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组设计
螺栓组结构设计与受力
§5-4 螺栓组结构设计与——求出受力最大的螺栓,以进行单个螺栓强度计算。 假设:各螺栓直径、长度、材料和预紧力F0相同; 受载后结合面仍为平面; 螺栓的变形在弹性范围内。
1.螺栓组受横向载荷FR ①采用普通螺栓 ——靠结合面的摩擦平衡外载荷FR,而螺栓仅受预紧力和
F ax = F + F 2 + 2F ⋅ F 2 ⋅ cos α m S T S T
2 2
KS ⋅ F ax m f ⋅i
②受FQ+M FQ
§5-4 螺栓组受复合载荷
M FQ
FQ M
F=
F ax m
F Q Z
工作拉力 F ax m
M⋅ Lmax = 2 ∑Li
M⋅ Lmax = + 2 Z ∑Li F Q
F F F 变形协调条件: T1 = T2 = ⋅⋅ ⋅ = TZ r1 r2 rZ F F = Tmax ri Ti rmax
最大工作载荷: F max = T 哪个螺栓受 力最大?
FT1
1
r1
FT2
FT3
O
T 1 2
T⋅ rmax 2 ∑ri
3.螺栓组受轴向载荷FQ
§5-4 螺栓组受轴向载荷
总载荷FQ: F = ∑p Q p 单个螺栓工作载荷:F =
1
2
FR
2
2
α
F ax = F + F 2 + 2F ⋅ F 2 ⋅ cos α m S T S T
哪个螺栓受 力最大?
2)普通螺栓 ①受FR+T
§5-4 螺栓组受复合载荷
FR FT FS FR T
4
3 T
F F = R S Z T⋅ rmax F max = T 2 ∑ri F≥ 0
9.6螺栓组连接的设计
螺栓组的定义
在工程上,单独利用一个螺栓来实现连接的情况并不多见, 基本上都是由几个螺栓按适当的规律排列起来,共同完成和实现 一个连接任务,称为螺栓组。
螺栓的合理布置的重要性
如何尽可能地使各个螺栓接近均匀地承担外载,是设计、 安装螺栓组的主要问题。合理布置同一组内的螺栓的位置起着关 键的作用。
受转矩的普通螺栓连接
3 预紧力公式
式中, ri为第i个螺栓的轴线到 螺栓组对称中心O的距离;f、z 和KS的含义同前。
受转矩的铰制孔用螺栓
1 结构
当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连接时,靠螺栓杆的剪切和挤压来传 递转矩,各螺栓所受的横向工作剪力Fs垂直于其轴线到螺栓组 对称中心O的连线。
受转矩的铰制孔用螺栓
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
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的目的和假设
进行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的目的是根据连接的结构和受载 情况,求出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所受的力,以便进行螺栓连接 的强度计算。
为了简化计算,在分析螺栓组连接的受力时,假设所有螺 栓的材料、直径、长度和预紧力均相同;螺栓组的对称中心与 连接接合面的形心重合;受载后连接接合面仍保持为平面。
受转矩的螺栓组连接
受转矩的普通螺栓连接
1 结构
如图所示的螺栓组连接中,转矩T作用在连接结合面内,在转 矩T作用下,底板将绕通过螺栓组对称中心O并与结合面垂直的轴 线O-O转动。因此,每个螺栓连接处都受横向力的作用。
受转矩的普通螺栓连接
2 平衡条件
当采用普通螺栓时,靠连接螺栓预紧后在接合面上所产生的摩 擦力矩来传递转矩T。设各螺栓的预紧力均为F0,则各螺栓处产生 的摩擦力相等,其方向与各螺栓的轴线到螺栓组对称中心O的连线 相垂直。因此,接合面上摩擦传力的平衡条件应为:
机械设计第05章螺栓
返回目录
前一页
后一页
退出
一、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
目的:确定螺栓数目及布置形式。
要求:设计时综合考虑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1、连接接合面的几何形状通常都设计成轴对称的简单几何 形状,如圆形、环形、矩形、三角形等。便于对称布置螺栓, 使螺栓组的对称中心和连接接合面的形心重合,从而保证连接 接合面受力比较均匀。
为保证连接的需要,且又要防止螺纹超载而破坏,一般要
控制预紧力F0;螺栓拧紧后,预紧应力不得超过其材料的屈
服限σs的80%。
预紧力的限制
返回目录
前一页
后一页
退出
控制预紧力的方法: 利用控制拧紧力矩的方法来控制预紧力的大小。通常可采
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对于重要的螺栓连接,也可以 采用测定螺栓伸长的方法来控制预紧力。
返回目录
前一页
后一页
退出
二、螺纹主要参数 螺纹可分左旋和右旋。
1、大径d:公称直径。
32、、中小径径dd21::最d 2小 直12 (径d1,强d 2度) 算动用力。、运动、几何分析中用。
返回目录
前一页
后一页
退出
4、线数n:螺纹的螺旋线数目。n≤4。 n↑→效率↑→自锁性↓,n↓→自锁性越好。 因此,常用联接的螺纹要求自锁性,一般为单线。
前一页
后一页
退出
2)工作载荷为变载荷(螺栓的疲劳强度进行精确校核)
工作载荷在0~F变化时螺栓总拉力在F0~ F2
F0
Cb
Cb Cm
F
之间变化。
如果不考虑螺纹摩擦力矩的扭转作用
螺栓的最大拉应力为: max
F2
1 4
d12
螺栓的最小拉应力为: min
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原则有
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原则有一、引言螺栓组连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中。
在设计螺栓组连接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预紧力计算等方面探讨螺栓组连接的设计要点。
二、结构设计原则1. 螺纹尺寸的选择螺纹尺寸应根据受力情况和连接件的材料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螺纹直径越大,受力面积越大,承载能力也就越强。
但是过大的螺纹直径可能会导致连接件出现裂纹或变形等问题。
因此,在选择螺纹尺寸时需要进行合理的权衡。
2. 螺栓头形状的选择螺栓头形状有六角头、圆头和方头等多种形式。
其中,六角头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易于拧紧和拆卸,并且可以使用扳手进行操作。
圆头适用于需要在紧凑空间内进行安装的场合,而方头则适用于需要与板材配合使用的场合。
3. 螺栓长度的选择螺栓长度应该略长于连接件厚度的1.5倍左右,以确保预紧力充分。
如果螺栓长度过长,则会增加松动的风险;如果螺栓长度过短,则可能会导致预紧力不足。
4. 螺母的选择螺母应该与螺纹相匹配,并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通常情况下,高强度螺母比普通螺母更适合用于高强度连接。
5. 螺栓组连接的数量和布局在设计螺栓组连接时,需要考虑到受力情况和连接件的形状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使用两个以上的螺栓进行连接,并且需要合理布局以确保受力均匀。
三、材料选择1. 螺栓材料常见的螺栓材料包括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受力情况、使用环境和成本等因素。
一般来说,高强度钢比普通钢更适用于高强度连接。
2. 连接件材料连接件材料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受力情况和使用环境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连接件应该与螺栓材料相匹配,并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3. 表面处理为了增加螺栓组连接的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可以对其进行表面处理。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包括镀锌、热浸镀锌、喷涂等。
四、预紧力计算在设计螺栓组连接时,需要计算出预紧力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螺栓组受力分析与计算
螺栓组受力分析与计算一.螺栓组联接得设计设计步骤:1.螺栓组结构设计2.螺栓受力分析3.确定螺栓直径4.校核螺栓组联接接合面得工作能力5.校核螺栓所需得预紧力就是否合适确定螺栓得公称直径后,螺栓得类型,长度,精度以及相应得螺母,垫圈等结构尺寸,可根据底板得厚度,螺栓在立柱上得固定方法及防松装置等全面考虑后定出。
1、螺栓组联接得结构设计螺栓组联接结构设计得主要目得,在于合理地确定联接接合面得几何形状与螺栓得布置形式,力求各螺栓与联接接合面间受力均匀,便于加工与装配。
为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得问题:1)联接接合面得几何形状通常都设计成轴对称得简单几何形状,如圆形,环形,矩形,框形,三角形等。
这样不但便于加工制造,而且便于对称布置螺栓,使螺栓组得对称中心与联接接合面得形心重合,从而保证接合面受力比较均匀。
2)螺栓得布置应使各螺栓得受力合理。
对于铰制孔用螺栓联接,不要在平行于工作载荷得方向上成排地布置八个以上得螺栓,以免载荷分布过于不均。
当螺栓联接承受弯矩或转矩时,应使螺栓得位置适当靠近联接接合面得边缘,以减小螺栓得受力(下图)。
如果同时承受轴向载荷与较大得横向载荷时,应采用销,套筒,键等抗剪零件来承受横向载荷,以减小螺栓得预紧力及其结构尺寸。
接合面受弯矩或转矩时螺栓得布置3)螺栓排列应有合理得间距,边距。
布置螺栓时,各螺栓轴线间以及螺栓轴线与机体壁间得最小距离,应根据扳手所需活动空间得大小来决定。
扳手空间得尺寸(下图)可查阅有关标准。
对于压力容器等紧密性要求较高得重要联接,螺栓得间距t0不得大于下表所推荐得数值。
扳手空间尺寸螺栓间距t0注:表中d为螺纹公称直径。
4)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得螺栓数目,应取成4,6,8等偶数,以便在圆周上钻孔时得分度与画线。
同一螺栓组中螺栓得材料,直径与长度均应相同。
5)避免螺栓承受附加得弯曲载荷。
除了要在结构上设法保证载荷不偏心外,还应在工艺上保证被联接件,螺母与螺栓头部得支承面平整,并与螺栓轴线相垂直。
机械设计螺栓组强度计算求合力公式
机械设计螺栓组强度计算求合力公式
公式t=kfd,k为拧紧力矩系数,f为预紧力,d为螺纹的公称直径,经查表得k取0.22。
最小的预紧力:10=0.22×0.01×f。
得出f=.45n 同理可得最大的力:f=.55n。
预紧力的大小,除了受限于螺钉材料的强度外,还受限于被联接件的材料强度。
当内外螺纹的材料相同时,只校核外螺纹强度即可。
对于旋合长度较短、非标准螺纹零件形成的联结、内外螺纹材料的强度差距很大的受到轴向载荷的螺纹联结,还应当校核螺纹牙的强度。
例如某型产品弹性元件的紧固,因螺钉相连接的基材就是电镀铝合金yl,其强度离高于优质碳素结构钢20的强度,就应当校核铝合金上螺纹牙型的强度,主要就是螺纹材料的剪应力及弯角形变。
预紧方式和转速的影响,定压预紧下,随转速的提高轴承径向刚度略有增加,而轴向和角刚度迅速降低。
定位预紧下,轴承径向,轴向和角刚度均随转速的提高而迅速增加,但轴向和角刚度的增加比较平缓。
陶瓷球轴承的刚度变化规律与全钢轴承相似,但变化较为平缓。
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原则有
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原则一、引言作为机械零部件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螺栓组连接在机械结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连接方式简单、可拆卸、可调整,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原则对于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深入探讨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原则。
二、强度设计原则2.1 根据受力情况选用适当的螺栓在设计螺栓组连接时,首先需要根据受力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螺栓。
受力情况包括正向拉力、剪力、弯曲力等。
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螺栓,如普通螺栓、高强度螺栓、预应力螺栓等。
2.2 根据预紧力确定螺纹连接方式在螺栓组连接中,预紧力的大小对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预紧力是通过拉伸螺栓产生的。
根据预紧力的大小,可以选择不同的螺纹连接方式,如粗螺纹连接、细螺纹连接等。
2.3 螺栓预紧力的控制控制螺栓的预紧力是保证连接可靠的关键。
预紧力的控制可以通过拧紧力矩进行,也可以通过使用特殊的螺母进行控制。
在设计螺栓组连接时,需要确保预紧力的大小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并避免超过螺栓和材料的承载能力。
三、刚度设计原则3.1 螺栓间隙的设计螺栓组连接中,螺栓和孔洞之间的间隙对连接的刚度有重要影响。
间隙过大会导致连接松动,间隙过小则会增加拧紧力矩。
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合理确定螺栓和孔洞之间的间隙,以实现合适的刚度。
3.2 螺栓的数量和排布方式螺栓的数量和排布方式也会对连接的刚度产生影响。
合理确定螺栓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增加连接的刚度,并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通过分析受力情况和材料特性,选择适当的螺栓数量和排布方式。
3.3 螺栓和孔洞的配合方式螺栓和孔洞的配合方式也会影响连接的刚度。
对于要求较高的连接,可以采用配合精度较高的配合方式,如配合孔加工配合销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配合方式,可以实现更高的连接刚度。
四、可靠性设计原则4.1 螺栓和螺母的材质选择在螺栓组连接的结构设计中,螺栓和螺母的材质选择直接影响连接的可靠性。
螺栓组连接强度设计
用4.6级的Q235螺柱,拧紧时控制预紧力,取1.5 ,于是(P86表5-8、P87表5-10)
[] sS 24 1 .5 0 1M 6a 0P
由强度条件得:
d1 4 1 [ .3]F 2 5.21 164 00 .26 17.2 0m 72m
查手册,取M16 (其d1=13.835>计算值12.07)。
K sT
z
f ri
i1
ca 1 d .3 1 2 F 0 /4 或d 14 1 .3 F 0 d
2)铰制孔用螺栓连接
变形量越大,则所受工作剪力越大
Fi Fmax ri rmax
Fi
Fmax rmax
ri
ri rm ax Fmax
Fi
力矩T 平 F 1r1衡 F 2r2 : F zrz
即T : F rm ma a(x r x 12r2 2rz2)
受力最大力 螺F : m 栓 axL1 2 的 M L2 2 工 L m ax L 作 2 zM 拉 zL L m 2 i ax
受力最大螺栓 :F的 2F总 0C 拉 bC bC 力 mFmax i1
ca 1 d .3 1 2 F /2 4 或d 14 1 .3 F 2 d
校核接合面的强度计算: 底板受力分析 受翻转力矩前,接合面挤压应力分布图 F0
五、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方法: 1)冷墩头部、滚压螺纹 2)氮化、氰化、喷丸等处理。
谢谢
F2 m
B1
F
C1
F2
F1
小结: 1.在实际工作中,螺栓所受的工作载荷往往是以上四中
简单形式的不同组合,但不论受力多复杂,都可以将 复杂状态简化成以上四中简单的受力状况,先分别求 螺栓的工作载荷,然后向量迭加,就可求出螺栓所受 的总工作载荷;
螺栓组连接强度设计
二、螺纹连接件的许用应力:
连接的受载情况
许用应力
受轴向载荷、横向载 荷的普通螺栓连接
s
S
铰制孔用螺栓 受横向载荷
s
S
p
s
SP
被联接件为钢
p
B
SP
被联接件为铸铁
安全系数S见P87表5-10
例
题
例1:一钢制液压缸有关尺寸如图 示,油压 32,为保证 密封性要求,螺栓间距L不得 大于4.5倍螺栓公称直径,试 设计该双头螺柱连接(确定 螺柱直径、个数及分布圆直径D0)。
4. 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螺栓数目应取偶数; 5.避免螺栓偏心承载,而产生附加弯曲载荷;
6.同一螺栓组紧固件形状、尺寸、材料应尽 量一致。
螺栓组连接设计计算的一般步骤:
螺栓组受力分析
找出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力的大小
;
单个螺栓受力和失效分析
单个螺栓强度计算;
确二定.螺螺栓栓组的连尺接寸的(受直力径分、析长:度)。
简单形式的不同组合,但不论受力多复杂,都可以 将
复杂状态简化成以上四中简单的受力状况,先分别 求
螺栓的工作载荷,然后向量迭加,就可求出螺栓所 受
的总工作载荷;
横向荷载+轴向载荷+翻转力矩 横向载荷+旋转力矩
2.虽然前面讲了螺栓组的四种不同外载(横向载 荷、旋转力矩、轴向载荷、翻转力矩),但对单 个螺栓而言,受力只有两种:
Tr max
z
ri2
挤压强度:p
Fmax d0Lm in
p
i1
剪切强度计算:
Fm ax
id02 / 4
3.受轴向载荷的螺栓组连接
单个螺栓的受力:
螺栓组结构设计
牙型角a--在轴向截面内,螺纹牙型两侧边的夹角。
牙侧角--在轴向截面内,螺纹牙型一侧边与螺纹轴线的垂 线之间的夹角。
§5-1 螺纹
螺纹的类型 螺纹升角y--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螺纹
二、螺纹的类型 螺纹分为
tany S nP
πd2 πd2
外螺纹 内螺纹
圆柱螺纹 圆锥螺纹
左旋 右旋
四、螺纹连接的防松
螺纹连接 纹连接的防松
螺纹连接一般都能满足自锁条件不会自动松脱。但在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作用下,或在温度变 化较大的情况下,螺纹连接可能会产生松脱现象。
防松的本质在于防止螺旋副相对转动。
按工作原理的不同,防松方法分三类:
(详见表5-3)
摩擦防松
机械防松
详细说明
破坏螺旋副关系放松(永久防松)
F
4
d
2 0
i
式中:F-螺栓所受的工作剪力(N); d0-螺栓剪切面的直径(mm); i-螺栓受剪面数; -螺栓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Lmin
d0
F
F
2)螺栓杆与孔壁的挤压强度条件为:
F
P
d0Lmin
P
式中: Lmin-螺栓杆与孔壁挤压面的最小高度(mm),设计时;
L
1 . 25 d
-螺栓或孔壁材料的许用挤压应m力in(Mpa) 。 0
实例
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与计算
例:如图所示的支架受 F 力。
A
将 F 力分解并向螺栓组形心及结合 面平移,得:
FH
轴向载荷
FH
横向载荷
FV
O
O
FH B
M FV F
FV
翻转力矩
凸缘联轴器上螺栓组的设计
凸缘联轴器是用于连接两个轴的机械装置,在设计凸缘联轴器上螺栓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选择:
-选择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如不锈钢或合金钢,以确保螺栓组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2. 螺栓规格:
-根据凸缘联轴器的设计要求和负载情况选择合适规格和等级的螺栓,确保其承载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3. 螺纹设计:
-设计螺纹尺寸和螺距,确保螺栓与螺母之间的匹配性,避免松动或损坏。
-考虑使用防松动设计,如使用防松垫片、螺纹锁紧剂等,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4. 螺栓布局:
-根据凸缘联轴器的结构和工作环境,设计合理的螺栓布局,确保各个螺栓均匀受力,避免局部过载。
-考虑螺栓数量和分布,以确保连接的稳固性和平衡性。
5. 连接方式:
-考虑螺栓组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普通螺栓连接或采用预紧螺栓等特殊设计,以满足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6. 螺栓组装:
-设计螺栓组装工艺,包括拧紧力矩要求、螺栓紧固顺序等,确保螺栓连接的安全可靠。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螺栓组装,避免螺栓过紧或过松造成问题。
7. 质量控制:
-设计螺栓组装的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螺栓规格检测、螺纹检查、扭矩测试等,确保螺栓组装符合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设计凸缘联轴器上螺栓组时需要考虑材料选择、螺栓规格、螺纹设计、螺栓布局、连接方式、螺栓组装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螺栓组装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凸缘联轴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
1) 通用机Leabharlann ,螺栓数目、直径、布置类比确定。 2) 接合面形状应对称,以便加工及均布螺栓,使 结合面受力均匀。
3)为减小螺栓承受的载荷,对承受旋转力矩 和翻转力矩作用的螺栓组,应将螺栓适当靠近结 合面的边缘布置。
4)对于承受横向载荷的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不要在平行于外力的方向上布置8个以上的螺 栓,以免螺栓受力不均,或对被联接件的强度 削弱过多。
沉头座
斜面垫圈
球面垫圈
F
F
5)螺栓之间、螺栓与机体壁之间应有合理
的距离,以满足加工和装拆要求。扳手空间尺寸
可查手册。
6)在通用机械中,为了加工和装配方便,对于 同一组螺栓,不论其受力大小,均采用相同的材料 和尺寸。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螺栓数目,应取成3、 4、6、8、12等易于分度的数目。
7)避免螺栓承受附加弯矩。
凸台
凸缘联轴器上螺栓组的设计
凸缘联轴器上螺栓组的设计1. 引言凸缘联轴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常用于连接两个轴以传递扭矩和旋转运动。
在凸缘联轴器的设计中,螺栓组是一个关键部件,它承载着联轴器的扭矩和震动,因此设计一个合适的螺栓组对于联轴器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凸缘联轴器上螺栓组的设计展开,包括选择适当的螺栓材料、确定螺栓尺寸和计算预紧力等方面。
2. 螺栓材料的选择螺栓在联轴器中承载着扭矩和震动,因此选择合适的螺栓材料非常重要。
常见的螺栓材料有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
具体选择哪种螺栓材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强度要求:螺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联轴器上的扭矩和震动。
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耐腐蚀性:螺栓在工作环境中可能接触到水、油、化学物质等,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如不锈钢。
•可焊性:如果需要通过焊接将螺栓固定在凸缘上,选择可焊接的材料是必要的。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一般情况下,合金钢是一种常用的螺栓材料,它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
如果有特殊要求,如抗腐蚀性能要求较高,可以选择不锈钢材料。
3. 螺栓尺寸的确定螺栓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轴承能力:螺栓要能够承受联轴器上的扭矩和震动,因此需要满足一定的轴承能力要求。
通过螺栓的强度和直径来确定螺栓的轴承能力。
•凸缘尺寸:螺栓组的尺寸需要与联轴器凸缘的孔径和孔距相匹配,以确保能够正确安装和连接。
•安全系数: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安全系数。
根据这些因素进行计算和选择,可以确定凸缘联轴器上螺栓组的合适尺寸。
4. 预紧力的计算螺栓在联轴器中的预紧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保证了螺栓在工作过程中的紧固状态。
预紧力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摩擦系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凸缘和螺栓之间的摩擦系数。
2.计算扭矩:根据联轴器的扭矩和摩擦系数计算螺栓需要承受的力矩。
3.确定螺栓的标称直径和材料屈服强度。
4.计算预紧力:使用公式 P = T / (K * d),其中 P 表示预紧力,T 表示力矩,K 表示螺栓的摩擦系数和受力位置,d 表示螺栓的标称直径。
普通螺栓组传递倾翻力矩设计计算
变形协调条件
Fi Li
Fm a x Lm a x
Fi
Li Lm a x
Fm a x
(1)
力平衡条件
z 2
Fi Li M 2 (2)
i 1
(1)代入(2)得:
最 大 工 作 载 荷 :Fmax
MLmax
z
2
2 L2i
螺栓总载荷
(受力最大螺栓) Q
Qp
i1
CL
CL CF
Fm a x
2-5普通螺栓组传递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矩设计计算
一、基本假定
(1)M作用前: 螺栓受力QP;结合面压应力σP
(2)M作用后:
左侧螺栓受力
Q P→ Qmax
结合面压应力(左) σP左 → σPmin
结合面压应力(右) σP右 →σPmax Qmax σpmin
QP
σpmax
2-5普通螺栓组传递倾翻力矩设计计算 二、传递倾翻力矩设计计算
2、螺栓受力分析
zQp CF . M 0 A CL CF W
(3)右侧不被压溃
pmax Qp pmax
zQ p A
CF CL CF
.M W
p
Qmax
σpmin
QP
σpmax
3、失效形式
二、传递倾翻力矩设计计算
(1) 螺栓塑变或拉断 (2) 机座与地基的接合面被出缝隙或压溃
4、设计准则 (1) 保证螺栓不塑变、不被拉断
ca
1.3Q
4
d12
Qmax
σpmin
QP
σpmax
2-5普通螺栓组传递倾翻力矩设计计算 二、传递倾翻力矩设计计算
(2) 左侧不出缝隙
机械设计-螺栓组受力分析计
图示为一凸缘式联轴器,用六个普通螺栓联接, 图示为一凸缘式联轴器,用六个普通螺栓联接,传递的转矩为 T=1500N.m,螺栓分布圆直径D=340mm,已知螺栓材料许用应力 ,螺栓分布圆直径 , [σ]=120Mpa,摩擦系数 σ ,摩擦系数f=0.16,防滑系数 ,防滑系数Ks=1.2,试确定螺栓直径 , d。 。 12 14 16 18 大径d(mm) 10
每个螺栓受的轴向载荷为: 每个螺栓受的轴向载荷为:
F = Q / 4 = 16000 / 4 = 4000 N
螺栓的螺栓的总拉力 F2 = F1 +F = 10000 +4000 = 14000N 螺栓材料的许用拉应力为: 螺栓材料的许用拉应力为:
[σ ] = σ S
S
=
640 = 320 2
由螺栓拉伸强度条件: 由螺栓拉伸强度条件:
σ=
4 × .1.3F2 ≤ [σ ] πd12 4 × 1.3F2
P
⇒ d1 ≥
π [σ ]
=
4 × 1.3 × 2500 = 7.69mm π × 70
螺栓的小径d1=8.376>7.69 ∵M10螺栓的小径 螺栓的小径 的螺栓。 ∴ 选M10的螺栓。 的螺栓
某容器内装有毒气体, 某容器内装有毒气体,P=1.5N/mm2,D=300mm,容器盖周围均布 个M20的 ,容器盖周围均布10个 的 螺栓( 为防止泄漏, 螺栓(d1=17.835mm)为防止泄漏,取残余预紧力 为防止泄漏 取残余预紧力F1=1.5F,螺栓杆的许用应力 , [σ]=160Mpa,试问该螺栓组的设计是否安全? ,试问该螺栓组的设计是否安全? 解:每个螺栓受的轴向载荷为
σ=
4 ×1.3F2 ≤ [σ ] 2 πd1 4 × 1.3 × F2
气缸盖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项目设计
PROJECT
题目:气缸盖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学制:四年
姓名:胡慧
学号:1306011034
导师:王学军
2015年10月27日
第 1 章
1.构简图,气缸盖与气缸用Z个直径为d(mm)的螺栓联接,缸盖与缸体均为钢制,气缸内工作压力为p(MPa),气缸内径为D(mm),壁厚δ=20mm,气缸盖厚度C=25mm,气缸体凸缘厚度e=25mm,方案参数见下表。为避免气缸漏气,螺栓间距t0不能太大,可参考教材确定。
4.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学会查阅手册和运用国家标准。
图 1-1气缸盖螺栓组结构简图
1.2.
表1设计数据
气缸内径D(mm)
工作压力p(MPa)
130
1.5
1.3.
1.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包括:螺栓布置和螺栓直径计算等。
2.绘出螺栓联接结构图。
1.4.
1.利用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设计螺栓连接。
2.掌握螺栓连接的设计步骤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材料的选择,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制造工艺与装配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机械设计(3.4.1)--普通螺栓组传递横向外载设计计算
一、普通螺栓组传横向力计算
1、工作原理:结合面摩擦力平衡横向外
力 2、受力分析:螺栓受预紧拉力: Q P
被联件受预紧压力:Q P
3、失效形式: (1)螺栓塑变、拉断
(2
)被联件相对滑移
][4
d 3.121
σπσ≤=P ca Q 4、设计准则:
(1)螺栓不塑变、不拉断(只受预紧力)
4、设计准则:
(2)被联接件不相对滑
移R
K zm f Q f P ≥ ;
N , ;
3.1~1.1 ;
;
;
N;
, 螺栓组所受总横向力可靠性系数摩擦面数螺栓数结合面摩擦系数预紧力式中:------R K m z f Q f P 注: 普螺联接靠摩擦传横向力,螺栓受拉,装拆放便
,
但所需螺栓直径大,冲击、振动时摩擦传
二、普通螺栓组传递扭矩
1、工作原理:摩擦力矩平衡外扭矩]
[4d
3.121σπσ≤=P ca Q 2、受力分析:螺栓受预紧拉力:
Q P 被联件受预紧压力:Q P 3、失效形式:(1)螺栓塑变、拉断 (2)被联件相对滑移--转动4、设计准则
: (1)螺栓不塑变、不拉断(只受预紧力)
∑=≥z i f P T K r f Q
1i (2)被接件不相联对转动∑=≥z
i i f P r f T K Q 1 保不滑,个螺栓所需力
证动单预紧的距离螺栓中心到螺栓组中心结合面摩擦系数螺栓预紧力
式中:
---i p f Q r 螺栓组承受的总力矩可靠性系数螺栓组中螺栓数-=--T K K f f 3.1~1.1
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工程中螺栓皆成组使用,单个使用极少。
因此,须研究螺栓组设计和受力分析,它是单个螺栓计算基础和前提条件。
螺栓组联接设计的顺序——选布局、定数目、力分析、设计尺寸。
结构设计原则1、布局要尽量对称分布,螺栓组中心与形心重合,使受力均匀图5-14 螺栓的对称布置2、受剪螺栓组(铰制孔螺栓联接)时,不要在外载作用方向布置8个以上,以免载荷分布过于不均。
弯、扭作用螺栓组,要适当靠近联接接合面边缘布局,避免受力太大。
图5-15 接合面受弯矩或转矩时螺栓的布置3、合理间距,适当边距,以利于扳手装拆。
对压力容器其间距t如下表5-1所示:表5-1 螺栓间距4、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螺栓数目,应取4,6,8等偶数,以便在圆周上钻孔时的分度和划线。
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
5、避免螺栓承受附加的弯曲载荷。
除了要在结构上设法保证载荷不偏心外,还应在工艺上保证被连接件,螺母和螺栓头部的支承面平整,并与螺栓轴线垂直。
在铸,锻件等的粗糙表面上安装螺栓时,应制成凸台或沉头座(5-16a)。
当支承面为倾斜表面时,应采用斜面垫圈(图5-16b),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斜面垫圈或球面垫圈(图5-17)等。
图5-16 凸台与沉头座的应用图5-17 斜面垫圈与球面垫圈的应用防偏载措施:a)凸合;b)凹坑(鱼眼坑);c)斜垫片;d)球形垫片8.5 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螺栓组联接的设计过程,一般是先根据联接用途和被联接件结构选定螺栓数目及布局形式,然后分析各螺栓的受力情况,求出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所受力的大小;最后对受力最大的螺栓进行强度计算,并确定螺栓联接的结构尺寸。
本节主要讨论如何合理地确定联接接合面的几何形状和螺栓布局形式,使各螺栓和联接接合面间受力均匀且便于加工、装配(即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并对螺栓组联接进行受力分析,为螺栓联接强度计算作好准备。
8.5.1 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1)联接接合面的几何形状应与机器的结构形状相适应,一般可设计成轴对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便加工制造和对称布置螺栓(见机械设计手册),使螺栓组的对称中心和联接接合面的形心重合,保证联接接合面受力较均匀。
(2)螺栓的布局应使各螺栓受力合理。
对于承受弯矩或扭矩的螺栓组联接,根据力学原理,应使螺栓的位置适当靠近联接接合面的边缘,以减小螺栓的受力(见机械设计手册)。
对于承受横向载荷的铰制孔用螺栓联接,在平行于工作载荷的方向上要避免成排布置八个以上的螺栓,以免载荷分布过于不均;在垂直于工作载荷的方向上,也要尽量避免成排布置过密的螺栓,以免被联接件在这些部位强度被削弱过大而断裂(见机械设计手册)。
另外,对于同时承受轴向载荷和较大的横向载荷的场合,应采用专门的抗剪零件(如销、套筒、键等,见图8.11)来承受横向载荷,而螺栓联接主要用于承受轴向载荷,这样可以减小螺栓的预紧力,从而减小螺栓联接的结构尺寸。
(3)布局时,螺栓的排列应有合理的边距、间距。
这里,主要应考虑三点:其一,最靠近被联接件边缘的螺栓的轴线距被联接件边缘的距离e一般取值为,其中为螺栓大径。
其二,各螺栓轴线间及螺栓轴线与机体壁间的最小距离,应根据扳手活动所需空间的大小来决定(见机械设计手册),有关尺寸可查阅有关标准。
其三,对压力容器等紧密性要求较高的重要联接,各螺栓的间距不得大于机械设计手册所推荐的数值。
(4)螺栓组联接设计中,应根据联接的实际工作条件,合理地选择螺栓组的防松装置。
(5)螺栓组联接设计中,还应考虑有关的工艺、装配等因素。
如为了便于在圆周上钻孔时分度和划线,分布在同一圆周上的螺栓数目应取成4、6、8、12等偶数;为了设计、装配方便,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长度、直径应尽量相同等等。
(6)为了提高螺栓的强度,从结构上、工艺上应尽量避免螺栓承受偏心载荷。
导致螺栓承受偏心载荷的原因如图8.9所示。
常见的几种减小或避免螺栓联接承受偏心裁荷的结构措施如图8.9所示。
图8.9 螺纹联接结构工艺要求8.5.2 螺栓组的受力分析螺栓组受力分析的目的是求出联接中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受载值。
力分析时,为简化计算,常做如下假设:1)被联接件为刚体,受载后联接接合面仍保持为平面。
2)各螺栓的直径、长度、材料及所受预紧力均相同,受载后的应变在弹性范围内。
3)螺栓组对称中心与联接接合面形心重合。
下面介绍几种典型受载情况下的受力分析。
1.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如图8.10的板件联接,其总横向载荷作用线垂直于螺栓轴线且通过螺栓组的对称中心,这时,各螺栓受力均等。
根据板件的平衡条件有(8-16)式中为螺栓数目;为受载最的螺栓分担的横向载荷;为第个螺栓所分担的横向载荷。
2.受轴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图8.10为一受轴向总工作载荷作用的汽缸盖螺栓组联接。
的作用线平行于螺栓轴线且通过螺栓组的对称中心,因此,各螺栓分担的轴向工作载荷相等,即图8.10 受轴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z=1、2、3… (8—17)式中 z为螺栓数;为受载最大的螺栓分担的轴向工作载荷;为第个螺栓所分担的轴向工作载荷。
以上典型的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都是在一定假设条件和载荷通过螺栓组对称中心的前提下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求出来的。
实际工作中,应首先用静力分析的方法把实际受力状态简化(分解)成上述四种简单受力状态,然后用上述受力分析方法分别求出各种简单状态下螺栓的受力情况,再进一步叠加,求出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分担的工作载荷及来。
(二)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进行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的目的是,根据连接的结构和受载情况,求出受力最大的螺栓及其所受的力,以便进行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为了简化计算,在分析螺栓组连接的受力时,假设所有螺栓的材料、直径、长度和预紧力均相同;螺栓组的对称中心与连接接合面的形心重合;受载后连接接合面仍保持为平面。
下面针对几种典型的受载情况,分别加以讨论。
1.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连接图5-16所示为一由4个螺栓组成的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连接。
横向载荷的作用线与螺栓轴线垂直,并通过螺栓组的对称中心。
当采用螺栓杆与孑L壁间留有间隙的普通螺栓连接时(图5-16a),靠连接预紧后在接合面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抵抗横向载荷;当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连接时(图5-16b),靠螺栓杆受剪切和挤压来抵抗横向载荷。
虽然两者的传力方式不同,但计算时可近似地认为,在横向总载荷F。
的作用下,各螺栓所承担的工作载荷是均等的。
因此,对于铰制孔用螺栓连接,每个螺栓所受的横向工作剪力为F=F∑/z 式中z为螺栓数目。
对于普通螺栓连接,应保证连接预紧后,接合面间所产生的最大摩擦力必须大于或等于横向载荷。
2.受转矩的螺栓组连接如图5-17所示,转矩丁作用在连接接合面内,在转矩r的作用下,底板将绕通过螺栓组对称中心D并与接合面相垂直的轴线转动。
为了防止底板转动,可以采用普通螺栓连接,也可采用铰制孔用螺栓连接。
其传力方式和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连接相同。
采用普通螺栓时,靠连接预紧后在接合面间产生的摩擦力矩来抵抗转矩T(图5-17a)。
假设各螺栓的预紧程度相同,即各螺栓的预紧力均为Fo,则各螺栓连接处产生的摩擦力均相等,并假设此摩擦力集中作用在螺栓中心处。
为阻止接合面发生相对转动,各摩擦力应与该螺栓的轴线到螺栓组对称中心D的连线(即力臂r;)相垂直。
采用铰制孔用螺栓时,在转矩r的作用下,各螺栓受到剪切和挤压作用,各螺栓所受的横向工作剪力和该螺栓轴线到螺栓组对称中心D的连线(即力臂r;)相垂直(图5 -17b)。
为了求得各螺栓的工作剪力的大小,计算时假定底板为刚体,受载后接合面仍保持为平面,则各螺栓的剪切变形量与该螺栓轴线到螺栓组对称中心0的距离成正比。
即距螺栓组对称中心D越远,螺栓的剪切变形量越大。
如果各螺栓的剪切刚度相同,则螺栓的剪切变形量越大时,其所受的工作剪力也越大。
图5 -17c所示的凸缘联轴器,是承受转矩的螺栓组连接的典型部件。
各螺栓的受力根据r1=r2=…=rz的关系以及螺栓连接的类型,分别代入式(5-10)或式(5-13)即可求得。
3.受轴向载荷的螺栓组连接图5 -18为一受轴向总载荷F∑的气缸盖螺栓组连接。
F∑的作用线与螺栓轴线平行,并通过螺栓组的对称中心。
计算时,认为各螺栓平均受载,则每个螺栓所受的轴向工作载荷为F=F∑/z应当指出的是,各螺栓除承受轴向工作载荷F外,还受有预紧力Fo的作用。
各螺栓在工作时所受的总拉力,并不等于F与Fo之和,详细分析见§5-6。
4.受倾覆力矩的螺栓组连接图5-19a为一受倾覆力矩的底板螺栓组连接。
倾覆力矩肘作用在通过x-x轴并垂直于连接接合面的对称平面内。
底板承受倾覆力矩前,由于螺栓已拧紧,螺栓受预紧力F。
,有均匀的伸长;地基在各螺栓的Fo作用下,有均匀的压缩,如图5-19b所示。
当底板受到倾覆力矩作用后,它绕轴线O-O倾转一个角度,假定仍保持为平面。
此时,在轴线O-O左侧,地基被放松,螺栓被进一步拉伸;在右侧,螺栓被放松,地基被进一步压缩。
底板的受力情况如图5-19c所示。
上述过程,可用单个螺栓一地基的受力变形图来表示,见图5-20。
为简便起见,地基与底板的互相作用力以作用在各螺栓中心的集中力代表。
如图所示,斜线ObA表示螺栓的受力变形线,斜线D。
A表示地基的受力变形线。
在倾覆力矩M作用以前,螺栓和地基的工作点都处于A点。
底板上受到的合力为零。
当底板上受到外加的倾覆力矩M 后(相当于图5-19c的情况),在倾转轴线o-o左侧,螺栓与地基的工作点分别移至曰,与C.点。
两者作用到底板上的合力的大小等于螺栓的工作载荷F,方向向下。
在O-O 右侧,螺栓与地基的工作点分别移至B:与C:点,两者作用到底板上的合力等于载荷F。
,其大小等于工作载荷F,但方向向上(注意右侧螺栓的工作载荷为零)。
作用在O-O两侧底板上的两个总合力,对O-O形成一个力矩,这个力矩应与外加的倾覆力矩M平衡。
这里σp=zF0/A代表地基接合面在受载前由于预紧力而产生的挤压应力;A为接合面的有效面积;[σp]为地基接合面的许用挤压应力;△σmax代表由于加载而在地基接合面上产生的附加挤压应力的最大值。
对于刚性大的地基,螺栓刚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可用下式近似计算△σmax≈M/W注:1)σS为材料屈服极限,单位为MPa,tTB为材料强度极限,单位为MPa;2)当连接接合面的材料不同时,应按强度较弱者选取;3)连接承受静载荷时,[口。
]应取表中较大值;承受变载荷时,则应取较小值。
在实际使用中,螺栓组连接所受的工作载荷常常是以上4种简单受力状态的不同组合。
但不论受力状态如何复杂,都可利用静力分析方法将复杂的受力状态简化成上述4种简单受力状态。
因此,只要分别计算出螺栓组在这些简单受力状态下每个螺栓的工作载荷,然后将它们按向量相加,便得到每个螺栓的总的工作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