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博士讲金匮黄疸病并治第十五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bcf1fa3fe45c3b3566ec8b16.png)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一、概述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本篇所论,包括了诸多以发黄为主症的疾病。
根据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湿热发黄(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寒湿发黄,火劫发黄,燥结发黄,女劳发黄,以及虚劳发黄等,其中以湿热发黄为重点。
本篇分为:谷疸、酒疸、黄疸、女劳疸、黑疸五种。
元代的罗天益《卫生宝鉴》把黄疸分为阴黄、阳黄两大类。
二、病因病机、分类与辨证(一)病因病机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
痹非中风。
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1)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湿热发黄病机:湿热蕴脾,溢于血分风邪化热与湿互结,郁闭于脾,湿热陷入血分。
发为黄疸。
主症:全身发黄,四肢重滞不舒。
应用:治黄必活血,血行黄易去。
(二)湿热发黄与寒湿发黄的辨别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9)腹满,舌(身)痿黄,燥(躁)不得睡,属黄家。
(10)湿热发黄:(1)渴欲饮水,不喜热饮,或饮水不多;(2)腹满,硬、胀、拒按;(3)小便不利;(4)大便多燥结;(5)脉弦数有力或沉弦;(6)黄色鲜明如橘子色。
寒湿发黄:(1)喜热饮,或者不渴;(2)腹满,软,喜按;(3)小便难;(4)大便多溏;(5)脉沉迟;(6)舌萎黄(身萎黄),色如烟薰、晦暗。
(三)分类及其主症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2)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4)谷疸:病因病机:食谷不节,湿热蕴结脾胃。
主症:食谷即眩(食难用饱),胃脘痞闷,小便不通,全身发黄。
女劳疸:病因病机:房劳过度,肾虚有热。
主症:额上黑,微汗出,手足心热,薄暮加重,小腹拘急,小便自利,腹水。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金匮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金匮](https://img.taocdn.com/s3/m/ec0396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b.png)
03
黄疸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功能检查
总结词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黄疸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肝脏酶学指标和胆红素水平,评估肝脏功能和黄疸程 度。
详细描述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转氨酶水平升高提示肝脏损伤,胆红素 水平异常则与黄疸程度相关。根据这些指标的异常程度,可以判断黄疸病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降黄疸药物,如苯巴 比妥、糖皮质激素等,以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 进黄疸消退。
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照射,使皮肤表 面的胆红素转化成水溶性 物质,从而促进黄疸消退。
换血疗法
对于严重黄疸病例,可采 用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 胆红素水平、防止核黄疸 的发生。
05
黄疸病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疸病毒感染。
调护方法
多休息
黄疸患者应保证充足的 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
恢复。
遵医嘱治疗
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心态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 服药,不擅自更改治疗
方案。
留意黄疸症状的变化,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 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
的康复。
饮食调理
多喝水
黄疸患者应多喝水,有助于促 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鉴别诊断是黄疸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 果和其他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黄疸 症状的疾病。
详细描述
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考虑多种可能导 致黄疸症状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胆结 石、胰腺炎、溶血性疾病等。通过对, 医生可以逐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最终 确诊黄疸病。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并治第十五篇小结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并治第十五篇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5eb2b3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f.png)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并治第十五篇小结本篇阐论黄疸病脉症及治疗。
黄疸病以身目发黄为主症,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其因有湿热、寒湿、火劫、燥结、女劳以及虚黄等,但以湿热为多,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诸法贯穿其中。
小结1.要点:(1)本篇讨论了因湿热、火劫、燥结、寒湿、女劳及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发黄证候与治疗,还涉及到有关变证、兼证的处理。
但以湿热发黄为重点。
(2)本篇根据黄疸病的不同病因和证候,又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
谷疸与饮食有密切关系,由于脾胃湿热熏蒸所致,主症为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烦;但也有脾虚寒湿所致,症见脉迟无力,纳差,头眩,小便不利,腹满或大便溏薄,神疲肢倦,苔白腻,色黄晦暗。
酒疸由于长期饮酒过度,酒热伤胃引起,主症是心中懊恢或热痛。
女劳为房劳伤肾所造成,具体症状是日哺发热而反恶寒,膀胱急,小便自利,额上黑,足下热,大便必黑,时溏。
女劳疸,谷疸,酒疸日久不愈,血分瘀滞可变成黑疸,症见目青面黑,心中如吱蒜面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脉浮弱,皮肤黑而微黄。
(3)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把黄疸概括为阳黄、阴黄两类,并进一步把阳黄分为湿胜、热胜或湿热俱盛等类型,这样就更有利于辨证论治,使本篇所出方治,便于临证应用。
(4)关于治疗,无论谷疸、酒疸,应首先从病机分析,分清湿胜、热胜、湿热俱盛等情况。
如茵陈五苓散证,属于湿胜的黄疸;大黄硝石汤、栀子大黄汤证,属于热胜的黄疸;茵陈蒿汤证,属于湿热俱胜的黄疸。
至于脾虚寒湿所致黄疸,治宜温中散寒化湿,书中未出方剂,当用理中、四逆等方加茵陈。
女劳疸,有兼瘀与不兼瘀之分。
硝石矾石散适用于前者,若不兼瘀者,书中未出治方,后世多主张补肾,可适当选用补肾方剂。
此外,诸黄而有表证者,如桂枝加黄芪汤证治;邪郁少阳的,柴胡汤证治;因误治损伤胃气产生哕的,如小半夏汤证治;因肠胃燥结的,如猪膏发煎证治。
最后提出的小建中汤是为虚劳痿黄证而设。
还需看到,上述女劳、虚劳所致的发黄多与湿无关,所以它们发病特征是小便自利。
【《金匮发微》曹颖甫】黄疸病证并治第十五
![【《金匮发微》曹颖甫】黄疸病证并治第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b43dee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9.png)
【《金匮发微》曹颖甫】黄疸病证并治第十五黄阐病证并治第十五寸口脉浮而缓,则为风,缓则为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杀,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杀即眩,杀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杀瘅。
湿与热并乃生黄色苴荣在壅酱面,在愈其明证也,故论黄瘅所由成,必先论脾藏之湿,脾主肌肉,而汗泄于肌理,气达于四肢,则湿无停阻之患,惟风中肌肉则脾阳必顿,顿则腠理闭塞而肌肉为痹。
四肢为脾所主,湿热留于脾藏,故四肢苦烦,风脉本浮,湿痹肌肉则缓,寸口见浮缓之脉,脾中瘀热行周身,而面目爪甲俱黄矣,此一因也,一系胃中之热。
胃热固能消谷,而肌肉外受风寒,内困脾阳,即宿食为之停阻,水杀停于中脘,湿热以日久而增,故趺阳见紧数之脉,便可决为发黄之渐,此二因也。
一系风邪由肌腠入里,循三焦而下及于胃,肾为寒水之藏,下有二管,直接膀胱,为水道所从出,风阳吸于肾,则水道不行,寒邪由肌腠犯脾藏,则脾以虚寒而留湿,食谷即眩者,湿与热混杂而浊气上冒于颠也,寒入足太阴,脾不能为胃输津液作汗,湿热反致内陷,小便不通,胃中浊热无外出之路,乃由胃而流入膀胱,故于尺部少阴脉浮见肾水不流,足背趺阳脉紧风脾阳不运,皆足蕴蒸发,此三因也,名曰杀瘅。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瘅,腹如水状不治。
女劳瘅证状有六,一曰额上黑,额上为颅骨覆脑处,肾虚者脑气必亏,故精气不荣于额上而见晦滞之色,陈修园以额上为心部,肾邪重而水色见于火部,直瞽说耳,二曰微汗出,微汗出似不足为病,而女劳瘅独否,尽用力入房皮毛开而汗液屡泄,泄之不已,皮毛从此不收,津液即随时漏泄,三曰手足中热,则由以欲竭精之时,手足用力太猛,少阳胆火乃乘少阴之虚流溢于劳宫涌泉二穴,四曰薄暮即发,薄暮阳衰之候,寒湿下动,乃反迫真阳而外出,五曰膀胱急,寡欲者肾阳充,充则下焦水道布气于少腹,膀胱以温和而缓,多欲者肾阳虚,虚则阳气不及州都,膀胱以虚寒而急,此证与脉紧为寒同义,可见陈修园谓肾虚累及外府,犹为未达一间也,六曰小便自利,自利者不自知而利也,肾关不固,则小溲不禁,黄坤成载谓火败水寒,蛰藏失政,尽略近之,若夫脾肾两败,腹如水状,即为不治之证,尽腹为足太阴部分,肾即在腹之两旁,肾藏无火,不能蒸化脾阳,由是脾藏虚寒,湿邪凝互从而腹满,然苟用四逆加茵陈蒿以治之,何尝不可挽救一二,昔金子久患此证,自服茵陈蒿汤,不愈乃就诊于丁君甘仁,授以附子汤加茵陈,但熟附子仅用钱半,服二剂不效,乃仍用茵陈蒿汤,以致脾气虚寒,大便色白而死为可惜也,但金本时医,即授以大剂四逆汤,彼亦终不敢服,则是有方与无方同,有药与无药同,经方见畏于世,若此可慨矣。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15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15](https://img.taocdn.com/s3/m/59ac7cf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2.png)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15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本篇提示】此篇专论黄疸病的脉象、症候及其治法。
黄疸病又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都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临床特征,又都以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
一、【原文】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①。
痹非中风,四肢苦烦②,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注释】①痹:闭塞之意。
②苦烦:重滞不舒的意思。
【白话解】寸口部位的脉象浮而且缓,脉浮为风,脉缓为湿,风与湿合而痹。
这不是外邪的风痹证,乃是风湿郁滞在脾,脾主四肢,所以四肢感到重滞很不舒服,脾的颜色是黄的,瘀热遏郁在脾而行于外,就成为黄疸。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黄疸的发病机制。
脾是产生内湿的根源,也是发生黄疸的病机所在。
脾脏所蕴积湿热溢入血分,行于体表,则发生黄疸。
脾主四肢、肌肉,脾有湿热,四肢就必然感觉到重滞不舒。
二、【原文】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①,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即弦,谷气不消,胃中苦浊②,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③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④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注释】①消谷:指能食善饥。
②胃中苦浊:浊即湿热,下“浊气”同。
苦浊,即苦于湿热,或为湿热所苦。
③薄暮:即黄昏之时。
④心中懊憹:指心中郁闷不宁。
【白话解】趺阳部位的脉紧而数,数脉是胃有热,胃热则能消食善饥,紧脉是脾有寒,寒伤脾阳不能运化,所以出现食后感觉腹部胀满,这是谷疸的脉象。
尺部的脉象浮是风热伤肾;趺阳部位的脉象紧是寒邪伤脾。
风与寒相合为害,以致进食后即感到头部眩晕,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以致胃中为浊气停滞而感到难受,湿热浊气向下流于膀胱,就会出现小便不通利。
由于足太阴脾感受寒邪,脾主湿,又由于寒化热而移于膀胱,以致湿热没有出路而全身发黄,这种病名就叫做谷疸。
额部发黑并微微汗出,每到黄昏(傍晚)时分就感觉手足心发热,膀胱胀满拘急而小便通畅的,这种病叫作女劳疸。
金匮要略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的治疗
![金匮要略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1d0e58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f.png)
金匮要略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的治疗#金匮要略#黄疸属于湿热引起,那样就要清利湿热,这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实际上在黄疸的治疗过程中,仲景也一直贯穿着活血,为什么呢?从第一条“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明确提出痹,这是湿阻气机,提出了瘀热,所以活血散瘀是去热的关键。
大黄、硝石、血余炭的使用,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尤其到了黑疸,血瘀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这在后世对于肝硬化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湿和之前的痰饮水气虽然性质类似,但是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总的来说,湿气弥散多无形,而痰饮可有形可无形,水气就是水肿,一定是有实体的。
所以湿气大多侵袭部位较广,可以是某个系统脏腑甚至全身,而痰饮可以很小的局部,比如咽、经络、某个身体部位,也可以是脏腑,但是很少全身。
而水气可以是全身的肿,也可以是一个部位的肿。
在治疗上湿气往往需要全身的治疗或者针对某个脏腑的治疗,以利小便为主。
痰饮往往是针对局部的治疗,常用化痰祛痰,而不以发汗利小便为主。
水肿也是需要全身的治疗比如发汗、利水。
11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差,反剧为难治。
黄疸的治疗,一般十八日为一个阶段,治疗十日以上就逐渐好转了,如果加重就比较难治,至于为何以十八日为期,不好判断,但是确实,黄疸治疗一般短期内就要见效,如果迁延日久,胆汁淤积更加明显,对于肝脏等器官的影响会比较明显。
13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六两梔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黄从小便去也。
谷疸,根源在于脾湿胃热,所以对于寒热食物都不能接受,饭后容易头晕,心胸烦躁,主要是食物导致中焦气机壅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热交争,郁而发黄。
用茵陈蒿汤,其中茵陈蒿清热利湿,栀子清心除烦,大黄清热利下。
很多人对大黄在本方中的用意不明,因为大黄是攻下药,在仲景的方子中大部分是用于泻下的,而本方明确黄从小便去,不像下一条明确是从大小便去,为何本条用大黄,而下一条不用大黄?《神农本草经》大黄可以: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精讲二黑疸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精讲二黑疸](https://img.taocdn.com/s3/m/920982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a.png)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精讲二黑疸好,我们上课,刚才讲了第2条,和第4条原文,有关黄疸的分类,谷疸、女劳疸、酒疸,谷疸的命名我已经说了,是由饮食失节和不洁所致的黄疸,叫“谷疸”,“女劳疸”是由房劳伤肾所致,如何认识,我也谈了看法,关于“酒疸”,就是因嗜酒过度,嗜酒伤中,湿热内蕴所致,就叫做“酒疸”。
有关它的脉症,我给大家再综合一下,比方说谷疸,“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小便不通,身体尽黄”,这是刚刚第2条里面涉及的。
第3条,讲的是寒湿谷疸,“食即为满,食难用饱,小便必难,脉迟”,都印证了,不管是湿热谷疸,还是寒湿谷疸,不是小便不通,就是小便必难,但是,谷疸的主要症状应该是,食谷即眩,食难用饱,是脾虚的主要表现。
病因病机,我们怎么推导呢?由于饮食失节和不洁,湿热或者寒湿,内阻中焦,郁蒸所致,关于是胆汁外溢,还是不循常道,后来发展,由脾胃的病位,影响到肝胆的疏泄,如果说我们拿,仲景方证来佐证,我提到了小柴胡汤、四逆散,实际上,仲景已经有这样的意识,但是,在本篇里面,没有专门论述,在病机上,我认为后世的发展,还是基于仲景的这个学术思想。
酒疸,病因病机,我们说,酒疸因嗜酒伤中,湿热内蕴所致,也是由于清浊升降失常,因为反复讲,病者不是时时欲吐,就是心中懊憹、心中热,足下热、小便不利,因此,这就是清浊升降失常,影响肝胆疏泄,在主症上,我再重复一遍,就是“心中懊憹而热”,包括“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证,第4条讲到“心中热,足下热”,但关键是不能食,时欲吐,也有小便不利,但是,脉迟。
我再重复一遍,谷疸是以食谷即眩,食难用饱为主症,而酒疸,是以心中懊憹为主症,这是湿热内蕴造成的,女劳疸病因病机已经说了,包括它命名,是房劳伤肾,导致的肾虚有热,主症上,身尽黄,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小便自利,腹如水状不治,尺脉浮,这里面关键词,也可以说,它的典型主症,应该是额上黑,小便自利,前两者都有小便不利,唯独女劳疸,小便自利,因为它没有湿热在膀胱,所以,没影响小便,小便自利,尺脉浮临床可见,但是,更主要的是来提示病因病机,说明女劳疸是房劳伤肾所致。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培训课件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dd5cb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f.png)
▪
【方药】 栀子大黄汤(酒疸主方)
▪
【方析】 栀子大黄汤方中栀子、豆豉清心除烦;大黄、枳实泻胃肠瘀热
积滞,导引邪热下行。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2
▪ 女劳疸-肾虚瘀热
▪ 【原文】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 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 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14)
▪ 【原文】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噉蒜虀状, 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7)
▪ 酒疸误下成黑疸 ▪ 【主症】 目青面黑,但虽黑而微黄,心中有灼热感,大便正黑,
皮肤搔之不仁,脉浮弱。
▪ 【病因病机】 酒疸虽有可下证,但本病证由于攻下不当,使正气 虚弱,湿热内陷血分,血行瘀滞,血分瘀热熏蒸日久,行于体表而成 黑疸。
脾气虚寒,运化无力,若稍进饮食则留滞于中,不能腐熟运化,故发
生烦闷,腹满。湿浊上逆,阻遏清阳,故头眩;湿浊下流,气化失职,
故小便难。腹满与脉迟均为脾气虚寒之征。
▪
治宜温中阳,散寒湿。
▪
方药可用人参汤加茵陈,或四逆汤加茵陈。因属虚寒证,若误用
攻下,腹满不但不减,且有加重之可能。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6
女劳疸:女劳疸即发病与房劳伤肾有关;或黄疸久治不愈所致。
加重湿热,湿热之邪,不能下行从小便排出,反而上冲,所以食谷即眩,心胸不安;湿 热瘀壅滞于中,肝胆疏泄失职,则腹满;若湿热瘀熏蒸日久,胆汁外溢,即发黄为谷疸。
▪
【治法】 清泄湿热,活血逐瘀。【方药】 茵陈蒿汤
▪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
栀子—清泄三焦湿热 此二味药能使湿热从小便排泄;
15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5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21d70130cfc789eb172dc8f7.png)
第3条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 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 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提
要
本条论述谷疸寒化的病机(寒湿发黄的脉证)
讲
解
1.“阳明病”
……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 主症为腹满
腹满若为“阳明病”――脉当见洪大滑实之 象 下之满必除 今腹满脉迟,且下之如故 ――显为“太阴病”
治法 清心除烦,除积泄热 药物 枳实 豉 大黄二两
清热利湿,导滞退黄 茵陈蒿 大黄一两
第14条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 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 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 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 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女劳疸转变为黑Fra bibliotek兼有瘀血湿热的证治
2.症状:
腹满(下之如故) 食难用饱 饱则发烦头眩 小便必难 脉迟无力
▲当见面色痿黄,精神困倦,少气懒言等证。 ……此寒湿中阻,无从外泻……欲作谷疸。
辨治思路
1.本条的辨证关键在于脉迟,同时伴有 舌淡、神疲、纳差、头眩、小便不利、腹 满或大便溏薄、苔白腻等证。与湿热发黄 者不同。
2. 本条当用温法,如茵陈理中汤等。
3.治法:通腑泄热(清热通便,利湿除黄) 4.方药:大黄硝石汤 大黄 硝石 栀子 黄柏 注意:清热同时勿忘其湿
第18条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湿重于热的黄疸治法
1.病机判断:湿热内蕴,湿重于热, 湿遏阳气,气化不利 2.症状推测:身目发黄色较鲜明,形寒发热, 身困,纳呆,腹满,口不渴,小 便不利,舌苔白腻等 3.治法:利湿清热退黄 4.方药:茵陈五苓散 五苓散+茵陈蒿
黄疸的兼变证
• • • • 兼表虚证—桂枝加黄芪汤(16) 兼少阳证—柴胡汤(21) 误治变哕—小半夏汤(20) 虚劳萎黄—小建中汤(22)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30e4e7c4da38376baf1fae89.png)
黄疸是以症状命名,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其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从发病机制来说,其内容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燥结发黄,及虚黄、火劫发黄等,但其中以湿热发黄为重点。黄疸与萎黄的鉴别是:黄疸病由脾胃湿热内蕴所致;萎黄乃脾胃气血不足所致;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萎黄光泽不鲜,两目及小便均不发黄,且常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少寐;黄疸以化湿热,利小便为大法;萎黄以调理脾胃,培补气血为主。黄汗与黄疸不同的是黄汗是以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身体浮肿,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多由湿热内蕴所致,一般无目黄、身黄等症。
2.简述谷疸的病因、病机、主证和治法。
谷疸的病因为饮食内伤;病机是湿热内蕴,内陷血分;证候有食谷即眩,心胸不安,腹满,寒热,身黄,小便不利,治法为清泄湿热。方用茵陈蒿汤(茵陈蒿 大黄 栀子)
3.简述酒疸的辨证施治。
酒疸的病因为饮酒过度;其病机是湿热内蕴,熏蒸于心;症状有心中懊恼,发热,不能食,时欲吐,心中热,足下热,身黄,小便不利,治法为清热泄实,方用栀子大黄汤(栀子 大黄 枳实 豆豉)。
2.栀子大黄汤证与茵陈蒿汤证二方证应如何鉴别。
栀子大黄汤与茵陈蒿汤均为治疗阳黄的方剂,二方均用栀子、大黄,功用相类似,但二者的病机、病位、主证和其药物作用却有所不同。栀子大黄汤证病在心下、病位偏于上,病机为湿热阻滞,气机不通,热多湿少,主证为心中懊恼或热痛,故方中用枳实行气散结止痛,豆豉除烦,大黄用量仅为茵陈蒿汤的一半,其作用重在泄热除烦;茵陈蒿汤证病在腹中,病位偏于下,病机为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湿热俱盛,主证为心胸不安,腹满,故方中重用茵陈清热利湿,配栀子、大黄,其作用重在清利湿热。
属寒湿发黄,禁用苦寒。黄疸一病,证属实热者最为多见,但属脾胃虚寒者,时亦有之。属实热者,必口干舌红,小便短赤,脘腹胀满。属虚寒者,可见舌淡苔白,小便清白,亦可见到腹部痞满。若审证不清,寒热不辨,反把脾胃虚寒误作阳明实热,或用栀子清火或用大黄泻热,势必重伤胃气,以致变生呃逆等症。
倪海厦人纪针灸015(胆经)
![倪海厦人纪针灸015(胆经)](https://img.taocdn.com/s3/m/3d89bf9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6.png)
倪海厦人纪针灸015(胆经)二十九:足少阳胆经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有人把b看成d,是小时候不断吐,把胆翻过来了,视物倒置。
口苦,呕吐,都是胆问题。
瞳子髎:第一个穴道1、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热(靠近睛明穴),眼睛内外眦,下正中,上正中生白翳2、胆经问题,靠近瞳子髎3、足阳明胃经的湿热(靠近承泣)4、胆经问题(上面下来是阳白穴)瞳子髎又称太阳穴太阳穴下针,差不多5分就到了,一般放血用。
(眼睛红肿,角膜炎)听会:直下针。
张口取穴(耳门,听宫,听会都张口取穴)上关:又名“客主人”,耳前高骨(颧弓),张口下方为下关,上方为上关。
颔厌穴:头维穴下一寸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
在外面一圈,这一整侧都属于胆经。
正中央是督脉。
旁开1.5寸是膀胱经再往外侧通通是胆经(除了耳朵后面的三焦经)曲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越靠近耳朵的地方越治疗耳朵,越靠近头部的地方越治疗头痛,找压痛点。
一般穴都有脉在旁边,或在骨缝中间,用指甲把血管拨开再下针。
率谷:耳尖直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
偏头痛很有名的治疗:太阳透率谷用3寸针,先扎到瞳子髎,把针提到皮层,用手摸到率谷。
把皮拉起来,一点点透过去,如果透对了,透过去就不痛了。
透针之前,先在对侧合谷下一针,(会有麻醉效果)早上来,不痛,回去,痛的时候再来,生病时下针最好的时机。
如果手头没有针,用手按,沿着太阳穴往率谷方向按。
阳白:眉毛上方,(瞳孔直上),眉毛跟发际中间。
阳白透鱼腰:把皮肤拉起来,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鱼腰),治疗近视,视物不明,或眼睛痛,白内障。
头临泣:头顶直上入前发际0.5寸。
迎风流泪,瞳孔直上入入前发际0.5寸。
本神内侧。
脑空:头后面大部分治疗头痛,头昏,晕眩的穴道。
头前面治眼科的穴,因为胆经络到眼睛的上方。
风池穴:耳后骨与大筋之间,最凹的地方。
(与风府相平)。
病人趴着,下风池穴下针时,先用一只手,按到颧髎,另一只手按风池。
假想一条线,下右边凤池,针是对着左边颧髎。
倪海厦人纪之金匮(15)
![倪海厦人纪之金匮(15)](https://img.taocdn.com/s3/m/c3709c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8.png)
倪海厦人纪之金匮(15)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²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右先以水三升,煑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煑取一升,顿服3-4min8现在开始呢,讲的就是实热了哦。
肺里面呢,化脓,哦,肺脓疡,就是实热,实热症。
那我们讲的热,你看那个舌......病人舌头我看看,打开来一看,舌头是黄的,对不对?口渴,舌头黄的。
那实热哦,就是里面有东西,都是化脓嘛,脉很速,一定是这样的。
喘呢,不得卧。
所以你一看病人喘那么严重,一看舌苔那么黄,脉很速,你知道他是实热,这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
我们用葶苈子,哦,葶苈子,葶苈子用之前呢,哦,这个汤方,葶苈先熬,先炒过,让它颜色变成黄色,然后捣丸哦,再去熬煮,哦,熬煮,那象这种熬煮呢,葶苈子一般来说我们用五钱,哦,红枣用十个、十二个都没有关系,哦,红枣。
葶苈子用五钱,这个要炒熟过,哦,然后用那个三碗水去煮两碗,哦,煮成一碗,哦,都可以。
像它这里讲的是三碗水煮成两碗,哦,你再把那个......红枣,先煮红枣,拿掉,再放葶苈子,再去煮成一碗,也就是说红枣煮的时间比葶苈子长一点,哦,这个是我们标准的时候使用的,标准上使用的葶苈大枣泻肺汤的煮的方法。
那真正的临床上,实物上的时候,你就开给他叫他去直接煮了,谁给你这样子分开来煮哦,因为你不能相信病人喏,对啊,你那个病人他的......他的想法很天真的,哦,所以你跟他讲了以后,他回去就忘掉了,哦,尤其是美国人,吃西药吃得很多,记忆都不好,哦,他常常走到Wal-Mart门口,我就看到啊,打电话回去找他太太,我就停下来听他英文讲,他说“Honey,whyamIdoinghere?”我就知道啊,因为他忘掉了,到Wal-Mart来了做什么啊都不知道。
那你想想看,我们开个处方,开个处方给他,叫他先去煮红枣,哦,三碗水煮成两碗,然后再把葶苈子放下去,两碗水再煮成一碗,然后回家以后,变成先煮葶苈子了,对啊,对啊......哦,一定弄错,哦,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²千金苇茎汤苇茎冬瓜仁桃仁薏仁3-4min10那在葶苈大枣泻肺汤之前,有个处方不见了,哦,这个处方呢,被这个孙思藐收走了,哦,叫作千金......哦,它叫千金方嘛......苇茎汤,芦苇的苇,哦,苇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黄疸病并治第十五黄疸病并治第十五黄疸病呢,意思就是黄色的病。
前面介绍的黄汗并不是真正的黄色的病。
所以前面黄汗是你没有流汗的时候是正常人。
这个呢就是你可以看到黄色。
中医呢,黄色分两种,一种是阳黄,一种是阴黄。
阳黄的颜色呢看起来比较鲜黄,象橘子一样很鲜亮,光鲜亮丽的黄。
这种黄呢比较好治,常常很快就可以治好。
我治大概在十天左右;但是阴黄,一种黑黑暗暗的黄就比较难治。
那这一篇讲的就是这个,那包括它的病因,起源。
我们来看第一条。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他说寸口脉浮而缓。
寸是阳,大家要记得,寸就是阳脉。
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所以中医就是一些地方不容易让人家懂,我讲个观念给你们听。
有两种黄疸的成因,那这段讲的是什么?有两个,第一个是外来,第二个是内发。
不管是外来还是内发。
基本上会造成黄疸的原因是胃过快,脾过慢。
因为湿累积在脾脏里面。
当很多的湿累积在脾脏里面以后,脾脏会肿大。
顶到十二指肠顶到胆这边。
当它顶到胆的时候,胆汁呢会逆流跑到肝里面去......再跑到全身上去了。
造成胃会过快,脾会过慢,脾湿的原因呢,就是这两个。
首先我们介绍外因。
外因呢,脉浮者,就是有表证,我们一个人呢,常常......比如说你在冷气间里面,或者是你是过去的三轮车夫,或者是你是马夫,无所谓,反正就是劳力工作的人,甚而至于在家养尊处优的人有时候也会出汗,可是你汗,中医一直在讲,汗一定要透发。
那你呢,汗如果没有透发,就容易积湿在身体里面,累积湿在身体里面,哦,积湿在身体里面。
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做按跷、呼吸吐纳、练功夫......不管你是太极拳哦也好,什么都没有关系......就是要把那个平常累积的湿排掉。
好,那如果一天两天累积的湿没有影响,可是你常年累月累积了湿之后就会产生影响。
当你一个人,像同样的我们太阳中风,对我来说可能桂枝汤就结束了;对你来说,吃完以后你还下利还有别他的问题发生。
为什么?因为你里面身体还有饮,还有饮,我们前面都介绍过了,对不对?还有可能是留饮啊,浮饮啊,哦,这个身体很多饮,那饮都没有去呢,日久以后就变成湿了,哦,那对我来说,得了桂枝汤;对于你来说,一发一个桂枝汤症你就发黄疸,为什么?因为你本来就是身体里面很湿很盛的人,那湿很盛的人在这个条件之下你流汗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很透彻的流汗......透发,透发了汗。
所以说当你受到表风以后呢,这个风邪一束在表上面,那汗又没有透发,加上里面湿又很盛,那湿又很粘稠,排不出去,最后回逆,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脾湿过剩的时候会压迫到胆,胆汁就回逆,好,就会发黄。
还有一种呢,内因......内发的,内发的呢,是土......脾湿太胜了,结果土克到肾,哦,脾土克到肾水。
在......我一再会回头,因为那个部分很重要,你如果回到229页,脾脏腹水的时候,跟肝脏腹水不一样。
脾脏腹水时候,脾是土,土会克到水,所以肾脏,底下腹部呢,少腹部都是水累积在里面,这个时候小便就没有了。
所以,脾脏的病,包括胰脏癌什么样,引起的腹水的话,基本上病人是没有小便,哦,因为土克水。
为什么肝脏,肝癌、肝硬化,引起的腹水,病人还有小便,还有续通,因为是木克土而已嘛,木克到土但是还没有克到水,所以小便还是通的,但是不是量很大,哦,从这点就可以判断病在脾脏还是在肝脏来的。
第二个原因呢,当土克到肾了以后,脾土克到肾,肾呢?本身是水脏。
我们中医讲阴阳,肾有阴阳,脾脏有阴阳,任何地方都有阴阳。
当你的湿很盛的时候压制到阴,它影响到脾、肾脏阴阳的平衡,所以肾的阳呢,会往上逆。
肾阳呢,有两个出路,第一个到小肠里面去,肾阳经过我们的那个尿液啊,尿液呢慢慢从肾脏经过输尿管,进入我们的膀胱,哦,那这个肾阳在后面跟小肠,它的肾阳跟小肠有相关性的,这个是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那小便,当你的尿液到了膀胱里面的时候,本身就已经是热的,但不是evaporate,不是蒸发的,因为肾阳很热,到了膀胱里面是热水,再经过小肠的蒸发后,才气化掉,功能就这样子。
所以第一个肾阳它会有小便会比较热,第二个肾阳呢会支援去胃,这是先天来支援后天,所以我们胃会蠕动因为肾脏功能很好。
反过来,当我们肾脏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个就影响到胃。
所以你肾脏功能一衰弱下去以后,开始胃就不能纳谷了,胃蠕动就慢下来了,吃东西就会吐。
所以肾脏病的病人,我们看尿毒的病人,你说,老师你怎么知道他尿毒?你听,哦,你们还没有看到病人,吃东西就吐掉了;第二个......头昏眩得很厉害。
哦,因为当你肾阳往上逆的时候,之所以会往上逆是因为阴太盛,阴太盛,肾整个充满了阴,所以阳没有办法进入肾脏,它就反逆,逆上去以后就影响到胃,就会胃吐掉,然后再直接......这个肾(阳)就往上冲,冲到头部上,病人会极度的暝眩、晕眩,没有办法站起来,这又吐就代表肾脏功能要准备衰竭了。
那这里呢当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因为脾土脾湿太盛,影响到肾脏,肾脏呢影响到胃火,那胃就会......这个阳一上来呢,胃就会加速啊,因为身体要自己想要自己痊愈,这个时候胃会加速。
加速的时候,胃的速度太快了,脾的速度太慢了,这两个速度不平衡的时候,就产生黄。
所以我一再跟诸位说,脾胃相表里,什么叫表里?就是脾脏在缩小的时候,胃在扩大,胃脏在缩小的时候,脾脏在扩大,所以这两个是这个动作,哦,这个动作。
那现在就是胃太快了,脾太慢了,这是内因造成的,所以不管是内,还是外,终归一句,就是湿太盛了,是不是?是脾湿太盛。
那脾湿呢,太盛的时候,这个脾湿会过盛,我们就要去考虑什么原因会造成脾脏的负担,哦,第一个,脾主思,当你思念一件事情,考虑担忧一件事情,或者是思念你的男朋友,哦,或者是怎么样,思太甚的时候,脾脏,会影响到脾脏。
那,还有......运动。
你常常坐在电脑前,都没有去九寨沟玩,那湿也会太盛,所以要多出去走一走,走不一定说重复去不去,运动很重要,哦,那平常一个人懒得动,一群人就会动。
因为蜈蚣一动时候,后面的脚都跟着动,对不对?所以逼着自己动这很好的事。
那你平常都窝在冷气间里面,日久就变成湿了嘛。
所以现在坐在电脑面前,在网啊,是不是?网啊,里面玩的,我是不了解啦,我是看Internet学的,虽然没有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走路,所以看到那网啊,里面他们在干嘛,那都会......脾湿都会很盛,哦,湿很盛。
那这种呢,如果一得到表风的时候就引发黄疸。
那实际上表风只是一个触媒,就是一个导火线,他这个本身病人就有湿在里面。
所以你平常如果没有湿在身体里面就不会有这个病。
那人的湿本身最先......先前是来自于饮,哦,饮,有没有?所以我们常常,就是伤寒、金匮一路介绍下来,就是这样子,哦,所以这一篇讲的就是这个东西。
那......好,大家看,现在看到了:“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就是胃里面很热,“热则消谷”......消化食物的速度很快,对不对?“紧则为寒”,老师怎么又是热又是寒?你搞错了,这是脾脏的寒。
“食积为满”,因为你脾脏没有动......寒就是速度减缓,停下来;那胃的动作很快,结果胃不断的吃东西,结果脾脏在下面胀......本来两个是互相搭配,互相合作的,一个阴脏一个阳腑,结果呢互相变成互相在制衡,这就是病因。
当你知道病因的时候我们要处理它就很简单啦。
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好,大家来看,前面呢,刚才那寸口脉浮就是表,中风。
尺脉为浮,尺脉讲的是什么?阴脉,讲的是肾,讲的是不是阴?这一段讲的是第二个原因,就是内因。
一个是外因,哦,外感来的,一个是里面发生的原因。
哦,“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就是......这个呢,是食物造成的,堵在肠胃里面,哦,原因是这样子。
当我们的胃在蠕动的时候,我刚刚跟大家讲过,它胃下的甜肉,包括胰脏在内,它是跟脾胃是表里的时候互相在蠕动,当你脾脏功能失下来缓下来以后,胃的速度很快,你不断的消谷,食物吃下去呢,消食的速度很快,可是呢?脾脏肿得很大,顶到这边来,你食物下不去,食物哽在胃里面。
结果呢,这个食物呆到胃里面很久了就变成浊,只有浊水能够下去,就是很粘稠的水,哦,结果食物消化掉以后只有这个粘稠的水还能够下去。
那真正的食物的残渣呢?还是堵在胃里面。
所以,“浊气下流,谷气不消,胃中苦浊”,就是胃里面呢?很苦恼啊,那个食物......东西吃下去,胃的蠕动又很快,又去吃东西,吃的东西又不消化,又下不去,那只有浊气就是很粘稠的食物的津液下来,到了小肠,到了小肠以后呢?为什么小便不通?它这个没有办法气化了,因为太粘了,结果慢慢慢慢渗到膀胱里面去,渗到膀胱里面去以后呢,小便就变得很浓稠,等下小便不出来,小便应该是水啊,但是它不是,它像痰饮一样,很粘的东西,就是湿热,“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就是谷疸。
现在诸位就看懂了,这个就是肾脏引起的,哦,肾脏,肾脏会引起,是因为脾脏太湿,影响到肾脏,然后,肾脏呢阳热往上走的时候,把......促动了胃,胃的速度加快变成这样子,这个都是很好治的,非常简单的,那分析的时候比较难,治疗的时候很快就可以好。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好,“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手脚,手心,脚心,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哦,就是死症。
这个症状,像这种呢都是很好治的,这个就不一样了,哦,为什么?当你出现黑色的时候,额头呢,是胃气的所在,哦,你不要看他啊老师这个额头很大,哦,额头比较大,不是......大不见得很聪明呐,这个额头要光亮,光鲜呐,哦,不能黑黑的,老师,额头是黑的,胃气就没有了,哦,那微汗出,这个人已经胃气没有了,津液没有了,“微汗出”......还排虚汗,也就是阴不断的在流失,不断正在流失阴。
“手足中热”......手掌心是心包经和心经,脚掌心呢是肾经的涌泉穴,哦,先天就肾......心和肾呢都虚热往外走。
中医讲呢,阴和阳要协调,当你阴很虚的时候,阳热,里阳就不能固守,里阳就会往外走,往外走的时候手脚热......手掌心,脚掌心热。
“薄暮即发”......因为到了黄昏时候,是要阳要入阴的时候,对不对?你们现在都看懂啦,辩证的时候很厉害哦,你们不要看到我现在给你们讲了你没什么,真正你看病的时候,你看那癌症病人会怎么样?就是这样子啊。
里面阴实的时候,阳不入阴,病人就会燥热,到了黄昏的时候就开始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