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其中有一张最为多用,最不可忽视的小方,那就是——枳术汤。
现在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我敬爱的曾祖白发飘飘,手持毛笔书写胃病处方的情景,他一边写一边告诉我:此乃《金匮要略》之枳术汤!文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当时我并未学医,只是粗背过一些汤头,对此方并不太熟悉,但曾祖口授之情景却印象深刻。
枳术汤是张仲景的一张小方,药仅两味,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方子。
然历代医家用此方治疗胃脘痛、痞满却效果非凡。
读张璐的《张氏医通》,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书,发现治疗胃病多用此方加减。
临床实践发现此方可用于水饮或食积结于心下而影响脾之健运的胃脘痛和痞满证,对于很多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便秘等病有很好的效果。
方中枳实量大于白术一倍,行气散结除饮,白术量小于枳实一倍,健脾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
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
从传统气机上讲亦是一升一降,符合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我们家传用药的方证是:患者形体壮实,多胸闷、腹胀、嗳气、疼痛,腹诊心下胀满或疼痛,有压痛或有抵触,有明显的腹肌紧张。
舌苔多厚而腻,脉右关滑实有力,或左关呈弦象。
其合方为:寒合四逆汤。
郁合四逆散。
食积和热症者先用大柴胡一副消导,大便泻下后再用此方。
一个名方(枳术汤),调理脾胃虚弱,只用了仅仅3味中药!
一个名方(枳术汤),调理脾胃虚弱,只用了仅仅3味中药!是不是你瞧病时,中医大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脾胃虚弱。
可以说,现在相当多数人皆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的原因何在呢?1、你的“怪”饮食,正在伤脾中医认为:脾为中土,主斡旋心、肝、肺、肾四脏。
一旦你不管辣的、麻的、热的、冰的“怪”食物,都一股脑的塞进胃里,丢给脾来运化。
脾是十分柔弱的,那么,总有一天,脾胃会被伤害的遍体鳞伤,不堪重负,出现虚损的症状。
不仅如此,长期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导致疾病发生。
脾为百病之源也。
2、你的“坏”情绪,正在伤脾有人会觉得很疑惑,饮食不当伤脾胃,这不难理解,与情绪有何关系呢?首先,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形容一个人性格好,会说他“脾气好”,而不是说“肝气好”、“肺气好”呢?这是因为从中医理论来讲,脾的气机是最温和,最柔和的,也可以说没有什么个性。
脾的角色就像一个和事佬一样,没有棱角,八面玲珑,调和着五脏六腑的矛盾。
因此,性格好,才会用“脾气好”来形容。
正因如此,一旦身体的气机发生变化,最温和的脾便会首先受到影响。
最直接的就是肝了,从五行生克关系来看,肝克脾。
当你不开心,不放松,变得压抑,愤怒,忧虑之后,整个气机便开始凝滞,运行迟缓,甚至郁结在某个关键节点。
脾气也不再柔和,跟着肝气的变化或急躁,或凝滞。
脾胃虚弱的两大原因就是饮食不调、肝郁气滞。
枳术汤《金匮要略》里有一个名方,叫枳术汤,金代中医大家张元素,在枳术汤基础上研发了脾胃病的代表方剂:“枳术丸”,主要是起“治痞、消食、强胃”的作用。
枳术丸的妙处,正如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说,“脾虚气滞,不能磨食,而饮食易伤,故中院痞结,谷少肌消焉”,可见脾胃虚弱定会影响食欲,而用上枳术丸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枳术丸:白术二两,枳实(麸炒)一两制作方法:将两味药研为细末,用荷叶包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50丸(大约6g)。
如果觉得用量比较大,也可以煮枳术荷叶饭来吃。
枳实9克、白术15克、荷叶1张、米饭100克。
枳术汤的临床应用
·古方今用·枳术汤的临床应用刘跃进 宋华影3 陕西省焦化厂职工医院(711712) 枳术汤源于《金匮要略》,主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
”张元素曾改汤为丸,东垣借用以治脾虚痞满。
《医学心悟》、《医学入门》、《摄生秘剖》等作微妙加减,扩大其治疗范围。
卑人受其启发,临床上灵活运用,治疗多种病证,收到满意疗效,现举证如下,敬请同道斧正参考。
1 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张某,女,53岁,干部。
2004年5月12日就诊,半年前因不慎受凉感冒,经治后,外感症状明显减轻,随后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经多方医治疗效不佳,且身体日渐消瘦,与病前判若两人,遂来我院诊治。
症见:面色萎黄不华,精神萎靡不振,懒于言语,脘腹胀满,饮食少思,勉强只能喝些稀汤,多食则呕,失眠多梦,大便5d未行,苔白厚腻,脉细滑数,查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辨证为脾虚痞满,气阴两虚。
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故宜先去其积滞,枳术汤加减,处方:枳实、白术各15g,木香、砂仁各6g,神曲、麦芽各30g,防风、蒲公英各10g。
3剂。
水煎400m l,分多次服。
复诊;药后诸症明显减轻,稍思饮食,大便一行、干结,厚腻苔稍减薄,脉细滑数,余邪去而未尽。
原方再进3剂。
诸症继续减轻,口干思饮,每次能喝一大碗稀汤,可进一些多水稀软食物,困乏昏昏欲睡,舌淡苔薄白,脉虚数。
病邪已去,元气未复,宜健脾益气,养阴增液。
药用:党参、黄芪、北沙参、天花粉各30g,五味子、玉竹各10g,生地黄、熟地黄各24g,砂仁6g。
3剂。
药后饮食大增,精神较前明显好转。
上方续进3剂。
其病告愈。
嘱其注意自我调理,至今体健。
2 高脂血症 刘某,男,52岁,干部。
2005年11月18日就诊,患高脂血症5年。
查血胆固醇6. 80mm ol�L,血甘油三酯3.68m m ol�L,高密度脂蛋白1.23mm ol�L,低密度脂蛋白2.86mm ol�L。
现症见: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食之尤甚,大便不畅,小便清长,口渴欲饮,腰酸腿困,动则气喘,静则欲睡,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舌淡苔薄白,脉濡数。
枳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枳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枳术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在治愈疾病的同时调理身体的机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它在服用时也是有一些注意事项的,接下来就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
枳实汤(《产育宝庆集》卷上)、白术汤(《证治准绳·女科》)。
【处方】
枳实7枚白术30克
【功能主治】
治水饮内停,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用法用量】
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
肉桂(去皮,不见火)22克附子(炮,去皮、脐)细辛(洗,去土、叶)白术各30克桔梗(去芦,锉,炒)槟榔甘草(炙)各22克枳实(面炒)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阳虚气滞,水饮内停,心下坚硬如杯。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姜7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通过本篇文章对枳术汤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到枳术汤对疾病症状的缓解。
如果患者服用此类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以及时的接受治疗并咨询医师的建议。
在日常坚持锻炼也是能够缓解疾病的症状的。
【中医偏方】胃病方集
【中医偏方】胃病方集祖传治胃病效方笔者曾祖生前以擅长治疗胃病而闻名,祖父兄弟三人也是治疗胃病的高手,而在笔者的门诊中胃病患者也最为多见。
当地一些老辈人和在世的一些老中医现在仍然还记得曾祖当年治疗胃病用药寥寥,却效果奇好,那么他们治疗胃病究竟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方法不少,但其中有一首最为多用,最不可忽视的小方,那就是枳术汤。
枳术汤出自《金匮要略》,文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术汤是张仲景的一张小方,药仅两味,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方子。
然历代医家用此方治疗胃脘痛、痞满却效果很好。
读张璐的《张氏医通》,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书,发现治疗胃病多用此方加减。
临床实践发现此方可用于水饮或食积结于心下而影响脾失健运的胃脘痛和痞满证,对于很多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便秘等病有良效。
方中枳实量为白术的一倍,行气散结除饮,白术健脾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
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
从传统气机上讲亦是一升一降,符合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笔者家传用药的方证是:患者形体壮实,多胸闷,腹胀,嗳气,疼痛,腹诊心下胀满或疼痛,有压痛或有抵触,有明显的腹肌紧张。
舌苔多厚而腻,脉右关滑实有力,或左关呈弦象。
寒则合四逆汤;郁则合四逆散。
食积和热证者先用大柴胡一剂消导,大便泻下后再用此方。
寒热交杂而偏热者合半夏泻心汤,寒热交杂而偏寒者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
而病程绵长,体形弱者白术量为枳实的一倍,法张洁古枳术丸之意。
治胃轻瘫中医有方胃轻瘫,是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
根据病因不同,可将胃轻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胃轻瘫,多发于年轻女性;继发性胃轻瘫多继发于糖尿病。
胃轻瘫临床上以慢性居多,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胃轻瘫属中医“心下痞”范畴,表现为脘腹饱胀,善太息、得矢气则舒,食纳呆滞,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细滑等月干郁脾虚、寒湿(或湿热)内蕴之症。
经方:枳术汤(胃部包块)
经⽅:枳术汤(胃部包块)枳术汤【原⽂】枳实七枚⽩术⼆两右⼆味,以⽔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作者】张仲景【出⾃】《⾦匮》【经典回顾】1、⼼下坚⼤如盘,边如旋磐,⽔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组成】枳实⽩术【⽅解】1、《医宗⾦鉴》:⼼下,胃之上脘也。
上脘结硬如盘,边旋如杯,谓时⼤时⼩,⽔⽓所作,⾮有形⾷滞也。
⽤枳实以破结⽓。
⽩术以除⽔湿。
温服三服,则腹软结开,⽽硬消矣。
李杲法仲景以此⽅倍⽩术,是以补为主也。
此⽅君枳实,是以泻为主也。
然⼀缓⼀急,⼀补⼀泻,其⽤不同,只此多寡转换之间⽿。
【应⽤集锦】1、上腹部包块,多由胃部病变所致。
若症见胃脘部结硬如鸡⼦⼤,咽中发呛,⾷纳减少,⼆便如常,⽆明显消瘦者,临床相关检査确不宜⼿术治疗的,可⽤枳术汤治疗。
取其“⼼下坚”之意。
【⽐较集锦】1、都是⼀样肚⼦好像腹⼤巨如盘:(1)枳术汤胃很不舒服,胃难过;所以枳术汤是治疗胃;(2)桂⽢姜枣⿇⾟附⼦汤,桂枝、⽢草、⽣姜、⼤枣,⿇黄附⼦细⾟胃没有不舒服。
桂⽢姜枣⿇⾟附⼦汤是治疗阳⽓让它循环;(3)⼼下如复杯,腹满见青筋者,⽢遂半夏汤证。
2、(1)枳术汤:枳实七枚⽩术⼆两(2)枳实芍药散:枳实(烧令⿊,勿太过)芍药等分(3)排脓散:枳实⼗六枚芍药六分桔梗⼆分【名家论述】1、枳术汤《⾦匮笔记》(倪海厦)“⼼下坚⼤如盘,边如旋盘,⽔饮所作,枳术汤主之”,⽼师,⼀模⼀样很像啊,怎么样区分它?它这⾥讲的很清楚啊:“⽔饮所作”胃的下⽅有⽔饮,当我们⽔没有办法⽓化的时候,有⼀种特殊的情形,他⾝体都没有问题,就是在胃的下⽅有⽔,也会造成阴阳⽓不通,这个时候我们⽤枳术汤。
⽩术祛湿,枳实能够把这个浊⽓⽔⽓能够让它融通。
⼀般来说我们⽤枳实的时候,诸位我们再稍微回头⼀下,我们的⼩承⽓汤、⼤承⽓汤、调胃承⽓汤,很多地⽅呢我们会⽤到枳实,⼤柴胡汤就有枳实,四逆散也有枳实,枳实真正的功能是什么?当我们的胃消化不好的时候,⽐如这胃⾥⾯⽐较冷,就会产⽣很多的浊⽔,实际上就是⾷物坏死掉以后那个⽔留下来的。
张仲景唯一减肥方枳术汤两味药一消一补只需两味药泡茶喝每天只需三块钱
张仲景唯一减肥方枳术汤两味药一消一补只需两味药泡茶喝每天只需三块钱一、张仲景唯一减肥方枳术汤两味药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此水饮所作,枳朮汤主之。
有个朋友,这几年体重一直在增加,三四十岁,膝关节就疼痛难忍,他很是苦恼,一根筋都想要减肥,但却每次减肥都失败,谁都知道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但都知道的道理未必都能够做到。
肥胖带来的不仅仅是难看,而且还会带来疾病,故而传统中医养生里头有句话叫“有钱难买老来瘦”。
保持不胖不瘦的身材,也是健康的一种保证。
我这朋友吃了不少番泻叶、大黄,想通过泻下来减负,想不到越泻腿越软,肥胖没有减去,中气却大虚,而且泻伤脾胃后老是痰多,胸胃以下,坚满如盘。
胖人多痰,看来这是一个常理。
如果泻下药都可以减肥,那么这个时代就不会有那么多胖子了。
我告诉我的这位朋友,不管怎样,要先把心下痞满,痰水上泛的症状缓一缓再说,中医中药减肥,不是针对那些肥肉,而是在消水湿。
脾主大腹,腹部粗大,脂肪堆积,是脾虚痰湿重,运化不动水谷精微,即使喝水也会长胖。
要找一味药能够化痰消痞,破除积聚的。
中药里,枳实最能破气消痞,可以打开积气痞结下行的通道。
你可别小看这枳实,朱丹溪讲它能冲墙倒壁,它是划窍破痰的威猛之药,能够消食痞破坚积,除胸腹痰癖。
肥胖赘肉,在中医看来不过就是一团痰湿塞在那里,用这枳实可以作为打开痰湿下行的开关。
枳实这味药,古人认为能利七冲之门,但只用它来消已成之痞结还可以,但要消未生之痞结,就还要用点扶正健脾之品。
这就要用到补脾圣药白术,白术能健脾除湿,治疗脾湿的根源,这样脾胃运化功能恢复,那么水谷精微变为气血的就多,变为痰湿的就少。
我这朋友连吃了半个月的枳术汤,虽然只有两味药,却吃得它连连矢气,胸口中好像有块重物掉到肠腹中去了,原来是痰消痞化,不再上扰。
这样整个人一下子轻松不少,再去一称,居然减了好几斤。
我告诉他,中医只能帮到这里,后面一定要靠加强运动,同时还要少熬夜,少喝冷饮。
老中医枳术汤医案选
老中医枳术汤医案选
枳术汤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方剂之一,主治不同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老中医使用枳术汤治疗病案:
1. 某女性,因脾胃虚弱,有胃痛、腹胀、泄泻、口淡无味等症状。
经
过四周的枳术汤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 一位老年男性患有心悸、失眠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心神不宁。
使
用枳术汤加减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
3. 一名男性患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并且伴有胃肠道不适症状。
通
过连续服用枳术汤,症状逐渐得到了缓解,且口腔溃疡不再反复出现。
4. 一位女性患有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后,
出现脾气不好、易怒等情况。
医生改用枳术汤治疗后,患者情绪渐渐
稳定,其他症状也有所好转。
5. 一位年轻男性患有便秘等症状。
通过连续服用枳术汤后,患者的肠
道功能明显好转,便秘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以上是一些老中医使用枳术汤治疗病案的例子,这说明了枳术汤在中
医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当然,在使用枳术汤治疗某些疾病时,也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加减处理,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枳术汤--行气散结·健脾利水
枳术汤--行气散结·健脾利水枳术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枳实12g 白术6S,上2味,以水500ral,煮取300ml,分3次温服。
(功效)行气散结,健脾利水。
(主治) 主证:心下痞满,坚大如盘,食少倦怠,苔白腻,脉沉弦。
副证:呕恶肠鸣,或呃逆噫气。
(临证加减) L本方证若偏寒者,加良姜、香附;呕吐吞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或加乌贼骨;呕吐痰涎者,加陈皮、半夏;肠鸣切痛者,加生姜、半夏、大腹皮、香附等。
2.痞闷加陈皮;气滞加木香或沉香曲。
3.小儿脾土素虚,土不生金,影响脾气,症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者,加党参;如纳呆食少,加鸡内金、砂仁;如大便酸腐,加槟榔、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
4.枳术丸源流及其变方:略述了该方之源流,并分别述其常用变方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蘖枳术丸、木香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木香干姜枳术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三黄枳术丸、消饮丸之出处、组成以及主洽等。
[中医杂志, 1980,(5):683 5。
枳术汤证的研究;本方证接上方之后,亦属气分病范围。
枳术汤方后“有腹中软即当散”一句,可证明属气分证。
旋盘即是圆盘。
气虽无形,然气滞则水不行,可积水成痞,故云水饮所作。
欲利其水,必行其气。
枳实,行气之要药,白术佐之,更能发挥其“长肌肉,利五脏,益气”之作用。
若白术与枳实用量互易,则壅补守中,未见其利,反见其弊。
故张洁古之枳术丸,只宜于轻症缓症。
[金匮诠释.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 6.枳术丸(汤)治胃下垂,方为枳实、白术各50g。
肝郁气滞明显者加柴胡、佛手、郁金等;脾胃气虚明显者加党参、茯苓、怀山药等;脾胃虚寒者加干姜、党参等;脾胃郁热者加黄连、吴茱萸等;湿阻脾胃者加川朴、苍术等;纳食减少者加山楂、神曲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柏子仁等;大便溏薄者加怀山药、煨葛根等.症状改善后,以枳实、白术减量巩固治疗。
[浙江中医杂志,1991,(10):]7.枳术丸加味治疗小儿肝脾肿大:方由白术、枳实、三棱、莪术、三七五味药组成,捣末过筛,周岁dxJL每服3g,每日2— 3次。
枳术汤
枳术汤枳术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枳实12g 白术6S,上2味,以水500ral,煮取300ml,分3次温服。
(功效)行气散结,健脾利水。
(主治)主证:心下痞满,坚大如盘,食少倦怠,苔白腻,脉沉弦。
副证:呕恶肠鸣,或呃逆噫气。
(临证加减)L本方证若偏寒者,加良姜、香附;呕吐吞酸者,加吴茱萸、黄连或加乌贼骨;呕吐痰涎者,加陈皮、半夏;肠鸣切痛者,加生姜、半夏、大腹皮、香附等。
2.痞闷加陈皮;气滞加木香或沉香曲。
3.小儿脾土素虚,土不生金,影响脾气,症见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者,加党参;如纳呆食少,加鸡内金、砂仁;如大便酸腐,加槟榔、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等。
4.枳术丸源流及其变方:略述了该方之源流,并分别述其常用变方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蘖枳术丸、木香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木香干姜枳术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三黄枳术丸、消饮丸之出处、组成以及主洽等。
[中医杂志,1980,(5):6835。
枳术汤证的研究;本方证接上方之后,亦属气分病范围。
枳术汤方后“有腹中软即当散”一句,可证明属气分证。
旋盘即是圆盘。
气虽无形,然气滞则水不行,可积水成痞,故云水饮所作。
欲利其水,必行其气。
枳实,行气之要药,白术佐之,更能发挥其“长肌肉,利五脏,益气”之作用。
若白术与枳实用量互易,则壅补守中,未见其利,反见其弊。
故张洁古之枳术丸,只宜于轻症缓症。
[金匮诠释.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6.枳术丸(汤)治胃下垂,方为枳实、白术各50g。
肝郁气滞明显者加柴胡、佛手、郁金等;脾胃气虚明显者加党参、茯苓、怀山药等;脾胃虚寒者加干姜、党参等;脾胃郁热者加黄连、吴茱萸等;湿阻脾胃者加川朴、苍术等;纳食减少者加山楂、神曲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柏子仁等;大便溏薄者加怀山药、煨葛根等.症状改善后,以枳实、白术减量巩固治疗。
[浙江中医杂志,1991,(10):]7.枳术丸加味治疗小儿肝脾肿大:方由白术、枳实、三棱、莪术、三七五味药组成,捣末过筛,周岁dxJL每服3g,每日2—3次。
中药枳术汤和枳术丸的区别
中药枳术汤和枳术丸的区别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有枳术汤:“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术汤方: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病位在心下,病症为痞积如盘,病机为饮停气滞。
治疗以枳实苦泻消痞,降气破积为主,合以白术健脾化饮。
枳术丸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易水张先生枳术丸:治痞,消食,强胃。
白术二两,枳实(麸炒黄色,去穰)一两。
右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
”王好古在《阴证略例》中指出:“枳术丸:本仲景汤也,易老改丸。
治老幼虚弱,食不消,脏腑耎。
”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指出:“东垣枳术丸,本仲景枳术汤,至晚年道讲,用荷叶烧饭为丸,取留滓于胃也。
太无曰:金匮治水肿心下如盘,故用汤以荡涤之;东垣治脾不健运,故用丸以缓消之。
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可以肯定,枳术丸源于枳术汤。
但二方的主治已全然不同。
仲景的枳术汤治饮、治气、治积,而易老的枳术丸治虚、治食、治痞。
李东垣立论,从“论阴证阳证”开始,提出临证当明辨内伤、外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不详辨乎?”进一步接以“饮食劳倦论”,指出内伤病的发生是因于饮食、劳倦损伤胃气,阴火内生:“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
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
”内伤病的治疗当以补中、升阳、泻阴火为大法:“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方药接以补中益气汤及“四时用药加减法”。
(见《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汤为治疗内伤脾胃的代表方剂。
读《丹溪心法》,至“内伤五十三”,开篇即言“东垣内外伤辨甚详,世之病此者为多。
”而引起笔者注意的是“附方”中附以两方:补中益气汤和枳术丸。
运用枳术汤的若干问题
运用枳术汤的若干问题
展开全文
【方药歌诀】枳术汤治心下坚,主治脾热虚滞证,
脾虚不化水饮作,健脾理气能化饮。
【组成】枳实七枚(7g)白术二两(6g)
【用法】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临证答疑】
1、怎样理解枳术汤方药组成”?
答:理解枳术汤方药组成,行气化饮药有枳实,健脾燥湿药有白术,方药组成决定功效是益气健脾化饮。
2、怎样煎煮与服用枳术汤?
答:张仲景设枳术汤用法,以水煎煮方药约10分钟,去滓,每日分3服。
再则,张仲景论“腹中软即当散”,进而指出药后疾病向愈的重要标志是腹中由硬而转为柔和。
3、怎样理解枳术汤主治“心下坚”?
答:理解枳术汤主治“心下坚”的辨证精神有2,①病变证机是水饮与气相结而壅结心下,病证表现以心下坚硬不柔和为主;②病变证机是水气相结而壅结于心胸,病证表现以心胸痞塞坚硬。
4、怎样合方应用枳术汤?
答:运用枳术汤主治,若气滞甚者,可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方应用;若水气甚者,可与苓桂术甘汤合方应用等。
《金匮悬解》卷十,水气篇,枳术汤
《金匮悬解》卷十,水气篇,枳术汤卷十,水气本卷保留版权用,暂时不发出来,望各位老师理解。
但有一医案,比较典型,是给自已家人治疗胃息肉的医案,先发出来,供各位老师参考。
水气三十二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此缘水饮所作。
以水旺土湿,胃气上逆,壅阻胆经下行之路,因而痞结心下,坚硬不消。
枳术汤主之。
附;胃息肉医案一例家母六十岁,患胃息肉,胃镜检查,息肉三到四个,大的直径三厘米多,犹豫是否切掉,余力主吃中药,遂诊断疏方,五天一诊,变来变去,什么方都吃,吃了四个月,家母一直犹豫疑惑,想去检查,或是停药,怕病没治好却被中药所毒,余又强拖着吃一月中药,在去检查,胃镜检查报告显示,胃壁光滑,贲门幽门,未见异常,主治医师看单后说好了,如不是对着之前的检查报告看,这一点不像得过息肉的胃,回去吧不用拿药。
家母高兴息肉没了,不用受刀割之苦了,药也吃够了,但余心里清楚,虽然息肉没了,但其症状去没有消失,如心下硬,口舌干燥,肠鸣,这些症状不除,这个胃息肉还会鼓出来。
肠鸣口干,这是已椒苈黄丸证,用了几天,减轻,但心下硬,这也是最早症状,比较难办,这时刚好又学到水气枳术汤,这两味药无毒无害,正对心下硬之主证,用上五付之后,心下硬变软了,然后就没了,症状消失,病就算真的好了。
这个心下硬,就是胃息肉的病根,这个水结不散,则病根不去,这个息肉用不了多长时间一定会在鼓出来,只是暂时的降胃疏木消下去而已。
胃息肉患者有的选择了切掉,假如是水结不散类型的,术后愈合就不好,刀口就会一直疼痛。
之前就有心下硬,因为症状太多,自己又没经验,对水气病认识不够,对这两味药认识也不够,前后吃了六个月的中药,总算坚持过来了。
医患之间,能坚持六个月的很少,这是治病与研究病的区别,望能给医患启示。
如有口渴之证,就去治疗口渴,多喝水也无益,脾胃湿盛,胃气不降,水气上停,结而不散,则虚变为实,胆木郁结,心下发硬。
脾虚气滞、痞塞满闷可与枳术汤
脾虚气滞、痞塞满闷可与枳术汤
葛根图鉴
枳术汤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中的一个小方:
该方从药性分析,已经能大概知道该方的主治。
枳实、白术两味中药都归属于脾胃二经。
枳实性温,味苦辛。
擅长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白术性温,味苦甘。
擅长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综合药性、药效、归经不难得知,枳术汤证的病位在脾胃。
病机是脾虚、气滞。
金匮要略原文指出: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心下,是指胃上脘,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是痞满的表现。
这是脾虚胃弱、运化乏力、水饮不消,故而痞结而坚。
必须强其脾胃,才能消痞散结。
痞满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中气壅塞,出现以脘腹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的病证。
由于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只有清升浊降,纳运如常,脾胃气机才能调畅,中焦才不致壅塞。
综上可以看出,枳术汤证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气滞、水停中焦而造成的胃脘满闷不舒。
临证时还应根据具体见证及患者体质,适时地调换二药的用量,以脾虚为主者重用白术,以气滞为主者重用枳实。
枳术汤组成虽然只有两味药,但治疗脾胃虚弱、水气停滞所致的痞满证,效果确很突出。
自古至今,很多医家就将枳术汤作为治疗痞满病证的常用方。
/完/
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抱朴言"
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药店里买不到的秘方,枳术汤,对付胃病效果好。
药店里买不到的秘方,枳术汤,对付胃病效果好。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而“脾胃为后天之本”。
古人非常重视脾的地位,脾在五行之中属土,有“载物”“生发万物”的性质,脾胃掌管饮食消化、吸收,以及传输营养、水分等,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器官所需,所以用“后天之本”来形容恰到好处。
脾和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相互关联,构成表里。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一同完成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
胃主降,水谷才得下行,利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可输布全身。
人为了维持生命活动,需要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负责运化水液的功能出了些问题,容易产生不正常的水,我们也可以称其为病水、坏水,这些水即为我们所说的水饮。
水饮发生位置会有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同。
水饮在表,我们可能会觉得身体沉重,水肿;水饮在里,则表现为爱拉肚子;胃中有水饮,则可能表现为心悸,胃中咣当咣当的;水饮上走,可能会导致头晕,气短等;里面水多,可能表现为头晕、高血压;水饮停在四肢关节,可能表现为关节疼痛难愈;水饮与热结合,可能表现为湿热、痰热;水饮和寒结合,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寒饮、寒湿。
俗话说得好:“十人九胃病。
”此话为医学大家李东垣说的,他曾写过一本传世医学名著《脾胃论》,就是在强调多数人都有脾胃问题。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脾胃问题多为虚寒所致,虚寒的脾胃通常会兼夹水饮,因为脾胃主运化水液,功能不好容易出现病水、坏水。
此时要用到枳术汤来帮忙。
枳术汤只有枳实和白术两味药,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取枳实15克,白术10克,加入150毫升水进行煎汁,汁熬到剩下一半时即可。
再用同样的方法熬一遍,将两次熬得的汁混在一起,每天早晚各饮一次,每次饮50~60毫升即可。
枳术汤虽然只有两味药,却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良方。
方剂之中的枳实大于白术一倍,行气散结除饮,白术量小于枳实一倍,健脾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
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
金匮方歌——枳术汤
金匮方歌——枳术汤
枳术汤
水痞如盘心下聚,边缘若切极分明。
交通梗阻多生变,或利或呕或若惊。
枳实原堪除积水,化痰消痞用无轻。
更加白术培脾土,降浊升清百变平。
附注:
【金匮】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此汤主之。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本方功能行气消痞。
主治气滞水停证。
见胃脘疼痛,舌苔白滑,脉沉或弦滑。
现常用于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慢性肝炎、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等属气滞水停者。
金匮要略:枳实白术汤
金匮要略:枳实白术汤枳实白术汤,简称枳术汤枳实15克、白术6克。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做,枳术汤主之。
适应病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下垂、心源性水肿、术后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子宫下垂、胃癌等属上述证机者。
枳实白术汤加减适合哪些病症?1、胃部突出一块,像盘子一样:枳实15克、白术12克。
一般5付,状态恢复正常。
2、慢性胃扩张:症状是喝水或者饭后感觉胃部胀痛,胃部膨大发满,痰多,吃的少,胃口差,胃部呆滞,舌苔白腻。
该症属于痰饮在胃内积聚,湿阻中焦。
治疗祛痰化饮,调中理气。
枳术汤加二陈丸加减。
枳实15克、白术6克、半夏6克、陈皮6克、茯苓9克、藿香12克、苏梗12克。
如果便秘加肉苁蓉40克、砂仁6克、陈皮加大到20克或者30克,桃仁12克。
3、饮冰镇凉水一杯后,心口跳动,肚子胀,恶心欲吐,胃里胀满。
诊断为水饮内阻。
中焦失常。
用枳术汤健脾化饮,温阳利水。
枳实20克、桂枝15克、白术30克、茯苓18克,5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4、便秘:胃胀而便秘不出。
有时溏稀不下,有时便秘出不来。
枳实15克、白术30克、郁金9克、当归12克、生甘草12克,生黄芪15克、肉苁蓉40克、桃仁12克,熬10付,一付熬出两袋。
5、脱肛。
中焦湿浊太重,一般大便溏稀或者腹泻。
脾虚湿陷,中气下沉。
枳实120克、炒白术120克、升麻10克,打碎成细粉末。
可以买空胶囊灌入。
一次吃6克。
让药店给量好克数。
一个月即可。
注:尽量买贵的胶囊。
此方也可治疗胃下垂,加黄芪20-50克,打成粉末。
6、肺心病引发的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水肿,咳喘、吐清水。
胃部坚硬而胀满。
枳实60克、白术40克、大腹皮20克,5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5付之后,用枳实30克、白术30克、淮山药30克、薏苡仁30克、制附子10克。
熬7付,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建议熬制时将制附子先入锅熬五十分钟,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7、减腹部肥胖:主要是胃部的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名医验案:枳术汤】治心下坚...枳术汤【方药】枳实七枚(15克) 白术二两(6克)【用法】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三十二)【解说】本方主治气滞水停之证。
脾虚气滞,失于转输,水湿内停。
其特征是心下痞满而坚。
故应行气消痞为治。
本方枳实用量倍于白术,意在以消为主,寓补于消之中。
后世张元素从此汤方中化出枳术丸方,将白术用量倍于枳实,以补为主,寓消于补,并改汤为丸,意在缓消,用于脾虚气滞,饮食停聚之证,与本证之水气交阻不同,应予区别。
【运用】一、心下坚满李鲤医案:患者冯某某,女,50岁。
1973年4月10日初诊。
心下坚满如大盘已4年。
视其局部皮色不变,而略高于四周腹壁,触之聂聂而动,面无病色,月经尚正常,脉沉滑。
脉沉主里,滑为水气内停。
据脉证拟用《金匮》枳术汤,行气散结,健脾消水。
处方:炒枳实12克,白术12克。
4剂。
4月14日复诊:已觉心下舒软,与四周腹壁平。
继服上方4剂,病瘥。
(河南中医1982;<1>:43) 按语:脾胃居中焦,为后天之本,其用以升降调和为顺,欲使降者必有升,欲使升者必有降,升降相因方为正常。
若水气痞结胃脘,则心下坚满不舒。
枳实不但可以使胃气下行,且降中有升,白术可健胃祛湿。
药味虽少而效佳。
二、水饮痞(浅表性胃炎、胃下垂)何任医案:谢某,男,48岁,农民。
1990年10月初诊。
近年来脘腹胀满,食后为甚,自觉心窝下按之有坚实感,时有肠鸣,大便或艰或稀。
苔白,脉细涩。
当地医院X线钡餐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下垂。
诊毕,何老认为:脾胃虚弱,水饮痞结。
盖心下胃也,胃气虚弱,升降乏力,运化失司,遂致水饮痞结于心下所致。
病与《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方证相合。
治宜行气消痞,健脾化饮。
枳术汤主之:枳实15克,土炒白术20克。
服药7剂,症状减轻。
28剂后,病已十去其九。
再予原方加补中益气丸30克(包煎),继服半月而收全功。
(江苏中医1994;(7>:4)按语:(引整理者语)何老认为,用经方欲得敦者,大致不出三方面:一是按仲景原旨,辨证准确,方证相合;二是方证即对而药味、用量不随便增损,以免离开原方原旨;三是对仲景用药之药性的真正领悟。
有此三项,用仲景方自多捷效。
故每于临诊疗疾,一经辨证确切,凡方证相符者,何老多予仲景原方取效。
三、心下悸动王吉善医案:吴某,女,21岁。
1977年8月16日诊。
2月前因口渴,饮凉水一大碗,即感心窝部跳动,日发2~3次,服用安定药无效,又自购天王补心丹3盒,服后悸动更甚,反增心下痞满之症。
近日病情加重,日发作5~6次,自感心下悸动慌闷难忍,脘腹痞胀,恶心欲吐,泛吐清水,食纳无味,精神欠佳,苔滑腻,脉沉缓,详审此证,当为水饮内阻,中焦失运所致。
法当健脾化饮,温阳利水,方用枳术汤加味:枳实、桂枝各15克,白术20克,茯苓18克,2剂,水煎服。
二诊:悸动减轻,小便增多,但仍感腹胀不舒,纳食不香。
此乃余邪未尽,脾气未复之故。
处方:枳实60克,白术土炒120克,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10克,姜水送服。
服后1月随访,心下动悸消失而告愈。
(陕西中医1989;<3>:123)-按语:水停气滞,阻于心下,犯于心宫,故见心下痞满突出之症,仍当下气利水,用枳术汤。
加茯苓者,一者健脾行水,二者宁心定悸;加桂枝者,一者温化水饮,二者温心阳平冲悸。
四、胃柿石王吉善医案:何某,男,68岁。
1983年1月12日初诊。
3月前因口渴吃鲜柿子5枚,至夜胃痛大作。
服用西药及肌注止痛针,服中药攻下,疗效不佳,疑为胃癌,前往县医院作胃镜及切片检查,诊为胃柿石病,建议手术,家属虑其年高而不允。
证见心下痞硬,按之则痛,可触及一鸡蛋大包块,固定不移,饮食不思,身体赢瘦,面色暗晦,倦怠无力,频吐清水,大便不畅,脉沉涩,舌紫苔腻、尖有瘀斑。
证属积聚。
思前医已用承气攻下,邪未去而正已伤,宜用枳术汤加味行气消痞,化积止痛,调养脾胃。
处方:枳实20克,白术15克,鸡内金(冲)10克,元胡12克,莪术10克,连服3剂。
二诊:胃胀痛减轻,饮食增加,药之收效,守上方再进5剂。
三诊:胃转隐痛,仍感满闷不适,手触包块较前变软,病有转机,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改汤为丸。
处方:枳实75克,土炒白术、鸡内金、黑木耳各150克,蜂蜜450克,前4味研细,炼蜜为丸,每丸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开水送服。
上方服用过程中,大便先后排出指头大黑色坚硬之物十余块,胃胀胃痛随之消失,饮食恢复,身体好转。
经胃镜复查,柿石消失,胃肠功能正常。
(陕西中医1989;(3>:123)按语:年高胃弱,空腹食柿,积滞不下,本虚标实之候。
徒用攻下,必伤正气,更使积滞着而不去,唯消补兼施之法,以消为主,方为上乘。
据此病机,枳术汤不失一佳方,又恐消积之力不及,故加内金、莪术、元胡以助之。
五、便秘阮君实医案:患者白某,男,成年,厂长,住大良。
初起左胁下疼痛,用止痛针后痛已止。
但当晚又剧痛,经大良西医会诊,认为是肾结石,送入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用X光透视,未发现肾结石,但因痛势甚剧即留医。
每日打针服药止痛,经10多天痛已减,出院。
当晚其腰胁腹之痛又复发,且痛更甚,即把患者送来广东省中医院。
初诊:腰腹及左胁痛,腹胀不舒,在问诊中知病者素有便秘,及痛势初起时,由前面左腹胁先痛,后放射至腰部。
根据这些情况和腹胀不舒等症,认为是大便郁结肠中(左降结肠处),而致左腹腰胁疼痛。
又见患者每在痛减之后有面色青白等体虚之象,且舌无厚苔,故在治疗上不能用苦寒峻下之法,考虑用《金匮》中之枳术汤法健脾行气,使邪去而正不伤。
处方:枳实15克,白术15克。
(药渣再煎服) 二诊:病情好些,大便仍未有,惟药已对症,故继用前方并倍增其量。
处方:枳实30克,白术30克,郁金9克。
三诊:大便已有,便后痛势大减,睡眠亦甚好,病者表现非常愉快,再以原方加味。
处方:枳实15克,白术24克,郁金9克,当归12克,生甘草12克。
四诊:服前药后继续有大便,已全无痛,由于病者仍较虚弱,乃继用下方调理。
处方:枳实15克,白术24克,郁金9克,当归12克,生甘草12克,生黄芪12克。
五诊:4天来其痛无复发,面色转红,精神亦渐好,食欲渐佳,嘱其再配上药4剂,每天1剂,以便调理而收全功。
(广东中医1960-2-101)按语:患者因便秘导致腰腹胁痛,腹胀不舒,本应采用苦寒峻下之法,但又由于患者面色青白,舌无厚苔,气血虚弱,不宜峻下,故投以枳术汤健脾行气,待气行则便通,通则不痛矣。
此治便秘之变法也。
六、脱肛王吉善医案:李某,男,10岁。
1981年5月5日初诊。
患儿素体较差,2月前患腹泻,跑步时发生脱肛。
现每次大便时或稍微运动脱肛即发,不能自收,需用手托回,感下腹窘迫,坠痛难忍。
令其大便,视之肛脱出10厘米许,红肿充血。
面色觥白,腹胀纳差,大便稀薄,舌淡苔薄腻,脉濡。
曾服补中益气丸2盒,反致肛出坠痛加重,可能是补益升提太过,湿滞中焦不化之故。
思其枳实大剂量可治内脏下垂,又能行气消痞,若配以健脾化湿之白术,升陷之升麻,正合脾气下陷,湿滞中焦之病机。
方用:枳实20克,白术15克,升麻3克,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后,频频矢气,腹胀大减,下腹及肛周坠痛感消失,脱肛次数减少。
效不更方,改汤为散:枳实、土炒白术各120克,升麻10克,研细,日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
1月后随访,脱肛泄泻均愈,食量增加,恢复如常。
(陕西中医1989;<3>:123) 按语:脾胃同居中焦,为升降之枢纽,脾之升,胃之降,相反相成,升降相因。
若胃气不降,可致脾气不升;反之,脾气不升,亦可致胃气不降。
本案患者素弱,又患腹泻,按证应为脾气不升,然用补中益气汤何故不效?概因升脾有余,降胃不足,不能升降相因也。
用枳术汤加升麻而倍用枳实,正所谓欲升先降也。
俾欲降者降、欲升者升,大气一转,其气乃运,则脱肛自愈。
七、水肿(肺心病水肿)王延凡医案:秦某某,女,63岁。
1991年5月20日诊。
慢性支气管炎25年,半年前出现足踝水肿,渐及颜面,反复发作,逐渐加重,西医诊为肺心病水肿。
经治疗乏效,转诊于余,刻诊:水肿上及腰腹,上气喘急,咳嗽频吐白沫,时吐清水,脘部坚满,舌苔水滑,脉沉细弦滑。
予枳术汤加味:枳实60克,白术40克,腹皮20克。
5剂。
复诊水肿渐消,脘部柔软,咳喘大减。
予:枳实、白术、淮山、苡仁各30克,制附片10克。
7剂。
服后水肿全消,余证亦轻,病情稳定,再予六君子丸4瓶服,随访1年未复发。
(浙江中医杂志1993;<12>:538)按语:据王氏经验,本方用于治疗心源性水肿,效佳。
用枳术汤治疗心源性水肿,其肿不是骤消,而是从上至下渐退。
待水肿全消后,当培补脾肾以巩固疗效。
八、胎疸王吉善医案:李某,女,15天。
1983年4月13日即诊。
其母述生下后5天即见尿布黄染,目黄,皮肤黄,未治疗,近日加重,证见目黄,身黄,小便黄,黄色鲜明,啼哭不休,时有呕吐,腹部胀满,便稀,纹青紫,燥烦不安,诊为阳黄,投茵陈蒿汤2剂。
二诊:黄略退,小便多,但呕吐,不乳,腹胀腹泻等脾胃病证加重。
细思仲景:“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言和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脾胃病证的加重是忽视了“实脾”而引起的,总结失败教训,重新确定治法以调脾胃为主,兼以清热利湿。
处方:枳实3克,白术8克,茵陈6克,栀子4克,大枣2枚,水煎服,2剂。
上药服完,黄疸消退,腹满减轻,乳食增加,大便转干,继服上方2剂而愈。
(陕西中医1989;<3>:123~124)按语:于本案可知中医辨证的重要意义。
【补述】仲景治“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证,出其两方。
一方治阴气凝结于心下,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一方治水饮痞结于心下,用枳术汤。
再从两方药味组成看,前者可兼有手足逆冷,或身冷、恶寒,或肢痹不仁等;后者则为病在中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