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乙肝小三阳(004)

合集下载

茵陈五苓散临床运用-曾荣修ook

茵陈五苓散临床运用-曾荣修ook

茵陈五苓散临床运用-曾荣修茵陈五苓散出于《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条中。

原文:黄胆病,小便不利者,茵陈五苓散主之。

此方是五苓散加茵陈,化裁之方,其病机由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久则发黄,故以通阳利水为主,加茵陈以清其湿热,湿热清则黄疸自消矣,此方非通治黄疸方。

方药:茯苓20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10g,茵陈30g方义:茯苓、猪苓、泽泻均属淡渗利水之品,白术健脾利水,桂枝通阳利水,气化膀胱,茵陈为清湿热之要药,故加入方中合用,则燥湿健脾,温阳利水兼清湿热,令湿热从小便排出,故黄疸退矣。

凡属小便不利而黄变证各异的症候,俱投以此汤。

举案如下:刘某某,女,22,住劳动路95号1982年8月3日,初诊:上月下旬开始胃脘痞塞,厌油,溲黄少,乏力,医院检测小便:尿胆元阳性,胆红质0,肝功能7/8月报告:SGPT500以上(正常值170以下),ZNTT13(正常值2-12),巩膜发黄,脉濡缓,苔白辨证:湿蓄于内,郁久化热。

治宜:清热利湿方药:茵陈3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10g,二付。

1982年8月14日,五诊,之前共四诊,八剂均原方未减,目前胃脘痞塞消失,但白带多不黄,仍疲乏,目前转治下焦湿邪。

方药:苍术15g,法夏12g,茯苓12g,陈皮10g,茜草12g,乌贼骨12g,牡蛎30g,淮山30g,防己12g,惹仁12g,共四剂。

1982年8月18日,白带愈,精力复常,纳可,溲清长,查肝均正常。

此案寒湿壅塞中下二焦,中焦化热形成黄疸,先以清热利湿的茵陈五苓散治愈湿热,因下焦寒湿未去,故改用温化寒湿之法治之。

唐某某,男,53,放射科医生1981年4月14日,近来疲乏、纳减、溲黄、腹满、厌油、恶寒。

4月13日肝功能检查结果:TTZnTT正常,SGPT500以上,A/G=4.2/265,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脉浮无力苔腻。

辨证:湿热内蕴,兼太阳之邪传入膀胱。

治宜:清热利水方药: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三付1981年4月22日,感冒愈,腹胀减,小便增多黄减,疲乏减。

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有重 要 的临床 意义 ,故笔者 所在 医院 2 0 1 3 年1 月一 2 0 1 4 年 共 治疗 2 个月 。
1 月对 5 0 例非酒精性脂 肪肝患者予 以茵陈五苓散疗法 ,
效果 满 意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 一 转肽酶 ( 一 G T ) 、碱性磷酸酶 ( A L P ) 、谷草转氨酶 ( A s r I 1 ) 、谷丙转氨酶 ( A u 等生化指标
d o i :1 0 . 1 4 0 3 3 / j . c n k i . c f mr . 2 0 1 5 . 0 5 . 0 1 8
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 病 ( N A F L D ) 是指 除肝损害 因素 、
组成:猪苓 1 0 g ,白术 1 0 g ,茯苓 1 0 g ,泽泻 1 5 g ,茵陈
者 的 肝 功 能 。探 究 治疗 非酒 精 性 脂 肪 肝 的最 佳 方 法 具
花粉 2 0 g ,生地 2 0 g ;痰湿型加荷叶 l 0 g ,山楂 2 0 g ,草
决明 2 0 g 。水煎 服 ,1 剂/ d ,早 晚分服 ,共 治疗 2 个月。
1 . 2 . 2 对照组
水 平进 行 检测 ,比较 治疗前 后肝 功 能指标 变化 。 1 . 4 评价 标 准 本 研 究 各 观 察 指标 的正 常 范 围如 下 , 一 G T正 常 范
选 取 笔者 所 在 医 院 2 0 1 3 年1 月一 2 0 1 4年 1 月 收治 的 1 0 0 例 非酒 精 性脂 肪肝 患 者作 为研 究对 象 ,其 中男 6 9 例,
2 0 g 。随证 加 减 :阴虚 燥热 型加 葛根 1 0 g ,沙参 2 0 g ,天

用“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报告

用“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报告

值 笔者 随 田师抄方 , 父鼻 衄 复发 , 家 遂求 治 于 田师 。就
散》 加味 治疗 “ 乙型肝 炎” 效果 满 意 。 病案 1 张某 , ,4岁 , 河 南 方 城 杨楼 人 ) 学 : 男 2 ( 上 时体 检 为“ 三小 阳 ” 。病 人 自述 : 整天 无 力 , 光想 睡 , 小 便经 常 发 黄 。观 面 部 色 暗青 , 珠 稍 黄 。本 人 在 “ 眼 茵 陈 五苓 散 ” 中加 入 叶下 珠 、 骨 草 、 杖 、 草 、 胡 、 鸡 虎 甘 柴 郁金 、 皮 、 青 炒枳 壳 、 大黄 、 黑 白芍 、 味 子 、 五 西洋 参 、 黄 芪、 蚂蚁 等制成 水丸 , 1 3服 。服 药 3个 月 , 3 已无症 状 ,
种传染 性疾 病 。如果 不 能 有效 控 制 病 毒 , 情将 持 续 病 进展 , 最终 发展 成为肝 硬化 或肝癌 , 危及 生命 。急性肝
炎临床 表 现为 : 发热 、 怠 、 欲不 振 、 倦 食 黄疸 等 。慢 性肝
炎则无 明显 症状 。部分 急性 肝炎 病人 最后也 会转 为慢 性肝炎 。有 些病 人 , 病 时 已是 慢 性肝 炎 , 发 一经 体 检 , 即是 “ 大三 阳或小 三 阳” 。 “ 仲景 ” “ 在 黄疸 病 脉 证 ”中, 黄 疸 、 疸 、 疸 、 有 谷 酒 女劳疸 等 名称 ; 从其证 治 内容来说 , 湿盛 、 有 热盛 、 湿热 俱盛 的不 同 ; 治疗 上有 解 表 发 汗 、 热 利湿 、 在 清 润燥 逐
北 中 医药大 学教授 、 国第 一批 、 二批 名老 中 医师带 全 第 徒 指导 老师 ,0 1年荣 获 “ 21 湖北 中医大 师 ” 号 。 田教 称
年 内鼻 衄未 发 ,0 2年夏 复发 1次 , 又求 治 于 田师 , 20 遂

茵陈五苓散对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

茵陈五苓散对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

茵陈五苓散对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作者:杨建桥严清和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第20期[摘要]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通过复合因素造成小鼠慢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病理模型,观察茵陈五苓散对肝纤维化小鼠肝脾指数、血清ALT、AST水平及HA、PCⅢ、LN、Ⅳ-C含量的影响。

结果茵陈五苓散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肝脾指数、血清ALT、AST水平及HA、PCⅢ、LN、Ⅳ-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或P<0.05)。

结论茵陈五苓散对复合因素致小鼠慢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茵陈五苓散;脂肪性肝纤维化;小鼠[中图分类号] R96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0-13-02Study on Protective Effects of Yinchenwuling Powder on Fatty Hepatic Fibrosis in MiceYANG Jianqiao1YAN Qinghe2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Meilin Community Hospital of Ninghai County of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Ninghai 315609,China;2.Department of Digests,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Ningbo 315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Yinchenwuling powder on fatty hepatic fibrosis in mice. Methods Fatty hepatic fibrosis model was made by multiplex factors in mice. The liver weight index,the spleen weight index,the levels of ALT,AST,HA,PCⅢ,LN and Ⅳ-C in serum of mice were measured. Results All dose groups of Yinchenwulingsan could decreased the liver weight index,the spleen weight index,the levels of ALT,AST, HA,PCⅢ,LN and Ⅳ-C in serum. Compared with model control group,high and moderate dose grou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 or P<0.05).Conclusion Yinchenwuling powder has protective effect on fatty hepatic fibrosis in mice induced by multiplex factors.[Key words] Yinchenwuling powder;Fatty hepatic fibrosis;Mice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肝脏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1]。

茵陈五苓散治疗药物性肝病5例

茵陈五苓散治疗药物性肝病5例

曲等天然药物,其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抑制肝脏HM D 2COA 还原酶,从而阻止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调脂作用。

在动物实验中具有降低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 G )、低密度脂蛋白(LDL 2C )及升高高密度胆固醇(HDL 2Ch )的作用。

本资料表明口服地奥脂必妥疗效达8816%,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幅度明显高于烟酸肌醇酯,且无副作用,是治疗高血脂症的理想药物。

表2 口服地奥脂必妥、烟酸肌醇酯对血脂的影响项目组别用药前(Xϖ±S )用药后(Xϖ±S )差值(d λ±Sd )P 值TC 地奥脂必妥6107±01905140±01741131±01953<0101(mmo l L )烟酸肌醇酯6177±01795192±01550185±0193<0101T G 地奥脂必妥2127±01521157±01530170±01793<0101(mmo l L )烟酸肌醇酯2114±01561188±01590127±0160<0105HDL 2Ch 地奥脂必妥0182±01201128±01230146±012833<0101(mmo l L )烟酸肌醇酯0182±0115111±01220124±0110<0101茵陈五苓散治疗药物性肝病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李 玲福州市第二医院 李丽娜 随着结核病的死灰复燃,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由此引发的药物性肝病,临床上也常有发生。

异烟肼、利福平作为联合化疗的首选方案,它的负面效应——药物性肝损害,在抗结核药物中占了一定的比例。

我们应用中药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5例药物性肝损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女,40岁。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1. 茵陈五苓散简介茵陈五苓散,又称“茵子五苓散”,是一种中医药方剂,由茵陈、泽泻、白术、茯苓、炙甘草五味药组成。

茵陈五苓散具有祛湿利水、健脾渗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脾胃湿滞、腹泻、尿频等症状。

2. 茵陈五苓散的组成成分•茵陈:具有行气、理气、解毒的作用。

•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渗湿、益气升陷的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气、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增强药效的作用。

3. 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茵陈五苓散具有多种功效,常用于以下症状的治疗:3.1 脾胃湿滞•腹胀:茵陈五苓散可以行气、理气,消除脾胃湿滞引起的腹胀不适。

•厌食:茵陈五苓散有益气升陷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湿滞引起的厌食症状。

3.2 湿热下注•尿频:茵陈五苓散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减轻湿热下注引起的尿频症状。

•口渴:茵陈五苓散中的茯苓具有利水的功效,可以缓解湿热下注引起的口渴症状。

•腹泻:茵陈五苓散可以健脾渗湿,缓解湿热下注引起的腹泻。

3.3 尿道感染•尿道灼痛:茵陈五苓散具有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尿道感染引起的灼痛症状。

3.4 泌尿系统结石•尿路结石:茵陈五苓散具有利水作用,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结石的形成和滞留。

•肾结石:茵陈五苓散具有渗湿作用,有助于肾结石的排泄。

3.5 其他症状•毛囊炎:茵陈五苓散具有祛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毛囊炎引起的症状。

•皮肤湿疹:茵陈五苓散具有调和药性、解毒作用,可以改善皮肤湿疹的症状。

4. 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茵陈五苓散的用法用量如下:•口服,每次3-9克,一日2-3次。

•冲服,每次3-10克,一日2-3次。

•可酌情调整用量或根据医生建议使用。

5. 注意事项茵陈五苓散需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忌辛辣、腥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忌与硫酸铁、贝达因、巴比妥类药物同服;•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以上是茵陈五苓散的功能主治,茵陈五苓散能够祛湿利水、健脾渗湿,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中医经典方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肝炎、肝硬...

中医经典方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肝炎、肝硬...

中医经典方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肝炎、肝硬...
中医经典方药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

(治湿大于热。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中毒)。

原方:茵陈蒿10分五苓散5分
中医大师黄煌方:茵陈蒿10~20g 猪苓10~20g 泽泻15~30g 白术10~20g 茯苓10~20g桂枝6~12g/肉桂5~10g
1.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见轻度黄疸(胆红素偏高),兼下肢浮肿、大便不成型者
若有腹水者→加怀牛膝20~40g、赤芍20~60g
若无黄疸者→去茵陈蒿
2.本方可治【脂肪肝(主要是因为有五苓散),即湿、水、渎身困重】
酗酒者,或伴有腹泻者→可加葛根30~60g
(比较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
3.如血清白蛋白低下、浮肿时,白术可重用至60g
白术→天然白蛋白(苏州某名老、南中医孟景春…等→善重用白术保肝)
4.五苓散服法:“上五味,捣为糊,以白饮(米汤)和服,方寸匕(量器单位),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期间多饮温热水,忌生冷
5.建议使用散剂(五苓散)→疗效较好、易服、便宜。

#快问中医超能团# #埋头加班苦了肝#。

用“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报告

用“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报告

用“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
报告
陈学广;李淑珍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1(26)11
【摘要】乙型肝炎是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病毒,病情将持续进展,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或肝癌,危及生命.急性肝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倦怠、食欲不振、黄疸等.慢性肝炎则无明显症状.部分急性肝炎病人最后也会转为慢性肝炎.有些病人,发病时已是慢性肝炎,一经体检,即是“大三阳或小三阳”.
【总页数】2页(P2316-2317)
【作者】陈学广;李淑珍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南阳473000;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南阳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仲景"茵陈五苓散加味治疗乙肝"小三阳"转阴典型病例报告
2.治疗乙肝“大小三阳”获最新突破独创“七二中药转阴丸”配以针灸,穴位按摩清除乙肝病毒——记国营广州市博爱医院乙肝研究中心专家叶剑教授
3.治疗乙肝“大小三阳”获最新突破独创“七二中药转阴丸”配以针灸,穴位按摩清除乙肝病毒——记国营广州市博爱医院乙肝研究中心专家叶剑教授
4.国内首创“净血转阴丹”治疗乙肝大小三
阳圣医——记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总院华南乙肝研究协会会长谢国行教授黄其祥副会长5.国内首创“净血转阴丹”治疗乙肝大小三阳圣医——记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总院华南乙肝研究协会会长谢国行教授黄其祥副会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苓散加减治脂肪肝医案、配方

五苓散加减治脂肪肝医案、配方

五苓散加减治脂肪肝医案、配方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或者见右上腹轻度不适,隐痛,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甚则身目黄染,肝大,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轻至中度增高,目前已成为我国青壮年(25~45岁)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属中医学“痛”、“积聚”等症范畴,中医诊治中除重视治肝脾外,还应重视机体整体调节,察其虚实病机,明辨邪气性质。

【病案举例】1.吕某,男,43岁,1998年10月初诊症见:右胁不适,脘腹胀满,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

B超示:脂肪肝。

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26U/L,血清总胆固醇9.5mml/L,甘油三酯3. 2mmol2中医辨证:湿聚生痰,气机郁滞。

治以疏肝利湿,化痰散结。

处方:茵陈、泽泻、山楂各30g,茯苓、猪苓、白术、郁金、草决明、柴胡各12g,胆南星、半夏各9g。

服上方7剂,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15剂后诸症消失。

续以上方加工成丸治疗2个月,查B超、肝功能等均恢复正常。

随访1年未复发。

47按:茵陈五苓散由茵陈、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方中茵陈清热利湿,泽泻、茯苓、猪苓淡渗利湿,白术健脾利湿,桂枝温阳化气。

上药合而用之,具有清热利湿,化气行水之功。

2.姬某,男,干部,45岁,嗜饮烈性酒10年有余4年前体检时B 超提示肝脂肪浸润(肝内光点轻度密集,均匀,回声稍增强,肝内管道分布尚正常),初无明显症状,渐感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过劳则右胁隐痛,口苦而黏,于2000年12月初诊。

查舌质红,苔黄式,脉濡数。

化验:甘油三酯2.5 mmol,胆固醇6.9 9mmol,高密度载脂蛋白胆固醇(HDL-C)1.03mmoL,肝功能正常。

复查B超同前。

治以益气健脾,清热利湿。

方选连朴饮、五苓散加味。

常用药物:黄连、山栀、芦根、厚朴、石菖蒲、法半夏、泽泻、山楂、猪苓、茯苓、神曲等。

用上方出入30余剂,症状消失,继服60天巩固疗效,用药中嘱患者适当运动,戒烟酒,予低脂饮食,120天后复查B超,肝脏无特殊,血脂正常66按:嗜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之邪是本病的外因,亦可因素体禀赋,形体肥胖等原因导致湿热内蕴,脾失健运。

茵陈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茵陈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茵陈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基本上一提到茵陈五苓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对于茵陈五苓散具体有哪些功效,它又该怎么吃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
基本上一提到茵陈五苓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对于茵陈五苓散具体有哪些功效,它又该怎么吃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处方】茵陈蒿末30克五苓散15克
【制法】上二味,和匀。

【功能主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每次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文中不仅给大家介绍了茵陈五苓散的功效作用,还给大家分析了茵陈五苓散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成,对于怎么吃也有所提及,我们可以试着记一下,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生活常识分享。

五苓散打粉服用,保肝效果甚佳

五苓散打粉服用,保肝效果甚佳

五苓散打粉服用,保肝效果甚佳五苓散保肝。

五苓散用于保肝,我使用过很多次,现在我经常把它作为一个保肝药使用。

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我经常用五苓散。

给病人用五苓散,主要是要考虑它要服用方便,我经常打粉之后给病人服用,治疗脂肪肝很好。

而且特别关照他们,酒后必服。

很多人应酬多,喝酒也多,我叫他们喝过酒之后用调羹调一勺五苓散冲服。

按照我的方法,效果很好,很多脂肪肝的病人,原来重度的变成中度,原来中度的变成轻度,血脂不升反降,人也变得轻松了。

体重也不会增加。

有一些像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我也用,但这个对于农民我用得比较多。

中国农民太苦了,患了乙肝,没有钱治,我就给他用五苓散,打成粉。

有黄疸的加茵陈;有的配上当归芍药散,打成粉让他吃,1个月也就200块钱还不到。

我们来看一个病案:患者30岁,男性,今年5月份过来看病,来的时候肚子已经凸出来。

他告诉我从去年6月份开始,已经两次出现肝功能损害,原因可能是服用美国鱼肝油过多所致。

5月份,他的谷丙转氨酶八百多,而且小便黄,希望进行调理。

当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腹泻,左膝关节疼痛,但排除是痛风。

我给他用:白术100g,茯苓100g,猪苓100g,泽泻100g,肉桂50g。

打成粉,米粥或白开水冲服,1次5g,1天2次。

第二次是7月5日过来的,谷丙、谷氨酰胺转移酶都正常了,而且他提到,吃了五苓散之后开始腹泻,耳朵出水,大便出血,但是人很舒服。

这非常有意思,按理说五苓散是止泻的,但我们也发现,有些人服用之后会拉肚子,所以这是不是也说明五苓散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呢?白术这味药,我要再说一下,可以用来治疗腹泻,大便干结的情况下,生白术也有通便作用,这个大家知道,有好多老中医擅长使用大量生白术来治疗便秘。

还有一个肝硬化腹水患者,52岁,肝病史多年,9月份左眼摘除术后出血不止,检查发现患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当时血小板只有两万九,白细胞也低,红细胞还可以,双下肢轻度浮肿,大便成形,饮水后感觉水停胃部,当时我给他用了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关于《茵陈五苓散》,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能很多人对这一药品的名字并沒有听闻过,它是很一切正常的,由于这一药物在生活中不是要用的,主要是用以一些病人小便不畅顺,或是是腹部一些涨痛的觉得。

这一药物关键的一些成份是有赤茯苓也有泽泻等一些中草药材构成。

赤茯苓的样子好像椭圆型的,色调呈深褐色,较为非常容易辨别。

在中医的治疗融合之中,运用茵陈五苓散能够医治老人的高血压问题,应用中药材要比药物好许多,中药材是以人体的內部渐渐地的调养,副作用较为的小,而药物相对性副作用较为大。

生产药品构成疫苗茵陈4g,白术茯苓9g,赤茯苓9g,猪苓9g,桂枝6g,泽泻15g。

生产主冶疫苗寒湿黄疸,湿胜于热,小便不畅者。

前列腺炎或肥厚属肝气郁滞小便不畅者。

生产使用方法使用量疫苗上二味,先食,饮方寸匕(6克),空肚时要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医治组到抗结核病药品的基本上再加肝泰乐(O.3g)注射液4mL摩尔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

并且用茵陈五苓散交互内服。

临床医学痊愈:临床症状消退,肿胀的肝脾恢复过来或显著收缩,无显著压疼或叩痛,肝功能正常。

效果显著:临床症状基本消退,肿胀的肝脾显著收缩,无显著压疼或叩痛,肝功能检查基本一切正常。

失效:临床表现未消退,肿胀的肝脾无显著同缩,肝功能检查未恢复过来乃至加剧。

假如中医学上边普遍应用茵陈五苓散来医治老人的三高问题得话,是一个很新的开始。

相关中药材的问题,不必自身去试着,不必自主买回去泡服,不可以对症治疗总是加剧病况。

立即的就诊定期检查坚持不懈调养是病人最应当去做的,也要保持稳定的生活方式。

一味名方:五苓散加减,可温阳化气,健脾化痰,能治痰湿型脂肪肝【一点资讯】

一味名方:五苓散加减,可温阳化气,健脾化痰,能治痰湿型脂肪肝【一点资讯】

一味名方:五苓散加减,可温阳化气,健脾化痰,能治痰湿型脂肪肝【一点资讯】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典型的“痰湿型脂肪肝”。

什么叫做痰湿型脂肪肝啊?说白了,就是眼下这个脂肪肝患者,中医辨证,可以看作是痰湿中阻。

这样的脂肪肝患者,太多了,数不胜数。

我给你说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38岁,医案记载姓高。

这个人,大概从一年前开始,右部胁肋和剑突下,总感觉到胀闷不适,偶尔还会隐痛。

这个感受,持续了一年未见明显好转,这让患者比较紧张。

于是,他到医院检查。

大夫告诉他,这就是脂肪肝导致的。

怎么才能改善这个脂肪肝呢?患者思来想去,决定投中医治疗。

找得谁呢?是辽宁杏林名宿卢秉久老师。

卢师曾是王文彦的学生,在中医消化疾病治疗领域,很有建树。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舌苔白腻,舌质淡胖,而且患者整体形象比较肥胖。

细问得知,患者平素爱吃肉,尤其是爱吃肥多瘦少的红烧肉,大便有时候正常,有时候稀溏。

平日喜欢睡觉,乏力,容易困倦,不爱动弹。

运动,几乎没有。

验血,发现血脂异常。

了解到这些以后,卢师很快就开了一张方子。

此方被记录得十分完整,如下:白术,泽泻,茯苓,猪苓,桂枝,苍术,陈皮,半夏,柴胡,黄芪,焦山楂,草决明,大黄,车前子。

所有这些,水煎服。

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

医家嘱咐,服药期间,每天晚饭后必须慢走30分钟以上。

就这样,患者在服用10剂以后,感觉到诸证有所缓解,于是效不更方,继续服用并配合运动两个月。

这时候,再去检查肝脏和血脂,发现肝功能等指标基本正常。

至此,治疗过程结束。

卢师嘱咐,平时多用山楂,泽泻,大黄,黄芪,开水冲泡代茶饮。

半年后随访,病情未曾复发。

这是在2011年,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上刊发的验案。

我觉得它特别典型,所以收录在案。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属于我开篇提到的,痰湿中阻型的脂肪肝。

怎么知道是痰湿中阻呢?你看啊,此人舌苔白腻,舌质淡胖,这是不是痰湿之象啊?白腻苔,主痰湿上泛于舌。

舌质淡,乃是痰湿困脾,气血乏源,舌体失养。

茵陈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

茵陈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

茵陈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茵陈五苓散见于《金匮要略》,是治疗湿热黄疸常用方。

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病证,每获良效。

兹举例如下。

1 脂肪肝吕某,男,43岁,1998年10月初诊。

症见:右胁不适,脘腹胀满,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

B超示:脂肪肝。

查肝功能:ALT 126u,血清总胆固醇9.5mmol/L,甘油三酯3.2mmol/L.中医辨证:湿聚生痰,气机郁滞。

治以疏肝利湿,化痰散结。

处方:茵陈、泽泻、山楂各30g,茯苓、猪苓、白术、郁金、草决明、柴胡各12g,胆南星,半夏各9g。

服上方7剂,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15剂后诸症消失。

续以上方加工成丸治疗二个月,查B超、肝功能等均恢复正常。

随访一年未复发。

2 慢性胆囊炎赵某,女,48岁,1997年6月15日就诊。

诉患有慢性胆囊炎三年,呈间断性发作。

刻诊:右胁胀痛,腹胀纳差,厌油腻,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

B超示:胆囊壁粗糙。

中医辨证:湿热蕴结,肝胆失和。

治以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处方:茵陈、金钱草各30g,猪苓、茯苓、泽泻、郁金、鸡内金、山楂、玄胡各12g,广木香、厚朴、柴胡、川楝子各9g。

服药7剂,患者症状体征消失。

原方略有出入调治21剂。

随访一年未复发。

3 慢性胃炎章某,男,57岁,1995年7月15日就诊。

诉患有慢性胃炎病史二年,反复发作。

症见:胃脘疼痛、腹胀纳差,舌质淡,苔薄,脉细滑。

胃镜示:慢性胃炎(肥厚型)。

中医辨证:寒湿中阻,胃失和降。

治以散寒除湿、理气和胃。

处方:茯苓、白术、猪苓、泽泻、陈皮、苏梗各12g,桂枝、半夏各9g,吴茱萸、干姜各6g。

服上方4剂,患者症状大减。

守上方略有出入,继服14剂后痊愈。

后再未复发。

4 急性肠炎沈某,男,61岁,1998年4月21日就诊。

症见:泄泻清稀便,4~5次/d,呕吐,腹痛,纳呆,苔薄白腻,脉濡。

查大便常规:白细胞(+)。

中医辨证:寒邪伤脏,健运失司。

治以温中健脾利湿。

处方:茯苓、白术、泽泻、猪苓、木瓜各12g,藿香、桂枝各9g,蔻仁、砂仁各6g,茵陈2 4g。

五苓散加苍术治脂肪肝,原来秘籍在这里!

五苓散加苍术治脂肪肝,原来秘籍在这里!

五苓散加苍术治脂肪肝,原来秘籍在这里!I导读:这则治疗脂肪肝的经验是颜德馨老治疗自己总结出的,先用五苓散加苍术,后只用单味苍术,实践证明,古人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健脾不如运脾,运脾莫过苍术”,洵不诬也。

(编辑/王超)逐湿运脾饮治疗脂肪肝作者/颜德馨余曾于1962年患急性黄疸型肝炎,谷丙转氨酶高达500单位,住院期间,除服清热解毒方外,连续用葡萄糖加胰岛素冲击疗法,遂致湿困脾阳,健运失司。

症见身面虚浮,胁痛绵绵,痰多白沫,清晨须咯去盈碗后方能纳谷,精神萎顿,体重由65千克陡增至82.5千克。

院外会诊拟为:“脂肪肝”,疗养数月,竟无寸效,多次复查BSP 试验,均高出10%,用护肝保肝,症情有增无减。

自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肝无功,转以治脾,自疏方逐湿运脾饮,凡一月,浮肿先退,痰沫既消,胃纳大增,脸色红润,复查 BSP已低于5%。

“逐湿运脾饮”即五苓散加苍术,是仿许叔微《本事方》而制,许氏述其少年时曾患悬饮,备尝温补、逐水之剂不效,自揣脾土恶湿,水留则湿著,用苍术燥脾胜湿,连服三月而愈。

从中获得启发,症因土壅侮木起,疏土则木茂矣,一月后改以苍术研末,每次吞服9克,体气健复,至今三十余年从未再发。

后用此法治脂肪肝多例,亦验。

并将单味苍术制成“健脾片”,施于临床治疗脾气阜敦,肝气受制者,功胜保肝护肝之品。

实践证明,古人所谓“健脾不如运脾,运脾莫过苍术”,洵不诬也。

人身一小天地,呼吸升降,象法天地。

脾胃中土主分清泌浊,饮食入胃,精气输归行春夏之令,滋养五脏;升已而降,行秋冬之令,传化糟粕。

譬之天地之气,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二气协和风调雨顺,若仅有地气上升,必令天气窒塞,仅有天气下降,必致地气淖泽,升降失职,乖舛立至。

肝与春令生发之气相应,辨虚实发病传变规律,肝木为水土所湮,生机匮乏。

苍术入脾胃,善解湿郁,升则健脾,降则和胃,大气一转,云翳蔽日可豁然开朗。

来自众多的报道,脂肪肝因肝炎后长期应用高糖、高能量饮食,体重过度增加是一大致病根源,与中医土壅木萎的病机是相符的,逐湿运脾饮、健脾片制方之旨均立足于兹,所以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药。

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

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

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
刘晓琳;赵连皓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1(032)005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益气健脾类中药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茵陈五苓散(茵陈、泽泻、茯苓、白术、猪苓等)加减治疗50例,对照组口服脂必妥治疗4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法有解毒利湿护肝之功.
【总页数】2页(P520-521)
【作者】刘晓琳;赵连皓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核设备有限公司职工医院,西安710021;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科,西安,7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5
【相关文献】
1.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J], 刘慕
2.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J], 阳航
3.茵陈五苓散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程晓毅; 刘惠霞
4.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茵陈五苓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分析 [J], 欧海亚;叶小鹏;李舒;刘嘉辉;邝卫红
5.加味茵陈五苓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miR-34a及糖异生的影响 [J], 郑丁;时昭红;郭洁;张书;刘云;张曼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茵陈五苓散加减结合西医保肝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茵陈五苓散加减结合西医保肝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茵陈五苓散加减结合西医保肝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黄国栋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
【年(卷),期】2009(009)011
【摘要】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西医保肝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茵陈五苓散加减疗法与西医保肝疗法联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并与单独采用西医保肝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独治疗组,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AST、ALT、ALB、PT、TBIL)改善方面在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与单独采用西医保肝治疗相比,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西医保肝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黄国栋
【作者单位】龙川县中医院,广东龙川,517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免疫三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80例疗效分析 [J], 刘军;杜菊梅
2.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 [J], 张玲
3.中西医结合五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J], 章期生;徐晓;余诗域;方文
佳;王庆生;王鼎水;余威勇;朱桂兰
4.中西医结合免疫三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80例疗效分析 [J], 刘军;杜菊梅;
5.茵陈五苓散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观察 [J], 黄运通;邝开安;林溢涛;甄淑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查出脂肪肝怎么办!妙用医圣名方五苓散,10天后效果看得见!

查出脂肪肝怎么办!妙用医圣名方五苓散,10天后效果看得见!

查出脂肪肝怎么办!妙用医圣名方五苓散,10天后效果看得见!姜某,男,38岁,2017年1月6日就诊:2016年12月24日来诊:近半年来经常无精神,周身无力,食欲时好时坏,近十天来食欲差,有时候胃脘胀满呃气,大便日2~3次,量少,质稀,有时不成形。

舌质正常,舌苔薄腻色白,脉沉缓无力,体重165斤,身高1.63米。

病机:湿浊内蕴。

治则:化湿健脾。

处方:泽泻30g,猪苓20g,炒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0g,炒枳壳12g,炒山药20g,莲子20g,赤芍20g,丹参30g,车前子20g(布包),醋香附15g。

10服,水煎服。

代煎,每服煎2袋,每袋220ml,每日上午10点热服1袋,晚睡前热服1袋。

並嘱增加运动,忌酒及一切油腻大的食品。

2017年1月17日二诊:服药后食欲有增,精神有好转,仍周身无力,大便仍每日2~3次,稀便减少,脉舌同前。

再以前方加生姜10g,大枣15g。

10服。

仍代煎,方法及服药方法如上。

2017年1月28日三诊:药后各症基本消失,大便日1~2次,舌苔薄白,脉沉。

再以前方10服代煎,代煎方法及服药方法同前如无有其他症状的出现,可以应用该处方,再继续服用2~3个月,然后再作各项检查。

2018年5月18日四诊:患者自述,自从去年开始服药至今,只是春节前后的5天停止了服药,致现每日服药,从未间断,共服用了4个月。

3天前抽血及B超检查:脂肪肝及其他各项均已正常,体重已降15斤。

湿浊内蕴,侵入血分,伤及肝肾,造成了首诊时各项指标的异常及不同症状的出现,应用五苓散又加用化湿通络之品,湿利脾健,血络畅通,故症状消除各项检查指标正常。

五苓散系张仲景治疗小便不利的蓄水证,方剂组成: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对这种内湿邪的蕴结,采取利湿剂,从小便排出,是比较快捷的办法。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所见,应用五苓散后並没有见到患者排尿的增多,但实际上这无形湿邪已从尿中排出。

这药后的实效即可证明这一点,所以我们总结一句话:“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茵陈五苓散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

茵陈五苓散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

茵陈五苓散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
出处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茵陈30g,泽泻15g,茯苓、猪苓、白术各10g,桂枝5g。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退黄。

治湿重于热之阳黄疽证。

症见身、面、目黄,小便不利,头重身困,胸脘痞满,口淡,食欲减退,苔厚腻,脉濡缓。

方解:本方治湿热蕴结肝胆,湿重于热之阳黄疸症。

治宜清热利湿退黄。

方中茵陈苦泄下降,功专清热利湿退黄;合以五苓散利水渗湿,则祛水湿之力增强,使湿热从小便而去,邪有出路,黄疽自退。

药理研究: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胆,利尿退黄,降低转氨酶。

其中茵陈抗菌,抗病毒、尤其抗肝炎病毒,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酸、胆红素排出量,收缩胆囊,利胆保肝;五苓散具有显著的利尿效果,利尿以消黄疽。

临床应用:本方为湿热黄疸,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

若往来寒热,头痛口苦者,加柴胡、黄芩,以和解退热;胁痛、脘腹胀满者,加郁金、枳实、川楝子;恶呕食少者,加竹茹、半夏、神曲;疲乏无力者,加党参、薏苡仁;心烦者,加栀子。

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心源性黄疸,小儿胆汁淤积综合征(去桂枝),慢性荨麻疹等属湿热阳黄,湿重于热者。


现代制剂:现改制为茵陈五苓丸。

水丸,每20粒重1go用量用法:口服,水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汤剂,水煎,一日一剂,于饭前分3次服。

使用注意:寒湿阴黄痕忌用。

本方歌诀:茵陈五苓重茵陈,术苓猪泽轻桂亨,湿重于热阳黄用,身黄尿涩头身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茵陈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乙肝小三阳(004)
茵陈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黄疸病脉症并治第十五。

原文为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茵陈五苓散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疸;泽泻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之功;白术健脾补气而运化水湿;;桂枝既可外解太阳之表,又可内助膀胱气化。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健脾和胃化浊之功。

茵陈五苓散以身黄,目黄,小便黄少,色泽鲜明如橘子色,形寒发热,肢体困倦,腹满,食欲不振,苔腻等为应用指征。

茵陈五苓散辨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的阳黄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非酒精性脂肪肝、急性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小三阳症、高血脂及痛风性关节炎等病症。

病位偏上,热重于湿者,用栀子大黄汤;湿热俱盛,病在中焦,用茵陈蒿汤;病情急重,里热成实,病位偏于中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