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并治第十五篇小结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金匮
03
黄疸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功能检查
总结词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黄疸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肝脏酶学指标和胆红素水平,评估肝脏功能和黄疸程 度。
详细描述
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转氨酶水平升高提示肝脏损伤,胆红素 水平异常则与黄疸程度相关。根据这些指标的异常程度,可以判断黄疸病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降黄疸药物,如苯巴 比妥、糖皮质激素等,以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 进黄疸消退。
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照射,使皮肤表 面的胆红素转化成水溶性 物质,从而促进黄疸消退。
换血疗法
对于严重黄疸病例,可采 用换血疗法,以降低血清 胆红素水平、防止核黄疸 的发生。
05
黄疸病的预防与调护
预防措施
疸病毒感染。
调护方法
多休息
黄疸患者应保证充足的 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
恢复。
遵医嘱治疗
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心态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 服药,不擅自更改治疗
方案。
留意黄疸症状的变化,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 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
的康复。
饮食调理
多喝水
黄疸患者应多喝水,有助于促 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总结词
鉴别诊断是黄疸病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 果和其他辅助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黄疸 症状的疾病。
详细描述
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考虑多种可能导 致黄疸症状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胆结 石、胰腺炎、溶血性疾病等。通过对, 医生可以逐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最终 确诊黄疸病。
打卡《金匮要略》必背之:黄疸病脉病治第十五
打卡《金匮要略》必背之:黄疸病脉病治第十五
黄疸为病身发黄,发黄之中分阴阳。
湿热郁蒸为阳疸,寒湿郁郁结阴疸名。
阳疸如橘色鲜黄,脉説苔黄腹满胀。
烦热口渴大便秘,小便不利短而黄。
谷疸寒热不能食,食即头眩心不宁。
酒疸不食时欲吐,心中疼热懊憹生。
无论谷疸与酒疸,治法都在湿热中。
湿多热少苔白腻,茵陈五苓放胆用。
热多湿少苔黄燥,栀豉大黄枳实清。
湿热两盛苔黄腻,茵陈蒿汤功无量。
阴黄晦暗色不泽,口淡舌润手足冷。
胸闷无热脉沉迟,大便溏薄小便清。
食难用饱饱则烦,助阳化湿理中苓。
黄疸表虚兼外感,桂加黄芪法可宗。
少阳黄疸腹痛呕,大小柴胡保安康。
火劫发黄热壅盛,攻泄里热黄无踪。
燥结发黄便不通,少腹急满膏发攻。
温清渗下化瘀结,遣方用药要恰当。
又有一病虚痨黄,他与黄疸大不同。
黄疸为病尿不利,痨黄小便自畅通。
痨黄只因精血亏,无湿无热肤不荣。
女痨身黄额上黑,少腹急满引膀胱。
八味肾气鹿茸散,腹如水状难逃生。
若兼瘀血腹满胀,便溏如漆黑而亮。
硝石矾石共为散,消瘀逐浊麦粥送。
小便自利男子黄,益阴扶阳小建中。
麻黄醇酒治黄疸,瓜蒂为散治诸黄。
思考:
1.如何理解“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2.“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为什么?欢迎留言!。
【《金匮发微》曹颖甫】黄疸病证并治第十五
【《金匮发微》曹颖甫】黄疸病证并治第十五黄阐病证并治第十五寸口脉浮而缓,则为风,缓则为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杀,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杀即眩,杀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杀瘅。
湿与热并乃生黄色苴荣在壅酱面,在愈其明证也,故论黄瘅所由成,必先论脾藏之湿,脾主肌肉,而汗泄于肌理,气达于四肢,则湿无停阻之患,惟风中肌肉则脾阳必顿,顿则腠理闭塞而肌肉为痹。
四肢为脾所主,湿热留于脾藏,故四肢苦烦,风脉本浮,湿痹肌肉则缓,寸口见浮缓之脉,脾中瘀热行周身,而面目爪甲俱黄矣,此一因也,一系胃中之热。
胃热固能消谷,而肌肉外受风寒,内困脾阳,即宿食为之停阻,水杀停于中脘,湿热以日久而增,故趺阳见紧数之脉,便可决为发黄之渐,此二因也。
一系风邪由肌腠入里,循三焦而下及于胃,肾为寒水之藏,下有二管,直接膀胱,为水道所从出,风阳吸于肾,则水道不行,寒邪由肌腠犯脾藏,则脾以虚寒而留湿,食谷即眩者,湿与热混杂而浊气上冒于颠也,寒入足太阴,脾不能为胃输津液作汗,湿热反致内陷,小便不通,胃中浊热无外出之路,乃由胃而流入膀胱,故于尺部少阴脉浮见肾水不流,足背趺阳脉紧风脾阳不运,皆足蕴蒸发,此三因也,名曰杀瘅。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瘅,腹如水状不治。
女劳瘅证状有六,一曰额上黑,额上为颅骨覆脑处,肾虚者脑气必亏,故精气不荣于额上而见晦滞之色,陈修园以额上为心部,肾邪重而水色见于火部,直瞽说耳,二曰微汗出,微汗出似不足为病,而女劳瘅独否,尽用力入房皮毛开而汗液屡泄,泄之不已,皮毛从此不收,津液即随时漏泄,三曰手足中热,则由以欲竭精之时,手足用力太猛,少阳胆火乃乘少阴之虚流溢于劳宫涌泉二穴,四曰薄暮即发,薄暮阳衰之候,寒湿下动,乃反迫真阳而外出,五曰膀胱急,寡欲者肾阳充,充则下焦水道布气于少腹,膀胱以温和而缓,多欲者肾阳虚,虚则阳气不及州都,膀胱以虚寒而急,此证与脉紧为寒同义,可见陈修园谓肾虚累及外府,犹为未达一间也,六曰小便自利,自利者不自知而利也,肾关不固,则小溲不禁,黄坤成载谓火败水寒,蛰藏失政,尽略近之,若夫脾肾两败,腹如水状,即为不治之证,尽腹为足太阴部分,肾即在腹之两旁,肾藏无火,不能蒸化脾阳,由是脾藏虚寒,湿邪凝互从而腹满,然苟用四逆加茵陈蒿以治之,何尝不可挽救一二,昔金子久患此证,自服茵陈蒿汤,不愈乃就诊于丁君甘仁,授以附子汤加茵陈,但熟附子仅用钱半,服二剂不效,乃仍用茵陈蒿汤,以致脾气虚寒,大便色白而死为可惜也,但金本时医,即授以大剂四逆汤,彼亦终不敢服,则是有方与无方同,有药与无药同,经方见畏于世,若此可慨矣。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黄疸病并治第十五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黄疸病并治第十五黄疸病并治第十五黄疸病呢,意思就是黄色的病。
前面介绍的黄汗并不是真正的黄色的病。
所以前面黄汗是你没有流汗的时候是正常人。
这个呢就是你可以看到黄色。
中医呢,黄色分两种,一种是阳黄,一种是阴黄。
阳黄的颜色呢看起来比较鲜黄,象橘子一样很鲜亮,光鲜亮丽的黄。
这种黄呢比较好治,常常很快就可以治好。
我治大概在十天左右;但是阴黄,一种黑黑暗暗的黄就比较难治。
那这一篇讲的就是这个,那包括它的病因,起源。
我们来看第一条。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他说寸口脉浮而缓。
寸是阳,大家要记得,寸就是阳脉。
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趺阳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所以中医就是一些地方不容易让人家懂,我讲个观念给你们听。
有两种黄疸的成因,那这段讲的是什么?有两个,第一个是外来,第二个是内发。
不管是外来还是内发。
基本上会造成黄疸的原因是胃过快,脾过慢。
因为湿累积在脾脏里面。
当很多的湿累积在脾脏里面以后,脾脏会肿大。
顶到十二指肠顶到胆这边。
当它顶到胆的时候,胆汁呢会逆流跑到肝里面去......再跑到全身上去了。
造成胃会过快,脾会过慢,脾湿的原因呢,就是这两个。
首先我们介绍外因。
外因呢,脉浮者,就是有表证,我们一个人呢,常常......比如说你在冷气间里面,或者是你是过去的三轮车夫,或者是你是马夫,无所谓,反正就是劳力工作的人,甚而至于在家养尊处优的人有时候也会出汗,可是你汗,中医一直在讲,汗一定要透发。
那你呢,汗如果没有透发,就容易积湿在身体里面,累积湿在身体里面,哦,积湿在身体里面。
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做按跷、呼吸吐纳、练功夫......不管你是太极拳哦也好,什么都没有关系......就是要把那个平常累积的湿排掉。
好,那如果一天两天累积的湿没有影响,可是你常年累月累积了湿之后就会产生影响。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15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15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本篇提示】此篇专论黄疸病的脉象、症候及其治法。
黄疸病又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都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临床特征,又都以清热利湿的方法治疗。
一、【原文】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①。
痹非中风,四肢苦烦②,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注释】①痹:闭塞之意。
②苦烦:重滞不舒的意思。
【白话解】寸口部位的脉象浮而且缓,脉浮为风,脉缓为湿,风与湿合而痹。
这不是外邪的风痹证,乃是风湿郁滞在脾,脾主四肢,所以四肢感到重滞很不舒服,脾的颜色是黄的,瘀热遏郁在脾而行于外,就成为黄疸。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黄疸的发病机制。
脾是产生内湿的根源,也是发生黄疸的病机所在。
脾脏所蕴积湿热溢入血分,行于体表,则发生黄疸。
脾主四肢、肌肉,脾有湿热,四肢就必然感觉到重滞不舒。
二、【原文】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①,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即弦,谷气不消,胃中苦浊②,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③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④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注释】①消谷:指能食善饥。
②胃中苦浊:浊即湿热,下“浊气”同。
苦浊,即苦于湿热,或为湿热所苦。
③薄暮:即黄昏之时。
④心中懊憹:指心中郁闷不宁。
【白话解】趺阳部位的脉紧而数,数脉是胃有热,胃热则能消食善饥,紧脉是脾有寒,寒伤脾阳不能运化,所以出现食后感觉腹部胀满,这是谷疸的脉象。
尺部的脉象浮是风热伤肾;趺阳部位的脉象紧是寒邪伤脾。
风与寒相合为害,以致进食后即感到头部眩晕,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以致胃中为浊气停滞而感到难受,湿热浊气向下流于膀胱,就会出现小便不通利。
由于足太阴脾感受寒邪,脾主湿,又由于寒化热而移于膀胱,以致湿热没有出路而全身发黄,这种病名就叫做谷疸。
额部发黑并微微汗出,每到黄昏(傍晚)时分就感觉手足心发热,膀胱胀满拘急而小便通畅的,这种病叫作女劳疸。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2)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2)酒疸编辑整理解英原文: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讲解:前额处一片黑又亮,有轻微汗出,一到傍晚时分,就手足心发热,小腹拘急,小便反而正常,这叫女劳疸,古人认为这是由于房事过度,或虚劳引起的一种黄疸。
“腹如水状不治”,水、是无色无形状的,“水状”是一切柔软的象征。
“女劳疸”本是一种慢性顽固的虚劳疾病,柔软反不治,反要死,那么硬满则能活了,于理不通。
若说腹内有水不可治,倒还能说过去,于理较通。
可是在清朝之前,古人的思想是没有腹水的概念的,只能叫硬满,痰饮,悬饮,也只有到清朝之后,西学东进,才有了这腹水西医专用名词。
若说中医早就五脏水的说法,与现在的腹水,是风马不相及的两种概念内容。
“腹如水状不治”,这句话,也只有知道腹内有水,对腹水这专用名词清楚,时间在明末之后的后代伤寒大师,变通所加。
无论伤寒大师如何狡辩,唐本或赵开美怎样,都无法改变“腹如水状不治”,内暗含有腹水之意的事实。
从这里也看出,反证了伤寒论并不是一人之功,是经历了无数大师,一代一代辛劳的心血结晶。
原文: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讲解:“心中懊憹而热”,这是胸中有郁热了,那就一准有饥而不能食,欲呕了,这是一个栀豉汤证了,“名曰酒疸”,就一定还伴有黄疸了,那就据证再加减则成。
原文: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
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讲解:既然冠以“阳明病”,就必然具备一些阳明病的某些特征,能吃,汗出等热性特征,可他又说“脉迟者”,这里迟脉主寒,寒则不能食,寒与阳明热抟结,就变为能吃,但一吃就胃口饱胀,饱胀就头晕,小便不利,这是要发作“谷疸”的前奏。
医生见胃口饱胀,以为有宿食积滞,采用泻下法,欲驱除积滞,虽用了泻下法,依然腹满胀不见轻,这是脉迟,热中夹杂有寒造成的,是治不得法。
❤安医生讲金匮要略目录❤安医生讲金匮要略卷上目录第一讲《金匮要略》开篇的话第二讲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得失第三讲《金匮要略》的来历第四讲痉病的分类第五讲痉病的成因第六讲痉病的治疗第七讲小汗法治疗风湿第八讲小汗法方剂举例第九讲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和甘草附子汤第十讲太阳中暍第十一讲百合病者,百脉一宗第十二讲滑石代赭汤第十三讲百合滑石散第十四讲甘草泻心汤第十五讲赤小豆当归散第十六讲阴气孤绝与阳气独发第十七讲柴胡桂枝干姜汤第十八讲防己地黄汤第十九讲桂枝芍药知母汤第二十讲乌头汤第二十一讲古今录验续命汤第二十二讲越婢加术汤第二十三讲黄芪桂枝五物汤第二十四讲小建中汤第二十五讲黄芪建中汤第二十六讲暮蓣丸第二十七讲炙甘草汤第二十八讲甘草干姜汤第二十九讲射干麻黄汤第三十讲厚朴麻黄汤和泽漆汤第三十一讲麦门冬汤第三十二讲葶苈大枣泻肺汤第三十三讲桔梗汤第三十四讲皂荚丸第三十五讲生姜甘草汤第三十六讲奔豚汤第三十七讲桂枝加桂汤第三十八讲栝楼薤白白酒汤第三十九讲枳实薤白桂枝汤第四十讲桂枝生姜枳实汤。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55页文档资料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
27.11.2019
1
一、病因病机、分类与辨证
(一)湿热发黄
【原文】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 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 行。(1)
【提要】 本条论述湿热黄疸的发病机理。
【分析】
病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如脾脏所蕴 积的湿热溢入血分,行于体表,必发生黄疸。
舌脉
27.11.2019
舌偏红,苔黄腻,脉 滑数有力
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13
二、证 治
(一)谷 疸
【原文】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 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 汤主之。(13)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枙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提要】
本条论述谷疸属湿热俱盛的证治。
27.11.2019
27.11.2019
2
【原文】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 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 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 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8)
【提要】
本条论述火劫而发黄的治法以及湿 邪在黄疸发病中的作用。
27.11.2019
3
【分析】
病因:黄疸的形成多与湿热有关。火劫 发黄是因火攻发汗,湿从燥化,热势增 重所致。
34
3.兼燥结血瘀证
【原文】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17)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提要】 本条论述胃肠燥结血瘀的黄疸证治。
27.11.2019
35
【分析】 病机:黄疸日久,湿热已去,胃肠燥
结,津枯失荣。 主症:肌肤萎黄不华,少腹微满,大
金匮要略PPT-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
• 东垣清暑益气汤
• 黄芪20 党参10 炙甘草5 广升麻10 麸炒苍术20
• 北柴胡10 陈皮10 神曲10 泽泻10
醋五味子10
• 葛根15 莲子心5 灯心草5 炒麦芽15
• 6剂
• 服上药好转,多梦好转,仍易上火,舌尖偏红
分类-女劳疸
女劳疸
与房劳相关; 纵欲伤肾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 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 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医案】 李 男 41岁
• 2020.9.22 八月初六 秋分 周二
• 间歇性腰、腿部不适感,每于同房后即发,持续2-3天,可自行缓解, 伴有冷感,盗汗,吹空调后易咳嗽,眠欠佳,纳可,二便可,舌淡偏 胖,苔中部略黄薄,脉左寸浮涩,双尺弱,六部皆稍弦。
• 天雄散方
• 淡附片12克 桂枝18克 麸炒白术10克 苍术20克 龙骨40克
•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 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分温三分,半日服尽。
• 【词解】 (1)连轺(yáo):连翘根。 (2)生梓白皮:梓树根部的白皮。 (3)潦(lǎo)水:地面流动的雨水。取其气味俱薄,不助湿邪。
栀子的性味
• “栀子,苦寒涤热,而所涤为瘀郁之热,非浮散之热, 亦非坚结之热”。
-----《本草思辨录》
清浮散之热 金银花、竹叶
银翘散、桑菊饮类方
清瘀郁之热 栀子、郁金
栀子豉汤、茵陈蒿汤、越鞠丸类方
清坚结之热 芒硝、大黄
承气汤类方
分类
3
谷疸
与饮食相关; 湿热熏蒸; 或脾虚寒湿;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的:探究在黄疸病的临床认识以及治疗过程中《金匮要略》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方法:从黄疸病的病因、病机、分类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阐述了《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临床认识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结果:《金匮要略》中指出黄疸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湿热发黄、燥结发黄、寒湿发黄、虚劳发黄、火劫发黄以及女劳发黄等六个方面,其中以湿热发黄为主。
在《金匮要略》中黄疸病主要被分为四类,包括谷疸、酒疸、女劳疸以及黑疸。
《金匮要略》认为黄疸病的主要病因为湿热发黄,因此,临床治疗黄疸病时应以辨别患者湿热的多少为主,从而选择对症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结论:《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的论证内容十分广泛,其内容涉及到了病因、分类、辨证、临床治疗以及预后等,对现代临床黄疸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黃疸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尿黄、身黄以及目黄等,黄疸病名称的由来来源于《内经》。
但是,在《内经》中对于黄疸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方剂内容等却并未涉及[1-2]。
本研究主要探究了在黄疸病的临床认识以及治疗过程中《金匮要略》所发挥的作用,旨在为黄疸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1 临床典型病例患者,女,58岁,乏力、腹胀、身目黄染1月,加重2周。
既往乙肝肝硬化病史10年,2006年阿德福韦酯片口服抗病毒治疗,2015年2月减半5 mg,口服,1次/d,5月停用阿德福韦酯,9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均阴性。
身目黄染,腹胀,乏力,口干,纳少眠可,尿500~1000 mL/d,大便少、干。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倦,定向力、计算力正常,扑翼样震颤(-)。
慢性肝病面容,面容晦暗,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重度黄染。
肝掌(-),蜘蛛痣(-)。
心肺未见异常。
腹膨隆,无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氏征(-),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轻度水肿。
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涩。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精讲二黑疸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精讲二黑疸好,我们上课,刚才讲了第2条,和第4条原文,有关黄疸的分类,谷疸、女劳疸、酒疸,谷疸的命名我已经说了,是由饮食失节和不洁所致的黄疸,叫“谷疸”,“女劳疸”是由房劳伤肾所致,如何认识,我也谈了看法,关于“酒疸”,就是因嗜酒过度,嗜酒伤中,湿热内蕴所致,就叫做“酒疸”。
有关它的脉症,我给大家再综合一下,比方说谷疸,“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小便不通,身体尽黄”,这是刚刚第2条里面涉及的。
第3条,讲的是寒湿谷疸,“食即为满,食难用饱,小便必难,脉迟”,都印证了,不管是湿热谷疸,还是寒湿谷疸,不是小便不通,就是小便必难,但是,谷疸的主要症状应该是,食谷即眩,食难用饱,是脾虚的主要表现。
病因病机,我们怎么推导呢?由于饮食失节和不洁,湿热或者寒湿,内阻中焦,郁蒸所致,关于是胆汁外溢,还是不循常道,后来发展,由脾胃的病位,影响到肝胆的疏泄,如果说我们拿,仲景方证来佐证,我提到了小柴胡汤、四逆散,实际上,仲景已经有这样的意识,但是,在本篇里面,没有专门论述,在病机上,我认为后世的发展,还是基于仲景的这个学术思想。
酒疸,病因病机,我们说,酒疸因嗜酒伤中,湿热内蕴所致,也是由于清浊升降失常,因为反复讲,病者不是时时欲吐,就是心中懊憹、心中热,足下热、小便不利,因此,这就是清浊升降失常,影响肝胆疏泄,在主症上,我再重复一遍,就是“心中懊憹而热”,包括“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证,第4条讲到“心中热,足下热”,但关键是不能食,时欲吐,也有小便不利,但是,脉迟。
我再重复一遍,谷疸是以食谷即眩,食难用饱为主症,而酒疸,是以心中懊憹为主症,这是湿热内蕴造成的,女劳疸病因病机已经说了,包括它命名,是房劳伤肾,导致的肾虚有热,主症上,身尽黄,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小便自利,腹如水状不治,尺脉浮,这里面关键词,也可以说,它的典型主症,应该是额上黑,小便自利,前两者都有小便不利,唯独女劳疸,小便自利,因为它没有湿热在膀胱,所以,没影响小便,小便自利,尺脉浮临床可见,但是,更主要的是来提示病因病机,说明女劳疸是房劳伤肾所致。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原文朗诵解读】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原文朗诵解读】I导读:2018年,中医书友会每周两期《伤寒诵读》,用一年时间和大家完成了伤寒记诵。
今年,咱们正式开始《金匮诵读》,也是每周两期,我们一起记诵《金匮要略》。
第十五篇: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灵兰·用耳朵学中医》白云出岫诵读•正文: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
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
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
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
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这一节就是说太阳伤寒,手足自温,脉浮缓,它是系在太阴,是里有湿,所以才说缓不是太阳中风那个浮缓,这个缓不是由于汗出,津液被夺而缓,是里头停湿,津液自然不充于体表了,所以缓。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这一段主要是说谷疸,谷疸首先是胃有热能吃,但是脾虚,反而能食而不消,如果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因为食而不消,里头停湿了,蕴热,有发生黄疸的可能,但要是小便自利,不会发生黄疸,风寒相搏,就是风伤肾、寒伤脾,这两个结合起来就叫风寒相搏,就是脾肾俱伤。
这个脾伤,他就不能消谷气,所以说谷气不消,谷气不消他里头蕴湿,再一吃东西,再一有热,湿热往上蒸腾,他脑袋就晕。
胃中苦浊,这个浊既有湿也有热,所以以湿热为苦,当然心中烦都概括了。
这种浊气,就是湿热、浊热之气,就是谷气不消,配合他有湿,往下走。
下走如果小便通,那就是由小便把浊气泄出了,也不至于发黄。
那么小便不通,他是热伤肾。
小便不通,阴被其寒,这个阴指里,就是寒湿之气都在里头来,伏里了不得泄出,那么热也只到膀胱,也不得越,小便不利了,身体尽黄,这样子热与湿瘀在里,就一身全黄了。
这种黄哪来的呢?就由于谷气不消,所以叫做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额上黑,这是肾气伤的一个证候。
微汗出,表和啊,不是外来的。
手足中热,薄暮即发,他是白天非常的安静,薄暮以后手足中热,这是咱们说的血虚热了。
膀胱急,小便自利,膀胱急就是膀胱那地方憋的荒,也叫急。
那么小便不利就是蓄水,小便自利这是有血,这就是瘀血。
名曰女劳疸,这一切都是由于不节制房事,女劳而致,所以叫女劳疸。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金匮
▪
【讨论 】医家多重视湿热发黄,而忽视仲景所谓的瘀血发黄。《说文》
谓:“瘀,积血也“,在血分不可作”郁”。“瘀热”即瘀血发黄,《伤寒
论》亦提到“瘀热” 发黄,如236条云:“瘀热在里,身必黄,茵陈蒿汤主
之”;262条云:“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对此
一般都作“郁热”解,有片面性,只强调在气分,而忽视了与血分之关系。
集》)。关氏总结: “阳黄的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常法,重视疏肝利水之惯例,
以治中焦为要害,突出活血、解毒、化痰。提出: “治黄必活血,血行黄易
却;治黄要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化痰,痰化黄易散。”
▪ 火劫发黄
▪
【原文】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
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8)
▪
若嗜酒过度,湿热内蕴脾胃,扰及于心,则心中懊憹而热。若热壅气滞则心中热
痛。湿热使脾胃升降受阻,则不能食,时欲吐。湿热下流,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
足下热。
▪
若湿热郁滞胃肠,而未扰及心神者,即见神情安静,语言不乱,若以腹满,鼻燥,
欲吐,脉浮为主症,是病势趋于上;若以腹满,鼻燥而脉沉弦为主症,是病势趋向于
下。
▪
【治法】 若以心中热为主,用清心泻热法。若病邪偏上,用催吐法,方选瓜蒂散
方(见宿食病中);若病邪偏下,用攻下法,方选大黄硝石汤。
▪
【方药】 栀子大黄汤(酒疸主方)
▪
【方析】 栀子大黄汤方中栀子、豆豉清心除烦;大黄、枳实泻胃肠瘀热积滞,导
引邪热下行。
▪ 女劳疸-肾虚瘀热
▪
【原文】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
第十五篇 黄疸病脉证并治
第十五篇黄疸病脉证并治黄疸病,有些同学以为是现在的“黄疸”,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张仲景是怎么说的,我看过后觉得好像不是的。
“黄疸病”跟现在的黄疸、萎黄有类似,但是比现在的说法更全面,范围也广很多。
【原文1】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
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原文1,“缓”是血气不足。
病人出现萎黄的情况,就是脾胃方面吸收不足了,是脾胃不够还是生活条件不够,这都是有可能。
不能说,病人虚就是血气不好、血虚、脾胃不行,有时候是生活条件跟不上,也会出现萎黄。
“痹”是血气不足了,是在警告你了。
【原文2】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
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原文2,“紧而数”也是阴不足的情况。
趺阳脉和胃气方面的关系很大,现在把脉就很少把趺阳脉了,特殊情况才把。
“谷气不消”就是中阳不足了,就会出现水气等情况。
“小便不通”,下焦的阳气也出问题了。
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张仲景在这里说得比较玄乎。
前面说“数则为热”,这是肝胆的热而不是脾胃的热,如果是脾胃的热,病人的消化就是正常的,也不会出现“谷气不消”,所以这个病人是肝胆有热而脾胃阳虚的,就会出现“谷疸”。
“身体尽黄”是胆汁分泌过旺,溢出来了或者是不能很好排泄。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如果是有腹水的“疸”,这个是很麻烦。
现在来说,很多情况在临床中经常会发现,额头黑是个大问题。
我们以前看相的人都说,额头发黑,没运走了。
下午的时候,手足热得更厉害的、膀胱急、小便自利等等,都是能在临床中看得见的,还没到腹水很严重的情况。
刚才的“谷疸”上热下寒的体质,肝胆热、脾胃寒的常见。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症状: 2.症状: 黄疸 发热而喘 胸满口燥 肚热 热象明显, 热象明显,但必定兼湿 3.治法:当下之(通腑泄热) 治法:当下之(通腑泄热) 本条强调湿从火化是湿热发黄的重要病因, ★本条强调湿从火化是湿热发黄的重要病因, 在泻热时,切勿忘其湿 在泻热时,切勿忘其湿。
辨治思路
“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强调了黄疸 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然黄家所得 的形成与脾湿有关,为后世“无湿不作疸” 脾湿有关 的形成与脾湿有关 ,为后世“无湿不作疸” 之说奠定了基础。 之说奠定了基础 。 因此治疗黄疸应该重视 利湿,本篇16条明确提出“诸病黄家, 16条明确提出 利湿 ,本篇 16 条明确提出 “诸病黄家 , 但 当利其小便” 上条强调“ 当利其小便 ”。 上条强调 “瘀 ” ,此条强 二者当兼顾。 调“湿”。二者当兼顾。
病 因
湿热 火劫 女劳
寒湿 燥结 脾胃气血虚弱等
概 述
分类: 对黄疸分类始于《金匮要略》 2.分类: 对黄疸分类始于《金匮要略》 谷疸――食谷不节 食谷不节 谷疸 酒疸――饮酒过度 饮酒过度 按病因分为三类 酒疸 女劳疸――房劳肾虚 女劳疸 房劳肾虚 黑疸-上述三种病久不愈, ★ 黑疸 - 上述三种病久不愈 , 瘀血内停或 由误治引起的一种表现,非为一种独立病证。 由误治引起的一种表现,非为一种独立病证。
病
案
笔者告之一二日后必发黄疸, 笔者告之一二日后必发黄疸,应急服中药 治未病” 以“治未病”。 处方: 处方: 茵陈30克, 栀子10克,大黄l0克, 茵陈30克 栀子10克 大黄l0克 30 10 l0 猪苓12 12克 茯苓12 12克 生姜 9克, 猪苓12克,茯苓12克, 泽泻12 12克 板蓝根20 20克 泽泻12克, 板蓝根20克。 水煎服。 日1剂,水煎服。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黄疸是以症状命名,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其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从发病机制来说,其内容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燥结发黄,及虚黄、火劫发黄等,但其中以湿热发黄为重点。黄疸与萎黄的鉴别是:黄疸病由脾胃湿热内蕴所致;萎黄乃脾胃气血不足所致;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尤以目黄为主要特征;萎黄光泽不鲜,两目及小便均不发黄,且常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少寐;黄疸以化湿热,利小便为大法;萎黄以调理脾胃,培补气血为主。黄汗与黄疸不同的是黄汗是以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身体浮肿,小便不利为主要特征,多由湿热内蕴所致,一般无目黄、身黄等症。
2.简述谷疸的病因、病机、主证和治法。
谷疸的病因为饮食内伤;病机是湿热内蕴,内陷血分;证候有食谷即眩,心胸不安,腹满,寒热,身黄,小便不利,治法为清泄湿热。方用茵陈蒿汤(茵陈蒿 大黄 栀子)
3.简述酒疸的辨证施治。
酒疸的病因为饮酒过度;其病机是湿热内蕴,熏蒸于心;症状有心中懊恼,发热,不能食,时欲吐,心中热,足下热,身黄,小便不利,治法为清热泄实,方用栀子大黄汤(栀子 大黄 枳实 豆豉)。
2.栀子大黄汤证与茵陈蒿汤证二方证应如何鉴别。
栀子大黄汤与茵陈蒿汤均为治疗阳黄的方剂,二方均用栀子、大黄,功用相类似,但二者的病机、病位、主证和其药物作用却有所不同。栀子大黄汤证病在心下、病位偏于上,病机为湿热阻滞,气机不通,热多湿少,主证为心中懊恼或热痛,故方中用枳实行气散结止痛,豆豉除烦,大黄用量仅为茵陈蒿汤的一半,其作用重在泄热除烦;茵陈蒿汤证病在腹中,病位偏于下,病机为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湿热俱盛,主证为心胸不安,腹满,故方中重用茵陈清热利湿,配栀子、大黄,其作用重在清利湿热。
属寒湿发黄,禁用苦寒。黄疸一病,证属实热者最为多见,但属脾胃虚寒者,时亦有之。属实热者,必口干舌红,小便短赤,脘腹胀满。属虚寒者,可见舌淡苔白,小便清白,亦可见到腹部痞满。若审证不清,寒热不辨,反把脾胃虚寒误作阳明实热,或用栀子清火或用大黄泻热,势必重伤胃气,以致变生呃逆等症。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金匮22页文档
END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金匮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黄疸病分类、主证与病因病机
2、谷疸病的病因病机
3、栀子大黄汤 大黄硝石汤 茵陈五苓散
4、小半夏汤 小建中汤的证治及临床应用
5、酒疸、女劳疸的证治。
6、其他黄疸的证治。
7、黄疸的治疗要点、预后。
教学难点
1、“脾色必黄瘀热以行”的深义
2、男子黄,但为何小便自利?
3、虚黄的病机
4、女劳虚证治
解决方法:着重讲授、深入剖析、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教学内容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教学对象
中医/中西医/骨伤/境外本科专业(五年制)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黄疸病的分类、概念及证治。
【熟悉】黄疸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
【了解】黄疸病的预后。
【背诵】解决办法
2分钟
编写人
编写时间
本篇专治黄疸,涉及的范围广泛,临床意义重要。
复习提问:黄疸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2.教学内容
(1)黄疸的概念及分类、主证。
(2)黄疸的病因病机。
(3)谷疸的证治。
(4)酒疸的证治。
(5)证治。
(6)热盛里实黄疸证治。
(7)湿重于热黄疸证治。
(8)黄疸兼证证治。
(9)虚黄证治
3.小结
本篇专治黄疸病的脉证及治则。涉及范围广泛,治法灵活,故本篇为重点篇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启发式法、比较分析法等)
教具
多媒体
教材
与参考书:
教材:21世纪课程教材《金匮要略讲义》
参考书:21世纪课程配套教材《金匮要略教与学》
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并治第十五篇小结
本篇阐论黄疸病脉症及治疗。
黄疸病以身目发黄为主症,有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其因有湿热、寒湿、火劫、燥结、女劳以及虚黄等,但以湿热为多,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诸法贯穿其中。
小结
1.要点:
(1)本篇讨论了因湿热、火劫、燥结、寒湿、女劳及虚劳等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发黄证候与治疗,还涉及到有关变证、兼证的处理。
但以湿热发黄为重点。
(2)本篇根据黄疸病的不同病因和证候,又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
谷疸与饮食有密切关系,由于脾胃湿热熏蒸所致,主症为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烦;但也有脾虚寒湿所致,症见脉迟无力,纳差,头眩,小便不利,腹满或大便溏薄,神疲肢倦,苔白腻,色黄晦暗。
酒疸由于长期饮酒过度,酒热伤胃引起,主症是心中懊恢或热痛。
女劳为房劳伤肾所造成,具体症状是日哺发热而反恶寒,膀胱急,小便
自利,额上黑,足下热,大便必黑,时溏。
女劳疸,谷疸,酒疸日久不愈,血分瘀滞可变成黑疸,症见目青面黑,心中如吱蒜面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脉浮弱,皮肤黑而微黄。
(3)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把黄疸概括为阳黄、阴黄两类,并进一步把阳黄分为湿胜、热胜或湿热俱盛等类型,这样就更有利于辨证论治,使本篇所出方治,便于临证应用。
(4)关于治疗,无论谷疸、酒疸,应首先从病机分析,分清湿胜、热胜、湿热俱盛等情况。
如茵陈五苓散证,属于湿胜的黄疸;大黄硝石汤、栀子大黄汤证,属于热胜的黄疸;茵陈蒿汤证,属于湿热俱胜的黄疸。
至于脾虚寒湿所致黄疸,治宜温中散寒化湿,书中未出方剂,当用理中、四逆等方加茵陈。
女劳疸,有兼瘀与不兼瘀之分。
硝石矾石散适用于前者,若不兼瘀者,书中未出治方,后世多主张补肾,可适当选用补肾方剂。
此外,诸黄而有表证者,如桂枝加黄芪汤证治;邪郁少阳的,柴胡汤证治;因误治损伤胃气产生哕的,如小半夏汤证治;因肠胃燥结的,如猪膏发煎证治。
最后提出的小建中汤是为虚劳痿黄证而设。
还需看到,上述女劳、虚劳所致的发黄多与湿无关,所以它们发病特征是小便自利。
(5)通过本篇学习,结合《伤寒论》有关治疗黄疸的内容,则可以开拓思路,进一步等握伸景治黄八法的临床应用。
如清法的菌陈蒿汤证、栀子大黄汤证、栀子柏皮汤证(见《寒论》、茵陈五苓散证;下法的大黄硝石汤证;消法的硝石矾石散证;补法的小建中汤证;汗法的麻黄连翘赤小豆证(见《伤寒论》)、桂枝加黄芪汤证;和法的小柴胡汤证;吐法的瓜蒂汤证。
温法虽未出具体方治,但可“于寒湿中求之”(见《伤寒论》),后世茵陈理中汤,茵陈术附汤之类可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