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赏析论文
宋词精选鉴赏论文
![宋词精选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292b86e53a580216fcfe39.png)
从词风看词人及时代背景自隋唐五代开始各种风格的词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到了宋代,更是把词文化推向了顶峰,而通过词风我们可以更深入了解古代词人的的内心思想抱负以及时代背景,进而帮助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词的长短句形式,音乐性,婉约中甚至带着浮艳性,让词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与诗同源,有的说源自隋唐,也有说始于六朝。
各种事物的产生必定带有与生俱来的时代气息,因此,确定词的源头对词风的演化也有一定意义。
关于词的起源细分至某朝代,某文化现象,我觉得没什么必要。
中国是世界历史中唯一一个延续五千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文化继承也包含在大一统的文化背景中。
词本身,其押韵,朗朗上口,优美,音乐性本身就是文化的支流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的韵味是整个文化的精髓,只是终于在隋唐汇聚成流并在宋代汹涌澎湃起来。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正统王朝的恢弘大治年代,其诗深刻表现出时代背景的发达博大。
而词,作为一种新生文学形式开始发展,其词风与唐诗中的山水田园派有点类似。
像对江南美景及平静生活的向往的那种词气则反映了白居易刘禹锡等词人对美好恬静生活的向往,也可以看出二人对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期待。
与此同时这种词风反映了历经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尽管国力下降却仍大国气度犹存。
因为只有大国或者盛世年代才会有这样的风气。
还有以韦庄为代表的词风对游子思乡的尽情嘱托一方面反映这类词人对回归的渴望,当时的时代已经有了没落的迹象,又或许反映朝代本身对先朝盛世的渴望复兴。
而到了晚唐五代之际乃至整个五代十国(下面会说到)词风已经变成了浮艳之词。
反映的时代是堕落了。
五代十国在文学上的成就以江南政权为主,而十国是历史上少有的缺少英雄的战乱年代,当时的词风充满萎靡浮艳气息,从宫廷开始,对文采,艳丽,繁华的追求深刻表现在词风上,其中又以南唐为代表。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整个社会弥漫着婉约的爱好。
词风的演化在南唐中主李璟时代尚属和平之词——而实际是藩镇割据年代。
从《摊破浣溪沙》中的闺怨词还有对物逝人离的伤感俨然带着对国式日衰的忧愁开始,到后主李煜对风花雪月的深刻描述,已经表明了词风到了女人式的柔弱了。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88d35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f.png)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
苏轼的《摸鱼儿雁丘词》是一首经典之作,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和思念之情。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这首词进行赏析,并解读其内涵和艺术特点。
词牵扯着一个田园情怀。
作者以描写鱼儿游动的场景来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好,如诗中“摸鱼儿,玉纤桨乱弦前.”,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词中出现的雁丘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而雁丘又是苏轼的墓所。
苏轼以雁丘自指,表达了对家乡、对故园的深深思念之情。
词中对乡愁的描写也极富感情。
词中表现了诗人对乡愁的思念之情,如诗中“落日人应怨霜时。
更长天久,深院一风新.”,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对家的思念之情。
这种对故乡的情感表达,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故土、对家园的深厚感情。
词中的意境也十分悠远深厚。
苏轼的用典十分精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又能抒发内心的柔情。
如“颓阳露草,扫新园,淡妆慵懒早秋”,表现出了一种柔情似水的氛围,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整首词的意境清新脱俗,如同行走在一片秋日的乡野之中,使人心旷神怡。
苏轼的《摸鱼儿雁丘词》还体现了他的治世思想。
虽然此词不象《六州夜泊》《水调歌头》那样叙述诗人在途中奔波的孤寂,却从捕鱼或放雁所产生的孤寂神怡之情抒写了当时政局混乱下的饱含哀愤却又不流露出来的怨怀。
像这样“明月有开怀处,满江春难表”。
这一句是隐射不言明的,而作者没有明言,但从这层意思上是应该为《摸鱼儿雁丘词》设想的。
在当时,南院仕宦,大有宦达之望,朝廷之上却有士大夫任用之难,以及肃宪台恪守庐山更无不带着伤心的愤怒。
此时的宋轼只有感慨,发表自己的政治评论了。
苏轼的《摸鱼儿雁丘词》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品位,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和乡愁的描写,展现出了诗人的柔情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社会苦难的关怀和呼吁。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42048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7.png)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摸鱼儿雁丘词》是南宋文士吴文英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作。
这首词以雁丘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词中通过描写天空中的云彩、细微的自然景物等细节,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深的感受。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赏析,进一步探讨该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词的开篇以“摸鱼儿”作为出场,引出了词的主题和背景。
雁丘乃是古代著名的赏雁胜地,而“摸鱼儿”则是指雁丘周边地区的小溪流中游玩的儿童。
这一点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象。
接着,词中采用细腻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幅富有画面感的春天之景。
作者描绘了湖面上“碧烟飘荡过扁舟”的景象,以及“湖东岸、湖西头、凤担翘、杜鹃迢”的细微自然景物。
这些描写不仅使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还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繁荣景象。
词中还出现了一些意象鲜明的比喻,增强了词的意境。
词中“鹤过空楼”,以鹤的飞翔形象来表达一种高远的意境;“白鸥连翅拂湖光”,以白鸥的飞翔形象来表达湖光如镜的美景。
“无尽林泉烟雨里,你从风雨中走来,上到云霄”更是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词中人物在自然景物中的姿态和情感。
该词运用了流畅的韵律和优美的语言,使整首词更具艺术感染力。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拗句、对偶、排比等,使词的表达更加凝练、深入人心。
整首词的语言质朴、自然,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并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美丽而祥和的境界中。
《摸鱼儿雁丘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鲜明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深的感受。
词中采用流畅的韵律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并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美丽而祥和的境界中。
通过赏析该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词的艺术魅力。
唐宋词鉴赏论文
![唐宋词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7ef9fff61fb7360b4c65c1.png)
浅谈苏轼的豪放词----就《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水调歌头》三首诗进行赏析11605014-01谈起苏轼,我们必会提其他的“豪放”之风。
正如我们所知,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它的豪放诗是北宋豪放词派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他的词大气磅礴,突破了词“艳科”的定式思维。
不仅如此,他把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了词的领域,由此丰富了词的意境,扩大了词的题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全方位的表现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不余,运斤成风。
”由此可见,这种“豪放”即是不拘泥于前人,在对词的风格和内容进行创新之时却又符合自然规律。
正如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在苏轼词现存的三百四十首中,其风格很多。
有体现苏轼旷达之情的豪放词,也有体现柔情的婉约词,而“苏轼词风的特点是什么?历来的评论虽答题相近,却各有侧重,并不一致。
有以为‘豪放’者,有以为‘清丽舒徐’者,有以为‘韶秀’者,有以为‘清雄’者。
一个大作家的艺术风格常常是丰富多彩,可以作面面观的,上述诸说,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一鳞一爪,不失其真,诸家所见,应该并存不废。
目苏词豪放者,最为通行,众口一次,几乎不拔”⑴。
笔者想就苏轼的豪放之风,进行一下赏析。
关于苏轼的一个著名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在宋代宇文豹的《吹剑续录》中有这样的记录:“东坡居士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倾倒。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早在苏轼的时代,《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这首词,已经成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了。
“苏词中境界最为雄奇阔大的,自然当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词中出现了浩荡的长江,大战的故垒,和当年风云际会的一时豪杰。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afe8224b73f242336c5fd8.png)
唐宋诗词鉴赏期末论文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诗、宋词各领风骚数百年,其实从广义上讲,词只是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已,但其实在我们现在看来,诗和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诗和词的区别主要是在起源上就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它们所被推崇的时代不同,这才导致了诗与词在外部形式,题材内容,以及抒情风格等方面有了一些差异,但究其根本还是起源。
先讲宋词的成就。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
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
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
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
他的词作,还大量融入铺叙的成分,不仅扩大词的境界,也为元曲的发展开启了门径。
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南宋的辛弃疾和诗人陆游,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词作家,教材还在“历史纵横”小栏目和图注中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生平。
必须指出的是,宋代的豪放派作家,作品以豪放为主,但也写出一些非常动人的婉约词,并非只是一味地豪放。
再来看看唐诗的成就。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
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ef490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7e.png)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唐诗宋词精选赏析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一》-中国古诗词首页唐诗宋词古诗考题诗词名句古诗名文古诗鉴赏元曲鉴赏文章阅读┃唐诗栏目李白的诗白居易的诗孟浩然的诗杜甫的诗王维的诗集李商隐的诗杜牧的诗柳宗元的诗王昌龄的诗韩愈的诗刘禹锡的诗韦应物的诗崔颢的诗岑参的诗集刘长卿的诗王勃的诗李颀的诗集元稹的诗集初唐四杰李贺的诗集张九龄的诗唐诗精选唐诗名句进入频道┃宋词栏目欧阳修词集苏轼的词范仲淹的词李清照词集辛弃疾的词柳永词集王安石诗词晏殊的词晏几道的词张先的词秦观宋词姜夔的词周邦彦的词贺铸的词陆游诗词吴文英的词宋词精选鉴赏宋词名句进入频道┃唐诗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全诗翻译与赏析朱庆余《宫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诗赏析翻译许浑《塞下曲》“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赏析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移家别湖上亭《唐诗三百首视频朗读动画版》赏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全诗翻译赏析进入频道┃宋词精选欧阳修《浪淘沙五岭麦秋残》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最高楼》鉴赏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全词翻译赏析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全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全词翻译赏析吴文英《风入松》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满江红燕子楼中》赏析史达祖《三姝媚》“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全词翻译赏析进入频道┃诗词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翻译赏析“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的意思及全诗鉴赏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及全诗意思赏析“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全词翻译赏析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三月晴的作者出处及全文赏析“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的意思及全诗鉴赏“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aeeb2c59eef8c75fbfb3fb.png)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美的化身——领略唐诗宋词中的艺术之美从小就对唐诗宋词有着一种莫名的情素,刚学会认字父亲便教我念诗。
虽然来了科大,读了理科,却仍爱默默地玩味着这千年余韵,体会着作者心中那种欲说还休的感情,感受着这千年文化之美。
在中国,凡是稍通文墨的人,没有不喜欢唐诗宋词的。
唐诗宋词的魅力在哪儿?我觉得艺术之美是诗词最吸引人的地方。
以最切近而又最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以最明显的表象和最莫测的本质挑战着人的智慧,以最崇高的承诺和最艰苦的承受塑造着人的心灵,因一个字麾集无数天才的激情:美。
唐诗宋词便是这历史长河沉淀出来最美的结晶,是美的化身。
诗歌中的色彩之美极大的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激发起我们的联想,带给我们一个色彩鲜明的的美丽世界。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斩醅酒,红泥小人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相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的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
构成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色彩的组合给唐宋诗词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江欲暮。
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
青无数指暮霭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雁背上那暗红的夕照却不过一缕而已。
青、红二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在,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地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
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词欣赏论文
![宋词欣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72e2ed551810a6f5248681.png)
李清照少女词赏析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44555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6.png)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摘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通过对宋词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宋词的特点和风格,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通过梳理宋词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与其他文学体裁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宋词的特点和风格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宋词、特点、风格、发展、关系1.引言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对于了解宋词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本文将系统地阐述宋词的特点和风格,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2.宋词的特点2.1表达方式的简洁明快宋词以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而闻名,经常用几句话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人能够用简短的语句展示出强烈的情感和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2情感真挚、细腻宋词的情感表现非常真挚和细腻,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词人通过对爱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同身受。
2.3以景写情、以情写景宋词善于以景写情、以情写景,通过对具体的事物和景色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色,又能够让读者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
3.宋词的风格3.1唯美主义风格宋词的风格以唯美主义为基础,追求美的境界和完美的艺术表达。
词人常常借助自然景色和物象,通过精致的描写和比喻,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心境。
3.2婉约风格宋词的婉约风格是其独特之处,通过语言的铺垫和音韵的调和,给人一种温柔、柔美的感觉。
词人通过对音乐的借鉴,使得宋词在音韵上更加优美,给人以愉悦的享受。
3.3情调和谐、平实自然宋词在情调上追求和谐、平实和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和浮夸言辞。
词人通过简单而质朴的语言,表达出真实的情感和心境,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4.宋词特点和风格产生的原因4.1社会背景的影响4.2文化传统的延续宋词在文化传统上延续了先秦两汉以来的文学精华,吸取了前代文人的优秀作品,并通过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00030c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d.png)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宋词《摸鱼儿雁丘词》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以儿女之情和山水之景为主题,娓娓道出作者感叹时光易逝、亲情宝贵的心情。
本文将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该词以儿女之情为主线。
词的开头就写出了作者对亲情的思念之情:“病起轻摇落,余香流万里。
”这里的“病起轻摇落”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相思之苦,而“余香流万里”则显露出对亲情的深深怀念之情。
接着,作者提到“黄叶送寒夜,大兄云何在?”通过描写四季变换的景象,作者又一次点明了时光易逝、亲情短暂的主题。
作者以自己即将离去的情景来强调亲情的重要性:“策马出人吴,行行役役”,这样的描写不仅表达了作者要离开家乡去从军的决心,也暗示着对家庭的怀念与忧虑。
该词以山水之景作为背景。
“摸鱼儿”可理解为北方地区的湖名,并通过写它的春景,展示了一个美丽的山水画卷:“斜芳拂斗柄,轻绕两河曲。
”这里的“斜芳拂斗柄”形象地描绘出了春天花香扑鼻的景象,而“轻绕两河曲”则勾勒出了一幅江河蜿蜒曲折的美景。
词中还提到悠扬的歌声和高粱红浆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景象。
这些山水之景的描写使得整首词更具视觉和感官的吸引力,也为亲情的表达增添了一分美感。
该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其中的主要手法之一。
比如:“病起轻摇落”中的“轻摇落”是对病情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
“策马出人吴,行行役役”,通过“策马出人吴”一句将从军和离开家乡的决心一并表达出来,形成一种对比和矛盾的意境,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的感觉。
“便作首阳山头鸟,不辞深树复杨柳”,这是一种深沉的自喻,将自己比作鸟儿,意味着要展翅高飞,在历尽艰辛后仍然要保持旺盛的斗志。
除了比喻,还有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也都被巧妙地运用在词中,增加了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辛弃疾的《摸鱼儿雁丘词》通过描写儿女之情和山水之景,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亲情的思索。
词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为整首词增添了一份美感。
这首词通过个人感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也能够深刻体会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意,产生共鸣。
宋词欣赏论文
![宋词欣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7764dece2f0066f533227e.png)
宋词欣赏结课论文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辛弃疾词之比较******学号:**********班级:09级土木工程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辛弃疾词之比较摘要: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而缪钺说:“苏东坡词出于《庄》,而辛稼轩词则出于《骚》。
”虽然两人说法不一,我想这都是有道理依据的,但我更倾向于前者。
苏轼在词史上开创性地发展了豪放词,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出了突破。
他的豪放词风飘逸、高旷,注重“放”。
辛弃疾极大地继承了豪放词风,他传奇般的个人经历和家国民族大义深深地影响着他对词的创作,形成了雄浑、慷慨的豪放风格,其词注重“豪”。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苏辛”,同列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但辛词和苏词的特色还是有不同。
本文从他们的词作入手剖析他们各自词风格的异同。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风格正文:从小开始,受老师朋友的影响熏陶,我开始对宋词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当时也只是捧着书朗诵,因为朗朗上口而愈发着迷,却是不知其中深意。
但读至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辛弃疾的“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内心都会激荡起汹涌的感慨。
东坡和稼轩无异是宋词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豪放派词人。
在分析他们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平。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词的风格,既有同,又存异,都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
为人宽大如海。
苏轼中进士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范文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546572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5.png)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宋词鉴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作者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
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
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
这是春回大地时的姹紫嫣红、无限生机。
再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春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唐诗宋词3000字论文
![唐诗宋词30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65850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4d.png)
唐诗宋词3000字论文篇一:唐诗宋词论文唐诗宋词的美流淌的历史长河淹没了无数的王朝,然而不曾磨灭的事文化的梦,奔腾的黄河之水讲述着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化,犹如绵延至群山,在唐宋时期奇峰突起,高耸入云,形成唐诗宋词两座高峰,因为他们的成就,中国才当之无愧的称之为“诗国”,诗词才成为中国文学最辉煌的部分。
唐诗宋词加《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可以“颉抗西域”的主要资本。
虽然时间改变了许多,泯灭了不知多少的富华,然而经典未曾消失,时间的沉淀孕育了文化的内涵,使之永恒不朽。
唐诗与宋词历来并称双绝,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两朵奇葩,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争奇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从古至今,唐诗、宋词蕴涵着的深沉的思想、挺拔的风骨、婉约的情致、诚实的品质,始终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以其卓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
唐诗唐诗的形式而言,及其大成,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七言还发展为歌行体,中唐有发展为元和体,乐府又发展为新题乐府。
尤其是五七言律诗,但唐代定型,成为官定考试及竞赛的诗题,人人能作,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六言诗.词在唐代也有时创作,中唐晚期以蔚然为大国。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
律诗、绝句、古诗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
古体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平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
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
上去入是仄声。
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
宋词论文总结范文高中
![宋词论文总结范文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247c551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e.png)
摘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本文旨在总结宋词的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引言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兴起于宋代,盛于宋代,历经千年,至今仍广为传颂。
宋词以其优美的词句、丰富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
本文将从宋词的艺术特色入手,探讨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宋词的艺术特色1. 情感真挚宋词情感真挚,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爱情、友情、国家命运的感慨。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抒发了对国家的忧虑。
2. 形象鲜明宋词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构建鲜明的画面。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展现了词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3. 语言简练宋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寥寥数语,便道出了词人寻觅知音的艰辛。
4. 妙用修辞宋词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使词句更具韵味。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运用比喻手法,将雨声、风声与词人心情相互映衬。
三、宋词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1. 培养了大量的词人宋词的兴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他们的作品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流派宋词形成了以豪放派、婉约派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丰富了文学体裁宋词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的文学体裁,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法。
四、结论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不仅培养了大量的词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流派,还丰富了我国的文学体裁。
《宋词鉴赏》论文
![《宋词鉴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b671014a7302768e993948.png)
《宋词鉴赏》课程论文一、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楼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赏析:第一次知晓王禹偁此人是从老师对柳永的介绍中,此人与屯田之父有一定交际。
后查资料得知,王是继柳开之后起来反对宋初较华靡文风的著名士人。
著有《小畜集》,但传世的词也仅此一首。
知人论事,宋史记载,王禹偁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秉性刚直,遇事直言敢谏,不畏权势,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所以一生中三次受到贬官的排挤,乃作《三黜赋》,申明“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期终身以行之”。
王禹偁在政治上积极进取,主张改革,曾向朝廷提出许多建议,提出了重农耕、节财用、任贤能、抑豪强、谨边防、减冗兵冗吏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主张,虽大多数未被宋太宗、真宗采纳,却为宋仁宗时范仲淹等人的“庆历变法”开了先声。
我认为,这种为官态度是他在文学上所以能坚持优良传统的重要原因。
他诗法白居易,后来更有意发扬了杜、白的现实主义传统。
因此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位卓有实绩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前驱者,而且还是体察民情的封建文人。
在词人眼里,客观意象经常染上浓烈的感情色彩,词中开头即“雨恨云愁”,渲染气氛,然而弥漫着惆怅的景色在江南也是美丽的,好比诗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此处用“依旧”二字,仿佛作者并非出于本意,而是承袭旧说,透漏出一种淡淡的无柯南和。
佳丽的景色,为何不能使此人欢快愉悦?此处“飞鸿”当有所指,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
这“平生事”指的不是离愁别恨,而是男人一生的雄心壮志。
王将“平生事”聚集在这“天际征鸿”的凝视中,显得言而不尽,含蓄深沉。
这样的清雅淡丽的佳作,在恋情闺怨充斥的宋初词坛实属不易。
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仁宗年间,国家已显颓态,而文风却仍沿袭晚唐余风,而有政治和文化远见的士大夫已经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所以发起了“庆历新政”和古文运动,这也是当时政治、社会现实的要求,两者相辅相成。
宋词论文总结范文
![宋词论文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99ac1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7.png)
摘要:本文通过对宋词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文章首先概述了宋词的起源和发展,接着详细分析了宋词的艺术特色,包括词牌的多样性、情感表达的细腻性、意象的丰富性等。
最后,文章总结了宋词对后世文学、艺术乃至社会风气的影响。
一、引言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喜爱。
自宋代以来,宋词便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宋词的艺术特色,探讨其影响,以期为宋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宋词的起源与发展宋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宋词的兴起,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宋词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初期,宋词主要沿袭唐五代词风,以抒情为主;中期,宋词逐渐形成了婉约、豪放两大流派;后期,宋词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三、宋词的艺术特色1. 词牌的多样性:宋词的词牌众多,据统计约有100多个。
不同词牌的音律、节奏、韵律各不相同,为词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
2. 情感表达的细腻性:宋词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细腻入微的特点,词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情感,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
3. 意象的丰富性:宋词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如山水、花鸟,也有社会现象,如市井、宫廷。
词人巧妙地运用意象,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4. 语言风格:宋词语言简练、含蓄,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
四、宋词的影响1. 文学影响:宋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元曲、明清小说等,均受到宋词的熏陶。
2. 艺术影响:宋词在音乐、绘画、书法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宋代词乐、山水画等。
3. 社会影响: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文人雅集、词赋交流等文化活动的繁荣。
五、结论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宋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探讨了其对后世文学、艺术乃至社会风气的影响。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19aba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b.png)
【议论文】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_600字宋代词人刘克庄的《摸鱼儿雁丘词》是一首以描写雁丘春景为主题的词作。
词中作者通过对春景的描写,表现了一种优美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下面将对这首词进行分析和赏析。
词的题目《摸鱼儿雁丘词》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题目中的“摸鱼儿”和“雁丘”两个名词,表明了词的写作地点为雁丘,同时展现了作者对雁丘的熟悉和钟爱。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中,地方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以让词作更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情怀。
词的内容主要描写了雁丘的春景,通过对山花、春水、乳燕等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
作者运用了许多极具感染力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些描写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让人产生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词中的写景手法十分巧妙。
作者通过对雁丘山水的描写,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借代等,使得整个词作言简意赅、含蓄隽秀。
例如“雨後一枝梨花瘦,碧우长云。
暖风吹薄暮云翻,乳燕双双”,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雨后的梨花与长云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一抹新绿。
又如“山水环蚌,曲径成蛇,偏护尖欹一笠斜。
画阑朱槛,逸赏岁拜皆聊发”,作者通过对山水、曲径、画阑的描绘,表现出了一种神秘与美丽并存的意象,使得整首词作更具美感。
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蕴。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词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深沉而纯粹的情感。
在这种情感的表露下,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也能够从中领略到一种超脱尘世、怡然自得的意境。
对唐诗宋词的鉴赏作文【范文5篇】
![对唐诗宋词的鉴赏作文【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8680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b.png)
对唐诗宋词的鉴赏作文【范文5篇】对唐诗宋词的鉴赏作文【范文5篇】一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赏析/鉴赏杨湜《古今词话》云:“少游《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善于状景物。
至于‘香篆暗消鸾凤,画屏萦绕潇湘’二句,便含蓄无限思量意思,此其有感而作也。
”至于因何有感,从词中所写,美人生活规律颠倒,白天红窗稳睡,夜里枕畔难安的情状,显然是描写女子思人难眠、春情难耐的情思。
词一开始“东风”二句,为春睡渲染气氛,写东风吹拂柳条,春日渐长,雨后斜阳映照芳草,正是人困春睡时光。
接着“杏花”两句,枝头的杏花零落入泥,燕子衔沾花的泥土筑巢,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
由景而人,美人面对花落春去之景,青春难再,自然无心红妆,不得不陷于春困矣。
这两句与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句颇有相似之处,但写得更为隽永。
王国维《人间词话附录》说:“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词的下片写女子枕畔难眠所见到的景象。
“宝篆”二句写她长时间失眠,直到篆香销尽,不眠的’原因,是因所思念的人在潇湘所致。
“宝篆”,盖今之盘香。
秦观《减字木兰花》曾有“断尽金炉小篆香”句。
“云锁”,指屏风上所画的云雾潇湘图,云锁,则迷不可见。
词的歇拍“夜寒”二句,具体描写夜深寒气袭人,女子无法再进入甜蜜的梦乡,只有思前想后,辗转反侧。
对唐诗宋词的鉴赏作文【范文5篇】二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360b1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b.png)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论文婉约派的主要特点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主要特点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宋词的简介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宋词的著名词人婉约派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词赏析论文
![宋词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67388de53a580216fcfe82.png)
悼亡诗林的明珠犹记得两年前,高中语文老师曾在寸时寸金的高二,抛开一切与应试有关的了无趣味的知识点,带我们真正触摸到中华文字的优美,领略或宏伟或婉约或澎湃或撼人心灵的篇章:从玲珑字字精华的诗歌到动辄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从五千年前的开天辟地到当代文坛的风起云涌。
这样的真正的语文给我们带来益处是无法量化的,直至今天我依然很感激能有一位如此开明、腹有诗书、充满灵气与才气的老师领我走过两年的时光。
其中,悼亡诗部分让我印象尤其深刻,感慨颇多。
一向钟爱古诗词的我愿以此论文,向所有崇尚不以应试为标杆,愿意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才情的教育者们致以最深切的敬意。
说起悼亡诗,必然无法避免谈到“中国古代四大悼亡诗”。
其中,排在最首的自是那首家喻户晓的《江城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一首读过一遍就倍感哀叹悲惋中透着荡气回肠的悼念亡妻的词。
在妻子去世后的这十年里,作者经历了种种宦海沉浮,愈坎坷的经历愈使他怀想从前妻子尚在世时的美好时光。
我想,大概是因为不管会遇到怎样的阻碍与困境,只有身边有妻子陪伴,再艰难的日子都可以携手挺过。
这种爱超脱了浪漫,演化成无可替代的亲情。
“茫茫”、“不思量”、“千里孤坟”、“话凄凉”、“如霜”、“泪千行”、“年年断肠处”这些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沧桑的无力感。
茫茫世界上,最珍惜的人已离去了,就算世界再大,仿佛也寻不到家的感觉了,唯有一声声重重的叹息。
它的亮点是五小句梦的描写,场景清晰,思念、不舍、哀愁全部化成泪千行的梦境。
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朴素自然中透着浓郁的深情。
读罢,令人心生万千感慨,似乎真的能感受到作者断肠般的痛苦。
因此,此词被立为悼亡诗的最经典之作。
悼亡诗三首(其一)潘岳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悼亡诗林的明珠犹记得两年前,高中语文老师曾在寸时寸金的高二,抛开一切与应试有关的了无趣味的知识点,带我们真正触摸到中华文字的优美,领略或宏伟或婉约或澎湃或撼人心灵的篇章:从玲珑字字精华的诗歌到动辄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从五千年前的开天辟地到当代文坛的风起云涌。
这样的真正的语文给我们带来益处是无法量化的,直至今天我依然很感激能有一位如此开明、腹有诗书、充满灵气与才气的老师领我走过两年的时光。
其中,悼亡诗部分让我印象尤其深刻,感慨颇多。
一向钟爱古诗词的我愿以此论文,向所有崇尚不以应试为标杆,愿意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才情的教育者们致以最深切的敬意。
说起悼亡诗,必然无法避免谈到“中国古代四大悼亡诗”。
其中,排在最首的自是那首家喻户晓的《江城子》。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一首读过一遍就倍感哀叹悲惋中透着荡气回肠的悼念亡妻的词。
在妻子去世后的这十年里,作者经历了种种宦海沉浮,愈坎坷的经历愈使他怀想从前妻子尚在世时的美好时光。
我想,大概是因为不管会遇到怎样的阻碍与困境,只有身边有妻子陪伴,再艰难的日子都可以携手挺过。
这种爱超脱了浪漫,演化成无可替代的亲情。
“茫茫”、“不思量”、“千里孤坟”、“话凄凉”、“如霜”、“泪千行”、“年年断肠处”这些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沧桑的无力感。
茫茫世界上,最珍惜的人已离去了,就算世界再大,仿佛也寻不到家的感觉了,唯有一声声重重的叹息。
它的亮点是五小句梦的描写,场景清晰,思念、不舍、哀愁全部化成泪千行的梦境。
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朴素自然中透着浓郁的深情。
读罢,令人心生万千感慨,似乎真的能感受到作者断肠般的痛苦。
因此,此词被立为悼亡诗的最经典之作。
悼亡诗三首(其一)潘岳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潘岳的《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他的诗以情真、语真、意真,油然善入,千百年来叩动人们的心弦,并使悼亡成为专指悼念亡妻的诗歌门类,再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
潘岳是个美男子,自古就有“貌比潘安”来形容男子的英俊倜傥;潘岳是个才子,才名在文学史上卓然;最难得的是,潘岳是第一个将对亡妻的怀恋之情抒发地淋漓尽致的人。
他的妻子真是个极幸运的人。
妻子已去世一年了,作者即将去洛阳赴任,仍无法摆脱厚重的哀思,仿佛要永恒地沉溺其中。
她的音容笑貌还宛在眼前,所有的往事,历历在目。
物在人去,帏屏之后,已无昔日持家妻子的身影,见其墨迹犹存,而属于她的气味也还散布在屋内,但伊人却早已香消玉殒。
此物、此情,也只能成为追忆。
诗人也曾希望自己能仿效先贤庄子那样达观,但哀愁缭绕在心间,永远拂拭不去。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与妻子赵氏感情真挚深厚,他们比翼双飞到苏州,然而赵氏却中途病故了。
曾经双栖双飞,如今阴阳悬隔;卧听窗外雨声滴沥,床头却再无挑灯补衣人的亲切呵护。
有一种说法我亦是很赞同的,“谁复挑灯夜补衣”一句过于自私,有把妻子当“女仆”的嫌疑。
但是作者提出的“梧桐”、“清霜”、“鸳鸯”“失伴飞”的意象还是很典型,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因此,不可否认此词也是一篇佳作。
离思(其四)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这两句用来比喻他失去了妻子韦氏就不会再有这样的爱情了。
后两句则以拟人的手法,用花丛来指代女人。
而最让人潸然泪下的则是后两句。
“我即时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看,其中的原因一半是因为我要修道,另一半原因就是失去了心爱的你啊。
”悲妻、念妻、爱妻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元稹之后又紧接着纳妾、续娶,让人很难接受做出如此动人悼亡诗的作者娶新人的速度竟然这么快。
恐怕是元稹之“用情很深”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针对每个他所喜欢的人的。
元稹的感情是很丰富的,但感情丰富就容易泛滥,一不留神,风流顿成下流,博爱就成了滥情。
有一种说法是:宋朝之后无好词,直至出了纳兰性德。
纵然容若的悼亡词未入所谓的“四大悼亡诗”,但他的盛名是众所周知的。
几潘岳开悼亡之先河,而容若则在末世将悼亡诗推到了一个顶峰。
曾有人言:“观纳兰之悼亡词,不记‘曾经沧海难为水’亦忘‘十年生死两茫茫’”。
语虽夸张,然足可见纳兰之情深,感人肺腑。
这么多作过悼亡诗的人中,我首推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字容若,大学士明珠之长子,康熙皇帝的御前近臣。
妻子的早逝成就了他天下第一的哀词,当年市坊皆唱《金缕曲》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纳兰性德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九年,为纳兰妻卢氏三年忌日之时。
康熙十六年,纳兰二十岁,娶卢兴祖之女,是年卢氏年方十八。
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贞气天情,恭容礼典”(叶舒崇《卢氏墓志铭》)。
成婚后,夫妻二人十分恩爱,感情笃深。
但好景不长,仅此三年,卢氏便因产后受寒而先纳兰而去。
此后天人永隔,纳兰便于康熙十九年写下这首词以表对卢氏深沉之爱。
这是容若悼亡名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即使我十分欣赏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东坡,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与容若的“好知他,年来喜乐,与谁相倚”,前者怜的是己,后者念的是她,情之深浅跃然纸上。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那是心灵最深的凄婉,或许梦中还能“执子之手”,还能“赌书消得泼茶香”。
而醒却是理智的折磨,醒时知伊人已逝。
痴语至此,只叹为沉痛之极,情深至极。
纳兰此时思绪驰骋,料想卢氏将“钗钿约,竟抛弃”是因“人间无味”。
好一句“人间无味”!仅此四字,便将纳兰心境表露无遗。
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虽“冷清清”却可以将忧愁埋葬,总比醒着的痛好。
下阕中容若深信爱妻的灵魂仍在,仍能感他所感,爱他所爱。
因此才有了“重泉若有双鱼寄”。
“双鱼”出自《文选•古乐府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此后诗词中多用“双鱼”或“双鲤”代指书信。
生前纳兰与卢氏是神仙眷侣的生活。
因此纳兰不禁要为卢氏重泉下是否过得好,是苦还是乐,有谁相倚而担心。
对妻子深入骨髓的爱才会发出如此关切之语,才会情挚至痴。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此处纳兰无处排遣,便想重理湘弦聊以自慰,却不料睹物思人。
“待结个,他生知己”,希望与卢氏在生命的轮回中相知相爱,再续前缘。
美好的愿望只灵光一闪,便被现实搅碎,“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命运难测,人世无常,无人能料及未来之事。
若再次轮回却仍一如往昔,岂不是终究好梦难留。
任多么的情伤肠断,这超越了时空的血泪交织的内心独白终是抵不过命运的摧残。
感情是层层递进的,一步步地在等着蓄势并发。
最终“清泪尽”,泪尽为亡妻,从此欲哭无泪,乃最通彻心扉的心祭。
无法忘却的深情与无法抗拒的命运是如此的纠缠着,撕心裂肺的苦痛酿出一生的痴苦莫名难解,萦绕于心际。
“纸灰起”乃万念俱灰。
全词情真意切,虚实相间,将一腔深情倾诉,真可谓字字含泪,句句泣血。
情痴如纳兰,世间几人欤?“疗心灵之伤,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随着韶华流逝,一切哀痛叹惋都会渐次淡化,以至云高风轻地飘散了。
可对于容若,这条放之四海的规律似乎并没起到多大的作用。
在卢氏离世三年后的忌日,他心头涌起的愁绪依旧那样汹涌澎湃,继续着他一段痴情缠裹、血泪交迸的超越时空的内心独白。
这其中毫无雕琢勾勒,他只是将一颗哀恸追怀、无尽依恋的心活泼泼地吐露到了纸上,故全用白描的口语来结撰。
诸如‘冷清清、一片埋愁地’、‘清泪尽,纸灰起’这样的句子,如此寻常,却包含着异样的艺术魅力,令我们数百年之后仍感觉到裂岸崩云般的震撼。
顾贞观曰:‘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
’陈维崧曰:‘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前贤认为,卢氏之死,是性德词风转变的关键,从这首词也可见一斑。
此词的风格特点正在于哀感顽艳。
词从空阶雨滴,淫雨葬花写来,这自然界的景物既令人产生伤春之感,也令词人勾起悼亡之思;以夜台幽远,书信难达,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其感情之真挚,悼念之沉痛,均以艺术的力量表达出来。
全词虚实相间,有实景,有虚拟,看到的和想到的糅合为一,真实的往事及对幽冥生活的设想密合无间,而联系这一切的是夫妇深沉的爱情。
全词语言,多是感情的真实流露,较少雕琢,虽质朴自然,却不够洗练,不够含蓄,故全词有篇而无句。
”(王步高《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纳兰性德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作者依然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中,更雪上加霜的是无法找到倾泄的对象,最后只有转向自己,后悔当初未珍惜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这种痛苦更深了一层。
这种自怨、自悔,由自己承担起一切痛楚的内心情感,唯有一颗挚爱的心灵才会体验到。
在这无法排解的痛苦中,作者开始寻求解脱的办法。
“凭仗丹青重省识”,想通过为妻子画像和她重新相会;然而“一片伤心画不成”一切努力都落空了,诗人的任何一种作法都只能使思念之情更深、更切。
既然思念之苦、伤心之情无法排遣,索性就沉浸其中。
然后,作者不再寻求解脱,而是一任感情倾泄,在心中回味妻子临别的话语,在梦中追寻妻子的身影。
每当午夜更深,这对有如鹣鹣鸟的恩爱夫妻能从各自的梦中醒来,相聚在一起。
那相对垂泪的痛泣声,伴和着整夜的风雨声、檐铃声,无止无休。
这首词的情感缠绵悱恻,凄楚动人。
词人似乎忘却了自我,将整个生命投入到对死者的怀念之中。
其中所透露出的悲哀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丧失后的悲哀,读之催人泪下。
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秋风萧瑟,天气肃杀。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的容若此时触景生情,又怎能不悲从中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