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鬼 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7课 订鬼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7课 订鬼教案 语文版

27.订鬼
王充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全文
2.学习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
疏通全文大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预习
二、导入
1.正题
“订鬼”即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关于鬼的看法
2.作家简介
三、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指导。

4.个别朗读。

四、文章简要分析。

1.文章主旨分析
主要是要订正当时关于“鬼是人死后精神形的”的说法。

2.写法简要分析
文章第二段将“人病见鬼出”与“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相类比,用以证明“病者所见非鬼”的观点。

“伯乐见马,庖丁见牛”,是由于神志高度集中,进入迷离恍惚的境界,产生的错觉。

同理,人体病痛,精念存想,神志恍惚,便会“见鬼”,与伯乐、庖丁是一样的,所见非实,所以并非真见到了鬼。

两者类比,有力地否定了鬼的存在。

1。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27《订鬼》教案 语文版

(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27《订鬼》教案 语文版

27、订鬼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了解全文2、学习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1、疏通全文大意。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自古斗争从来不断的原因。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鬼”吗?我们暂且别忙下定论,先来听一下东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作家作品1、关于作者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字仲任。

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历任郡功曹、泊巾等官,后罢职家居,从事著述。

一生尽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口的论,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

认为“天地合气,万物门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即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万物,不存在有意志的创造者。

指出天地、阴阳不生不死,初步接触到世界无限性问题。

认为自然界的“灾异”是“气”变化的结果,与人事无关。

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人未死,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死而精气灭”(《论死》),根本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和灾异、谴告、鬼神等迷信。

著作有《论衡》。

2、背景链接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

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

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三、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3、字词积累为:变成。

存想:想像。

致:导致。

何:什么。

困:困顿。

把:拿。

顾玩:仔细端详。

《订鬼》教案1

《订鬼》教案1

《订鬼》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2、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3、收集威信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并与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

难点: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三、教学设想:
以字词的讲解为主,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在课文分析时注意把当时迷信鬼神与科学发展的今天作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订鬼 初中语文教案

订鬼 初中语文教案

27、订鬼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2、学习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3、学习本文论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的说理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论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的说理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一、作家作品简介王充(公元27——公元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著有《论衡》一书,共八十五篇,二十余万字。

作者在这部著作里,讨论到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迷信的唯心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背景: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

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

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二、指导学生自学(时间为3分钟)(1)查字典,读注解,扫清阅读障碍。

(2)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时间为10分钟)四、检查自学效果(时间为5分钟)(多叫几个学生回答,特别是后进生,可以更真实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时间为10分钟)1、注音寝衽.(rèn)传.曰(zhuàn)相.马(xiàng)庖.丁(páo)殴(ōu) 鬼见xiàn 箠chuí同“棰”。

箠:①<名>鞭子。

②<动>用棍打,杖刑。

椎chuí:槌(chuí)子,敲击的器具。

2、理清文意1、请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尝试翻译课文,然后老师评点。

九年级语文《订鬼》教案

九年级语文《订鬼》教案

订鬼教学目标:1、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2、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3、收集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鬼神迷信是剥削阶级赖以维持统治的精神支柱。

尤其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篡夺农民起义成果建立刘汉王朝以后,多种矛盾和自然灾害空前严重,使东汉社会很不稳定。

在这情况下,统治者大力宣传鬼神迷信,严重毒害人民的心灵。

王充在这是发出了作为一名无神论者的呐喊。

二、作者简介王充,字仲任,上虞人,东汉朴素唯物主义著思想家、文学批评家。

所著《论衡》一书,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着力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成为一部战斗的宣传无神论的光辉巨著,开创了我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

三、初读课文1、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2、回忆:议论文三要素是什么?论据有哪两种?3、全班朗读课文,纠正字音4、翻译四、深入分析课文1、全班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明确: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即是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

)2、第一段是如何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设问句: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层层展开论述文章开门见山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由设问(致之何由?由于疾病)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否定了鬼的存在。

)接着在论证部分,作者用(道理论证)来论证论点。

3、在第一段中说到“目虚见”即“眼睛恍恍惚惚的看见了不实在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忧郁恐惧就会有许多思念想象,也就会产生虚幻的影像,于是鬼就出现了。

这应该是言之成理的。

它否定了鬼是人死后的精神(灵魂、魂魄)所致,而认为是人生病感到痛苦、精神恍惚产生的幻觉。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订鬼》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订鬼》教学设计 语文版

订鬼1教学目标1. 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 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文言词语,有了一定的基础。

3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王充无鬼论的朴素唯物论点思想。

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 给下列斜体字注音。

传()疱()丁寝衽()椎()绳纆()箠()2. 朗读课文,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二、有关资料。

1. 作者简介:王充(27~97),字仲任,上虞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所著《论衡》一书,30卷,85篇,20余万言,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着力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成为一部战斗的宣传无神论的光辉巨著,开创了我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王充读书时记忆力特强,过目成诵,因此,博通了“众流百家之言”。

离开太学后,王充曾两次出任过小官,因为人耿直,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结果辞职还家,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

王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教书、思考、写作中度过,生活始终清贫。

到了晚年,依然“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

王充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其他都已失传。

王充反对生知之说,反对知识的先验论,他说:“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生知者”,他反对那种认为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的说法。

他认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事是古今所没有的。

他说: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王充重视知识的力量,认为有知识就有力量,"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他举例说明萧何收集秦代保存的文书资料,掌握了很多知识,然后"以知为力",协助刘邦打败了项羽。

2. <<论衡>>是作者用毕生精力为中国中世纪思想界开辟了一条新路的一部重要著作。

涉及到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世俗的、迷信的唯心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订鬼》教案

《订鬼》教案

《订鬼》教案《订鬼》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订鬼》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订鬼》教案1教学目的:1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2掌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3收集威信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1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翻译全文一、引入课文。

古代有个宋定伯卖鬼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今天我们学习东汉末年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一篇论鬼的议论文,他会进一步告诉我们,世间传说的鬼或神都是不可信的,都是人们心里想像出来的,大家如果不信,就请大家读读这篇文章,读完后你就会明白了鬼是怎么被人想象出来的,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订鬼》教案》。

二、1注意下边的字的读音:衽(rèn) 庖(páo) 箠(chuí) 殴(ōu) 纆(mò)2解释词语:非人死精神为之也:为,变成。

并不是人死后精神变成的。

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存想,想象。

都是人思念过度想象所造成的。

致之何由:何由,因为什么。

因为什么导致鬼的产生呢?故得病寝衽:寝衽,睡在床上。

所以得了病睡在床上。

存想则目虚见: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效之:验证它。

顾玩:仔细端详无非:没有不用精:精:专一,纯正。

用心专注。

专心。

困剧:极其难受。

绳纆:绳索。

妄见之也:妄,妄誔无根据。

泄:显露,表现。

夫人:那人。

据案,案。

俱用:全都因为。

同一实也:真相本质都相同。

三、指导翻译: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

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

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

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

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订鬼》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订鬼》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订鬼》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订鬼》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习并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习文言文阅读技巧。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

2.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和复杂句式。

对鬼神观念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王充及其代表作《论衡》。

引导学生关注《订鬼》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字和复杂句式的问题。

3.课堂讲解讲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论证。

4.课堂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鬼神观念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充及其代表作《论衡》。

引导学生关注《订鬼》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字和复杂句式的问题。

3.课堂讲解讲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运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论证。

4.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看待鬼神观念?”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鬼神观念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订鬼》课文。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2.学生是否掌握了文言文阅读技巧?3.课堂讨论是否活跃,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4.课后作业是否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订鬼》教案

《订鬼》教案

《订鬼》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王充,能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二)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文章通俗而严密的语言;(三)初步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自古斗争从来不断的原因;(四)树立无神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宇宙。

二、教学重难点(一)掌握文言词汇,并能翻译全文;(二)了解王充无鬼神的朴素唯物论的思想,体会这种私下给的现实意义。

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自主探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大家认为这世界上有“鬼”吗?我们暂且不急着下定论,先来看一看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一)作者: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

字仲任。

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历任郡功曹、泊巾等官,后罢职家居,从事著述。

一生尽力于反对宗教神秘主义和口的论,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

认为“天地合气,万物门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自然》),即由于“气”本身的运动而产生万物,不存在有意志的创造者。

指出天地、阴阳不生不死,初步接触到世界无限性问题。

认为自然界的“灾异”是“气”变化的结果,与人事无关。

人的生命和精神也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人未死,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死而精气灭”(《论死》),根本没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和灾异、谴告、鬼神等迷信。

著作有《论衡》。

(二)写作背景:秦汉时期,求仙、鬼神迷信等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派方士为他们寻求仙药,幻想长生不老,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和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

他说,天是有意志有感觉的最高主宰,而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意统治人,因此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嘉奖他;皇帝无道,天就降临灾害来谴责和警告他。

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判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订鬼》第一课时教案

《订鬼》第一课时教案
2.致之何由:何由,因为什么。因为什么导致鬼的产生呢?
3.故得病寝衽:寝衽,睡在床上。所以得了病睡在床上。
4.存想则目虚见: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
[译文]: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此段是写鬼非人死的精神变成都是都是想象虚幻所造成。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小结三
四、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
古代有个宋定伯捉鬼卖鬼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今天我们学习东汉末年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一篇论鬼的议论文。他会进一步告诉我们,世间传说的鬼或神都是不可信的,都是人们心里想象出来的。大家如果不信,就请大家读读这篇文章,读完后你就会明白了鬼是怎么被人想象出来的。
二、作者简介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他出生在“细族孤门”,家贫无书,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来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居贫苦而志不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
回顾与反思
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知识
第四段:[重点语句]1.泄:显露,表现。
2.夫人:那人。
3.据案:按。
4.俱用:全都因为。
5.同一实也:真相本质都相同。
[译文]: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像)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像)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像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这一段分析看见鬼怪的原因,都是因为病者精力高度集中,专心想念事物所造成。

最新整理《订鬼》教案设计汇编

最新整理《订鬼》教案设计汇编

最新整理《订鬼》教案设计汇编《订鬼》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一)掌握”;为、致、凡、至、效、顾、妄、自、或、夫、案、用”;等词语的含义。

(二)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三)初步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自古斗争从来不断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搜集古今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放映批判”;迷信活动”;的电影片段,激起同学对迷信害人的义愤。

2.”;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鬼”;吗?我们暂且别忙下定论,先来听一下东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3.朗读课文(二)作者及其作品《论衡》简介补充注释①,内容侧重告诉同学们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从一开始就和唯心论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然后请若干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一遍。

2.对照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准备集中讨论。

3.解疑:可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讲解。

4.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重要词语。

为----变成(另,替、给) 凡--凡是(另,平凡、总共)效--验证妄--荒诞,无把握或--有时(另,有的人)夫--那,代词据案--按着;案,现在写作”;按”; 用--因为5.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1.完成文后”;思考与练习”;二。

2.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朗读情况(二)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第一句话,”;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立论开门见山。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明确:首段,提出论点,2、3句设问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的阐释。

从根本上否定了”;鬼”;的存在,展示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第二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又用”;二者用精至矣”;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生病时”;思念存想”;所致。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订鬼》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订鬼》

27.《订鬼》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课教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为、致、凡、至、效、顾、妄、自、或、夫、案、用”等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体会王充无鬼神论思想的现实意义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难点学习王充无鬼神论思想,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学手段方法讨论法、朗读法、质疑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新课导入用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导入听故事并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题及作者简介一、解题订鬼,意思是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

二、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论衡》王充(27~97),字仲任,上虞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所著《论衡》一书,30卷,85篇,20余万言,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着力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成为一部战斗的宣传无神论的光辉巨著,开创了我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

三、介绍背景资料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概括摘录相关文学常识齐读一遍,并要求学生把重要知识点记在课本上理解题意了解作者和相关背景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课件展示生字2、学生齐读课文五、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课件展示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翻译六、探究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明确:(1)、先设问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否定了鬼的存在。

)(2)、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和庖丁解牛不见活牛的事例来论证:“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用“二者用精至矣”和“人病见鬼是思念存想”相类似,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

(3)、分析病人的心理——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

”分析病的不同程度不同感受,所见“鬼”状态各异——“皆存想虚见,未必有其实也。

”(4)、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来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念,并非实有。

第27课《订鬼》教案(语文版初三上)3

第27课《订鬼》教案(语文版初三上)3

第27课《订鬼》教案(语文版初三上)3教学目的:1学习王充无鬼神论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

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2把握〝虚至妄用〞等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3收集威信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1教学时刻: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翻译全文一、引入课文。

古代有个宋定伯卖鬼的故事大伙儿听讲过吗?今天我们学习东汉末年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一篇论鬼的议论文,他会进一步告诉我们,世间传奇的鬼或神差不多上不可信的,差不多上人们内心想像出来的,大伙儿假如不信,就请大伙儿读读这篇文章,读完后你就会明白了鬼是如何被人想象出来的。

二、1注意下边的字的读音:衽r èn 庖p áo 箠chu í 殴ōu 纆m ò2讲明词语:非人死精神为之也:为,变成。

并不是人死后精神变成的。

皆人想念存想之所致也:存想,想象。

差不多上人想念过度想象所造成的。

致之何由:何由,因什么缘故。

因什么缘故导致鬼的产生呢?故得病寝衽:寝衽,睡在床上。

因此得了病睡在床上。

存想那么目虚见:虚见,眼睛恍恍惚惚地看见了〔鬼〕效之:验证它。

顾玩:认真端详 无非:没有不 用精:精:专一,纯正。

用心用心。

用心。

困剧:极其难受。

绳纆:绳索。

妄见之也:妄,妄誔无依照。

泄:显露,表现。

夫人:那人。

据案,案。

俱用:全都因为。

同一实也:真相本质都相同。

三、指导翻译:«订鬼»译文大凡天地之间,显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差不多上人们想念想象所造成的。

是什么缘故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

人一辈子了病就会忧愁可怕,忧愁可怕就仿佛看见鬼显现了。

凡是人无病时就可不能怕这怕那。

因此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可怕有鬼到来。

一可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一、此段是写鬼非人死的精神变成差不多上差不多上想象虚幻所造成。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讲:〝伯乐学习鉴不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订鬼》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7《订鬼》教学设计 语文版

订鬼1教学目标1. 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翻译全文。

2. 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文言词语,有了一定的基础。

3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学习王充无鬼论的朴素唯物论点思想。

体会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 给下列斜体字注音。

传()疱()丁寝衽()椎()绳纆()箠()2. 朗读课文,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二、有关资料。

1. 作者简介:王充(27~97),字仲任,上虞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所著《论衡》一书,30卷,85篇,20余万言,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着力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成为一部战斗的宣传无神论的光辉巨著,开创了我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王充读书时记忆力特强,过目成诵,因此,博通了“众流百家之言”。

离开太学后,王充曾两次出任过小官,因为人耿直,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结果辞职还家,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学问。

王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教书、思考、写作中度过,生活始终清贫。

到了晚年,依然“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

王充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其他都已失传。

王充反对生知之说,反对知识的先验论,他说:“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生知者”,他反对那种认为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的说法。

他认为“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事是古今所没有的。

他说: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王充重视知识的力量,认为有知识就有力量,"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他举例说明萧何收集秦代保存的文书资料,掌握了很多知识,然后"以知为力",协助刘邦打败了项羽。

2. <<论衡>>是作者用毕生精力为中国中世纪思想界开辟了一条新路的一部重要著作。

涉及到哲学、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占统治地位的世俗的、迷信的唯心论,在一定程度上为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巩固★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3.小结
文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了有鬼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流俗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论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有较强的说服力。
★达标检测★
二.背景资其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篡夺农民起义成果建立刘汉王朝以后,多种矛盾和自然灾害空前严重,使东汉社会很不稳定。在这情况下,统治者大力宣传鬼神迷信,严重毒害人民的心灵。王充在这是发出了作为一名无神论者的呐喊。
三.初读课文,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中心论点即篇首第一句话,“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立论开门见山。
3.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首段,提出论点,2、3句设问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的阐释。从根本上否定了“鬼”的存在,展示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第二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又用“二者用精至矣”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生病时“思念存想”所致。
第三段分两层来论述,首先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然后又分析病的不同程度有不同感受,从而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
第四段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有。
小结:四段文字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有鬼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唯心主义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论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有较强的说服力。
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著有。
2.翻译句子。
(1)二者用精至矣.
(2)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3.你认为世上有鬼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渣渡中心学校“人本健智大课堂”九年级下期语文导学案
编号
备课组
张武李伟华李芳
班级
姓名
课题
27.订鬼
审阅
★学前抽测★
★学习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做到熟读课文,能顺利翻译课文;
2.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习其论证方法。
★新知探究★
一.作者简介
王充(27~97),字仲任,上虞人,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著《论衡》一书,30卷,85篇,20余万言,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着力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成为一部战斗的宣传无神论的光辉巨著,开创了我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王充著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书,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其他都已失传。
故得病寝衽()庖()丁持箠()绳纆()
★演练提升★
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组内进行合作交流。
解释重要词语:
为——变成(另,替、给)凡——凡是(另,平凡、总共)效——验证妄——荒诞,无把握
或——有时(另,有的人)夫——那,代词据案——按着;案,现在写作“按”用——因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