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的调研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的调研与分析
摘要:结合笔者相关工作体会,文章结合吉林省建筑行业基本现状,对建筑市场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随后对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市场专业人才需求
前言:近年来,我国基础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日渐激烈,建筑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因此,企业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市场、资金、管理等方面,人才的竞争上升到了主导地位。
现文章就人才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展开探讨。
一、建筑行业人才基本现状
吉林省响应建设部号召,实施科教兴业战略以来,全省建设行业不断深化改革,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中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大型工程的国际化招标、投标的推行,建筑市场逐步趋向规范化、国际化。
这一战略性转移,促使我们必须迅速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建筑市场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建设行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
目前建筑市场急需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化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队伍。
然而,由于建筑类普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过分专业化、学科化,现在社会上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又出现空挡,中职教育层次偏低等原因,使得复合型高级建筑人才变得尤为紧缺。
与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比例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吉林省的各个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暖通工程、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工程造价、道路与桥梁十大热门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近年来稳步增长。
高职大专毕业成为建筑业招聘毕业生的基本学历要求。
技术类专业人才成为建筑业招聘永恒的主题。
建筑市场正逐步全面开放,行业的大发展和高增长将带来人才需求量的放大,建筑行业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趋旺。
随着吉林省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从建筑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会进一步的增加。
但是对人才的需求不会只仅限于传统的房屋建筑工程方面,而是具有较为全面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建筑行业人才岗位需求,技术类:暖通高级技工、电气设计师、设备设计师、工程造价师、成本核算员、预算师、建筑工程师、工程监理师、房地产经纪人、建筑模型师、物业员、质检员、实验员等;而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包括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等部门。
通过对吉林省建筑市场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有:建筑材料、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
从上述七个方面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来看,要求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懂技术、会管理、能编预算和控制工程造价、熟悉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完成建设工程投标工作,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工程项目。
同时,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合同纠纷处理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编制施工方案能力、微机应用能力、预算编制能力、投标策划能力、工程索赔能力、档案管理能力;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微机应用能力。
有90%以上的人认为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分析,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占了5项;合同方面的能力占了 2 项,也显得很重要。
另外,作为现代管理的必备工具的使用,微机应用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因此,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该重视社会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三、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对于建筑学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其主要教育载体是课程和培养模式的创新。
传统课程教学关注课堂教学学科交叉融合不够教学内容往往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影响学生把知识通过有效途径发展为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因而,建筑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模式的设计既要强化基础课程还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开发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培养建筑专业创新性人才当以建筑设计课程为目标构建基础、综合、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线,贯穿基础训练、综合提高、实践创新三个阶段培养学生深厚的建筑学专业功底、整体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明确建筑专业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构建建筑专业初中级技能的培养阶梯。
如果把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分为学习、入职、熟练、骨干、发展五个阶段的话,在学习以及入职初期,主要目标是获取任职资格。
包括基本的学历与经历要求、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
这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入职后,面临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员工由生手逐渐熟练,进而成为骨干,并可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与进步。
这个阶段,需要在工作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形成优秀的通用职业素养,通过培训等方式获得可发展的高级技术、特定的岗位工作技能,其中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是继续发展必可可缺的先决条件之一。
1、优化培养方案
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倾向于手头技巧的练习,设计实践采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法在实践中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象思维的形成。
各大高校应当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建筑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学体系目标化、阶段化。
结合如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体系立足于关注和把握社会现实逐步实现阶段目标。
2、加强专业技术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实践型人才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者相辅相承、有侧重有融合;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研究如何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中职人才培养服务与市场用人需求之间的对接,培养出与用人单位需求高度一致的技能型人才。
(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培养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意识。
当今, 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知识型, 还必须是素质型, 尤其强调人才的思想素质,要求具有诚信、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特质。
为此, 应通过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和社会活动, 努力培养能够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意识的人才, 强化其爱国理念、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标准——不仅要实现个人价值, 而且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高素质、创新性建筑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勤于思索, 遵循科学的理论指导, 逐步构建科学、合理、良性循环的高素质创新性建筑人才培养体系。
(四)关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具体实施办法
1、成立专门的社会需求调研组织机构,由招生就业处具体负责。
2、每学期进行一次对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调研,深入到用人单位和人才招聘现场,及时准确了解毕业生需求情况,写出毕业生社会需求报告。
3、建立毕业生供求信息网站,建立往届毕业生联系网络。
广泛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关注各地人才招聘会和各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及时向毕业生公布毕业生需求信息。
保持与用人单位联系和合作。
4、对社会需求的热门专业、热门人才及时反馈给校长室,提出增设专业和调整培养方向的建议。
结语:总之,我省至少在未来十年,建筑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对于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仍持稳步上升趋势,社会对建筑工程人才的需求将主要面向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因此,结合实际情况优化人才培养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梁艳波,王志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4,(2).
[2]庄小四.高职院校建筑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3,(19).
[3]杨培红,李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