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中心的组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研发中心的组织结构
随着国际及国内技术竞争的加剧,企业或组织的兴亡成败越来越多地与技术的强弱有了紧密联系。在很多行业,无论是技工贸一体化的企业,还是纯技术型企业,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个问题:以什么样的结构来组织技术研发中心,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在技工贸一体化的企业中,营销中心及生产运营中心的组织结构,往往已经有了主流的公认答案。随便找一个职场人士,问他(她)生产运营中心的常见组织结构,多半会给出正确的回答:生产部、采购部、品质部、储运部(物流部)。
但是,对于技术中心的组织结构,能够答得上来的职场人士却很少。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此作一些探讨。但是由于技术领域的广泛性,以及行业的广泛性,本文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可能的技术中心组织结构主要有四种:按照项目来分工;按照子系统来分工;按照技术领域来分工;按照职能来分工。
1.按照项目来分工,往往有三种情况:
1.1.单一技术领域,例如软件行业(尽管还可以细分子领域)。在一些规模不是
很大的软件公司里,由软件高工担任项目经理,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当然,软件高工有两种,一种是架构师,另一种是高级算法师;架构师有全局观,担任项目经理比较容易管好;而高级算法师更适合作为公司的核心资源在各个项目之间调剂;除非是某些以算法为主的项目,由高级算法师主持更合适。单一技术领域的行业还有很多,采用按项目划分的方式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1.2.一个技术领域要求较高,其它还有一至数个辅助技术领域。例如,开发电源
电子产品,在电子方面的技术较深,而产品结构框架及外壳比较简单,内部的单片机嵌入软件规模较小。这种情况下,由电子高工担任项目经理,领导机械结构工程师及嵌入软件工程师,是个可行的安排,项目成功率较高。
1.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领域要求较高。这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项目经
理可能在一个领域水平较高,但是在别的领域较弱。例如,在某通讯公司,某软件高工担任项目经理,主持开发嵌入复杂软件的复杂芯片。他把软件架构做得很好,但是由于他在微电子方面比较弱,所以微电子架构存在很多问题,后来问题不断冒出来,进度屡屡延误。在此期间,他也曾向担任其他项目经理的几位微电子高工求助,但是由于项目经理之间是竞争关系,所以得到的答复总是“对不起,没有时间”。
2.按照子系统来分工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研制设计师系统及行政指挥系统工作条例》规定:大型武器系统的研制由一位总设计师和一位总指挥联席主持工作。总设计师下设多位子系统主任设计师,每位主任设计师下设多位模块主管设计师,主管设计师下设多位设计员。同时,总指挥下设各级指挥员。
这种组织结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专业官与行政官的角色进行了清晰的区分;二是按照自顶向下的系统分层结构来部署组织结构。
在系统高度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安排很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但是,这种安排有一个缺点,就是组织结构与产品结构严格挂钩。当需要进行架构创新时,可能取消某个子系统,扩大某个子系统,精简某个子系统。这就必然会导致组织结构之间此消彼长,但是哪个负责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地盘减小甚至消失?因此政治阻力在所难免,技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就会相互纠缠。好在军方项目把子系统及模块分配给各个承接单位,这种此消彼长只是跨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相对容易协调。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中心拟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就要慎重了!
3.按照技术领域来分工
优点在于:
A.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界面比较简单,容易协调。虽然一定程度上也有踢皮球或
抢地盘的问题,例如某些控制功能,既可以用机械方法来实现,也可以用电
路来实现,还可以用软件算法来实现;但是,这都不会导致哪个技术领域被全部取消,只要技术总监出面协调,就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
B.各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其自身的升、降、辞,从而激发了技术
人员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的动力,有利于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C.各个不同项目在同一个技术领域的任务会由同一个部门完成,容易积累经验
及教训。既可以避免在不同的项目上犯相同的错误,又可以把一个项目上取得的创新移植到其它项目上。
D.便于实施专业审核与逐级杀头制。在前述按照项目分工的的情况下,项目经
理可能是一个领域的高工,但下属中有其它领域的工程师;也可能会由纯管理人员(例如没有技术背景的MBA)担任项目经理。在这两种情况下,项目经理很可能在审核工程师编制的技术文件时,闭着眼睛签字;事后出了问题,就推托说,自己不是这个专业的,主要问题是公司给自己配备的工程师太差,而把好的工程师都配给其他项目经理了。在按照技术领域分工的情况下,机械高工(机械经理)如果没有审出机械工程师的模具图有问题,而导致模具报废损失惨重的话,理所当然要卷铺盖走人。
缺点在于:
A.各个技术部门及各领域技术人员对项目的成败不够重视,只要老板对自己的
水平满意就可以了。我们有的老兄甚至以各个项目合用人力资源为借口,推脱工作量,人为制造项目之间的矛盾冲突。
B.在这种组织结构下,增加一个项目不需要增加一个项目团队,不会导致直接
可见的人力资源成本,所以有些好大喜功的老板往往会在无意中不断立项,项目越来越多。同时老板又不太愿意给各个部门增员,从而导致资源冲突,每个项目都进展缓慢。
上述两个缺点听起来很像微观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博弈。
4.按照职能来分工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像生产运营中心了,那是最典型的按照职能来分工的。
其实,技术研发中心的职能,也是可以好好地分工一下的:
4.1.研发质量部
产品的研发过程,是产品质量的源头。虽然在生产运营中心也有质量部,但是要让运营质量部兼顾研发质量,往往比较困难。原因在于:
A.传统的运营质量部熟悉的是ISO9000或类似的质量体系,这类质量体系
在研发质量管理方面非常薄弱。
B.传统的运营质量部擅长统计分析,这类方法在研发质量管理方面用武之
地较少。
C.传统的运营质量部擅长按照已经编好的标准来检验产品,却不善于编制
标准。也就是说,擅长执法而不擅长立法。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要求执法者去立法,也不是很合理。
D.有些大公司,研发中心与运营中心隔得比较远,甚至可能不在同一个国
家。
设立专业的研发质量部,有下述优点:
E.传统上,标准的编制,根据其重要性,往往由各个层级的技术人员来完
成。这往往会导致自己设计自己立法的情况,缺乏公信力。而由专业的
研发质量部来立法,比较合理。
F.配置版本管理,对于技术研发工作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但是其工作量又
不是很大,难度也不是很高。在规模不大的研发中心,没有必要成立专
门的配置管理部。由于配置管理是研发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柱,由研发质
量部经理来统筹这项工作,下面设立一个配置主管的岗位,是较好的安
排。
G.有利于更好地推行专业的研发质量管理体系,例如CMM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