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作者:***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第02期

摘要随着风机单机容量的逐步增大,浅海面积的进一步受限,深水风电的发展已然成为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必然趋势,而在深水风电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漂浮式基础概念的提出。本文主要从风电机组的基础形式来对其技术发展进行阐述分析,重点论述了TLP(张力腿式平台)的发展现状,并列举阐述了国外典型TLP平台的海上漂浮式风电项目,从而为我国大力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漂浮式风机;TLP平台;锚泊系统

引言

在石油资源形势日益严峻、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情况下,海上风能作为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青睐。国家能源局已于《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由此可见,海上风电是风电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

根据海水深度,海上风电分为近海风电(水深<50m)和深海风电(水深>50m)。随着近海风资源的开发利用趋于饱和,以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逐渐增大,海上固定式基础所面临的设计和施工挑战越来越大,而漂浮式风机为顺应系统,在环境条件作用下依靠系泊系统实现定位,对环境适应性更强,且视觉污染和噪音污染与近海风电相比较小,因此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发展将在海上风电的跨越式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欧洲、日本等国家在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对于漂浮式基础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因此,研究国外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可为我国向深远海风电场发展提供可能。

1 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形式

欧洲研究报告指出,风机基础的投入可占总投入的20%,并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漂浮式风电技术的改革创新必然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可行的基础型式。

早期的海上风电基础主要有单桩式、三脚架式和导管架式,而近几年为适应不同海床条件、水深以及机组和环境因素,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开始越发多样化。随着离岸距离和水深的拓展以及系泊系统的研究,漂浮式基础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漂浮式基础结构主要由锚固系统、锚锭地点和压载舱组成,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漂浮式基础为半潜式、柱体式、张力腿式这三种形式,其中,根据锚链的受力状态,又可将前两类归为悬链式基础,后一类为张紧式基础。

1.1 TLP基础

(1)概念

张力腿式概念源于通过张紧的系泊缆绳固定于海底来提供稳定性。该结构较轻,具有独特的筋腱系统,同时张力腿式吃水深度较浅,当存在起伏、倾斜以及翻转运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1]。

Crozier等人对两种类型的TLP风机概念做了大量的数字化对比,她发现被拖曳至目的地的TLP风机比搬运至目的地的具备更为有利的动态性能[2];Jagdale等人使用时间域来分析四浮筒TLP设计,他们主要通过改变塔长、浮筒长、横截面以及系泊缆绳的数量来评估平台的动态响应[5];Tracy等人使用频率域法分析了TLP的最佳参数[6];Nihei等人则提出了一种由3钢丝和6筋腱组成的轻结构,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筋腱会随着漂流机制的改变而松弛随之结构遭到破坏[3-4]。

(2)锚泊系统研究

锚泊系统的研究包括系泊和锚锭两部分,目前漂浮式基础上所使用的锚泊系统指悬链式或张紧式的系泊系统或者像张力腿平台中固定基础使用的筋腱系统。

国外大多数TLP平台锚泊系统主要包括张力腿筋腱和锚固基础两个部分,其張力腿所使用的材料均为钢管,采用该材料安全性好,稳定性高,加工工艺简单,并且制造成本低,本身重量也可以通过两端密封的方法来解决,在防腐处理方面的技术也较为成熟。但采用钢管作为TLP平台张力腿时,需要在张力腿与海底基础和平台间连接处设置一个可任意方向摆动的球角接头,即张力腿连接器,其结构复杂,设计制造困难。目前这种连接器只有几家公司有现成产品,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

锚锭系统的选择与海床环境有关,现在主要的锚锭类型有拖动式嵌入、打入桩、吸力桩、重力式。其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拖动式嵌入主要运用于黏性泥沙沉积环境,打入桩则适用于大范围的海床环境,吸力桩和重力桩均不适用于渗透性困难的海床环境,但在解除装置时,吸力桩可被移动,而重力桩则很难移动。

1.2 其他类型基础形式

(1)半潜式基础(SEMI-SUB):主要利用浮力作用,通过将平台浮于海水表面同时以悬链线固定于海底来实现,这种基础通常需要一个大而重的结构来保持稳定,但吃水深度较低,需要通过主动压载设备来保持平台水平。

(2)柱体式基础(Spar):主要通过采用圆柱固定压载来降低重心直到比浮心还低来获得静稳性。其结构底部重而上部较轻,以此提高浮力的重心。Spar式结构吃水深度大,可适用于大水深条件,但受到风浪影响较大。

(3)半潜式、立柱式和张力腿式每种类型都各有特点、优势和劣势,其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我国陆架平缓,尤其是东海海域远海水深条件相对于欧洲较浅,一般在40-60m之间。立柱式由于结构特点,适用于较大水深海域(100m水深)。此外,半潜式和立柱式采用悬链线式系泊结构,系泊缆长度在5-10倍的水深,意味着40m水深,缆绳长度可能在200-400之间,远大于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单个风电机组塔架用海面积一般按塔架中心点至基础外缘线点再向外50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同时张力腿基础在外力(风浪流)作用下运动响应更好,对风机的要求和发电量损失更小。

2 国外漂浮式风电技术发展

2.1 发展历程

漂浮式海上风机主要是由风涡轮机、塔筒、浮式平台和锚泊系统组成,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Heronemus教授在1972年提出,但直到二十年前欧美国家才开始开发用于承载海上风机的浮动式平台。与传统的海上风力发电装置不同,浮式风力发电机组不需要在海底打桩再架起来,而是将其建在浮式平台上,并通过系泊装置相连接,由锚固系统固定在海床上,最终通过一条输出电缆将产生的电力输送到陆上电网。如今,欧洲漂浮式海上风电市场百家争鸣,随着第一台试验样机在挪威海域成功运行,葡萄牙、德国、法国等海上风资源丰富国家也相继研发了一系列新概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2 國外典型TLP平台的海上漂浮式风电项目

“Pela Star” “PelaStar”项目由美国Glosten公司历经多年开发,借鉴了mini-tlp的概念,浮式平台由五个支臂和一个中心圆柱体组成,每个臂上都有一个缆索固定于海底,结构重量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