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气分病
[原文]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 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 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 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 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 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 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 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30) [提要]本条论述气分病的病机、脉证和治则。
2.脾虚气滞证
[原文]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 饮所作,枳术汤主之。(32) [提要]本条论述脾虚气滞的气分病证治。 1.病机:脾虚气滞水停。 2. 主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 兼食少倦怠,少气懒言,恶心呕吐。 3.治则:行气散结,补脾行水。 4.方剂:枳术汤。
五、主脉及预后
[原文] 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 病脉出者,死。(10) [提要]本条论述水气病的主脉及预后。 1.主脉:沉脉。 2.预后:水气病脉浮大无根者,预后差。
1.辨证 ( 1 )太阳伤寒证的特点是:发热,恶寒,无汗, 骨节疼痛,脉浮紧。 ( 2 )风水的特点是:身体浮肿酸重,恶风,脉 浮。 ( 3 )皮水的特点是:身体浮肿,但不恶风,脉 沉或浮。 ( 4 )黄汗的特点是:身体浮肿疼痛,汗出色黄 如柏汁,胸中窒闷或疼痛,暮燥不得眠。 (5)肺胀的特点是:咳喘,甚至浮肿。 2.治疗原则:上述病证均可用汗法治疗。 3.禁忌:津液损伤者,禁用汗法。
[提要]本条论述黄汗湿热入营证的病机与证治。 1.病因:表虚感受湿邪。 2. 病机:黄汗日久,湿邪化热,湿热互结,内迫营分。 3.主症:浮肿、汗出色黄、发热口渴。 4.治则:散水除湿,兼清营热。 5.方剂:芪芍桂酒汤。
2.水湿郁表证
[原文]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 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 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 , 即胸中痛,又 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 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 枝加黄芪汤主之。(29) [提要]本条论述黄汗水湿郁表证的证治及与历节、劳气 的鉴别。
4.皮水阳郁证
[原文]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见消渴中 (27) [提要]本条论述皮水的证治。 1.病机:水湿内停,阻遏阳气。 2.主症:浮肿,四肢厥冷,小便短少。 3.治则:利水通阳。 4.方剂:蒲灰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黄汗
1.湿热内郁证
[原文]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 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 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 芍桂酒汤主之。(28)
(二)峻下逐水法
[原文]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 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 绝者,有水,可下之。(11) [提要]本条论述水气病可下之证。 1.病机:水气结实,邪气壅盛。 2.主症:腹部水肿,二便不利,眼睑浮肿,面目 鲜泽,如有卧蚕状,脉沉伏。 3.治则:峻下逐水。
四、证治 (一)风水
2.皮水郁表证
[原文] 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二十五) [释义] 本条论述皮水的两种治法。皮水是由脾阳虚不 能运化水湿,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水湿停留,泛于 肌表而成。皮水湿郁化热,一身面目黄肿者,可用越 婢加术汤,宣肺健脾,清解郁热,而行水湿;若水湿 停于肌表,无热而身肿者,可用甘草麻黄汤,内助脾 气,外散水湿。本条所述同一皮水而设两方,属同病 异治。但越婢加术汤证兼有郁热,而甘草麻黄汤证则 无热象。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概
述
本篇专论水气病的辨证论治。 一、概念:水气病即水肿病,是因肺脾肾三脏功 能失调,水液内停,泛滥肌肤所致。此外,该 病与三焦及膀胱的功能失调也有密切关系。 二、分类:张仲景将水气病主要分为风水、正水、 皮水、石水、黄汗五种。 三、治疗:张仲景提出了发汗、利小便和攻逐水 邪三大法则。
2.风水证治
(1)风水表虚证 [原文]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 之。腹痛加芍药。(22) 防己黄芪汤方:方见湿病中 [提要] 本条论述风水表虚的证治。 1.病机:表气已虚,复感风邪,肺失通调,停水外溢。 2.主症:汗出,恶风,身肿,身重,脉浮。 3.治则:益气固表,利水疏风。 4.方剂:防己黄芪汤。
1.病机:黄汗初期,水湿郁表,郁热不甚,湿邪偏盛。 2.主症:肌肤浮肿,汗出色黄,腰以上汗出,腰髋部 疼痛、沉重,不能饮食,烦躁,小便不利。 3.治则:解肌祛湿、调和营卫。 4.方剂:桂枝加黄芪。 5.黄汗病与历节病的鉴别:黄汗病两胫自冷,历节病 两胫发热;黄汗病为全身出黄汗,历节病为关节周 围出黄汗。 6.黄汗病与虚劳病的鉴别:黄汗病的特点是汗出色黄 如柏汁,虚劳病的特点是食后汗出,或盗汗,汗色 不发黄。
(二)皮水 1.皮水郁热证
[原文]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 小 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 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下(5) [提要]本条论述皮水挟热的证治。 1. 病机:肺失宣化,脾失运化,停水外溢,内兼 郁热。 2.主症:全身浮肿,小便不利,口渴咽痛 3.治则:宣肺健脾,利水清热。 4.方剂:越婢加术汤。
二、分类与辨证 (一)四水与黄汗
[原文]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 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 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跗肿,按之没 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 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 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 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1) [ 提要 ] 本条论述水气病的分类及脉证,指出风 水与皮水的治疗原则。
2.血分与水分辨证
[原文] 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 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 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 故?去水,其经自下。(20) [提要] 本条论述血分与水分的辨证。
1.辨证: ( 1 )血分的病机是瘀血内阻,气滞水 停,泛溢肌肤;主症为先有经闭,后见 水肿。 ( 2 )水分的病机是水液停留,泛溢肌 肤,阻遏血道;主症为先病水肿,后见 经闭。 2.预后:水分易治,血分难治。
(四)气分病 1.阳虚水凝证
[原文]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 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31) [提要]本条论述脾肾阳虚的气分病证治。 1.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内聚,水湿停滞。 2.主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兼有手足逆 冷,身冷恶寒,骨节疼痛,四肢麻木不仁。 3.治则:温阳散寒,宣散水饮。 4.方剂: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3.皮水脾虚证
[原文]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 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24) [提要] 本条论述皮水脾虚证治。 1.病机:脾阳虚弱,水湿内停,停水外溢。 2.主症:全身浮肿,四肢肿甚,聂聂而动,小 便不利,兼食少气短,饮食不消。 3.治则: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4.方剂:防己茯苓汤。
1.风水脉证 [原文]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 有热,名曰风水。视人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 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 不起者,风水。(3) [提要]本条论述风水脉证。 风水脉证有:面目肿大,眼睑浮肿明显,甚至全 身浮肿,颈脉跳动明显,身热,咳嗽,脉沉滑, 兼见恶风、身体疼痛。
(二)水气病辨证
1.太阳伤寒、风水、皮水、黄汗、肺胀辨证 [ 原文 ]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痛,身体反 重而痠,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 虚发汗得之。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 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燥不得 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 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 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4) [提要]本条论述水气病的辨证及治疗原则。
一、病因病机 (一)风水相激 肺气不行
[原文]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 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 水,难以俯仰。风气相搏,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 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 涎,此为黄汗。(2) [提要]本条论述风水形成的机理及风水与黄汗的鉴别。 1.风水形成的机理:风水相搏,肺失通调,水溢肌肤。 2.风水与黄汗的鉴别:风水恶风,黄汗不恶风;风水小便 不利,黄汗小便自利。
(二)脾肾阳虚 水不化气
[原文]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 腹满阴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 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12) [提要]本条论述下利后形成水肿的机理。 病机 :下利之后,脾肾阳虚,水液内停,泛 溢肌肤。
(三)肺失通调,肾虚水泛
[原文]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 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 难。(9) [提要]本条从脉象论述水气病形成的机理。 病机:肺失通调,肾失温化,水液内停,泛溢 肌肤。
小
结
水气病分有分类、病机 、主症 、 主脉 、治则 、证治等内容。
1、分类及病机
风水——风邪袭表,肺失通调,水液内停,泛 溢肌肤。 皮水——肺失通调,脾失运化,水液内停,泛 溢肌肤。 正水——肾阳不足,水液内停,停水射肺。 石水——肾阳虚衰,寒水凝结,停水外溢。 黄汗——水湿郁表,湿郁化热,湿热互结。
(2)风水挟热证
[原文]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 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23) [提要]本条论述风水挟热的证治。 1.病机:风邪外袭,停水外溢,兼夹郁热。 2.主症:脉浮恶风,全身浮肿,口渴自汗。 3.治则:疏风散水,兼清郁热。 4.方剂:越婢汤。
(3)风水本证与正水的治疗
[原文]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 浮者 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26) [提要] 本条论述风水与正水的不同治法。
1.分类: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 2.风水 (1)病机:风邪袭表,肺失通调,水液内停,泛溢肌肤。 (2)主症:全身浮肿,尤以上半身为甚,骨节疼痛,恶风,脉浮。 3.皮水 (2)主症:肌肤浮肿,腹胀腹肿,脉浮或沉,但无恶风症状。 4.正水 (1)病机:肾阳不足,水液内停,停水射肺。 (2)主症:少腹肿满,气喘,脉沉而迟。 5.石水 (1)病机:肾阳虚衰,寒水凝结,停水外溢。 (2)主症:少腹肿满石硬,脉沉。 6.黄汗 (1)病机:水湿郁表,湿郁化热,湿热互结。 (2)主症:身热,胸满,四肢、头面浮肿,久则形成痈脓。 7.风水与皮水的治疗原则:发汗去水。
1. 气分病的概念:气分病是指由于气血不足, 阳虚寒盛,致使气机凝滞,水湿停留之证。 2. 主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见 31、32条) 3. 兼症:手足逆冷、腹满、肠鸣、身冷、骨 痛、肌肤不仁。 4.治则:调其阴阳,温运阳气,化气行水。
三、治法
(一)利水、发汗法
[原文]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 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18) [提要]本条论述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腰以下部位水肿当利小 便;腰以上部位水肿的当发汗。
1.风水 (1)病机:感受风邪,肺失宣降,停水外溢。 ( 2 )主症:全身浮肿,脉浮恶风,汗出而喘,骨 节疼痛。 (3)治则:疏风散水。 (4)方剂:杏子汤。 2.正水: (1)病机:肾阳不足,水气停留,上逆于肺。 (2)主症:腹满,喘息,脉沉小。 (3)治则:温经发汗,祛水平喘。 (4)方剂:麻黄附子汤。
(四)水病及血,血病及水
[原文]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 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 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 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19) [提要]本条从寸口、趺阳、少阳、少阴等脉的变化, 论述水气病发生的病机和证情。 1. 水气病的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温化, 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内停,泛溢肌肤。 2.血分的特点:先有经闭,后有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